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探究性学习”就是把学生看成是知识的主动探求者,在教师的引导下,按照提供的任务或目标,采用一定的学习策略,阅读文章、观察生活、妥善表达,从而形成独立摄取知识、总结规律、具有良好的语文创新能力和学习习惯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把学生的价值、尊严、自由、创新、潜能的充分实现置于最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探究性;过程性;主体性;开放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今天和明天》中指出:“教师的职责现在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他将越来越多地成为顾问,是一位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探究性学习”就是把学生看成是知识的主动探求者,在教师的引导下,按照提供的任务或目标,采用一定的学习策略,阅读文章、观察生活、妥善表达,从而形成独立摄取知识、总结规律、具有良好的语文创新能力和学习习惯的一种学习方式。其把学生的价值、尊严、自由、创新、潜能的充分实现置于最重要的地位。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探究性学习有些什么样的特点,笔者就《孔乙己》一课的教学来谈几点看法。 一、创设问题,体现探究性学习的探究性 探究性学习是相对于接受式学习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它具有探究性特点。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围绕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学习活动;适应这一要求教师就必须精心地设计问题。心理学研究表明,问题意识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思维。只有当个体活动感到自己需要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的时候,思维才算真正启动。如果课堂上学生围绕目标,积极思考,不断地发现问题,那么课堂教学就会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语文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精心创设问题情境,积极引导学生发问,让学生在不断的探究中发现规律,不断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在教学《孔乙己》一文时,我用了三节课,设计了三个大问题: 1.走近孔乙己:孔乙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要求每位学生提供至少三种答案。 2.分析孔乙己:孔乙己的悲剧都是谁惹的祸? 3.走出孔乙己:怎样改造孔乙己? 教学是双边活动,探究式学习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而思维活动的参与是最本质的参与,积极的思维是课堂气氛形成的决定性因素。在课堂上,教师精心设置问题,诱发学生思维,激活学生思维,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我们听到精彩的课,常常评价老师把这堂课上“活”了,其实一堂课之所以“活”,关键是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 思维自疑问开始。现代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思维能力一般都落后于学习新知识的要求,学生内部这种矛盾正是思维活动的动力。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不断揭示并促进这种思维矛盾的发生和发展。教师精巧地设置问题,学生的思维会被迅速地激活,从而积极地去探究、去摸索。 二、学会倾听,体现探究性学习的主体性 探究性学习主要由学生自己完成,学生在选择探究的方式方法等方面具有充分的自由度。探究的主体是学生,探究活动中应该给每一个学生参与探究的机会,达到发展学生的目的。特别要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对于那些在班级或小组中较少发言的或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应给予他们特别的关照和积极的鼓励,使他们有机会、有信心参与到探究中来。探究应该把重点放在以下四个方面:(1)通过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满足学生求知欲。(2)通过探究实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的思维能力。(3)通过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4)通过探究实践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助学生有自己独特的感悟。 探究实践中教师要充分地倾听学生,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有人写道:“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倾听受教育者的叙说是教师的道德责任”。作为一个真正的倾听者的教师,必定是这样的:他怀着深深的谦虚和忍耐,以一颗充满柔情的爱心,张开他的耳朵,满怀信心和期待地迎接那些稚嫩的生命之音。这样的生命由于植根于生命的大地,根深蒂固,顺风摇摆,时常静默沉寂,但又潜藏着创造的活力,它的全部目的无非在于:在空中绽放花朵、凝结果实。学生是独立的、自主的个体,学生的生命体验、学习方式方法,因人不同,思维的角度、深度,领悟的境界、质疑的方式也迥然各异,每个学生对作品的初步感受、分析和理解都可能不尽相同。因此,教师充分地倾听学生,不仅利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而且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今后的健康成长。 记得当时学生回答第一个问题“走近孔乙己:孔乙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要求每位学生提供至少三种答案”时。学生非常活跃,学生说孔乙己是一个弱者、一个懒汉、一个酒鬼、一个赌徒、一个懦夫、一个单身汉、一个善良的人、一个倒霉的人、一个穿着长衫站着喝酒的人、一个容易受伤的人、一个漂泊的人、一个迂腐的人、一个狡辩的人、一个名落孙山的人、一个偷窃的人、一个无能的人,一个只能受气不能争气的人等等,还有一位学生用义乌话说孔乙己是一个“mabo”。语文学习本身就是一个重感悟而轻结论的过程,学生的主体性地位非常突出,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文化素养,教师要宽容地对待这种差异,要让学生在学习目标的引导下主动参与学习。课堂上要重视学生,不要把学生看做是接受知识的容器。学生对文章理解的深浅是以他们的知识底蕴为基础的,只要有感悟,就有提高。外国人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中国人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贾宝玉林黛玉,我们完全可以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孔乙己。 三、引导探究,体现探究性学习的过程性 探究式学习注重学习过程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教学过程的实质是教师指导下学生个体的认识和发展过程。布鲁纳说:“教师在尽可能的范围内,应当以引导儿童自己去发现为目的。”在新课标的理念下,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学生被教师牵着走”的做法。教师作为引导者、指导者,基本任务是适时启发诱导;学生作为探索者,主要任务是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新事物,学习新知识,从而在实践中培养探究能力。许多耐人寻味的矛盾处是作者有意安排的点睛之笔,教师如果抓住这些地方设引导行,不但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愿望,而且能让学生把课文理解得更透彻。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关键处设引导行,给学生提供探究的机会,就无异于“一石激起千层浪”,会使学生大脑掀起智慧的巨澜,从而使学生的探究潜能得到很好地挖掘。 摘 要:受传统教学的影响,现在的课堂当中还是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老师一味地进行讲解,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比如繁重的课堂内容和学生们较低的学习效率等。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实施,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也应该做出一定的改革和创新。主要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创新策略做简单分析。 关键词:课堂;初中;思想品德;创新教学 课程改革要求把学生当作教学的主体,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但是在实施的过程当中很多教师并没有深刻地认识到改革的标准,在教学的过程中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现结合自身的经验,对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创新性做以下几点阐述: 一、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和维持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的创新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师生之间关系的融洽与否。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因素,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因素。首先,老师要拥有一定的权威,学生对老师有尊重和信任的心理,这样才能在课堂上认真地听讲,和老师及时地进行沟通和交流。其次,老师在课堂上要建立相对人性化的管理方法,对不同的学生选取不同的管理方法和态度,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要有充分的了解,从而在课堂上能够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创新型课堂的前提。 二、提高初中生对思想品德课程的兴趣 初中思想品德的理论性还是很强的,想要进行创新型教学就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上,不能继续传统教学模式当中大满灌的教学方法,而要分层次、由浅入深地讲解思想政治的知识,讲课的时候要带着激情去讲,让学生们从老师的话语之间感觉到这是一门有趣的课程。 三、提高老师自身的素质 想要建立创新性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离不开老师自身素质的影响,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老师就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素质,在平时的教学活动当中给学生们起到榜样的作用,那些思想品德的模范离我们的生活已经很遥远了,学生很难直接地感受到那些故事。所以,老师要从自身做起,让学生们感受到思想政治的魅力所在,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初中思想品德是一门理论化很强的课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老师自身的不断学习等,都是区别于传统教学方法的、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创新性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黄庆军.浅谈初中思想政治教学的创新策略[J].科教文汇,2013(03). (作者单位 河北省隆化县第三中学) ?�编辑 刘瑞琴
摘 要:“探究性学习”就是把学生看成是知识的主动探求者,在教师的引导下,按照提供的任务或目标,采用一定的学习策略,阅读文章、观察生活、妥善表达,从而形成独立摄取知识、总结规律、具有良好的语文创新能力和学习习惯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把学生的价值、尊严、自由、创新、潜能的充分实现置于最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探究性;过程性;主体性;开放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今天和明天》中指出:“教师的职责现在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他将越来越多地成为顾问,是一位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探究性学习”就是把学生看成是知识的主动探求者,在教师的引导下,按照提供的任务或目标,采用一定的学习策略,阅读文章、观察生活、妥善表达,从而形成独立摄取知识、总结规律、具有良好的语文创新能力和学习习惯的一种学习方式。其把学生的价值、尊严、自由、创新、潜能的充分实现置于最重要的地位。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探究性学习有些什么样的特点,笔者就《孔乙己》一课的教学来谈几点看法。 一、创设问题,体现探究性学习的探究性 探究性学习是相对于接受式学习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它具有探究性特点。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围绕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学习活动;适应这一要求教师就必须精心地设计问题。心理学研究表明,问题意识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思维。只有当个体活动感到自己需要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的时候,思维才算真正启动。如果课堂上学生围绕目标,积极思考,不断地发现问题,那么课堂教学就会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语文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精心创设问题情境,积极引导学生发问,让学生在不断的探究中发现规律,不断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在教学《孔乙己》一文时,我用了三节课,设计了三个大问题: 1.走近孔乙己:孔乙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要求每位学生提供至少三种答案。 2.分析孔乙己:孔乙己的悲剧都是谁惹的祸? 3.走出孔乙己:怎样改造孔乙己? 教学是双边活动,探究式学习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而思维活动的参与是最本质的参与,积极的思维是课堂气氛形成的决定性因素。在课堂上,教师精心设置问题,诱发学生思维,激活学生思维,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我们听到精彩的课,常常评价老师把这堂课上“活”了,其实一堂课之所以“活”,关键是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 思维自疑问开始。现代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思维能力一般都落后于学习新知识的要求,学生内部这种矛盾正是思维活动的动力。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不断揭示并促进这种思维矛盾的发生和发展。教师精巧地设置问题,学生的思维会被迅速地激活,从而积极地去探究、去摸索。 二、学会倾听,体现探究性学习的主体性 探究性学习主要由学生自己完成,学生在选择探究的方式方法等方面具有充分的自由度。探究的主体是学生,探究活动中应该给每一个学生参与探究的机会,达到发展学生的目的。特别要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对于那些在班级或小组中较少发言的或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应给予他们特别的关照和积极的鼓励,使他们有机会、有信心参与到探究中来。探究应该把重点放在以下四个方面:(1)通过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满足学生求知欲。(2)通过探究实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的思维能力。(3)通过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4)通过探究实践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助学生有自己独特的感悟。 探究实践中教师要充分地倾听学生,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有人写道:“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倾听受教育者的叙说是教师的道德责任”。作为一个真正的倾听者的教师,必定是这样的:他怀着深深的谦虚和忍耐,以一颗充满柔情的爱心,张开他的耳朵,满怀信心和期待地迎接那些稚嫩的生命之音。这样的生命由于植根于生命的大地,根深蒂固,顺风摇摆,时常静默沉寂,但又潜藏着创造的活力,它的全部目的无非在于:在空中绽放花朵、凝结果实。学生是独立的、自主的个体,学生的生命体验、学习方式方法,因人不同,思维的角度、深度,领悟的境界、质疑的方式也迥然各异,每个学生对作品的初步感受、分析和理解都可能不尽相同。因此,教师充分地倾听学生,不仅利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而且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今后的健康成长。 记得当时学生回答第一个问题“走近孔乙己:孔乙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要求每位学生提供至少三种答案”时。学生非常活跃,学生说孔乙己是一个弱者、一个懒汉、一个酒鬼、一个赌徒、一个懦夫、一个单身汉、一个善良的人、一个倒霉的人、一个穿着长衫站着喝酒的人、一个容易受伤的人、一个漂泊的人、一个迂腐的人、一个狡辩的人、一个名落孙山的人、一个偷窃的人、一个无能的人,一个只能受气不能争气的人等等,还有一位学生用义乌话说孔乙己是一个“mabo”。语文学习本身就是一个重感悟而轻结论的过程,学生的主体性地位非常突出,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文化素养,教师要宽容地对待这种差异,要让学生在学习目标的引导下主动参与学习。课堂上要重视学生,不要把学生看做是接受知识的容器。学生对文章理解的深浅是以他们的知识底蕴为基础的,只要有感悟,就有提高。外国人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中国人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贾宝玉林黛玉,我们完全可以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孔乙己。 三、引导探究,体现探究性学习的过程性 探究式学习注重学习过程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教学过程的实质是教师指导下学生个体的认识和发展过程。布鲁纳说:“教师在尽可能的范围内,应当以引导儿童自己去发现为目的。”在新课标的理念下,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学生被教师牵着走”的做法。教师作为引导者、指导者,基本任务是适时启发诱导;学生作为探索者,主要任务是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新事物,学习新知识,从而在实践中培养探究能力。许多耐人寻味的矛盾处是作者有意安排的点睛之笔,教师如果抓住这些地方设引导行,不但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愿望,而且能让学生把课文理解得更透彻。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关键处设引导行,给学生提供探究的机会,就无异于“一石激起千层浪”,会使学生大脑掀起智慧的巨澜,从而使学生的探究潜能得到很好地挖掘。 摘 要:受传统教学的影响,现在的课堂当中还是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老师一味地进行讲解,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比如繁重的课堂内容和学生们较低的学习效率等。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实施,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也应该做出一定的改革和创新。主要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创新策略做简单分析。 关键词:课堂;初中;思想品德;创新教学 课程改革要求把学生当作教学的主体,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但是在实施的过程当中很多教师并没有深刻地认识到改革的标准,在教学的过程中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现结合自身的经验,对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创新性做以下几点阐述: 一、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和维持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的创新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师生之间关系的融洽与否。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因素,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因素。首先,老师要拥有一定的权威,学生对老师有尊重和信任的心理,这样才能在课堂上认真地听讲,和老师及时地进行沟通和交流。其次,老师在课堂上要建立相对人性化的管理方法,对不同的学生选取不同的管理方法和态度,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要有充分的了解,从而在课堂上能够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创新型课堂的前提。 二、提高初中生对思想品德课程的兴趣 初中思想品德的理论性还是很强的,想要进行创新型教学就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上,不能继续传统教学模式当中大满灌的教学方法,而要分层次、由浅入深地讲解思想政治的知识,讲课的时候要带着激情去讲,让学生们从老师的话语之间感觉到这是一门有趣的课程。 三、提高老师自身的素质 想要建立创新性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离不开老师自身素质的影响,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老师就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素质,在平时的教学活动当中给学生们起到榜样的作用,那些思想品德的模范离我们的生活已经很遥远了,学生很难直接地感受到那些故事。所以,老师要从自身做起,让学生们感受到思想政治的魅力所在,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初中思想品德是一门理论化很强的课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老师自身的不断学习等,都是区别于传统教学方法的、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创新性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黄庆军.浅谈初中思想政治教学的创新策略[J].科教文汇,2013(03). (作者单位 河北省隆化县第三中学) ?�编辑 刘瑞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