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合理性转变的定量评价

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合理性转变的定量评价

摘要:当前我国经济保持高速稳定增长、经济发展效益不断提高、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各要素配置越来越合理、科技实力增强、社会和谐的水平总体得到提升,但仍存在经济发展以数量为主,依靠投资和资源的规模扩大来推动的问题。“十二五”期间乃至更长时期,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实现科学发展的主线,而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情况究竟如何,如何定量评价,如何破解发展方式转变的难题等等,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上都需要深入的探讨。因此,在科学发展观视野下,准确界定经济发展方式合理性转变的内涵,建立对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合理性转变进行定量评价的指标体系,在对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合理性评价的基础上,提出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合理性转变的对策,对经济发展方式不断实现向高层次转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经济发展方式;合理性转变;定量评价及对策;科学发展观

一、引言

本文考察的经济发展方式合理性转变是引入科学发展观这一约束条件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引入科学发展观这一约束条件,就是在考察基于科学发展观视角的经济发展方式合理性转变时,联系经济发展方式合理转变对科学发展观的影响,在计量基于科学发展观视角的经济发展方式合理转变时,将经济发展方式合理转变对科学发展观的影响内化到经济发展方式合理转变中。如果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科学发展观带来积极的、有利的、正的影响,就将这种正的影响量化并计入经济发展方式合理转变之中,使计量出来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合理性值得到提高;如果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科学发展观带来消极的、不利的、负的影响,就使计量出来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合理性值减少。

经济发展方式合理性转变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总是针对一定的时间、地点和条件而言的。不同的时间、地点和条件造就了不同的经济发展方式,因此,也就有着不同的衡量经济发展方式合理性转变的标准。经济发展方式合理性转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适应性,即经济发展方式与社会生产的目的、经济发展的特定阶段、社会经济制度以及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相适应的程度。第二,协调性,即经济发展方式与社会、环境等之间协调的程度。第三,效益性,即经济发展方式应该使经济整体的运行具有低投入、高产出的特性,而且这里的收益不仅指经济效益而且还有社会效益。

经济发展方式合理性是经济发展方式对经济发展要求的适应性,某种经济发展方式越适应特定条件下经济发展的要求,该经济发展方式的合理性就越强,越能促进经济活动持续健康发展。本文所论述的经济发展方式合理性转变是指符合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第一要义是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作为首要任务,把经济发展作为一切发展的前提。所以经济发展方式

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合理性转变的定量评价

摘要:当前我国经济保持高速稳定增长、经济发展效益不断提高、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各要素配置越来越合理、科技实力增强、社会和谐的水平总体得到提升,但仍存在经济发展以数量为主,依靠投资和资源的规模扩大来推动的问题。“十二五”期间乃至更长时期,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实现科学发展的主线,而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情况究竟如何,如何定量评价,如何破解发展方式转变的难题等等,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上都需要深入的探讨。因此,在科学发展观视野下,准确界定经济发展方式合理性转变的内涵,建立对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合理性转变进行定量评价的指标体系,在对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合理性评价的基础上,提出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合理性转变的对策,对经济发展方式不断实现向高层次转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经济发展方式;合理性转变;定量评价及对策;科学发展观

一、引言

本文考察的经济发展方式合理性转变是引入科学发展观这一约束条件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引入科学发展观这一约束条件,就是在考察基于科学发展观视角的经济发展方式合理性转变时,联系经济发展方式合理转变对科学发展观的影响,在计量基于科学发展观视角的经济发展方式合理转变时,将经济发展方式合理转变对科学发展观的影响内化到经济发展方式合理转变中。如果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科学发展观带来积极的、有利的、正的影响,就将这种正的影响量化并计入经济发展方式合理转变之中,使计量出来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合理性值得到提高;如果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科学发展观带来消极的、不利的、负的影响,就使计量出来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合理性值减少。

经济发展方式合理性转变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总是针对一定的时间、地点和条件而言的。不同的时间、地点和条件造就了不同的经济发展方式,因此,也就有着不同的衡量经济发展方式合理性转变的标准。经济发展方式合理性转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适应性,即经济发展方式与社会生产的目的、经济发展的特定阶段、社会经济制度以及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相适应的程度。第二,协调性,即经济发展方式与社会、环境等之间协调的程度。第三,效益性,即经济发展方式应该使经济整体的运行具有低投入、高产出的特性,而且这里的收益不仅指经济效益而且还有社会效益。

经济发展方式合理性是经济发展方式对经济发展要求的适应性,某种经济发展方式越适应特定条件下经济发展的要求,该经济发展方式的合理性就越强,越能促进经济活动持续健康发展。本文所论述的经济发展方式合理性转变是指符合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第一要义是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作为首要任务,把经济发展作为一切发展的前提。所以经济发展方式


相关文章

  • 信号传递理论在业绩评价中的应用
  • 2010年8月第13卷第15期 ChinaManagementInformationization 中国管理信息化 Aug.,2010Vol.13,No.15 信号传递理论在业绩评价中的应用 李宁1,王秀华2 (1.中国海洋大学MBA教育中 ...查看


  • 多元化教育评价初探
  • 多元化教育评价初探 [摘要]教育评价是对教育活动满足社会与个体需要的程度做出判断的活动.是对教育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以期达到教育价值增值的过程.本文试图从教育评价内容的整体性和综合性.教育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多样化.形成性评价和终 ...查看


  • 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研究状况分析-毕业论文世界
  • 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决策和管理者为了检测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和有效性,为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提供经验总结而运用测量.统计.系统分析等一系列先进技术等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参与者.现象.活动程序的价值判断过程.本文对思想政 ...查看


  • 教育改革论文
  • 教育改革论文 [摘要]教育评价是对教育活动满足社会与个体需要的程度做出判断的活动.是对教育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以期达到教育价值增值的过程.本文试图从教育评价内容的整体性和综合性.教育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多样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 ...查看


  • 近六年我国学前教育评价研究的文献综述
  • !"#$%&'() *+,-./012 学前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从!&qu ...查看


  • 论数学教学的有效评价
  • 课堂评价是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教学环节,科学的课堂教学评价具有反馈学生学习情况.激励学生有效学习的重要作用,其地位是不可被替代的.同时,科学的课堂教学评价也是促进教师教学方式方法的改进.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以即时评价为对象,对即 ...查看


  • 往届金融学专业毕业论文格式规范参考
  •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商业银行客户经理绩效考核制浅析 专 业 金融学 学习中心 姓 名 指导教师 学 号 年 月 日 客户经理制是现代银行经营中广泛采取的有效管理方式和经营方式,它具有扎实和广泛的制度基础和市 ...查看


  • 对稳评的几个基本认识
  • 对稳评的几个基本认识 2013年11月05日14:38 来源:中国投资 一年多的实践中,有关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一些方面,一直存在不同的认识 文/马小丁 自国家发展改革委2012年8月16日颁布实施<国家发展改革委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 ...查看


  • 贸易顺差背后的环资逆差
  • 文/胡 涛 吴玉萍 沈晓月 李丽平 俞 海 毛显强 [编者按] 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WTO环境与贸易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领导和指导下,专家组自2002年以来,研究领域在追踪参加支持WTO及其他贸易与环境谈判基础上,前瞻性和创新性地扩展到贸易政策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