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第25卷第4期

V ol 125 N o 14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Changchun N ormal Un iv ersity (H umanities and S ocial Sciences ) 2006年7月Jul 12006

浅谈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李丹丹, 刘利凤

(长春师范学院文学院, 吉林长春 130032)

[摘 要]在传统的文学理论中, 文学作品往往被分为内容与形式两部分, 尽管强调二者关系的辩证

统一, 但还是存在重内容而轻形式的倾向与偏颇。本文试图通过立足于人自身, 立足于文学创作过

程, 引入“材料”、“形式化”等概念, 重新思考和讨论形式和内容之间的辩证关系。在文学文本中,

形式与内容二者相反相成, 既存在张力又相互融合, 最终达到和谐统一、融为一体。

[关键词]内容; 形式; 形式化

[中图分类号]I0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78X(2006)04-0110203

  面对文学作品中虚拟的“幻象”世界, 我们惊奇、欢笑, 被它感动又为之感慨。它带给我们喜怒哀乐, 拨动我们的心弦, 使人唏嘘, 也令人向往……在一个个文本中我们获得美的感受, 在一个个故事里我们体验别样的人生。

文学带给我们的感受是复杂的、多样的, 这正是因为它自身也是复杂微妙的构成。所以在文学研究中我们不能只用单纯的分门别类的方法去分析它, 而更应该立足于人自身, 立足于文学创作实践活动去认识它、研究它。这样方能洞见其本来面目, 接近文学的本质。

那么下面就让我们以此为出发点, 重新探讨一下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在我国传统的文艺理论中, 文学作品往往被划分为内容与形式两部分, 一般把作品的主题、题材、人物等理解为内容要素, 把结构、语言、体裁、技巧等理解为形式要素。这实际上是对一部完整的浑然一体的作品的硬性拆解, 实际上拉开了语言形式与意义、内容的距离, 斩断了二者之间微妙的深在的联系。

而且传统文论认为这两部分并不平等———内容决定形式, 形式服务于内容。内容总是居于主导地位, 它是作品的灵魂, 决定着作品的价值, 也主宰着作品的形式。形式则受制于内容, 服务于内容, 听命于它, 受它驱遣, 没有自主权, 只能消极、被动地顺应内容。

这也许是受“文以载道”的影响, 也许是我国特定的社会历史发展使然, 于是重内容轻形式, 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成为一种自然的倾向、规范, 成为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的思维定势; 于是文学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承载了过多的政治、道德、教化、认识功能, 从本质上讲文学便已蜕化成为一种简单的工具, 失去了其自身的审美特性。在一部文学作品中形式绝不是次要的。因为, 它往往不是偶然、自发出现的, 而是作者直接追求的结果。如果认为形式无足轻重, 那就等于否定了作家的巧思构想, 意匠经营; 等于否定了艺术。这不仅严重阻碍了文学自身的探索发展, 而且也影响着人们对文学的深入理解和认识。只有打破旧有的蔽障, 走出误区, 立足于人自身, 立足于文学内部才会有新的发现。

[收稿日期]2006-04-26

[作者简介]李丹丹(1975-) , 女, 吉林长春人, 长春师范学院文学院助教, 硕士, 从事中国文学教学与研究。

110

第25卷第4期

V ol 125 N o 14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Changchun N ormal Un iv ersity (H umanities and S ocial Sciences ) 2006年7月Jul 12006

浅谈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李丹丹, 刘利凤

(长春师范学院文学院, 吉林长春 130032)

[摘 要]在传统的文学理论中, 文学作品往往被分为内容与形式两部分, 尽管强调二者关系的辩证

统一, 但还是存在重内容而轻形式的倾向与偏颇。本文试图通过立足于人自身, 立足于文学创作过

程, 引入“材料”、“形式化”等概念, 重新思考和讨论形式和内容之间的辩证关系。在文学文本中,

形式与内容二者相反相成, 既存在张力又相互融合, 最终达到和谐统一、融为一体。

[关键词]内容; 形式; 形式化

[中图分类号]I0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78X(2006)04-0110203

  面对文学作品中虚拟的“幻象”世界, 我们惊奇、欢笑, 被它感动又为之感慨。它带给我们喜怒哀乐, 拨动我们的心弦, 使人唏嘘, 也令人向往……在一个个文本中我们获得美的感受, 在一个个故事里我们体验别样的人生。

文学带给我们的感受是复杂的、多样的, 这正是因为它自身也是复杂微妙的构成。所以在文学研究中我们不能只用单纯的分门别类的方法去分析它, 而更应该立足于人自身, 立足于文学创作实践活动去认识它、研究它。这样方能洞见其本来面目, 接近文学的本质。

那么下面就让我们以此为出发点, 重新探讨一下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在我国传统的文艺理论中, 文学作品往往被划分为内容与形式两部分, 一般把作品的主题、题材、人物等理解为内容要素, 把结构、语言、体裁、技巧等理解为形式要素。这实际上是对一部完整的浑然一体的作品的硬性拆解, 实际上拉开了语言形式与意义、内容的距离, 斩断了二者之间微妙的深在的联系。

而且传统文论认为这两部分并不平等———内容决定形式, 形式服务于内容。内容总是居于主导地位, 它是作品的灵魂, 决定着作品的价值, 也主宰着作品的形式。形式则受制于内容, 服务于内容, 听命于它, 受它驱遣, 没有自主权, 只能消极、被动地顺应内容。

这也许是受“文以载道”的影响, 也许是我国特定的社会历史发展使然, 于是重内容轻形式, 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成为一种自然的倾向、规范, 成为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的思维定势; 于是文学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承载了过多的政治、道德、教化、认识功能, 从本质上讲文学便已蜕化成为一种简单的工具, 失去了其自身的审美特性。在一部文学作品中形式绝不是次要的。因为, 它往往不是偶然、自发出现的, 而是作者直接追求的结果。如果认为形式无足轻重, 那就等于否定了作家的巧思构想, 意匠经营; 等于否定了艺术。这不仅严重阻碍了文学自身的探索发展, 而且也影响着人们对文学的深入理解和认识。只有打破旧有的蔽障, 走出误区, 立足于人自身, 立足于文学内部才会有新的发现。

[收稿日期]2006-04-26

[作者简介]李丹丹(1975-) , 女, 吉林长春人, 长春师范学院文学院助教, 硕士, 从事中国文学教学与研究。

110


相关文章

  • 佛教文献与中国古代文学的关系
  • 笔谈 佛教文献与中国古代文学 编者按:佛教,主要是佛教文献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因此,近代以来,特别是近年来,佛教文献与中国古代文学的关系问题,受到了中.外学术界的普遍重视.2006年11月25日-27日,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 ...查看


  • 文学概论答案
  • 基本概念 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 2.文学活动:把文学理解为一种活动,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要素组成,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神活动. 3.文学理论: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问题的研究. 4.文学批评:以文学 ...查看


  • 论美术作品的形式问题
  • 作者: 福建永安一中   李艺明 内容提要:试论作品的形式是作品内容存在的样式,是由内在结构和外显语言构 成的内﹑外部形式.论述了审美特质与价值及作品的魅力体现于形式本 身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 关 键 词:内在结构  外显语言内部形式 外部 ...查看


  • 文学理论重要复习资料
  •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创立与发展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产生的历史条件和思想来源 文学的作用: 1诉诸人的感觉和心灵 2通过诉诸感觉和心灵而影响人的生存 3人类文化的想象维度 什么是文学理论 1.通常看法:文学理论,又称文学学或文 ...查看


  • 试论影视艺术与影视文学之间的关系
  • [摘要]影视文学作为一种与传统文字表达形式不同的文学类型,用直观的视觉和听觉的表现形式呈现在人们面前.影视艺术和影视文学作为影视作品的两个重要方面,会对影视作品的价值产生直接的影响.本文首先对影视文学和影视艺术的概念.特点进行了阐述,又从两 ...查看


  • 对艺术形式与内容关系的思考_尹华斌
  • 第6卷第2期 湖 北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No.2 Vol.6 2003年6月 Journal of Hubei Vocational-Technical College Jun. 2003 文章编号:1671-8178(200 ...查看


  • 职务作品著作权归属合同效力之判定
  • 职务作品著作权归属合同效力之判定 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有效平衡作者和单位的利益,其中职务作品著作权权属的确定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如果将职务作品的著作权归属于单位,无疑将会挫伤作者的创作积极性,文化产业的发展将会成为无源之水:如果将职务作品的著作 ...查看


  • 比较文学讲义:法国学派
  • 第二章 法国学派及其实证性影响研究的基本范式 课程:中外文学比较 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法国学派的理论基础.学理依据以及期独特的贡献 重点和难点:1.法国学派的理论特点 2.法国学派的研究视角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和讨论结合,多媒体课件辅助. ...查看


  • 西方文论重点知识(2014)
  • 一.基础知识 1. 按照福柯的知识型概念的视角,我们可以把西方文论的发展大致分为四次 重要的"转向":希腊时代的"人学转向",中世纪的"神学转向",17世纪以笛 卡尔为代表的&qu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