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氯.硫酸

硫酸的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 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硫酸

化学品英文名称:Sulfuric acid

企业名称:宁夏石化公司

地址:银川市北京西路139号

邮编:750026

电子地址邮件:

第二部分 成分/组成信息

纯品√

化学品名称:硫酸

有害物成分 含量

工业级 一级≥98%;

二级≥92.5% CAS No. 硫酸

7664-93-9

第三部分 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8.1类酸性腐蚀品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对皮肤、黏膜等组织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高浓度引起喉痉挛或声门水肿而窒息死亡。口服后引起消化道烧伤以致溃疡;溅入眼睛内可造成灼伤直至失明。

环境危害: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水体和土壤的污染。 燃爆危险:本身不燃烧。

第四部分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的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氧气,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误服者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第五部分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遇水大量放热,可发生沸溅。与易燃物和可燃物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甚至引起燃烧。遇电石、高氯酸盐、硝酸盐、金属粉末等猛烈反应,发生爆炸或燃烧。有强烈的腐蚀性和吸水性。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工作服。灭火剂:干粉、二氧化碳、沙土。灭火注意事项:避免水流冲击物品,以免遇水会放出大量热量发生喷溅而灼伤皮肤。

第六部分 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呆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避免水流冲击物品,以免遇水会放出大量热量发生喷溅而灼伤皮肤。小量泄漏:用沙土、干石灰或苏打灰混合。也可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 操作处置与储存

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仓库。应与易燃或可燃物、缄类、金属粉末等分开存放。不可混储混运。搬运时要轻装轻卸,分装和搬运作业要注意个人防护。

第八部分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最高允许浓度(车间卫生标准):2mg/m3

美国 TLV-TWA ACGIH 1mg/m3

检测方法:氰化钡比色法

工程控制 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其烟雾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 眼睛防护 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 穿橡胶耐酸碱服。

手防护 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其他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沐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第九部分 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 纯品为无色透明油状液体,无臭。

熔点(℃):10.5;

沸点(℃):330;

相对密度(水=1) 1.83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3.4

饱和蒸汽压(Kpa ):0.13(145.8℃)

燃烧热(Kj/mol) 无意义

临界温度(℃): 临界压力(Mpa )

锌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闪点、引燃温度、爆炸极限:无意义

溶解性 与水混溶

第十部分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稳定

禁忌物 碱类、碱金属、水、易燃或可燃物、强还原剂。

避免接触的条件

燃烧(分解)产物 氧化硫

第十一部分 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 50 2140mg/kg(大鼠经口)

LC 50 510mg/m3,2小时(大鼠吸入)

320 mg/m3,2小时(小鼠吸入)

第十二部分 生态学资料

第十三部分 废弃处置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缓慢加入纯碱-硝石灰溶液中,并不断搅拌,反映停止后,用大量水冲入下水道。

第十四部分 运输信息

危规号 81007 UN 编号 1830

包装分类 I 包装标志 20

包装方法 螺纹口或磨砂口玻璃瓶外木版箱;耐酸坛、陶瓷罐外木板箱或花格箱。

第十五部分 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劳发[1992]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将该物质划分为第8.1类酸性腐蚀品。

第十六部分 其他信息

天然气的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 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天然气

化学品英文名称:Methane ;Marsh gas

企业名称:

地址:

邮编:

电子地址邮件:

第二部分 成分/组成信息

混合物√

化学品名称:甲烷

有害物成分 含量

≥?%;

?≥92.5% CAS No. 甲烷

74-82-8

第三部分 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2.1类易燃气体

侵入途径:吸入。

健康危害:甲烷对人基本无毒,但浓度过高时,空气中氧含量明显降低,使人窒息。当空气中甲烷达25~30%时,可引起头痛、头晕、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呼吸和心跳加速、供济失调。若不及时脱离,可窒息死亡。皮肤接触液化本品,可致冻伤。

环境危害: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对鱼类和水体要给予特别注意。应特别注意对地表水、土壤、大气和饮用水的污染。

燃爆危险:易燃烧。

第四部分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若有冻伤,就医治疗

眼睛接触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果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第五部分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与氯气、次氯酸、液氧、五氧化溴、以及其他强氧化剂接触剧烈反应。

灭火方法:作业人员佩戴空气或氧气呼吸器现场切断物料、火源;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抢救中毒窒息人员。必要时冷水或喷雾状水稀释、溶解冷却容器。对泄漏部位进行检修恢复。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第六部分 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区至上风口,进行污染区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作业人员佩戴空气或氧气呼吸器现场切断物料、火源。

抢救中毒窒息人员。

必要时喷雾状水稀释、溶解。

对泄漏部位进行检修恢复。

第七部分 操作处置与储存

易燃压缩气体,储存于阴凉、通风仓库内。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尽量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也可将漏气的容器移至空旷出。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使用。

第八部分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最高允许浓度(车间卫生标准):

美国 TLV-TWA ACGIH 窒息性气体 前苏联 MAC (mg/m3)300 检测方法:

工程控制 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 一般不需要特殊保护,但建议特殊情况下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 一般不需要特殊保护,高浓度接触时佩戴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 戴一般防护手套。

其他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进入有限空间或高浓度区域作业时,须有人监护。

第九部分 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 无色无臭气体。

熔点(℃):-182.5;

沸点(℃):-161.5;

相对密度(水=1) 0.42(-164℃)

相对密度(空气=1) 0.55

锌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饱和蒸汽压(Kpa ):53.32(-168.8℃)

燃烧热(Kj/mol) 889.5

临界温度(℃):-82.6 临界压力(Mpa ):4.59

溶解性 微溶于水,溶于醇、乙醚。

第十部分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稳定 聚合危害 不聚合

避免接触的条件

禁忌物 强氧化剂、氟、氯。

燃烧(分解)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第十一部分 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 50 LC 50

第十二部分 生态学资料

第十三部分 废弃处置

允许气体安全地扩散到大气中或当作燃料使用。

第十四部分 运输信息

危规号 21007 UN 编号 1971

包装分类 Ⅱ 包装标志 4

包装方法 钢制气瓶。

第十五部分 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劳发[1992]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将该物质划分为第2.1类易燃气体。

第十六部分 其他信息

一氧化碳的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 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一氧化碳

化学品英文名称:Carbon monoxide

企业名称:

地址:

邮编:

电子地址邮件:

第二部分 成分/组成信息

化学类别:非金属氧化物

化学品名称:C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一氧化碳

630-08-0

第三部分 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2.1类易燃气体

侵入途径:吸入。

健康危害:燃烧时火焰呈蓝色,与氧气燃烧时容易发生爆炸,是煤气和水煤气的主要成份,用于燃烧发热。轻度中毒:出现剧烈头痛、头昏四肢无力、恶心、呕吐或轻度至中度意识障碍、但无昏迷。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达10%。 中度中度:除以上症状外,皮肤、指甲、黏膜特别是口唇呈樱红色,意识障碍表现为浅至中度昏迷,经抢救后恢复且无明显并发症者,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达30%。重度中毒:A. 意识障碍程度达深度昏迷或去大脑皮层状态。B. 有下列并发症;脑水肿,休克或严重的心肌损害,肺水肿,呼吸衰竭,上消化道出血等。 环境危害: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地表水、土壤、大气和饮用水的污染。

燃爆危险:易燃烧。

第四部分 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将中毒者脱离现场至通风处,解开衣领,注意保暖,密切观察意识状态。

对呼吸停止者应立即实行人工呼吸并及时送往医院抢救。轻度中毒者,可给予吸氧,中度、重度中毒者应给予常压口罩吸氧治疗。有条件时给予高压氧治疗。

第五部分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易燃易爆性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灭火方法:用雾状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用水喷射逸出液体,使其稀释成不燃性混合物,并用雾状水保护消防人员。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

第六部分 泄漏应急处理

撤离现场至污染区域的上风处,立即隔离出150米,严格限制人员进入。应急处理人员佩带空气或氧气呼吸器。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喷雾状水稀释、溶解。如有可能,将漏出气拥护管路导至炉中、凹地焚烧。

第七部分 操作处置与储存

易燃压缩气体,储存于阴凉、通风仓库内。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仓温不宜超过30℃防止阳光直射,应与氧气、压缩空气、卤素、氧化剂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混运。储区间内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开关设在仓外。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第八部分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最高允许浓度(车间卫生标准):中国 MAC (mg/m3)30

美国 TLV-TWA OSHA50ppm ,57mg/m3; ACGIH25ppm ,29mg/m3; 前苏联 MAC (mg/m3)20

检测方法:气相色普法;发烟硫酸-五氧化二碘检气管比长度法

工程控制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生产、生活用气必须严格分路。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下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一氧化碳过滤式自救器。

眼睛防护 一般不需要特殊保护,高浓度接触时佩戴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 戴一般防护手套。

其他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定期体检。进入有限空间或高浓度区域作业时,须有人监护。

第九部分 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 无色无臭气体。

熔点(℃):-199.1; 沸点(℃):-191.4;

相对密度(水=1) 0.79 相对密度(空气=1) 0.97

饱和蒸汽压(Kpa ):无资料

爆炸上下限(%): 74.2-12.5

最大爆炸压力(Mpa ):0.72

锌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燃烧热(Kj/mol)无资料

临界温度(℃):-140.2 临界压力(Mpa ):3.50

溶解性 微溶于水,溶于乙醇、苯等多数有机溶剂。

第十部分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稳定 聚合危害 不聚合

禁忌物 碱类、碱金属、水、易燃或可燃物、强还原剂。

避免接触的条件

禁忌物 强氧化剂、碱类。

燃烧(分解)产物 二氧化碳。

第十一部分 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 50 LC 50 2069 mg/m3,4小时(大鼠吸入)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大鼠吸入0.047~0.053mg/L,4~8小时/天,30天,出现生长缓慢,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数增高,肝脏的琥伯酸脱氢酶及细胞色素氧化酶的活性受到破坏。猴吸入0.11 mg/L,经3~6个月引起心肌损伤。

生殖毒性 大鼠吸入最低中毒浓度(TCL 0):150ppm (24小时,孕1~22天),引起心血管(循环)系统异常。小鼠吸入最低中毒浓度(TCL 0):125ppm (24小时,孕7~18天),致胚胎毒性。

第十二部分 生态学资料

第十三部分 废弃处置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允许气体安全地扩散到大气中。

第十四部分 运输信息

危规号 21005 UN 编号 1016

包装分类 Ⅱ 包装标志 4.14

包装方法 钢质气瓶。

第十五部分 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劳发[1992]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将该物

质划分为第2.1类易燃气体。

第十六部分 其他信息

29. 二氧化氯的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 化学品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二氧化氯

化学品英文名称:Chlorine dioxide

分子式:ClO 2

相对分子量:67.5

第二部分 成分/组成信息

主要成分:纯品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二氧化氯

10049-04-4

第三部分 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不燃,但100℃会爆炸时

侵入途径:眼睛及皮肤接触,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刺激眼、鼻、喉、口,引起咳嗽、哮喘、支气管炎、肺水肿;高浓度暴露能致死

第四部分 急救措施

眼睛接触: 立即用水冲洗

皮肤接触: 立即用肥皂、水冲洗

吸入: 立即将患者移至空气新鲜处,实行人工呼吸

食入: 给饮大量水,但勿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 消防措施

燃烧性:不燃

危险特性:没有灭火剂可有效阻止本品的爆炸性分解。

第六部分 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必须戴防护镜,穿防护服,选用适当呼吸器进入现场;保持现场通风;气体泄漏,用还原剂亚硫酸氢钠和含有碳酸氢钠溶液的容器吸收处理;液体泄漏,先用亚硫酸盐或亚铁盐和三摩尔硫酸覆盖,然后用苏打水中和,将其浆状物铲入容内。

第七部分 操作处置与储存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处,防止阳光直射;以稀溶液形式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生产现场提供应急淋浴设施和眼药水,定期组织对接触人员进行检查呼吸系统、肺及眼睛检查。

第八部分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最高允许浓度(车间卫生标准): 30 mg/m3

工程控制: 密布操作,加强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下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一氧化碳过滤式自救器。 眼睛防护 : 一般不需要特殊保护,高浓度接触时佩戴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 戴一般防护手套。

其他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定期体检。进入有限空间或高浓度区域作业时,须有人监护。

第九部分 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 黄绿至橙色、强刺激味的气体或液体。

熔点(℃):-59; 沸点(℃):10;

相对密度 3.09

溶解性

第十部分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稳定 聚合危害 :不聚合

禁忌物 可燃物、粉尘、有机物、硫。

第十一部分 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 50

LC 50

第十二部分 环境资料

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害,对水体应给予特别注意。饮用水<1000ug/l 。

第十三部分 废弃处置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

第十四部分 运输信息

危规号: UN 号:9091(冻状水合物) 严禁运输,只能冷冻水合物,且须贴“氧化剂、毒品”标签。

硫酸的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 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硫酸

化学品英文名称:Sulfuric acid

企业名称:宁夏石化公司

地址:银川市北京西路139号

邮编:750026

电子地址邮件:

第二部分 成分/组成信息

纯品√

化学品名称:硫酸

有害物成分 含量

工业级 一级≥98%;

二级≥92.5% CAS No. 硫酸

7664-93-9

第三部分 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8.1类酸性腐蚀品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对皮肤、黏膜等组织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高浓度引起喉痉挛或声门水肿而窒息死亡。口服后引起消化道烧伤以致溃疡;溅入眼睛内可造成灼伤直至失明。

环境危害: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水体和土壤的污染。 燃爆危险:本身不燃烧。

第四部分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的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氧气,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误服者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第五部分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遇水大量放热,可发生沸溅。与易燃物和可燃物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甚至引起燃烧。遇电石、高氯酸盐、硝酸盐、金属粉末等猛烈反应,发生爆炸或燃烧。有强烈的腐蚀性和吸水性。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工作服。灭火剂:干粉、二氧化碳、沙土。灭火注意事项:避免水流冲击物品,以免遇水会放出大量热量发生喷溅而灼伤皮肤。

第六部分 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呆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避免水流冲击物品,以免遇水会放出大量热量发生喷溅而灼伤皮肤。小量泄漏:用沙土、干石灰或苏打灰混合。也可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 操作处置与储存

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仓库。应与易燃或可燃物、缄类、金属粉末等分开存放。不可混储混运。搬运时要轻装轻卸,分装和搬运作业要注意个人防护。

第八部分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最高允许浓度(车间卫生标准):2mg/m3

美国 TLV-TWA ACGIH 1mg/m3

检测方法:氰化钡比色法

工程控制 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其烟雾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 眼睛防护 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 穿橡胶耐酸碱服。

手防护 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其他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沐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第九部分 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 纯品为无色透明油状液体,无臭。

熔点(℃):10.5;

沸点(℃):330;

相对密度(水=1) 1.83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3.4

饱和蒸汽压(Kpa ):0.13(145.8℃)

燃烧热(Kj/mol) 无意义

临界温度(℃): 临界压力(Mpa )

锌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闪点、引燃温度、爆炸极限:无意义

溶解性 与水混溶

第十部分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稳定

禁忌物 碱类、碱金属、水、易燃或可燃物、强还原剂。

避免接触的条件

燃烧(分解)产物 氧化硫

第十一部分 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 50 2140mg/kg(大鼠经口)

LC 50 510mg/m3,2小时(大鼠吸入)

320 mg/m3,2小时(小鼠吸入)

第十二部分 生态学资料

第十三部分 废弃处置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缓慢加入纯碱-硝石灰溶液中,并不断搅拌,反映停止后,用大量水冲入下水道。

第十四部分 运输信息

危规号 81007 UN 编号 1830

包装分类 I 包装标志 20

包装方法 螺纹口或磨砂口玻璃瓶外木版箱;耐酸坛、陶瓷罐外木板箱或花格箱。

第十五部分 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劳发[1992]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将该物质划分为第8.1类酸性腐蚀品。

第十六部分 其他信息

天然气的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 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天然气

化学品英文名称:Methane ;Marsh gas

企业名称:

地址:

邮编:

电子地址邮件:

第二部分 成分/组成信息

混合物√

化学品名称:甲烷

有害物成分 含量

≥?%;

?≥92.5% CAS No. 甲烷

74-82-8

第三部分 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2.1类易燃气体

侵入途径:吸入。

健康危害:甲烷对人基本无毒,但浓度过高时,空气中氧含量明显降低,使人窒息。当空气中甲烷达25~30%时,可引起头痛、头晕、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呼吸和心跳加速、供济失调。若不及时脱离,可窒息死亡。皮肤接触液化本品,可致冻伤。

环境危害: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对鱼类和水体要给予特别注意。应特别注意对地表水、土壤、大气和饮用水的污染。

燃爆危险:易燃烧。

第四部分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若有冻伤,就医治疗

眼睛接触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果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第五部分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与氯气、次氯酸、液氧、五氧化溴、以及其他强氧化剂接触剧烈反应。

灭火方法:作业人员佩戴空气或氧气呼吸器现场切断物料、火源;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抢救中毒窒息人员。必要时冷水或喷雾状水稀释、溶解冷却容器。对泄漏部位进行检修恢复。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第六部分 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区至上风口,进行污染区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作业人员佩戴空气或氧气呼吸器现场切断物料、火源。

抢救中毒窒息人员。

必要时喷雾状水稀释、溶解。

对泄漏部位进行检修恢复。

第七部分 操作处置与储存

易燃压缩气体,储存于阴凉、通风仓库内。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尽量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也可将漏气的容器移至空旷出。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使用。

第八部分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最高允许浓度(车间卫生标准):

美国 TLV-TWA ACGIH 窒息性气体 前苏联 MAC (mg/m3)300 检测方法:

工程控制 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 一般不需要特殊保护,但建议特殊情况下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 一般不需要特殊保护,高浓度接触时佩戴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 戴一般防护手套。

其他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进入有限空间或高浓度区域作业时,须有人监护。

第九部分 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 无色无臭气体。

熔点(℃):-182.5;

沸点(℃):-161.5;

相对密度(水=1) 0.42(-164℃)

相对密度(空气=1) 0.55

锌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饱和蒸汽压(Kpa ):53.32(-168.8℃)

燃烧热(Kj/mol) 889.5

临界温度(℃):-82.6 临界压力(Mpa ):4.59

溶解性 微溶于水,溶于醇、乙醚。

第十部分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稳定 聚合危害 不聚合

避免接触的条件

禁忌物 强氧化剂、氟、氯。

燃烧(分解)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第十一部分 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 50 LC 50

第十二部分 生态学资料

第十三部分 废弃处置

允许气体安全地扩散到大气中或当作燃料使用。

第十四部分 运输信息

危规号 21007 UN 编号 1971

包装分类 Ⅱ 包装标志 4

包装方法 钢制气瓶。

第十五部分 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劳发[1992]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将该物质划分为第2.1类易燃气体。

第十六部分 其他信息

一氧化碳的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 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一氧化碳

化学品英文名称:Carbon monoxide

企业名称:

地址:

邮编:

电子地址邮件:

第二部分 成分/组成信息

化学类别:非金属氧化物

化学品名称:C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一氧化碳

630-08-0

第三部分 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2.1类易燃气体

侵入途径:吸入。

健康危害:燃烧时火焰呈蓝色,与氧气燃烧时容易发生爆炸,是煤气和水煤气的主要成份,用于燃烧发热。轻度中毒:出现剧烈头痛、头昏四肢无力、恶心、呕吐或轻度至中度意识障碍、但无昏迷。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达10%。 中度中度:除以上症状外,皮肤、指甲、黏膜特别是口唇呈樱红色,意识障碍表现为浅至中度昏迷,经抢救后恢复且无明显并发症者,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达30%。重度中毒:A. 意识障碍程度达深度昏迷或去大脑皮层状态。B. 有下列并发症;脑水肿,休克或严重的心肌损害,肺水肿,呼吸衰竭,上消化道出血等。 环境危害: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地表水、土壤、大气和饮用水的污染。

燃爆危险:易燃烧。

第四部分 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将中毒者脱离现场至通风处,解开衣领,注意保暖,密切观察意识状态。

对呼吸停止者应立即实行人工呼吸并及时送往医院抢救。轻度中毒者,可给予吸氧,中度、重度中毒者应给予常压口罩吸氧治疗。有条件时给予高压氧治疗。

第五部分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易燃易爆性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灭火方法:用雾状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用水喷射逸出液体,使其稀释成不燃性混合物,并用雾状水保护消防人员。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

第六部分 泄漏应急处理

撤离现场至污染区域的上风处,立即隔离出150米,严格限制人员进入。应急处理人员佩带空气或氧气呼吸器。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喷雾状水稀释、溶解。如有可能,将漏出气拥护管路导至炉中、凹地焚烧。

第七部分 操作处置与储存

易燃压缩气体,储存于阴凉、通风仓库内。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仓温不宜超过30℃防止阳光直射,应与氧气、压缩空气、卤素、氧化剂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混运。储区间内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开关设在仓外。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第八部分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最高允许浓度(车间卫生标准):中国 MAC (mg/m3)30

美国 TLV-TWA OSHA50ppm ,57mg/m3; ACGIH25ppm ,29mg/m3; 前苏联 MAC (mg/m3)20

检测方法:气相色普法;发烟硫酸-五氧化二碘检气管比长度法

工程控制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生产、生活用气必须严格分路。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下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一氧化碳过滤式自救器。

眼睛防护 一般不需要特殊保护,高浓度接触时佩戴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 戴一般防护手套。

其他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定期体检。进入有限空间或高浓度区域作业时,须有人监护。

第九部分 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 无色无臭气体。

熔点(℃):-199.1; 沸点(℃):-191.4;

相对密度(水=1) 0.79 相对密度(空气=1) 0.97

饱和蒸汽压(Kpa ):无资料

爆炸上下限(%): 74.2-12.5

最大爆炸压力(Mpa ):0.72

锌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燃烧热(Kj/mol)无资料

临界温度(℃):-140.2 临界压力(Mpa ):3.50

溶解性 微溶于水,溶于乙醇、苯等多数有机溶剂。

第十部分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稳定 聚合危害 不聚合

禁忌物 碱类、碱金属、水、易燃或可燃物、强还原剂。

避免接触的条件

禁忌物 强氧化剂、碱类。

燃烧(分解)产物 二氧化碳。

第十一部分 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 50 LC 50 2069 mg/m3,4小时(大鼠吸入)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大鼠吸入0.047~0.053mg/L,4~8小时/天,30天,出现生长缓慢,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数增高,肝脏的琥伯酸脱氢酶及细胞色素氧化酶的活性受到破坏。猴吸入0.11 mg/L,经3~6个月引起心肌损伤。

生殖毒性 大鼠吸入最低中毒浓度(TCL 0):150ppm (24小时,孕1~22天),引起心血管(循环)系统异常。小鼠吸入最低中毒浓度(TCL 0):125ppm (24小时,孕7~18天),致胚胎毒性。

第十二部分 生态学资料

第十三部分 废弃处置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允许气体安全地扩散到大气中。

第十四部分 运输信息

危规号 21005 UN 编号 1016

包装分类 Ⅱ 包装标志 4.14

包装方法 钢质气瓶。

第十五部分 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劳发[1992]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将该物

质划分为第2.1类易燃气体。

第十六部分 其他信息

29. 二氧化氯的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 化学品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二氧化氯

化学品英文名称:Chlorine dioxide

分子式:ClO 2

相对分子量:67.5

第二部分 成分/组成信息

主要成分:纯品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二氧化氯

10049-04-4

第三部分 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不燃,但100℃会爆炸时

侵入途径:眼睛及皮肤接触,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刺激眼、鼻、喉、口,引起咳嗽、哮喘、支气管炎、肺水肿;高浓度暴露能致死

第四部分 急救措施

眼睛接触: 立即用水冲洗

皮肤接触: 立即用肥皂、水冲洗

吸入: 立即将患者移至空气新鲜处,实行人工呼吸

食入: 给饮大量水,但勿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 消防措施

燃烧性:不燃

危险特性:没有灭火剂可有效阻止本品的爆炸性分解。

第六部分 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必须戴防护镜,穿防护服,选用适当呼吸器进入现场;保持现场通风;气体泄漏,用还原剂亚硫酸氢钠和含有碳酸氢钠溶液的容器吸收处理;液体泄漏,先用亚硫酸盐或亚铁盐和三摩尔硫酸覆盖,然后用苏打水中和,将其浆状物铲入容内。

第七部分 操作处置与储存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处,防止阳光直射;以稀溶液形式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生产现场提供应急淋浴设施和眼药水,定期组织对接触人员进行检查呼吸系统、肺及眼睛检查。

第八部分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最高允许浓度(车间卫生标准): 30 mg/m3

工程控制: 密布操作,加强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下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一氧化碳过滤式自救器。 眼睛防护 : 一般不需要特殊保护,高浓度接触时佩戴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 戴一般防护手套。

其他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定期体检。进入有限空间或高浓度区域作业时,须有人监护。

第九部分 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 黄绿至橙色、强刺激味的气体或液体。

熔点(℃):-59; 沸点(℃):10;

相对密度 3.09

溶解性

第十部分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稳定 聚合危害 :不聚合

禁忌物 可燃物、粉尘、有机物、硫。

第十一部分 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 50

LC 50

第十二部分 环境资料

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害,对水体应给予特别注意。饮用水<1000ug/l 。

第十三部分 废弃处置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

第十四部分 运输信息

危规号: UN 号:9091(冻状水合物) 严禁运输,只能冷冻水合物,且须贴“氧化剂、毒品”标签。


相关文章

  • 初中常见化学实验
  • 初中常见化学实验 江苏省泗阳县李口中学 沈正中 1.制取气体选用装置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是否要加热),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相同的,可用相同的装置.下列各组实验装置相同: ①加热固体的反应:实验室制取氧气.氨气.甲烷,加热碱式碳酸铜 ...查看


  • 常用危险化学品应急速查手册
  • 常用危险化学品应急速查手册 拼音索引 苯甲酰氯/301 A 苯酰氯/301 阿尼林油/9 苯乙烯/15 阿西通/19 芐基氯/308 氨/1 氨基苯/9 氨基环已烷/79 氨基甲烷/253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316 氨气1 B 白磷/4 白 ...查看


  • 产甲烷菌的生理生化特性
  • 年 (读书报告.研究报告) 考核科目 :微生物生理学 学生所在院(系):市政环境工程 学生所在学科 :环境工程 学 生 姓 名 :丁达 学 号 :14S127062 学 生 类 别 :工程硕士 考核结果 卷人 阅 产甲烷菌的生理生化特性 产 ...查看


  • 北京必修二化学第三章
  • 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同步练习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Na:23 Mg:24 Al:27 C:12 O:16 S:32 Cl:35.5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有关甲烷的说法中错 ...查看


  • 食品理化检验(全)
  • 第一章绪论 食品理化检验概念:是卫生检验专业中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是以分析化学.营养与食品 卫生学.食品化学为基础,采用现代分离.分析技术,研究食品营养成分与食品安全有关成 分的理化检验原理和方法的一门科学,也是一门学科交叉.应用性很强的学 ...查看


  • 理化检验(全)
  • 第一章绪论 食品理化检验概念:是卫生检验专业中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是以分析化学.营养与食品 卫生学.食品化学为基础,采用现代分离.分析技术,研究食品营养成分与食品安全有关成 分的理化检验原理和方法的一门科学,也是一门学科交叉.应用性很强的学 ...查看


  • 初中化学式及方程式大全
  • 初中化学式及化学方程式大全 常见的化学式 一.常见单质 二.化合物 初中化学方程式全(已配平) 一.化合反应 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O2 2MgO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2O2 Fe 3O 4 3.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查看


  • 八类危险化学品
  • 一.易燃易爆品 1. 定义:一般指发生化学性爆炸的物品.本类化学品指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热.受压.撞击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时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使周围压力急骤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的物品.也包括无整体爆炸危险,但具有燃 ...查看


  • 上海高中化学高二第二学期实验
  • 上海高中化学高二第二学期 第十章 认识碳氢化合物的多样性 课堂实验:石油分馏 如图所示装置,在分馏装置底部容器中加入三分之一体积的石油,把分馏装置中部三个测温探头跟数字测温仪连接,分馏装置顶部气体逸出口跟盛有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双球U 形验气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