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正确利用网络来提高学习的质量

浅析如何正确利用网络来提高学习的质量

盘县第十一中学 高林丽

内容摘要:通过正确使用网络促进大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让大学生学会学习,是实现终身学习所必备的.也是素质教育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论文在分析大学生学习能力的内容和现状。研究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的现状及上网方式已及大学生对网络认识的偏差总结出大学生利用网络学习的方法、策略,以及如何保持良好的网络学习素质。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影响;网络行为

目 录

一、关于网络学习„„„„„„„„„„„„„„„„„„„„„„„„1

二、网络的影响„„„„„„„„„„„„„„„„„„„„„„„„„1

(一)网络的正面影响 „„„„„„„„„„„„„„„„„„„„„„1

(二)网络的反面影响 „„„„„„„„„„„„„„„„„„„„„„2

三、正确引导大学生利用网络 „„„„„„„„„„„„„„„„„„2

(一)取精华,弃糟泊„„„„„„„„„„„„„„„„„„„„„„2

(二)规范学生的网络行为„„„„„„„„„„„„„„„„„„„„3

(三)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的网络道德观„„„„„„„„„„„„„3

四、利用网络提高学习的质量的方法与措施 „„„„„„„„„„„„3

(一)促进大学生学习观的转变„„„„„„„„„„„„„„„„„„3

(二)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4

(三)提高教学活动的问题意识„„„„„„„„„„„„„„„„„„4

(四)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方法„„„„„„„„„„„„„„„„„„„4

(五)建立合理的教学评价„„„„„„„„„„„„„„„„„„„„4

(六)提高获取和利用信息的能力„„„„„„„„„„„„„„„„„4

五、结束语 „„„„„„„„„„„„„„„„„„„„„„„„„„5 参考文献 „„„„„„„„„„„„„„„„„„„„„„„„„„„5

信息技术教育的飞快发展,使得计算机网络成为人们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部分。然而,计算机网络也像其它事物一样,都是一个矛盾的结合体。在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可能会产生一些消极的效应。如何正确利用网络提高学习的质量以及如何保持良好的网络学习素质的问题。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

一、关于网络学习

网络学习是通过网络进行学习的过程,其本身和通过书籍、视听媒介等没有本质的差别。只不过网络本身的强大功能却是以前任何途径没发比拟的,它使人们获得信息非常容易,与人沟通交流更是达到空前的方便。然而与传统的学习途径相比,网络不仅是学习的途径,也是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还带来学习空间等更深层次的变革。网络超越了地域的界限,形成了一个无距离和时间限制的学习环境。只要愿意,人民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向任何人学习。网络还将世界上所有的蕴藏的信息变成人们的共同财富,只要正确使用网络,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网络方便快捷的找到大量学习资源同时可以从中提高学习质量。

二、网络的影响

(一)网络的正面影响

1、络有助于创新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手段和方法。利用网络进行德育教育工作,教育者可以以网友的身份和青少年 在网上“毫无顾忌”地进行真实心态的平等交流,这对于德育工作者摸清、摸准大学生的思想并开展正面引导和全方位沟通提供了新的快捷的方法。此外,由于网络信息的传播具有实时性和交互性的特点,大学生可以同时和多个教育者或教育信息保持快速互动,从而提高思想互动的频率,提高教育效果;由于网络信息具有可下载性、可储存性等延时性特点,可延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思想互动的时间,为大学生提供“全天候”的思想引导和教育。还可以网上相约,网下聚会,实现网上德育工作的滋润和补充,从而及时化解矛盾,起到温暖人心,调动积极性,激发创造力的作用。

2、提供了求知学习的新渠道。目前在我国教育资源不能满足需求的情况下,网络提供了求知学习的广阔校园,学习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接受高等教育,学到在校大学生学习的所有课程、修满学分、获得学位。这对于处在应试教育体制下的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最好的解脱,它不但有利于其身心的健康发展,而且有利于家庭乃至于社会的稳定。

3、开拓青少年全球视野,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上网使青少年的政治视野、知识范畴更加开阔,从而有助于他们全球意识的形成。同样,又可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通过上网,可以培养他们和各式各样的人交流的能力;通过在网上

阅览各类有益图书,触类旁通,提高自身文化素养。

4、从浩瀚的信息海洋里寻找、分析、过滤并提取有用的信息加以适当的利用,将成为现代大学生学习和生存的本领之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将是大学生的显著特征。我们要借此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培养自己获取信息、分析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引导他们充分利用网络的大信息量、存取的方便性以及交互的及时性进行学习和研究,学会一种研究方法,一种运用网络提供的全新手段去探索和创新的精神,以适应21世纪信息化社会的需要。

(二)网络的反面影响

1、对于青少年“三观”形成构成潜在威胁。青少年很容易在网络上接触到资本主义的宣传论调、文化思想等,思想处于极度矛盾、混乱中,其人生观、价值观极易发生倾斜,从而滋生全盘西化、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崇洋媚外等不良思潮。

2、网络改变了青年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及生活方式。青少年在网上公开、坦白地发表观点意见,要求平等对话,对青少年工作者的权威性提出挑战,使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往往不能达到预期。同时,上网使青少年容易形成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生存方式,集体意识淡薄,个人自由主义思潮泛滥。

3、信息垃圾弱化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意识。有关专家调查,网上信息47%与色情有关,六成左右的青少年在网上无意中接触到黄色信息。还有一些非法组织或个人也在网上发布扰乱政治经济的黑色信息,蛊惑青少年。这种信息垃圾将弱化青少年思想道德意识,污染青少年心灵,误导青少年行为。

4、网络的隐蔽性,导致青少年不道德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增多。一方面,少数青少年浏览黄 色和非法网站,利用虚假身份进行恶意交友、聊天。另一方面网络犯罪增多,例如传播病毒、黑客入侵、通过银行 和信用卡盗窃、诈骗等。这些犯罪主体以青少年 为主,大多数动机单纯,有的甚至是为了“好玩”、“过瘾”和“显示才华”。另外,有关网络 的法律制度不健全也给青少年违法犯罪以可乘之机。

三、正确引导大学生利用网络

(一)取精华,弃糟泊

互联网的地位之所以居高不下,在于它强大的知识传播功能。很多家长都是看重这一点,想让其学生在互联网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其实,知识传播仅是互联网的功能之一,对大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学习信息处理方法,培养交流能力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培养科学素养,而不仅仅是掌握了多少信息。通过互联网络,大学生可以学习如何检索、核对、判断、选择和处理信息,以达到对信息的有效利用。这种能力在未来的社会中更为重要。但是,如果放任大学生在网络世界中驰聘,缺乏正确的引导,他们就会在网络中“迷航”。因此,要

引导大学生善用网络资源,并教会他们如何分辨其中有害信息的内容。例如,有的大学生分不清网络中的真实与虚假,把一些未经证实的消息到处传播;有的大学生沉迷于网络的反动、暴力甚至色情的内容等。这时,要教育大学生不仅要学会提取信息,还要学会用正确的观点去分析信息,辨别是非,去伪存真,分清精华与糟泊,才能更好地利用网络信息。经过教育,他们认识到自己在使用网络中的偏差,开始思考“为何用?用什么?怎样用?”的问题了。为了帮助大家正确使用网络信息,教师可以搜集一些与大学生学习生活有关的网址,并介绍他们上一些专开放给大学生使用,具有一定学习价值的网站,让上网的同学学会如何运用网络去实现自主学习。

(二)规范学生的网络行为

由于大学生处在全新的网络环境中,随时都可以操作计算机网络,信息的交流及对事物处理和评价的方法、模式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有的道德准则和规范已经不足以约束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因此,经常会发现大学生在网络上的“不正常”行为。例如一些同学自恃计算机水平高,他们通过网络强行控制别人的计算机;随意打开、删除别人的软件及作品,破坏别人的工作和学习。又如评选网络优秀作品或文章时,传统环境下的评选,可以正确反映出大部分投票者的意愿;若通过网络投票,有些同学不遵守规则,一票多投或多票一投,这样就未必能真实反映出广大同学的意愿。对于这些“不正常”行为,我们要认识到它的潜在危害很大。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形成的阶段,一旦不正常的行为养成习惯,步入社会后,将很难改变。今天可能只是到别人的电脑里取一些作业的答案,明天可能就是到别人的银行帐户里取一笔金钱;今天可能只是随便弄着玩玩,搞个小的恶作剧,删掉一段文字或一幅图画,明天可能就是真做实干,到别的企业里毁掉一批数据或资料。对于以上这些行为,我们应当尽早建立网络环境中的行为道德规范,帮助广大学生增强网络法制和网络伦理道德观念,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使其网上的行为符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的要求。

(三)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的网络道德观

要制定明确的网络规范,帮助广大学生提高网络法制观念和网络伦理道德观念,使其网络行为符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的要求。同时,整合社会、家庭、学校等各方力量,加强监督职能,帮助学生尽早建立并适应网络道德规范,减少网络负面影响所带来的损害。这不仅是保证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还是培养教育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发展人才的需要。

四、利用网络提高学习的质量的方法与措施

(一)促进大学生学习观的转变

大学生应树立什么样的学习观。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教育技术的深入应用,特别是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和主体教育思想在实际中的日渐深入.树立正确

的学习观对大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仅仅把学习视作为“增加知识”及“记忆和再现”,属于较低层次的学习观,而把学习视作为“应用”、“个体的改革与发展”及“创造新知”则属于较高层次的学习观。大学生应该转变较低层次的学习观,逐步树立较高层次的学习观。由于一种学习观的形成与发展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为了形成这种学习观,学习者要在今后的学习活动中,以新的学习观指导自己的学习活动。

(二)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器和知识灌输的对象。

(三)提高教学活动的问题意识

提高教学活动的问题意识,使教学过程变成一个在教师指导下的、以问题为核心的、师生共同探索知识及其意义的过程,以更加接近于真正的知识发现活动。网络环境支持和促进了教学活动的问题意识,有利于培养自主的、独立的、终身的学习者。

(四)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灵活运用“启发式”、“参与式”、“协作式”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方法在网络教育中突出体现在定理定义的引出和习题设计中。参与式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加入学生的作用因素完成教学的方式。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并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一种良好的教学方式。如在讲解室内声音与环境性能指标之间的关系时,要求学生随意输入长、宽、高等,由系统自动计算出这种建筑空间的声音效果,学生可以自己了解到在设计各种建筑物时应该注意的问题,从而很快掌握室内声音与环境性能指标之间的关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协作式教学中既有人机交互,也有人人交互,在网络中人人交互是需要解决的难点问题。

(五)建立合理的教学评价

将教学评价从注重学生对课程知识的记忆、理解、掌握、综合和简单应用转移到注重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独特理解、阐释、质疑、批判和应用上来,实行旨在衡量一个人的学习意识、素质和能力水平的教学评价。利用网络进行的教与学过程中学生自始至终处于积极学习状态,教师对学生的全新的评价和合理观点的认可,将使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意识更加强烈。

这就要求网络的进一步开发和建设要让学生一起出谋划策,使网络成为师生共同努力的成果,增进了师生间的感情。学生也通过亲自动手实践,获得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和喜悦,以此推动教学的良性循环。

(六)提高获取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从网络信息里寻找、分析、过滤并提取对自己能提高学习的信息加以适当

的利用,将成为现代大学生学习和生存的本领之一,我们要借此引导大学生充分利用网络,提高自己学习的质量培养自己获取信息、分析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引导他们充分利用网络的大信息量、存取的方便性以及交互的及时性进行学习和研究,学会一种研究方法,一种运用网络提供的全新手段去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五、结束语

网络庞大的信息资源、优越的多媒体功能和多向交互功能为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益的提高提供了可能。我们面临的是一个网络服务日臻完善的时代,面临的是一个教育高度信息化的时代,我们应该科学地利用网络对学生进行教育,在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下,关心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学生在网络技术营造的教育环境中学习.各种感官被充分调动起来,思维活跃.并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这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因而,网络以促进大学生学习能力提高为宗旨,以提升大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为最高目标,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大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以便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型、学习型人才。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的开放性、异步性、交互性、信息量大等优势,促进大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祝智庭. 网络教育应用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64.

[2]张大均. 教育心理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66.

[3]何克抗,李克东.教育技术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朱艳侠. 网络自主学习低效现象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5,(10).

[5]白娟,鬲淑芳.网络学习者学习障碍的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04,(6).

[6]刘帆. 在网络里愉快地飞 [N] 中国教育报 2005-12-5.

[7]朱晓林. 关于加强网络道德教育的思考 [J] 中国冶金教育 2005.5:7-8

[8]霍福广、刘社欣等. 信息德育论 [M] 人民出版社 2008,95-99

[9]鲁洁. 道德教育的当代论域 [M] 人民出版社 2005,78-79

[10]韦义平. 大学生网络交友障碍及心理调试 [J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5.10:4-5

浅析如何正确利用网络来提高学习的质量

盘县第十一中学 高林丽

内容摘要:通过正确使用网络促进大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让大学生学会学习,是实现终身学习所必备的.也是素质教育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论文在分析大学生学习能力的内容和现状。研究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的现状及上网方式已及大学生对网络认识的偏差总结出大学生利用网络学习的方法、策略,以及如何保持良好的网络学习素质。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影响;网络行为

目 录

一、关于网络学习„„„„„„„„„„„„„„„„„„„„„„„„1

二、网络的影响„„„„„„„„„„„„„„„„„„„„„„„„„1

(一)网络的正面影响 „„„„„„„„„„„„„„„„„„„„„„1

(二)网络的反面影响 „„„„„„„„„„„„„„„„„„„„„„2

三、正确引导大学生利用网络 „„„„„„„„„„„„„„„„„„2

(一)取精华,弃糟泊„„„„„„„„„„„„„„„„„„„„„„2

(二)规范学生的网络行为„„„„„„„„„„„„„„„„„„„„3

(三)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的网络道德观„„„„„„„„„„„„„3

四、利用网络提高学习的质量的方法与措施 „„„„„„„„„„„„3

(一)促进大学生学习观的转变„„„„„„„„„„„„„„„„„„3

(二)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4

(三)提高教学活动的问题意识„„„„„„„„„„„„„„„„„„4

(四)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方法„„„„„„„„„„„„„„„„„„„4

(五)建立合理的教学评价„„„„„„„„„„„„„„„„„„„„4

(六)提高获取和利用信息的能力„„„„„„„„„„„„„„„„„4

五、结束语 „„„„„„„„„„„„„„„„„„„„„„„„„„5 参考文献 „„„„„„„„„„„„„„„„„„„„„„„„„„„5

信息技术教育的飞快发展,使得计算机网络成为人们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部分。然而,计算机网络也像其它事物一样,都是一个矛盾的结合体。在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可能会产生一些消极的效应。如何正确利用网络提高学习的质量以及如何保持良好的网络学习素质的问题。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

一、关于网络学习

网络学习是通过网络进行学习的过程,其本身和通过书籍、视听媒介等没有本质的差别。只不过网络本身的强大功能却是以前任何途径没发比拟的,它使人们获得信息非常容易,与人沟通交流更是达到空前的方便。然而与传统的学习途径相比,网络不仅是学习的途径,也是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还带来学习空间等更深层次的变革。网络超越了地域的界限,形成了一个无距离和时间限制的学习环境。只要愿意,人民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向任何人学习。网络还将世界上所有的蕴藏的信息变成人们的共同财富,只要正确使用网络,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网络方便快捷的找到大量学习资源同时可以从中提高学习质量。

二、网络的影响

(一)网络的正面影响

1、络有助于创新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手段和方法。利用网络进行德育教育工作,教育者可以以网友的身份和青少年 在网上“毫无顾忌”地进行真实心态的平等交流,这对于德育工作者摸清、摸准大学生的思想并开展正面引导和全方位沟通提供了新的快捷的方法。此外,由于网络信息的传播具有实时性和交互性的特点,大学生可以同时和多个教育者或教育信息保持快速互动,从而提高思想互动的频率,提高教育效果;由于网络信息具有可下载性、可储存性等延时性特点,可延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思想互动的时间,为大学生提供“全天候”的思想引导和教育。还可以网上相约,网下聚会,实现网上德育工作的滋润和补充,从而及时化解矛盾,起到温暖人心,调动积极性,激发创造力的作用。

2、提供了求知学习的新渠道。目前在我国教育资源不能满足需求的情况下,网络提供了求知学习的广阔校园,学习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接受高等教育,学到在校大学生学习的所有课程、修满学分、获得学位。这对于处在应试教育体制下的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最好的解脱,它不但有利于其身心的健康发展,而且有利于家庭乃至于社会的稳定。

3、开拓青少年全球视野,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上网使青少年的政治视野、知识范畴更加开阔,从而有助于他们全球意识的形成。同样,又可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通过上网,可以培养他们和各式各样的人交流的能力;通过在网上

阅览各类有益图书,触类旁通,提高自身文化素养。

4、从浩瀚的信息海洋里寻找、分析、过滤并提取有用的信息加以适当的利用,将成为现代大学生学习和生存的本领之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将是大学生的显著特征。我们要借此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培养自己获取信息、分析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引导他们充分利用网络的大信息量、存取的方便性以及交互的及时性进行学习和研究,学会一种研究方法,一种运用网络提供的全新手段去探索和创新的精神,以适应21世纪信息化社会的需要。

(二)网络的反面影响

1、对于青少年“三观”形成构成潜在威胁。青少年很容易在网络上接触到资本主义的宣传论调、文化思想等,思想处于极度矛盾、混乱中,其人生观、价值观极易发生倾斜,从而滋生全盘西化、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崇洋媚外等不良思潮。

2、网络改变了青年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及生活方式。青少年在网上公开、坦白地发表观点意见,要求平等对话,对青少年工作者的权威性提出挑战,使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往往不能达到预期。同时,上网使青少年容易形成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生存方式,集体意识淡薄,个人自由主义思潮泛滥。

3、信息垃圾弱化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意识。有关专家调查,网上信息47%与色情有关,六成左右的青少年在网上无意中接触到黄色信息。还有一些非法组织或个人也在网上发布扰乱政治经济的黑色信息,蛊惑青少年。这种信息垃圾将弱化青少年思想道德意识,污染青少年心灵,误导青少年行为。

4、网络的隐蔽性,导致青少年不道德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增多。一方面,少数青少年浏览黄 色和非法网站,利用虚假身份进行恶意交友、聊天。另一方面网络犯罪增多,例如传播病毒、黑客入侵、通过银行 和信用卡盗窃、诈骗等。这些犯罪主体以青少年 为主,大多数动机单纯,有的甚至是为了“好玩”、“过瘾”和“显示才华”。另外,有关网络 的法律制度不健全也给青少年违法犯罪以可乘之机。

三、正确引导大学生利用网络

(一)取精华,弃糟泊

互联网的地位之所以居高不下,在于它强大的知识传播功能。很多家长都是看重这一点,想让其学生在互联网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其实,知识传播仅是互联网的功能之一,对大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学习信息处理方法,培养交流能力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培养科学素养,而不仅仅是掌握了多少信息。通过互联网络,大学生可以学习如何检索、核对、判断、选择和处理信息,以达到对信息的有效利用。这种能力在未来的社会中更为重要。但是,如果放任大学生在网络世界中驰聘,缺乏正确的引导,他们就会在网络中“迷航”。因此,要

引导大学生善用网络资源,并教会他们如何分辨其中有害信息的内容。例如,有的大学生分不清网络中的真实与虚假,把一些未经证实的消息到处传播;有的大学生沉迷于网络的反动、暴力甚至色情的内容等。这时,要教育大学生不仅要学会提取信息,还要学会用正确的观点去分析信息,辨别是非,去伪存真,分清精华与糟泊,才能更好地利用网络信息。经过教育,他们认识到自己在使用网络中的偏差,开始思考“为何用?用什么?怎样用?”的问题了。为了帮助大家正确使用网络信息,教师可以搜集一些与大学生学习生活有关的网址,并介绍他们上一些专开放给大学生使用,具有一定学习价值的网站,让上网的同学学会如何运用网络去实现自主学习。

(二)规范学生的网络行为

由于大学生处在全新的网络环境中,随时都可以操作计算机网络,信息的交流及对事物处理和评价的方法、模式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有的道德准则和规范已经不足以约束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因此,经常会发现大学生在网络上的“不正常”行为。例如一些同学自恃计算机水平高,他们通过网络强行控制别人的计算机;随意打开、删除别人的软件及作品,破坏别人的工作和学习。又如评选网络优秀作品或文章时,传统环境下的评选,可以正确反映出大部分投票者的意愿;若通过网络投票,有些同学不遵守规则,一票多投或多票一投,这样就未必能真实反映出广大同学的意愿。对于这些“不正常”行为,我们要认识到它的潜在危害很大。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形成的阶段,一旦不正常的行为养成习惯,步入社会后,将很难改变。今天可能只是到别人的电脑里取一些作业的答案,明天可能就是到别人的银行帐户里取一笔金钱;今天可能只是随便弄着玩玩,搞个小的恶作剧,删掉一段文字或一幅图画,明天可能就是真做实干,到别的企业里毁掉一批数据或资料。对于以上这些行为,我们应当尽早建立网络环境中的行为道德规范,帮助广大学生增强网络法制和网络伦理道德观念,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使其网上的行为符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的要求。

(三)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的网络道德观

要制定明确的网络规范,帮助广大学生提高网络法制观念和网络伦理道德观念,使其网络行为符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的要求。同时,整合社会、家庭、学校等各方力量,加强监督职能,帮助学生尽早建立并适应网络道德规范,减少网络负面影响所带来的损害。这不仅是保证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还是培养教育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发展人才的需要。

四、利用网络提高学习的质量的方法与措施

(一)促进大学生学习观的转变

大学生应树立什么样的学习观。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教育技术的深入应用,特别是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和主体教育思想在实际中的日渐深入.树立正确

的学习观对大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仅仅把学习视作为“增加知识”及“记忆和再现”,属于较低层次的学习观,而把学习视作为“应用”、“个体的改革与发展”及“创造新知”则属于较高层次的学习观。大学生应该转变较低层次的学习观,逐步树立较高层次的学习观。由于一种学习观的形成与发展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为了形成这种学习观,学习者要在今后的学习活动中,以新的学习观指导自己的学习活动。

(二)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器和知识灌输的对象。

(三)提高教学活动的问题意识

提高教学活动的问题意识,使教学过程变成一个在教师指导下的、以问题为核心的、师生共同探索知识及其意义的过程,以更加接近于真正的知识发现活动。网络环境支持和促进了教学活动的问题意识,有利于培养自主的、独立的、终身的学习者。

(四)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灵活运用“启发式”、“参与式”、“协作式”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方法在网络教育中突出体现在定理定义的引出和习题设计中。参与式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加入学生的作用因素完成教学的方式。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并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一种良好的教学方式。如在讲解室内声音与环境性能指标之间的关系时,要求学生随意输入长、宽、高等,由系统自动计算出这种建筑空间的声音效果,学生可以自己了解到在设计各种建筑物时应该注意的问题,从而很快掌握室内声音与环境性能指标之间的关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协作式教学中既有人机交互,也有人人交互,在网络中人人交互是需要解决的难点问题。

(五)建立合理的教学评价

将教学评价从注重学生对课程知识的记忆、理解、掌握、综合和简单应用转移到注重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独特理解、阐释、质疑、批判和应用上来,实行旨在衡量一个人的学习意识、素质和能力水平的教学评价。利用网络进行的教与学过程中学生自始至终处于积极学习状态,教师对学生的全新的评价和合理观点的认可,将使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意识更加强烈。

这就要求网络的进一步开发和建设要让学生一起出谋划策,使网络成为师生共同努力的成果,增进了师生间的感情。学生也通过亲自动手实践,获得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和喜悦,以此推动教学的良性循环。

(六)提高获取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从网络信息里寻找、分析、过滤并提取对自己能提高学习的信息加以适当

的利用,将成为现代大学生学习和生存的本领之一,我们要借此引导大学生充分利用网络,提高自己学习的质量培养自己获取信息、分析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引导他们充分利用网络的大信息量、存取的方便性以及交互的及时性进行学习和研究,学会一种研究方法,一种运用网络提供的全新手段去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五、结束语

网络庞大的信息资源、优越的多媒体功能和多向交互功能为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益的提高提供了可能。我们面临的是一个网络服务日臻完善的时代,面临的是一个教育高度信息化的时代,我们应该科学地利用网络对学生进行教育,在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下,关心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学生在网络技术营造的教育环境中学习.各种感官被充分调动起来,思维活跃.并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这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因而,网络以促进大学生学习能力提高为宗旨,以提升大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为最高目标,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大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以便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型、学习型人才。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的开放性、异步性、交互性、信息量大等优势,促进大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祝智庭. 网络教育应用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64.

[2]张大均. 教育心理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66.

[3]何克抗,李克东.教育技术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朱艳侠. 网络自主学习低效现象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5,(10).

[5]白娟,鬲淑芳.网络学习者学习障碍的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04,(6).

[6]刘帆. 在网络里愉快地飞 [N] 中国教育报 2005-12-5.

[7]朱晓林. 关于加强网络道德教育的思考 [J] 中国冶金教育 2005.5:7-8

[8]霍福广、刘社欣等. 信息德育论 [M] 人民出版社 2008,95-99

[9]鲁洁. 道德教育的当代论域 [M] 人民出版社 2005,78-79

[10]韦义平. 大学生网络交友障碍及心理调试 [J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5.10:4-5


相关文章

  • 网络毕业论文选题
  •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学 院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级 级 指导教师 毕业教务处制表 毕业 毕业二〇一五年 九月二十 日 一.写作说明 专业从事毕业论文写作与发表相关服务,本团队擅长案例数据分析.编程仿真.图表制作.毕业设 ...查看


  • 水质监测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学 院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级 级 指导教师 毕业教务处制表 毕业 毕业二〇一五年 十二月一 日 毕业 水质与毕业论文选题(1349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前 ...查看


  • 校庆论文征集名录
  • 校庆论文征集名录(2011.08止) 江洁华 Web2.0技术在高中美术课程资源拓展与应用初探 刘亚萍 Web2.0条件下高中语文校本资源平台的构建与运用 李理 Web 2.0助力下的班主任工作--如何利用web 2.0下的各种工具协助班级 ...查看


  •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浅析
  • 摘要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网络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大学生是网络文化阵地上最有作为.最具激情.最活跃的群体,同时,大学生的价值观.道德观还很不成熟,网络上的垃圾文化对大学生思想造成了严重的冲击,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一定的 ...查看


  • 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优势互补的浅析
  • 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优势互补的浅析 丹东二中 李瑾 [摘要] 本文首先从分析网络教学和传统教学各自的特点出发,引出了应将网络教学和传统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并阐述了现阶段在教学过程中应把握的几个主要问题. [关键字] 网络教学 ...查看


  • 浅析现代远程教育中的教学设计
  • 科技信息○职校论坛○SCIENCE&TECHNOLOGYINFORMATION2009年第33期 浅析现代远程教育中的教学设计 娄慧轩 (郑州工业贸易学校河南 郑州 450007) [摘要]现代远程教育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打破 ...查看


  • 浅析提高网络服务质量的方法
  • 摘 要 文章简述了影响网络服务质量的具体因素和解决方案,分析和总结了影响服务质量的关键技术的原理和特点,最后展望了网络服务技术的发展. 关键词 服务质量(Qos) 区分服务 流量工程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1 影响网络服务 ...查看


  • 安全工程毕业论文选题
  • 毕业论文(设计) 题学 专目院业学院 学生姓名 学号年级指导教师 教务处制表 二〇一五年九月二十 日 一.论文说明 本团队专注于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擅长案例分析.编程仿真.图表绘制.理论分析等,论文写作300起,具体百度搜索" ...查看


  • 旅游专业论文题目
  • 旅游系 1. 我国中小旅行社信用困境探析 2. 试论关系营销在新兴景区营销中的应用 3. 生态旅游:传统大众旅游模式的变革 4. 旅游活动对于目的地文化影响之反思考 5. 我国体验式旅游产品开发对策研究 6. 对导游人员自由制管理的思考 7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