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重要他人
跟上次一样,邀请大家在你的头脑中刻画你的名字,一笔一画刻画的时候心会自然的安宁,所有与己相关的回忆和畅想都萦绕的时候,我坚信,你所面对的自己是最真实的。这一次,我们探讨你的重要他人,出现在你脑海中的就是“×××的重要他人”,此时的×××依然是你的名字。
我也相信你自然而然的以为“重要他人”就是指对你非常重要的除了你自己以外的其他人。实际上,在心理学的辞典里,“重要他人”是指那些在你的性格、人格等心理品质形成的过程中起过决定性的影响作用的人。你可能特别的小气,也可能容易紧张,也可能格外的善良,这些或积极或消极的心理品质的形成过程中,总会有那么一个人或者一件事情左右了你。
在我们的身边或者影视剧作品中总会看到这样的镜头,一个周岁左右的孩子在蹒跚的学走步,摇摇晃晃碰到桌子的一角,于是捂着头大哭,这时候旁边的老人是惊惶失措的,一手扶着孩子,一手不停的拍打桌子“谁让你碰我宝贝儿的?!我打你!”,这时候的孩子会学着大人的样子拍打着桌子破涕为笑。类似这样的教育持续在整个儿童期,在这个孩子的印象里就会有这样的思想:当我受到伤害的时候,就要责备除了我自己以外的对方,哪怕对方只是不具备主观能动性的客体而已;当我受到伤害的时候,不问原因我就要反击。于是,当孩子长大后考试不及格,不会想是不是自己努力不够,反而责备老师讲的不好;没有朋友,不会考虑是不是自己对朋友不够友好,反而责备朋友们都伤害他。这个习惯性的责备对方的孩子,他的重要他人有谁?对!就是那个细心呵护他保护他的老人!此刻,请你审视你自己,既然“人无完人”,那请思考你的缺点,思考你内心里所有的消极状态,曾经有谁说了什么样的话做了什么样子的事情,你又曾经受到了怎样的触动„„
再有一个故事的主人公是我。当我第一次触及“重要他人”的时候,我第一瞬间想到的人是一个此生只见过一次的人。小学三年级那年,有一天爸爸妈妈要带我去小姨家完,我收拾停当之后站在门口等他们,记忆非常的清晰,那天我穿了白色的公主衬衣,蓝色格格的背带裤,盘着头,有个阿姨从我身边经过时对旁边的人说“这是谁家的孩子这么干净!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干净的小孩儿!”那天,我就站在原地不动,认真的听完每一句夸奖,飞跑着回去对爸妈兴奋的谈。大家请注意,那个陌生的阿姨夸奖我的不是说“这孩子真漂亮,真可爱!”,那些听起来很泛泛的夸奖,只是说“干净”,些许的夸张的说“从来都没有见过这么干净的”。三年级之前我无疑是干净的,但是是被动的,从那天开始我的干净整洁是主动
的,直至今天,我都保持着这样的好习惯。如果你问我,在这样优秀品质建立的过程中我的重要他人是谁?必定是那个一面之缘的陌生阿姨。可能同样希望我保持整洁的教育,父母和老师说了一遍又一遍,但是在我回忆的时候,唯一的感触不是他们。
此刻你的思想中有两个疑问。第一,你会觉得儿时的记忆已经模糊,成长中的教育也不记得源于谁,自己是个成人,你当前的所有的思想和行为都是自己决定的,与其他人没有关系,甚至你会想在你说话做事之前从来没有感受到过别人的声音和影子。我不否认,有太多的言语和行为是经过我们的大脑深思熟虑之后才开始实施的,但是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情绪,那这些情绪又渊源于我们的重要他人。第二,你会诧异,即便你考虑到重要他人,那又如何?如果是帮助你形成一种积极的、乐观的心理品质,或者你遇事不慌,或者你每天都微笑,或者你特别会幽默,那么请记得感谢这个让你有所改变的重要他人;如果是你悲观了,你害怕了,你优柔寡断了,那么也请记得你的重要他人,看看他的行为和思想,像照镜子化妆一样,看看哪些地方该补妆了,请你让自己日趋的漂亮吧。
你的重要他人,可能是之前的你自己,可能是你的老师家长朋友,也可能是你的陌生人,借着去思考他们的时候,来抚平你的伤,修复你的不足,发扬你的优点。人不可以最优秀,但是可以更优秀„„
总之是邀请大家和我一起去思考你的重要他人,我跟我的学生也会经常的谈到“反思”和“改变”这两个动作,二者中的任何一个都不会使人特别的愉悦,每一个回头去反思的过程都隐藏着面对自己的痛楚,如果是优秀的时候你微笑了,但是发现不足的时候我知道你想逃避了,这时候如果你仍然记得“改变”,那无疑你是伟大的。我说改变是个痛苦的过程,因为每一种改变都在标志着否定自己的过去,希望你有如此的勇敢。
你的重要他人
跟上次一样,邀请大家在你的头脑中刻画你的名字,一笔一画刻画的时候心会自然的安宁,所有与己相关的回忆和畅想都萦绕的时候,我坚信,你所面对的自己是最真实的。这一次,我们探讨你的重要他人,出现在你脑海中的就是“×××的重要他人”,此时的×××依然是你的名字。
我也相信你自然而然的以为“重要他人”就是指对你非常重要的除了你自己以外的其他人。实际上,在心理学的辞典里,“重要他人”是指那些在你的性格、人格等心理品质形成的过程中起过决定性的影响作用的人。你可能特别的小气,也可能容易紧张,也可能格外的善良,这些或积极或消极的心理品质的形成过程中,总会有那么一个人或者一件事情左右了你。
在我们的身边或者影视剧作品中总会看到这样的镜头,一个周岁左右的孩子在蹒跚的学走步,摇摇晃晃碰到桌子的一角,于是捂着头大哭,这时候旁边的老人是惊惶失措的,一手扶着孩子,一手不停的拍打桌子“谁让你碰我宝贝儿的?!我打你!”,这时候的孩子会学着大人的样子拍打着桌子破涕为笑。类似这样的教育持续在整个儿童期,在这个孩子的印象里就会有这样的思想:当我受到伤害的时候,就要责备除了我自己以外的对方,哪怕对方只是不具备主观能动性的客体而已;当我受到伤害的时候,不问原因我就要反击。于是,当孩子长大后考试不及格,不会想是不是自己努力不够,反而责备老师讲的不好;没有朋友,不会考虑是不是自己对朋友不够友好,反而责备朋友们都伤害他。这个习惯性的责备对方的孩子,他的重要他人有谁?对!就是那个细心呵护他保护他的老人!此刻,请你审视你自己,既然“人无完人”,那请思考你的缺点,思考你内心里所有的消极状态,曾经有谁说了什么样的话做了什么样子的事情,你又曾经受到了怎样的触动„„
再有一个故事的主人公是我。当我第一次触及“重要他人”的时候,我第一瞬间想到的人是一个此生只见过一次的人。小学三年级那年,有一天爸爸妈妈要带我去小姨家完,我收拾停当之后站在门口等他们,记忆非常的清晰,那天我穿了白色的公主衬衣,蓝色格格的背带裤,盘着头,有个阿姨从我身边经过时对旁边的人说“这是谁家的孩子这么干净!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干净的小孩儿!”那天,我就站在原地不动,认真的听完每一句夸奖,飞跑着回去对爸妈兴奋的谈。大家请注意,那个陌生的阿姨夸奖我的不是说“这孩子真漂亮,真可爱!”,那些听起来很泛泛的夸奖,只是说“干净”,些许的夸张的说“从来都没有见过这么干净的”。三年级之前我无疑是干净的,但是是被动的,从那天开始我的干净整洁是主动
的,直至今天,我都保持着这样的好习惯。如果你问我,在这样优秀品质建立的过程中我的重要他人是谁?必定是那个一面之缘的陌生阿姨。可能同样希望我保持整洁的教育,父母和老师说了一遍又一遍,但是在我回忆的时候,唯一的感触不是他们。
此刻你的思想中有两个疑问。第一,你会觉得儿时的记忆已经模糊,成长中的教育也不记得源于谁,自己是个成人,你当前的所有的思想和行为都是自己决定的,与其他人没有关系,甚至你会想在你说话做事之前从来没有感受到过别人的声音和影子。我不否认,有太多的言语和行为是经过我们的大脑深思熟虑之后才开始实施的,但是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情绪,那这些情绪又渊源于我们的重要他人。第二,你会诧异,即便你考虑到重要他人,那又如何?如果是帮助你形成一种积极的、乐观的心理品质,或者你遇事不慌,或者你每天都微笑,或者你特别会幽默,那么请记得感谢这个让你有所改变的重要他人;如果是你悲观了,你害怕了,你优柔寡断了,那么也请记得你的重要他人,看看他的行为和思想,像照镜子化妆一样,看看哪些地方该补妆了,请你让自己日趋的漂亮吧。
你的重要他人,可能是之前的你自己,可能是你的老师家长朋友,也可能是你的陌生人,借着去思考他们的时候,来抚平你的伤,修复你的不足,发扬你的优点。人不可以最优秀,但是可以更优秀„„
总之是邀请大家和我一起去思考你的重要他人,我跟我的学生也会经常的谈到“反思”和“改变”这两个动作,二者中的任何一个都不会使人特别的愉悦,每一个回头去反思的过程都隐藏着面对自己的痛楚,如果是优秀的时候你微笑了,但是发现不足的时候我知道你想逃避了,这时候如果你仍然记得“改变”,那无疑你是伟大的。我说改变是个痛苦的过程,因为每一种改变都在标志着否定自己的过去,希望你有如此的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