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海事局2008年度工作计划
2008年是全面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是江苏海事局实现“跨越发展创一流”战略目标的起步之年, 是连云港港口博弈亿吨大港的冲刺之年,也是我局加快实现中等发达国家海事监管水平步伐的首战之年, 做好今年的工作非常关键。
2008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水上安全监管和服务港航发展为中心,以提升队伍整体素质为重点,以创新工作体制机制为动力,立足“三个服务”,认真贯彻“全国海事一家人、水上监管一盘棋、行政执法一面旗”的理念,全面落实部局、省局以及地方政府的各项工作部署,维护辖区水上安全形势的稳定,加快实现中等发达国家海事监管水平步伐。
工作目标是:创建“安全、畅通、环保”的水上交通安全运输环境。
工作要求是:完善机制,增强素质,提高能力,加快发展。
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持续维护水上安全形势稳定。确保水上交通安全形势的稳定是科学发展的前提。要认真落实“最有效的监管就是最优质服务”的要求,按照部局和江苏局的统一部署落实各项专项整治活动,开展“两防”专项整治活动“回头看”,并探索长效管理机制。强化重点时段、重点水域监管,提高应急反应能力,维护辖区水上交通安全形势的稳定。
——着力服务港口经济跨越发展。交通行业的服务性属性,是建设服务型海事的外在需求,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全面推进“行政执法一面旗”建设,积极融入口岸建设,深化便捷服务举措,强化监管服务功能,主动献计献策,为辖区港口跨越发展提供安全保证和优质服务。
——建立适应港口发展和监管需要的高素质队伍。加强队伍建设是海事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也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做好人才储备工作,通过开展“全员学习年、素质提高年、整体提升年”活动,突出对管理人员、执法人员的素质教育和培训,引导全员增强学习意识,提高业务水平,推进全局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
——建立健全竞争向上的奖惩激励机制。科学、合理、公正的奖惩激励机制是发展的内动力,也是和谐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在当前工作的基础上,深入调查研究,建立和完善一整套竞争向上的奖惩制度,提高激励机制的科学性、公平性,充分调动和激发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营造争先创优氛围。
——全面推进辖区执法单元化监管方式配套措施实施。创新管理方式,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手段。要深入总结网格化监管方式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从人员分类、领导带班等方面建立执法单元化监管的配套措施并严格落实,提高网格化监管方式的实效性。
——加快实现中等发达国家海事监管水平步伐。加快发展是跨越发展创一流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
途径。要巩固现有实现中等发达国家海事监管水平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明确目标、理清思路,按照既定的时间进度,用实际行动稳步推进实现中等发达国家海事监管水平各项具体措施的落实,加快实现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海事监管水平的步伐。
——继续深化规范管理年活动。科学、规范、严谨的管理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基础。要以规范海事管理,提高海事工作透明度为目的,按照江苏局的统一部署,深化“规范管理年活动”,强化行政效能督察,改进执法督察的方式。以制度建设为笼头,以有效运行海事管理体系为过程,进一步清理、整合内部管理制度,规范内部管理的标准、程序和要求,提高行政效能。
——持续强化对经济实体的规范经营和管理。加强对经济实体的规范管理是实现科学发展、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要进一步调整经济实体的经营方式,完善经济实体的规章制度,建立经济实体的分配体系,提高“三产”管理水平,增强“三产”依法经营意识,正确处理好依法行政和规范经营的关系,切实规范我局经济实体经营行为。
具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加大监管力度,确保水上安全形势稳定
一是进一步强化源头管理,全力消除水上安全管理不安全因素。继续加强对辖区水上交通行业央企的安全监管,规范辖区修造船舶的安全监管。严把船公司审核准入关,加强安全管理体系审核,加大体系日常运行情况监管,落实航运
公司安全管理体系审核岗位职责,全面推进安全诚信管理。规范船舶管理市场,重点解决挂靠船舶公司“代而不管”和“代而管不了”的现象。进一步规范船舶登记工作,加强对公务船舶和非运输船舶的登记管理。加强对船舶载运危险货物申报单位和装箱单位的管理,开展申报员和装箱员诚信管理。严把船员适任关。建立船长、船公司和海事管理共同参加的船员晋升考评机制,按照《船员注册办法》等规定要求,提高船员、引航员的安全意识、操作水平和应急反应能力,全面落实好《船员条例》的实施工作。
二是进一步深化专项整治,有效控制安全隐患。按照部局和江苏局的统一部署落实好各项专项整治活动,深入推进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工作,深化“两防”专项整治活动,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严格督促落实整改措施,建立安全隐患跟踪督查制,加强与其他海事机构的联系,确保整改措施落实到位。深入开展运砂施工船安全管理专项整治切实防范重特大事故的发生。积极配合地方政府,落实隐患排查治理和分级管理制度,按照“排查、整改、检查、验收”的要求,对事故隐患实施动态管理,分级分类进行管理,定期评估,并继续督促地方政府落实水上交通安全管理责任制,确保各类隐患处于受控状态,使隐患排查整改由阶段性突击活动转变为日常性工作,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完成灌河渡口渡船安全管理专项整治活动总结验收。
三是进一步强化现场管理。继续完善“四客一危”船舶、“四季三节”时段和“四船一链”等环节的监管机制,重点
加强对灌河水域水泥船和挂浆机船的打击力度。充分发挥VTS 、AIS 、CCTV 等手段,加强对通航密集区的通航环境和通航秩序的监管,强化现场巡视巡航工作,加大违法处罚力度。做好《船舶签证管理规则》的实施工作,不断提高船舶安全检查的质量,重点加强对船舶技术状况、配员情况以及船员的实操能力的检查,尤其是要加强对中韩轮渡、危化品船、老旧船舶、低标准方便旗船舶的监督检查。加强与地方监管部门的沟通,强化渡口渡船的监督管理。加大对危险品码头、危险品船舶的监管力度。
四是进一步提高应急反应能力。继续做好恶劣天气下的事故预警防控,有效落实连云港市海上油污应急预案,建立防船舶碰撞防泄漏工作长效机制。在2007年 “黄海一号”水上搜救综合演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水上应急反应机制,加强日常应急反应演练。将水上应急反应决策指挥关口前移,提高反应效率。完善与专业救助单位的定期联席制度,充分发挥社会救助力量在救助工作中的作用,健全专业力量与社会力量相结合的应急联动机制。争取地方政府落实搜救经费,加大对搜救力量投入的力度,加强搜救基础设施建设。
(二)创新服务举措,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一是大力服务港口上量和口岸开放。在进一步完善“紫玉兰”轮、集装箱班轮优先进出港“绿色通道”等创新举措的基础上,加强调研,深入研究新开通的中韩客滚轮航线的有效监管和优质服务举措。强化VTS 对进出港船舶的监管和服务功能,保障超大型船舶船舶安全进出港。创新水工现场
监管模式,做好辖区港口和重点水工工程的安全施工维护,及时处置港口生产和水工作业中的安全隐患。做好临时开放、新开放口岸泊位的监管与服务。
二是继续提高海事业务信息化程度和推进便利服务。配合做好口岸信息平台和口岸“一站式”服务工程的建设工作。将自主开发的“在泊船舶动态显示系统”向船公司和代理推广。推进船员培训、考试、发证网上申报,完成船员档案电子化管理。在重点水域增设海事警示牌,在码头和路口设置海事服务指引牌,在内河重要节点设置安全信息告知牌,进一步方便和服务行政管理想对人。
三是全面推进“行政执法一面旗”建设。继续实施好“五五”普法活动。加大对一线现场执法人、财、物的投入力度,提高现场执法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国际海事公约和海事法规研究小组的作用,加强对国际公约和法规进行跟踪研究。建立重大事故、险情及案件分析研讨制度,提高海事执法整体水平。开展辖区沿海航路规划和水域功能综合规划利用研究,加快实施辖区沿海水域船舶定线制。进一步规范海事行政执法行为,加大执法督察力度,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错案责任追究制,探索涉及执法督察、政务督察、纪检监察的联合督察活动。
(三)继续深化规范管理年活动,提高规范管理水平 一是进一步开展规范管理年活动。深化创新规范管理年活动内涵、层次和方式,不断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认真落实《江苏海事管理体系规则》,进一步理顺工作程序,明确
工作标准,健全工作台帐,全面整合各类管理资源。加强制度建设,对局制度体系进行精简完善,提高制度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狠抓制度落实,增强制度严肃性。加大政务、业务、党务督查督办力度,切实强化各级执行力。严格会议审批,控制文件数量,进一步“精文减会”。做好政务公开工作,加大政务信息和宣传报道工作力度。深化综合治理机制,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长效机制,加强审计监察工作,确保资产的完整性和安全性。继续开展海事船舶管用养修工作,确保船艇适航率100%。
二是继续加强计划财务管理。继续加强日常消耗预算包干管理,进一步降低能耗、节约资源,杜绝铺张浪费,建设节约型单位。落实各规费征收单位的目标任务,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和“罚缴分离”, 在所有执法窗口推广安装POS 机进行收费结算,逐步推广二期海事费收信息系统,做到收支规范、应征不漏、足额上缴,不发生违反财经纪律的情况。继续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率和执行率,严格控制预算外开支;加强对财政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制度的研究,全面提高理财水平。配合做好事业单位工资信息化管理研究,进一步加强经济实体管理和规范职工收入分配。
(四)强化基本建设和信息化建设,提高有效监管能力 一是完成连云港海事监管综合基地和大丰海域空巡监管救助综合基地及连云港海员训练基地的工可研报告,启动连云港前三岛无人雷达站建设的前期工作。完成连云港灌河海事处监管中心和连云港灌河(燕尾港)工可研报告。确保
连云港灌河(长茂)海事监管基地开工建设,争取盐城海事局、盐城射阳海事处、连云港赣榆海事处监管中心开工建设。建成3艘11米玻璃钢海巡艇,争取配备数艘30米海巡艇,力争60米巡视船立项和配备千吨级巡视船,解决南北航线、公海海区的监管问题。
二是配合江苏局推进沿海GIS 系统开发建设、推进我局AIS 信息的应用、推进沿海VHF 系统建设。落实省局信息化设备配置标准和办公自动化要求,推进实施海事网格化管理。考虑利用卫星遥测技术对南北航道实施分时监控。加强海事业务综合平台的研究,整合数据资源,实现信息共享,形成一个完善的数据采集、查询统计和分析平台,促进业务工作的规范化和有序化。以电子政务系统建设为重点,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积极融入地方政府电子口岸建设,认真完善国际航行船舶进口岸电子申报系统,达到性能更稳定,操作更便捷,积极探索危险品电子申报工作。
(五)进一步完善机制,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一是完善岗位能上能下的竞争机制,认真总结去年年底对执法船艇的船员实施竞争上岗的工作经验,将竞争上岗的范围扩大到所有基层执法人员,增强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优化执法队伍结构,解决岗位适应能力问题。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在考核的科学性、合理性与公平性上下功夫,在坚持对部门整体工作进行考核的基础上,通过推行机关个人月度工作报告认定制,探索工作业绩积分考核的方式和途径,解决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差一个样的问题,真正让想
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得到认可。完善以奖励为主的激励机制,继续完善激励措施,科学界定专项工作与本职工作的区别,打破职务与身份的界限,突出个人在专项工作中的贡献度,增强对个体的正面激励和导向作用,形成积极向上、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
二是全面开展“全员学习年、个人素质提高年、工作能力提升年”活动。组织各类专业技能考试,以考试和考核带动学习。利用好人力资源,发挥好每个人的作用,做到人尽其才。做好人力资源调配,关心使用好新进引进人员。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机关人员的创新管理能力、协调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执法人员动态执法的控制能力、静态隐患排查能力和深层次执法能力,提高基层非执法人员的服务、支持和保障能力。
(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作风建设,提高海事文化软实力
一是按照“三个围绕、三个创新、四个结合”要求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好党、纪、工、团委作用,大力倡导改革创新精神,破除传统观念、习惯势力和定势思维,改进不良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做到解放思想、创新创优,求真务实、雷厉风行,令行禁止、政令畅通,胸怀坦荡、公道正派。引导全局干部职工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荣誉感,树立争先创优意识,强化奉献意识,以“建立一支与连云港辖区航运发展相适应的海事队伍、加快实现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海事监管水平、走在江苏各海事机构和沿海同类海事机构的前
列”的工作方针激发职工的内在动力,形成团结、健康、文明、和谐的工作环境,做到在思想观念上、工作措施上、工作特色上和管理成效上有新作为。
二是着力提升执法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稳步从规范服务转向优质服务。深化“学树创”活动,以执法窗口建设、“安全畅通文明”航区创建、先进典型培树、文明机关创建和海事文化建设等“五大工程”建设为重点,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进一步完善海事执法人员的行为规范体系,开展海事人员执法风纪风貌教育。全力推进惩防体系的有效实施,巩固我局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测评位居口岸单位前列的成果,确保我局“三无三前列”的党风行风目标得以顺利实现,夯实我局政风建设工作的基础。
三是全面推进海事文化建设,认真贯彻落实部海事局海事文化纲要和江苏海事局海事文化建设发展规划要求,进一步丰富海事文化内涵和载体,增强海事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不断总结富有特色、符合时代要求、贴近中心工作的海事精神和海事文化理念,创新形式,加强熏陶,在干部职工中形成海事核心价值理念;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职工之家”、党员活动室、阅览室、荣誉室等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创造更多的海事文化建设成果,不断提高连云港海事的内在凝聚力和外在影响力。
连云港海事局2008年度工作计划
2008年是全面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是江苏海事局实现“跨越发展创一流”战略目标的起步之年, 是连云港港口博弈亿吨大港的冲刺之年,也是我局加快实现中等发达国家海事监管水平步伐的首战之年, 做好今年的工作非常关键。
2008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水上安全监管和服务港航发展为中心,以提升队伍整体素质为重点,以创新工作体制机制为动力,立足“三个服务”,认真贯彻“全国海事一家人、水上监管一盘棋、行政执法一面旗”的理念,全面落实部局、省局以及地方政府的各项工作部署,维护辖区水上安全形势的稳定,加快实现中等发达国家海事监管水平步伐。
工作目标是:创建“安全、畅通、环保”的水上交通安全运输环境。
工作要求是:完善机制,增强素质,提高能力,加快发展。
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持续维护水上安全形势稳定。确保水上交通安全形势的稳定是科学发展的前提。要认真落实“最有效的监管就是最优质服务”的要求,按照部局和江苏局的统一部署落实各项专项整治活动,开展“两防”专项整治活动“回头看”,并探索长效管理机制。强化重点时段、重点水域监管,提高应急反应能力,维护辖区水上交通安全形势的稳定。
——着力服务港口经济跨越发展。交通行业的服务性属性,是建设服务型海事的外在需求,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全面推进“行政执法一面旗”建设,积极融入口岸建设,深化便捷服务举措,强化监管服务功能,主动献计献策,为辖区港口跨越发展提供安全保证和优质服务。
——建立适应港口发展和监管需要的高素质队伍。加强队伍建设是海事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也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做好人才储备工作,通过开展“全员学习年、素质提高年、整体提升年”活动,突出对管理人员、执法人员的素质教育和培训,引导全员增强学习意识,提高业务水平,推进全局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
——建立健全竞争向上的奖惩激励机制。科学、合理、公正的奖惩激励机制是发展的内动力,也是和谐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在当前工作的基础上,深入调查研究,建立和完善一整套竞争向上的奖惩制度,提高激励机制的科学性、公平性,充分调动和激发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营造争先创优氛围。
——全面推进辖区执法单元化监管方式配套措施实施。创新管理方式,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手段。要深入总结网格化监管方式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从人员分类、领导带班等方面建立执法单元化监管的配套措施并严格落实,提高网格化监管方式的实效性。
——加快实现中等发达国家海事监管水平步伐。加快发展是跨越发展创一流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
途径。要巩固现有实现中等发达国家海事监管水平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明确目标、理清思路,按照既定的时间进度,用实际行动稳步推进实现中等发达国家海事监管水平各项具体措施的落实,加快实现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海事监管水平的步伐。
——继续深化规范管理年活动。科学、规范、严谨的管理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基础。要以规范海事管理,提高海事工作透明度为目的,按照江苏局的统一部署,深化“规范管理年活动”,强化行政效能督察,改进执法督察的方式。以制度建设为笼头,以有效运行海事管理体系为过程,进一步清理、整合内部管理制度,规范内部管理的标准、程序和要求,提高行政效能。
——持续强化对经济实体的规范经营和管理。加强对经济实体的规范管理是实现科学发展、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要进一步调整经济实体的经营方式,完善经济实体的规章制度,建立经济实体的分配体系,提高“三产”管理水平,增强“三产”依法经营意识,正确处理好依法行政和规范经营的关系,切实规范我局经济实体经营行为。
具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加大监管力度,确保水上安全形势稳定
一是进一步强化源头管理,全力消除水上安全管理不安全因素。继续加强对辖区水上交通行业央企的安全监管,规范辖区修造船舶的安全监管。严把船公司审核准入关,加强安全管理体系审核,加大体系日常运行情况监管,落实航运
公司安全管理体系审核岗位职责,全面推进安全诚信管理。规范船舶管理市场,重点解决挂靠船舶公司“代而不管”和“代而管不了”的现象。进一步规范船舶登记工作,加强对公务船舶和非运输船舶的登记管理。加强对船舶载运危险货物申报单位和装箱单位的管理,开展申报员和装箱员诚信管理。严把船员适任关。建立船长、船公司和海事管理共同参加的船员晋升考评机制,按照《船员注册办法》等规定要求,提高船员、引航员的安全意识、操作水平和应急反应能力,全面落实好《船员条例》的实施工作。
二是进一步深化专项整治,有效控制安全隐患。按照部局和江苏局的统一部署落实好各项专项整治活动,深入推进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工作,深化“两防”专项整治活动,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严格督促落实整改措施,建立安全隐患跟踪督查制,加强与其他海事机构的联系,确保整改措施落实到位。深入开展运砂施工船安全管理专项整治切实防范重特大事故的发生。积极配合地方政府,落实隐患排查治理和分级管理制度,按照“排查、整改、检查、验收”的要求,对事故隐患实施动态管理,分级分类进行管理,定期评估,并继续督促地方政府落实水上交通安全管理责任制,确保各类隐患处于受控状态,使隐患排查整改由阶段性突击活动转变为日常性工作,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完成灌河渡口渡船安全管理专项整治活动总结验收。
三是进一步强化现场管理。继续完善“四客一危”船舶、“四季三节”时段和“四船一链”等环节的监管机制,重点
加强对灌河水域水泥船和挂浆机船的打击力度。充分发挥VTS 、AIS 、CCTV 等手段,加强对通航密集区的通航环境和通航秩序的监管,强化现场巡视巡航工作,加大违法处罚力度。做好《船舶签证管理规则》的实施工作,不断提高船舶安全检查的质量,重点加强对船舶技术状况、配员情况以及船员的实操能力的检查,尤其是要加强对中韩轮渡、危化品船、老旧船舶、低标准方便旗船舶的监督检查。加强与地方监管部门的沟通,强化渡口渡船的监督管理。加大对危险品码头、危险品船舶的监管力度。
四是进一步提高应急反应能力。继续做好恶劣天气下的事故预警防控,有效落实连云港市海上油污应急预案,建立防船舶碰撞防泄漏工作长效机制。在2007年 “黄海一号”水上搜救综合演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水上应急反应机制,加强日常应急反应演练。将水上应急反应决策指挥关口前移,提高反应效率。完善与专业救助单位的定期联席制度,充分发挥社会救助力量在救助工作中的作用,健全专业力量与社会力量相结合的应急联动机制。争取地方政府落实搜救经费,加大对搜救力量投入的力度,加强搜救基础设施建设。
(二)创新服务举措,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一是大力服务港口上量和口岸开放。在进一步完善“紫玉兰”轮、集装箱班轮优先进出港“绿色通道”等创新举措的基础上,加强调研,深入研究新开通的中韩客滚轮航线的有效监管和优质服务举措。强化VTS 对进出港船舶的监管和服务功能,保障超大型船舶船舶安全进出港。创新水工现场
监管模式,做好辖区港口和重点水工工程的安全施工维护,及时处置港口生产和水工作业中的安全隐患。做好临时开放、新开放口岸泊位的监管与服务。
二是继续提高海事业务信息化程度和推进便利服务。配合做好口岸信息平台和口岸“一站式”服务工程的建设工作。将自主开发的“在泊船舶动态显示系统”向船公司和代理推广。推进船员培训、考试、发证网上申报,完成船员档案电子化管理。在重点水域增设海事警示牌,在码头和路口设置海事服务指引牌,在内河重要节点设置安全信息告知牌,进一步方便和服务行政管理想对人。
三是全面推进“行政执法一面旗”建设。继续实施好“五五”普法活动。加大对一线现场执法人、财、物的投入力度,提高现场执法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国际海事公约和海事法规研究小组的作用,加强对国际公约和法规进行跟踪研究。建立重大事故、险情及案件分析研讨制度,提高海事执法整体水平。开展辖区沿海航路规划和水域功能综合规划利用研究,加快实施辖区沿海水域船舶定线制。进一步规范海事行政执法行为,加大执法督察力度,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错案责任追究制,探索涉及执法督察、政务督察、纪检监察的联合督察活动。
(三)继续深化规范管理年活动,提高规范管理水平 一是进一步开展规范管理年活动。深化创新规范管理年活动内涵、层次和方式,不断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认真落实《江苏海事管理体系规则》,进一步理顺工作程序,明确
工作标准,健全工作台帐,全面整合各类管理资源。加强制度建设,对局制度体系进行精简完善,提高制度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狠抓制度落实,增强制度严肃性。加大政务、业务、党务督查督办力度,切实强化各级执行力。严格会议审批,控制文件数量,进一步“精文减会”。做好政务公开工作,加大政务信息和宣传报道工作力度。深化综合治理机制,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长效机制,加强审计监察工作,确保资产的完整性和安全性。继续开展海事船舶管用养修工作,确保船艇适航率100%。
二是继续加强计划财务管理。继续加强日常消耗预算包干管理,进一步降低能耗、节约资源,杜绝铺张浪费,建设节约型单位。落实各规费征收单位的目标任务,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和“罚缴分离”, 在所有执法窗口推广安装POS 机进行收费结算,逐步推广二期海事费收信息系统,做到收支规范、应征不漏、足额上缴,不发生违反财经纪律的情况。继续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率和执行率,严格控制预算外开支;加强对财政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制度的研究,全面提高理财水平。配合做好事业单位工资信息化管理研究,进一步加强经济实体管理和规范职工收入分配。
(四)强化基本建设和信息化建设,提高有效监管能力 一是完成连云港海事监管综合基地和大丰海域空巡监管救助综合基地及连云港海员训练基地的工可研报告,启动连云港前三岛无人雷达站建设的前期工作。完成连云港灌河海事处监管中心和连云港灌河(燕尾港)工可研报告。确保
连云港灌河(长茂)海事监管基地开工建设,争取盐城海事局、盐城射阳海事处、连云港赣榆海事处监管中心开工建设。建成3艘11米玻璃钢海巡艇,争取配备数艘30米海巡艇,力争60米巡视船立项和配备千吨级巡视船,解决南北航线、公海海区的监管问题。
二是配合江苏局推进沿海GIS 系统开发建设、推进我局AIS 信息的应用、推进沿海VHF 系统建设。落实省局信息化设备配置标准和办公自动化要求,推进实施海事网格化管理。考虑利用卫星遥测技术对南北航道实施分时监控。加强海事业务综合平台的研究,整合数据资源,实现信息共享,形成一个完善的数据采集、查询统计和分析平台,促进业务工作的规范化和有序化。以电子政务系统建设为重点,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积极融入地方政府电子口岸建设,认真完善国际航行船舶进口岸电子申报系统,达到性能更稳定,操作更便捷,积极探索危险品电子申报工作。
(五)进一步完善机制,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一是完善岗位能上能下的竞争机制,认真总结去年年底对执法船艇的船员实施竞争上岗的工作经验,将竞争上岗的范围扩大到所有基层执法人员,增强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优化执法队伍结构,解决岗位适应能力问题。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在考核的科学性、合理性与公平性上下功夫,在坚持对部门整体工作进行考核的基础上,通过推行机关个人月度工作报告认定制,探索工作业绩积分考核的方式和途径,解决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差一个样的问题,真正让想
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得到认可。完善以奖励为主的激励机制,继续完善激励措施,科学界定专项工作与本职工作的区别,打破职务与身份的界限,突出个人在专项工作中的贡献度,增强对个体的正面激励和导向作用,形成积极向上、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
二是全面开展“全员学习年、个人素质提高年、工作能力提升年”活动。组织各类专业技能考试,以考试和考核带动学习。利用好人力资源,发挥好每个人的作用,做到人尽其才。做好人力资源调配,关心使用好新进引进人员。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机关人员的创新管理能力、协调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执法人员动态执法的控制能力、静态隐患排查能力和深层次执法能力,提高基层非执法人员的服务、支持和保障能力。
(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作风建设,提高海事文化软实力
一是按照“三个围绕、三个创新、四个结合”要求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好党、纪、工、团委作用,大力倡导改革创新精神,破除传统观念、习惯势力和定势思维,改进不良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做到解放思想、创新创优,求真务实、雷厉风行,令行禁止、政令畅通,胸怀坦荡、公道正派。引导全局干部职工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荣誉感,树立争先创优意识,强化奉献意识,以“建立一支与连云港辖区航运发展相适应的海事队伍、加快实现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海事监管水平、走在江苏各海事机构和沿海同类海事机构的前
列”的工作方针激发职工的内在动力,形成团结、健康、文明、和谐的工作环境,做到在思想观念上、工作措施上、工作特色上和管理成效上有新作为。
二是着力提升执法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稳步从规范服务转向优质服务。深化“学树创”活动,以执法窗口建设、“安全畅通文明”航区创建、先进典型培树、文明机关创建和海事文化建设等“五大工程”建设为重点,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进一步完善海事执法人员的行为规范体系,开展海事人员执法风纪风貌教育。全力推进惩防体系的有效实施,巩固我局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测评位居口岸单位前列的成果,确保我局“三无三前列”的党风行风目标得以顺利实现,夯实我局政风建设工作的基础。
三是全面推进海事文化建设,认真贯彻落实部海事局海事文化纲要和江苏海事局海事文化建设发展规划要求,进一步丰富海事文化内涵和载体,增强海事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不断总结富有特色、符合时代要求、贴近中心工作的海事精神和海事文化理念,创新形式,加强熏陶,在干部职工中形成海事核心价值理念;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职工之家”、党员活动室、阅览室、荣誉室等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创造更多的海事文化建设成果,不断提高连云港海事的内在凝聚力和外在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