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奴制改革练习

高二历史 俄国农奴制改革 综合练习

一、选择题

1、俄国的农奴制正式确立于( )

A 15世纪中期末16世纪初 B 17世纪中期

C 18世纪以后 D 伴随着土地所有制发展确立

2、18世纪以后,为强化农奴制,沙皇采取的措施有( )

①采取措施扩大农奴数量 ②允许私营企业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③颁布法令宣布封建地主占有土地和农奴是其不可侵犯的特权

④农奴在法律上获得人身自由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3、下列有关19世纪中叶俄国农奴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农奴制正式确立 B 彼得一世允许私营企业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C 农奴开始成为地主的私有财产 D 农奴制危机加剧,农奴反抗斗争激增

4、19世纪俄国工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

A 工业技术落后 B 缺少工业资本

C 落后的农奴制的阻碍 D 国内市场狭小

5、十二月党人的最基本的主张是( )

A 推翻沙皇专制,废除农奴制度 B 发动武装起义

C 禁止俄国人前往西欧国家 D 进行自上而下的平缓变革

6、19世纪俄国一名知识分子说:“维护奴役人得农奴制度本身,是不会有成效的,而且也毫无裨益,无论社会良心或当代工业,国民福利和国家安全的要求,都已判处他的死刑。”他是( )

A 十二月党人 B 地主阶级革命派 C 守旧派知识分子 D 激进派知识分子

7、克里米亚战争爆发的只要原因是( )

A 俄国转移国内矛盾 B 俄国和英法在克里米亚发生利益冲突

C 英法为了把土耳其变成殖民地 D 英法俄争夺世界霸权

8、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对俄国国内的影响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国内矛盾进一步激化 B 推动了俄国农奴制改革

C 俄国农奴制弊端充分暴露 D 迫使压力山大二世立即进行废除农奴制的改革

9、十二月党人和激进派知识分子基本主张的相同点是( )

A 发动武装起义 B 废除农奴制度

C 主张自上而下的改革 D 主张通过农民和地主协商的办法废除农奴制

10、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危机在思想领域的主要表现是( )

A 农奴起义不断 B 工场手工业发展 C 新思潮的涌动 D 克里米亚战争

11、恩格斯在论述克里米亚战争时指出,“现在沙皇政府在全世界面前给俄国丢了丑,同时也在俄国人民面前给自己丢了丑。前所未有的觉醒时期开始了。”“觉醒”的根本原因是( )

A 军事落后 B 制度腐朽 C 经济凋敝 D 吏治腐败

12、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经历了缓慢而谨慎的酝酿过程,其主要原因是( )

①改革必然触动封建地主利益,阻力非常大 ②大力发展资本主义 ③害怕引起人民大规模暴动 ④为了维护封建地主利益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①④

13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国内背景是( )

A 国内局势动荡不安 B 新思潮涌动

C 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D 国际地位下降

14、促使俄国1861年改革发生的导火线是( )

A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 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度

C 克里米亚战争中俄国的失败 D 社会矛盾的尖锐和激化

15、之所以称俄国“二一九法令”为解放法令,主要是因为他宣布( )

A 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不得买卖或干涉其生活

B 农奴可得到一块份地,但其大小、肥瘠由地主决定

C 被解放的农奴均隶属地方政府委派的调停吏管理

D 国家直接控制的农奴也得到解放

16、“二一九法令”规定土地属于( )

A 国家 B 地主 C 农民 D 资产阶级

17、俄国农奴制改革在组织管理方面的有关规定是( )

A 农奴从法律上成为了自由的人 B 农奴可得到一块份地

C 加强村社制度 D 农奴需要用高价赎买份地

18、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作用是( )

①造成资本的集中 ②扩大了国内市场 ③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④强化了中央集权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19、下列对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性质,表述最准确的是( )

A 是由封建地主阶级主持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B 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工业的迅速发展

C 动摇了封建生产关系

D 是对农民的一次厚颜无耻的掠夺

20、有人认为“1861年改革后,俄国广大农民遭到压迫剥削更重了”,其主要依据是( )

A 遭受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 B 付出高额赎金

C 对封建地主的义务加重了 D 要继续遭受地主的剥削

21、1861年改革推动了俄国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 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 B 导致了农民两极分化严重

C 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生产积极性提高 D 政府采取了措施鼓励农民进行农业投资

22、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促进了俄国经济近代化的进程其表现有( )

①资本主义农业逐渐成为俄国农业的主要成分②国内销售市场不断扩大③逐渐完成了从手工工场向机器工厂的过渡④外国资本逐渐被排挤出俄国市场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3、1861年改革后,俄国同西欧相比仍然落后,其根本原因是( )

A 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B 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C 农奴制未废除 D 对外扩张影响经济

24、下列不属于民粹派主张和活动的是( )

A 主张发动工人阶级与农民结成联盟推翻沙皇统治

B 痛恨沙皇制度对农民的剥削

C 不满意资本主义制度

D 号召知识分子到农村去发动农民革命

25、对俄国1861年废除农奴制以后国内情况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农业经济仍然是封建经济

B 沙皇的权利收到限制

C 工业的发展特别依赖美国资本

D 资本主义经济仍然受到封建残余势力的严重阻碍

二、非选择题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3月的一次讲话 材料二:农民还有权赎买他们所住的房屋,并在获得地主同意后,赎买分配各他们长期使用的土地和其附属地作为私产„„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签署的废除农奴制度的法令 材料三: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在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交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劳役的办法„„。

——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

请完成:

(1)结合材料一,分析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改革后俄国农民的地位有了怎样的变化?如何实现?

(3)材料三所反映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4)据上述材料分析俄国1861年改革的意义和局限性。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农民革命的威胁迫使政府开始准备农村改革。甚至沙皇及其赖以存在的支柱农奴地主也意识到必须破除农奴制。„„中等地产的贵族希望农业沿着资本主义方向发展,这些地主占有全部地主半数,占有大部分农奴。„„农奴主也好,自由派也好,他们所关心的都是

防止农民革命,想用和平的方法,以让步和妥协为代价使俄国的农村转入资产阶级的逐渐改革,从而把权利和土地留在地主手中。

——《苏联通史》第二卷

材料二 1861((解放农奴宣言》载:“农民这样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材料三 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的劳役的办法。”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俄国社会各阶级(阶层)对农奴制的基本态度如何?根本原因是什么?

(2) 材料二表明农奴解放后获得了哪些权益?

(3) 材料三中农民抱怨的原因是什么?

高二历史 俄国农奴制改革 综合练习

一、选择题

1、俄国的农奴制正式确立于( )

A 15世纪中期末16世纪初 B 17世纪中期

C 18世纪以后 D 伴随着土地所有制发展确立

2、18世纪以后,为强化农奴制,沙皇采取的措施有( )

①采取措施扩大农奴数量 ②允许私营企业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③颁布法令宣布封建地主占有土地和农奴是其不可侵犯的特权

④农奴在法律上获得人身自由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3、下列有关19世纪中叶俄国农奴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农奴制正式确立 B 彼得一世允许私营企业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C 农奴开始成为地主的私有财产 D 农奴制危机加剧,农奴反抗斗争激增

4、19世纪俄国工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

A 工业技术落后 B 缺少工业资本

C 落后的农奴制的阻碍 D 国内市场狭小

5、十二月党人的最基本的主张是( )

A 推翻沙皇专制,废除农奴制度 B 发动武装起义

C 禁止俄国人前往西欧国家 D 进行自上而下的平缓变革

6、19世纪俄国一名知识分子说:“维护奴役人得农奴制度本身,是不会有成效的,而且也毫无裨益,无论社会良心或当代工业,国民福利和国家安全的要求,都已判处他的死刑。”他是( )

A 十二月党人 B 地主阶级革命派 C 守旧派知识分子 D 激进派知识分子

7、克里米亚战争爆发的只要原因是( )

A 俄国转移国内矛盾 B 俄国和英法在克里米亚发生利益冲突

C 英法为了把土耳其变成殖民地 D 英法俄争夺世界霸权

8、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对俄国国内的影响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国内矛盾进一步激化 B 推动了俄国农奴制改革

C 俄国农奴制弊端充分暴露 D 迫使压力山大二世立即进行废除农奴制的改革

9、十二月党人和激进派知识分子基本主张的相同点是( )

A 发动武装起义 B 废除农奴制度

C 主张自上而下的改革 D 主张通过农民和地主协商的办法废除农奴制

10、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危机在思想领域的主要表现是( )

A 农奴起义不断 B 工场手工业发展 C 新思潮的涌动 D 克里米亚战争

11、恩格斯在论述克里米亚战争时指出,“现在沙皇政府在全世界面前给俄国丢了丑,同时也在俄国人民面前给自己丢了丑。前所未有的觉醒时期开始了。”“觉醒”的根本原因是( )

A 军事落后 B 制度腐朽 C 经济凋敝 D 吏治腐败

12、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经历了缓慢而谨慎的酝酿过程,其主要原因是( )

①改革必然触动封建地主利益,阻力非常大 ②大力发展资本主义 ③害怕引起人民大规模暴动 ④为了维护封建地主利益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①④

13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国内背景是( )

A 国内局势动荡不安 B 新思潮涌动

C 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D 国际地位下降

14、促使俄国1861年改革发生的导火线是( )

A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 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度

C 克里米亚战争中俄国的失败 D 社会矛盾的尖锐和激化

15、之所以称俄国“二一九法令”为解放法令,主要是因为他宣布( )

A 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不得买卖或干涉其生活

B 农奴可得到一块份地,但其大小、肥瘠由地主决定

C 被解放的农奴均隶属地方政府委派的调停吏管理

D 国家直接控制的农奴也得到解放

16、“二一九法令”规定土地属于( )

A 国家 B 地主 C 农民 D 资产阶级

17、俄国农奴制改革在组织管理方面的有关规定是( )

A 农奴从法律上成为了自由的人 B 农奴可得到一块份地

C 加强村社制度 D 农奴需要用高价赎买份地

18、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作用是( )

①造成资本的集中 ②扩大了国内市场 ③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④强化了中央集权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19、下列对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性质,表述最准确的是( )

A 是由封建地主阶级主持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B 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工业的迅速发展

C 动摇了封建生产关系

D 是对农民的一次厚颜无耻的掠夺

20、有人认为“1861年改革后,俄国广大农民遭到压迫剥削更重了”,其主要依据是( )

A 遭受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 B 付出高额赎金

C 对封建地主的义务加重了 D 要继续遭受地主的剥削

21、1861年改革推动了俄国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 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 B 导致了农民两极分化严重

C 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生产积极性提高 D 政府采取了措施鼓励农民进行农业投资

22、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促进了俄国经济近代化的进程其表现有( )

①资本主义农业逐渐成为俄国农业的主要成分②国内销售市场不断扩大③逐渐完成了从手工工场向机器工厂的过渡④外国资本逐渐被排挤出俄国市场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3、1861年改革后,俄国同西欧相比仍然落后,其根本原因是( )

A 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B 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C 农奴制未废除 D 对外扩张影响经济

24、下列不属于民粹派主张和活动的是( )

A 主张发动工人阶级与农民结成联盟推翻沙皇统治

B 痛恨沙皇制度对农民的剥削

C 不满意资本主义制度

D 号召知识分子到农村去发动农民革命

25、对俄国1861年废除农奴制以后国内情况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农业经济仍然是封建经济

B 沙皇的权利收到限制

C 工业的发展特别依赖美国资本

D 资本主义经济仍然受到封建残余势力的严重阻碍

二、非选择题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3月的一次讲话 材料二:农民还有权赎买他们所住的房屋,并在获得地主同意后,赎买分配各他们长期使用的土地和其附属地作为私产„„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签署的废除农奴制度的法令 材料三: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在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交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劳役的办法„„。

——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

请完成:

(1)结合材料一,分析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改革后俄国农民的地位有了怎样的变化?如何实现?

(3)材料三所反映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4)据上述材料分析俄国1861年改革的意义和局限性。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农民革命的威胁迫使政府开始准备农村改革。甚至沙皇及其赖以存在的支柱农奴地主也意识到必须破除农奴制。„„中等地产的贵族希望农业沿着资本主义方向发展,这些地主占有全部地主半数,占有大部分农奴。„„农奴主也好,自由派也好,他们所关心的都是

防止农民革命,想用和平的方法,以让步和妥协为代价使俄国的农村转入资产阶级的逐渐改革,从而把权利和土地留在地主手中。

——《苏联通史》第二卷

材料二 1861((解放农奴宣言》载:“农民这样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材料三 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的劳役的办法。”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俄国社会各阶级(阶层)对农奴制的基本态度如何?根本原因是什么?

(2) 材料二表明农奴解放后获得了哪些权益?

(3) 材料三中农民抱怨的原因是什么?


相关文章

  • 古今中外改革知识梳理及练习
  • 古今中外改革知识梳理及练习 一.改革的分类: 1是否改变社会性质(社会制度): ①不改变社会性质(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局部的调整):戊戌变法.新经 济政策.罗斯福新政.赫鲁晓夫改革.匈牙利卡达尔改革.中国改革开放: ②改变社会性质 ...查看


  •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 第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要从俄国废除农奴制度的初衷着手,结合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分析俄国废除农奴制的 实质及其产生的影响. 2.在学习影响时,要重点把握农奴制改革在俄国历史发展中所发挥的重大作用,同时也应看到 ...查看


  • 2015--2016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册随堂练习第四课
  • 第4课 经济大危机 28. 美国总统奥巴马说"美国的真正天赋在于:它懂得改变".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的"改变"表现为 A .建立法西斯专政 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C .实行冷战政策 D ...查看


  • 避免革命的改革教学反思
  • 反思一:避免革命的改革教学反思 初三年的学生具体有一定的比较分析能力,在阐述农奴制改革之前的俄国社会状况时,可以充分使用课本或相关练习刊印的图片:在评价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影响时,教师可准备具体的历史材料,组织学生讨论.思考并进行归纳. 通 ...查看


  • 高二历史俄国的改革和资本主义发展1
  • 第16课 俄国的改革和资本主义发展 复兴高级中学 胡 平 编辑:卢立臻 [教学目标] 1.知道俄罗斯统一.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的建立.彼得一世改革开始了俄国近代化的历程.俄国对外的领土扩张.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主要内容.理解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查看


  • 九上每课练习
  • 九上第3课 1. 马克思说:"希腊的内部极盛时期是伯利克里时代,外部极盛时期是亚历山大时代".伯利克里推动"希腊的内部达到极盛"的措施是 A. 民主改革 B.发动战争 C.推广农产品种植 D.发展海上 ...查看


  • 八年级下册历史暑假作业答案
  • 参考答案 作业一 中国近现代史总线索 一.知识梳理 1.鸦片战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洋务运动: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3.五四运动: 4.新中国成立: 5.九一八:卢沟桥(七七): 6.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查看


  • 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配套练习题
  • 第一课 文艺复兴 1.14-17世纪,欧洲兴起追求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的运动,被称为" ",最早兴起于 .原因是意大利最早出现 2.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思想是" ". 3.实质: . 4.文艺复兴先驱的是 ...查看


  • 上海历史第一分册练习与测评参考答案
  • 第一单元 古代东方 第1课 古代两河流域 练习与测评 1.两河流域早期国家产生于什么时候?主要是哪些古代民族建立了这些国家? 产生时间:从公元前3500年至公元前7世纪 主要古代民族:建立早期国家的古代民族先后有苏美尔人.阿卡德人.阿摩利人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