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的乡村教育思想及其实践

陶行知的乡村教育思想及其实践

祝彦

2006年06月21日10:05 【字号 大 中 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乡村建设运动中,陶行知以实验推广“乡村教育”作为改造农村的出发点,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陶行知主张“以教育救农村”,具有其独特性。陶行知1914年赴美留学,1916年回国后即与晏阳初等发起成立了“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积极倡导和从事平民教育运动,深入军营、商店、工厂、街道,开办平民学校。在这期间,陶行知深切感到中国教育改造的根本问题在农村。1925年以后,陶行知便把眼光投向农村和农民身上,深入农村调查研究。1926年12月陶行知为中华教育改进社起草了《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书》,其中提出了一个宏伟的计划:“要筹集一百万元基金,征集一百万位同志,提倡一百万所学校,改造一百万个乡村”。陶行知主要是想通过发展乡村教育,提高农民的文化科技水平和文明意识,达到拯救农村的目的,于是积极开展乡村教育运动。

“农不重师,则农必破产”的思想

陶行知积极倡导和实践乡村教育的思想,实际是来源于他早期的“教育救国”主张。陶行知对此有很深刻而生动的阐述:“教育的力量与别种力量不同之点,就在教育的力量是能够达到个个民众的内心里头去的,他能够使民众自己从‘心里’发出一种力量来自己团结的。”

而中国教育的最大弱点是在农村,由是他主张把乡村教育作为“改进社最重要之事业”。1926年12月陶行知在为中华教育改进社起草的《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书》中写道:“本社的乡村教育政策是要乡村学校做改造乡村的中心,乡村教育做改造乡村生活的灵魂。”

而要发展农村教育,首先必须解决的是师资问题,陶行知认为,“农不重师,则农必破产”。于是,陶行知主张大力培养愿意献身农村教育的人材。1927年中华教育改进社设立试验乡村师范学校招生,招生广告中声明其培养目标和报考条件均与传统师范教育明显不同。培养目标为:“他足迹所到的地方,一年能使学校气象生动,二年能使社会信仰教育,三年能使科学农业著效,四年能使村自治告成,五年能使活的教育普及,十年能使荒山成林,废人生利。这种教师就是改造乡村生活的灵魂。”非常明确地把乡村师范教育办成为农村农民服务的乡村工作者。因为在陶行知看来,乡村学校不单纯是教育机关,还应该是改造乡村的力量,乡村教师也不单纯是传道授业解惑,而必须发挥其影响乡村进步的作用。“学校既是乡村的中心,教师便是学校和乡村的灵魂。教师的人格影响于学生和乡村人民很大。”

其次,陶行知主张,必须把办学与改造社会结合起来,即把农村教育与提高农民素质、推广农业技术等结合起来,使教育服务于社会,这样的教育才有社会意义。而且要把办教育与改造(农村)社会结合起来,使教育承担起改造社会的使命。对此,陶行知阐述道:“改造社会而不从办学入手,便不能改造人的内心;不能改造人的内心,便不是彻骨的改造社会。”

正因为如此,乡村教育的艰巨性可想而知。因此,陶行知特别强调,从事乡村教育的同志必须要怀着对农民的深厚感情,去投入工作:“我们从事乡村教育的同志,要把我们整个

的心献给我们三万万四千万的农民。我们要向着农民‘烧心香’,我们的心里要充满那农民的甘苦。„„才配为农民服务,才配担负改造乡村生活的新使命。”针对此,在1927年1月试验乡村师范学校招生广告中,陶行知特别注明报考者必须“愿与农民共甘苦,有志增进农民生产力,发展农民自治力者”。

“改造中国乡村的试验机关”——晓庄学校

为了实践自己的乡村教育思想和改造乡村主张,1927年2月陶行知开办了晓庄中心小学,3月15日,又与东南大学教授赵叔愚等人一起筹建南京试验乡村师范学校,校址选在南京远郊偏僻荒凉的晓庄(原名小庄)。这就是后来驰名中外的晓庄学校,陶行知亲自担任校长,使其教育思想得到实验。由于晓庄学校在当时乡村建设运动中所起的独特示范作用,被学术界和乡村建设运动者称为“改造中国乡村的试验机关”。

在晓庄学校,陶行知脱去西装,穿上草鞋,和师生同劳动、同生活,共同探索中国教育的新路,并形成了他的“生活教育”理论。其要点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根据生活教育的理论,晓庄学校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开荒,自己建茅屋,做什么事,就读什么书,还走出校门参加村里的农协会和打倒土豪劣绅的斗争。这样就把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及生产劳动结合在一起。

晓庄学校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育单位,而是作为“改造农村生活的中心”,承担起改造农村的任务。首先,成立了民众学校,对学校附近地区农民进行识字教育,通过办民众夜校等形式,对农民进行扫盲教育。其次,开办中心茶园,为农民提供健康积极的休闲娱乐场所,帮助农民摆脱赌博、吸毒等陋习。第三,创办晓庄医院,给附近地区农民免费看病,并进行种牛痘、预防天花等卫生科学普及宣传,为了体现“教学做合一”的思想。第四,成立晓庄剧社,由晓庄师生自编自演的节目拿到农村去演,丰富农民业余生活。第五,成立“联村自卫团”,将农民组织起来,开展防匪防盗等自卫活动,并培养农民的团结战斗精神。

但是,晓庄学校在社会上和附近地区农民之间的影响,引起国民政府当局的担心。由于晓庄学校师生参加了反对英日军舰侵入长江、支援工厂工人反帝国主义罢工游行示威等活动,1930年4月13日,晓庄学校被国民党政府武力封闭,陶行知等受到通缉,只好避难日本。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

陶行知的乡村教育思想,立足中国农村,适合农民需要,既不照搬欧美教育模式,也不步城市教育和传统书斋式教育的后尘,彻底告别那种“为教育而教育,与社会需要完全脱节”的路子,把乡村教育的目的定位于为乡村建设培养人材,以解决农村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这无疑对社会是有用的。其次,主张“教学做合一”,摈弃了那种动口不动手的教育方式,培养能够吃苦耐劳、自己动手解决生计问题的学生,“拔茅草,搬石块,自己的学校自己开。互相教导,互相信赖,读书不做书呆。分析过去,抓住现在,创造将来。”这种模式在今天恐怕也很有借鉴意义。再次,陶行知发明的“小先生制”,对于广大农村中扫盲工作非常有效,曾经在全国的二十多个省市中广泛推行,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普及教育和扫除文盲运动中发挥了巨大作用。陶行知给献身乡村教育的同仁题词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其精神在今天对广大知识分子还是有学习意义的

陶行知的乡村教育思想及其实践

祝彦

2006年06月21日10:05 【字号 大 中 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乡村建设运动中,陶行知以实验推广“乡村教育”作为改造农村的出发点,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陶行知主张“以教育救农村”,具有其独特性。陶行知1914年赴美留学,1916年回国后即与晏阳初等发起成立了“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积极倡导和从事平民教育运动,深入军营、商店、工厂、街道,开办平民学校。在这期间,陶行知深切感到中国教育改造的根本问题在农村。1925年以后,陶行知便把眼光投向农村和农民身上,深入农村调查研究。1926年12月陶行知为中华教育改进社起草了《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书》,其中提出了一个宏伟的计划:“要筹集一百万元基金,征集一百万位同志,提倡一百万所学校,改造一百万个乡村”。陶行知主要是想通过发展乡村教育,提高农民的文化科技水平和文明意识,达到拯救农村的目的,于是积极开展乡村教育运动。

“农不重师,则农必破产”的思想

陶行知积极倡导和实践乡村教育的思想,实际是来源于他早期的“教育救国”主张。陶行知对此有很深刻而生动的阐述:“教育的力量与别种力量不同之点,就在教育的力量是能够达到个个民众的内心里头去的,他能够使民众自己从‘心里’发出一种力量来自己团结的。”

而中国教育的最大弱点是在农村,由是他主张把乡村教育作为“改进社最重要之事业”。1926年12月陶行知在为中华教育改进社起草的《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书》中写道:“本社的乡村教育政策是要乡村学校做改造乡村的中心,乡村教育做改造乡村生活的灵魂。”

而要发展农村教育,首先必须解决的是师资问题,陶行知认为,“农不重师,则农必破产”。于是,陶行知主张大力培养愿意献身农村教育的人材。1927年中华教育改进社设立试验乡村师范学校招生,招生广告中声明其培养目标和报考条件均与传统师范教育明显不同。培养目标为:“他足迹所到的地方,一年能使学校气象生动,二年能使社会信仰教育,三年能使科学农业著效,四年能使村自治告成,五年能使活的教育普及,十年能使荒山成林,废人生利。这种教师就是改造乡村生活的灵魂。”非常明确地把乡村师范教育办成为农村农民服务的乡村工作者。因为在陶行知看来,乡村学校不单纯是教育机关,还应该是改造乡村的力量,乡村教师也不单纯是传道授业解惑,而必须发挥其影响乡村进步的作用。“学校既是乡村的中心,教师便是学校和乡村的灵魂。教师的人格影响于学生和乡村人民很大。”

其次,陶行知主张,必须把办学与改造社会结合起来,即把农村教育与提高农民素质、推广农业技术等结合起来,使教育服务于社会,这样的教育才有社会意义。而且要把办教育与改造(农村)社会结合起来,使教育承担起改造社会的使命。对此,陶行知阐述道:“改造社会而不从办学入手,便不能改造人的内心;不能改造人的内心,便不是彻骨的改造社会。”

正因为如此,乡村教育的艰巨性可想而知。因此,陶行知特别强调,从事乡村教育的同志必须要怀着对农民的深厚感情,去投入工作:“我们从事乡村教育的同志,要把我们整个

的心献给我们三万万四千万的农民。我们要向着农民‘烧心香’,我们的心里要充满那农民的甘苦。„„才配为农民服务,才配担负改造乡村生活的新使命。”针对此,在1927年1月试验乡村师范学校招生广告中,陶行知特别注明报考者必须“愿与农民共甘苦,有志增进农民生产力,发展农民自治力者”。

“改造中国乡村的试验机关”——晓庄学校

为了实践自己的乡村教育思想和改造乡村主张,1927年2月陶行知开办了晓庄中心小学,3月15日,又与东南大学教授赵叔愚等人一起筹建南京试验乡村师范学校,校址选在南京远郊偏僻荒凉的晓庄(原名小庄)。这就是后来驰名中外的晓庄学校,陶行知亲自担任校长,使其教育思想得到实验。由于晓庄学校在当时乡村建设运动中所起的独特示范作用,被学术界和乡村建设运动者称为“改造中国乡村的试验机关”。

在晓庄学校,陶行知脱去西装,穿上草鞋,和师生同劳动、同生活,共同探索中国教育的新路,并形成了他的“生活教育”理论。其要点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根据生活教育的理论,晓庄学校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开荒,自己建茅屋,做什么事,就读什么书,还走出校门参加村里的农协会和打倒土豪劣绅的斗争。这样就把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及生产劳动结合在一起。

晓庄学校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育单位,而是作为“改造农村生活的中心”,承担起改造农村的任务。首先,成立了民众学校,对学校附近地区农民进行识字教育,通过办民众夜校等形式,对农民进行扫盲教育。其次,开办中心茶园,为农民提供健康积极的休闲娱乐场所,帮助农民摆脱赌博、吸毒等陋习。第三,创办晓庄医院,给附近地区农民免费看病,并进行种牛痘、预防天花等卫生科学普及宣传,为了体现“教学做合一”的思想。第四,成立晓庄剧社,由晓庄师生自编自演的节目拿到农村去演,丰富农民业余生活。第五,成立“联村自卫团”,将农民组织起来,开展防匪防盗等自卫活动,并培养农民的团结战斗精神。

但是,晓庄学校在社会上和附近地区农民之间的影响,引起国民政府当局的担心。由于晓庄学校师生参加了反对英日军舰侵入长江、支援工厂工人反帝国主义罢工游行示威等活动,1930年4月13日,晓庄学校被国民党政府武力封闭,陶行知等受到通缉,只好避难日本。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

陶行知的乡村教育思想,立足中国农村,适合农民需要,既不照搬欧美教育模式,也不步城市教育和传统书斋式教育的后尘,彻底告别那种“为教育而教育,与社会需要完全脱节”的路子,把乡村教育的目的定位于为乡村建设培养人材,以解决农村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这无疑对社会是有用的。其次,主张“教学做合一”,摈弃了那种动口不动手的教育方式,培养能够吃苦耐劳、自己动手解决生计问题的学生,“拔茅草,搬石块,自己的学校自己开。互相教导,互相信赖,读书不做书呆。分析过去,抓住现在,创造将来。”这种模式在今天恐怕也很有借鉴意义。再次,陶行知发明的“小先生制”,对于广大农村中扫盲工作非常有效,曾经在全国的二十多个省市中广泛推行,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普及教育和扫除文盲运动中发挥了巨大作用。陶行知给献身乡村教育的同仁题词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其精神在今天对广大知识分子还是有学习意义的


相关文章

  • 陶行知中国教育论著选读书报告
  • 陶行知<中国教育论著选>读书报告 在晓庄学校三岁时,劳山脚下的破旧犁宫,与晓庄的师生和当地农民,一起聆听着陶先生对中国乡村教育病根的深入剖析,喊出"从野人生活出发,向极乐世界探寻"的口号[1]. 教育的原点是 ...查看


  • 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对当代农村教育的启示
  • [提 要] 陶行知是中国现代为世人所推崇.所敬仰的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对当前我国农村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也对新农村建设有着极其重大的启迪意义. [关键词] 陶行知:乡村教育:新农村建设 [ ...查看


  • 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对当代新农村教育改革的启示
  • 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对当代新农村教育改革的启示 作者: 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5年第07期 陶行知是我国近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一生的教育活动非常丰富,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乡村建设运动中,陶行知以实验推广"乡村教 ...查看


  • 中外教育史复习资料
  • 中外教育史复习资料(中国教育史部分): 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 一.名词解释题 1.学在官府: 学在官府是对西周教育制度的高度概括,也是我国奴隶社会教育制度的重要特征,主要体现在:①礼不下庶人,学术和教育为王宫及各级政府把持,礼器也全 ...查看


  • [中国教育史]孙培青版--1-16章配套习题
  • 习题集锦 第一章 原始时期的教育 一.填空题 1.原始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人类( )的需要和人类( )的需要. 2.从教育意义上说,原始宗教活动中的______又是原始文化知识的保存者和传 播者,是知识分子的前身. 3.传说是黄帝命令他的史官 ...查看


  • 教育综合中国近代人物教育思想汇总
  • 中国近代人物教育思想汇总 一.蔡元培的教育思想 (一)"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五育包括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提出"以美育代替宗教"的口号. 军国民教育:将军事教 ...查看


  • 论农村教师的地方性知识_李长吉
  • 2012年第6期 (总第389 期) 论农村教师的地方性知识* 李长吉 [摘 要]农村教师除了学科知识.教育类知识.实践性知识之外,还应拥有生产生 活的地方性知识.历史文化的地方性知识.传统民俗的地方性知识.民间艺术的地方性知识.地理景观的 ...查看


  • 陶行知简介,陶行知的教育名言,名言警句
  • 陶行知简介,陶行知的教育名言,名言警句 陶行知简介,陶行知的教育名言,名言警句 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安徽省徽州歙县人,祖籍绍兴.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 ...查看


  • 世界著名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
  • 作者:庄义章 来源:XSK 点击:7次 评论:0条 - 1.孔丘 生平简介:(公元前551-前479年)中国春秋末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字仲尼,春秋鲁国(今山东曲阜)人.曾在鲁国做过小吏.他30岁开始私人讲学.50 岁任鲁国中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