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

第五单元

单元说明

本单元以探险传奇为主题,选取了古今中外六篇作品。丰富的题材,多样的文体,引人入胜的情节,令人深思的主题和精美的语言,将使学生对这个单元的“探险之旅”充满兴趣。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伟大的悲剧》,是一篇根据英国科学探险家斯科特遗留的资料所写的传记。课文用饱含感情的文学笔法,叙述了斯科特这位失败的英雄和他的队员南极探险绝望而归以至覆没的悲壮故事,给人以精神上的巨大震撼和启迪:胜利和失败、伟大和平凡该如何定义?

《荒岛余生》节选自世界名著《鲁滨逊漂流记》。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写法,通过人物自白串联情节,对鲁滨逊荒岛生活的描写逼真自然,写出了鲁滨逊初陷荒岛时由于孤独而产生的内心矛盾,启迪我们如何面对挫折和失败。

《登上地球之巅》是一篇通讯,写中国运动员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从北坡登上珠峰的壮举。“连飞鸟也无法越过”的“充满死亡的路线”,阻挡不了中国运动员的探险脚步。虽然在登山过程中,寒冷、黑夜和缺氧时时威胁着运动员的生命,但我们的英雄们,靠着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和团结协作、勇于牺牲的精神,书写了世界登山史上的新篇章。学习这篇通讯,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同时感受强烈的合作精神和崇高的牺牲精神。 《真正的英雄》是美国前总统里根的演讲词。这篇演讲词缘于1986年1月28日的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的爆炸,这是一个导致七名宇航员全部遇难的悲剧。演讲词声情并茂,它既是悲痛的,又是鼓舞人心的,语言极富有吸引力和感召力。

《短文两篇》都与太阳有关,也都体现了人类的探索精神。

“„„,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积极的人生态度、爱国主义情感、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无论对人的一生发展还是民族的复兴都是至关重要的。”(《语文课程标准》)根据本单元课文主题深刻,值得挖掘的特点,可以把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作为重要目标。所以,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体会探险家们敢于冒险和百折不挠的精神,激发学生挑战自然、探索奥秘的壮志豪情。同时,由于本单元的一些课文篇幅较长,我们在了解探险知识、地理知识和其他文化知识的同时,也可以把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作为另一目标。

第21课 伟大的悲剧(传记)

一、课文特点及意图:

本文是一篇节选的人物传记,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情节,但是,本文文学味很浓,不少意味深长的句子可谓锦上添花,字里行间渗透了作者浓浓的由衷赞叹之情: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高尚无比——壮丽的毁灭,虽生犹死。

二、教学建议:

目标:

1、 整体感知内容,理清故事情节;

2、 抓住典型事件和人物,体会一些细节描写所具有的内在含义;

3、 感受斯科特和他的伙伴在探险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 过程:

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几幅南极风光图或南极风光录像资料,让学生感受南极独特的景色;

(2)、请学生讲讲他所了解的南极气候,突出极地环境的恶劣;

(3)、由人类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以及探索未知世界的激情,过渡到对本文的学习;

2、 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导快速阅读,提醒学生要学会捕捉重要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

(2)、请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 品读课文,找出文中最让自己激动难忘的细节:

(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并感受探险家们勇于探索、不怕牺牲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1)、自由品读,四人小组共同赏析,分别阐明理由;

(2)、要求学生先复述细节,再阐明理由;

(3)、集体朗读,共同品味,补充理由;

提示:

(1)、有选择地朗读2、6、7、9、10、12、13、14等小节;

(2)、品读时,把握人物描写,抓住一些具有深刻含义的语句;

4、 研读探究,深入理解课文:

(1)、茨威格为何不给胜利者阿蒙森作传,却充满激情地为失败者斯科特书写这悲壮的一幕?

(2)、你认为斯科特一行的探险活动有意义吗?若有,其意义何在?

5、 课外延伸作业:(选做)

(1)、阅读斯科特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在寒风凛冽的南极帐篷里,给英国公众所写的绝命书,写一篇读书笔记;

(2)、请联系现实生活事例,谈谈胜利和失败到底该如何定义;

方法:

1、 导入部分,情境激趣;

2、 快速阅读,方法指导一定要到位;

3、 引导学生关注细节,通过思考、讨论感受到这一南极悲剧所折射出来的人类精神;

第22课 荒岛余生(小说)

一、课文特点及意图:

《鲁滨逊漂流记》是一部世界名著,文中的主人公鲁滨逊身上具有人类优秀品质的精华(坚忍不拔、勤勉实干、创造进取等),正因如此,这部作品打动了无数的读者,被称为“生活的教科书”,启发人们去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在欧洲的许多国家,这部作品也一直被当作儿童的必读书。本文接选部分并没有多少故事,大都围绕鲁滨逊落难荒岛之初的心理活动展开叙述。课文呈现给我们的是,鲁滨逊被陷荒岛之初,那种绝望而又尽力寻找希望的矛盾心理。学习这篇课文,关键是要理清鲁滨逊的心理活动的变化过程,前后融会贯通,这样,才能真正领会由鲁滨逊所折射出来的人类理性的思维之光。

二、教学建议:

目标:

1、 培养快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

2、 学习用心理描写的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

3、 品读文中的细节描写,体会主人公坚强的意志品质;

过程:

1、 布置预习:

(1)、开学初向学生推荐阅读《鲁滨逊漂流记》;

(2)、搜集有关《鲁滨逊漂流记》的评价文章;

2、 由卢梭的话和冒险家的代名词导入课文。

3、 检查预习:

(1)、概述小说主要内容;

(2)、在这部小说中最让你感动的情节是什么?(你认为哪一部分写得最好?)

(3)、文学史上,大家对这部小说是如何评价的?

(4)、主人公鲁滨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 整体感知:

(1)、概括课文节选部分的主要内容。

(2)、在身陷荒岛之初,鲁滨逊有什么想法?

(3)、从全文来看,鲁滨逊在陷于荒岛之后,先后遇到并自己设法解决了哪几个问题?

5、 研读探讨:

(1)、身陷绝境的鲁滨逊找到了哪些活下去的理由?

(2)、鲁滨逊的这种自我安慰的行为是不是一种逃避现实的表现,为什么?

(3)、针对课文中“借方”和“贷方”的内容分别朗读;回忆在学习或生活中曾经遇到或正在面临的一两件不幸或挫折,试仿照课文中“借方”和“贷方”的格式,把好处和坏处分别罗列出来,并谈谈对这种做法的理解。(结合文中“在最不幸的处境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的句子)

(4)、作者在刻画人物形象方面,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6、 延伸作业:

外出旅游时,一位旅客因贪恋山中美景和旅游团走散,迷失了方向------假设你就是那位旅客,请你想像你会怎么做。请发挥合理想象,写一篇短文。

方法:

1、重视学生的阅读感受和体验,发挥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作用;

2、设计好“拓展延伸”这一环节,提高学生对课文的感悟能力;

3、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学会自我调整,培养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

第23课 登上地球之巅(通讯)

一、课文特点及意图:

本文是郭超人老先生以最快的速度写成的长篇通讯《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的节选部分,这篇通讯及时地报道了1960年5月我国的登山健儿从珠穆朗玛峰北坡成功登顶,抒写世界登山史上新记录的感人事迹。节选部分多处运用精彩的环境描写,选取典型事件有详有略地表现中国登山运动员们不怕艰险,勇往直前的探索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

二、教学建议:

目标:

1、 培养快速阅读,迅速捕捉信息的能力;

2、 品析文中环境描写的语句,体会这些描写的作用;

3、 学习本文有详有略的写法;

4、 感受中国运动员们顽强的毅力和团结协作、勇于牺牲的精神,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过程:

1、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课外搜集有关珠穆朗玛峰的知识以及此次登山的背景材料;

(2)、准备有关雪域高原特别是喜马拉雅山和珠穆朗玛峰的光盘和图片,以加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效果;

2、 由音像、图片导入,突出“死亡之峰”。

3、 快速阅读,整体感知:

要求学生快速默读,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主攻珠穆朗玛峰顶峰最后380米高度的年轻队员有谁?

(2)、主攻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几名登山队员突击主峰的经过。

4、 精读课文,探讨问题;

(1)、登顶过程中,作者着重描写了几大困难,分别是什么?登山英雄们是靠什么来克服这些困难的?

(2)、作者叙述事件有详有略,选择最典型的事件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你能找出作者重点写了哪些内容吗?为什么这样安排?

5、 跳跃阅读,品析语句:

课文中有不少描写自然环境的句子,它们在文中分别起什么作用?

提示:要求先找语句,然后品读,体会其作用。

6、 个性阅读:

(1)、这篇文章还有打动你的地方吗?请说明理由。

提示:能体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人物的行动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等。

(2)、学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

提示:从文章的写法、思想内容等方面来谈。

7、 课外拓展练习:

观看中国运动员为了庆祝人类首次登上珠峰五十周年再次向珠峰发起挑战的实况录象,写一篇通讯报道,要求有适当的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要有详略之分,主题明确。 方法:

1、多媒体辅助教学,加强直观感受,渲染气氛;

2、教学过程多设计朗读环节,如自然环境描写的语句,能体现人物精神的、特别能感动人的一些行动、心理描写的语句就可以通过反复的朗读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感受;

第24课 真正的英雄(演讲词)

一、课文特点及意图:

问世间何谓英雄?本文则以世界航天史上的伟大悲剧诠释了怎样才算是真正的英雄,同时告诉我们:莫以成败论英雄。这篇演讲词以人类最闪光的品质——百折不挠地探索未知领域的伟大精神来鼓舞人,以强烈又真切的感情打动了读者。学习本文要让学生在饱含激情的朗读中去体会作者悲痛的情感和鼓舞人心的力量。

二、教学建议:

目标:

1、 培养快速阅读课文,捕捉主要信息的能力;

2、 体味文章的情感脉络,理解演讲稿中意味深长的语句;

3、 感受人类在征服宇宙的伟大斗争中,从不畏惧艰难曲折,勇往无前的精神; 过程:

1、 展示相关图片,介绍背景导入。

2、 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七位遇难者分别是谁?

(2)、里根总统在演讲中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3、 自由品读,深入探究:

(1)、找出自己难以理解语句,小组合作探讨;

(2)、教师引导学生自由表达,集体释疑;

4、 主动探究,把握情感:

(1)、画出最让自己感动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说说这篇文章动人心魄的力量来自何处?

(2)、自由朗读;

(3)、学生扮演总统朗读;

5、 拓展延伸,开放探究:

阅读一则课外新闻:“悲剧重读——哥伦比亚号与挑战者号爆炸有惊人巧合”,谈谈你读后的感想。

方法:

1、这篇演讲词情感充沛,含义深远,号召力强,是一首对勇于探索,百折不挠的人类精神的壮美赞歌。朗读是体味作品感情的最好方式,在学生听读的基础上,充分感受作者演讲时的心情,反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利用多媒体加强直观感受;

第25课 短文两篇

一、课文特点及意图:

“夸父逐日”是一个神话故事。它讲的是上古时期,神人夸父追赶太阳,最后口渴而死。读后给人以丰富的想象,也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古人执着而伟大的探索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两小儿辩日”是一则寓言故事,讲述了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遇到两个小孩辩论太阳离人远近的问题,而大教育家孔子也不能决断的故事,说明了天下之理人不可能尽知的道理,也告戒人们做人应当实事求是,不能强不知以为知。同时,这两篇短文也是引导学生多角度理解问题的好范文。

二、教学建议:

目标:

1、 疏通全文,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2、 了解神话传说,体会神话想象丰富、大胆的特点;

3、 引导学生多角度理解,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4、 感受古人挑战自然,追求真理的进取精神;

过程:

(一)、夸父逐日

1、 神话导入,简介《山海经》。

2、 朗读训练:(发挥课文短小的优势,在短时间内集中反复朗读,以达到熟读的要求)

(1)、教师范读,学生把握字音、停顿;

(2)、学生自由朗读;

(3)、学生示范朗读,教师适时点拨;

(4)、齐读;

3、 自主、合作学习:

借助注释理解基本内容,遇到不能解决的字词,四人小组讨论,老师适当点拨。

4、 讲故事比赛:

请学生在原文的基础上,加以合理、大胆的想象,用讲故事的形式讲述出来。

5、 形象感悟:

说说你对夸父这一神话人物的认识。

6、 比较阅读,拓展欣赏:

(1)、比较分析《夸父逐日》与《盘古开天辟地》、《精卫填海》的异同;

(2)、活动:竞猜有关“日”的成语,选择五个成语写一段话;

(二)、两小儿辩日

1、 解题导入。

2、 朗读训练:

(1)、教师范读;

(2)、自由朗读;

(3)、分角色朗读;

3、 疏通文意:

(1)、结合注释,四人小组合作,自主翻译全文;

(2)、集体研讨不理解的词句并归纳积累重要词句;

4、 发散性思维训练:

(1)、太阳是远是近,两小儿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

(2)、孔子回答不了两小儿的问题时,态度怎样?

(3)、你对孔子的做法怎么看?

(4)、读了这个故事后,你有什么启发?

5、 根据课文内容,即兴表演:

要求:不违背原文主旨,在语言、动作方面可以大胆想象,但必须符合情境,符合人物身份。 方法:

1、 在注重诵读的基础上,结合课后练习一、二引导学生讨论,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引导学生多角度看问题,多角度理解;

3、 以讲故事和即兴表演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五单元

单元说明

本单元以探险传奇为主题,选取了古今中外六篇作品。丰富的题材,多样的文体,引人入胜的情节,令人深思的主题和精美的语言,将使学生对这个单元的“探险之旅”充满兴趣。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伟大的悲剧》,是一篇根据英国科学探险家斯科特遗留的资料所写的传记。课文用饱含感情的文学笔法,叙述了斯科特这位失败的英雄和他的队员南极探险绝望而归以至覆没的悲壮故事,给人以精神上的巨大震撼和启迪:胜利和失败、伟大和平凡该如何定义?

《荒岛余生》节选自世界名著《鲁滨逊漂流记》。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写法,通过人物自白串联情节,对鲁滨逊荒岛生活的描写逼真自然,写出了鲁滨逊初陷荒岛时由于孤独而产生的内心矛盾,启迪我们如何面对挫折和失败。

《登上地球之巅》是一篇通讯,写中国运动员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从北坡登上珠峰的壮举。“连飞鸟也无法越过”的“充满死亡的路线”,阻挡不了中国运动员的探险脚步。虽然在登山过程中,寒冷、黑夜和缺氧时时威胁着运动员的生命,但我们的英雄们,靠着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和团结协作、勇于牺牲的精神,书写了世界登山史上的新篇章。学习这篇通讯,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同时感受强烈的合作精神和崇高的牺牲精神。 《真正的英雄》是美国前总统里根的演讲词。这篇演讲词缘于1986年1月28日的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的爆炸,这是一个导致七名宇航员全部遇难的悲剧。演讲词声情并茂,它既是悲痛的,又是鼓舞人心的,语言极富有吸引力和感召力。

《短文两篇》都与太阳有关,也都体现了人类的探索精神。

“„„,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积极的人生态度、爱国主义情感、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无论对人的一生发展还是民族的复兴都是至关重要的。”(《语文课程标准》)根据本单元课文主题深刻,值得挖掘的特点,可以把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作为重要目标。所以,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体会探险家们敢于冒险和百折不挠的精神,激发学生挑战自然、探索奥秘的壮志豪情。同时,由于本单元的一些课文篇幅较长,我们在了解探险知识、地理知识和其他文化知识的同时,也可以把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作为另一目标。

第21课 伟大的悲剧(传记)

一、课文特点及意图:

本文是一篇节选的人物传记,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情节,但是,本文文学味很浓,不少意味深长的句子可谓锦上添花,字里行间渗透了作者浓浓的由衷赞叹之情: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高尚无比——壮丽的毁灭,虽生犹死。

二、教学建议:

目标:

1、 整体感知内容,理清故事情节;

2、 抓住典型事件和人物,体会一些细节描写所具有的内在含义;

3、 感受斯科特和他的伙伴在探险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 过程:

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几幅南极风光图或南极风光录像资料,让学生感受南极独特的景色;

(2)、请学生讲讲他所了解的南极气候,突出极地环境的恶劣;

(3)、由人类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以及探索未知世界的激情,过渡到对本文的学习;

2、 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导快速阅读,提醒学生要学会捕捉重要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

(2)、请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 品读课文,找出文中最让自己激动难忘的细节:

(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并感受探险家们勇于探索、不怕牺牲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1)、自由品读,四人小组共同赏析,分别阐明理由;

(2)、要求学生先复述细节,再阐明理由;

(3)、集体朗读,共同品味,补充理由;

提示:

(1)、有选择地朗读2、6、7、9、10、12、13、14等小节;

(2)、品读时,把握人物描写,抓住一些具有深刻含义的语句;

4、 研读探究,深入理解课文:

(1)、茨威格为何不给胜利者阿蒙森作传,却充满激情地为失败者斯科特书写这悲壮的一幕?

(2)、你认为斯科特一行的探险活动有意义吗?若有,其意义何在?

5、 课外延伸作业:(选做)

(1)、阅读斯科特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在寒风凛冽的南极帐篷里,给英国公众所写的绝命书,写一篇读书笔记;

(2)、请联系现实生活事例,谈谈胜利和失败到底该如何定义;

方法:

1、 导入部分,情境激趣;

2、 快速阅读,方法指导一定要到位;

3、 引导学生关注细节,通过思考、讨论感受到这一南极悲剧所折射出来的人类精神;

第22课 荒岛余生(小说)

一、课文特点及意图:

《鲁滨逊漂流记》是一部世界名著,文中的主人公鲁滨逊身上具有人类优秀品质的精华(坚忍不拔、勤勉实干、创造进取等),正因如此,这部作品打动了无数的读者,被称为“生活的教科书”,启发人们去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在欧洲的许多国家,这部作品也一直被当作儿童的必读书。本文接选部分并没有多少故事,大都围绕鲁滨逊落难荒岛之初的心理活动展开叙述。课文呈现给我们的是,鲁滨逊被陷荒岛之初,那种绝望而又尽力寻找希望的矛盾心理。学习这篇课文,关键是要理清鲁滨逊的心理活动的变化过程,前后融会贯通,这样,才能真正领会由鲁滨逊所折射出来的人类理性的思维之光。

二、教学建议:

目标:

1、 培养快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

2、 学习用心理描写的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

3、 品读文中的细节描写,体会主人公坚强的意志品质;

过程:

1、 布置预习:

(1)、开学初向学生推荐阅读《鲁滨逊漂流记》;

(2)、搜集有关《鲁滨逊漂流记》的评价文章;

2、 由卢梭的话和冒险家的代名词导入课文。

3、 检查预习:

(1)、概述小说主要内容;

(2)、在这部小说中最让你感动的情节是什么?(你认为哪一部分写得最好?)

(3)、文学史上,大家对这部小说是如何评价的?

(4)、主人公鲁滨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 整体感知:

(1)、概括课文节选部分的主要内容。

(2)、在身陷荒岛之初,鲁滨逊有什么想法?

(3)、从全文来看,鲁滨逊在陷于荒岛之后,先后遇到并自己设法解决了哪几个问题?

5、 研读探讨:

(1)、身陷绝境的鲁滨逊找到了哪些活下去的理由?

(2)、鲁滨逊的这种自我安慰的行为是不是一种逃避现实的表现,为什么?

(3)、针对课文中“借方”和“贷方”的内容分别朗读;回忆在学习或生活中曾经遇到或正在面临的一两件不幸或挫折,试仿照课文中“借方”和“贷方”的格式,把好处和坏处分别罗列出来,并谈谈对这种做法的理解。(结合文中“在最不幸的处境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的句子)

(4)、作者在刻画人物形象方面,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6、 延伸作业:

外出旅游时,一位旅客因贪恋山中美景和旅游团走散,迷失了方向------假设你就是那位旅客,请你想像你会怎么做。请发挥合理想象,写一篇短文。

方法:

1、重视学生的阅读感受和体验,发挥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作用;

2、设计好“拓展延伸”这一环节,提高学生对课文的感悟能力;

3、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学会自我调整,培养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

第23课 登上地球之巅(通讯)

一、课文特点及意图:

本文是郭超人老先生以最快的速度写成的长篇通讯《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的节选部分,这篇通讯及时地报道了1960年5月我国的登山健儿从珠穆朗玛峰北坡成功登顶,抒写世界登山史上新记录的感人事迹。节选部分多处运用精彩的环境描写,选取典型事件有详有略地表现中国登山运动员们不怕艰险,勇往直前的探索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

二、教学建议:

目标:

1、 培养快速阅读,迅速捕捉信息的能力;

2、 品析文中环境描写的语句,体会这些描写的作用;

3、 学习本文有详有略的写法;

4、 感受中国运动员们顽强的毅力和团结协作、勇于牺牲的精神,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过程:

1、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课外搜集有关珠穆朗玛峰的知识以及此次登山的背景材料;

(2)、准备有关雪域高原特别是喜马拉雅山和珠穆朗玛峰的光盘和图片,以加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效果;

2、 由音像、图片导入,突出“死亡之峰”。

3、 快速阅读,整体感知:

要求学生快速默读,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主攻珠穆朗玛峰顶峰最后380米高度的年轻队员有谁?

(2)、主攻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几名登山队员突击主峰的经过。

4、 精读课文,探讨问题;

(1)、登顶过程中,作者着重描写了几大困难,分别是什么?登山英雄们是靠什么来克服这些困难的?

(2)、作者叙述事件有详有略,选择最典型的事件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你能找出作者重点写了哪些内容吗?为什么这样安排?

5、 跳跃阅读,品析语句:

课文中有不少描写自然环境的句子,它们在文中分别起什么作用?

提示:要求先找语句,然后品读,体会其作用。

6、 个性阅读:

(1)、这篇文章还有打动你的地方吗?请说明理由。

提示:能体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人物的行动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等。

(2)、学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

提示:从文章的写法、思想内容等方面来谈。

7、 课外拓展练习:

观看中国运动员为了庆祝人类首次登上珠峰五十周年再次向珠峰发起挑战的实况录象,写一篇通讯报道,要求有适当的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要有详略之分,主题明确。 方法:

1、多媒体辅助教学,加强直观感受,渲染气氛;

2、教学过程多设计朗读环节,如自然环境描写的语句,能体现人物精神的、特别能感动人的一些行动、心理描写的语句就可以通过反复的朗读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感受;

第24课 真正的英雄(演讲词)

一、课文特点及意图:

问世间何谓英雄?本文则以世界航天史上的伟大悲剧诠释了怎样才算是真正的英雄,同时告诉我们:莫以成败论英雄。这篇演讲词以人类最闪光的品质——百折不挠地探索未知领域的伟大精神来鼓舞人,以强烈又真切的感情打动了读者。学习本文要让学生在饱含激情的朗读中去体会作者悲痛的情感和鼓舞人心的力量。

二、教学建议:

目标:

1、 培养快速阅读课文,捕捉主要信息的能力;

2、 体味文章的情感脉络,理解演讲稿中意味深长的语句;

3、 感受人类在征服宇宙的伟大斗争中,从不畏惧艰难曲折,勇往无前的精神; 过程:

1、 展示相关图片,介绍背景导入。

2、 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七位遇难者分别是谁?

(2)、里根总统在演讲中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3、 自由品读,深入探究:

(1)、找出自己难以理解语句,小组合作探讨;

(2)、教师引导学生自由表达,集体释疑;

4、 主动探究,把握情感:

(1)、画出最让自己感动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说说这篇文章动人心魄的力量来自何处?

(2)、自由朗读;

(3)、学生扮演总统朗读;

5、 拓展延伸,开放探究:

阅读一则课外新闻:“悲剧重读——哥伦比亚号与挑战者号爆炸有惊人巧合”,谈谈你读后的感想。

方法:

1、这篇演讲词情感充沛,含义深远,号召力强,是一首对勇于探索,百折不挠的人类精神的壮美赞歌。朗读是体味作品感情的最好方式,在学生听读的基础上,充分感受作者演讲时的心情,反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利用多媒体加强直观感受;

第25课 短文两篇

一、课文特点及意图:

“夸父逐日”是一个神话故事。它讲的是上古时期,神人夸父追赶太阳,最后口渴而死。读后给人以丰富的想象,也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古人执着而伟大的探索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两小儿辩日”是一则寓言故事,讲述了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遇到两个小孩辩论太阳离人远近的问题,而大教育家孔子也不能决断的故事,说明了天下之理人不可能尽知的道理,也告戒人们做人应当实事求是,不能强不知以为知。同时,这两篇短文也是引导学生多角度理解问题的好范文。

二、教学建议:

目标:

1、 疏通全文,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2、 了解神话传说,体会神话想象丰富、大胆的特点;

3、 引导学生多角度理解,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4、 感受古人挑战自然,追求真理的进取精神;

过程:

(一)、夸父逐日

1、 神话导入,简介《山海经》。

2、 朗读训练:(发挥课文短小的优势,在短时间内集中反复朗读,以达到熟读的要求)

(1)、教师范读,学生把握字音、停顿;

(2)、学生自由朗读;

(3)、学生示范朗读,教师适时点拨;

(4)、齐读;

3、 自主、合作学习:

借助注释理解基本内容,遇到不能解决的字词,四人小组讨论,老师适当点拨。

4、 讲故事比赛:

请学生在原文的基础上,加以合理、大胆的想象,用讲故事的形式讲述出来。

5、 形象感悟:

说说你对夸父这一神话人物的认识。

6、 比较阅读,拓展欣赏:

(1)、比较分析《夸父逐日》与《盘古开天辟地》、《精卫填海》的异同;

(2)、活动:竞猜有关“日”的成语,选择五个成语写一段话;

(二)、两小儿辩日

1、 解题导入。

2、 朗读训练:

(1)、教师范读;

(2)、自由朗读;

(3)、分角色朗读;

3、 疏通文意:

(1)、结合注释,四人小组合作,自主翻译全文;

(2)、集体研讨不理解的词句并归纳积累重要词句;

4、 发散性思维训练:

(1)、太阳是远是近,两小儿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

(2)、孔子回答不了两小儿的问题时,态度怎样?

(3)、你对孔子的做法怎么看?

(4)、读了这个故事后,你有什么启发?

5、 根据课文内容,即兴表演:

要求:不违背原文主旨,在语言、动作方面可以大胆想象,但必须符合情境,符合人物身份。 方法:

1、 在注重诵读的基础上,结合课后练习一、二引导学生讨论,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引导学生多角度看问题,多角度理解;

3、 以讲故事和即兴表演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相关文章

  • 初中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语文
  • 初中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 本册综合 · 单元综合 · 月考复习 · 期末复习 · 期中复习 · 七律·长征 · 长征组歌两首 · 老山界 · <草> · <长征>节选 · 枣核 · 最后一课 · 始终眷恋着祖国 ...查看


  •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5-28课电子备课
  • 安驾庄镇小学 一 年级语文下册电子备课 第 七 单元 第 识字7 课 第 1课 时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安驾庄镇小学 一 年级语文下册电子备课 第 七 单元 第 识字7课 第 2课 时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安驾庄镇小 ...查看


  • 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
  • 南仁学区 一 年级 语文 科下册导学案 1 南仁学区 一 年级 语文 科下册导学案 2 3 南仁学区 一 年级 语文 科下册导学案 4 5 南仁学区 一 年级 语文 科下册导学案 6 7 8 南仁学区 一 年级 语文 科下册导学案 9 10 ...查看


  • 苏教版小学1-6年级语文下册目录
  • 苏教版小学 1-6 年级语文下册目录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目录 单元 1 课题 长江之歌 三亚落日 烟台的海 记金华的双龙洞 2 3 4 作者 (胡宏伟) 备注 第一单元 (孙为刚) (叶圣陶) 习作 1 练习 1 5 卢沟桥烽火 6 ...查看


  • 初中语文网--初中语文同步教学优秀站点
  • · 会员中心 · 会员注册 · 收藏本页 · 在线字典.成语查询 · | 网站首页 | 七上 | 七下 | 八上 | 八下 | 九上 | 九下 | 人教版 | 教案 | 中考指导 | 下载 |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货币战争 鬼吹灯 海底两万里 ...查看


  •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说教材[修正稿]
  • 让语文课堂因"心动"而美丽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说教材 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所说的教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当我初读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之后,发现这册 ...查看


  •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的编排特点
  • 六下语文教材的编排特点 一.加强选文的文学性,选文更多考虑名家名篇 1.文质兼美,这也是人教版历来各套教材选文一以贯之的标准. 2.从语言表达方面来说,汉语表达比较纯正. 3.语言文字上有可以抓住的"点",能给学生提示一 ...查看


  •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 2013-2014年度(语文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理念,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查看


  • 新课标要求下的语文教材编写
  • 新课标要求下的语文教材编写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初中语文教学应该做好总体把握:以新课程改革的四大理念为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和听说读写能力为终极目标,以具体课文为例子,引入教学,举一反三,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特点,激发学生 ...查看


  •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 教 学 进 度 教学大纲对本年级本学科的基本要求: 1.学习习惯. (1) 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朗读方法,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 (2) 培养写日记的习惯:能够做到爱护图书,并养成习惯. (3) 培养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学会搜集材料并养成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