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的病因及临床表现分析

・4

17・

・全科医生技能发展・

眩晕的病因及临床表现分析

景改萍, 唐建良

  【摘要】 目的 总结眩晕的病因及临床表现。方法 对就诊于我院神经内科的243例眩晕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总结其临床表现和病因。结果 前庭系统病变所致的眩晕最常见, 本研究中前庭系统性眩晕占92159%, 其中前庭中枢性眩晕所占比例最大, 占83154%, 其次为前庭周围性眩晕, 占9105%; 非前庭系统性眩晕占7141%。脑血管病性眩晕占前庭中枢性眩晕的多数, 为80166%, 其中后循环脑血管病性眩晕占79184%,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 A ) 占66167%。结论 眩晕的病因多种多样, 涉及多学科多系统, 尤其是神经系统, , 应

选择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如CT 、MR I 等, 并跟踪观察, 避免误诊误治。  【关键词】 眩晕; 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 44112 【文献标识码】B  【() -03

Cause and C li n i ca l M an i fest a ti I Ga i TAN G J ian -liang . D epa rt m en t of N eu rology, Kangci Hospita l, J iax ing C ity, P 314500, Ch ina

  【Abstract 】 O analyze the common vertigo clinically . M ethods  A retr os pective analysis was conducted

for clinical data of 243patients with vertigo in depart m ent of neur ol ogy of our hos p ital fr om June 2001t o June 2007, in order t o study the clinical p resentati ons and causes . Results  Vertigo secondary t o vestibular syste m diseaseswasmost common, being ac 2counted for 92159%in this report; a mong the m central vertigo st ood first, accounted f or 83154%, foll owed by ar ound vertigo, 9105%.Non -vestibular syste m vertigo accounted for 7141%.Cerebr ovascular disease vertigo accounted for most of the central vestibular vertigo, being 80166%; a mong the m, posteri or circulati on cerebr ovascular disease vertigo counted f or 79184%, and transient ische m ic attack f or 66167%.Conclusi on  Vertigo is of a variety of causes that involve multi -disci p linary subjects and system s, es pecially nervous syste m. For vertigo with unknown reas ons s ome auxiliary exa m inati ons such as CT and MR I should be chosen and foll ow -up observati on be given s o as t o avoid m isdiagnosis and m istreat m ent .

  【Key word 】 Vertigo; Clinical analysis   眩晕是对自身平衡觉和空间位象觉的自我感知错误, 感受自身或外界物体的运动性幻觉, 如旋转、升降和倾斜等, 为临床上的常见症状之一, 其病因复杂。本文对243例眩晕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探讨眩晕的病因和诊断。

1 资料与方法

1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1年6月—2007

1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查尤其是神经系统检查及必要的实验室检

诊断及病因。

2 结果211 临床表现

21111 主要症状 均以眩晕起病, 反复

查如颅脑CT 和(或) MR I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 ) 检查等、颈椎X 线或CT 检查、经颅多普勒超声

(transcranial

dopp ler, TCD ) 、脑电图(electr oencephal o -graphy, EEG ) 、脑脊液检查, 确诊了243例眩晕患者的病因(见表1) 。

发作, 在24h 内缓解者111例, 24h 以上缓解者132例。

面色苍白、出汗148例, 头、面、上肢麻木102例, 视物模糊、黑蒙86例, 眼球震颤54例, 耳鸣、听力下降38例, 共济失调26例, 病理征阳性23例, 复视21例, 头痛19例, 肢体瘫痪14例, 意识障

21112 伴随症状和体征 伴恶心、呕吐、21212 确诊患者中前庭系统性眩晕所占

年6月在我院神经内科就诊的243例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109例, 女

134例, 年龄17~84岁, 平均5217岁,

比例最大, 占92159%, 其中中枢性眩晕所占比例最大, 其次为周围性眩晕。

3 讨论

根据文献资料显示, 人群中眩晕的患病率为5‰。眩晕可由多种疾病引起,

[1]

往有颈椎病者88例, 吸烟史者169例,

高血压病史者103例, 有糖尿病史者47碍8例, 瞳孔异常6例, 眼球运动障碍4因此其病因诊断和治疗有时较困难。眩晕

例, 高脂血症者97例, 冠心病者48例, 例, 面瘫4例, 声音嘶哑、饮水呛咳3也可能为某些颅内重症患者的临床症状之心房纤颤者34例, 脑卒中史者26例。例, 颈项强直3例, 感觉障碍3例, 一, 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患者生命, 故研

Horner 征3例, 精神障碍3例。

  作者单位:314500浙江省嘉兴市, 嘉兴康慈医院神经内科

究眩晕这一课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2]

212 诊断

21211 经详细询问病史, 全面的体格检

311 眩晕分类 人体在空间中的自身定

・4

18・

表1 眩晕患者的病因及其构成比

Table 1 The causes of vertigo patients and its

constitute

脑、大脑等的病变所引起的眩晕, 前庭周围性眩晕为内耳前庭至前庭神经脑外段之间病变引起的眩晕。本研究中前庭中

枢性眩晕203例, 前庭周围性眩晕22例, 可见中枢性眩晕又占多数。因前庭末梢感受器和前庭神经核通过内侧纵束、前庭脊髓束、前庭小脑红核脊髓束、前庭网状脊髓束和前庭迷走神经束, 还与脑干中的诸眼动神经核、脑干网状神经核、迷走神经背运动核和弧束核以及整个脊髓前柱细胞密切相连, 故以前庭神经核及核以下病变所致的眩晕症状更为明显和严重, 还可伴有相应的眼球震颤、步态不稳、错定物位、恶心呕吐、面色苍白、临床症状, 312 3[3]

部感染、肿瘤、中毒、创伤及癫痫等疾病。本研究中颞叶肿瘤1例, 眩晕性癫痫

1例, 卡马西平药物中毒1例, 颞叶肿瘤

病因

前庭系统性眩晕 前庭中枢性眩晕  后循环TI A   小脑梗死  脑干梗死  延髓背侧综合征  基-尖综合征  小脑出血  脑干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内肿瘤  脑外伤  药物中毒  眩晕性癫痫 前庭周围性眩晕  梅尼埃病  前庭神经元炎  急性中耳炎  良性位置发作性眩晕非前庭系统性眩晕 眼外肌麻痹 心律失常 低血压 肺部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贫血 功能性眩晕

例数构成比(%)

225203162

[**************]

同时伴有精神障碍, 感染、创伤由于资料有限未发现。

31212 前庭周围性眩晕常见疾病为外耳

道异物阻塞、动晕病、中耳炎所致迷路炎、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梅尼埃病等, 该类疾病特点是不伴其他颅神经和脑

实质受损的症状和体征。本研究中除外耳道异物阻塞未见外(可能多见于五官科) , 其他各有1例、1例、5例、15例, 所致, , 历时短暂, 无耳23 9 8 1 4 4 6 2 4 1 1 1

 3170  3129  0141  1165  1165  2147  0182  1165  0141  0141  0141 

 61 1 5 1 1 2 1 2 1

 0141  0141  2106  0141  0141  0182  0141  0182  0141 

因、本体感觉源性病因、先天源性病因、全身中毒性及代谢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各种原因引起的贫血、心血管疾病、神经

[2]

症源性病因等, 本研究中眼源性病因多见

脑角部位的前庭神经病变所致, 以肿瘤、于屈光不正, 由视网膜病变和各种先天性

3121111 小脑桥脑角病变 系指小脑桥

炎症和创伤较多见, 可伴患侧的耳鸣、耳聋, 症状持续时间长, 伴有其他颅神经和桥脑、小脑实质受损的体征, 严重者还有颅内压增高所致的头痛、呕吐及意识障碍。本研究中桥脑小脑角肿瘤, 前庭神经元炎和颅脑创伤各1例均系损伤了前庭神经所致, 其中桥脑小脑角肿瘤伴有同侧面神经、外展神经和锥体束损伤。前庭神经元炎除眩晕和前庭神经功能障碍外, 无其他颅神经和脑实质的损害, 无耳鸣、耳聋表现。

3121112 脑干病变 主要是指脑干中的

眼病所致的视力障碍及眼外肌麻痹等, 特点:眩晕持续时间短, 闭眼后缓解或消

失, 本研究中眼外肌麻痹1例为糖尿病性所致, 伴复视, 其他可能多见于眼科, 本资料未发现; 本体感觉源性病因常见于脊髓后索或周围感觉神经病变, 由于本资料有限未发现; 先天源性病因如颅底凹陷症和A rnold -Chiari 畸形等, 可压迫小脑和脑干结构, 并可伴有基底动脉受压而出现眩晕等症状和相应的神经系统体征, 本资料有限也未发现, 但应引起注意, 避免误诊; 其他躯体症状如心律失常、低血压、各种感染、贫血等所致眩晕随躯体原发病的控制而好转, 一般眩晕持续时间短, 或仅有头晕, 且伴有相应的躯体性疾病症状, 无神经系统局灶体征, 可资鉴别; 神经症性病因多见于年轻人, 眩晕程度轻, 常伴有其他神经症症状, 且无明确的神经系统器质性受损体征, 常为神经衰弱等所致, 脑电图(EEG ) 可资鉴别。

313 后循环眩晕及其诊断

31311 后循环TI A 162例, 伴颈椎病者

 18  7141 

 10  4112 

向和平衡, 主要是通过视觉系统、肌腱关节本体感觉系统、前庭感觉系统和小脑系统等功能上的通力合作, 并在大脑皮质的统一协调下共同完成的, 其大脑皮质中枢分别位于枕叶、顶叶和颞叶上回, 当4者中的任一系统和(或) 大脑皮质感觉中枢发生病变时, 将导致4者的神经冲动不能在大脑协调一致而引发眩晕, 其中以前庭系统病变所致的眩晕最常见。本研究中前庭系统性眩晕占92159%, 充分说明了这点, 而单纯由视觉系统、肌腱关节本体感觉系统和(或) 小脑系统(小脑绒球小结除外) 病变所致的患者, 却很少以眩晕为主诉前来就诊。临床上根据以上特点, 将眩晕分为前庭系统性眩晕和非前庭系统性眩晕。前庭系统性眩晕根据前庭病变的解剖部位又分为前庭中枢性眩晕和前庭周围性眩晕, 前庭中枢性眩晕为前庭神经脑内段、前庭神经核及其联系纤维、小

前庭神经核病变, 一般无听力障碍, 眼球

震颤持续时间长, 且多呈垂直性或位置性, 并常伴有其他颅神经、锥体束和感觉束等脑实质受损的症状和体征, 可见于该处的肿瘤、炎症、血管性疾及变性疾病等。本研究未发现肿瘤、炎症及变性疾病, 主要为血管性病变。3121113 小脑病变 单纯的小脑半球病变并不出现眩晕, 但如果损伤了前庭小脑间的通路则可引起眩晕, 以小脑绒球小结本研究中小脑梗死9例, 小脑出血3例, 小脑肿瘤2例, 均伴有共济失调和眼球震颤, 其中小脑出血1例伴颈项强直。

3121114 大脑病变 以颞上回、前庭投

处病变多见, 伴明显的小脑症状和体征。88例, 提示颈椎病、动脉硬化是后循环

缺血的重要因素, 其发病机制一方面是颈

椎病变使椎动脉受压或交感神经受刺激引起椎动脉收缩痉挛

[4]

, 另一方面是动脉

射区损害为主, 除眩晕外, 尚有前庭功能试验过敏和大脑皮质受损的其他相应的神经症状和体征, 但无听力障碍, 多见于脑

粥样硬化使椎-基底动脉管径变小, 顺应性下降, 血流量减少。此外, 动脉栓塞、血流动力学改变、血液学的异常也是导致后循环缺血的因素

[5]

, 不容忽视。值得

・4

19・

注意的是发作性黑朦应该与一些眼科疾病相鉴别, 如视神经炎、青光眼、视网膜血

异常, 后经颅脑MR I 检查确诊; TCD 可发现椎动脉颅内段和基底动脉近段的狭窄

[8-9]

1998:5.

4 樊东升1颈性眩晕-神经科医师的旧识新

管疾病等, 避免误诊。急性脑卒中共34和闭塞, 转颈后可发现颅外段椎动脉

例, 其中后循环梗死22例(小脑梗死9受压; DW I -MR I 对急性缺血病变最有诊例, 脑干梗死8例, 延髓背侧综合征1断价值; DS A 、CT A 、MRA 可发现颅内血例, 基-尖综合征4例) , 后循环出血10管狭窄例(小脑出血4例, 脑干出血6例) , 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 说明后循环急性脑卒中是眩晕的另一重要病因, 以缺血性梗死为多。后循环脑梗死发病之前有后循环

TI A 病史者16例, 说明后循环TI A 仍是

[10-12]

知[J ]1中华脑血管病杂志, 2008, 2

(2) :91-93.

5 王新德1神经系统血管性疾病[M]1北

; 但由于价格等原因以上检

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1:198-201.

6 王维治1神经病学[M]15版1北京:人

查不能落实到每位患者, 因此提醒对突发眩晕或眩晕持续者, 尤其当患者症状、体征明显而颅脑CT 阴性或显示病灶与症

状、体征不符时, 应及时行以上检查, 以避免误诊误治。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的眩晕考虑为蛛网膜下腔出血使椎-基底动脉痉挛、缺血所致, 经使用尼莫地平1~3d 消失。

总之, , , , , , 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 对于暂时原因未明者应追踪观察, 避免误诊。参考文献

1 英黎1眩晕疾病与药物治疗[J ]1中国全

民卫生出版社, 2001:64-65.

7 戚晓昆1脑血管疾病的影像策略[A ]//

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学术资料汇编,

2008年.

8 朱海霞, 宋治, 资晓红, 等1老年血管性

后循环脑梗死的高危因素。本组资料显示, 脑血管病性眩晕均为累及后循环所致, 起病急, 眩晕持续时间长, 除1例脑卒中病灶小, 表现为单纯性眩晕外, 其余呕吐、共济失调、复视、垂直性眼震、延髓性麻痹、交叉性瘫痪或偏瘫征、感觉障碍、Horner 枢神经系统症状。

31312 眩晕患者脑前后循环系统的功能状态分析

[J ]1, 2008, 16(4) :眩晕的分类及其治疗[J ].

33例在出现眩晕的同时或相继出现头痛、科多系统, , 2006, 9(24) :2087.

10 孔祥俊, 贾桂花1眩晕患者110例诊治体

会[J ]1河北医药, 2006, 28(10) :

262.

11 胡沛霖1以眩晕为首发症状的缺血性脑血

管病110例分析[J ]1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6, 6(9) :1740.

12 魏微, 张微微1表现为眩晕的后循环缺血

手段是MR I 、T CD 、CT A 、MRA 、数字减

影血管造影(DS A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 I -MR I ) 。与CT 相比, MR I 可清晰显示小病灶及后颅凹病灶大优势

[7]

[6]

病历40例临床分析[A ]//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学术资料汇编, 2008年.

科医学, 2005, 8(12) :991-992.

小脑等容易被CT 漏诊部位的血肿也有更干梗死于起病初期行颅脑CT 检查未发现

(上接409页)

粟秀初1眩晕专题临床讲习班讲义[Z ]., 对脑干、2 

1999:34-35.

3 韩仲岩, 丛志强, 唐盛孟1神经病治疗学

[M]14版1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收稿日期:2008-11-30;

修回日期:2008-12-18)

(本文编辑:焦骞)

, 本资料中有1例小脑肿瘤、脑

触面积, 同时可避免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 从而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参考文献

1 王羿, 苏军, 贺叶彬, 等1骨髓散治疗慢性骨髓炎96例临床疗效

312 本研究治疗组采用复方黄连液外用并通过持续灌洗引流

疗法能有效地持续引流病灶内的病理产物, 减少局部致病菌的数量, 稀释感染所产生的毒素, 且灌洗液能直达病灶, 并维持一定的药物浓度, 持续有效杀灭细菌。

313 持续灌洗的关键在于引流通畅。术后初期可灌洗出大量

观察[J ]1时珍国医国药, 2007, 18(9) :2236.

2 蒋顺琬, 岑泽波, 陈基长1自制复方黄连液外用治疗慢性骨髓炎

坏死组织、血凝块及其他絮状物, 极易堵塞引流管, 影响灌洗效果及伤口愈合

[7]

疗效观察[J ]1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1997, 1(5) :12.

3 于明克, 袁进国, 王子文1中药治疗儿童骨髓炎疗效观察[J ]1

, 因此, 采用复方黄连液持续灌洗引流过

程中关键在于引流通畅, 正确的翻身、搬运患者, 防止引流管扭曲、受压、脱落, 保持两管持续引流通畅, 避免血块阻塞是该疗法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 也是促进慢性骨髓炎患者早日康复的重要保证。本文仅2例患者在术后第一夜发生血块阻塞现象, 经处理后无并发症, 因此早期, 特别是术后第1天, 应随时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 滴注速度可适当加快, 并经常挤捏引流管, 保持灌洗管和引流管的通畅, 避免血块阻塞。

综上所述, 复方黄连液外用具有促进局部肉芽生长的作用, 可能通过这一作用而改善局部血液供应, 加速伤口愈合, 提高局部组织的抵抗力, 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采用持续灌洗引流的方法, 可使药液具有渗透性, 扩大了药物与病灶组织的接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6, 6(15) :2908.

4 孟庆丰, 李亚1骨髓炎病灶置管灌洗方法的改进[J ]1骨与关节

损伤杂志, 2000, 15(6) :440.

5 王晓国, 靳方运, 吴若丹1骨与关节炎严重感染16例灌洗治疗分

析[J ]1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7, 7(18) :4392.

6 张晓刚, 宋敏, 徐克武, 等1黄柏丹参煎剂局部灌洗治疗慢性骨

髓炎[J ]1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2004, 21(1) :22.

7 蔡伟斌, 施国强1病灶清除持续灌洗治疗下肢慢性化脓性骨髓炎

[J ]1海军医学杂志, 2004, 25(3) :38-39.

(收稿日期:2008-10-20; 修回日期:2008-12-25)

(本文编辑:康丽涛)

・4

17・

・全科医生技能发展・

眩晕的病因及临床表现分析

景改萍, 唐建良

  【摘要】 目的 总结眩晕的病因及临床表现。方法 对就诊于我院神经内科的243例眩晕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总结其临床表现和病因。结果 前庭系统病变所致的眩晕最常见, 本研究中前庭系统性眩晕占92159%, 其中前庭中枢性眩晕所占比例最大, 占83154%, 其次为前庭周围性眩晕, 占9105%; 非前庭系统性眩晕占7141%。脑血管病性眩晕占前庭中枢性眩晕的多数, 为80166%, 其中后循环脑血管病性眩晕占79184%,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 A ) 占66167%。结论 眩晕的病因多种多样, 涉及多学科多系统, 尤其是神经系统, , 应

选择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如CT 、MR I 等, 并跟踪观察, 避免误诊误治。  【关键词】 眩晕; 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 44112 【文献标识码】B  【() -03

Cause and C li n i ca l M an i fest a ti I Ga i TAN G J ian -liang . D epa rt m en t of N eu rology, Kangci Hospita l, J iax ing C ity, P 314500, Ch ina

  【Abstract 】 O analyze the common vertigo clinically . M ethods  A retr os pective analysis was conducted

for clinical data of 243patients with vertigo in depart m ent of neur ol ogy of our hos p ital fr om June 2001t o June 2007, in order t o study the clinical p resentati ons and causes . Results  Vertigo secondary t o vestibular syste m diseaseswasmost common, being ac 2counted for 92159%in this report; a mong the m central vertigo st ood first, accounted f or 83154%, foll owed by ar ound vertigo, 9105%.Non -vestibular syste m vertigo accounted for 7141%.Cerebr ovascular disease vertigo accounted for most of the central vestibular vertigo, being 80166%; a mong the m, posteri or circulati on cerebr ovascular disease vertigo counted f or 79184%, and transient ische m ic attack f or 66167%.Conclusi on  Vertigo is of a variety of causes that involve multi -disci p linary subjects and system s, es pecially nervous syste m. For vertigo with unknown reas ons s ome auxiliary exa m inati ons such as CT and MR I should be chosen and foll ow -up observati on be given s o as t o avoid m isdiagnosis and m istreat m ent .

  【Key word 】 Vertigo; Clinical analysis   眩晕是对自身平衡觉和空间位象觉的自我感知错误, 感受自身或外界物体的运动性幻觉, 如旋转、升降和倾斜等, 为临床上的常见症状之一, 其病因复杂。本文对243例眩晕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探讨眩晕的病因和诊断。

1 资料与方法

1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1年6月—2007

1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查尤其是神经系统检查及必要的实验室检

诊断及病因。

2 结果211 临床表现

21111 主要症状 均以眩晕起病, 反复

查如颅脑CT 和(或) MR I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 ) 检查等、颈椎X 线或CT 检查、经颅多普勒超声

(transcranial

dopp ler, TCD ) 、脑电图(electr oencephal o -graphy, EEG ) 、脑脊液检查, 确诊了243例眩晕患者的病因(见表1) 。

发作, 在24h 内缓解者111例, 24h 以上缓解者132例。

面色苍白、出汗148例, 头、面、上肢麻木102例, 视物模糊、黑蒙86例, 眼球震颤54例, 耳鸣、听力下降38例, 共济失调26例, 病理征阳性23例, 复视21例, 头痛19例, 肢体瘫痪14例, 意识障

21112 伴随症状和体征 伴恶心、呕吐、21212 确诊患者中前庭系统性眩晕所占

年6月在我院神经内科就诊的243例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109例, 女

134例, 年龄17~84岁, 平均5217岁,

比例最大, 占92159%, 其中中枢性眩晕所占比例最大, 其次为周围性眩晕。

3 讨论

根据文献资料显示, 人群中眩晕的患病率为5‰。眩晕可由多种疾病引起,

[1]

往有颈椎病者88例, 吸烟史者169例,

高血压病史者103例, 有糖尿病史者47碍8例, 瞳孔异常6例, 眼球运动障碍4因此其病因诊断和治疗有时较困难。眩晕

例, 高脂血症者97例, 冠心病者48例, 例, 面瘫4例, 声音嘶哑、饮水呛咳3也可能为某些颅内重症患者的临床症状之心房纤颤者34例, 脑卒中史者26例。例, 颈项强直3例, 感觉障碍3例, 一, 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患者生命, 故研

Horner 征3例, 精神障碍3例。

  作者单位:314500浙江省嘉兴市, 嘉兴康慈医院神经内科

究眩晕这一课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2]

212 诊断

21211 经详细询问病史, 全面的体格检

311 眩晕分类 人体在空间中的自身定

・4

18・

表1 眩晕患者的病因及其构成比

Table 1 The causes of vertigo patients and its

constitute

脑、大脑等的病变所引起的眩晕, 前庭周围性眩晕为内耳前庭至前庭神经脑外段之间病变引起的眩晕。本研究中前庭中

枢性眩晕203例, 前庭周围性眩晕22例, 可见中枢性眩晕又占多数。因前庭末梢感受器和前庭神经核通过内侧纵束、前庭脊髓束、前庭小脑红核脊髓束、前庭网状脊髓束和前庭迷走神经束, 还与脑干中的诸眼动神经核、脑干网状神经核、迷走神经背运动核和弧束核以及整个脊髓前柱细胞密切相连, 故以前庭神经核及核以下病变所致的眩晕症状更为明显和严重, 还可伴有相应的眼球震颤、步态不稳、错定物位、恶心呕吐、面色苍白、临床症状, 312 3[3]

部感染、肿瘤、中毒、创伤及癫痫等疾病。本研究中颞叶肿瘤1例, 眩晕性癫痫

1例, 卡马西平药物中毒1例, 颞叶肿瘤

病因

前庭系统性眩晕 前庭中枢性眩晕  后循环TI A   小脑梗死  脑干梗死  延髓背侧综合征  基-尖综合征  小脑出血  脑干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内肿瘤  脑外伤  药物中毒  眩晕性癫痫 前庭周围性眩晕  梅尼埃病  前庭神经元炎  急性中耳炎  良性位置发作性眩晕非前庭系统性眩晕 眼外肌麻痹 心律失常 低血压 肺部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贫血 功能性眩晕

例数构成比(%)

225203162

[**************]

同时伴有精神障碍, 感染、创伤由于资料有限未发现。

31212 前庭周围性眩晕常见疾病为外耳

道异物阻塞、动晕病、中耳炎所致迷路炎、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梅尼埃病等, 该类疾病特点是不伴其他颅神经和脑

实质受损的症状和体征。本研究中除外耳道异物阻塞未见外(可能多见于五官科) , 其他各有1例、1例、5例、15例, 所致, , 历时短暂, 无耳23 9 8 1 4 4 6 2 4 1 1 1

 3170  3129  0141  1165  1165  2147  0182  1165  0141  0141  0141 

 61 1 5 1 1 2 1 2 1

 0141  0141  2106  0141  0141  0182  0141  0182  0141 

因、本体感觉源性病因、先天源性病因、全身中毒性及代谢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各种原因引起的贫血、心血管疾病、神经

[2]

症源性病因等, 本研究中眼源性病因多见

脑角部位的前庭神经病变所致, 以肿瘤、于屈光不正, 由视网膜病变和各种先天性

3121111 小脑桥脑角病变 系指小脑桥

炎症和创伤较多见, 可伴患侧的耳鸣、耳聋, 症状持续时间长, 伴有其他颅神经和桥脑、小脑实质受损的体征, 严重者还有颅内压增高所致的头痛、呕吐及意识障碍。本研究中桥脑小脑角肿瘤, 前庭神经元炎和颅脑创伤各1例均系损伤了前庭神经所致, 其中桥脑小脑角肿瘤伴有同侧面神经、外展神经和锥体束损伤。前庭神经元炎除眩晕和前庭神经功能障碍外, 无其他颅神经和脑实质的损害, 无耳鸣、耳聋表现。

3121112 脑干病变 主要是指脑干中的

眼病所致的视力障碍及眼外肌麻痹等, 特点:眩晕持续时间短, 闭眼后缓解或消

失, 本研究中眼外肌麻痹1例为糖尿病性所致, 伴复视, 其他可能多见于眼科, 本资料未发现; 本体感觉源性病因常见于脊髓后索或周围感觉神经病变, 由于本资料有限未发现; 先天源性病因如颅底凹陷症和A rnold -Chiari 畸形等, 可压迫小脑和脑干结构, 并可伴有基底动脉受压而出现眩晕等症状和相应的神经系统体征, 本资料有限也未发现, 但应引起注意, 避免误诊; 其他躯体症状如心律失常、低血压、各种感染、贫血等所致眩晕随躯体原发病的控制而好转, 一般眩晕持续时间短, 或仅有头晕, 且伴有相应的躯体性疾病症状, 无神经系统局灶体征, 可资鉴别; 神经症性病因多见于年轻人, 眩晕程度轻, 常伴有其他神经症症状, 且无明确的神经系统器质性受损体征, 常为神经衰弱等所致, 脑电图(EEG ) 可资鉴别。

313 后循环眩晕及其诊断

31311 后循环TI A 162例, 伴颈椎病者

 18  7141 

 10  4112 

向和平衡, 主要是通过视觉系统、肌腱关节本体感觉系统、前庭感觉系统和小脑系统等功能上的通力合作, 并在大脑皮质的统一协调下共同完成的, 其大脑皮质中枢分别位于枕叶、顶叶和颞叶上回, 当4者中的任一系统和(或) 大脑皮质感觉中枢发生病变时, 将导致4者的神经冲动不能在大脑协调一致而引发眩晕, 其中以前庭系统病变所致的眩晕最常见。本研究中前庭系统性眩晕占92159%, 充分说明了这点, 而单纯由视觉系统、肌腱关节本体感觉系统和(或) 小脑系统(小脑绒球小结除外) 病变所致的患者, 却很少以眩晕为主诉前来就诊。临床上根据以上特点, 将眩晕分为前庭系统性眩晕和非前庭系统性眩晕。前庭系统性眩晕根据前庭病变的解剖部位又分为前庭中枢性眩晕和前庭周围性眩晕, 前庭中枢性眩晕为前庭神经脑内段、前庭神经核及其联系纤维、小

前庭神经核病变, 一般无听力障碍, 眼球

震颤持续时间长, 且多呈垂直性或位置性, 并常伴有其他颅神经、锥体束和感觉束等脑实质受损的症状和体征, 可见于该处的肿瘤、炎症、血管性疾及变性疾病等。本研究未发现肿瘤、炎症及变性疾病, 主要为血管性病变。3121113 小脑病变 单纯的小脑半球病变并不出现眩晕, 但如果损伤了前庭小脑间的通路则可引起眩晕, 以小脑绒球小结本研究中小脑梗死9例, 小脑出血3例, 小脑肿瘤2例, 均伴有共济失调和眼球震颤, 其中小脑出血1例伴颈项强直。

3121114 大脑病变 以颞上回、前庭投

处病变多见, 伴明显的小脑症状和体征。88例, 提示颈椎病、动脉硬化是后循环

缺血的重要因素, 其发病机制一方面是颈

椎病变使椎动脉受压或交感神经受刺激引起椎动脉收缩痉挛

[4]

, 另一方面是动脉

射区损害为主, 除眩晕外, 尚有前庭功能试验过敏和大脑皮质受损的其他相应的神经症状和体征, 但无听力障碍, 多见于脑

粥样硬化使椎-基底动脉管径变小, 顺应性下降, 血流量减少。此外, 动脉栓塞、血流动力学改变、血液学的异常也是导致后循环缺血的因素

[5]

, 不容忽视。值得

・4

19・

注意的是发作性黑朦应该与一些眼科疾病相鉴别, 如视神经炎、青光眼、视网膜血

异常, 后经颅脑MR I 检查确诊; TCD 可发现椎动脉颅内段和基底动脉近段的狭窄

[8-9]

1998:5.

4 樊东升1颈性眩晕-神经科医师的旧识新

管疾病等, 避免误诊。急性脑卒中共34和闭塞, 转颈后可发现颅外段椎动脉

例, 其中后循环梗死22例(小脑梗死9受压; DW I -MR I 对急性缺血病变最有诊例, 脑干梗死8例, 延髓背侧综合征1断价值; DS A 、CT A 、MRA 可发现颅内血例, 基-尖综合征4例) , 后循环出血10管狭窄例(小脑出血4例, 脑干出血6例) , 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 说明后循环急性脑卒中是眩晕的另一重要病因, 以缺血性梗死为多。后循环脑梗死发病之前有后循环

TI A 病史者16例, 说明后循环TI A 仍是

[10-12]

知[J ]1中华脑血管病杂志, 2008, 2

(2) :91-93.

5 王新德1神经系统血管性疾病[M]1北

; 但由于价格等原因以上检

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1:198-201.

6 王维治1神经病学[M]15版1北京:人

查不能落实到每位患者, 因此提醒对突发眩晕或眩晕持续者, 尤其当患者症状、体征明显而颅脑CT 阴性或显示病灶与症

状、体征不符时, 应及时行以上检查, 以避免误诊误治。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的眩晕考虑为蛛网膜下腔出血使椎-基底动脉痉挛、缺血所致, 经使用尼莫地平1~3d 消失。

总之, , , , , , 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 对于暂时原因未明者应追踪观察, 避免误诊。参考文献

1 英黎1眩晕疾病与药物治疗[J ]1中国全

民卫生出版社, 2001:64-65.

7 戚晓昆1脑血管疾病的影像策略[A ]//

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学术资料汇编,

2008年.

8 朱海霞, 宋治, 资晓红, 等1老年血管性

后循环脑梗死的高危因素。本组资料显示, 脑血管病性眩晕均为累及后循环所致, 起病急, 眩晕持续时间长, 除1例脑卒中病灶小, 表现为单纯性眩晕外, 其余呕吐、共济失调、复视、垂直性眼震、延髓性麻痹、交叉性瘫痪或偏瘫征、感觉障碍、Horner 枢神经系统症状。

31312 眩晕患者脑前后循环系统的功能状态分析

[J ]1, 2008, 16(4) :眩晕的分类及其治疗[J ].

33例在出现眩晕的同时或相继出现头痛、科多系统, , 2006, 9(24) :2087.

10 孔祥俊, 贾桂花1眩晕患者110例诊治体

会[J ]1河北医药, 2006, 28(10) :

262.

11 胡沛霖1以眩晕为首发症状的缺血性脑血

管病110例分析[J ]1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6, 6(9) :1740.

12 魏微, 张微微1表现为眩晕的后循环缺血

手段是MR I 、T CD 、CT A 、MRA 、数字减

影血管造影(DS A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 I -MR I ) 。与CT 相比, MR I 可清晰显示小病灶及后颅凹病灶大优势

[7]

[6]

病历40例临床分析[A ]//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学术资料汇编, 2008年.

科医学, 2005, 8(12) :991-992.

小脑等容易被CT 漏诊部位的血肿也有更干梗死于起病初期行颅脑CT 检查未发现

(上接409页)

粟秀初1眩晕专题临床讲习班讲义[Z ]., 对脑干、2 

1999:34-35.

3 韩仲岩, 丛志强, 唐盛孟1神经病治疗学

[M]14版1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收稿日期:2008-11-30;

修回日期:2008-12-18)

(本文编辑:焦骞)

, 本资料中有1例小脑肿瘤、脑

触面积, 同时可避免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 从而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参考文献

1 王羿, 苏军, 贺叶彬, 等1骨髓散治疗慢性骨髓炎96例临床疗效

312 本研究治疗组采用复方黄连液外用并通过持续灌洗引流

疗法能有效地持续引流病灶内的病理产物, 减少局部致病菌的数量, 稀释感染所产生的毒素, 且灌洗液能直达病灶, 并维持一定的药物浓度, 持续有效杀灭细菌。

313 持续灌洗的关键在于引流通畅。术后初期可灌洗出大量

观察[J ]1时珍国医国药, 2007, 18(9) :2236.

2 蒋顺琬, 岑泽波, 陈基长1自制复方黄连液外用治疗慢性骨髓炎

坏死组织、血凝块及其他絮状物, 极易堵塞引流管, 影响灌洗效果及伤口愈合

[7]

疗效观察[J ]1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1997, 1(5) :12.

3 于明克, 袁进国, 王子文1中药治疗儿童骨髓炎疗效观察[J ]1

, 因此, 采用复方黄连液持续灌洗引流过

程中关键在于引流通畅, 正确的翻身、搬运患者, 防止引流管扭曲、受压、脱落, 保持两管持续引流通畅, 避免血块阻塞是该疗法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 也是促进慢性骨髓炎患者早日康复的重要保证。本文仅2例患者在术后第一夜发生血块阻塞现象, 经处理后无并发症, 因此早期, 特别是术后第1天, 应随时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 滴注速度可适当加快, 并经常挤捏引流管, 保持灌洗管和引流管的通畅, 避免血块阻塞。

综上所述, 复方黄连液外用具有促进局部肉芽生长的作用, 可能通过这一作用而改善局部血液供应, 加速伤口愈合, 提高局部组织的抵抗力, 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采用持续灌洗引流的方法, 可使药液具有渗透性, 扩大了药物与病灶组织的接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6, 6(15) :2908.

4 孟庆丰, 李亚1骨髓炎病灶置管灌洗方法的改进[J ]1骨与关节

损伤杂志, 2000, 15(6) :440.

5 王晓国, 靳方运, 吴若丹1骨与关节炎严重感染16例灌洗治疗分

析[J ]1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7, 7(18) :4392.

6 张晓刚, 宋敏, 徐克武, 等1黄柏丹参煎剂局部灌洗治疗慢性骨

髓炎[J ]1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2004, 21(1) :22.

7 蔡伟斌, 施国强1病灶清除持续灌洗治疗下肢慢性化脓性骨髓炎

[J ]1海军医学杂志, 2004, 25(3) :38-39.

(收稿日期:2008-10-20; 修回日期:2008-12-25)

(本文编辑:康丽涛)


相关文章

  • 颈性头晕/眩晕:该淘汰的诊断概念
  • 伴颈部疼痛不适的头晕或眩晕始终是神经科.骨科.耳科.全科及康复科的挑战,也是最容易发生诊断错误的临床情况.尤其是在影像学检查被广泛使用的今天,大量患者的头晕或眩晕被认为与影像学发现的颈椎退行性变有关,被诊断为'颈椎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查看


  • 临床医学专科诊断学教学大纲专科
  • <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5200032 ◆英文名称:Diagnostics ◆适用专业:三年制临床医学专科 ◆总 学 时:86学时 ,其中理论教学 64 学时,实践教学22 学时 ◆选用教材:<诊断学> ...查看


  • 中医实践技能病例考题分析
  • 病例: 张某,女,28岁.2011年1月6日初诊. 患者昨日连夜从外地归来,感寒不适,现症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疼,鼻塞,时流清涕,咽痒,咳嗽,舌苔薄白,脉浮紧.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查看


  • 眩晕的临床诊断.治疗流程指南
  • 眩晕的临床诊断.治疗流程指南 前 言 人体在空间中的静态或动态自身定向.平衡和动作上的协调,主要是通过视觉.深感觉.前庭觉和小脑系统等功能的通力合作,并在大脑皮质的统一协调下完成的.其中又以前庭神经系统最为重要,一旦前庭半规管和耳石系统功能 ...查看


  • 前庭阵发症的研究现状
  • 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7年7月第41券第4期 [摘要]前庭阵发症是一种引起眩晕的外周前庭疾病,其以反复发作的短暂性眩晕为主要表现,发病率低,易误诊漏诊.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MRI影像学表现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对其诊断 ...查看


  •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中医辨证临床诊疗指导标准
  •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中医辨证临床诊疗指导标准 聂云天1 王慧荣2 孙权(通讯作者)3 (1齐齐哈尔医学院2012级临床专业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161006 :2 齐齐哈尔医学院基础医学院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161006 :3 齐齐哈医学院解剖教研室 ...查看


  • 中医辨证论治练习题
  • 题1: 谢某,男,60岁,退休.2010年6月7日就诊. 患者近2年来咳嗽咳痰反复发作,每年持续3-4个月.近1周加重,痰多,咳声重浊,痰出咳平,痰粘稠而厚,色白,于每天早晨起床后及进食油腻甘甜食物后则咳甚痰多,胸闷,脘痞,呕恶,纳少,神疲 ...查看


  • 常见病症的腹针治疗
  • 常见病症的腹针治疗 中医以整体观念.辨证施治为两大基本特色.因此,临证时必须对患者的整体状况有较详细的了解.可能来诊的病人不仅仅是一种病,也可能病人对症状的描述仅仅是一些表象,故必须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与检查后,在明确诊断的前提下才能 ...查看


  • 过度换气综合征
  • 过度换气综合症 暮归犁 2010-01-12 15:53:29 [概述] 过度换气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疾病,人群中的发生率为10%-27 %. [病理病因] 可有多种多样病因,可以是呼吸系疾患或代谢性酸中毒的癫痫样发作,桥脑网状结构病变的器质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