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莱芜民间故事调查社会实践报告
实践主题:莱芜民间故事搜集调研
实践地点:莱芜
实践时间:2016年7月13日至2016年7月16日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应学校对学生在假期进行社会实践的号召,我们同学六人组成“小蜗溯源”莱芜民间故事调查团队。实践目的:在莱芜乡村进行民间故事搜集,主要访问对象为村里老人,以期对莱芜本地乡村的民间故事进行记录、研究。实践意义:通过调查可以记录当代乡村人鲜有人问津的民间故事,并了解故事产生的风土渊源,使民间故事的传承得以重视。
一、实践过程
到达莱芜后,经过整顿和前期准备工作之后,7月13日小蜗溯源团队开始了第一天的走访。我们先后走访了南文字村、南峪村、常庄村。南文字村有许多土坯、石头建成的老房子,保留着先前的生活气息。我们从一位90多岁高龄的抗战老兵那里得知这个村子在抗战时期的经历,鬼子不断地到村子里扫荡,当时村子里建了医院,整个村子承担起救治部队伤员的任务。老人佝偻着身子为我们讲述了战争时期村里人的无畏奋斗。我们从村里人那里也听到了其他民间故事。
南峪村也是一个有很多抗战事迹的村子,在一位老书记的支持和建议下,村子里建了莱东抗日战争纪念馆,我们遇到了现在在纪念馆当管理员的老书记。他带我们参观了纪念馆,并给我们讲述了纪念馆
内纪念的为抗日牺牲的出自本村的八路军战士的伟大事迹,我们了解了南峪村的抗战历史。当时八路军的兵工厂在这个村子里,纪念馆内的模拟复原场景让我们深深体会到当时的硝烟战火。临别时,老人让我们留下一些话语,他很郑重的拿出一个本子,这个本子记录的都是先前在这里留下足迹的人们的感想,我们也在上面留下自己的笔迹。在这里我们收获了满满的村子里的抗战记忆,相信这些记忆会通过这个纪念馆,通过老人的讲述,被人们不断传承。
我们在常庄村遇到了许多年迈但健朗的老人,一位八旬老人热情的带我们参观他的院子,很多老奶奶给我们讲故事。蚰蜒精灵,婆媳故事,神仙鬼怪,艰苦岁月的经历,很多这些老人熟悉的故事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融入到这些聚在一起闲谈的老人当中,记录下他们的故事。
7月14日,我们到了城子县村进行访问。碰巧这天村里有集市,我们在集市上遇到了一位健谈的中年人,听他和周围的人们讲述当地的故事。在听集市上热情的人们讲述之后,下午我们又在村子里的老奶奶们那里听到了许多小故事。老人们讲起故事神采奕奕,还哼唱了起来。讲故事的同时,老人回忆着自村子受日本鬼子侵扰以来的每个时间阶段的经历,带着一抹心酸和对当代生活的感慨。
7月15日,因天气原因,我们未能到村子里进行寻访活动,但是整理了近几日的故事文本,收获感悟良多。
7月16日,我们到了茶业口镇卧雲铺村进行走访。这是一个山上的村子,村里的房屋建筑大都是用石头建成的,古色古香。我们在
村口遇到了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老人,老人健朗乐观,给我们讲了他小时候在村里站岗放哨,之后参军,又到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经历。老人尽管年纪大了,眼睛仍非常有神,一边回忆一边讲述,有对以往经历的乐观调侃,还带着一丝沧桑。故事讲完了老人起身回家,山上小路湿滑陡峭,老人拄着拐杖如履平地,安稳地走着,我们陪他一起走到家门口,我暗自赞叹着大山养育的山民的强健体魄和爽朗乐观态度。闲谈中,我们又从村里大婶那里听到了一些故事,还有他们对以前山上艰苦生活的慨叹。
二、感悟思考
我们进入村子走访,听到的不仅是村里老人讲述的小故事,还有他们的生活。在村里进行访问时,很多村民都会说,自己不会讲故事,老人才会讲。年轻人、中年人对“故事”表现得很陌生。村里老人们都会和邻居的老年人、老伙伴聚在一起闲谈;小孩子不喜欢听故事了,他们现在有自己的娱乐。在访问时常会这样想:老人的聊天伙伴只有老人了吗?老人的故事有谁还会听?这些民间故事会不会随着这一代老人们的去世而随之消逝呢?
或许通过这次在莱芜乡村的走访可以说,民间故事在乡村里,在年轻一代当中受到冷漠已是司空见惯了„„老人讲的故事没有人来听,或许有些故事在当下已不合时宜,讲故事的老人有一天会不在了,而故事会不会有人继续讲下去?„„而另一方面,现在已经有许多民间有心人士在自发进行搜集记录民间故事的工作,地方也有相关民俗文化机构的出现,学者也不会放弃民俗研究„„所以,可以说,不用
担心这些民间故事会消逝,因为一直有人在记录着它们。问题是,我们需要更多讲故事的人,需要更多听众,在日常生活的闲谈中听到,而不是通过在图书馆、博物馆查阅书籍才得知这些民间故事。民间故事的继承不像莱芜梆子、手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工作,因为民间故事的受众难求„„
通过我们的实践活动,在走访中我们当了一次老人的听众,真切地听他们讲述故事,实践结束后,我们能做的是把搜集到的故事用文字记录下来,用文字的方式呈现在大家面前,我们还可以像老人那样做讲述者,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实现的此次实践活动的意义。但是,会有人像我们听老人讲故事一样仔细地倾听吗?这是我们力所不能及的„„
在听村里老人讲故事的时候,就像在家里时听我的爷爷奶奶讲故事一样,很温暖的感觉,在故事里放飞思绪„„希望多一些人去倾听身边有故事的人,打破他们的寂寞。
关于莱芜民间故事调查社会实践报告
实践主题:莱芜民间故事搜集调研
实践地点:莱芜
实践时间:2016年7月13日至2016年7月16日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应学校对学生在假期进行社会实践的号召,我们同学六人组成“小蜗溯源”莱芜民间故事调查团队。实践目的:在莱芜乡村进行民间故事搜集,主要访问对象为村里老人,以期对莱芜本地乡村的民间故事进行记录、研究。实践意义:通过调查可以记录当代乡村人鲜有人问津的民间故事,并了解故事产生的风土渊源,使民间故事的传承得以重视。
一、实践过程
到达莱芜后,经过整顿和前期准备工作之后,7月13日小蜗溯源团队开始了第一天的走访。我们先后走访了南文字村、南峪村、常庄村。南文字村有许多土坯、石头建成的老房子,保留着先前的生活气息。我们从一位90多岁高龄的抗战老兵那里得知这个村子在抗战时期的经历,鬼子不断地到村子里扫荡,当时村子里建了医院,整个村子承担起救治部队伤员的任务。老人佝偻着身子为我们讲述了战争时期村里人的无畏奋斗。我们从村里人那里也听到了其他民间故事。
南峪村也是一个有很多抗战事迹的村子,在一位老书记的支持和建议下,村子里建了莱东抗日战争纪念馆,我们遇到了现在在纪念馆当管理员的老书记。他带我们参观了纪念馆,并给我们讲述了纪念馆
内纪念的为抗日牺牲的出自本村的八路军战士的伟大事迹,我们了解了南峪村的抗战历史。当时八路军的兵工厂在这个村子里,纪念馆内的模拟复原场景让我们深深体会到当时的硝烟战火。临别时,老人让我们留下一些话语,他很郑重的拿出一个本子,这个本子记录的都是先前在这里留下足迹的人们的感想,我们也在上面留下自己的笔迹。在这里我们收获了满满的村子里的抗战记忆,相信这些记忆会通过这个纪念馆,通过老人的讲述,被人们不断传承。
我们在常庄村遇到了许多年迈但健朗的老人,一位八旬老人热情的带我们参观他的院子,很多老奶奶给我们讲故事。蚰蜒精灵,婆媳故事,神仙鬼怪,艰苦岁月的经历,很多这些老人熟悉的故事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融入到这些聚在一起闲谈的老人当中,记录下他们的故事。
7月14日,我们到了城子县村进行访问。碰巧这天村里有集市,我们在集市上遇到了一位健谈的中年人,听他和周围的人们讲述当地的故事。在听集市上热情的人们讲述之后,下午我们又在村子里的老奶奶们那里听到了许多小故事。老人们讲起故事神采奕奕,还哼唱了起来。讲故事的同时,老人回忆着自村子受日本鬼子侵扰以来的每个时间阶段的经历,带着一抹心酸和对当代生活的感慨。
7月15日,因天气原因,我们未能到村子里进行寻访活动,但是整理了近几日的故事文本,收获感悟良多。
7月16日,我们到了茶业口镇卧雲铺村进行走访。这是一个山上的村子,村里的房屋建筑大都是用石头建成的,古色古香。我们在
村口遇到了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老人,老人健朗乐观,给我们讲了他小时候在村里站岗放哨,之后参军,又到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经历。老人尽管年纪大了,眼睛仍非常有神,一边回忆一边讲述,有对以往经历的乐观调侃,还带着一丝沧桑。故事讲完了老人起身回家,山上小路湿滑陡峭,老人拄着拐杖如履平地,安稳地走着,我们陪他一起走到家门口,我暗自赞叹着大山养育的山民的强健体魄和爽朗乐观态度。闲谈中,我们又从村里大婶那里听到了一些故事,还有他们对以前山上艰苦生活的慨叹。
二、感悟思考
我们进入村子走访,听到的不仅是村里老人讲述的小故事,还有他们的生活。在村里进行访问时,很多村民都会说,自己不会讲故事,老人才会讲。年轻人、中年人对“故事”表现得很陌生。村里老人们都会和邻居的老年人、老伙伴聚在一起闲谈;小孩子不喜欢听故事了,他们现在有自己的娱乐。在访问时常会这样想:老人的聊天伙伴只有老人了吗?老人的故事有谁还会听?这些民间故事会不会随着这一代老人们的去世而随之消逝呢?
或许通过这次在莱芜乡村的走访可以说,民间故事在乡村里,在年轻一代当中受到冷漠已是司空见惯了„„老人讲的故事没有人来听,或许有些故事在当下已不合时宜,讲故事的老人有一天会不在了,而故事会不会有人继续讲下去?„„而另一方面,现在已经有许多民间有心人士在自发进行搜集记录民间故事的工作,地方也有相关民俗文化机构的出现,学者也不会放弃民俗研究„„所以,可以说,不用
担心这些民间故事会消逝,因为一直有人在记录着它们。问题是,我们需要更多讲故事的人,需要更多听众,在日常生活的闲谈中听到,而不是通过在图书馆、博物馆查阅书籍才得知这些民间故事。民间故事的继承不像莱芜梆子、手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工作,因为民间故事的受众难求„„
通过我们的实践活动,在走访中我们当了一次老人的听众,真切地听他们讲述故事,实践结束后,我们能做的是把搜集到的故事用文字记录下来,用文字的方式呈现在大家面前,我们还可以像老人那样做讲述者,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实现的此次实践活动的意义。但是,会有人像我们听老人讲故事一样仔细地倾听吗?这是我们力所不能及的„„
在听村里老人讲故事的时候,就像在家里时听我的爷爷奶奶讲故事一样,很温暖的感觉,在故事里放飞思绪„„希望多一些人去倾听身边有故事的人,打破他们的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