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的认识和侧面积

《圆柱的认识和侧面积》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方法,还直观认识了圆柱。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学习圆柱的特征和圆柱的侧面积。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2--24页。

教学目标:

1、在观察、交流、操作等活动中,经历认识圆柱和圆柱侧面展开图的过程。

2、认识圆柱和圆柱侧面展开图,会计算圆柱的侧面积。

3、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愿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获得学习的愉快体验。 教学重点:认识圆柱和圆柱侧面展开图,会计算圆柱的侧面积。

教学难点:认识圆柱和圆柱侧面展开图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一个带商标纸的罐头盒,课件。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圆柱体实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一些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谁能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生:平面图形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立体图形有长方体、正方体。

师:立体图形除了我们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还有其他形状的,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一种。看老师这里是什么?出示饮料筒。

生:是圆柱体。

师:同学们,今天大家都带来了一件物品,谁来给同学们说一说你带的是什么?它的形状是什么?

(设计意图:由具体实物到想象,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经验,让学生真切的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2:大家想一想,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些形状是圆柱的物体?(生说) 出示课件。

师:看来大家已经知道什么样的物体是圆柱体,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形状都是圆柱体,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研究圆柱体。板书课题:圆柱的认识。

出示课件,抽象出圆柱体的图形。

(设计意图:在用眼看,用手摸,交流等活动中,初步感受圆柱体的特征。)

1、让学生先观察自己带来的圆柱体物品,再闭着眼睛摸一摸表面。然后交流摸的感受。

师:请大家拿出自己带来的圆柱体,先进行观察,再闭着眼睛摸一摸它的面。 学生观察,并用手摸表面。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摸圆柱表面的感受。

(设计意图:在初步感受的基础上进行讨论,交流,给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空间。)

2、讨论:圆柱有几个面?各有什么特点?重点使学生了解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师:刚才大家初步感受了圆柱的表面,现在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圆柱有几个面?各有什么特点?

给学生充分观察、讨论的时间。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圆柱体。

师:谁来说一说你们讨论的结果?

生:圆柱有3个面,上下两个面都是圆形,而且两圆的大小相等,还有一个侧面,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设计意图:在学生初步认识特征的基础上,教师规范的介绍,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

3、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介绍圆柱的各部分名称并在图上标出来。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圆柱上下两个面叫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在圆柱图上标出两个底面。

师:圆柱有一个曲面,叫做侧面。在图上标出“侧面”。

师: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在图上标出高。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准备的物品,完成图形到物品的转化,考查学生对圆柱体各部分的认识。)

4、让学生拿一个圆柱形实物,指出它的底面、侧面、和高。

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圆柱体物品,同桌互相指一指它的两个底面、侧面和高。

同桌合作学习,可让学习稍差的学生在全班指一指。

(设计意图:在问题讨论中,整合所学的知识和经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提出:有什么方法可以验证圆柱上下两个圆的大小相等呢?给学生充分发表不同意见的机会。

师:同学们已经知道了圆柱的特征和各部分名称。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有什么方法可以验证圆柱体上下两个面的大小相等呢?

学生可能说到以下方法:

(1)测量底面直径来验证,两个底面直径相等,两个圆大小就一样。

(2)可以用卷尺或线绳测量周长来验证。

(3)可以用圆柱体物体的一个底面描一个圆,用另一个底面比一比,如果重合,就说明两个圆大小一样。

(设计意图:在对特殊物品进行判断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圆柱体的认识。)

6.分别拿出圆柱体小木棒、卫生纸卷、瓶子、小鼓等物品,让学生判断是不是圆柱体。

师:同学们已经认识了圆柱,并且知道了用什么方法验证圆柱上下两个圆的大小相等。课前老师也准备了几件东西,请同学们判断一下,它们的形状是不是圆柱体?

a、拿出小鼓让学生判断,使学生了解虽然小鼓上下两个面的大小相等,但它不是一个柱形。

b、先拿出圆柱体小木棒,让学生判断,可用直尺测量一下横截面直径。 c、再拿卫生纸卷让学生判断。使学生了解,卫生纸卷是一个圆柱体,中间的空心也可以看做一个小圆柱体。

d、拿出瓶子让学生判断,使学生了解瓶身是一个圆柱体。

e、拿出小鼓让学生判断,使学生了解虽然小鼓上下两个面的大小相等,但它不是一个柱形。

三、圆柱侧面积

1、拿出一个带包装纸的罐头盒,让学生想象一下:如果沿着侧面的一条高把包装纸剪开,再展开,会是什么形状?

师:通过刚才的判断,相信同学们对圆柱体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现在,请大家再来观察这个圆柱体罐头盒,它的侧面贴着包装纸,想象一下,如果把包装纸沿着圆柱的一个高剪开,再展开。这张包装纸的形状会是什么形状?

生1:我猜可能是长方形。

生2:我猜可能是正方形。

(设计意图: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经历由“立体”变“平面”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探索侧面积提供素材。)

2、教师照教材的样子,把罐头盒的商标纸沿着它的一条高剪开,然后展示并把商标纸贴在黑板上。

师:大家猜想的对不对呢?我们来亲自验证一下吧!现在我们沿着它的一条高剪开,再展开。

把展开的商标纸拿在手上。

师:你们看展开的商标纸是什么形状?

生:展开的商标纸是长方形的。

3、分别提出教材中说一说的两个问题,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 师:对,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你发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和罐头盒侧面积有什么关系?

生: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等于罐头盒侧面的面积。

师:真聪明。请同学们再观察,并想一想这个长方形纸的长和宽分别与罐头盒的什么有关系?先同桌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谁来说一说你们讨论的结果?

生:长方形纸的长相当于罐头盒底面的周长,长方形的宽相当于罐头盒的高。 师:有不同意见吗?征求意见,形成共识。

师:对,长方形的宽就是罐头盒的高,长方形的长相当于罐头盒底面的周长。 课件演示。

边说边在长方形上标出“高”和“底面周长”。

(设计意图:在讨论的过程中经历总结圆柱体侧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结论的确定性。)

4、提出“议一议”的问题,让学生讨论,由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推导出圆柱的侧面积等于底面周长乘高。

师:我们知道了长方形的面积等于罐头盒侧面的面积,又知道了长方形的长和宽与罐头盒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那应该怎样计算这个罐头盒的侧面积呢?

生:用圆柱底面的周长乘以高。

随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设计意图:自主计算罐头盒的侧面积,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学会用公式进行计算。)

5、如果我将商标纸斜着剪开,它是什么样的,面积怎样计算?

四、尝试应用

1、师生共同测量出罐头盒的周长和高。师:现在,咱们就一起量出罐头盒的底面周长和高,并计算一下它的侧面面积。

找两名学生合作,测量出罐头盒的底面周长和高,教师把测量出的数据写在黑板上。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能否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2、让学生根据测量的数据尝试计算出它的侧面积,并全班交流计算方法和结果。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罐头盒的底面周长和高,现在自己试着算一算罐头盒的侧面积。

学生独立计算,然后全班交流计算的结果。

五、课堂练习

出示课件。

1、判断对错。

(1)、圆柱的高只有一条。 ( )

(2)、圆柱两个底面的直径相等。( )

(3)、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相等时,展开后的侧面一定是个正方形。( )

2、某工厂生产了一种饮料筒,尺寸如下图。 (单位:厘米)

下面是三种饮料筒的商标纸,你认为那种比较合适?

3、做一做:

(1)、拿一张长方形的纸,卷一卷,看能卷成什么形状?有几种卷法?

(2)、在拿一张正方形的纸,看看还能卷成什么形状?

(3)、长方形的纸面,正方形的纸面,都作的是圆柱体的什么面?

4、思考:有一个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边长为9.42厘米的正方形,这个圆柱体的底面半径和高分别是多少?

六、作业

教材第24页练一练

板书设计

圆柱的认识和侧面积

底面 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曲面 沿高剪开是一个长方形

侧面积 = 底面周长 × 高

《圆柱的认识和侧面积》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方法,还直观认识了圆柱。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学习圆柱的特征和圆柱的侧面积。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2--24页。

教学目标:

1、在观察、交流、操作等活动中,经历认识圆柱和圆柱侧面展开图的过程。

2、认识圆柱和圆柱侧面展开图,会计算圆柱的侧面积。

3、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愿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获得学习的愉快体验。 教学重点:认识圆柱和圆柱侧面展开图,会计算圆柱的侧面积。

教学难点:认识圆柱和圆柱侧面展开图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一个带商标纸的罐头盒,课件。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圆柱体实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一些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谁能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生:平面图形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立体图形有长方体、正方体。

师:立体图形除了我们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还有其他形状的,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一种。看老师这里是什么?出示饮料筒。

生:是圆柱体。

师:同学们,今天大家都带来了一件物品,谁来给同学们说一说你带的是什么?它的形状是什么?

(设计意图:由具体实物到想象,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经验,让学生真切的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2:大家想一想,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些形状是圆柱的物体?(生说) 出示课件。

师:看来大家已经知道什么样的物体是圆柱体,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形状都是圆柱体,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研究圆柱体。板书课题:圆柱的认识。

出示课件,抽象出圆柱体的图形。

(设计意图:在用眼看,用手摸,交流等活动中,初步感受圆柱体的特征。)

1、让学生先观察自己带来的圆柱体物品,再闭着眼睛摸一摸表面。然后交流摸的感受。

师:请大家拿出自己带来的圆柱体,先进行观察,再闭着眼睛摸一摸它的面。 学生观察,并用手摸表面。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摸圆柱表面的感受。

(设计意图:在初步感受的基础上进行讨论,交流,给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空间。)

2、讨论:圆柱有几个面?各有什么特点?重点使学生了解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师:刚才大家初步感受了圆柱的表面,现在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圆柱有几个面?各有什么特点?

给学生充分观察、讨论的时间。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圆柱体。

师:谁来说一说你们讨论的结果?

生:圆柱有3个面,上下两个面都是圆形,而且两圆的大小相等,还有一个侧面,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设计意图:在学生初步认识特征的基础上,教师规范的介绍,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

3、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介绍圆柱的各部分名称并在图上标出来。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圆柱上下两个面叫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在圆柱图上标出两个底面。

师:圆柱有一个曲面,叫做侧面。在图上标出“侧面”。

师: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在图上标出高。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准备的物品,完成图形到物品的转化,考查学生对圆柱体各部分的认识。)

4、让学生拿一个圆柱形实物,指出它的底面、侧面、和高。

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圆柱体物品,同桌互相指一指它的两个底面、侧面和高。

同桌合作学习,可让学习稍差的学生在全班指一指。

(设计意图:在问题讨论中,整合所学的知识和经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提出:有什么方法可以验证圆柱上下两个圆的大小相等呢?给学生充分发表不同意见的机会。

师:同学们已经知道了圆柱的特征和各部分名称。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有什么方法可以验证圆柱体上下两个面的大小相等呢?

学生可能说到以下方法:

(1)测量底面直径来验证,两个底面直径相等,两个圆大小就一样。

(2)可以用卷尺或线绳测量周长来验证。

(3)可以用圆柱体物体的一个底面描一个圆,用另一个底面比一比,如果重合,就说明两个圆大小一样。

(设计意图:在对特殊物品进行判断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圆柱体的认识。)

6.分别拿出圆柱体小木棒、卫生纸卷、瓶子、小鼓等物品,让学生判断是不是圆柱体。

师:同学们已经认识了圆柱,并且知道了用什么方法验证圆柱上下两个圆的大小相等。课前老师也准备了几件东西,请同学们判断一下,它们的形状是不是圆柱体?

a、拿出小鼓让学生判断,使学生了解虽然小鼓上下两个面的大小相等,但它不是一个柱形。

b、先拿出圆柱体小木棒,让学生判断,可用直尺测量一下横截面直径。 c、再拿卫生纸卷让学生判断。使学生了解,卫生纸卷是一个圆柱体,中间的空心也可以看做一个小圆柱体。

d、拿出瓶子让学生判断,使学生了解瓶身是一个圆柱体。

e、拿出小鼓让学生判断,使学生了解虽然小鼓上下两个面的大小相等,但它不是一个柱形。

三、圆柱侧面积

1、拿出一个带包装纸的罐头盒,让学生想象一下:如果沿着侧面的一条高把包装纸剪开,再展开,会是什么形状?

师:通过刚才的判断,相信同学们对圆柱体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现在,请大家再来观察这个圆柱体罐头盒,它的侧面贴着包装纸,想象一下,如果把包装纸沿着圆柱的一个高剪开,再展开。这张包装纸的形状会是什么形状?

生1:我猜可能是长方形。

生2:我猜可能是正方形。

(设计意图: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经历由“立体”变“平面”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探索侧面积提供素材。)

2、教师照教材的样子,把罐头盒的商标纸沿着它的一条高剪开,然后展示并把商标纸贴在黑板上。

师:大家猜想的对不对呢?我们来亲自验证一下吧!现在我们沿着它的一条高剪开,再展开。

把展开的商标纸拿在手上。

师:你们看展开的商标纸是什么形状?

生:展开的商标纸是长方形的。

3、分别提出教材中说一说的两个问题,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 师:对,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你发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和罐头盒侧面积有什么关系?

生: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等于罐头盒侧面的面积。

师:真聪明。请同学们再观察,并想一想这个长方形纸的长和宽分别与罐头盒的什么有关系?先同桌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谁来说一说你们讨论的结果?

生:长方形纸的长相当于罐头盒底面的周长,长方形的宽相当于罐头盒的高。 师:有不同意见吗?征求意见,形成共识。

师:对,长方形的宽就是罐头盒的高,长方形的长相当于罐头盒底面的周长。 课件演示。

边说边在长方形上标出“高”和“底面周长”。

(设计意图:在讨论的过程中经历总结圆柱体侧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结论的确定性。)

4、提出“议一议”的问题,让学生讨论,由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推导出圆柱的侧面积等于底面周长乘高。

师:我们知道了长方形的面积等于罐头盒侧面的面积,又知道了长方形的长和宽与罐头盒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那应该怎样计算这个罐头盒的侧面积呢?

生:用圆柱底面的周长乘以高。

随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设计意图:自主计算罐头盒的侧面积,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学会用公式进行计算。)

5、如果我将商标纸斜着剪开,它是什么样的,面积怎样计算?

四、尝试应用

1、师生共同测量出罐头盒的周长和高。师:现在,咱们就一起量出罐头盒的底面周长和高,并计算一下它的侧面面积。

找两名学生合作,测量出罐头盒的底面周长和高,教师把测量出的数据写在黑板上。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能否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2、让学生根据测量的数据尝试计算出它的侧面积,并全班交流计算方法和结果。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罐头盒的底面周长和高,现在自己试着算一算罐头盒的侧面积。

学生独立计算,然后全班交流计算的结果。

五、课堂练习

出示课件。

1、判断对错。

(1)、圆柱的高只有一条。 ( )

(2)、圆柱两个底面的直径相等。( )

(3)、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相等时,展开后的侧面一定是个正方形。( )

2、某工厂生产了一种饮料筒,尺寸如下图。 (单位:厘米)

下面是三种饮料筒的商标纸,你认为那种比较合适?

3、做一做:

(1)、拿一张长方形的纸,卷一卷,看能卷成什么形状?有几种卷法?

(2)、在拿一张正方形的纸,看看还能卷成什么形状?

(3)、长方形的纸面,正方形的纸面,都作的是圆柱体的什么面?

4、思考:有一个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边长为9.42厘米的正方形,这个圆柱体的底面半径和高分别是多少?

六、作业

教材第24页练一练

板书设计

圆柱的认识和侧面积

底面 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曲面 沿高剪开是一个长方形

侧面积 = 底面周长 × 高


相关文章

  •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圆柱
  • 本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负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等. 圆柱与圆锥.比例和整理和复习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负数和比例两个单元.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负数,了 ...查看


  • 六年级数学下册二单元
  • 六年级数学下册二单元<圆柱与圆锥>备课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习了长方体和立方体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学里学习立体图形的最后阶段,知识的综合性和对学生的能力要求都 比较高,因此,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圆的基础知识都是本单元的 ...查看


  • 圆柱表面积说课稿
  • 圆柱表面积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实验课本数学六年级第十二册第一单元<圆柱的表面积> 一. 教材与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认识掌握圆柱基本的特征,进而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圆柱 ...查看


  • 2015新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第一单元 扇形统计图 教材分析: 本单元在统计表以及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编排. 扇形统计图不仅表示各个部分数量的多少,而且侧重于用同一个圆里的大大小小的扇形,表示各个部分数量与总数量之间的关系,表示各个部分数量分别占总数量的百分之 ...查看


  • 苏教版十二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教案
  • 第二单元 圆柱和圆锥 单元教材分析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柱和圆锥,知道圆柱和圆锥底面. 侧面和高的含义,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操作.猜想.估计.验证.讨论.归纳等数 学活动过程,探索并掌握圆 ...查看


  • [圆柱表面积]说课稿 1
  • <圆柱的表面积>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圆柱的表面积>,这是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圆柱和圆锥>中第二节的内容.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内容.地位和作用及学生的学习基础情况. <圆柱与圆 ...查看


  • 冀教版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 名称 圆柱的初步认识和圆柱的侧面积 执教者 刘宏伟 课时 1 所属教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 信息 材目录 本节课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认识圆柱,二是探索圆柱侧面教材积的计算方法.认识圆柱是教材选择了生活中的一些典型物体. ...查看


  • 圆柱与圆锥教案
  • 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备课人:叶孟英 月 圆柱与圆锥体积演示器. 应注意的问题:1.把握时间不拖堂:2.语速快慢适中,注意语言规范.完整.简洁不啰嗦,教学生说完整话:3.适当的组织教学,教学生学会倾听:4.教学生学会做笔记(每人 ...查看


  • 圆柱的认识练习题
  • 复习: 一.填空: 1.把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      ),宽等于圆柱(        ). 2.一个圆柱体,底面直径是8厘米,高是4厘米,它的侧面积是(           )平方厘米. 3.一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