拓 展
游戏作文,爱你没商量
游戏作文教学法就是将学生的起步作文与游戏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学生兴趣盎然,观察、体验、交流等都成了一种迫切的需要,此时让学生动笔,就可做到“情动而辞发”。
一、寻求游戏作文的适切方式游戏作文教学的形式有很多,情境创设的方法也有很多。选择适合孩子的才是最有效的。
(一)比一比
小学生都喜欢成败输赢的刺激,低中年级更是如此。所以,“比一比”成了我在游戏作文教学中的主要形式。我创设的竞赛形式有个人的,如斗蛋、掰手腕、抢椅子等;也有团体的,如成语接龙大比拼、智力大转盘、拔河比赛等。个人竞赛往往是层层筛选,在多轮竞赛后决出冠亚军;团体竞赛往往是以小组为单位,学生不仅需要注重个人表现,还要学会团结合作,互相帮助。这两种形式都很受学生欢迎。
(二)猜一猜
小学生都有很强的好奇心,于是,我就利用他们的这一心理,常常“故弄玄虚”,让学生猜测。例如在游戏“神奇的魔袋”中,我事先准备好一个大大的布袋,里面装着各种各样的东西。上课时,我让学生猜猜“魔袋”里会有什么,学生通过观察布袋的样子、掂量布袋的轻重、摸摸布袋的软硬,分别做了不同的猜测。接下来,再让学生把手伸进布袋里去摸,学生通过感受某一样东西的大小、软硬、形状等猜测摸到的东西是什么。整个游戏过程中,学生情绪高涨且不失波澜。果然,在后来的习作中,很多孩子把自己的心理描写刻画得非常细腻。
(三)演一演
小学生都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和表演欲望,因此,我在游戏中也常常给学生表演的机会。例如在游戏“成语模仿秀”中,我让学生两两配合,一人表演动作,一人猜测对方表演的成语内容,小朋友们的表演都非常有意思。再比如“木头人”游戏中,小朋友们为了逗乐其他同学,表演的造型千奇百怪、花样迭出,让人忍俊不禁。到了动笔写作时,孩子们在文章中纷纷表达了自己的快乐。
(四)试一试
孩子对新鲜事物都有尝试的欲望,因此,我也创设了许多新鲜的情境让学生有尝试的机会。例如游戏“画方圆”,要求学生左手画圆右手画方,且两手必须同时进行。很多孩子认为简单,但一尝试之后就大喊困难了。再如游戏“掌上明珠”,就是要求小朋友手持乒乓球拍,将球放在球拍上从教室后面跑到前面,再转身返回。整个过程不许用手碰到球,更不能让球落地,学生听完规则后个个蠢蠢欲动。类似的游戏还有很多。学生通过试一试,或增强了自信,或提高了认识。
其实,游戏情境的创设方法还有很多,只要肯动脑筋,就能创造出生动活泼的作文课堂。
二、反思游戏作文的独特魅力(一)游戏,让习作面孔不再恐怖多年来,由于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到了三年级,很多学生家长就向孩子灌输作文多么多么重要的思想,这无意中又让孩子对作文产生了畏难甚至是恐惧的情绪。在有些孩子甚至是学生家长看来,作文似乎就是一个可怕的怪物,至少是个披着神秘面纱的人物,写作难,难于上青
天。游戏作文恰好解决了这一问题。
在游戏作文的课堂上,孩子们经常是欢声笑语一片,身心状态极为放松,那种忘乎所以的投入还有谁会感到这是在学习作文呢?这里,没有作文课的沉闷气氛,有的只是一片欢乐的海洋。在或紧张激烈或幸福快乐的体验之后,每个人都产生了一吐为快的冲动,这时动笔写作,就成了真正的“我手写我口”。
实践证明,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很多孩子都欣喜地说:作文,原来如此简单快乐!
(二)游戏,让习作素材不再空洞其实,很多孩子对习作的苦恼就是对素材的苦恼。“不知如何下笔”“没有内容可写”“没什么印象深刻的事情”……这些是惧怕写作的孩子们常挂嘴边的话。确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孩子没有亲身体验,你让他动笔写作当然就是在为难孩子,而游戏作文恰好解决了这一难题。因为有了游戏的参与,孩子们不再无病呻吟;因为有了深刻的体验,孩子们不再写假大空的语言;因为有了酣畅淋漓的快乐,孩子们的表达就成了一种有感而发。
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游戏是儿童生活的一个部分,我们把这部分生活引进课堂,孩子的习作就有了源头活水。
(三)游戏,让词句积累不再被动要想写好作文,光有素材还不行,还得积累一定的语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妙词佳句。关于积累,很多人奉行的是“死记硬背”,这是有道理的,但如何让孩子开开心心地去记、去背呢?游戏作文教学法就能最大限度地激励学生自主读背。比如,游
2015.10 [小学作文创新教学]
57
拓 展
邀为师,“趣”
引领学生走上写的快车道“乐”
俗话说:“兴趣为学问之始。”可就是这一个“趣”字,在习作教学上难倒了多少语文教师,难倒了多少可爱的学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所以说,我们在习作教学中,只有做到悉心呵护学生那脆弱的自信心,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兴趣引领我们的学生愿写、敢写、乐写、想写,从而以兴趣开路,帮助我们的学生走上“乐写”的快车道。
一、降低“难”点,减少束缚,让学生“愿”写相信许多语文教师都有这样的感受,每当布置一篇习作让学生完成的时候,学生都会不约而同地关心一个问题——“老师,要写多少字啊?”然后我们的教师就会郑重其事地说出一个让学生听了“瞠目结舌”的数字,而这只是让学生怕写习作的众多情况之一。
我们在习作教学中,眼睛不能只盯着少部分表达能力好的学生,而应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面向全体同学,适当地降低习作的门槛,减少一些束缚。这里的“门槛”“束
缚”指的是习作的难度及要求。学生对习作的惧怕和抵触往往就是来源于这些过高的“门槛”和过多的“束缚”。教师需要做的就是给学生的习作降降高度,松松紧度。当我们减少了习作的诸多要求,降低了习作的难度,给学生一个“坡度”和“舒适度”,学生写起作文来不再是愁眉苦脸,他们也就愿意提起笔完成作文了。那究竟如何降低“门槛”、减少“束缚”呢?
(一)多灵活要求,少硬性指标
要求灵活,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写的、适合写的、擅长写的,而不是画一个框框把学生限定在里面。比如说习作的字数不要明确限定不低于多少字、写的对象不限定是哪一个或哪一类人、写的方法不要强调必须采用哪一种方法、文章的结构不要统一要求……应当鼓励学生想写谁就写谁、能写多少字就写多少、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二)先口头说文,再动笔写文
个体的人是先学会说话,再学会写字;人类文明的开
戏“‘心’字成语大荟萃”,我提前一周告诉学生游戏内容,孩子们为了在游戏中大显身手,必须积累各个含有“心”字的成语,而且要理解成语的意思。到了游戏时间,从孩子们的表现来看,个个是有备而来。显然,这样的积累已经不再是被动的为应付检查的“要我背”,而是主动的充满热情的“我要背”了。对于一些名言警句的积累,同样可以采用游戏的形式去“刺激”孩子。
(四)游戏,让人生道理不再生硬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常常希望孩子能在结尾处加个“光明的尾
作者:张光璎(主编),张凤丽(编写)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版时间:2013年1月
巴”,也就是所谓的“道理”。可是,由于孩子缺少体验,那些道理往往加得十分生硬,说教的味道太浓,让人读了很别扭。游戏作文则不会如此,因为
很多道理都是孩子通过亲身体验感悟出来的。在游戏后的交流中,孩子们常常是乐有所思,许多平时看来的“大道理”此时却显得那么贴切。比如游戏“瞎子抓瘸子”之后,孩子们说:“残疾人的生活太不容易了,我们应该主动帮助他们。”在“传话”游戏之后,孩子们写道: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这话真是不假啊!游戏“桌上拔河”让孩子们明白:许多时候,我们需要的不仅是力气,还要有技巧才行。玩过“抢椅子”之后,有孩子感慨:“机会稍纵即逝,只有抓住每一次机会,才能取得胜利。”游戏“咬出来的画”则让学生发现“人人都是创造者”……
就这样,游戏作文让孩子在学会作文的同时更学会了做人,岂不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58
[小学作文创新教学] 2015.10
拓 展
游戏作文,爱你没商量
游戏作文教学法就是将学生的起步作文与游戏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学生兴趣盎然,观察、体验、交流等都成了一种迫切的需要,此时让学生动笔,就可做到“情动而辞发”。
一、寻求游戏作文的适切方式游戏作文教学的形式有很多,情境创设的方法也有很多。选择适合孩子的才是最有效的。
(一)比一比
小学生都喜欢成败输赢的刺激,低中年级更是如此。所以,“比一比”成了我在游戏作文教学中的主要形式。我创设的竞赛形式有个人的,如斗蛋、掰手腕、抢椅子等;也有团体的,如成语接龙大比拼、智力大转盘、拔河比赛等。个人竞赛往往是层层筛选,在多轮竞赛后决出冠亚军;团体竞赛往往是以小组为单位,学生不仅需要注重个人表现,还要学会团结合作,互相帮助。这两种形式都很受学生欢迎。
(二)猜一猜
小学生都有很强的好奇心,于是,我就利用他们的这一心理,常常“故弄玄虚”,让学生猜测。例如在游戏“神奇的魔袋”中,我事先准备好一个大大的布袋,里面装着各种各样的东西。上课时,我让学生猜猜“魔袋”里会有什么,学生通过观察布袋的样子、掂量布袋的轻重、摸摸布袋的软硬,分别做了不同的猜测。接下来,再让学生把手伸进布袋里去摸,学生通过感受某一样东西的大小、软硬、形状等猜测摸到的东西是什么。整个游戏过程中,学生情绪高涨且不失波澜。果然,在后来的习作中,很多孩子把自己的心理描写刻画得非常细腻。
(三)演一演
小学生都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和表演欲望,因此,我在游戏中也常常给学生表演的机会。例如在游戏“成语模仿秀”中,我让学生两两配合,一人表演动作,一人猜测对方表演的成语内容,小朋友们的表演都非常有意思。再比如“木头人”游戏中,小朋友们为了逗乐其他同学,表演的造型千奇百怪、花样迭出,让人忍俊不禁。到了动笔写作时,孩子们在文章中纷纷表达了自己的快乐。
(四)试一试
孩子对新鲜事物都有尝试的欲望,因此,我也创设了许多新鲜的情境让学生有尝试的机会。例如游戏“画方圆”,要求学生左手画圆右手画方,且两手必须同时进行。很多孩子认为简单,但一尝试之后就大喊困难了。再如游戏“掌上明珠”,就是要求小朋友手持乒乓球拍,将球放在球拍上从教室后面跑到前面,再转身返回。整个过程不许用手碰到球,更不能让球落地,学生听完规则后个个蠢蠢欲动。类似的游戏还有很多。学生通过试一试,或增强了自信,或提高了认识。
其实,游戏情境的创设方法还有很多,只要肯动脑筋,就能创造出生动活泼的作文课堂。
二、反思游戏作文的独特魅力(一)游戏,让习作面孔不再恐怖多年来,由于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到了三年级,很多学生家长就向孩子灌输作文多么多么重要的思想,这无意中又让孩子对作文产生了畏难甚至是恐惧的情绪。在有些孩子甚至是学生家长看来,作文似乎就是一个可怕的怪物,至少是个披着神秘面纱的人物,写作难,难于上青
天。游戏作文恰好解决了这一问题。
在游戏作文的课堂上,孩子们经常是欢声笑语一片,身心状态极为放松,那种忘乎所以的投入还有谁会感到这是在学习作文呢?这里,没有作文课的沉闷气氛,有的只是一片欢乐的海洋。在或紧张激烈或幸福快乐的体验之后,每个人都产生了一吐为快的冲动,这时动笔写作,就成了真正的“我手写我口”。
实践证明,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很多孩子都欣喜地说:作文,原来如此简单快乐!
(二)游戏,让习作素材不再空洞其实,很多孩子对习作的苦恼就是对素材的苦恼。“不知如何下笔”“没有内容可写”“没什么印象深刻的事情”……这些是惧怕写作的孩子们常挂嘴边的话。确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孩子没有亲身体验,你让他动笔写作当然就是在为难孩子,而游戏作文恰好解决了这一难题。因为有了游戏的参与,孩子们不再无病呻吟;因为有了深刻的体验,孩子们不再写假大空的语言;因为有了酣畅淋漓的快乐,孩子们的表达就成了一种有感而发。
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游戏是儿童生活的一个部分,我们把这部分生活引进课堂,孩子的习作就有了源头活水。
(三)游戏,让词句积累不再被动要想写好作文,光有素材还不行,还得积累一定的语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妙词佳句。关于积累,很多人奉行的是“死记硬背”,这是有道理的,但如何让孩子开开心心地去记、去背呢?游戏作文教学法就能最大限度地激励学生自主读背。比如,游
2015.10 [小学作文创新教学]
57
拓 展
邀为师,“趣”
引领学生走上写的快车道“乐”
俗话说:“兴趣为学问之始。”可就是这一个“趣”字,在习作教学上难倒了多少语文教师,难倒了多少可爱的学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所以说,我们在习作教学中,只有做到悉心呵护学生那脆弱的自信心,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兴趣引领我们的学生愿写、敢写、乐写、想写,从而以兴趣开路,帮助我们的学生走上“乐写”的快车道。
一、降低“难”点,减少束缚,让学生“愿”写相信许多语文教师都有这样的感受,每当布置一篇习作让学生完成的时候,学生都会不约而同地关心一个问题——“老师,要写多少字啊?”然后我们的教师就会郑重其事地说出一个让学生听了“瞠目结舌”的数字,而这只是让学生怕写习作的众多情况之一。
我们在习作教学中,眼睛不能只盯着少部分表达能力好的学生,而应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面向全体同学,适当地降低习作的门槛,减少一些束缚。这里的“门槛”“束
缚”指的是习作的难度及要求。学生对习作的惧怕和抵触往往就是来源于这些过高的“门槛”和过多的“束缚”。教师需要做的就是给学生的习作降降高度,松松紧度。当我们减少了习作的诸多要求,降低了习作的难度,给学生一个“坡度”和“舒适度”,学生写起作文来不再是愁眉苦脸,他们也就愿意提起笔完成作文了。那究竟如何降低“门槛”、减少“束缚”呢?
(一)多灵活要求,少硬性指标
要求灵活,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写的、适合写的、擅长写的,而不是画一个框框把学生限定在里面。比如说习作的字数不要明确限定不低于多少字、写的对象不限定是哪一个或哪一类人、写的方法不要强调必须采用哪一种方法、文章的结构不要统一要求……应当鼓励学生想写谁就写谁、能写多少字就写多少、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二)先口头说文,再动笔写文
个体的人是先学会说话,再学会写字;人类文明的开
戏“‘心’字成语大荟萃”,我提前一周告诉学生游戏内容,孩子们为了在游戏中大显身手,必须积累各个含有“心”字的成语,而且要理解成语的意思。到了游戏时间,从孩子们的表现来看,个个是有备而来。显然,这样的积累已经不再是被动的为应付检查的“要我背”,而是主动的充满热情的“我要背”了。对于一些名言警句的积累,同样可以采用游戏的形式去“刺激”孩子。
(四)游戏,让人生道理不再生硬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常常希望孩子能在结尾处加个“光明的尾
作者:张光璎(主编),张凤丽(编写)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版时间:2013年1月
巴”,也就是所谓的“道理”。可是,由于孩子缺少体验,那些道理往往加得十分生硬,说教的味道太浓,让人读了很别扭。游戏作文则不会如此,因为
很多道理都是孩子通过亲身体验感悟出来的。在游戏后的交流中,孩子们常常是乐有所思,许多平时看来的“大道理”此时却显得那么贴切。比如游戏“瞎子抓瘸子”之后,孩子们说:“残疾人的生活太不容易了,我们应该主动帮助他们。”在“传话”游戏之后,孩子们写道: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这话真是不假啊!游戏“桌上拔河”让孩子们明白:许多时候,我们需要的不仅是力气,还要有技巧才行。玩过“抢椅子”之后,有孩子感慨:“机会稍纵即逝,只有抓住每一次机会,才能取得胜利。”游戏“咬出来的画”则让学生发现“人人都是创造者”……
就这样,游戏作文让孩子在学会作文的同时更学会了做人,岂不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58
[小学作文创新教学] 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