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画知识浅谈
摘 要 中国山水画历史悠久,历代画伦详实,使山水画技法更加充实、完善、科学,随着山水画艺术的不断发展,适当借鉴西画透视法及其他艺术形式,来增强山水画的表现力、是绘画中必须把握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 山水画分宗;山水画工具材料简介;山水画用笔用墨;传统山水画几种透视法
山水画到唐初分为南北二宗。以李思训. 李昭道父子为代表的北宗,其艺术特点:用笔极工整、金碧辉煌(即金碧山水)。以王维为代表的南宗,其艺术特点:无论粗细笔都以淡色渲染,性情自然随意,多作江南山水(即浅绛山水或淡赭山水)。
中国画工具材料主要包括笔、墨、纸、砚、颜色等。毛笔一般分为三种狼毫、羊毫、兼毫。狼毫多采用黄鼠狼的毛、猪鬃等制作而成,特点:笔毫弹性强、线刚劲有力。羊毫多采用羊毛制作而成,特点;蓄色墨丰富、线舒展饱满。兼毫多采用软硬毫兼制而成,特点:软硬适度、便于掌握。墨分为焦烟墨、油烟墨、漆烟墨,特点:焦烟墨黑而不亮、油烟墨黑且亮、漆烟墨更黑更亮。纸分为生宣、熟宣,山水画多用生宣作画,特点:色墨在纸上变化丰富、生趣盎然。砚以广东的端砚、江苏的歙砚最富盛名,其质地坚硬,易于发墨。颜色分为石色、草色,石色包括:赭石、朱砂、朱磦、石绿、锌太白等,特点:厚重、不透明。草色包括:花青、藤黄、胭脂、曙红、酞青蓝等。特点:透明、覆盖力弱。
清代大画家恽寿平言“有笔有墨谓之画,是欲习画先讲笔墨夫,干湿互用粗细折中之,谓笔有浓有淡,有晦有明之。”这席话充分说明笔墨之重要性。墨分五色焦、浓、重、淡、清。用笔方法:勾、皴、点、染。
透视是画家在做画的时候,把客观物象在平面上正确的表现出来,使之具有空间感和立体感。客观存在的物象,即使是同样大小、高低,在一定的视域范围内也会产生这些视觉变化,是有它一定法则和规律的。西画多采用焦点透视,观察者固定在一个立足点上,把能收人镜头的物象如实的照下来如同相机。因为受空间的限制,视域以外的物象就不能摄人了。中国绘画采用散点透视。它遵循透视的基本法则与规律,又不拘泥于一般的法则、规律。画家的观察点不是固定地一个地方,也不受一定视域的限制,而是根据自己的创作意图,移动立足点进行观察,各个不同立足点所看到的内容都可根据自己的需要组织进画面上来,使画面所表现的内容更全面更生动。山水画能够表现出“咫尺千里”的开阔画面,便是中国山水画对透视运用的要求。
山水画透视法的形成,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我国的文献上很早就有出现。战国时荀况在《荀子. 解蔽》篇中有一段记载:“从山上望牛者若羊,而求羊者不下牵也;从山下望木者,千初之木若著,而求著者不上拆也,高蔽其长也”,这
中国山水画知识浅谈
摘 要 中国山水画历史悠久,历代画伦详实,使山水画技法更加充实、完善、科学,随着山水画艺术的不断发展,适当借鉴西画透视法及其他艺术形式,来增强山水画的表现力、是绘画中必须把握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 山水画分宗;山水画工具材料简介;山水画用笔用墨;传统山水画几种透视法
山水画到唐初分为南北二宗。以李思训. 李昭道父子为代表的北宗,其艺术特点:用笔极工整、金碧辉煌(即金碧山水)。以王维为代表的南宗,其艺术特点:无论粗细笔都以淡色渲染,性情自然随意,多作江南山水(即浅绛山水或淡赭山水)。
中国画工具材料主要包括笔、墨、纸、砚、颜色等。毛笔一般分为三种狼毫、羊毫、兼毫。狼毫多采用黄鼠狼的毛、猪鬃等制作而成,特点:笔毫弹性强、线刚劲有力。羊毫多采用羊毛制作而成,特点;蓄色墨丰富、线舒展饱满。兼毫多采用软硬毫兼制而成,特点:软硬适度、便于掌握。墨分为焦烟墨、油烟墨、漆烟墨,特点:焦烟墨黑而不亮、油烟墨黑且亮、漆烟墨更黑更亮。纸分为生宣、熟宣,山水画多用生宣作画,特点:色墨在纸上变化丰富、生趣盎然。砚以广东的端砚、江苏的歙砚最富盛名,其质地坚硬,易于发墨。颜色分为石色、草色,石色包括:赭石、朱砂、朱磦、石绿、锌太白等,特点:厚重、不透明。草色包括:花青、藤黄、胭脂、曙红、酞青蓝等。特点:透明、覆盖力弱。
清代大画家恽寿平言“有笔有墨谓之画,是欲习画先讲笔墨夫,干湿互用粗细折中之,谓笔有浓有淡,有晦有明之。”这席话充分说明笔墨之重要性。墨分五色焦、浓、重、淡、清。用笔方法:勾、皴、点、染。
透视是画家在做画的时候,把客观物象在平面上正确的表现出来,使之具有空间感和立体感。客观存在的物象,即使是同样大小、高低,在一定的视域范围内也会产生这些视觉变化,是有它一定法则和规律的。西画多采用焦点透视,观察者固定在一个立足点上,把能收人镜头的物象如实的照下来如同相机。因为受空间的限制,视域以外的物象就不能摄人了。中国绘画采用散点透视。它遵循透视的基本法则与规律,又不拘泥于一般的法则、规律。画家的观察点不是固定地一个地方,也不受一定视域的限制,而是根据自己的创作意图,移动立足点进行观察,各个不同立足点所看到的内容都可根据自己的需要组织进画面上来,使画面所表现的内容更全面更生动。山水画能够表现出“咫尺千里”的开阔画面,便是中国山水画对透视运用的要求。
山水画透视法的形成,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我国的文献上很早就有出现。战国时荀况在《荀子. 解蔽》篇中有一段记载:“从山上望牛者若羊,而求羊者不下牵也;从山下望木者,千初之木若著,而求著者不上拆也,高蔽其长也”,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