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暑假读书心得
单位: 单位:朝阳中心小学 姓名: 姓名:孙丽影
读《有效教学经典案例评析》有感 有效教学经典案例评析》
刚拿到《有效教学经典案例评析》这本书时,说心里话并没有在意,下决心 认真看后才发现这本书真奇妙,写的都是实实在在的教学方法,对自身的教育教 学确实是深有帮助,让我获益匪浅。 本书主要从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的生成性、三维目标、教学情景及教学关系 五个方面,通过一些好的、差的案例来阐述了如何才能上好课,怎样的一节课才 能真正符合新课改要求。本专题案例与理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进行深入 浅出的探讨和分析, 为解决教师实施新课程遇到的困惑提供有针对性和说服力的 解答。很好地解决了教师的困惑。下面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谈一谈我读本书的一 些感受。 一、 教学的有效性 一节课结束,我经常这样扪心自问:在这节课中,我的学生学得快乐吗? 学到了什么?掌握得怎么样?归根结底就是说: 这节课的教学有效吗?有效性事 教学的生命。有效教学实际上是通过一定的教育活动,是学生达到预期的最佳效 果。这里的教育活动不仅仅指教师的教,还包括学生的学以及学习过程中的师生 互动。为了提高教学的效率,必须从三方面入手。 1. 教师的教 教师在备课之前必须了解学生的基础,备课时要吃透教材,弄清教材的重 点、难点才能在课堂中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及时调控师生的作用,设计出有价 值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使课堂教学焕发主动、自主、探索的活力。在教学中, 教师用肯定和奖励的评价方法,秒用竞争方法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使课堂教学“活”起来。 2. 学生的学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勤于多问。学生只有自己会思、会问、会学,才有可 能与别人合作交流, 也只有在学生个体的潜力得到发挥时, 课堂教学才变得有效。 除此之外,学生要敢于实践。通过实践,借助一定的操作技能,使主观见之于客 观物质世界,使之在实践中完成学习过程。 3. 师生互动 课堂上师生之间除了认知信息的交流外,还有情感交流。良好的情感交流 能够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下学习。总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更多地体现在 教师能否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是否能够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 二、课堂的生成性 理想的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 课堂的精彩往往来自精心预设基础上 的绝妙“生成” 。当“无法预约的精彩”成为一句熟语后。课堂中那些极富“生 成”价值的因素,被当做无比可贵的教学资源。我们知道“生
成性资源”不会与 时俱来的,更不会凭空而至;我们也知道可遇而不可求的“生成性资源”往往稍 纵即逝。为更好地把握这稍纵即逝的“生成性资源” ,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 抓住契机——做有效生成的催发者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从宏观课 程的观点看,课堂中的各种因素:教师本人、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学中的各种信 息,都可看作是宝贵的教学资源。而师生在围绕着教学内容展开的真情互动中, 相互启发,相互感染,相互促进,从而求知的欲望激发,情感的阐门打开,思维 的火花被点燃。这样,师生间的互动对话的过程可以催发、生成许多教学契机。
对于动态的数学教学资源,教师要善于抓住并加以利用,从而使课堂充满活力。 学生在课堂上有灵感出现,有智慧的火花迸发,要把它转化为可生成的资源,需 要教师敏锐地加以催促、放大。否则,契机稍纵即逝,而且无法复制。 2. 做生成信息的提炼者 教师在真情呵护学生纯真、稚嫩的童心,积极诱导学生使他们感到自己是 个发现者、 研究者、 探究者的同时, 必须加强引导, 及时调控, 充分发挥教师 “参 与者、组织者、指导者和激励者”的作用,为“生成性资源”定向导航。在课中 准确洞察学生心灵的秘密,敏捷地捕捉学生在课堂稍纵即逝的变化;不断捕捉、 判断、重组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信息,见机而作,适时调整。而不能随波 逐流,要有批乱反正得胆识,要有取舍扬弃的智慧,要在课堂上不断锤炼,炼就 一身扬沙拣金的提炼功夫,使学生能在活而不乱、趣而不俗、新而不谬的空间里 畅所欲言,自由放飞,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三、 教学的三维目标 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学目标从三个维度来认识,这三个维度是课程目标、 目标要求和目标性质、课程目标可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 值观三层次; 目标要求包括认知性、 技能性和体验性三要素; 目标性质有传承性、 探究性和生成性三种属性。在进行每一个课时的数学设计时,都需要从三个维度 来考察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任一维度的任一层次,都有相对的另两个维度三个层 次可供选择、 如果没有考虑教学目标的三维体系, 就会制约具体教学手段的选择, 从而影响到教学目标的达成。由此可见,只有对教学目标的全面理解,才能使课 堂教学焕发生命力,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四、教学情景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 “教学的艺术不至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 醒、鼓舞。 ”创设教学正是激励、唤醒、鼓舞的一种艺术、在教学中创
设生动的 情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以积极地态度主动探索。良好的教学情 景能充分调动学生。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是提高教学实效的一条重要 途径。作为教学活动组织者的教师应用对教学内容的多种理解和认知,尊重学生 认知能力的不同,以情景创设的多样性去实现学生不同的学习选择,以多样的交 互去激活学生的主动性, 提供学生多种学习的起点和多条学习的路径使学生达到 最佳的情绪状态,让他们的潜在智能、创造性充分获得发展。 五、 教学关系 传统教学片面强调教师的教,形成了以教师为本的教学关系。其表现为: 一是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教学就是教师将自己拥有 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学关系就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 你收。不是教师的教服从、服务于学生的学,而是学生的学服从、服务于教师德 教。二是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教多少、学多少。怎么教、怎么学,不教不学。 教与学本末倒置,导致学生的亦步亦趋、囫囵吞枣,最后催毁了学生学习的主动 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甚至导致教师越教,学生越不会学、越不爱学。教学关系 不是静态的、固定的,而是动态的、变化的关系。从学生角度来说,整个教学过 程就是一个“从教到学”的转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断转化为学 生的学习能力;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由小到大的增长,教师的作用在量上也就发生 了相反的变化。最后是学生的完全独立。在教学过程中,要建立民主的、平等的 师生关系,只有这样,师生从能向对方敞开精神、接纳彼此,无拘无束地互动交 流。
从现在开始,我要树立有效教学的理念,强化有效教学的意识,在反思、 自查中提高自己的育人能力和教学水平。时刻提醒自己在每节课后自己主动反 思: 可上哪一个环节启发了学生?哪一部分是教学中的亮点?哪一部分教学效率 高?下节课如何改进……主动把有效教学理念、 有效教学策略落实到教育教学工 作中。
2011 暑假读书心得
单位: 单位:朝阳中心小学 姓名: 姓名:孙丽影
读《有效教学经典案例评析》有感 有效教学经典案例评析》
刚拿到《有效教学经典案例评析》这本书时,说心里话并没有在意,下决心 认真看后才发现这本书真奇妙,写的都是实实在在的教学方法,对自身的教育教 学确实是深有帮助,让我获益匪浅。 本书主要从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的生成性、三维目标、教学情景及教学关系 五个方面,通过一些好的、差的案例来阐述了如何才能上好课,怎样的一节课才 能真正符合新课改要求。本专题案例与理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进行深入 浅出的探讨和分析, 为解决教师实施新课程遇到的困惑提供有针对性和说服力的 解答。很好地解决了教师的困惑。下面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谈一谈我读本书的一 些感受。 一、 教学的有效性 一节课结束,我经常这样扪心自问:在这节课中,我的学生学得快乐吗? 学到了什么?掌握得怎么样?归根结底就是说: 这节课的教学有效吗?有效性事 教学的生命。有效教学实际上是通过一定的教育活动,是学生达到预期的最佳效 果。这里的教育活动不仅仅指教师的教,还包括学生的学以及学习过程中的师生 互动。为了提高教学的效率,必须从三方面入手。 1. 教师的教 教师在备课之前必须了解学生的基础,备课时要吃透教材,弄清教材的重 点、难点才能在课堂中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及时调控师生的作用,设计出有价 值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使课堂教学焕发主动、自主、探索的活力。在教学中, 教师用肯定和奖励的评价方法,秒用竞争方法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使课堂教学“活”起来。 2. 学生的学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勤于多问。学生只有自己会思、会问、会学,才有可 能与别人合作交流, 也只有在学生个体的潜力得到发挥时, 课堂教学才变得有效。 除此之外,学生要敢于实践。通过实践,借助一定的操作技能,使主观见之于客 观物质世界,使之在实践中完成学习过程。 3. 师生互动 课堂上师生之间除了认知信息的交流外,还有情感交流。良好的情感交流 能够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下学习。总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更多地体现在 教师能否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是否能够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 二、课堂的生成性 理想的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 课堂的精彩往往来自精心预设基础上 的绝妙“生成” 。当“无法预约的精彩”成为一句熟语后。课堂中那些极富“生 成”价值的因素,被当做无比可贵的教学资源。我们知道“生
成性资源”不会与 时俱来的,更不会凭空而至;我们也知道可遇而不可求的“生成性资源”往往稍 纵即逝。为更好地把握这稍纵即逝的“生成性资源” ,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 抓住契机——做有效生成的催发者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从宏观课 程的观点看,课堂中的各种因素:教师本人、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学中的各种信 息,都可看作是宝贵的教学资源。而师生在围绕着教学内容展开的真情互动中, 相互启发,相互感染,相互促进,从而求知的欲望激发,情感的阐门打开,思维 的火花被点燃。这样,师生间的互动对话的过程可以催发、生成许多教学契机。
对于动态的数学教学资源,教师要善于抓住并加以利用,从而使课堂充满活力。 学生在课堂上有灵感出现,有智慧的火花迸发,要把它转化为可生成的资源,需 要教师敏锐地加以催促、放大。否则,契机稍纵即逝,而且无法复制。 2. 做生成信息的提炼者 教师在真情呵护学生纯真、稚嫩的童心,积极诱导学生使他们感到自己是 个发现者、 研究者、 探究者的同时, 必须加强引导, 及时调控, 充分发挥教师 “参 与者、组织者、指导者和激励者”的作用,为“生成性资源”定向导航。在课中 准确洞察学生心灵的秘密,敏捷地捕捉学生在课堂稍纵即逝的变化;不断捕捉、 判断、重组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信息,见机而作,适时调整。而不能随波 逐流,要有批乱反正得胆识,要有取舍扬弃的智慧,要在课堂上不断锤炼,炼就 一身扬沙拣金的提炼功夫,使学生能在活而不乱、趣而不俗、新而不谬的空间里 畅所欲言,自由放飞,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三、 教学的三维目标 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学目标从三个维度来认识,这三个维度是课程目标、 目标要求和目标性质、课程目标可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 值观三层次; 目标要求包括认知性、 技能性和体验性三要素; 目标性质有传承性、 探究性和生成性三种属性。在进行每一个课时的数学设计时,都需要从三个维度 来考察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任一维度的任一层次,都有相对的另两个维度三个层 次可供选择、 如果没有考虑教学目标的三维体系, 就会制约具体教学手段的选择, 从而影响到教学目标的达成。由此可见,只有对教学目标的全面理解,才能使课 堂教学焕发生命力,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四、教学情景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 “教学的艺术不至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 醒、鼓舞。 ”创设教学正是激励、唤醒、鼓舞的一种艺术、在教学中创
设生动的 情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以积极地态度主动探索。良好的教学情 景能充分调动学生。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是提高教学实效的一条重要 途径。作为教学活动组织者的教师应用对教学内容的多种理解和认知,尊重学生 认知能力的不同,以情景创设的多样性去实现学生不同的学习选择,以多样的交 互去激活学生的主动性, 提供学生多种学习的起点和多条学习的路径使学生达到 最佳的情绪状态,让他们的潜在智能、创造性充分获得发展。 五、 教学关系 传统教学片面强调教师的教,形成了以教师为本的教学关系。其表现为: 一是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教学就是教师将自己拥有 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学关系就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 你收。不是教师的教服从、服务于学生的学,而是学生的学服从、服务于教师德 教。二是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教多少、学多少。怎么教、怎么学,不教不学。 教与学本末倒置,导致学生的亦步亦趋、囫囵吞枣,最后催毁了学生学习的主动 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甚至导致教师越教,学生越不会学、越不爱学。教学关系 不是静态的、固定的,而是动态的、变化的关系。从学生角度来说,整个教学过 程就是一个“从教到学”的转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断转化为学 生的学习能力;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由小到大的增长,教师的作用在量上也就发生 了相反的变化。最后是学生的完全独立。在教学过程中,要建立民主的、平等的 师生关系,只有这样,师生从能向对方敞开精神、接纳彼此,无拘无束地互动交 流。
从现在开始,我要树立有效教学的理念,强化有效教学的意识,在反思、 自查中提高自己的育人能力和教学水平。时刻提醒自己在每节课后自己主动反 思: 可上哪一个环节启发了学生?哪一部分是教学中的亮点?哪一部分教学效率 高?下节课如何改进……主动把有效教学理念、 有效教学策略落实到教育教学工 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