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柔韧素质训练的问题

关于柔韧素质训练的问题

作者:翁振鹏 加入时间:2004-6-25 2:14:43

体能是指舞者机体的运动能力,是舞者掌握各类舞蹈技巧的基础,它包括: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运动素质等内容。其中运动素质(诸如:力度、软开度、灵敏度、耐力等)是构成体能各要素中最重要的决定因素。

柔韧素质是指人体各个关节的活动幅度以及肌肉、肌腱和韧带等软组织的伸展能力。舞蹈演员的肩、腰、髋、腿等部位均需要具备特殊的柔韧性,才能在舞蹈中表现出大幅度的活动范围。柔韧性差的人,会影响掌握动作技能,还会限制力量及速度、协调能力的发挥,也会造成肌肉、韧带损伤。在舞蹈教学训练中,既要解决舞者的软开度问题,又要重视舞者的韧性问题,体现出柔中有刚和刚中有柔的效果。为此,需要我们深入研究柔韧素质和训练问题。

对柔韧的训练可分为:主动柔韧性练习和被动柔韧性练习两种。

主动柔韧性是指舞者依*相应关节周围肌群的积极工作,完成大幅度动作的能力。主动柔韧性训练培养舞者的柔韧能力,也起到发展力量素质的作用。例如训练正、侧、后踢腿时,要求舞者的腿能踢得高、幅度大、速度快而有力,达到既有柔性又有韧性的效果。反过来力量素质的发展又能促进“主动柔韧性”水平的拉高。

被动柔韧性是指舞者被动用力(或借助外力)时,关节所能达到的最大活动幅度,如:压腿、扳腿等练习。被动柔韧性练习是发展主动柔韧性的基础。

那么,影响柔韧素质提高的因素有哪些呢?

(1)肌肉、韧带组织的弹性不仅取决于性别、年龄,而且取决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度。情绪高涨时,柔韧性会增大。因此,柔韧训练要从少儿抓起,练习时的情绪也不可忽视。

(2)关节的骨结构是柔韧性最不易改变的因素,基本上由遗传决定。如先天骨盆形态偏平,其胯关节开度就好。关节周围组织体积大小对关节活动幅度有限制作用,它受先天和后天训练的影响。如有些肌肉体积增大后,就会影响其周围关节的活动幅度。因此,对舞者来说,控制肌肉体积的增大是极其重要的。

(3)神经系统兴奋与抑制过程转换的灵活性与运动中肌肉的基本张力有关。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对于肌肉之间的协调性改善以及肌肉紧张和放松的调节能力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要求舞者做动作要放得开,别紧张。研究证明,训练水平高的人,肌肉的随意放松能力很高,这与中枢神经系统支配骨骼肌的神经细胞的抑制深度有关。

下面谈谈柔韧训练的方法与要求:

(1)主动拉伸与被动怀拉伸练习法必须相互兼顾。

主动的动力拉伸练习是依*自身的力量,将肌肉、肌腱、韧带等软组织拉长,提高其伸展性的方法。如:踢腿练习,可采用负重和不负重的拉伸练习。

主动拉伸还可采用静力拉伸练习法。在动作最大幅度的情况下,依*自身肌肉力量保持静止姿势的练习。如:在把上做控腿、探海、冲天炮等动作时,要求在规定时间内,保持静止不动姿势是很好提高肌肉控制能力的有效办法。

(2)被动性拉伸练习法是依*外力的作用,促使关节灵活性增大的方法。

被动的动力拉伸练习是依*老师或同伴的助力拉长韧带、肌肉的练习。如:依*同伴的助力帮助逐渐提高后踢腿或前踢腿的动作幅度。

而被动的静力拉伸练习是由外力来保持固定姿势的练习。如:依*同伴的力量来保持高举腿的最大幅度。 被动性拉伸练习的效果要比主动拉伸练习小一些,但它可达到更大的被动柔性性指标。而被动柔韧性的最大指标又决定主动柔韧性的指标,因此在训练过程中两者必须兼而有之,不可偏废。如:舞者在地毯上纵*很好,可是在做劈*跳时却达不到理想效果,很说明两者的关系。

(3)训练要兼顾有关联的部位。

在有些动作中,柔韧性的表现不仅仅是在一个关节或一个身体部位,而是牵涉到几个相互有关联的部位。例如“后桥”动作,就是由双肩、脊柱、髋关节等部位的关节决定的。因此应对这向个部位都进行发展,哪部位差,就训练哪个部位,好可通过其他部位的有效发展,使其得到补偿。对于各类舞蹈技巧、舞姿等动作,要熟悉其身体解剖结构,方可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安排训练。

(4)柔韧素质的训练强度问题,主要反应在动作频率、用力大小和负重量三人方面。研究认为:动作频率不宜太快,应采用中等或较慢的频率。因中等或较慢的频率能延长力对关节的作用时间,避免肌肉和韧带拉伤。借助外力进行被动练习时,用力程度应逐渐加大,并以舞者主观感觉为根据,当舞者感觉肌肉胀痛时可坚持一下,当感到肌肉麻时,则应停止练习。用负重练习发展柔韧性时,负重量不能超过被拉长肌肉力量能力所能达到的50%。静力性拉伸负重可相对大些,动力性摆动动作时,负重应小一些。总之,训练宜采用中等强度进行。柔韧性素质发展相对较快,消退也快,因此训练要做到系统化、经常化。

(5)柔韧训练要从小培养,是由于在有机体自然生长发育过程中形成的关节肌肉的柔韧性,在此阶段能得到巩固和保持,不易消退。此外,由于柔韧素质发展到敏感期是5-12岁,所以要抓紧训练,并在12岁之前使柔韧素质得到充分的提高。

摘自《舞蹈》文\翁振鹏

舞蹈表演要具备哪些基础能力?什么是舞蹈演员的二度创作?

作者:www.ldw.cn 加入时间:2004-6-25 12:36:03

每个人都具有舞蹈的能力,因为舞蹈源于人体的动作,而每个人无时无刻也离不开动作,用动作的语言共同来表情达意,来创造和满足自己生活的需要。人们的生活中参加舞蹈活动所具备的舞蹈能力,当然也需要进行一定的后天学习。但是,假如你想当一个舞蹈演员,要在舞台上表演艺术舞蹈,那就要经过刻苦的学习和训练,使自己具备舞蹈演员的基础能力。

舞蹈演员的基础能力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最基本是要有一个具有丰富舞蹈表情能力的身体,这也就是说要具有完成各种舞蹈技巧能力的可塑性的身体素质——身体各部分要灵活、柔软,又要有韧性和力度;要具备跳跃、旋转、翻滚等舞蹈技巧的能力。同时,还要通过训练使自己具有速度和控制的能力,使身体各部分动作协调统一,既符合舞蹈动律的节奏,又有舞蹈的造型美。

二、要有一定的舞蹈文化素养,掌握舞蹈艺术基础理论知识和舞蹈历史发展的常识。舞蹈艺术本身是一种文化,它不仅仅只是简单的手舞足蹈,只有加深对它的深刻了解,才能更好地把握和驾驭舞蹈这一门艺术形式。

三、要不断地加强文学和各种艺术的修养。因为,舞蹈是一种以舞蹈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综合性的艺术,舞蹈和音乐、美术、诗歌有最为紧密不可分的关系,常常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果一个舞蹈演员没有一定的音乐和诗歌的素养,舞蹈的艺术表现力将会大受影响,如此,也可以说舞蹈是不可能跳好的。舞剧是舞蹈和戏剧艺术结合的一种舞蹈体裁,舞蹈演员担任舞剧中的角色,具有一定的戏剧知识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了。各门艺术既有其特性,也有其共性,所以,能具备和掌握各种艺术的知识,对舞蹈表演会有莫大的帮助和教益。

四、要关心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要不断地了解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人和事,增加生活知识的积累和储备。因为舞蹈题材的领域是非常广阔的,舞蹈中的人物也是非常丰富多样的,舞蹈演员要塑造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因此生活知识的积累和储备,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舞蹈演员在接受了舞蹈作品中具体角色任务后,就面临着如何塑造舞蹈形象的问题。如果是集体的抒情性舞蹈,任务比较简单一些,只要做到动作、队形画面的整齐划一,情感按规定的意境氛围保持和谐统一,基本就可以了。而担任独舞或舞剧中的主要角色,那就复杂多了。要出色地完成舞蹈形象的创作任务,就有一个从演员自我到舞蹈人物过渡的创作过程。而这大致要经过对角色的理解、从相对应的生活和人物形象的积累中进行对角色体验、感受,直至深入到角色人物的内在精神世界,从而创造出舞蹈作品中规定的

人物的舞蹈形象。

所谓舞蹈演员的二度创作,是指舞蹈演员在熟练地完成舞蹈编导所规定的舞蹈动作语言的同时,要注入人物情感和思想的内涵意蕴,使舞蹈的形式与舞蹈的内容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塑造出具有性格牲的鲜明生动的舞蹈形象。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演员对角色的理解、体验和感受,很可能会对编导所规定的舞蹈动作语言作某些变化、调整或补充,以更好地表现人物的情感和精神世界。我们在观赏一个舞蹈作品时,不同的演员担任同一个角色,虽然他们作出的舞蹈动作完全相同,一个能使你随着角色的情感发展,时而欢乐,时而悲伤„„但另一个却使你无动于衷,感到索然寡味。这很主要的原因,就在于,舞蹈演员是否进行了二度创作,是否把舞蹈的动作,化作了表达人物的情感和思想的舞蹈语言,使舞蹈的形式与舞蹈的内容达到完美的结合与高度的统一。

音乐在舞蹈中到底有多重要

有好多人 问: 如何能提高水平 .. 有何提高水平的方法...等等

........

首先,要掌握基本步伐。这是学习的基础。

其次,要学会数音乐节拍,掌握节奏变化,换句话说就是要有乐感。这是学习的必要条件。

再次,要搞清脚型,这是学习的关键。

最后,要进行各部分的分解练习,直至熟练,这是一气呵成、举一反三的重要手段。

.........(引用) .

其中 音乐要站主导地位 :音乐节拍, 节奏 是基础 而主旋律 是 主题

也是舞蹈 的灵魂

是你用 舞蹈动作和技巧展示 你对音乐理解 感受 产生共鸣

而谱写舞蹈魅力 的 华彩乐章

舞蹈技巧的运用

作者:Harry Smith-Hampshire

译者:Sophire Ho

最近观看了2002英国锦标赛之后,再一度提醒了我,稳健的基本舞蹈技巧对竞赛者是非常的具重要性。所谓正确的技巧在标准舞中涵盖了所有的要项,让舞者产生姿态、风格、移动与优美的音乐性。历来那些卓越知名的舞蹈艺术家,无不是建立在艰辛的培养并熟练这些重要基础的舞蹈技巧之上。那些以炫耀的编舞为快捷方式,想略过那些技巧的能力达到顶峰的想法,似乎非常迷人,但无异像是一种自我迷惑的海市蜃楼。

几个月前"About Technique"系列专题中也曾有关于肌肉组织的讨论,这些不同专题的目的,是提供舞蹈运动的教练与认真的舞者一套工具,更能引发舞蹈姿态与移动各方面的发展与进步。

本文以启发的方式结合个别的技巧,以进一步提升目前的知识水准,只有明智的混合这些技术的组合要素,才能把达成表现最佳化的目标变成可能,并且在稳健的平台上建立并发展出艺术的价值,对于一些新进的裁判们也可提供一套准则,有助于对于选手做相关价值的评估时做决定性的评判。

本文中所含的这些原则,将对于舞者在学习British Dance Council Rules中的教学大纲定义的项目上有快速的效益,因为那些舞蹈生涯开始时期的舞者,他们尚在可塑性很高的阶段,不应沾染任何恶习。包括初级青年组、成人组以及新人组的选手、还有其它研习舞蹈各层级的人士,都应由这些原理中得到实质的助益。 最重要的是这些正确技巧的组成,应该被清楚透彻的了解。如果在这个连锁组成的技术上有一个重要作用被误解,它的整个结构将被破坏。假设这些不正确的知识讯息被训练国家舞蹈运动选手的教练们传递,在某些欧洲国家这将形成一种"撞击效应",像瀑布般的,不正确的技巧将被一波波的传授下去,给比这批选手更低一层级的学习者。

有一个被广为传播的错误观念,就是舞伴两人身体之间要有"一层薄如空气的垫子",一个错误的理论将耽误许多大有前途的舞蹈运动选手们的进步,另一个进步的障碍是不恰当的描述:以"前进-前进-合并"(Forward-Forward-Close)的方式教授男士华尔滋的基本转,取代了身体在三个步中的转动是一直延长到整个第二拍的末了,这种教法破坏了女士的脚部动作,并且在上升时造成对身体不适,而且太过度的转动造成完全缺乏品质的不流畅移动。

练习的蓝图:它必是所有竞赛者想达到更高层次,成为世界级大型国际赛优胜候选人,为了攀登颠峰的梦想,一个有野心的舞蹈运动选手,应该有一套清楚有规划的练习计画。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应该特别注意的是,对下列的每个项目的技巧都要养成一种〝肌肉记忆〞。

先决必要的条件:必须清楚的了解正确的舞伴关系的构成,应该要建立在下列要点上:

(a>做身体接触,并且无论是在哪种舞步中皆从头到尾保持着身体接触。

(b)除了探戈外的四种摩登舞均以身体的摆荡产生移动。

(c>反身动作(Contra Body Movement),是转动和旋转的主要动力,也是外侧舞伴(Outside Partner)身体姿势的原理。

(d)倾斜(Sway),倾斜主要的形势用于平衡横向的倾斜。断裂式的倾斜(Broken Sway)是属于特殊的倾斜不属 于技术规范定义内。

(e>升与降,依各种不同的舞科特性而定。

(f)脚的轨迹(Leg Tracking),即是脚轻刷过地面(brushing),终止在身体下方的轨迹。

(g>脚的位置,脚部正确的定位,双脚平行(除了inside of turns)。

(h)脚步技巧,训练双脚的弹性,巧妙的做出升与降。

狐步中的整体原则:

狐步在比赛中是很关键的一项,一个仔的老师教狐步时,一定会对于狐步的基本代表舞步,专注于训练舞伴两人间是否能以没有断裂的身体维持巧妙的接触。

l﹒前进(Progression)----在地板上以如丝般滑顺的品质前进,来自于两人对于身体接触与身体倾斜原理的共识。

2﹒转动与旋转动作(Turning/Spinning movements)---以流畅的品质做转动,取决于两人对于反身动作原理清楚的认知,这个动作激活了几乎所有的转动或旋转,它必须加到身体的接触与身体的倾斜中,以便让转动更加流畅。

3﹒基本倾斜(Primary Sway)---一个有品质具节奏的倾斜(头到脚成一直线),是在整个转(非旋转)的动作的整个过程中,在没有断裂的身体加上反身动作(CBM)与身体倾斜。

4﹒升与降(Rise&Fall)---狐步中品质流畅优美的升降动作,就好象是一只游艇在平滑的波浪上浮沉,它不只是膝盖弹性动作,还结合着脚踝与脚对升降的良好的控制上,更是舞者有能力以正确固有的特色产生对升降。

这四个具有动力移动的流畅(four flows) 前进、转动、倾斜、升降,必须将这些技巧的结合到美妙、漂亮、与艺术的动作之中。

再谈到反身动作(CBM),这个工具特别被运用到的地方是外侧舞伴(outside partner)。例如狐步代表舞步的初步(Feather Step),大多的世界冠军舞者都可以说出他们在这种基本步上所花费的时间与练习不下几百小时。我曾在CBM的价值一文中提到,当做外侧舞伴时它的重要度,以下是更详细的叙述:

当CBM被用在做外侧舞伴动作时(如男士的羽步)

第一步:右脚以CBM前进,他与舞伴是在同轴位置(IN LINE) ,但是在反向位置(左边)的身体是在同步的引导下出脚(注意:反身动作形成身体的转动是因站立脚的膝盖前进的弹力而来)。

第二步:左脚前进,左脚前进的进行,伴随着左侧引导的增加准备在下一个步做外侧舞伴。

第三步:右脚前进到外侧舞伴,此时左边身体仍在前端(Cutting edge)的位置,这就是众所周知的反身动作位置CBMP(CBMP它类似反身动作(CBM),但是跨出的脚是与另一只脚在同一线上,它外观看来与CBM的差异,是反身动作位置并未转动身体)。

现在讲到非常重要的部份:

女士应保持身体的接触和她的舞伴如影随形,变化着身体的角度,因此和她的舞伴保持的相关位置,从同轴位置到外侧舞伴,再回到同轴位置,再接下面的步,左脚前进(可能接Three Step或Reverse movement)。 外侧舞伴动作虽然看来很简单,却常被误解而且不正确的跳着。即在国际赛中也一样,实在应用多多的练习下列的三个基本要项,以达到优良的表现:身体接触、正确的握姿、舞伴两人形成具艺术美感的姿势。 现在再来讨论,如果外侧舞伴动作没有反身动作的状况下,男士的第一步身体没有角度,男士左脚的前进就必须要做对角线的前进取代直线的前进,它将引发的错误是三倍:

(a)男士第三步为了前进到女士的右方,以便右脚前进到外侧位置,这时他与舞伴间几乎必定失去身体接触。 (b)女士已越过他的右臂,舞伴间的握姿已被扭曲变形,两人形成了很不舒服的姿势。

(c>这时他们的外形已是应有的两倍宽,他们的姿态已被破坏了,毫无艺术美感可言了。

在结尾我仍要强调开场白说的话,那些以炫耀的编舞为快捷方式,想略过那些技巧的能力达到顶峰的想法,似乎非常迷人,但无异像是一种自我迷惑的海市蜃楼。请勿跌入这个陷阱。

舞蹈动觉、视觉和表现

作者:石建军 来源:舞蹈者之家 时间:2005.05.25

舞蹈是通过形体运动表达情感的一门艺术;是时间和空间紧密结合的一门动的视觉艺术。从条件上讲:舞蹈必须借助人体为工具;必须是在自然和社会中进行。其次从人的功能上说:是人类智力的高级游戏;是情感世界的回味、宣泄和体验。从舞蹈自身特征来看:需有及强的身体控制力;需有超常的“内模力”和感受力;需具有一定的情感逻辑或情感体验。舞蹈既是人类的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人体美和艺术美的审美活动。

舞蹈审美活动的内涵成分十分丰富和复杂,在此我只想从三点略加阐述。

一 、舞 蹈 动 觉

舞蹈动觉是指舞蹈运动中的自我感觉。动觉是心理学中感觉里面的一部分,心理学称为“筋肉感觉”,又叫“第六感觉”。是对运动中力量的大小、阻力的大小、运动范围的宽阔等等,来认知自身筋肉关节的地位、彼此关系及和空间的关系。无论是反射运动或随意运动都受其指导。

1、舞蹈动觉是对人体动态的认知 。

舞蹈的训练过程就是对人体的认知过程。体态的定位、肌肉状态、骨骼的位置都需经过漫长的磨合和训练过程,从心理动觉的训练入手,通过“内视”神经系统来感觉体态的状态,达到自觉和熟练的运用人体,并借助这种运用、把握的程度来判断演员的表现力。骨骼的开掘和定位是人体可塑的外部条件,大量的、最重要的是筋肉感觉的控制和使用。在舞蹈中,我们可以被《孔雀舞》手臂的表现力所慑服;可以被“闪、转、腾、挪”的技术、技巧所震撼,它所呈现出的事实正是对舞蹈动觉的高级驾御力。舞蹈中动觉的细腻运用程度 (脚趾、手指、眼神、气息的位置等);驾御认知的深度(从骨骼到体态、从立点到力点);有序的训练过程是舞蹈独具和无与伦比的。

舞蹈人体动态有两个方面:(1)、静态上的舞姿造型依赖于舞蹈动觉的调控。(2)、协调性、韵律感、延伸感是舞蹈动觉中动态关系需要强化训练的重点。

在舞蹈中“动律”、“动势”、“动效”是认知和把握舞蹈动态的理论概括。“动律”是指舞蹈身体部位运行的线路所形成的内在韵律和节奏型;“动势”是指舞蹈动态中所产生的动作指向性及身体的趋势;“动效”是指舞蹈动作所形成的运动效应。所以说对人体动态的认知是舞蹈动觉中首要涉及和强调的重点。

2、舞蹈动觉是对人体形态的模拟 。

模拟生活即是舞蹈动觉的来源又是其依据。舞蹈中出现的 礼仪形态、人物形态、自然形态、随意形态是舞蹈动觉中对人体 形态模拟的几个方面。

人物形态勾画出社会中人角色的千姿百态形形色色,中国戏剧“生、旦、净、末、丑”简单的概括了人物动态的层面结构。同时大量的课堂民族、民间舞内容,也是要从原始的形态模拟开始 。

自然形态是指动植物所具有的各种的形态,大量的舞蹈对自 然的模拟给予舞蹈更多的动态模式和丰富的舞蹈动觉类别,人体 可以是山、是海、是雀、是鹿、是树、是雨,无所不至。

随意形态是在即兴状态中任意调动肢体产生的人体形态,虽 属性不确立,但确具有及强的内在模仿力。舞蹈中人体形态的模 仿是类别的归属和继承,舞蹈动觉恰恰是从对各类人体形态的模 拟开始的,丰富的人体形态给予舞蹈动觉内涵上的标准和形态上 的依据。

3、舞蹈动觉是对人体情态的体验

舞蹈动觉还必备有舞蹈特征上人体情态上的体验。它是舞蹈 训练、舞蹈作品中,刻意扑捉、把握、融入舞蹈动觉的心理活动,其中主要是民族情态.环境情态.心理情态。

民族情态中每一个民族由于历史文化的不同,舞蹈形式显示出动态、体态、动律主要运动部位身体配合上的差异,如屈漆动作,各民族在动作节奏、起落控制上显示出各自独具魅力的舞蹈动作差别。这些一方面成为舞蹈的财富来享用;另一方面拿来为 舞蹈动觉上的体验进行舞蹈功能上的训练,使人体得到更大的 可塑性和表现张力。

环境情态,住山的唱山、*海的唱海、草原与雪山、南国与北疆,因自然地貌的差异,性情各异,心态万千。藏族地处高原多山而 不平形成了屈漆、扣跨的体态,而蒙古草原造就了昂扬桀骜的天 之轿子般的体态和动律,黄土地那高亢激昂人们形成了自我地貌 环境特有的舞蹈形态,等等许多都是如此,似乎都能从地貌 的特征中寻找到动的原因、动的形态。

心理情态是指具有明显心理活动特征的舞蹈动作。那些哑剧 色彩、独白特征和心绪迸发的动作形式,它提供了大量生活化、情绪化的舞蹈因素,并由此而调动人体情态下的舞蹈动作,成为舞蹈动觉中必须体验和认知的内容。我们的一些训练和所开设表演课 ,正是要运用各种手段解决学生舞蹈时这一部分的不足,要从自信入手,逐渐达到心理情态自如而准确的流露。

体育舞蹈的价值

1、健身价值

体育舞蹈运动是一项新兴的体育项目,是体育与舞蹈的结合,具有运动与艺术的双重性。体育舞蹈极赋时代气息和体育竞技性质,被列为奥运会表演项目,并于2000年第五届中国体育科学大会,列为比赛项目。我国古代乐舞的创立也是为改变“民气郁于而滞着,筋骨瑟缩不达”的状况。美国体育家古里克曾说:“跳舞能消除过剩的脂肪,代之以健壮的肌肉组织,使软化,迟和缺乏活力的肌肉重新变的充满活力和具有弹性。”在德国,有人对业余体育舞蹈运动员和800米跑运动员做过比较,发现体育舞蹈运动员在跳过一个15分钟的快步舞后,心率与800米跑的运动员并无区别。

2、健心价值

积极参加体育运动,不仅能强健身体,同时还可以调节和促进心理健康的观念已成为现代体育观的标志。体育活动的这种双重功效,也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现代体育科学研究所证实。有认证实积极参加体育舞蹈活动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的高于普通常人的水平,说明体育舞蹈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是十分明显的。近年来,有关有氧运动的健心效应已被愈来愈多的科学研究证实。如皮特鲁茨罗(Petruzzllo,1991),拉方丹(Lafontaine,1992)等人的研究表明,有氧练习即可以降低焦虑,也可以降低抑郁有氧练习对长期的性的轻

微到中度的焦虑症和抑郁症等都有治疗的作用;无氧练习只对抑郁有调节和治疗作用,但不能有效的降低焦虑。因此如果希望改善整体的情绪状况,最好采用有氧练习,有氧练习的健心效应应更加显著。从有关体育舞蹈的生理、生化等方面的研究结果可知,体育舞蹈是一项中等运动强度的有氧运动。根据拉方丹等人的研究,这类有氧运动对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从体育的社会价值看,体育舞蹈是人们交流思想,抒发情感,消除隔阂,相互沟通的最好形式之一。在优美的舞姿和轻快的乐曲相伴下,人们的自我封闭意识在这里会得到彻底的解脱,舞场中的融洽、和谐、高雅的气氛亦能增强人们的沟通和交往的意识。可见,体育舞蹈活动即增进了舞伴、舞友之间的友谊,丰富了社会生活,提高了参加者的人际交往能力。根据司徒炳坤等人研究的结果----体育舞蹈活动对“人际关系”和“敌对” 两项因子的得分显著低于全国常模的水平,说明体育舞蹈运动对这两项心理健康因子的积极促进作用显著。可以认为,体育舞蹈是一项非常有益于身心健康,特别是心里健康的体育运动。

3、观赏价值

体育舞蹈不仅成为人们建立友谊、陶冶情操、锻炼身体、提高技艺的良好形式,而且具有独特的艺术表演价值,给舞蹈者与观赏者以美得享受,令人身心欢跃,进而提高人们得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

现代舞的前身是欧洲的社交舞,渊源于法国路易王朝宫廷舞,社交舞在欧洲是一种必要的修养,也是老少皆益的健康娱乐。在宫廷舞演变为社交舞的初期,男士有一套邀请女士的礼节动作,女士也有一套接受礼节的动作,这种礼节是当时上流社会交往中邀请舞伴时必须具备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男女相互尊重,尤其对女士的尊重已成为现代社会文明时期的基本要求。在现代舞中的礼仪性审美倾向依然保留男士的衣着庄重,体态端庄挺拔,即使在轻快跳跃性舞步的变化中,也不失高雅风采。由于礼仪性审美取向决定了风度的重要性,所以,对舞者的外观形象,风度气质都有较高的要求。形成高雅风度的首要条件则是体态的挺拔感,挺拔的体态标志着健康、教养、礼貌、自尊,给人以愉快、振奋、富有青春活力的感觉,这些不仅是舞蹈风格的要求,也是对观众的尊重。如男士都是手挽女士进场,引导舞伴做急速旋转后向观众致意,女士则是向四周观众行古典的屈膝大礼;舞蹈结束后,男女舞伴不仅向观众行礼,男士还手指女士,面带微笑,气度不凡的行为举止,都给人以美的享受与回味。英国著名哲学家西期.培根说;“秀雅风度的动作的美才是美的精华”。在表演或比赛场上选手们不论是动作还是神态,都要符合高雅和那这一宗旨。

体育舞蹈比赛对选手服饰的规定性强化了它的观赏性。体育舞蹈的现代舞与拉丁舞各有其专用服装,由于舞蹈风格的不同,需要用不同款式的服装来衬托。如现代舞主要体现欧洲风情男士着装保持着正规礼仪性活动的要求身着深沉高雅的燕尾服,颈系白领结,脚穿轮底缚带皮鞋,发型整齐,时时处处保持着绅士风度,显示庄重高贵的气度,以及身体线条的优美;女士们则穿漏背式晚礼长裙,具体式样、色彩等也随时代的潮流而有所变化,如在90年代以前的女裙,多用绸料诌边长裙,90年代后多用纱、绸料加上鸵鸟羽毛的边饰,使裙子更加轻盈飘逸,色彩也趋于多样化;2000年在英国黑池的比赛中,又出现丝纱面料,除去鸵鸟毛的多层过膝短裙,舞起来就象风在云中的感觉,且做工精细、价值不菲,穿上这样的礼裙,女士们立刻显得光彩夺目,衬的她们的身材是那样的优雅、迷人,旋转起来象朵盛开的莲花,更能给人以立体多采的形象感,它将服饰之美推到了最高境界。因此,在展现现代舞的舞蹈美的过程中,服饰的衬托与美化作用极为重要。而拉丁舞服饰倾向于展现生动活泼、自由奔放的拉美情调与生活气息。舞蹈通过灵活的腰髋动作,刻意追求人体运动的曲线美,表现女士们婀娜多姿与柔媚灵巧,在拉丁舞的服饰中,男士身着紧身衣裤,女士则能充分展示身体凹凸有致的曲线,露背露腿的草裙式短裙,以便展露背、腰、臀、胯腿部动作的优美线条,增强了舞蹈的风格,近年来,拉丁舞服装也吸取另外一些时装样式,并加以改变以适于跳舞,色彩搭配也五彩缤纷。体育舞蹈中的服饰的鲜明民族风格又使男女选手风采倍加。服饰作为文化

的一种表现形式,从某种程度上反映着该民族的文化风貌。

4、社会价值

体育舞蹈是一种国际流行的社交舞,它是沟通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情感的一种世界“形体语言”,也是任何语言无法代替的艺术,它具有广泛的社交性。体育舞蹈大体上可分为自娱、表演、竞技3个层次,自娱性的体育舞蹈具有及其广泛的群众基础,他不分东南西北,也不分男女老幼,在跳舞中相互交往,交流感情。

拉丁舞身体移动技术

1.拉丁舞身体移动技术

一、拉丁舞身体移动技术

一个好的拉丁舞者除了基本步要好之外,同时在身体中应酝涵灵魂、性感与平衡三要素

,才能使舞蹈更具生命力。

拉丁舞身体动作三要素:

(一)灵魂:当舞步移动时,不是单纯只有脚步的移动,而是要以身体的动作来代领脚的

移动,同时移动後的姿势应以身体由内而外不断的延伸。

(二)性感:拉丁舞必须是一男一女二人共舞,大部份的舞科皆表现出二人互相吸引或

互相勾引的动作,因此在表现上可以在音乐的控制、脸部表情、眼神及身体动作来表达

,讲师并以森巴、恰恰恰及伦巴三种舞科作示范讲解,因为这三种舞科比较能表现出男

女爱情故事。

(三)平衡:所有的平衡动作皆由身体中心向外发出,在连续旋转动作时,速度应由慢

渐快再渐慢,重心在张开的双足之间,不可太前或太後,脚部的移动不可过大或过小,

而失去平衡,应不断的练习找出适当的步位。

引导与跟随:

(一)引导:当做引导动作时,男士应以前胸、侧腰及後背的动作来带领手与足的移动

,让女士很清楚的感觉到男士的引导动作。男士身体动作只要运用上述三要素,女士自

然能移动,就算不牵手男士亦能用其身体动能去让女士感觉到动作。

(二)跟随:通常是指女士的动作,女士的动作不可自行移动,都应依男士的引导才能

移动,如此才可产生协调平衡的动作。女士在後退跟随时,先以足向後退,而後才以身

体的移动完成後退动作。

引导动作可说是一种全身的引导,好的引导动作能产生好的接触与舞姿。讲师并以森巴

与恰恰恰作示范。

全体平衡训练:

(一)第二位置站立,双手上提,缩腹提气,脊椎向上拉直,用身体感觉空间的前、後

、上、下、左、右六个面,闭起双眼感觉身体的平衡,如太前则向後拉,太後则向前拉

(二)摩登舞之闭式舞姿,亦可以相同的方法练习。

敬礼动作:

当结束表演时之敬礼,也要以舞蹈三要素来完成敬礼动作,在未退场时,身体不可放松

,在场上之一举手一投足皆由身体来表现动作。

示范讲解:

(一)伦巴:跳Cucaracha时注意空间的前、後、上、下、左、右六个面,以身体动作带

领腿部动作,而不是只有腿部动作。Cucaracha及Basic Movement作法都一样,不是单有 臀部摇摆动作,所有动作皆由身体发展出来。

(二)恰恰恰:以Time Step及Basic Movement作示范,作法仍然以舞蹈三要素来跳。

(三)森巴:Samba Whisk身体的感觉像扭毛巾,在跳Botafogs时,会有骨盘前後摆荡的 动作,以上动作也要以全身动作来表现。

(四)斗牛舞:做Apple时,气要向上提,扩张胸部让身体一直张大。

关于柔韧素质训练的问题

作者:翁振鹏 加入时间:2004-6-25 2:14:43

体能是指舞者机体的运动能力,是舞者掌握各类舞蹈技巧的基础,它包括: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运动素质等内容。其中运动素质(诸如:力度、软开度、灵敏度、耐力等)是构成体能各要素中最重要的决定因素。

柔韧素质是指人体各个关节的活动幅度以及肌肉、肌腱和韧带等软组织的伸展能力。舞蹈演员的肩、腰、髋、腿等部位均需要具备特殊的柔韧性,才能在舞蹈中表现出大幅度的活动范围。柔韧性差的人,会影响掌握动作技能,还会限制力量及速度、协调能力的发挥,也会造成肌肉、韧带损伤。在舞蹈教学训练中,既要解决舞者的软开度问题,又要重视舞者的韧性问题,体现出柔中有刚和刚中有柔的效果。为此,需要我们深入研究柔韧素质和训练问题。

对柔韧的训练可分为:主动柔韧性练习和被动柔韧性练习两种。

主动柔韧性是指舞者依*相应关节周围肌群的积极工作,完成大幅度动作的能力。主动柔韧性训练培养舞者的柔韧能力,也起到发展力量素质的作用。例如训练正、侧、后踢腿时,要求舞者的腿能踢得高、幅度大、速度快而有力,达到既有柔性又有韧性的效果。反过来力量素质的发展又能促进“主动柔韧性”水平的拉高。

被动柔韧性是指舞者被动用力(或借助外力)时,关节所能达到的最大活动幅度,如:压腿、扳腿等练习。被动柔韧性练习是发展主动柔韧性的基础。

那么,影响柔韧素质提高的因素有哪些呢?

(1)肌肉、韧带组织的弹性不仅取决于性别、年龄,而且取决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度。情绪高涨时,柔韧性会增大。因此,柔韧训练要从少儿抓起,练习时的情绪也不可忽视。

(2)关节的骨结构是柔韧性最不易改变的因素,基本上由遗传决定。如先天骨盆形态偏平,其胯关节开度就好。关节周围组织体积大小对关节活动幅度有限制作用,它受先天和后天训练的影响。如有些肌肉体积增大后,就会影响其周围关节的活动幅度。因此,对舞者来说,控制肌肉体积的增大是极其重要的。

(3)神经系统兴奋与抑制过程转换的灵活性与运动中肌肉的基本张力有关。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对于肌肉之间的协调性改善以及肌肉紧张和放松的调节能力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要求舞者做动作要放得开,别紧张。研究证明,训练水平高的人,肌肉的随意放松能力很高,这与中枢神经系统支配骨骼肌的神经细胞的抑制深度有关。

下面谈谈柔韧训练的方法与要求:

(1)主动拉伸与被动怀拉伸练习法必须相互兼顾。

主动的动力拉伸练习是依*自身的力量,将肌肉、肌腱、韧带等软组织拉长,提高其伸展性的方法。如:踢腿练习,可采用负重和不负重的拉伸练习。

主动拉伸还可采用静力拉伸练习法。在动作最大幅度的情况下,依*自身肌肉力量保持静止姿势的练习。如:在把上做控腿、探海、冲天炮等动作时,要求在规定时间内,保持静止不动姿势是很好提高肌肉控制能力的有效办法。

(2)被动性拉伸练习法是依*外力的作用,促使关节灵活性增大的方法。

被动的动力拉伸练习是依*老师或同伴的助力拉长韧带、肌肉的练习。如:依*同伴的助力帮助逐渐提高后踢腿或前踢腿的动作幅度。

而被动的静力拉伸练习是由外力来保持固定姿势的练习。如:依*同伴的力量来保持高举腿的最大幅度。 被动性拉伸练习的效果要比主动拉伸练习小一些,但它可达到更大的被动柔性性指标。而被动柔韧性的最大指标又决定主动柔韧性的指标,因此在训练过程中两者必须兼而有之,不可偏废。如:舞者在地毯上纵*很好,可是在做劈*跳时却达不到理想效果,很说明两者的关系。

(3)训练要兼顾有关联的部位。

在有些动作中,柔韧性的表现不仅仅是在一个关节或一个身体部位,而是牵涉到几个相互有关联的部位。例如“后桥”动作,就是由双肩、脊柱、髋关节等部位的关节决定的。因此应对这向个部位都进行发展,哪部位差,就训练哪个部位,好可通过其他部位的有效发展,使其得到补偿。对于各类舞蹈技巧、舞姿等动作,要熟悉其身体解剖结构,方可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安排训练。

(4)柔韧素质的训练强度问题,主要反应在动作频率、用力大小和负重量三人方面。研究认为:动作频率不宜太快,应采用中等或较慢的频率。因中等或较慢的频率能延长力对关节的作用时间,避免肌肉和韧带拉伤。借助外力进行被动练习时,用力程度应逐渐加大,并以舞者主观感觉为根据,当舞者感觉肌肉胀痛时可坚持一下,当感到肌肉麻时,则应停止练习。用负重练习发展柔韧性时,负重量不能超过被拉长肌肉力量能力所能达到的50%。静力性拉伸负重可相对大些,动力性摆动动作时,负重应小一些。总之,训练宜采用中等强度进行。柔韧性素质发展相对较快,消退也快,因此训练要做到系统化、经常化。

(5)柔韧训练要从小培养,是由于在有机体自然生长发育过程中形成的关节肌肉的柔韧性,在此阶段能得到巩固和保持,不易消退。此外,由于柔韧素质发展到敏感期是5-12岁,所以要抓紧训练,并在12岁之前使柔韧素质得到充分的提高。

摘自《舞蹈》文\翁振鹏

舞蹈表演要具备哪些基础能力?什么是舞蹈演员的二度创作?

作者:www.ldw.cn 加入时间:2004-6-25 12:36:03

每个人都具有舞蹈的能力,因为舞蹈源于人体的动作,而每个人无时无刻也离不开动作,用动作的语言共同来表情达意,来创造和满足自己生活的需要。人们的生活中参加舞蹈活动所具备的舞蹈能力,当然也需要进行一定的后天学习。但是,假如你想当一个舞蹈演员,要在舞台上表演艺术舞蹈,那就要经过刻苦的学习和训练,使自己具备舞蹈演员的基础能力。

舞蹈演员的基础能力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最基本是要有一个具有丰富舞蹈表情能力的身体,这也就是说要具有完成各种舞蹈技巧能力的可塑性的身体素质——身体各部分要灵活、柔软,又要有韧性和力度;要具备跳跃、旋转、翻滚等舞蹈技巧的能力。同时,还要通过训练使自己具有速度和控制的能力,使身体各部分动作协调统一,既符合舞蹈动律的节奏,又有舞蹈的造型美。

二、要有一定的舞蹈文化素养,掌握舞蹈艺术基础理论知识和舞蹈历史发展的常识。舞蹈艺术本身是一种文化,它不仅仅只是简单的手舞足蹈,只有加深对它的深刻了解,才能更好地把握和驾驭舞蹈这一门艺术形式。

三、要不断地加强文学和各种艺术的修养。因为,舞蹈是一种以舞蹈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综合性的艺术,舞蹈和音乐、美术、诗歌有最为紧密不可分的关系,常常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果一个舞蹈演员没有一定的音乐和诗歌的素养,舞蹈的艺术表现力将会大受影响,如此,也可以说舞蹈是不可能跳好的。舞剧是舞蹈和戏剧艺术结合的一种舞蹈体裁,舞蹈演员担任舞剧中的角色,具有一定的戏剧知识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了。各门艺术既有其特性,也有其共性,所以,能具备和掌握各种艺术的知识,对舞蹈表演会有莫大的帮助和教益。

四、要关心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要不断地了解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人和事,增加生活知识的积累和储备。因为舞蹈题材的领域是非常广阔的,舞蹈中的人物也是非常丰富多样的,舞蹈演员要塑造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因此生活知识的积累和储备,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舞蹈演员在接受了舞蹈作品中具体角色任务后,就面临着如何塑造舞蹈形象的问题。如果是集体的抒情性舞蹈,任务比较简单一些,只要做到动作、队形画面的整齐划一,情感按规定的意境氛围保持和谐统一,基本就可以了。而担任独舞或舞剧中的主要角色,那就复杂多了。要出色地完成舞蹈形象的创作任务,就有一个从演员自我到舞蹈人物过渡的创作过程。而这大致要经过对角色的理解、从相对应的生活和人物形象的积累中进行对角色体验、感受,直至深入到角色人物的内在精神世界,从而创造出舞蹈作品中规定的

人物的舞蹈形象。

所谓舞蹈演员的二度创作,是指舞蹈演员在熟练地完成舞蹈编导所规定的舞蹈动作语言的同时,要注入人物情感和思想的内涵意蕴,使舞蹈的形式与舞蹈的内容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塑造出具有性格牲的鲜明生动的舞蹈形象。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演员对角色的理解、体验和感受,很可能会对编导所规定的舞蹈动作语言作某些变化、调整或补充,以更好地表现人物的情感和精神世界。我们在观赏一个舞蹈作品时,不同的演员担任同一个角色,虽然他们作出的舞蹈动作完全相同,一个能使你随着角色的情感发展,时而欢乐,时而悲伤„„但另一个却使你无动于衷,感到索然寡味。这很主要的原因,就在于,舞蹈演员是否进行了二度创作,是否把舞蹈的动作,化作了表达人物的情感和思想的舞蹈语言,使舞蹈的形式与舞蹈的内容达到完美的结合与高度的统一。

音乐在舞蹈中到底有多重要

有好多人 问: 如何能提高水平 .. 有何提高水平的方法...等等

........

首先,要掌握基本步伐。这是学习的基础。

其次,要学会数音乐节拍,掌握节奏变化,换句话说就是要有乐感。这是学习的必要条件。

再次,要搞清脚型,这是学习的关键。

最后,要进行各部分的分解练习,直至熟练,这是一气呵成、举一反三的重要手段。

.........(引用) .

其中 音乐要站主导地位 :音乐节拍, 节奏 是基础 而主旋律 是 主题

也是舞蹈 的灵魂

是你用 舞蹈动作和技巧展示 你对音乐理解 感受 产生共鸣

而谱写舞蹈魅力 的 华彩乐章

舞蹈技巧的运用

作者:Harry Smith-Hampshire

译者:Sophire Ho

最近观看了2002英国锦标赛之后,再一度提醒了我,稳健的基本舞蹈技巧对竞赛者是非常的具重要性。所谓正确的技巧在标准舞中涵盖了所有的要项,让舞者产生姿态、风格、移动与优美的音乐性。历来那些卓越知名的舞蹈艺术家,无不是建立在艰辛的培养并熟练这些重要基础的舞蹈技巧之上。那些以炫耀的编舞为快捷方式,想略过那些技巧的能力达到顶峰的想法,似乎非常迷人,但无异像是一种自我迷惑的海市蜃楼。

几个月前"About Technique"系列专题中也曾有关于肌肉组织的讨论,这些不同专题的目的,是提供舞蹈运动的教练与认真的舞者一套工具,更能引发舞蹈姿态与移动各方面的发展与进步。

本文以启发的方式结合个别的技巧,以进一步提升目前的知识水准,只有明智的混合这些技术的组合要素,才能把达成表现最佳化的目标变成可能,并且在稳健的平台上建立并发展出艺术的价值,对于一些新进的裁判们也可提供一套准则,有助于对于选手做相关价值的评估时做决定性的评判。

本文中所含的这些原则,将对于舞者在学习British Dance Council Rules中的教学大纲定义的项目上有快速的效益,因为那些舞蹈生涯开始时期的舞者,他们尚在可塑性很高的阶段,不应沾染任何恶习。包括初级青年组、成人组以及新人组的选手、还有其它研习舞蹈各层级的人士,都应由这些原理中得到实质的助益。 最重要的是这些正确技巧的组成,应该被清楚透彻的了解。如果在这个连锁组成的技术上有一个重要作用被误解,它的整个结构将被破坏。假设这些不正确的知识讯息被训练国家舞蹈运动选手的教练们传递,在某些欧洲国家这将形成一种"撞击效应",像瀑布般的,不正确的技巧将被一波波的传授下去,给比这批选手更低一层级的学习者。

有一个被广为传播的错误观念,就是舞伴两人身体之间要有"一层薄如空气的垫子",一个错误的理论将耽误许多大有前途的舞蹈运动选手们的进步,另一个进步的障碍是不恰当的描述:以"前进-前进-合并"(Forward-Forward-Close)的方式教授男士华尔滋的基本转,取代了身体在三个步中的转动是一直延长到整个第二拍的末了,这种教法破坏了女士的脚部动作,并且在上升时造成对身体不适,而且太过度的转动造成完全缺乏品质的不流畅移动。

练习的蓝图:它必是所有竞赛者想达到更高层次,成为世界级大型国际赛优胜候选人,为了攀登颠峰的梦想,一个有野心的舞蹈运动选手,应该有一套清楚有规划的练习计画。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应该特别注意的是,对下列的每个项目的技巧都要养成一种〝肌肉记忆〞。

先决必要的条件:必须清楚的了解正确的舞伴关系的构成,应该要建立在下列要点上:

(a>做身体接触,并且无论是在哪种舞步中皆从头到尾保持着身体接触。

(b)除了探戈外的四种摩登舞均以身体的摆荡产生移动。

(c>反身动作(Contra Body Movement),是转动和旋转的主要动力,也是外侧舞伴(Outside Partner)身体姿势的原理。

(d)倾斜(Sway),倾斜主要的形势用于平衡横向的倾斜。断裂式的倾斜(Broken Sway)是属于特殊的倾斜不属 于技术规范定义内。

(e>升与降,依各种不同的舞科特性而定。

(f)脚的轨迹(Leg Tracking),即是脚轻刷过地面(brushing),终止在身体下方的轨迹。

(g>脚的位置,脚部正确的定位,双脚平行(除了inside of turns)。

(h)脚步技巧,训练双脚的弹性,巧妙的做出升与降。

狐步中的整体原则:

狐步在比赛中是很关键的一项,一个仔的老师教狐步时,一定会对于狐步的基本代表舞步,专注于训练舞伴两人间是否能以没有断裂的身体维持巧妙的接触。

l﹒前进(Progression)----在地板上以如丝般滑顺的品质前进,来自于两人对于身体接触与身体倾斜原理的共识。

2﹒转动与旋转动作(Turning/Spinning movements)---以流畅的品质做转动,取决于两人对于反身动作原理清楚的认知,这个动作激活了几乎所有的转动或旋转,它必须加到身体的接触与身体的倾斜中,以便让转动更加流畅。

3﹒基本倾斜(Primary Sway)---一个有品质具节奏的倾斜(头到脚成一直线),是在整个转(非旋转)的动作的整个过程中,在没有断裂的身体加上反身动作(CBM)与身体倾斜。

4﹒升与降(Rise&Fall)---狐步中品质流畅优美的升降动作,就好象是一只游艇在平滑的波浪上浮沉,它不只是膝盖弹性动作,还结合着脚踝与脚对升降的良好的控制上,更是舞者有能力以正确固有的特色产生对升降。

这四个具有动力移动的流畅(four flows) 前进、转动、倾斜、升降,必须将这些技巧的结合到美妙、漂亮、与艺术的动作之中。

再谈到反身动作(CBM),这个工具特别被运用到的地方是外侧舞伴(outside partner)。例如狐步代表舞步的初步(Feather Step),大多的世界冠军舞者都可以说出他们在这种基本步上所花费的时间与练习不下几百小时。我曾在CBM的价值一文中提到,当做外侧舞伴时它的重要度,以下是更详细的叙述:

当CBM被用在做外侧舞伴动作时(如男士的羽步)

第一步:右脚以CBM前进,他与舞伴是在同轴位置(IN LINE) ,但是在反向位置(左边)的身体是在同步的引导下出脚(注意:反身动作形成身体的转动是因站立脚的膝盖前进的弹力而来)。

第二步:左脚前进,左脚前进的进行,伴随着左侧引导的增加准备在下一个步做外侧舞伴。

第三步:右脚前进到外侧舞伴,此时左边身体仍在前端(Cutting edge)的位置,这就是众所周知的反身动作位置CBMP(CBMP它类似反身动作(CBM),但是跨出的脚是与另一只脚在同一线上,它外观看来与CBM的差异,是反身动作位置并未转动身体)。

现在讲到非常重要的部份:

女士应保持身体的接触和她的舞伴如影随形,变化着身体的角度,因此和她的舞伴保持的相关位置,从同轴位置到外侧舞伴,再回到同轴位置,再接下面的步,左脚前进(可能接Three Step或Reverse movement)。 外侧舞伴动作虽然看来很简单,却常被误解而且不正确的跳着。即在国际赛中也一样,实在应用多多的练习下列的三个基本要项,以达到优良的表现:身体接触、正确的握姿、舞伴两人形成具艺术美感的姿势。 现在再来讨论,如果外侧舞伴动作没有反身动作的状况下,男士的第一步身体没有角度,男士左脚的前进就必须要做对角线的前进取代直线的前进,它将引发的错误是三倍:

(a)男士第三步为了前进到女士的右方,以便右脚前进到外侧位置,这时他与舞伴间几乎必定失去身体接触。 (b)女士已越过他的右臂,舞伴间的握姿已被扭曲变形,两人形成了很不舒服的姿势。

(c>这时他们的外形已是应有的两倍宽,他们的姿态已被破坏了,毫无艺术美感可言了。

在结尾我仍要强调开场白说的话,那些以炫耀的编舞为快捷方式,想略过那些技巧的能力达到顶峰的想法,似乎非常迷人,但无异像是一种自我迷惑的海市蜃楼。请勿跌入这个陷阱。

舞蹈动觉、视觉和表现

作者:石建军 来源:舞蹈者之家 时间:2005.05.25

舞蹈是通过形体运动表达情感的一门艺术;是时间和空间紧密结合的一门动的视觉艺术。从条件上讲:舞蹈必须借助人体为工具;必须是在自然和社会中进行。其次从人的功能上说:是人类智力的高级游戏;是情感世界的回味、宣泄和体验。从舞蹈自身特征来看:需有及强的身体控制力;需有超常的“内模力”和感受力;需具有一定的情感逻辑或情感体验。舞蹈既是人类的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人体美和艺术美的审美活动。

舞蹈审美活动的内涵成分十分丰富和复杂,在此我只想从三点略加阐述。

一 、舞 蹈 动 觉

舞蹈动觉是指舞蹈运动中的自我感觉。动觉是心理学中感觉里面的一部分,心理学称为“筋肉感觉”,又叫“第六感觉”。是对运动中力量的大小、阻力的大小、运动范围的宽阔等等,来认知自身筋肉关节的地位、彼此关系及和空间的关系。无论是反射运动或随意运动都受其指导。

1、舞蹈动觉是对人体动态的认知 。

舞蹈的训练过程就是对人体的认知过程。体态的定位、肌肉状态、骨骼的位置都需经过漫长的磨合和训练过程,从心理动觉的训练入手,通过“内视”神经系统来感觉体态的状态,达到自觉和熟练的运用人体,并借助这种运用、把握的程度来判断演员的表现力。骨骼的开掘和定位是人体可塑的外部条件,大量的、最重要的是筋肉感觉的控制和使用。在舞蹈中,我们可以被《孔雀舞》手臂的表现力所慑服;可以被“闪、转、腾、挪”的技术、技巧所震撼,它所呈现出的事实正是对舞蹈动觉的高级驾御力。舞蹈中动觉的细腻运用程度 (脚趾、手指、眼神、气息的位置等);驾御认知的深度(从骨骼到体态、从立点到力点);有序的训练过程是舞蹈独具和无与伦比的。

舞蹈人体动态有两个方面:(1)、静态上的舞姿造型依赖于舞蹈动觉的调控。(2)、协调性、韵律感、延伸感是舞蹈动觉中动态关系需要强化训练的重点。

在舞蹈中“动律”、“动势”、“动效”是认知和把握舞蹈动态的理论概括。“动律”是指舞蹈身体部位运行的线路所形成的内在韵律和节奏型;“动势”是指舞蹈动态中所产生的动作指向性及身体的趋势;“动效”是指舞蹈动作所形成的运动效应。所以说对人体动态的认知是舞蹈动觉中首要涉及和强调的重点。

2、舞蹈动觉是对人体形态的模拟 。

模拟生活即是舞蹈动觉的来源又是其依据。舞蹈中出现的 礼仪形态、人物形态、自然形态、随意形态是舞蹈动觉中对人体 形态模拟的几个方面。

人物形态勾画出社会中人角色的千姿百态形形色色,中国戏剧“生、旦、净、末、丑”简单的概括了人物动态的层面结构。同时大量的课堂民族、民间舞内容,也是要从原始的形态模拟开始 。

自然形态是指动植物所具有的各种的形态,大量的舞蹈对自 然的模拟给予舞蹈更多的动态模式和丰富的舞蹈动觉类别,人体 可以是山、是海、是雀、是鹿、是树、是雨,无所不至。

随意形态是在即兴状态中任意调动肢体产生的人体形态,虽 属性不确立,但确具有及强的内在模仿力。舞蹈中人体形态的模 仿是类别的归属和继承,舞蹈动觉恰恰是从对各类人体形态的模 拟开始的,丰富的人体形态给予舞蹈动觉内涵上的标准和形态上 的依据。

3、舞蹈动觉是对人体情态的体验

舞蹈动觉还必备有舞蹈特征上人体情态上的体验。它是舞蹈 训练、舞蹈作品中,刻意扑捉、把握、融入舞蹈动觉的心理活动,其中主要是民族情态.环境情态.心理情态。

民族情态中每一个民族由于历史文化的不同,舞蹈形式显示出动态、体态、动律主要运动部位身体配合上的差异,如屈漆动作,各民族在动作节奏、起落控制上显示出各自独具魅力的舞蹈动作差别。这些一方面成为舞蹈的财富来享用;另一方面拿来为 舞蹈动觉上的体验进行舞蹈功能上的训练,使人体得到更大的 可塑性和表现张力。

环境情态,住山的唱山、*海的唱海、草原与雪山、南国与北疆,因自然地貌的差异,性情各异,心态万千。藏族地处高原多山而 不平形成了屈漆、扣跨的体态,而蒙古草原造就了昂扬桀骜的天 之轿子般的体态和动律,黄土地那高亢激昂人们形成了自我地貌 环境特有的舞蹈形态,等等许多都是如此,似乎都能从地貌 的特征中寻找到动的原因、动的形态。

心理情态是指具有明显心理活动特征的舞蹈动作。那些哑剧 色彩、独白特征和心绪迸发的动作形式,它提供了大量生活化、情绪化的舞蹈因素,并由此而调动人体情态下的舞蹈动作,成为舞蹈动觉中必须体验和认知的内容。我们的一些训练和所开设表演课 ,正是要运用各种手段解决学生舞蹈时这一部分的不足,要从自信入手,逐渐达到心理情态自如而准确的流露。

体育舞蹈的价值

1、健身价值

体育舞蹈运动是一项新兴的体育项目,是体育与舞蹈的结合,具有运动与艺术的双重性。体育舞蹈极赋时代气息和体育竞技性质,被列为奥运会表演项目,并于2000年第五届中国体育科学大会,列为比赛项目。我国古代乐舞的创立也是为改变“民气郁于而滞着,筋骨瑟缩不达”的状况。美国体育家古里克曾说:“跳舞能消除过剩的脂肪,代之以健壮的肌肉组织,使软化,迟和缺乏活力的肌肉重新变的充满活力和具有弹性。”在德国,有人对业余体育舞蹈运动员和800米跑运动员做过比较,发现体育舞蹈运动员在跳过一个15分钟的快步舞后,心率与800米跑的运动员并无区别。

2、健心价值

积极参加体育运动,不仅能强健身体,同时还可以调节和促进心理健康的观念已成为现代体育观的标志。体育活动的这种双重功效,也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现代体育科学研究所证实。有认证实积极参加体育舞蹈活动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的高于普通常人的水平,说明体育舞蹈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是十分明显的。近年来,有关有氧运动的健心效应已被愈来愈多的科学研究证实。如皮特鲁茨罗(Petruzzllo,1991),拉方丹(Lafontaine,1992)等人的研究表明,有氧练习即可以降低焦虑,也可以降低抑郁有氧练习对长期的性的轻

微到中度的焦虑症和抑郁症等都有治疗的作用;无氧练习只对抑郁有调节和治疗作用,但不能有效的降低焦虑。因此如果希望改善整体的情绪状况,最好采用有氧练习,有氧练习的健心效应应更加显著。从有关体育舞蹈的生理、生化等方面的研究结果可知,体育舞蹈是一项中等运动强度的有氧运动。根据拉方丹等人的研究,这类有氧运动对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从体育的社会价值看,体育舞蹈是人们交流思想,抒发情感,消除隔阂,相互沟通的最好形式之一。在优美的舞姿和轻快的乐曲相伴下,人们的自我封闭意识在这里会得到彻底的解脱,舞场中的融洽、和谐、高雅的气氛亦能增强人们的沟通和交往的意识。可见,体育舞蹈活动即增进了舞伴、舞友之间的友谊,丰富了社会生活,提高了参加者的人际交往能力。根据司徒炳坤等人研究的结果----体育舞蹈活动对“人际关系”和“敌对” 两项因子的得分显著低于全国常模的水平,说明体育舞蹈运动对这两项心理健康因子的积极促进作用显著。可以认为,体育舞蹈是一项非常有益于身心健康,特别是心里健康的体育运动。

3、观赏价值

体育舞蹈不仅成为人们建立友谊、陶冶情操、锻炼身体、提高技艺的良好形式,而且具有独特的艺术表演价值,给舞蹈者与观赏者以美得享受,令人身心欢跃,进而提高人们得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

现代舞的前身是欧洲的社交舞,渊源于法国路易王朝宫廷舞,社交舞在欧洲是一种必要的修养,也是老少皆益的健康娱乐。在宫廷舞演变为社交舞的初期,男士有一套邀请女士的礼节动作,女士也有一套接受礼节的动作,这种礼节是当时上流社会交往中邀请舞伴时必须具备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男女相互尊重,尤其对女士的尊重已成为现代社会文明时期的基本要求。在现代舞中的礼仪性审美倾向依然保留男士的衣着庄重,体态端庄挺拔,即使在轻快跳跃性舞步的变化中,也不失高雅风采。由于礼仪性审美取向决定了风度的重要性,所以,对舞者的外观形象,风度气质都有较高的要求。形成高雅风度的首要条件则是体态的挺拔感,挺拔的体态标志着健康、教养、礼貌、自尊,给人以愉快、振奋、富有青春活力的感觉,这些不仅是舞蹈风格的要求,也是对观众的尊重。如男士都是手挽女士进场,引导舞伴做急速旋转后向观众致意,女士则是向四周观众行古典的屈膝大礼;舞蹈结束后,男女舞伴不仅向观众行礼,男士还手指女士,面带微笑,气度不凡的行为举止,都给人以美的享受与回味。英国著名哲学家西期.培根说;“秀雅风度的动作的美才是美的精华”。在表演或比赛场上选手们不论是动作还是神态,都要符合高雅和那这一宗旨。

体育舞蹈比赛对选手服饰的规定性强化了它的观赏性。体育舞蹈的现代舞与拉丁舞各有其专用服装,由于舞蹈风格的不同,需要用不同款式的服装来衬托。如现代舞主要体现欧洲风情男士着装保持着正规礼仪性活动的要求身着深沉高雅的燕尾服,颈系白领结,脚穿轮底缚带皮鞋,发型整齐,时时处处保持着绅士风度,显示庄重高贵的气度,以及身体线条的优美;女士们则穿漏背式晚礼长裙,具体式样、色彩等也随时代的潮流而有所变化,如在90年代以前的女裙,多用绸料诌边长裙,90年代后多用纱、绸料加上鸵鸟羽毛的边饰,使裙子更加轻盈飘逸,色彩也趋于多样化;2000年在英国黑池的比赛中,又出现丝纱面料,除去鸵鸟毛的多层过膝短裙,舞起来就象风在云中的感觉,且做工精细、价值不菲,穿上这样的礼裙,女士们立刻显得光彩夺目,衬的她们的身材是那样的优雅、迷人,旋转起来象朵盛开的莲花,更能给人以立体多采的形象感,它将服饰之美推到了最高境界。因此,在展现现代舞的舞蹈美的过程中,服饰的衬托与美化作用极为重要。而拉丁舞服饰倾向于展现生动活泼、自由奔放的拉美情调与生活气息。舞蹈通过灵活的腰髋动作,刻意追求人体运动的曲线美,表现女士们婀娜多姿与柔媚灵巧,在拉丁舞的服饰中,男士身着紧身衣裤,女士则能充分展示身体凹凸有致的曲线,露背露腿的草裙式短裙,以便展露背、腰、臀、胯腿部动作的优美线条,增强了舞蹈的风格,近年来,拉丁舞服装也吸取另外一些时装样式,并加以改变以适于跳舞,色彩搭配也五彩缤纷。体育舞蹈中的服饰的鲜明民族风格又使男女选手风采倍加。服饰作为文化

的一种表现形式,从某种程度上反映着该民族的文化风貌。

4、社会价值

体育舞蹈是一种国际流行的社交舞,它是沟通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情感的一种世界“形体语言”,也是任何语言无法代替的艺术,它具有广泛的社交性。体育舞蹈大体上可分为自娱、表演、竞技3个层次,自娱性的体育舞蹈具有及其广泛的群众基础,他不分东南西北,也不分男女老幼,在跳舞中相互交往,交流感情。

拉丁舞身体移动技术

1.拉丁舞身体移动技术

一、拉丁舞身体移动技术

一个好的拉丁舞者除了基本步要好之外,同时在身体中应酝涵灵魂、性感与平衡三要素

,才能使舞蹈更具生命力。

拉丁舞身体动作三要素:

(一)灵魂:当舞步移动时,不是单纯只有脚步的移动,而是要以身体的动作来代领脚的

移动,同时移动後的姿势应以身体由内而外不断的延伸。

(二)性感:拉丁舞必须是一男一女二人共舞,大部份的舞科皆表现出二人互相吸引或

互相勾引的动作,因此在表现上可以在音乐的控制、脸部表情、眼神及身体动作来表达

,讲师并以森巴、恰恰恰及伦巴三种舞科作示范讲解,因为这三种舞科比较能表现出男

女爱情故事。

(三)平衡:所有的平衡动作皆由身体中心向外发出,在连续旋转动作时,速度应由慢

渐快再渐慢,重心在张开的双足之间,不可太前或太後,脚部的移动不可过大或过小,

而失去平衡,应不断的练习找出适当的步位。

引导与跟随:

(一)引导:当做引导动作时,男士应以前胸、侧腰及後背的动作来带领手与足的移动

,让女士很清楚的感觉到男士的引导动作。男士身体动作只要运用上述三要素,女士自

然能移动,就算不牵手男士亦能用其身体动能去让女士感觉到动作。

(二)跟随:通常是指女士的动作,女士的动作不可自行移动,都应依男士的引导才能

移动,如此才可产生协调平衡的动作。女士在後退跟随时,先以足向後退,而後才以身

体的移动完成後退动作。

引导动作可说是一种全身的引导,好的引导动作能产生好的接触与舞姿。讲师并以森巴

与恰恰恰作示范。

全体平衡训练:

(一)第二位置站立,双手上提,缩腹提气,脊椎向上拉直,用身体感觉空间的前、後

、上、下、左、右六个面,闭起双眼感觉身体的平衡,如太前则向後拉,太後则向前拉

(二)摩登舞之闭式舞姿,亦可以相同的方法练习。

敬礼动作:

当结束表演时之敬礼,也要以舞蹈三要素来完成敬礼动作,在未退场时,身体不可放松

,在场上之一举手一投足皆由身体来表现动作。

示范讲解:

(一)伦巴:跳Cucaracha时注意空间的前、後、上、下、左、右六个面,以身体动作带

领腿部动作,而不是只有腿部动作。Cucaracha及Basic Movement作法都一样,不是单有 臀部摇摆动作,所有动作皆由身体发展出来。

(二)恰恰恰:以Time Step及Basic Movement作示范,作法仍然以舞蹈三要素来跳。

(三)森巴:Samba Whisk身体的感觉像扭毛巾,在跳Botafogs时,会有骨盘前後摆荡的 动作,以上动作也要以全身动作来表现。

(四)斗牛舞:做Apple时,气要向上提,扩张胸部让身体一直张大。


相关文章

  • 体育教学中开展拓展训练课
  • 本科毕业论文 题 目 体育教学中开展拓展训练课 学生姓名 徐 云 飞 专业名称 体 育 教 育 指导教师 魏 延 2011年5月1日 体育教学中开展拓展训练课 ――对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 摘要:21世纪对人才的培养标准提出了更高要求,将更加 ...查看


  • 少年儿童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
  • 年儿童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 (2010-05-07 18:06:06)转载 标签: 体育 分类: 青少年运动训练 敏感期(sensitive period) ,是指特定能力和行为发展的最佳时期.各种身体素质都有自己发展的敏感期,在这段时期所 ...查看


  • 基础体能素质训练
  • 浅谈军事基础体能素质训练的方法 摘要 在本科阶段的体能训练中难度最大的科目要数四百米障碍和渡海登岛了,他们涉及到了学员身体素质的方方面面.身体素质是人体在运动.劳动和日常活动中,在中枢神经调节下,各器官系统功能的综合表现,如力量.耐力.速度 ...查看


  • 小学足球训练周计划
  • 2010---2011 学年上期 周 训 练 计 划 周次: 1 周 训练 目的 训练 内容 训练 手段 次数 教练:刘 豪 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足球运动水平,增强学生体质. 熟悉球性.颠球练习.身体素质练习. 教练传授并指导运动员练 ...查看


  • 高中体育考生训练方法
  • 高中体育专业生训练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能满足有志报考体育高等院校同学的心愿,积极配合学校素质教育,将学校高中体育专业生的训练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使我校的高中教育面向多元化发展,促进学生专业化发展. 体育专业考试项目的设定,对报考体育 ...查看


  • 柔韧素质训练方法之探究
  • 摘 要:柔韧素质是人体的一种重要身体素质.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对柔韧素质的概念做了浅要的阐述提出了进行柔韧练习的练习方法,为中学体育教学与训练提供参考. �关键词:柔韧素质:静力性拉伸:动力性拉伸:PNF牵拉 �� 1.柔韧素质的概念 �柔 ...查看


  • 柔韧性素质的提高对大学生体育心理发展的影响
  • 摘要:提高大学生柔韧性素质,同时让他们体会到柔韧性的改善不仅能提高动作幅度.技术水平.促进运动后恢复,减少运动伤害的发生,更能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他们对体育运动和体育学习的兴趣,为其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体育心理保证.这就需要体育教师 ...查看


  • 了解拉丁舞柔韧素质的训练教学方法 @拉丁一百
  • 现代国标既讲究速度和力度,又要跳得轻盈.自然,这对选手的身体素质,特别是专项身体素质(柔韧素质和专项力量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项身体素质有别于泛指的身体素质,两者的训练方法也不同. 对国标选手而言,专项身体素质是指与国标成绩的提高直接有 ...查看


  • 课余运动训练的内容包括身体训练
  • 课余运动训练的内容包括身体训练.技术训练.战术训练.心理训练.恢复训练.智力训练和思想教育等.其中主要是身体和技术.战术训练. 一.身体训练 身体训练包括一般身体训练和专项身体训练两个方面.一般身体训练是指在训练中运用多种多样的非专项的身体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