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如何考试

学而优则仕,是每一个学子的梦想,于是就有了影响中国1300年的科举制。很多人认为昔日的科举好比今日的高考,其实它更像是一个古代的入职考试,只有通过考试的人才能有入仕为官的资格,只有入仕为官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中国封建社会最鼎盛的一千年,这些从科举中脱颖而出的人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科举制度起源于隋朝,是短命的隋朝除了大运河之外又一件影响深远、毁誉参半的大事。在此之前,无论是先秦的世卿世禄,两汉的“察举”、“征辟”,魏晋的“九品中正制”,都被掌握钱权势力的人所操纵,“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纨绔居高位、贤俊沉下僚”。普通人若只有一身贤才而想出将入相,恐怕只能等到改朝换代重新洗牌,或是能像姜子牙一样钓上一条大鱼。

天子门生:帝王手中的统治工具

史载,唐太宗私幸端门,看到新科进士弹冠相庆,不禁喜道:“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科举的本质就是为统治阶级服务,士子们更是甘心“入彀”,两厢情愿。所谓“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为统治阶级服务,自然不是简单的事。朱元璋曾制造了一起“南北榜”之争,洪武三十年的会试,52位进士全部是南方人,引起北方学子的强烈不满。经过复查,北方学子仍不满意,朱元璋杀死主考、侍读、状元等人,亲自阅卷,钦定62人为进士,全部是北方人。这场大案,并不是一场科举舞弊。85岁的主考刘三吾见过朱元璋杀功臣的功力,怎可能因为包庇南人这种无价值的小事触犯逆鳞?实际上,朱元璋是要利用此事件笼络北方士大夫,稳定当时并不稳定的北方局面。虽说当时“江南本多俊才”,但这样一个政治策略问题,到了暴君的手里,只有血染科场了。

作为又一个少数民族政权,清朝没有像元朝一样带有种族歧视的左右两榜取进士,不但开了博学鸿词科,还规定了“旗人不占鼎甲”,让科举功名向汉人倾斜。但是也有例外,除了顺治时的两次分榜出现了两位满族状元外,同治四年还出过一位蒙古状元。大臣们把预定的前十名送皇帝御览,不料,打开密封的卷子发现第一名是蒙古旗人崇绮,两宫太后也没了主意。10岁的同治皇帝就学着求签的样子,自己去前十名里抽出状元。连抽三次都是崇绮,最后大臣们只好认同“只论文字,不分旗汉”,崇绮成了清朝唯一的蒙古旗人状元。后来他的女儿又成为了同治皇后,显赫一时。八国联军入侵时,时任盛京将军的他自杀于保定莲池书院。

双喜临门:独一无二的状元驸马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是古人眼中的人生两大喜事,这两大喜事最登峰造极时,无外乎中了状元同时被皇帝招为驸马。这样的故事在文学戏剧和影视作品中非常常见,比如《铡美案》中的陈世美。但现实并非如此,真正被招为驸马的状元只有唐朝的郑颢一人。

千年科举史为什么仅此一人呢?“也知年少登科好,争奈龙头属老成”,古代士子等到状元及第时大多已结婚生子,皇帝当然不肯让堂堂公主屈为妾室。就算有的状元妻室空着,也得看看公主的意思。南宋理宗曾经听从右丞相丁大全的建议,想招赘当年状元周震炎为汉国公主驸马。但是公主偷看了周状元一眼,对其样貌颇为不满,爸爸疼女儿,此事便作罢。

郑颢做这个状元驸马也是颇费周章。唐宣宗李忱自己就是个科举迷,贵为皇帝,非要给自己题了一个“乡贡进士李道龙”,还一门心思的要给女儿万寿公主找一个状元女婿,就让白居易的堂弟、宰相白敏中做媒。旁人眼中的大喜事,郑颢却犯了难,首先是自己已经聘了卢氏,再则本朝曾有太平公主祸害两个夫家的前鉴。郑颢告诉白敏中,自己已经给卢氏送了聘礼,白敏中便派人快马加鞭,把聘礼和堂帖都追了回来。卢氏一家本来因与状元结亲欢天喜地,如今只能哑巴吃黄连了。自此状元与宰相结怨,郑颢没少说白敏中的坏话。

好在万寿公主不是太平公主,宣宗也不是武则天,郑颢的状元驸马还算顺利,夫妻也较为和睦。有一次,郑颢的弟弟生了重病,一家人焦急万分,公主却自己跑到慈恩寺看戏了。宣宗得知后大发雷霆,严厉申斥了公主,打掉了她最后一点公主架子。郑颢的官也做的不错,清正廉明,口碑不错,也算没有辱没状元驸马的名声。

重文轻武:易被忽略的武举考试

文武双璧,本应是科举的两大科目,但武试往往被人们忽视。武举考试晚于文科,到武则天时才出现,武举人在官职任命、档案资料等方面也落后于文举人。武举考试也因多种原因时兴时废,唐德宗时,谏议大夫田登上奏说:“武举人持弓挟矢,数千百人入皇城,恐非所宜。”于是唐德宗就停了武举。宋朝直到仁宗才在司马光的建议下开了武举,到辽金元时为了防止汉人造反,索性停了武举,只许汉人舞文弄墨而不许舞刀弄枪。

这种走走停停的武举制度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社会的重文轻武。宋朝名将狄青官拜枢密副使,但因不是文科进士而受到轻视,他自己也曾说,和韩琦相比他只差了一个进士及第。宋真宗时,一位契丹使臣喜爱射箭,想要宋朝派人伴射。真宗觉得事关国家体面,一定得找一个文、武、貌俱佳的人来,满朝文武只有状元出身的翰林学士陈尧咨符合条件。真宗许诺,如果他愿意改当武官陪契丹使臣射箭,一定厚加封赏。陈尧咨回家请示老母,其母拿起拐杖就打:“你是状元,你父子皆以文章而为朝廷大臣,现在却贪恋富贵辱没家门!”可见当时重文轻武风气之深。

这种现象还有一个原因是文官领导武将。《藤阴杂记》里讲了一个富翁的两个女婿,一个是守备,后来提了副将,富翁越发喜爱他;另一个是秀才,没什么名堂。但后来秀才蟾宫折桂,被任命为御史来地方巡视阅兵。副将女婿戎装披挂,远郊迎接,报名晋谒,第二天进帐恭请。这位进士连襟得意非凡,赋诗曰:“黄草坡前万甲兵,碧纱帐里一书生。而今始信文章贵,卧听元戎报五更。”

再不受重视,武举人也是国家栋梁,小说《说岳全传》中,岳飞枪挑小梁王夺了武举状元,虽是杜撰,也反映了人们对于英雄的美好幻想。在历代武举人中,最著名的有两位,一位是平定安史之乱的异姓王郭子仪,另一位则是荡平倭寇的民族英雄戚继光。武举选拔的不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武夫,而是首先知晓孙吴大义,同时又有弓马骑射的大将。

学而优则仕,是每一个学子的梦想,于是就有了影响中国1300年的科举制。很多人认为昔日的科举好比今日的高考,其实它更像是一个古代的入职考试,只有通过考试的人才能有入仕为官的资格,只有入仕为官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中国封建社会最鼎盛的一千年,这些从科举中脱颖而出的人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科举制度起源于隋朝,是短命的隋朝除了大运河之外又一件影响深远、毁誉参半的大事。在此之前,无论是先秦的世卿世禄,两汉的“察举”、“征辟”,魏晋的“九品中正制”,都被掌握钱权势力的人所操纵,“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纨绔居高位、贤俊沉下僚”。普通人若只有一身贤才而想出将入相,恐怕只能等到改朝换代重新洗牌,或是能像姜子牙一样钓上一条大鱼。

天子门生:帝王手中的统治工具

史载,唐太宗私幸端门,看到新科进士弹冠相庆,不禁喜道:“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科举的本质就是为统治阶级服务,士子们更是甘心“入彀”,两厢情愿。所谓“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为统治阶级服务,自然不是简单的事。朱元璋曾制造了一起“南北榜”之争,洪武三十年的会试,52位进士全部是南方人,引起北方学子的强烈不满。经过复查,北方学子仍不满意,朱元璋杀死主考、侍读、状元等人,亲自阅卷,钦定62人为进士,全部是北方人。这场大案,并不是一场科举舞弊。85岁的主考刘三吾见过朱元璋杀功臣的功力,怎可能因为包庇南人这种无价值的小事触犯逆鳞?实际上,朱元璋是要利用此事件笼络北方士大夫,稳定当时并不稳定的北方局面。虽说当时“江南本多俊才”,但这样一个政治策略问题,到了暴君的手里,只有血染科场了。

作为又一个少数民族政权,清朝没有像元朝一样带有种族歧视的左右两榜取进士,不但开了博学鸿词科,还规定了“旗人不占鼎甲”,让科举功名向汉人倾斜。但是也有例外,除了顺治时的两次分榜出现了两位满族状元外,同治四年还出过一位蒙古状元。大臣们把预定的前十名送皇帝御览,不料,打开密封的卷子发现第一名是蒙古旗人崇绮,两宫太后也没了主意。10岁的同治皇帝就学着求签的样子,自己去前十名里抽出状元。连抽三次都是崇绮,最后大臣们只好认同“只论文字,不分旗汉”,崇绮成了清朝唯一的蒙古旗人状元。后来他的女儿又成为了同治皇后,显赫一时。八国联军入侵时,时任盛京将军的他自杀于保定莲池书院。

双喜临门:独一无二的状元驸马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是古人眼中的人生两大喜事,这两大喜事最登峰造极时,无外乎中了状元同时被皇帝招为驸马。这样的故事在文学戏剧和影视作品中非常常见,比如《铡美案》中的陈世美。但现实并非如此,真正被招为驸马的状元只有唐朝的郑颢一人。

千年科举史为什么仅此一人呢?“也知年少登科好,争奈龙头属老成”,古代士子等到状元及第时大多已结婚生子,皇帝当然不肯让堂堂公主屈为妾室。就算有的状元妻室空着,也得看看公主的意思。南宋理宗曾经听从右丞相丁大全的建议,想招赘当年状元周震炎为汉国公主驸马。但是公主偷看了周状元一眼,对其样貌颇为不满,爸爸疼女儿,此事便作罢。

郑颢做这个状元驸马也是颇费周章。唐宣宗李忱自己就是个科举迷,贵为皇帝,非要给自己题了一个“乡贡进士李道龙”,还一门心思的要给女儿万寿公主找一个状元女婿,就让白居易的堂弟、宰相白敏中做媒。旁人眼中的大喜事,郑颢却犯了难,首先是自己已经聘了卢氏,再则本朝曾有太平公主祸害两个夫家的前鉴。郑颢告诉白敏中,自己已经给卢氏送了聘礼,白敏中便派人快马加鞭,把聘礼和堂帖都追了回来。卢氏一家本来因与状元结亲欢天喜地,如今只能哑巴吃黄连了。自此状元与宰相结怨,郑颢没少说白敏中的坏话。

好在万寿公主不是太平公主,宣宗也不是武则天,郑颢的状元驸马还算顺利,夫妻也较为和睦。有一次,郑颢的弟弟生了重病,一家人焦急万分,公主却自己跑到慈恩寺看戏了。宣宗得知后大发雷霆,严厉申斥了公主,打掉了她最后一点公主架子。郑颢的官也做的不错,清正廉明,口碑不错,也算没有辱没状元驸马的名声。

重文轻武:易被忽略的武举考试

文武双璧,本应是科举的两大科目,但武试往往被人们忽视。武举考试晚于文科,到武则天时才出现,武举人在官职任命、档案资料等方面也落后于文举人。武举考试也因多种原因时兴时废,唐德宗时,谏议大夫田登上奏说:“武举人持弓挟矢,数千百人入皇城,恐非所宜。”于是唐德宗就停了武举。宋朝直到仁宗才在司马光的建议下开了武举,到辽金元时为了防止汉人造反,索性停了武举,只许汉人舞文弄墨而不许舞刀弄枪。

这种走走停停的武举制度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社会的重文轻武。宋朝名将狄青官拜枢密副使,但因不是文科进士而受到轻视,他自己也曾说,和韩琦相比他只差了一个进士及第。宋真宗时,一位契丹使臣喜爱射箭,想要宋朝派人伴射。真宗觉得事关国家体面,一定得找一个文、武、貌俱佳的人来,满朝文武只有状元出身的翰林学士陈尧咨符合条件。真宗许诺,如果他愿意改当武官陪契丹使臣射箭,一定厚加封赏。陈尧咨回家请示老母,其母拿起拐杖就打:“你是状元,你父子皆以文章而为朝廷大臣,现在却贪恋富贵辱没家门!”可见当时重文轻武风气之深。

这种现象还有一个原因是文官领导武将。《藤阴杂记》里讲了一个富翁的两个女婿,一个是守备,后来提了副将,富翁越发喜爱他;另一个是秀才,没什么名堂。但后来秀才蟾宫折桂,被任命为御史来地方巡视阅兵。副将女婿戎装披挂,远郊迎接,报名晋谒,第二天进帐恭请。这位进士连襟得意非凡,赋诗曰:“黄草坡前万甲兵,碧纱帐里一书生。而今始信文章贵,卧听元戎报五更。”

再不受重视,武举人也是国家栋梁,小说《说岳全传》中,岳飞枪挑小梁王夺了武举状元,虽是杜撰,也反映了人们对于英雄的美好幻想。在历代武举人中,最著名的有两位,一位是平定安史之乱的异姓王郭子仪,另一位则是荡平倭寇的民族英雄戚继光。武举选拔的不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武夫,而是首先知晓孙吴大义,同时又有弓马骑射的大将。


相关文章

  • 云南临沧事业单位历年真题及解析
  • 云南临沧事业单位历年真题及解析 2014年云南临沧市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757名公告.报名注意事项.职位表考等最新资讯 考试内容: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的考试分为公共科目笔试.专业技能考试.公共科目笔试全市统一组织进行,公共科目笔试分为 ...查看


  • 古人在科举考试前拜哪些神仙?家有高考生的家长们别弄错了
  • 又是一年高考时,有考生的家长们此刻应该比学生还紧张吧.每到高考前,总会有一些家长替自己的孩子着急,恨不得能替他们考试,真有那着急疯了的,就会跑去拜各种神仙,祈求保佑. 2016年6月5日,赛武当泰山观举行中考高考祈福法会,恭请文昌帝君下界凡 ...查看


  • 诚信考试心得体会
  • 诚信考试心得体会 张晓琴 诚信二字对大家来说都不陌生,但又有多少人真正认识诚信和做到事事诚信呢?诚信,简单来说就是为人办事以诚为本,以信相待. 教师的诚信意识.诚信行为.诚信品质.关系良好的社会风尚的形成,关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在一定 ...查看


  • 趣话古人的以貌取人
  •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种爱美之心如果仅仅只是停留于表面,则未免失之于偏颇,以貌取人即是偏颇的一种体现.以貌取人影响到当事者的人生与前途,长相欠水平者自然是诸事不顺,深受其害.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5/view ...查看


  • 借用古人的方法创新的学习文言文
  • 借用古人的方法创新的学习文言文 文言文是中国古典文学的脊髓,它代表了中国五千年博大精深的文化,学习它可以提高个人的文学素养.陶冶情操,使人格更加高尚,加强我们的审美鉴赏能力,加深个人文化底蕴.并且在政治.历史.地理等考试科目中,也会有文言文 ...查看


  • 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题型解析
  • 来源:考试大   [分享考试大 ? 共建考试大]   2011年12月6日 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部分中,怎样才能更好地取得高分呢?本文将对面试新题型的混合题进行的分析. 与同学交往中,你怎么看待沉默是金和知无不言?(2011年2月国 ...查看


  • 秘闻!古人参加科举考试前也买"押题卷"
  • 秘闻!古人参加科举考试前也买"押题卷" 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最早始于隋炀帝,一千多年来科举考试为历代帝王选拔了难以计数的治国人才.历经朝代更迭,考试流程可为乡试.会试.殿试.从形式上来说,科举可以看成是古代中国的" ...查看


  • 传统道德文化理论概述
  • [摘 要]自从社会进入现代化以来,人类只重视经济与科技的发展,忽略了人类道德的教育,致使人类道德滑坡,虽然国家大力加强法制建设,但仍不能控制违法犯罪上升的趋势.本人经多年对传统道德文化的研究,对这方面的理论有了粗略的了解,为了不让这种理论流 ...查看


  • 考试成绩不好写感想
  • 考试考不好的感想 短短两天的其中考试结束了,随之而来的翘首企盼的成绩也揭晓了.我以二分之差与每一名失之交臂.这成绩给我留下的则是深深的思索.总结经验教训,我觉得自己太马虎大意了,还有就是平时努力程度不够.痛定思痛,我觉得只有发扬"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