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栈桥吊装方案

钢结构输煤栈桥吊装

施工方案

编制人:

审 核:

审 定:

集团项目部

二○一一年一月十

目 录

一、 编制依据

二、 工程概况

三、 吊装方法简述

四、 吊装受力计算

五、 施工计划安排

六、 主要操作程序及施工技术要求

七、 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八、 降低施工成本措施

九、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十、 施工环境保护技术措施

十一、 机具、索具和材料表

十二、 吊装施工组织措施

十三、 吊装附图、附表及附录

十四、 吊装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一、 编制依据

1.1 《大型设备吊装工程施工工艺标准》SH / T 3515-2003

1.2 《工程建设安装工程起重施工规范》HG 20201-2000

1.3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操作规程》JGJ 33-2001

1.4 有关工程设计图纸及钢桁架技术参数明细表

1.5 《实用起重吊装手册》

1.6 现场作业条件等技术参数

1.7 拟使用履带式起重机性能参数表

二、 工程概况

2.1 工程名称:输煤系统钢桁架(栈桥)吊装。

2.2 工程地点:化工工业园区内。

2.3 工程内容:本次工程需进行就位吊装的大型钢桁架(栈桥)合计6跨,分别在现场进行预制,然后采用两台履带式起重机双机抬吊的方法(辅助机械根据现场相应的实际工况进行选择),分别将钢桁架依次逐跨提升到安装位置上进行就位安装。吊装总重量约为1551 t。

位于圆形料仓21A、21B之间的2跨栈桥11E、21F的吊装施工方法,将在接到施工图纸后再进行详细描述。

根据现有手头资料和相关履带式起重机的技术性能参数, 如果采用在地面整体预制后再进行双机抬吊就位吊装的方法, 11E和21F栈桥的吊装施工拟采用一台450t 履带式起重机(超起工况)与一台300t履带式起重机抬吊,或两台350 t履带式起重机(超起工况)抬吊的方法来完成钢桁架的就位吊装。

此次吊装位于11L的三跨栈桥受施工影响,不具备吊装条件,将在第二批次的吊装时做专项吊装方案。

另外,位于11T的H1—31暂时不进行吊装作业,为第二批吊装履带式起重机能够顺利的通过作业区域,在第二批次的吊装时进行吊装作业。

为确保钢桁架在吊装施工过程中的技术可行性和安全可靠性,指导施工人员顺利完成本次吊装作业而编制本专项施工方案。

- 3 -

三、 钢桁架吊装方法简述

3.1 场地作业条件准备:在装置区吊装范围内的作业场地应做适当回填、平整并进行分层碾压,地耐力应达到10 t / m2以上,地面应平整并将杂物清理干净。待吊装的钢桁架(栈桥)应事先安装好不妨碍进行吊装作业的结构附件,并做好吊装前的检查。

3.2 拟进场进行吊装作业的起重机按施工要求的工况进行组装调试,由专业人员检验合格后,向总包单位及监理单位进行申请报验。

3.3在起重机作业区应根据现场的地质条件铺设枕木、钢垫板或履带走道板等机具,以确保起重机吊装作业中的安全稳定性,两台起重机按施工要求进入各自预定的站车位置。

3.4钢桁架11I中的H1—32是本次吊装中最具代表性的一跨,在跨长、重量、外形尺寸及安装高度等各项重要吊装参数中均具有代表性,因此,本次吊装选用H1—32进行吊装计算。

本方案中的吊装立面和平面示意图时同样只选取H1—32作为代表,其余性能均能达到,在此不再赘述。

H1—32的吊装施工方法:

吊装施工拟采用一台300 t履带式起重机和一台150 t履带式起重机进行联合抬吊,起重机的回转中心距离待吊装的钢桁架中心线10 ~16m,吊钩与吊点之间的索具拴挂方式采用一对同规格的钢丝绳索穿绕在钢桁架上弦梁的节点位置。两台起重机同时缓慢提升吊钩,使索具处于临界受力状态,检查无误后,两台起重机同时起钩,待钢桁架的下弦梁距离地面约200~300mm时,两台起重机停止起钩,并进行一次全面的安全检查,确认安全后方可进行正式吊装作业。当钢桁架的两个端头被提升至超过支座高度后,起重机向前移动并适当做变幅动作,平稳地将钢桁架安放在支座上。当安装施工人员将该段桁架与支座进行可靠联接后,起重机缓慢落下吊钩,解除索具,移开吊钩。

3.5 钢桁架(栈桥)就位安装:钢桁架就位支座应事先进行找平,放置好垫铁,并使用水准仪测量标高,钢桁架就位前应按设计要求摆正方位,经确认无误后,两台起重机缓慢落钩将钢桁架放在支座的垫铁上,并立即带上支座螺栓的螺帽,两台起重机的吊钩适当下落,使索具钢丝绳接近于临界受力状态,由测量人员进行找正、找平观测,安装施工人员根据钢桁架的倾斜情况,敲击垫铁进行桁架的安装标高的调整。符合质量标准要求后,立即拧紧全部支座螺栓上的螺帽。落下吊钩,松开并解除索具。

3.6 徐工QUY300履带式起重机对作业场地的要求:

300吨履带吊空载状态下重293 t,履带踏板面宽1.20 m,接地长度8.70 m。吊物重量最大为78 t ×1.15(动载系数)= 89.70 t。

根据吊车性能表中显示:300 t起重机空载行走时对地面的地耐力为12.70 t/m2 300 t起重机吊装时对地面的地耐力要求:

29389.7p18.33t/m2 1.208.72

在地面上加铺4块2.2m × 6m的路基板时 ( 每条履带板的下方各顺铺两块,另外两块为起重机行走时使用 ),

p29389.707.25/m2 2.264

考虑吊车对地面的不均匀受力,取不均匀受力系数1.3 ,则:

P =7.25 × 1.3 =9.42 t / m2

因此300 t履带式起重机在基本型主臂标准工况下吊装时需要使用路基板 , 地耐力

2达到10.00 t/m以上时,就可以满足履带吊使用要求。吊装前需要对场地进行平整及部

分换填(开挖扰动及虚填区域)处理,加固处理后需要对地面承载力进行检测,地耐力大

2t/m于10.00 方可进行单件重量为50~80 t的钢桁架进行吊装施工作业。

四、 钢桁架吊装受力计算

4.1 211I桁架HJ1—32的吊装距离分配(如4—1图所示):

4—1图

1)桁架H1—32的构件重量约为70 t;

根据杠杆原理:F1×L1 = F2×L2

① 以Q为支点:F1(16500-4700)= F2(22000-16500)

② F1 + F2 = 70

根据①、②得F1 = 22. 3 t;F2 = 47.7 t

2)150t起重机F1的受力22.3 t ,考虑动载系数和不平衡系数

P辅=(22.3+1.2)× 1.1× 1.1 =28.44 t

3)300t起重机F2的受力47.7 t ,考虑动载系数和不平衡系数

P主=(47.7 + 2.10)× 1.1× 1.1 =60.25 t

起重机的吊装载荷P = ( F1(F2)+ q ) K1 K2

P:吊装载荷

F1(F2):钢桁架重量在单台起重机上的分配值;

q:吊具、索具、工器具重量之和;

K1:动载系数,取1.1;

K2:不平衡系数,取1.1;

查徐工QUY150起重机性能表:58 m主臂、16 m作业半径,额定起重能力为

33.40 t,可满足钢桁架吊装施工要求,

查徐工QUY300起重机性能表:66m主臂、16 m作业半径,额定起重能力为

71.40 t,可满足钢桁架吊装施工要求。

4)F1吊点钢丝绳索具的选择:

以吊钩为对象计算钢丝绳受力,其平衡力系如4—2图所示,

1615.8 2t p1p2p辅/cos22

作用在p1和p2上的钢丝绳索具支数n = 2,取安全系数 K = 8 ;

则单根钢丝绳的破断拉力Sp不应小于15.82t × 8 / 2 = 63.28 t 。

查表得知:纤维芯钢丝绳Φ40—6× 37 , 抗拉强度1470Mp ,其破断拉力为Sp =69.3 t,此时的安全系数为69.3 /(15.82 / 2)= 8.76,可满足安全使用要求。在钢丝绳和钢桁架的绑扎处垫上木板,木板可预先用铁丝固定到钢桁架上,再用管皮套在该处钢桁架上。

5)F2吊点钢丝绳索具的选择:

以吊钩为对象计算钢丝绳受力,其平衡力系如4—3图所示,

1 p1p2p主/cos2633.52t 2

作用在p1和p2上的钢丝绳索具支数n = 2,取安全系数 K = 8 ;

则单根钢丝绳的破断拉力Sp不应小于33.52 t × 8 / 2 = 134.07 t 。

查表得知:纤维芯钢丝绳Φ48—6× 37 , 抗拉强度1470Mp ,其破断拉力为Sp = 135 t,此时的安全系数为135 /(33.52 / 2)=8.05,可满足安全使用要求。在钢丝绳和钢桁架的绑扎处垫上木板,木板可预先用铁丝固定到钢桁架上,再用管皮套在该处钢桁架上。

P = 28.44 t P = 60.25t

6)F1吊点的吊装安全空间校核:

主臂杆长度:58 m

起重机作业半径为16 m ,

臂杆底铰至地面的高度2.30 m

臂杆底铰至回转中心的距离1.50 m

桁架上弦吊点之间的中心距为7.0 m ,

桁架高度4.0 m

桁架的就位标高+29.04 m

钢丝绳锁具高度8.0 m ,

58—(16—1.5)则臂杆倾角θ = arctan————————— = 75.50 ° 16—1.5

主臂杆顶滑轮中心到地面的高度:

H = 2.30 + 582—(16—1.5)2 = 58.46 m

吊车杆顶到吊钩间最小距离:

C = 58.46 – 29.04 - 4.0 - 8.0 = 17.42 > 5.3符合吊装安全要求

其中: 5.3m为吊车钩头的安全空间距离。

7)F1吊点的抗杆距离校核:

臂杆内侧到钢桁架顶部的水平距离:

X = tan ( 90 °—75.50 ° ) × ( 58.46—29.04—4.0 ) — 7.0 / 2 — 0.4(臂杆轴线与其内则之间的距离)= +2.67 m ,可以满足吊装安全作业要求。

8)F2吊点的吊装安全空间校核:

主臂杆长度:66 m

起重机作业半径为16 m ,

臂杆底铰至地面的高度3.04 m

臂杆底铰至回转中心的距离1.60 m

桁架上弦吊点之间的中心距为7.0 m ,

桁架高度4.0 m

桁架的就位标高+31.66 m

钢丝绳锁具高度8.0 m ,

66—(16—1.6)则臂杆倾角θ = arctan————————— = 77.39 ° 16—1.6

主臂杆顶滑轮中心到地面的高度:

H = 3.04 + 662—(16—1.6)2 = 67.45 m

吊车杆顶到吊钩间最小距离:

C = 67.45 – 31.66 - 4.0 - 8.0 = 23.79 > 5.3符合吊装安全要求

其中: 5.3m为吊车钩头的安全空间距离。

9)F2吊点的抗杆距离校核:

○1 66m基本臂工况时臂杆内侧到钢桁架顶部的水平距离:

X = tan ( 90 °—77.39 ° ) × ( 67.45—31.66—4.0 ) — 7.0 / 2 — 0.5(臂杆轴线与其内则之间的距离)= + 3.11 m ,可以满足吊装安全作业要求。 √√√

五、 施工计划安排

5.1 本次钢桁架吊装施工,拟计划在2002年8月中旬开始进行吊装,将于8月末吊装施工结束,为期一个月。

5.2钢桁架(栈桥)的就位吊装施工顺序: 以下计划安排的大型钢制结构件吊装作业施工顺序,是参照总体施工计划的思路考

虑的,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可能因某些施工要素出现变化或调整,则应及时对本作业计划进行变更,以适应现场出现的新形势,但调整作业顺序应经过项目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的认可,并与总包单位、建设单位和工程监理单位有关人员协商达成共识后实施。

钢桁架吊装施工流程图

5.3 钢桁架(栈桥)的就位吊装施工计划横道图

注:各单元工程(栈桥)的进度计划是按简单的顺序施工编排的,暂未考虑不同施工单位的平行及交叉施工等因素,所以本进度计划实施前需依据现场当时的实际条件进行优化。

- 10 -

六、 主要操作程序及施工技术要求 6.1 施工准备

6.1.1 为保证安全施工,应对影响吊装作业的现场障碍物进行清理,作好基槽回填,对重点区域应铺设300厚粘土垫层,以增强起重机站位处土质的地耐力;

6.1.2 及时获取近期气象情报,确认吊装施工期间内无六级以上大风、大雨等恶劣天气的出现;

6.1.3 施工方案应在施工前得到确认和批准,并对所有参与施工的人员进行了安全技术交底;

6.1.4 参与施工的人员按方案要求组织到位,工具、索具配置齐全、完好、性能可靠。

6.2 钢桁架就位吊装

6.2.1 作业前应了解工件的重量、重心位置、安装高度及外形尺寸等技术数据; 6.2.2 按照大型设备吊装技术工艺规范的要求,选择合理的索具和工具;并选择合理的吊点及吊装方式进行吊装作业;

6.2.3 工件(钢桁架)进入起吊程序后,吊钩的提升动作应断续进行,不得连续提升吊钩,以免造成工件在水平面上的摆动,进而导致与其它物件的碰撞伤及设备; 七、安全技术措施

7.1 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吊装期间,吊装现场设置警戒区,

并作明显标志,吊装工件时,严禁无关人员进入或通过。派专职保卫人员负责警戒,非作业人员严禁入内;严格遵守《建筑施工机械安全操作技术规程》;

7.2 起重机进人作业场区前,应按吊装荷载的要求对作业场地进行地耐力强度的复合,如果发现地耐力不符合施工要求时,应对场地进行加固,加固方法视具体情况商定; 7.3 起重机进场后,向起重机司机详细介绍吊装方案,明确统一指挥信号; 7.4 认真细致地做好吊装的准备工作,按方案要求备齐机具及工索具,严格执行吊装机具的性能检查,起重工索具检查,试吊、监测及吊装程序,确保吊装作业安全可靠地进行;

7.5 吊车站位和行走路线应按方案要求进行铺垫,在吊装过程中密切关注吊车支腿的沉降情况;

7.6 现场指挥人员与吊车司机的联系要及时可靠,指挥信号、旗语、手势要清楚,明了,如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汇报吊装现场总指挥,以便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7.7 风力在五级及以上时,雨天、雾天等严禁吊装作业,在雨天后进行吊装作业之前

和之中,要特别注意检查吊装区域地基地耐力的变化,如有异常,应立即停止吊装作业; 7.8 吊装作业要统一指挥,作业人员各司其职,各工种密切配合,不得擅离工作岗位或各行其事。

7.9 在起重作业中,凡参加本工程的所有人员按指挥进入工作岗位,要切实遵守现场秩序,服从命令听指挥,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并有专人做好保安工作。

7.10 担任主吊和溜尾作业的履带式起重机的站位,及行走路线应按方案要求进行铺垫,在吊装过程中要密切关注起重机的稳定情况。

7.11 吊车应严格按照每台设备的吊装施工平面布置图的要求进行站位;

7.12 吊车每调整一次,都要在起吊前进行试吊,试吊时必须缓慢进行,待设备即将离地时,有关人员要全面查看吊车状况,确认无异常情况后,方可继续起升,试吊的起升高度不得超过100mm,进入正式吊装程序,在起升到预定的高度后,应停机观察,经检查情况正常后,即可结束吊装作业。

7.13 钢桁架在吊装过程中严禁与现场构筑物或其它物体发生碰撞。吊装作业时吊钩的偏角不应大于3°。

7.14 吊车在起钩、回转、变幅操作过程中,均应缓慢进行。吊车及设备四周均应设专人看守。发现问题及时向指挥人员发出报警信号。

7.15 指挥人员应站在能看到吊装全过程,并被所有施工人员看到的位置上,以便直接指挥各个工作岗位,当指挥人员不能直接面对时,必须通过其助手及时传递信号。 7.16 吊装时,施工人员不得在吊车起重臂或工件的下面、受力索具附近及其它有潜在危险的地方停留。

7.17吊装作业现场应设警戒区,非作业人员不得进入,固体废弃物要放在事先指定的位置,收工后统一处理。

7.18吊装时,任何人不得随同工件或机具升降。特殊情况必须随同升降时,应采取可靠措施,并经总指挥批准。

7.19高空作业要办理登高作业许可证。进行高空作业时,施工人员所携带的工具应栓牢保险绳,以防失手坠落伤人。禁止从高空扔下物体(包括工具、工件等)。

7.20进行高空作业的施工人员的工作面,应有安装牢固的平台,并设有钩挂安全带的装置。施工人员必须按要求佩带劳保护品,安全带挂设要牢固可靠,否则不得上岗作业。 7.21钢桁架吊装前,应事先在吊点处搭设安全可靠的操作平台,从钢桁架下部到上部应设置爬梯(摘钩时上下使用)。待钢桁架吊装就位并安装固定后,起重机应适当松钩,由两名施工人员在吊点处摘除吊装索具,确认索具与吊耳完全分离后,起重机吊钩缓慢

将索具提升至安全距离后方可移开作业区。

7.22钢桁架吊装前,应事先在吊点处搭设安全可靠的操作平台,平台应设置临时围护。从钢桁架下部到上部应设置爬梯(摘钩时上下使用)。

7.23钢桁架吊装就位并安装固定后,起重机应适当松钩,由两名施工人员在吊点处摘除吊装索具,确认索具与吊耳完全分离后,起重机吊钩缓慢将索具提升至安全距离后方可移开作业区。(注意:施工人员在上下时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带等劳保用品,严格按照安全规程进行施工,否则不允许进行施工作业。) 7.24履带式起重机安全行走措施

(1 )起重机应在平坦坚实的地面上作业、行走和停放。在正常作业时,坡度不得大于30,并应与沟渠、基坑保持安全距离。

(2 )起重机启动前重点检查项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各安全防护装置及各指示仪表齐全完好; 2 )钢丝绳及连接部位符合规定,

3 )燃油、润滑油、液压油、冷却水等添加充足; 4 )各连接件无松动。

(3 )起重机启动前应将主离合器分离,各操纵杆放在空挡位置,并应按照规定启动内嫩机。内燃机启动后,应检查各仪表指示值,待运转正常再接合主离合器,进行空载运转,顺序检查各工作机构及其制动器,确认正常后,方可作业。

(4 )作业时,起重臂的最大仰角不得超过出厂规定。当无资料可查时,不得超过78°。 (5 )起重机变幅应缓慢平稳,严禁在起重臂未停稳前变换挡位;起重机载荷达到额定起重量的90 %及以上时,严禁下降起重臂。

(6 )在起吊载荷达到额定起重量的90 %及以上时,升降动作应慢速进行,并严禁同时进行两种及以上动作。

(7 )起吊重物时应先稍离地面试吊,当确认重物已挂牢,且起重机的稳定性和制动器的可靠性均良好,再继续起吊。在重物升起过程中,操作人员应把脚放在制动踏板上,密切注意起升重物,防止吊钩冒顶。当起重机停止运转而重物仍悬在空中时,即使制动踏板被固定,仍应脚踩在制动踏板上。

(8 )采用双机抬吊作业时,应选用起重性能相似的起重机进行。抬吊时应统一指挥,动作应配合协调,载荷应分配合理,单机的起吊载荷不得超过允许载荷的8%.在吊装过程中,两台起重机的吊钩滑轮组应保持垂直状态。

(9 )当起重机如需带载行走时。载荷不得超过允许起重量的70 % 。行走道路应坚

实平整,重物应在起重机正前方向,重物离地面不得大于500 mm ,并应拴好拉绳,缓慢行驶。严禁长距离带载行驶。

(10 )起重机行走时,转弯不应过急;当转弯半径过小时,应分次转弯,当路面凹凸不平时,不得转弯。

(11 )起重机上下坡道时应无载行走。上坡时应将起重臂仰角适当放小,下坡时应将起重臂仰角适当放大.严禁下坡空挡滑行。

(12 )作业后,起重臂应转至顺风方向,并降至400~600 之间,吊钩应提升到接近顶端的位置,应关停内燃机,将各操纵杆放在空挡位置,各制动器加保险固定,操纵室和机栩应关门加锁。

(13 )起重机转移T 地,应采用平板拖车运送.特殊情况需自行转移时,应卸去配重,拆短起重臂,主动轮应在后面,机身、起重臂、吊钩等必须处于制动位里,并应加保险固定.每行驶500~1000m 时,应对行走机构进行检查和润滑。

(14 )起重机通过桥梁、水坝、排水沟等构筑物时,必须先查明允许载荷后再通过,必要时应对构筑物采取加固措施.通过铁路、地下水管、电缆等设施时,应铺设木板保护,并不得在上面转弯。

(15 )用火车或平板拖车运输起重机时,所用跳板的坡度不得大于150;起重机装上车后,应将回转、行走、变幅等机构制动,并采用三角木楔紧履带两端,再牢固绑扎;后部配重用枕木垫实,不得使吊钩悬空摆动。 八、降低施工成本措施

8.1 进行集中化钢桁架吊装,有效减少机械的使用频率,减少机械台班消耗量。 8.2 优先使用现场已经进场并验收合格的钢丝绳扣及机具,减少索具的采购。 8.3 吊装前要认真对桁架支座进行验收和复查,保证桁架顺利就位,防止桁架长时间在高空悬停。

8.4 桁架(栈桥)就位后要核对安装方位图,防止发生重复吊装作业的情况。

九、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建立质量保证体系,保证吊装施工过程的质量

十、施工安全与环境保护技术措施

10.1建立安全保证体系

10.2职业安全健康危害辩识、评价及控制措施 10.2.1职业辨识、危险评价与控制措施

17

18

19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高处作业时上下投掷工具或物料 高处作业时未使用工具袋 有恐高症、高血压、心脏病等不适宜高处作 业的人员从事高处作业 无吊装方案或吊装方案未经审批 有方案但未进行交底 起重作业前未进行严格检查 违反方案进行起重作业 无证上岗或非起重作业人员操作

违章作业 违章作业 生理缺陷 管理缺陷 管理缺陷 管理缺陷 违章作业 违章指挥作 业 违章指挥作 业 信号缺陷 违章作业 防护缺陷 违章作业 违章指挥 作业 防护缺陷 标志缺陷 违章指挥 作业

物体打击 物体打击 高处坠落 起重伤害 起重伤害 起重伤害 起重伤害 起重伤害

Ⅴ Ⅴ Ⅴ Ⅰ Ⅰ Ⅴ Ⅴ Ⅴ

3 3 3

3 3 1

7 7 15

63 63 45

一般 一般 一般 重大 重大

现场检查控制 现场检查控制 按规定进行体检 按规定进行体检 按规定进行体检 按规定进行体检 按规定进行体检 按规定进行体检

3 3 3

2 1 2

15 15 15

90 45 90

一般 一般 一般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未使用或正确劳动防护用品用具

起重伤害 起重伤害 物体坠落 起重伤害 起重伤害 起重伤害 起重伤害 起重伤害 起重伤害

Ⅳ Ⅰ Ⅴ Ⅴ Ⅴ Ⅴ Ⅴ Ⅴ Ⅴ 6 3 6 10 3 6 3 3 3 6 2 2 3 1 1 7 7 7 7 3 15 18 63 252 140 42 54 45

重大 重大 一般 一般 重大 一般 一般 一般 一般

按规定进行体检 按规定进行体检 按规定进行体检 按规定进行体检 按规定进行体检 按规定进行体检 按规定进行体检 按规定进行体检 按规定进行体检

起 重 作 业

信号位置不当、信号不清、信号显示不准 吊索捆绑不当即吊 被吊物无溜绳、被吊物摆动 吊运物长时间空中停留且下方有人 吊装用钢丝绳、卷筒或滑轮存在问题 受力绳索邻近处有人停留和行走 拖拉绳、溜绳无标志警示 恶劣天气强冷天气风力≥6 级

20

65

吊装重量不明确物体 多人作业、人力搬运无专人指挥、动作不协

违章指挥 作业 违章作业 违章作业 违章作业 违章作业 违章作业 违章作业 违章指挥 违章作业 违章作业 操作失误 设备缺陷 设备缺陷 设备缺陷 监护失误 管理缺陷 违章作业 违章作业

起重伤害

3

3

7

63

一般

按规范进行审查把关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调 吊装重大物件未办理吊装许可证 使用倒链不正确 超荷载使用倒链 擅自改动倒链结构 无证操作 指挥人员不了解起重机性能 超负荷起吊 斜吊,拉吊和吊地下埋设的物件 操作不平稳

起重伤害 起重伤害物体 起重伤害 起重伤害 起重伤害 起重伤害 起重伤害 起重伤害 起重伤害 起重伤害 起重伤害 起重伤害 起重伤害 起重伤害 起重伤害 起重伤害 起重伤害

Ⅴ Ⅰ Ⅴ Ⅴ Ⅳ Ⅰ Ⅴ Ⅴ Ⅴ Ⅴ Ⅴ Ⅴ Ⅴ Ⅴ Ⅴ Ⅴ Ⅴ

3

3

7

63

一般 重大

按规范进行审查把关 按规范进行审查把关 按规范进行审查把关 按规范进行审查把关 按规范进行审查把关 管理制度与现场检查 定期培训与平时考核 安全教育与检查把关 安全教育与检查把关 教育培训与检查把关 按规定现场检查把关 按规定现场检查把关 按规定现场检查把关 安全教育与检查把关 检查 安全教育与检查把关 安全教育与检查把关

6 6

6 6

3 3

108 108

一般 一般 重大 重大

6 10 6 3 10 6 6 3 3 3 10

1 1 1 2 1 0.5 2 3 3 3 1

15 40 15 7 40 40 40 7 3 7 40

90 400 90 42 400 120 480 63 27 63 400

一般 重大 一般 一般 重大 一般 重大 一般 一般 一般 重大

起 重 机 械

通 用 因 素

使用不合格吊索具 吊钩磨损超标 起重钢丝绳及绳卡不符合要求 作业过程中重物下方有人员停留或通过 吊装作业未设警戒区 起吊时用手触摸索具或吊钩 地面不平坦造成吊车倾翻

21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地面松软造成吊车倾翻 工作区域或附近有高压电线 大雾或大风天气 变幅制动机构失灵吊臂自由下落 变幅钢丝绳不符合要求 起升制动机构失灵所吊重物自由下落 无安全装置或安全装置不全 带载或带臂行驶未按规定采取相应措施 设备运转中进行维修 工作区域或附近有高压电线 大雾或大风天气 水平支腿未伸或未完全伸出 吊车作业未处于水平状态

违章作业 电危害 环境不良 设备缺陷 设备缺陷 设备缺陷 违章作业 违章作业 违章作业 电危害 环境不良 违章作业 违章作业 违章作业 违章作业 设备缺陷 违章作业 违章作业

起重伤害 触电 起重伤害 起重伤害 起重伤害 起重伤害 起重伤害 起重伤害 机械伤害 触电 起重伤害 起重伤害 起重伤害 起重伤害 起重伤害 起重伤害 起重伤害 起重伤害

Ⅴ Ⅴ Ⅴ Ⅴ Ⅴ Ⅴ Ⅴ Ⅴ Ⅴ Ⅴ Ⅴ Ⅴ Ⅴ Ⅴ Ⅴ Ⅴ Ⅴ Ⅴ

10 1 3 6 6 6 6 6 3 1 3 10 10 10 6 6 3 6

1 1 2 0.5 1 0.5 0.5 0.5 1 1 2 1 1 1 0.5 0.5 1 1

40 15 7 40 40 15 7 7 7 15 7 40 40 40 7 15 7 15

400 15 42 120 240 45 21 21 21 15 42 400 400 400 21 45 21 90

重大 一般 一般 一般 重大 一般 一般 一般 一般 一般 一般 重大 重大 重大 一般 一般 一般 一般

安全教育与检查把关 按规范进行检查把关 停止作业 定期维护与试验检查 按规定现场检查把关 定期维护与试验检查 按规定现场检查把关 按规定现场检查把关 安全教育与检查把关 按规范进行检查把关 停止作业 安全教育与检查把关 安全教育与检查把关 安全教育与检查把关 按规定现场检查把关 定期维护与试验检查 定期过滤与现场检查 按规定检修

汽 车 式 起 重 机

地面松软未采取有效措施 无安全装置或安全装置不全 起升制动机构失灵所吊重物自由下落 液压油脏控制阀失灵 设备液压系统零部件老化未及时维修

22

10.3.吊装现场应急准备与响应 10.3.1 应急处理组织体系建立 建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应急处理组织体系 10.3.2 应急事故的处理方法 组织参加施工人员学习应急预案,明确职责分工,熟悉掌握处理步骤,设立安全集 结区,在事故状态下,根据事故的种类,由总指挥组织各专业组的施工人员进行下列应 急处理工作: 1.进行报警,报告和引导,紧急撤离现场,在安全地带集结; 2.进行检查及处理;进行灾害补救和控制;救护伤员,保护事故现场; 3.组织或协助进行事故调查。对现场作业每个环节的安全措施分项检查,落实; 4.恢复施工作业。 10.3.3 应急事故处理信息的传递 事故发生后,第一知情人应直接汇报吊装组织机构组长,同时采取果断操作或指 令,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和他人的人身安全和设备的安全。 快速拨通紧急电话,简捷说明如下内容:事故现场的确切地点、事故状态、伤亡情 况。发生突发事故时,应立即急促长哨声呼唤,指挥现场作业人员按预先制定的紧急撤 离路线快速撤离到指定的集结区。听到紧急撤离信号后,现场所有人员应保持冷静,立 即停止工作,切断电源,按撤离路线快速撤离到指定的集结区,不允许乱跑。撤离人员 到达集结区后,指挥人员清点人数,等待下一步指示,事故信号未解除,不得回到原工 作岗位。 10.3.4 应急事故的处理 a. 事故发生后,应及时采取措施,控制和消灭事故,防止进一步扩大,同时保护好 事故现场; b. 有人员受伤时,应及时送往指定医院,并通知家属做好家属的接待和安抚工作; c. 在规定的时间内向总包公司、地方政府相关部门报告; d. 组织成立事故调查小组, 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 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 e. 按政府、总包及公司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将事故报告报送有关部门,报告内容包 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受伤害人简历、经过、事故原因分析及处理; 10.4 起重机吊装作业危险源辨识

- 23 -

1)起重机作业现场地面不平整、地耐力不足且未作地基加固处理、路基板铺设不稳 定、配重不平衡、重物超过额定起重量而造成起重机倾覆; 2)起重机的工况选择不当、配重数量安装不足,吊装作业过程中履带式起重机突然 失稳; 3)路基板的铺设不符合规范要求,且未按施工作业程序进行抄平和试压,草率进行 吊装施工作业; 4)起重机吊钩超载断裂、吊装作业过程中钢丝绳从吊钩中滑出; 5)吊运中重物坠落造成物体打击,重物从空中落到地面伤及现场施工人员; 6)钢丝绳锁具断裂造成重物下落;使用了应报废的钢丝绳,使用的吊具吊运超过额 定起重量的重物等造成重物下落; 7)履带式起重机在运行中对人体造成的挤压或撞击; 8)现场吊装作业过程中突遇风力过大(六级风以上)、或违章作业造成起重机倾覆; 9)机械传动部分未加防护,造成机械伤害;违章在卷扬机钢丝绳上面通过,运动中 的钢丝绳将人挤伤或绊倒; 10)钢丝绳锁具的吊挂方式不正确或不牢固,造成重物从吊钩中脱出; 11)现场人员站在起重臂下方等危险区域内; 12)起重机电气设备漏电、保护装置失效、裸导线未加屏蔽等造成触电; 13)现场人员站立或坐在吊钩上; 14)吊运时无人指挥、作业区内有人逗留、运行中的起重机的吊具及重物摆动撞击 现场作业人员; 15)起重工及其他操作人员未戴安全帽等个人防护用品; 16)司机室玻璃未擦净,造成视野不清; 17)司机与指挥人员联络信号不畅,或误解了吊运指挥信号; 18)使用的钢丝绳低于施工方案规定的安全系数; 19)吊装作业过程中起重机吊钩的钢丝绳从滑轮中跳出轮槽; 20)制动器出现裂纹、摩擦垫片磨损过多; 21)起重机行走轮从履带板的行走轨道上脱轨; 22)吊运过程中起重机因机械故障造成突然停机; 23)钢桁架的起重吊耳焊接质量有瑕疵,吊运过程中突然开裂,造成工件坠落,伤 及设备和作业人员。

- 24 -

十一 、 机具、索具和材料表

序号 名 称 起重设备 起重设备 起重设备 履带走道板 支撑钢板 支撑钢板 支撑钢板 枕 木 枕 木 枕 木 钢丝绳索具 钢丝绳索具 钢丝绳索具 卸 扣 卸 扣 卸 扣 卸 扣 卸 扣 8﹟铅丝 废旧轮胎 规 格 型 号 单位 台 台 台 块 块 块 块 块 根 根 根 根 根 只 只 只 只 DW 型 只 盘 条 数量

1 2 3 4 5 6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1 22

钢桁架主吊:徐工 QUY300(300 t)履带式起重机 钢桁架辅吊:徐工 QUY150(150 t)履带式起重机 辅助吊装:徐工 QUY50(50 t)履带式起重机 δ 100 δ 16 δ 12 δ 10 Q235 1600×5500

1 1 1 12 12 8 8 8 50 30 4 4 8 8 8 6 6 6 2 6

Q235 1600×1600 Q235 1200×1200 Q235 800×800

落叶松 2000×250×200 落叶松 1200×250×200 榆木 500×250×200 Φ 56-6×37-1470 Φ 40-6×37-1470 Φ 28-6×37-1470 55 t 35 t 30 t 20 t 5t 镀 BX(弓)型 BX(弓)型 BX(弓)型 DW 型 ~ 10 t 锌 L = 16~20m L = 16~20 m L = 16~20 m

D = 1000~1200 mm

十二、吊装施工组织措施 12.1 为了确保吊装工作的顺利进行,成立吊装领导小组,负责指挥并协调拆卸吊装 准备与实施等各项工作的人员组织、物资供应、机具管理和现场场地的准备等。 吊装领导小组: 组 成 长: 222 员:111

- 25 -

12.2 吊装组织机构及岗位责任

职 能 决策层 岗 位 姓 11 名 全面负责吊装施工 负责劳动组织、进度计划、施工安全 试吊及正式吊装指挥 方案编制、现场实施技术指导 吊装作业安全检查 钢桁架就位吊装与安装的质量检验 现场机具及施工人员的调度 负责吊装工器具及材料供应 组织起重司索及司号岗位的作业 吊车吊装工艺操作 安装垫铁、设备就位、找平、找正、螺栓紧固 设备及构件现场运输 配合吊装作业搬运枕木、索具、工具等 职 责

领导小组组长 项目施工经理 现场吊装总指挥 吊装工程师 安全经理 质量经理 现场调度 物资供应 起重班长 吊车班长

指 挥 层

作 业 层

钳工班长 运输班长 壮工班长

劳动力需要计划表

序号 1 2 3 4 5 6 司机: 司机: 起重: 起重: 安全员: 总工: 工种名称 吊车司机 电 工 人数 2 1 2 4 4 2002 年 1 2 3 4 5 6 7 2 1 2 7 4 1 8 2 1 2 7 4 1 9 10 11 12

起 重 工 壮 工

电焊工

安全员 1 证书编号:TS 证书编号:TS 证书编号:TS 证书编号:TS 证书编号 证书编号:00

- 26 -

十三、 吊装附图与附表(详见附页)

- 27 -

注:以 Q 为支点,根据杠杆原理:F1×L1 = F2×L2

- 28 -

附表 13.2 钢 丝 绳 6×37( b) 类 技 术 参 数 表

钢丝绳工程抗拉强度 钢丝绳 公称直径 钢丝绳近似重量 1470 1570 1670 钢丝绳最小破断拉力 允许 偏差 /% +7 ~ 0 天然纤 维芯 合成纤 维芯 钢芯 纤维芯 钢芯 纤维芯 钢芯 纤维芯 / kN 9.52 13.70 18.70 24.40 30.90 38.10 46.10 54.90 64.60 74.70 97.50 123.00 10.80 15.60 21.20 27.70 35.10 43.30 52.40 62.40 73.20 84.90 111.00 140.00 11.70 16.80 22.90 30.00 37.90 46.80 56.70 67.50 79.20 91.90 120.00 151.00 11.50 16.60 22.60 29.60 37.50 46.30 56.00 66.60 78.20 90.70 118.00 150.00 12.50 18.00 24.50 32.00 40.5 50.00 60.60 72.10 84.60 98.10 128.00 162.00 12.30 17.70 24.10 31.50 39.90 49.20 59.60 70.90 83.20 96.50 126.00 159.00 13.30 19.10 26.10 34.00 43.10 53.20 64.40 76.70 90.00 104.00 136.00 172.00 13.00 18.70 25.50 33.40 42.20 52.20 63.10 75.10 88.20 102.00 133.00 169.00 14.10 20.30 27.60 36.10 45.70 56.40 68.30 81.30 95.40 110.00 144.00 182.00 13.70 19.80 27.00 35.30 44.60 55.10 66.70 79.40 93.20 108.00 141.00 178.00 14.90 21.40 29.20 38.10 48.30 59.60 72.10 85.90 100.00 116.00 152.00 193.00 钢芯 纤维芯 钢芯 纤维芯 钢芯 / M Pa 1770 1870

d / mm

/(kg / 100 m) 8.65 12.50 17.00 22.10 8.42 12.10 16.50 21.60 27.30 33.70 40.80 48.50 57.70 66.10 86.30 109.00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6 18

+6 ~ 0

28.00 34.60 41.90 49.80 58.50 67.80 88.60 112.00

- 29 -

20 22 24 26 28 32 36 40 44 48 52 56 60 64 66 +6 ~ 0

138.00 167.00 199.00 234.00 271.00 354.00 448.00 554.00 670.00 797.00 936.00 1090.00 1250.00 1420.00 1510.00

135.00 163.00 194.00 228.00 264.00 345.00 437.00 539.00 652.00 776.00 911.00 1060.00 1210.00 1380.00 1470.00

152.00 184.00 219.00 258.00 299.00 390.00 494.00 610.00 738.00 878.00 1030.00 1190.00 1370.00 1560.00 1660.00

173.00 209.00 249.00 293.00 339.00 444.00 562.00 693.00 839.00 999.00 1170.00 1350.00 1560.00 1770.00 1880.00

187.00 226.00 270.00 316.00 367.00 480.00 607.00 750.00 907.00 1080.00 1260.00 1470.00 1680.00 1920.00 2040.00

185.00 224.00 266.00 313.00 363.00 474.00 600.00 741.00 896.00 1060.00 1250.00 1450.00 1660.00 1890.00 2010.00

200.00 242.00 288.00 338.00 392.00 512.00 649.00 801.00 969.00 1150.00 1350.00 1570.00 1800.00 2050.00 2180.00

197.00 238.00 283.00 333.00 386.00 504.00 638.00 788.00 953.00 1130.00 1330.00 1540.00 1770.00 2010.00 2140.00

213.00 257.00 306.00 360.00 417.00 545.00 690.00 852.00 1030.00 1220.00 1440.00 1670.00 1910.00 2180.00 2320.00

208.00 252.00 300.00 352.00 409.00 534.00 676.00 835.00 1010.00 1200.00 1410.00 1630.00 1870.00 2130.00 2270.00

225.00 273.00 325.00 381.00 442.00 578.00 731.00 903.00 1090.00 1300.00 1520.00 1770.00 2030.00 2310.00 2450.00

220.00 266.00 317.00 372.00 432.00 564.00 714.00 882.00 1060.00 1270.00 1490.00 1720.00 1980.00 2250.00 2400.00

238.00 288.00 343.00 403.00 467.00 610.00 773.00 954.00 1150.00 1370.00 1610.00 1870.00 2140.00 2440.00 2590.00

注:最小钢丝破断拉力总和 = 钢丝绳最小破断拉力 × 1.249(纤维芯)或 1.336(钢芯)

- 30 -

QUY300 履带式起重机外形尺寸

- 31 -

QUY150 履带式起重机外形尺寸

- 32 -

附表 13.3

QUY300 履带起重机基本型主臂工况作业性能表

臂长 (m) 幅度(m) 6 7 8 9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34 38 180.0 180.0 180.0 163.5 141.2 109.8 88.7 73.6 62.1 52.9 45.4 38.6 180.0 180.0 163.5 141.2 109.8 88.7 73.4 62.1 52.9 45.4 41.5 37.0 32.6 180.0 180.0 160.0 141.2 109.8 88.7 73.4 62.0 52.9 45.4 41.2 36.8 32.6 30.0 28.1 150.0 150.0 140.0 109.8 88.7 73.0 61.6 52.9 45.4 40.7 36.3 32.6 29.4 24.4 20.6 120.0 120.0 120.0 109.8 88.3 72.6 61.2 52.5 45.4 40.3 35.8 32.1 28.9 23.9 20.1 110.0 110.0 109.0 87.8 72.1 60.7 52.0 45.3 39.8 35.3 31.6 28.4 23.3 19.4 100.0 100.0 87.6 71.8 60.3 51.6 44.9 39.4 34.9 31.1 28.0 22.9 19.0 87.5 87.5 87.0 71.4 59.9 51.2 44.4 34.4 30.6 27.5 22.3 18.4 15.3 87.5 79.4 64.8 57.3 50.8 44.0 38.5 34.0 30.2 27.1 21.9 17.9 24 30 36 42 48 54 60 66 72

吊钩

200 t

100 t

33

附表 13.4

QUY150 履带起重机主臂作业性能表(一)

臂长(m) 19.0 幅度(m) 5.0 6.0 7.0 8.0 9.0 10.0 12.0 14.0 16.0 18.0 20.0 22.0 24.0 26.0 28.0 30.0 32.0 34.0 36.0 38.0 40.0 42.0 150.0 140.0 119.0 99.0 82.5 71.0 55.0 45.0 38.0 130.0 118.0 95.5 80.7 69.2 54.3 44.6 38.8 32.6 117.0 110.0 94.0 80.5 69.1 54.6 44.4 37.0 32.0 28.0 106.0 91.0 79.0 69.0 54.4 44.2 36.8 31.6 27.9 25.4 96.0 88.6 77.0 68.0 54.2 44.0 36.6 31.4 27.7 25.2 22.0 20.0 86.8 75.8 66.6 54.0 43.8 36.4 31.2 27.5 25.0 21.8 19.8 17.9 17.0 84.0 74.0 64.6 53.8 43.6 36.2 31.0 27.3 24.8 21.6 19.6 17.6 16.0 15.0 72.0 64.4 52.0 43.3 36.0 30.8 27.1 24.2 21.4 19.4 17.4 15.8 14.8 13.9 69.4 64.2 51.0 42.9 35.8 30.6 26.9 24.0 21.2 19.2 17.2 15.6 14.6 13.8 12.0 61.0 49.8 42.0 35.6 30.4 26.8 23.8 21.0 19.0 17.0 15.4 14.4 13.6 11.8 10.8 59.0 49.0 41.0 34.0 30.2 26.6 23.6 20.8 18.2 16.8 15.9 14.2 13.4 11.7 10.6 10.0 9.5 22.0 25.0 28.0 31.0 34.0 37.0 40.0 43.0 46.0 49.0

34

续附表 13.4

幅度(m) 12.0 14.0 16.0 18.0 20.0 22.0 24.0 26.0 28.0 30.0 32.0 34.0 36.0 38.0 40.0 42.0 44.0 46.0 48.0 50.0 52.0 54.0 56.0 58.0 60.0 62.0

QUY150 履带起重机主臂作业性能表(二)

52.0 48.0 40.0 33.8 30.0 26.0 23.4 20.6 18.0 16.6 15.7 14.0 13.2 11.5 10.4 9.8 9.4 8.8 55.0 47.6 39.0 33.6 29.8 25.7 23.2 20.4 17.7 16.4 15.5 13.6 13.0 11.2 10.1 9.6 8.8 8.0 7.4 7.0 58.0 42.2 38.8 33.4 29.6 25.5 23.0 20.0 17.6 16.2 15.3 13.3 12.6 11.0 9.9 9.4 8.6 7.7 7.2 6.8 6.5 38.6 33.2 29.2 25.3 22.0 19.5 17.4 16.0 15.0 13.0 12.0 10.8 9.6 8.9 8.2 7.4 7.0 6.6 6.2 6.0 5.7 38.0 33.0 28.8 25.0 21.8 19.3 17.1 15.8 14.0 12.6 11.6 10.5 9.4 8.7 8.0 7.3 6.9 6.4 6.0 5.5 5.3 5.0 35.0 30.0 28.0 24.8 21.5 19.1 16.9 15.5 13.6 12.2 11.1 10.2 9.2 8.6 7.9 7.3 6.9 6.4 5.9 5.4 5.0 4.5 4.1 30.0 28.0 27.2 24.3 21.3 19.0 16.8 15.0 13.4 12.0 11.0 10.0 9.1 8.5 7.7 7.1 6.7 6.4 5.9 5.3 4.8 4.4 4.0 3.6 3.3 26.9 26.2 23.7 20.9 18.5 16.6 15.0 13.2 12.0 11.0 10.0 9.0 8.5 7.7 7.1 6.6 6.2 5.6 5.0 4.6 4.1 3.8 3.2 3.0 25.0 24.2 23.2 20.4 18.1 16.2 14.6 13.2 12.0 11.0 10.0 9.0 8.4 7.7 7.1 6.5 6.0 5.3 4.7 4.3 3.8 3.4 3.0 2.6 21.5 21.4 20.6 19.9 17.6 15.7 14.1 12.8 11.7 10.7 9.8 9.0 8.3 7.6 6.9 6.2 5.8 5.0 4.5 4.0 3.5 3.1 2.7 2.4 20.1 19.5 18.8 18.1 16.8 15.2 13.7 12.4 11.2 10.3 9.4 8.6 8.0 7.4 6.8 6.1 5.4 4.9 4.3 3.8 3.4 2.9 2.5 2.2 61.0 64.0 67.0 70.0 73.0 76.0 79.0 82.0

臂长(m)

35

附表 13.5

幅度(m) 3.2 4.0 4.5 5.0 5.5 6.0 6.5 7.0 7.5 8.0 8.5 9.0 10.0 11.0 12.0 14.0 16.0 18.0 20.0 22.0 24.0 26.0 28.0 30.0 32.0

TG-1200M 汽车式起重机主臂作业性能表

臂长(m) 12.0m 120.0 105.0 92.0 82.0 73.0 66.0 60.0 55.0 51.0 47.0 43.5 40.0 35.0 17.7m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47.0 44.5 42.5 40.0 35.2 31.2 27.6 21.4 16.2 40.0 40.0 40.0 40.0 40.0 40.0 40.0 40.0 38.5 36.5 33.5 30.1 27.0 21.8 16.8 13.2 10.4 32.0 32.0 32.0 32.0 32.0 32.0 30.7 27.8 25.4 23.3 19.6 16.2 13.4 10.7 8.5 6.6 5.0 25.0 25.0 25.0 25.0 25.0 25.0 25.0 23.0 21.0 17.6 15.1 12.9 10.8 8.7 6.8 5.2 3.8 2.7 1.8 16.5 16.5 16.5 16.5 16.5 16.5 16.5 16.5 16.5 14.0 12.1 10.6 9.3 8.2 6.9 5.6 4.4 3.4 14.0 14.0 14.0 12.6 11.5 10.5 9.5 8.6 7.7 7.0 6.1 5.5 4.6 23.4m 29.1m 34.8m 42.4m 50.0m

 

36

附录 13 钢桁架在吊装状态下的弯曲应力分析:

钢桁架 211W-HJ1-32,长度 L = 33 m,自重 Q = 70 t = 700 kN,将钢桁架假设为 一个均质体,其单位重量 q = 700 kN / 33 m = Ma = q·X12 / 2 = 234.26 kN·m Mb = q·X22 / 2 = 1283.21kN·m q Mc = —· L — X1 — X2)2 = 793.49 kN·m ( 8 由上述计算结果得知:B 截面(F2 吊点处)受到的弯矩最大,以 B 截面为分析 对象,计算钢桁架在吊装施工时受到的弯曲应力值, 查表得知:Q235B 许用弯曲应力 [σ ] 为 158MPa,H 型钢 HW300×300×10× 21.21 kN/m

37

15 的惯性矩 Jx = 19932.75 cm4,则钢桁架组合截面的惯性矩为 a 400 J = m·[ Jx + A(— —Z0)2 ] = 4×[ 19932.75 + 117(——— —15)2 ] 2

2

= 16097031.00 cm4, 求钢桁架组合截面的抗弯系数: W = J /(a/ 2)= 16097031.00 / 200 = 80485.16 cm3, 求钢桁架主肢受到的弯曲应力: M 1283.21 σ max = — = ———= 16 MPa W 80485.16 由计算结果得知,吊装状态下钢桁架主肢受到的弯曲应力,仅为主肢材料许用弯 曲应力 [σ ] = 158MPa 的 10.12 %,安全系数为 9.88,说明钢桁架在吊装施工时是绝 对安全的,将不会发生钢桁架在吊装时塑性变形问题。

38

起重吊装作业前检查及安全交底表

序号 检 查 项 目 是 否 无 备 注

一、 待吊装工件(设备或构件)检查情况 1 2 3 4 5 是否已经核实了工件的准确重量 是否已经考虑了吊装附件引起重量的增加 工件的规格尺寸及重心是否已经清楚 工件薄弱处的加固支撑措施是否合适

二、 施工方案交底情况 6 7 8 9 10 11 12 是否已经制定了合理的工件吊装的方法和工艺 是否已经制定了可靠的安全技术措施 是否已明确工件的捆绑和连接方式 吊装工况和角度是否合适(按最差工况考虑) 是否考虑了工件吊装过程中的平衡方法 是否明确工件的运输路线

三、 施工作业人员的配备与到岗情况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状况和心理状态如何 是否已明确现场吊装指挥人员 主要作业人员是否持证上岗 安全检查人员是否经过培训 是否对相关作业人员进行了安全交底 起重机操作人员是否有克服视线盲区的措施 是否对作业人员的能力进行了口头测试 是否已明确了指挥信号和联络信号 起重机操作人员能否看清或听清指挥信号

39

施工队长: 检查人: 受检人: 现场安全技术责任人: 检查日期: 填表说明:

1. 满足情况下 ,在“是”栏内打“√” ; 2. 不满足情况下,在“否”栏内打“√” ;

3. 与本次吊装活动无关时,在“无”栏内打“√” 。

吊装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批 准

审 核

编 制

: : :

十四、吊装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编 制 说 明

本专项应急预案是针对我公司所属的或管辖范围内的起重施工机械,在建设工地的施工现场进行吊装作业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隐患及发生安全事故后应如何应对而专门编制的,当启动本预案不能有效控制事态发展时,应启动上一级预案(公司级)或当地政府的应急救援预案。以防止预案内容不全,影响救援效果,造成对人员的二次伤害和对环境的二次污染。 一、 场景

1.1现场起重机械的基本情况

本工程拟安排的施工机械主要有:履带式起重机300t一台、150t一台。配合吊车施工的机械有120推土机一台、ZL40装载机、20t载重汽车一辆以及其他辅助机械等。

1.2吊装施工的主要内容

本次工程需进行就位吊装的大型钢桁架(栈桥)合计29跨 ,分别在现场进行预制,然后采用两台履带式起重机双机抬吊的方法,分别将钢桁架依次逐跨提升到安装位置上进行就位安装。吊装总重量约为1551 t。计划施工工期为一个月。

1.3施工季节

本次施工期正逢一年之中最热的时期,暑天高温和较强风沙等自然天气将成为影响本次施工的主要的气象风险。 二、事件、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2.1因钢丝绳索具使用不当或自身缺陷而造成被提升的工件坠落; 2.2因起重作业时超越了起重机性能而造成臂杆折断或机身倾覆;

2.3因起重机履带板或支腿处铺垫不当或地基抗压强度不足而造成机身倾覆; 2.4因违反施工作业程序或方法而造成机身倾覆或臂杆折断;

2.5因不按规定配带安全防护用品而导致机械伤害、物体打击、高处坠落伤害; 2.6因违章作业或外界不可抗力导致的其它伤害。

三、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3.1执行预案而不唯预案原则; 3.2先救人后救物原则; 3.3禁止二次伤害原则; 3.4分工协作原则。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

4.1

4.2指挥机构及职责

救援总指挥:及时赶到事故现场指挥救援,担负应急总指挥的职责。 各救援小组组长:第一时间赶到事故现场,按应急预案开展救援工作。 各救援小组成员:根据应急预案确定的职责和程序,进行相应救援工作的

配合与支援。

4.3各应急小组成员

4.3.1现场排险应急救援小组: 组长: 组员: 4.3.2医疗救护应急救援小组: 组长: 组员: 4.3.3伤员运送应急救援小组: 组长: 组员: 五、预防与预警

5.1危险源监控 (在现场进行吊装作业时,应安排专人对下列内容实施有效监控):

(1)起重机钢丝绳和索具钢丝绳的完好情况及使用方法。

(2)掌握被吊装物体的准确重量,起重机的工作状况,仪器的数据显示情况。 (3)起重机履带板及支腿处的稳固状况(有无下沉等)。 (4)起重机臂杆有无疲劳、裂纹等缺陷。 (5)作业环境是否安全、是否存在着事故隐患。

(6)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坚决杜绝无证操作的情况发生。 5.2预警行动

当确认吊装事故并有人员受伤时,现场负责人应立即向本公司应急处理办公室和所在工程项目部报警,现场应急救援小组立即按照救援预案展开救援行动。 六、信息报告程序

6.1现场施工负责人、安全员、各作业组长均配备移动式电话,并储存实用急救电话号码和报警电话号码,以备应急时使用。

6.2相关单位的通讯联络方式:  公司应急处理办公室:  集团公司质安部:  急救电话:  太原市急救中心:

 工程所在地区的急救电话及具备外伤救治能力的当地大中型医院电话。 七、应急处置

7.1响应分级

按突发事件及紧急情况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分为下列四个等级:

Ⅰ级(一般事故) Ⅱ级(较大事故) Ⅲ级(重大事故) Ⅳ级(特别重大事故)

Ⅰ级响应:

发生紧急情况后,发现者应大声呼救,和要求停止吊装作业,争取及时将信息传递到施工队各应急救援小组。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采取初步措施,控制事态的

进一步发展。 Ⅱ级响应

施工队接警后,各有关人员应立即到达各自相应的岗位,按分工进行响应。 Ⅲ级响应

当接到施工队的报告后,应根据事故的具体情况,依据公司和集团公司的预案规定进行响应,为施工队和所在项目提供指导和帮助。 Ⅳ级响应

当事态靠本单位的能力无法控制时,施工队应急分队在得到公司应急指挥部授权后,向事故现场所在的县市或地区的相关部门、组织、单位求救,以获得及时增援。

7.2响应程序

1)施工现场人员受伤急救程序

(1)发生人员受伤事故,伤者或目击者应大声疾呼,同时要立即报警,发出求救信号并向领导汇报,通知项目应急领导小组;

(2)应急领导小组立即赶赴事故现场,采取必要的救护和应急急救措施; (3)应急领导小组与就近医院联系,通报伤者情况、出事地点、时间,并让医院做好急救准备;

(4)填写应急救护报告,由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将事故情况上报公司应急处理办公室。

2)财产损害的现场应急进行程序

(1)财产损坏事故发生后,首先确定有无人员伤害或困在设施或设备中,同时切断受损设备或设施的电源、火源、动力,防止二次事故发生;

(2)如有人被伤害或困在设施或设备中,应首先抢救人员,按“施工现场人员受伤急救程序”执行;

(3)如无人被伤害,则视设备受损情况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防止损害升级; (4)清理事发现场,如有替代设备,则将受损设备换下,同时,项目应急领导小组组织相关工程技术人员或聘请外界专业维修部门尽快修复设备,缩短事故损失工作时间;

(5)填写应急救护报告,由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将事故情况上报公司应急办公室。 八、起重吊装安全施工要求

8.1起重吊装所有人员都必须认真履行“十不吊”规范,只有认真履行安全规章制度,才能保证吊装施工安全顺利进行。

8.2大型吊装是我公司的主要经营项目,在全国各地都承揽各种各样的吊装任务。因此本单位对安全规范培训是重中之重。无论是单位安全负责人、专职安全员,还是机械 操作及指挥人员都必须经过严格培训学习。

8.3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所有参与施工人员的操作行为,制止不安全行为的发生,把安全隐患控制在萌芽状态。 九、事故事件和紧急情况响应措施

9.1突发机械设备伤害的应急响应措施。

大型吊装机械由于保养维护面广、难度大、要求高,因此时有发生疏忽之处,所以在现场如出现异响、漏油、动作失灵、力限器电脑显示不准等情况时,应立即停机。如自身解决后恢复正常继续吊装,否则,一定要尽快联系厂家及时维修。

9.2发生有起重设备倾斜倒塌或起重物掉落可能性时的应急措施。

不论任何人一旦发现有起重设备倒塌或起重物倾斜掉落的可能性时,第一目击者或设备操作者或值班安全员应立即停止吊装,停止起重吊装作业同时大声呼叫在场全体人员进行隐蔽疏散。由安全员或作业班长利用电话向管理人员或指挥长报告险情。由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启动紧急情况响应状态,组织抢险队对起重吊装作业区域进行封闭隔离,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由项目总工程师组织专家对现场风险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措施,方能采取措施对倾斜的起重设备扶正。采取措施时,抢险人员避免站在起重设备倾斜侧以及大臂下,防止起重设备继续倒塌造成人员的二次伤害。

9.3发生起重设备倒塌时的应急措施。

(1)起重吊装发生紧急情况往往一瞬间,很多人都还没有反应过来,第一名示警者大声呼喊:“马上撤离!”,并准确引导作业的疏散线路。班组长和安全员应立即通过电话向现场负责人报告,宣布进入紧急状态。

(2)指挥员应观察事故的状态,是否还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确定抢救措施。 (3)由施工单位和附近医院联系组成救护组,初步判断现场伤员情况,对重伤员立即拨打120送往医院紧急救护,轻伤员做临时紧急救护。

9.4应急响应过程中避免二次事故的措施。

发生事故后现场人员应积极展开自救,尤其是现场状况复杂,救援人员进入事故现场可能出现二次人员伤害,值班安全员和指挥员应审时度势,不能坐以待毙,同时组织人员加固或拆除事故发生后遗留隐患。 十、监视与检测:

突发起重吊装伤害的应急监测要求

十一、应急物资和装备保障

7.1小轿车(五座)、皮卡车(五座)各一辆;

7.2急救包3个、止血带5个、担架2个、常用小夹板3副、氧气袋3个及创可贴、绷带、无菌敷料若干;

7.3汽车起重机(25T)1台、ZL40装载机1台;

7.4电动切割机1把、橇棍2根、千斤顶(30T)2个、气割工具1副。

钢结构输煤栈桥吊装

施工方案

编制人:

审 核:

审 定:

集团项目部

二○一一年一月十

目 录

一、 编制依据

二、 工程概况

三、 吊装方法简述

四、 吊装受力计算

五、 施工计划安排

六、 主要操作程序及施工技术要求

七、 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八、 降低施工成本措施

九、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十、 施工环境保护技术措施

十一、 机具、索具和材料表

十二、 吊装施工组织措施

十三、 吊装附图、附表及附录

十四、 吊装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一、 编制依据

1.1 《大型设备吊装工程施工工艺标准》SH / T 3515-2003

1.2 《工程建设安装工程起重施工规范》HG 20201-2000

1.3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操作规程》JGJ 33-2001

1.4 有关工程设计图纸及钢桁架技术参数明细表

1.5 《实用起重吊装手册》

1.6 现场作业条件等技术参数

1.7 拟使用履带式起重机性能参数表

二、 工程概况

2.1 工程名称:输煤系统钢桁架(栈桥)吊装。

2.2 工程地点:化工工业园区内。

2.3 工程内容:本次工程需进行就位吊装的大型钢桁架(栈桥)合计6跨,分别在现场进行预制,然后采用两台履带式起重机双机抬吊的方法(辅助机械根据现场相应的实际工况进行选择),分别将钢桁架依次逐跨提升到安装位置上进行就位安装。吊装总重量约为1551 t。

位于圆形料仓21A、21B之间的2跨栈桥11E、21F的吊装施工方法,将在接到施工图纸后再进行详细描述。

根据现有手头资料和相关履带式起重机的技术性能参数, 如果采用在地面整体预制后再进行双机抬吊就位吊装的方法, 11E和21F栈桥的吊装施工拟采用一台450t 履带式起重机(超起工况)与一台300t履带式起重机抬吊,或两台350 t履带式起重机(超起工况)抬吊的方法来完成钢桁架的就位吊装。

此次吊装位于11L的三跨栈桥受施工影响,不具备吊装条件,将在第二批次的吊装时做专项吊装方案。

另外,位于11T的H1—31暂时不进行吊装作业,为第二批吊装履带式起重机能够顺利的通过作业区域,在第二批次的吊装时进行吊装作业。

为确保钢桁架在吊装施工过程中的技术可行性和安全可靠性,指导施工人员顺利完成本次吊装作业而编制本专项施工方案。

- 3 -

三、 钢桁架吊装方法简述

3.1 场地作业条件准备:在装置区吊装范围内的作业场地应做适当回填、平整并进行分层碾压,地耐力应达到10 t / m2以上,地面应平整并将杂物清理干净。待吊装的钢桁架(栈桥)应事先安装好不妨碍进行吊装作业的结构附件,并做好吊装前的检查。

3.2 拟进场进行吊装作业的起重机按施工要求的工况进行组装调试,由专业人员检验合格后,向总包单位及监理单位进行申请报验。

3.3在起重机作业区应根据现场的地质条件铺设枕木、钢垫板或履带走道板等机具,以确保起重机吊装作业中的安全稳定性,两台起重机按施工要求进入各自预定的站车位置。

3.4钢桁架11I中的H1—32是本次吊装中最具代表性的一跨,在跨长、重量、外形尺寸及安装高度等各项重要吊装参数中均具有代表性,因此,本次吊装选用H1—32进行吊装计算。

本方案中的吊装立面和平面示意图时同样只选取H1—32作为代表,其余性能均能达到,在此不再赘述。

H1—32的吊装施工方法:

吊装施工拟采用一台300 t履带式起重机和一台150 t履带式起重机进行联合抬吊,起重机的回转中心距离待吊装的钢桁架中心线10 ~16m,吊钩与吊点之间的索具拴挂方式采用一对同规格的钢丝绳索穿绕在钢桁架上弦梁的节点位置。两台起重机同时缓慢提升吊钩,使索具处于临界受力状态,检查无误后,两台起重机同时起钩,待钢桁架的下弦梁距离地面约200~300mm时,两台起重机停止起钩,并进行一次全面的安全检查,确认安全后方可进行正式吊装作业。当钢桁架的两个端头被提升至超过支座高度后,起重机向前移动并适当做变幅动作,平稳地将钢桁架安放在支座上。当安装施工人员将该段桁架与支座进行可靠联接后,起重机缓慢落下吊钩,解除索具,移开吊钩。

3.5 钢桁架(栈桥)就位安装:钢桁架就位支座应事先进行找平,放置好垫铁,并使用水准仪测量标高,钢桁架就位前应按设计要求摆正方位,经确认无误后,两台起重机缓慢落钩将钢桁架放在支座的垫铁上,并立即带上支座螺栓的螺帽,两台起重机的吊钩适当下落,使索具钢丝绳接近于临界受力状态,由测量人员进行找正、找平观测,安装施工人员根据钢桁架的倾斜情况,敲击垫铁进行桁架的安装标高的调整。符合质量标准要求后,立即拧紧全部支座螺栓上的螺帽。落下吊钩,松开并解除索具。

3.6 徐工QUY300履带式起重机对作业场地的要求:

300吨履带吊空载状态下重293 t,履带踏板面宽1.20 m,接地长度8.70 m。吊物重量最大为78 t ×1.15(动载系数)= 89.70 t。

根据吊车性能表中显示:300 t起重机空载行走时对地面的地耐力为12.70 t/m2 300 t起重机吊装时对地面的地耐力要求:

29389.7p18.33t/m2 1.208.72

在地面上加铺4块2.2m × 6m的路基板时 ( 每条履带板的下方各顺铺两块,另外两块为起重机行走时使用 ),

p29389.707.25/m2 2.264

考虑吊车对地面的不均匀受力,取不均匀受力系数1.3 ,则:

P =7.25 × 1.3 =9.42 t / m2

因此300 t履带式起重机在基本型主臂标准工况下吊装时需要使用路基板 , 地耐力

2达到10.00 t/m以上时,就可以满足履带吊使用要求。吊装前需要对场地进行平整及部

分换填(开挖扰动及虚填区域)处理,加固处理后需要对地面承载力进行检测,地耐力大

2t/m于10.00 方可进行单件重量为50~80 t的钢桁架进行吊装施工作业。

四、 钢桁架吊装受力计算

4.1 211I桁架HJ1—32的吊装距离分配(如4—1图所示):

4—1图

1)桁架H1—32的构件重量约为70 t;

根据杠杆原理:F1×L1 = F2×L2

① 以Q为支点:F1(16500-4700)= F2(22000-16500)

② F1 + F2 = 70

根据①、②得F1 = 22. 3 t;F2 = 47.7 t

2)150t起重机F1的受力22.3 t ,考虑动载系数和不平衡系数

P辅=(22.3+1.2)× 1.1× 1.1 =28.44 t

3)300t起重机F2的受力47.7 t ,考虑动载系数和不平衡系数

P主=(47.7 + 2.10)× 1.1× 1.1 =60.25 t

起重机的吊装载荷P = ( F1(F2)+ q ) K1 K2

P:吊装载荷

F1(F2):钢桁架重量在单台起重机上的分配值;

q:吊具、索具、工器具重量之和;

K1:动载系数,取1.1;

K2:不平衡系数,取1.1;

查徐工QUY150起重机性能表:58 m主臂、16 m作业半径,额定起重能力为

33.40 t,可满足钢桁架吊装施工要求,

查徐工QUY300起重机性能表:66m主臂、16 m作业半径,额定起重能力为

71.40 t,可满足钢桁架吊装施工要求。

4)F1吊点钢丝绳索具的选择:

以吊钩为对象计算钢丝绳受力,其平衡力系如4—2图所示,

1615.8 2t p1p2p辅/cos22

作用在p1和p2上的钢丝绳索具支数n = 2,取安全系数 K = 8 ;

则单根钢丝绳的破断拉力Sp不应小于15.82t × 8 / 2 = 63.28 t 。

查表得知:纤维芯钢丝绳Φ40—6× 37 , 抗拉强度1470Mp ,其破断拉力为Sp =69.3 t,此时的安全系数为69.3 /(15.82 / 2)= 8.76,可满足安全使用要求。在钢丝绳和钢桁架的绑扎处垫上木板,木板可预先用铁丝固定到钢桁架上,再用管皮套在该处钢桁架上。

5)F2吊点钢丝绳索具的选择:

以吊钩为对象计算钢丝绳受力,其平衡力系如4—3图所示,

1 p1p2p主/cos2633.52t 2

作用在p1和p2上的钢丝绳索具支数n = 2,取安全系数 K = 8 ;

则单根钢丝绳的破断拉力Sp不应小于33.52 t × 8 / 2 = 134.07 t 。

查表得知:纤维芯钢丝绳Φ48—6× 37 , 抗拉强度1470Mp ,其破断拉力为Sp = 135 t,此时的安全系数为135 /(33.52 / 2)=8.05,可满足安全使用要求。在钢丝绳和钢桁架的绑扎处垫上木板,木板可预先用铁丝固定到钢桁架上,再用管皮套在该处钢桁架上。

P = 28.44 t P = 60.25t

6)F1吊点的吊装安全空间校核:

主臂杆长度:58 m

起重机作业半径为16 m ,

臂杆底铰至地面的高度2.30 m

臂杆底铰至回转中心的距离1.50 m

桁架上弦吊点之间的中心距为7.0 m ,

桁架高度4.0 m

桁架的就位标高+29.04 m

钢丝绳锁具高度8.0 m ,

58—(16—1.5)则臂杆倾角θ = arctan————————— = 75.50 ° 16—1.5

主臂杆顶滑轮中心到地面的高度:

H = 2.30 + 582—(16—1.5)2 = 58.46 m

吊车杆顶到吊钩间最小距离:

C = 58.46 – 29.04 - 4.0 - 8.0 = 17.42 > 5.3符合吊装安全要求

其中: 5.3m为吊车钩头的安全空间距离。

7)F1吊点的抗杆距离校核:

臂杆内侧到钢桁架顶部的水平距离:

X = tan ( 90 °—75.50 ° ) × ( 58.46—29.04—4.0 ) — 7.0 / 2 — 0.4(臂杆轴线与其内则之间的距离)= +2.67 m ,可以满足吊装安全作业要求。

8)F2吊点的吊装安全空间校核:

主臂杆长度:66 m

起重机作业半径为16 m ,

臂杆底铰至地面的高度3.04 m

臂杆底铰至回转中心的距离1.60 m

桁架上弦吊点之间的中心距为7.0 m ,

桁架高度4.0 m

桁架的就位标高+31.66 m

钢丝绳锁具高度8.0 m ,

66—(16—1.6)则臂杆倾角θ = arctan————————— = 77.39 ° 16—1.6

主臂杆顶滑轮中心到地面的高度:

H = 3.04 + 662—(16—1.6)2 = 67.45 m

吊车杆顶到吊钩间最小距离:

C = 67.45 – 31.66 - 4.0 - 8.0 = 23.79 > 5.3符合吊装安全要求

其中: 5.3m为吊车钩头的安全空间距离。

9)F2吊点的抗杆距离校核:

○1 66m基本臂工况时臂杆内侧到钢桁架顶部的水平距离:

X = tan ( 90 °—77.39 ° ) × ( 67.45—31.66—4.0 ) — 7.0 / 2 — 0.5(臂杆轴线与其内则之间的距离)= + 3.11 m ,可以满足吊装安全作业要求。 √√√

五、 施工计划安排

5.1 本次钢桁架吊装施工,拟计划在2002年8月中旬开始进行吊装,将于8月末吊装施工结束,为期一个月。

5.2钢桁架(栈桥)的就位吊装施工顺序: 以下计划安排的大型钢制结构件吊装作业施工顺序,是参照总体施工计划的思路考

虑的,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可能因某些施工要素出现变化或调整,则应及时对本作业计划进行变更,以适应现场出现的新形势,但调整作业顺序应经过项目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的认可,并与总包单位、建设单位和工程监理单位有关人员协商达成共识后实施。

钢桁架吊装施工流程图

5.3 钢桁架(栈桥)的就位吊装施工计划横道图

注:各单元工程(栈桥)的进度计划是按简单的顺序施工编排的,暂未考虑不同施工单位的平行及交叉施工等因素,所以本进度计划实施前需依据现场当时的实际条件进行优化。

- 10 -

六、 主要操作程序及施工技术要求 6.1 施工准备

6.1.1 为保证安全施工,应对影响吊装作业的现场障碍物进行清理,作好基槽回填,对重点区域应铺设300厚粘土垫层,以增强起重机站位处土质的地耐力;

6.1.2 及时获取近期气象情报,确认吊装施工期间内无六级以上大风、大雨等恶劣天气的出现;

6.1.3 施工方案应在施工前得到确认和批准,并对所有参与施工的人员进行了安全技术交底;

6.1.4 参与施工的人员按方案要求组织到位,工具、索具配置齐全、完好、性能可靠。

6.2 钢桁架就位吊装

6.2.1 作业前应了解工件的重量、重心位置、安装高度及外形尺寸等技术数据; 6.2.2 按照大型设备吊装技术工艺规范的要求,选择合理的索具和工具;并选择合理的吊点及吊装方式进行吊装作业;

6.2.3 工件(钢桁架)进入起吊程序后,吊钩的提升动作应断续进行,不得连续提升吊钩,以免造成工件在水平面上的摆动,进而导致与其它物件的碰撞伤及设备; 七、安全技术措施

7.1 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吊装期间,吊装现场设置警戒区,

并作明显标志,吊装工件时,严禁无关人员进入或通过。派专职保卫人员负责警戒,非作业人员严禁入内;严格遵守《建筑施工机械安全操作技术规程》;

7.2 起重机进人作业场区前,应按吊装荷载的要求对作业场地进行地耐力强度的复合,如果发现地耐力不符合施工要求时,应对场地进行加固,加固方法视具体情况商定; 7.3 起重机进场后,向起重机司机详细介绍吊装方案,明确统一指挥信号; 7.4 认真细致地做好吊装的准备工作,按方案要求备齐机具及工索具,严格执行吊装机具的性能检查,起重工索具检查,试吊、监测及吊装程序,确保吊装作业安全可靠地进行;

7.5 吊车站位和行走路线应按方案要求进行铺垫,在吊装过程中密切关注吊车支腿的沉降情况;

7.6 现场指挥人员与吊车司机的联系要及时可靠,指挥信号、旗语、手势要清楚,明了,如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汇报吊装现场总指挥,以便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7.7 风力在五级及以上时,雨天、雾天等严禁吊装作业,在雨天后进行吊装作业之前

和之中,要特别注意检查吊装区域地基地耐力的变化,如有异常,应立即停止吊装作业; 7.8 吊装作业要统一指挥,作业人员各司其职,各工种密切配合,不得擅离工作岗位或各行其事。

7.9 在起重作业中,凡参加本工程的所有人员按指挥进入工作岗位,要切实遵守现场秩序,服从命令听指挥,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并有专人做好保安工作。

7.10 担任主吊和溜尾作业的履带式起重机的站位,及行走路线应按方案要求进行铺垫,在吊装过程中要密切关注起重机的稳定情况。

7.11 吊车应严格按照每台设备的吊装施工平面布置图的要求进行站位;

7.12 吊车每调整一次,都要在起吊前进行试吊,试吊时必须缓慢进行,待设备即将离地时,有关人员要全面查看吊车状况,确认无异常情况后,方可继续起升,试吊的起升高度不得超过100mm,进入正式吊装程序,在起升到预定的高度后,应停机观察,经检查情况正常后,即可结束吊装作业。

7.13 钢桁架在吊装过程中严禁与现场构筑物或其它物体发生碰撞。吊装作业时吊钩的偏角不应大于3°。

7.14 吊车在起钩、回转、变幅操作过程中,均应缓慢进行。吊车及设备四周均应设专人看守。发现问题及时向指挥人员发出报警信号。

7.15 指挥人员应站在能看到吊装全过程,并被所有施工人员看到的位置上,以便直接指挥各个工作岗位,当指挥人员不能直接面对时,必须通过其助手及时传递信号。 7.16 吊装时,施工人员不得在吊车起重臂或工件的下面、受力索具附近及其它有潜在危险的地方停留。

7.17吊装作业现场应设警戒区,非作业人员不得进入,固体废弃物要放在事先指定的位置,收工后统一处理。

7.18吊装时,任何人不得随同工件或机具升降。特殊情况必须随同升降时,应采取可靠措施,并经总指挥批准。

7.19高空作业要办理登高作业许可证。进行高空作业时,施工人员所携带的工具应栓牢保险绳,以防失手坠落伤人。禁止从高空扔下物体(包括工具、工件等)。

7.20进行高空作业的施工人员的工作面,应有安装牢固的平台,并设有钩挂安全带的装置。施工人员必须按要求佩带劳保护品,安全带挂设要牢固可靠,否则不得上岗作业。 7.21钢桁架吊装前,应事先在吊点处搭设安全可靠的操作平台,从钢桁架下部到上部应设置爬梯(摘钩时上下使用)。待钢桁架吊装就位并安装固定后,起重机应适当松钩,由两名施工人员在吊点处摘除吊装索具,确认索具与吊耳完全分离后,起重机吊钩缓慢

将索具提升至安全距离后方可移开作业区。

7.22钢桁架吊装前,应事先在吊点处搭设安全可靠的操作平台,平台应设置临时围护。从钢桁架下部到上部应设置爬梯(摘钩时上下使用)。

7.23钢桁架吊装就位并安装固定后,起重机应适当松钩,由两名施工人员在吊点处摘除吊装索具,确认索具与吊耳完全分离后,起重机吊钩缓慢将索具提升至安全距离后方可移开作业区。(注意:施工人员在上下时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带等劳保用品,严格按照安全规程进行施工,否则不允许进行施工作业。) 7.24履带式起重机安全行走措施

(1 )起重机应在平坦坚实的地面上作业、行走和停放。在正常作业时,坡度不得大于30,并应与沟渠、基坑保持安全距离。

(2 )起重机启动前重点检查项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各安全防护装置及各指示仪表齐全完好; 2 )钢丝绳及连接部位符合规定,

3 )燃油、润滑油、液压油、冷却水等添加充足; 4 )各连接件无松动。

(3 )起重机启动前应将主离合器分离,各操纵杆放在空挡位置,并应按照规定启动内嫩机。内燃机启动后,应检查各仪表指示值,待运转正常再接合主离合器,进行空载运转,顺序检查各工作机构及其制动器,确认正常后,方可作业。

(4 )作业时,起重臂的最大仰角不得超过出厂规定。当无资料可查时,不得超过78°。 (5 )起重机变幅应缓慢平稳,严禁在起重臂未停稳前变换挡位;起重机载荷达到额定起重量的90 %及以上时,严禁下降起重臂。

(6 )在起吊载荷达到额定起重量的90 %及以上时,升降动作应慢速进行,并严禁同时进行两种及以上动作。

(7 )起吊重物时应先稍离地面试吊,当确认重物已挂牢,且起重机的稳定性和制动器的可靠性均良好,再继续起吊。在重物升起过程中,操作人员应把脚放在制动踏板上,密切注意起升重物,防止吊钩冒顶。当起重机停止运转而重物仍悬在空中时,即使制动踏板被固定,仍应脚踩在制动踏板上。

(8 )采用双机抬吊作业时,应选用起重性能相似的起重机进行。抬吊时应统一指挥,动作应配合协调,载荷应分配合理,单机的起吊载荷不得超过允许载荷的8%.在吊装过程中,两台起重机的吊钩滑轮组应保持垂直状态。

(9 )当起重机如需带载行走时。载荷不得超过允许起重量的70 % 。行走道路应坚

实平整,重物应在起重机正前方向,重物离地面不得大于500 mm ,并应拴好拉绳,缓慢行驶。严禁长距离带载行驶。

(10 )起重机行走时,转弯不应过急;当转弯半径过小时,应分次转弯,当路面凹凸不平时,不得转弯。

(11 )起重机上下坡道时应无载行走。上坡时应将起重臂仰角适当放小,下坡时应将起重臂仰角适当放大.严禁下坡空挡滑行。

(12 )作业后,起重臂应转至顺风方向,并降至400~600 之间,吊钩应提升到接近顶端的位置,应关停内燃机,将各操纵杆放在空挡位置,各制动器加保险固定,操纵室和机栩应关门加锁。

(13 )起重机转移T 地,应采用平板拖车运送.特殊情况需自行转移时,应卸去配重,拆短起重臂,主动轮应在后面,机身、起重臂、吊钩等必须处于制动位里,并应加保险固定.每行驶500~1000m 时,应对行走机构进行检查和润滑。

(14 )起重机通过桥梁、水坝、排水沟等构筑物时,必须先查明允许载荷后再通过,必要时应对构筑物采取加固措施.通过铁路、地下水管、电缆等设施时,应铺设木板保护,并不得在上面转弯。

(15 )用火车或平板拖车运输起重机时,所用跳板的坡度不得大于150;起重机装上车后,应将回转、行走、变幅等机构制动,并采用三角木楔紧履带两端,再牢固绑扎;后部配重用枕木垫实,不得使吊钩悬空摆动。 八、降低施工成本措施

8.1 进行集中化钢桁架吊装,有效减少机械的使用频率,减少机械台班消耗量。 8.2 优先使用现场已经进场并验收合格的钢丝绳扣及机具,减少索具的采购。 8.3 吊装前要认真对桁架支座进行验收和复查,保证桁架顺利就位,防止桁架长时间在高空悬停。

8.4 桁架(栈桥)就位后要核对安装方位图,防止发生重复吊装作业的情况。

九、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建立质量保证体系,保证吊装施工过程的质量

十、施工安全与环境保护技术措施

10.1建立安全保证体系

10.2职业安全健康危害辩识、评价及控制措施 10.2.1职业辨识、危险评价与控制措施

17

18

19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高处作业时上下投掷工具或物料 高处作业时未使用工具袋 有恐高症、高血压、心脏病等不适宜高处作 业的人员从事高处作业 无吊装方案或吊装方案未经审批 有方案但未进行交底 起重作业前未进行严格检查 违反方案进行起重作业 无证上岗或非起重作业人员操作

违章作业 违章作业 生理缺陷 管理缺陷 管理缺陷 管理缺陷 违章作业 违章指挥作 业 违章指挥作 业 信号缺陷 违章作业 防护缺陷 违章作业 违章指挥 作业 防护缺陷 标志缺陷 违章指挥 作业

物体打击 物体打击 高处坠落 起重伤害 起重伤害 起重伤害 起重伤害 起重伤害

Ⅴ Ⅴ Ⅴ Ⅰ Ⅰ Ⅴ Ⅴ Ⅴ

3 3 3

3 3 1

7 7 15

63 63 45

一般 一般 一般 重大 重大

现场检查控制 现场检查控制 按规定进行体检 按规定进行体检 按规定进行体检 按规定进行体检 按规定进行体检 按规定进行体检

3 3 3

2 1 2

15 15 15

90 45 90

一般 一般 一般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未使用或正确劳动防护用品用具

起重伤害 起重伤害 物体坠落 起重伤害 起重伤害 起重伤害 起重伤害 起重伤害 起重伤害

Ⅳ Ⅰ Ⅴ Ⅴ Ⅴ Ⅴ Ⅴ Ⅴ Ⅴ 6 3 6 10 3 6 3 3 3 6 2 2 3 1 1 7 7 7 7 3 15 18 63 252 140 42 54 45

重大 重大 一般 一般 重大 一般 一般 一般 一般

按规定进行体检 按规定进行体检 按规定进行体检 按规定进行体检 按规定进行体检 按规定进行体检 按规定进行体检 按规定进行体检 按规定进行体检

起 重 作 业

信号位置不当、信号不清、信号显示不准 吊索捆绑不当即吊 被吊物无溜绳、被吊物摆动 吊运物长时间空中停留且下方有人 吊装用钢丝绳、卷筒或滑轮存在问题 受力绳索邻近处有人停留和行走 拖拉绳、溜绳无标志警示 恶劣天气强冷天气风力≥6 级

20

65

吊装重量不明确物体 多人作业、人力搬运无专人指挥、动作不协

违章指挥 作业 违章作业 违章作业 违章作业 违章作业 违章作业 违章作业 违章指挥 违章作业 违章作业 操作失误 设备缺陷 设备缺陷 设备缺陷 监护失误 管理缺陷 违章作业 违章作业

起重伤害

3

3

7

63

一般

按规范进行审查把关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调 吊装重大物件未办理吊装许可证 使用倒链不正确 超荷载使用倒链 擅自改动倒链结构 无证操作 指挥人员不了解起重机性能 超负荷起吊 斜吊,拉吊和吊地下埋设的物件 操作不平稳

起重伤害 起重伤害物体 起重伤害 起重伤害 起重伤害 起重伤害 起重伤害 起重伤害 起重伤害 起重伤害 起重伤害 起重伤害 起重伤害 起重伤害 起重伤害 起重伤害 起重伤害

Ⅴ Ⅰ Ⅴ Ⅴ Ⅳ Ⅰ Ⅴ Ⅴ Ⅴ Ⅴ Ⅴ Ⅴ Ⅴ Ⅴ Ⅴ Ⅴ Ⅴ

3

3

7

63

一般 重大

按规范进行审查把关 按规范进行审查把关 按规范进行审查把关 按规范进行审查把关 按规范进行审查把关 管理制度与现场检查 定期培训与平时考核 安全教育与检查把关 安全教育与检查把关 教育培训与检查把关 按规定现场检查把关 按规定现场检查把关 按规定现场检查把关 安全教育与检查把关 检查 安全教育与检查把关 安全教育与检查把关

6 6

6 6

3 3

108 108

一般 一般 重大 重大

6 10 6 3 10 6 6 3 3 3 10

1 1 1 2 1 0.5 2 3 3 3 1

15 40 15 7 40 40 40 7 3 7 40

90 400 90 42 400 120 480 63 27 63 400

一般 重大 一般 一般 重大 一般 重大 一般 一般 一般 重大

起 重 机 械

通 用 因 素

使用不合格吊索具 吊钩磨损超标 起重钢丝绳及绳卡不符合要求 作业过程中重物下方有人员停留或通过 吊装作业未设警戒区 起吊时用手触摸索具或吊钩 地面不平坦造成吊车倾翻

21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地面松软造成吊车倾翻 工作区域或附近有高压电线 大雾或大风天气 变幅制动机构失灵吊臂自由下落 变幅钢丝绳不符合要求 起升制动机构失灵所吊重物自由下落 无安全装置或安全装置不全 带载或带臂行驶未按规定采取相应措施 设备运转中进行维修 工作区域或附近有高压电线 大雾或大风天气 水平支腿未伸或未完全伸出 吊车作业未处于水平状态

违章作业 电危害 环境不良 设备缺陷 设备缺陷 设备缺陷 违章作业 违章作业 违章作业 电危害 环境不良 违章作业 违章作业 违章作业 违章作业 设备缺陷 违章作业 违章作业

起重伤害 触电 起重伤害 起重伤害 起重伤害 起重伤害 起重伤害 起重伤害 机械伤害 触电 起重伤害 起重伤害 起重伤害 起重伤害 起重伤害 起重伤害 起重伤害 起重伤害

Ⅴ Ⅴ Ⅴ Ⅴ Ⅴ Ⅴ Ⅴ Ⅴ Ⅴ Ⅴ Ⅴ Ⅴ Ⅴ Ⅴ Ⅴ Ⅴ Ⅴ Ⅴ

10 1 3 6 6 6 6 6 3 1 3 10 10 10 6 6 3 6

1 1 2 0.5 1 0.5 0.5 0.5 1 1 2 1 1 1 0.5 0.5 1 1

40 15 7 40 40 15 7 7 7 15 7 40 40 40 7 15 7 15

400 15 42 120 240 45 21 21 21 15 42 400 400 400 21 45 21 90

重大 一般 一般 一般 重大 一般 一般 一般 一般 一般 一般 重大 重大 重大 一般 一般 一般 一般

安全教育与检查把关 按规范进行检查把关 停止作业 定期维护与试验检查 按规定现场检查把关 定期维护与试验检查 按规定现场检查把关 按规定现场检查把关 安全教育与检查把关 按规范进行检查把关 停止作业 安全教育与检查把关 安全教育与检查把关 安全教育与检查把关 按规定现场检查把关 定期维护与试验检查 定期过滤与现场检查 按规定检修

汽 车 式 起 重 机

地面松软未采取有效措施 无安全装置或安全装置不全 起升制动机构失灵所吊重物自由下落 液压油脏控制阀失灵 设备液压系统零部件老化未及时维修

22

10.3.吊装现场应急准备与响应 10.3.1 应急处理组织体系建立 建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应急处理组织体系 10.3.2 应急事故的处理方法 组织参加施工人员学习应急预案,明确职责分工,熟悉掌握处理步骤,设立安全集 结区,在事故状态下,根据事故的种类,由总指挥组织各专业组的施工人员进行下列应 急处理工作: 1.进行报警,报告和引导,紧急撤离现场,在安全地带集结; 2.进行检查及处理;进行灾害补救和控制;救护伤员,保护事故现场; 3.组织或协助进行事故调查。对现场作业每个环节的安全措施分项检查,落实; 4.恢复施工作业。 10.3.3 应急事故处理信息的传递 事故发生后,第一知情人应直接汇报吊装组织机构组长,同时采取果断操作或指 令,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和他人的人身安全和设备的安全。 快速拨通紧急电话,简捷说明如下内容:事故现场的确切地点、事故状态、伤亡情 况。发生突发事故时,应立即急促长哨声呼唤,指挥现场作业人员按预先制定的紧急撤 离路线快速撤离到指定的集结区。听到紧急撤离信号后,现场所有人员应保持冷静,立 即停止工作,切断电源,按撤离路线快速撤离到指定的集结区,不允许乱跑。撤离人员 到达集结区后,指挥人员清点人数,等待下一步指示,事故信号未解除,不得回到原工 作岗位。 10.3.4 应急事故的处理 a. 事故发生后,应及时采取措施,控制和消灭事故,防止进一步扩大,同时保护好 事故现场; b. 有人员受伤时,应及时送往指定医院,并通知家属做好家属的接待和安抚工作; c. 在规定的时间内向总包公司、地方政府相关部门报告; d. 组织成立事故调查小组, 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 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 e. 按政府、总包及公司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将事故报告报送有关部门,报告内容包 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受伤害人简历、经过、事故原因分析及处理; 10.4 起重机吊装作业危险源辨识

- 23 -

1)起重机作业现场地面不平整、地耐力不足且未作地基加固处理、路基板铺设不稳 定、配重不平衡、重物超过额定起重量而造成起重机倾覆; 2)起重机的工况选择不当、配重数量安装不足,吊装作业过程中履带式起重机突然 失稳; 3)路基板的铺设不符合规范要求,且未按施工作业程序进行抄平和试压,草率进行 吊装施工作业; 4)起重机吊钩超载断裂、吊装作业过程中钢丝绳从吊钩中滑出; 5)吊运中重物坠落造成物体打击,重物从空中落到地面伤及现场施工人员; 6)钢丝绳锁具断裂造成重物下落;使用了应报废的钢丝绳,使用的吊具吊运超过额 定起重量的重物等造成重物下落; 7)履带式起重机在运行中对人体造成的挤压或撞击; 8)现场吊装作业过程中突遇风力过大(六级风以上)、或违章作业造成起重机倾覆; 9)机械传动部分未加防护,造成机械伤害;违章在卷扬机钢丝绳上面通过,运动中 的钢丝绳将人挤伤或绊倒; 10)钢丝绳锁具的吊挂方式不正确或不牢固,造成重物从吊钩中脱出; 11)现场人员站在起重臂下方等危险区域内; 12)起重机电气设备漏电、保护装置失效、裸导线未加屏蔽等造成触电; 13)现场人员站立或坐在吊钩上; 14)吊运时无人指挥、作业区内有人逗留、运行中的起重机的吊具及重物摆动撞击 现场作业人员; 15)起重工及其他操作人员未戴安全帽等个人防护用品; 16)司机室玻璃未擦净,造成视野不清; 17)司机与指挥人员联络信号不畅,或误解了吊运指挥信号; 18)使用的钢丝绳低于施工方案规定的安全系数; 19)吊装作业过程中起重机吊钩的钢丝绳从滑轮中跳出轮槽; 20)制动器出现裂纹、摩擦垫片磨损过多; 21)起重机行走轮从履带板的行走轨道上脱轨; 22)吊运过程中起重机因机械故障造成突然停机; 23)钢桁架的起重吊耳焊接质量有瑕疵,吊运过程中突然开裂,造成工件坠落,伤 及设备和作业人员。

- 24 -

十一 、 机具、索具和材料表

序号 名 称 起重设备 起重设备 起重设备 履带走道板 支撑钢板 支撑钢板 支撑钢板 枕 木 枕 木 枕 木 钢丝绳索具 钢丝绳索具 钢丝绳索具 卸 扣 卸 扣 卸 扣 卸 扣 卸 扣 8﹟铅丝 废旧轮胎 规 格 型 号 单位 台 台 台 块 块 块 块 块 根 根 根 根 根 只 只 只 只 DW 型 只 盘 条 数量

1 2 3 4 5 6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1 22

钢桁架主吊:徐工 QUY300(300 t)履带式起重机 钢桁架辅吊:徐工 QUY150(150 t)履带式起重机 辅助吊装:徐工 QUY50(50 t)履带式起重机 δ 100 δ 16 δ 12 δ 10 Q235 1600×5500

1 1 1 12 12 8 8 8 50 30 4 4 8 8 8 6 6 6 2 6

Q235 1600×1600 Q235 1200×1200 Q235 800×800

落叶松 2000×250×200 落叶松 1200×250×200 榆木 500×250×200 Φ 56-6×37-1470 Φ 40-6×37-1470 Φ 28-6×37-1470 55 t 35 t 30 t 20 t 5t 镀 BX(弓)型 BX(弓)型 BX(弓)型 DW 型 ~ 10 t 锌 L = 16~20m L = 16~20 m L = 16~20 m

D = 1000~1200 mm

十二、吊装施工组织措施 12.1 为了确保吊装工作的顺利进行,成立吊装领导小组,负责指挥并协调拆卸吊装 准备与实施等各项工作的人员组织、物资供应、机具管理和现场场地的准备等。 吊装领导小组: 组 成 长: 222 员:111

- 25 -

12.2 吊装组织机构及岗位责任

职 能 决策层 岗 位 姓 11 名 全面负责吊装施工 负责劳动组织、进度计划、施工安全 试吊及正式吊装指挥 方案编制、现场实施技术指导 吊装作业安全检查 钢桁架就位吊装与安装的质量检验 现场机具及施工人员的调度 负责吊装工器具及材料供应 组织起重司索及司号岗位的作业 吊车吊装工艺操作 安装垫铁、设备就位、找平、找正、螺栓紧固 设备及构件现场运输 配合吊装作业搬运枕木、索具、工具等 职 责

领导小组组长 项目施工经理 现场吊装总指挥 吊装工程师 安全经理 质量经理 现场调度 物资供应 起重班长 吊车班长

指 挥 层

作 业 层

钳工班长 运输班长 壮工班长

劳动力需要计划表

序号 1 2 3 4 5 6 司机: 司机: 起重: 起重: 安全员: 总工: 工种名称 吊车司机 电 工 人数 2 1 2 4 4 2002 年 1 2 3 4 5 6 7 2 1 2 7 4 1 8 2 1 2 7 4 1 9 10 11 12

起 重 工 壮 工

电焊工

安全员 1 证书编号:TS 证书编号:TS 证书编号:TS 证书编号:TS 证书编号 证书编号:00

- 26 -

十三、 吊装附图与附表(详见附页)

- 27 -

注:以 Q 为支点,根据杠杆原理:F1×L1 = F2×L2

- 28 -

附表 13.2 钢 丝 绳 6×37( b) 类 技 术 参 数 表

钢丝绳工程抗拉强度 钢丝绳 公称直径 钢丝绳近似重量 1470 1570 1670 钢丝绳最小破断拉力 允许 偏差 /% +7 ~ 0 天然纤 维芯 合成纤 维芯 钢芯 纤维芯 钢芯 纤维芯 钢芯 纤维芯 / kN 9.52 13.70 18.70 24.40 30.90 38.10 46.10 54.90 64.60 74.70 97.50 123.00 10.80 15.60 21.20 27.70 35.10 43.30 52.40 62.40 73.20 84.90 111.00 140.00 11.70 16.80 22.90 30.00 37.90 46.80 56.70 67.50 79.20 91.90 120.00 151.00 11.50 16.60 22.60 29.60 37.50 46.30 56.00 66.60 78.20 90.70 118.00 150.00 12.50 18.00 24.50 32.00 40.5 50.00 60.60 72.10 84.60 98.10 128.00 162.00 12.30 17.70 24.10 31.50 39.90 49.20 59.60 70.90 83.20 96.50 126.00 159.00 13.30 19.10 26.10 34.00 43.10 53.20 64.40 76.70 90.00 104.00 136.00 172.00 13.00 18.70 25.50 33.40 42.20 52.20 63.10 75.10 88.20 102.00 133.00 169.00 14.10 20.30 27.60 36.10 45.70 56.40 68.30 81.30 95.40 110.00 144.00 182.00 13.70 19.80 27.00 35.30 44.60 55.10 66.70 79.40 93.20 108.00 141.00 178.00 14.90 21.40 29.20 38.10 48.30 59.60 72.10 85.90 100.00 116.00 152.00 193.00 钢芯 纤维芯 钢芯 纤维芯 钢芯 / M Pa 1770 1870

d / mm

/(kg / 100 m) 8.65 12.50 17.00 22.10 8.42 12.10 16.50 21.60 27.30 33.70 40.80 48.50 57.70 66.10 86.30 109.00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6 18

+6 ~ 0

28.00 34.60 41.90 49.80 58.50 67.80 88.60 112.00

- 29 -

20 22 24 26 28 32 36 40 44 48 52 56 60 64 66 +6 ~ 0

138.00 167.00 199.00 234.00 271.00 354.00 448.00 554.00 670.00 797.00 936.00 1090.00 1250.00 1420.00 1510.00

135.00 163.00 194.00 228.00 264.00 345.00 437.00 539.00 652.00 776.00 911.00 1060.00 1210.00 1380.00 1470.00

152.00 184.00 219.00 258.00 299.00 390.00 494.00 610.00 738.00 878.00 1030.00 1190.00 1370.00 1560.00 1660.00

173.00 209.00 249.00 293.00 339.00 444.00 562.00 693.00 839.00 999.00 1170.00 1350.00 1560.00 1770.00 1880.00

187.00 226.00 270.00 316.00 367.00 480.00 607.00 750.00 907.00 1080.00 1260.00 1470.00 1680.00 1920.00 2040.00

185.00 224.00 266.00 313.00 363.00 474.00 600.00 741.00 896.00 1060.00 1250.00 1450.00 1660.00 1890.00 2010.00

200.00 242.00 288.00 338.00 392.00 512.00 649.00 801.00 969.00 1150.00 1350.00 1570.00 1800.00 2050.00 2180.00

197.00 238.00 283.00 333.00 386.00 504.00 638.00 788.00 953.00 1130.00 1330.00 1540.00 1770.00 2010.00 2140.00

213.00 257.00 306.00 360.00 417.00 545.00 690.00 852.00 1030.00 1220.00 1440.00 1670.00 1910.00 2180.00 2320.00

208.00 252.00 300.00 352.00 409.00 534.00 676.00 835.00 1010.00 1200.00 1410.00 1630.00 1870.00 2130.00 2270.00

225.00 273.00 325.00 381.00 442.00 578.00 731.00 903.00 1090.00 1300.00 1520.00 1770.00 2030.00 2310.00 2450.00

220.00 266.00 317.00 372.00 432.00 564.00 714.00 882.00 1060.00 1270.00 1490.00 1720.00 1980.00 2250.00 2400.00

238.00 288.00 343.00 403.00 467.00 610.00 773.00 954.00 1150.00 1370.00 1610.00 1870.00 2140.00 2440.00 2590.00

注:最小钢丝破断拉力总和 = 钢丝绳最小破断拉力 × 1.249(纤维芯)或 1.336(钢芯)

- 30 -

QUY300 履带式起重机外形尺寸

- 31 -

QUY150 履带式起重机外形尺寸

- 32 -

附表 13.3

QUY300 履带起重机基本型主臂工况作业性能表

臂长 (m) 幅度(m) 6 7 8 9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34 38 180.0 180.0 180.0 163.5 141.2 109.8 88.7 73.6 62.1 52.9 45.4 38.6 180.0 180.0 163.5 141.2 109.8 88.7 73.4 62.1 52.9 45.4 41.5 37.0 32.6 180.0 180.0 160.0 141.2 109.8 88.7 73.4 62.0 52.9 45.4 41.2 36.8 32.6 30.0 28.1 150.0 150.0 140.0 109.8 88.7 73.0 61.6 52.9 45.4 40.7 36.3 32.6 29.4 24.4 20.6 120.0 120.0 120.0 109.8 88.3 72.6 61.2 52.5 45.4 40.3 35.8 32.1 28.9 23.9 20.1 110.0 110.0 109.0 87.8 72.1 60.7 52.0 45.3 39.8 35.3 31.6 28.4 23.3 19.4 100.0 100.0 87.6 71.8 60.3 51.6 44.9 39.4 34.9 31.1 28.0 22.9 19.0 87.5 87.5 87.0 71.4 59.9 51.2 44.4 34.4 30.6 27.5 22.3 18.4 15.3 87.5 79.4 64.8 57.3 50.8 44.0 38.5 34.0 30.2 27.1 21.9 17.9 24 30 36 42 48 54 60 66 72

吊钩

200 t

100 t

33

附表 13.4

QUY150 履带起重机主臂作业性能表(一)

臂长(m) 19.0 幅度(m) 5.0 6.0 7.0 8.0 9.0 10.0 12.0 14.0 16.0 18.0 20.0 22.0 24.0 26.0 28.0 30.0 32.0 34.0 36.0 38.0 40.0 42.0 150.0 140.0 119.0 99.0 82.5 71.0 55.0 45.0 38.0 130.0 118.0 95.5 80.7 69.2 54.3 44.6 38.8 32.6 117.0 110.0 94.0 80.5 69.1 54.6 44.4 37.0 32.0 28.0 106.0 91.0 79.0 69.0 54.4 44.2 36.8 31.6 27.9 25.4 96.0 88.6 77.0 68.0 54.2 44.0 36.6 31.4 27.7 25.2 22.0 20.0 86.8 75.8 66.6 54.0 43.8 36.4 31.2 27.5 25.0 21.8 19.8 17.9 17.0 84.0 74.0 64.6 53.8 43.6 36.2 31.0 27.3 24.8 21.6 19.6 17.6 16.0 15.0 72.0 64.4 52.0 43.3 36.0 30.8 27.1 24.2 21.4 19.4 17.4 15.8 14.8 13.9 69.4 64.2 51.0 42.9 35.8 30.6 26.9 24.0 21.2 19.2 17.2 15.6 14.6 13.8 12.0 61.0 49.8 42.0 35.6 30.4 26.8 23.8 21.0 19.0 17.0 15.4 14.4 13.6 11.8 10.8 59.0 49.0 41.0 34.0 30.2 26.6 23.6 20.8 18.2 16.8 15.9 14.2 13.4 11.7 10.6 10.0 9.5 22.0 25.0 28.0 31.0 34.0 37.0 40.0 43.0 46.0 49.0

34

续附表 13.4

幅度(m) 12.0 14.0 16.0 18.0 20.0 22.0 24.0 26.0 28.0 30.0 32.0 34.0 36.0 38.0 40.0 42.0 44.0 46.0 48.0 50.0 52.0 54.0 56.0 58.0 60.0 62.0

QUY150 履带起重机主臂作业性能表(二)

52.0 48.0 40.0 33.8 30.0 26.0 23.4 20.6 18.0 16.6 15.7 14.0 13.2 11.5 10.4 9.8 9.4 8.8 55.0 47.6 39.0 33.6 29.8 25.7 23.2 20.4 17.7 16.4 15.5 13.6 13.0 11.2 10.1 9.6 8.8 8.0 7.4 7.0 58.0 42.2 38.8 33.4 29.6 25.5 23.0 20.0 17.6 16.2 15.3 13.3 12.6 11.0 9.9 9.4 8.6 7.7 7.2 6.8 6.5 38.6 33.2 29.2 25.3 22.0 19.5 17.4 16.0 15.0 13.0 12.0 10.8 9.6 8.9 8.2 7.4 7.0 6.6 6.2 6.0 5.7 38.0 33.0 28.8 25.0 21.8 19.3 17.1 15.8 14.0 12.6 11.6 10.5 9.4 8.7 8.0 7.3 6.9 6.4 6.0 5.5 5.3 5.0 35.0 30.0 28.0 24.8 21.5 19.1 16.9 15.5 13.6 12.2 11.1 10.2 9.2 8.6 7.9 7.3 6.9 6.4 5.9 5.4 5.0 4.5 4.1 30.0 28.0 27.2 24.3 21.3 19.0 16.8 15.0 13.4 12.0 11.0 10.0 9.1 8.5 7.7 7.1 6.7 6.4 5.9 5.3 4.8 4.4 4.0 3.6 3.3 26.9 26.2 23.7 20.9 18.5 16.6 15.0 13.2 12.0 11.0 10.0 9.0 8.5 7.7 7.1 6.6 6.2 5.6 5.0 4.6 4.1 3.8 3.2 3.0 25.0 24.2 23.2 20.4 18.1 16.2 14.6 13.2 12.0 11.0 10.0 9.0 8.4 7.7 7.1 6.5 6.0 5.3 4.7 4.3 3.8 3.4 3.0 2.6 21.5 21.4 20.6 19.9 17.6 15.7 14.1 12.8 11.7 10.7 9.8 9.0 8.3 7.6 6.9 6.2 5.8 5.0 4.5 4.0 3.5 3.1 2.7 2.4 20.1 19.5 18.8 18.1 16.8 15.2 13.7 12.4 11.2 10.3 9.4 8.6 8.0 7.4 6.8 6.1 5.4 4.9 4.3 3.8 3.4 2.9 2.5 2.2 61.0 64.0 67.0 70.0 73.0 76.0 79.0 82.0

臂长(m)

35

附表 13.5

幅度(m) 3.2 4.0 4.5 5.0 5.5 6.0 6.5 7.0 7.5 8.0 8.5 9.0 10.0 11.0 12.0 14.0 16.0 18.0 20.0 22.0 24.0 26.0 28.0 30.0 32.0

TG-1200M 汽车式起重机主臂作业性能表

臂长(m) 12.0m 120.0 105.0 92.0 82.0 73.0 66.0 60.0 55.0 51.0 47.0 43.5 40.0 35.0 17.7m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47.0 44.5 42.5 40.0 35.2 31.2 27.6 21.4 16.2 40.0 40.0 40.0 40.0 40.0 40.0 40.0 40.0 38.5 36.5 33.5 30.1 27.0 21.8 16.8 13.2 10.4 32.0 32.0 32.0 32.0 32.0 32.0 30.7 27.8 25.4 23.3 19.6 16.2 13.4 10.7 8.5 6.6 5.0 25.0 25.0 25.0 25.0 25.0 25.0 25.0 23.0 21.0 17.6 15.1 12.9 10.8 8.7 6.8 5.2 3.8 2.7 1.8 16.5 16.5 16.5 16.5 16.5 16.5 16.5 16.5 16.5 14.0 12.1 10.6 9.3 8.2 6.9 5.6 4.4 3.4 14.0 14.0 14.0 12.6 11.5 10.5 9.5 8.6 7.7 7.0 6.1 5.5 4.6 23.4m 29.1m 34.8m 42.4m 50.0m

 

36

附录 13 钢桁架在吊装状态下的弯曲应力分析:

钢桁架 211W-HJ1-32,长度 L = 33 m,自重 Q = 70 t = 700 kN,将钢桁架假设为 一个均质体,其单位重量 q = 700 kN / 33 m = Ma = q·X12 / 2 = 234.26 kN·m Mb = q·X22 / 2 = 1283.21kN·m q Mc = —· L — X1 — X2)2 = 793.49 kN·m ( 8 由上述计算结果得知:B 截面(F2 吊点处)受到的弯矩最大,以 B 截面为分析 对象,计算钢桁架在吊装施工时受到的弯曲应力值, 查表得知:Q235B 许用弯曲应力 [σ ] 为 158MPa,H 型钢 HW300×300×10× 21.21 kN/m

37

15 的惯性矩 Jx = 19932.75 cm4,则钢桁架组合截面的惯性矩为 a 400 J = m·[ Jx + A(— —Z0)2 ] = 4×[ 19932.75 + 117(——— —15)2 ] 2

2

= 16097031.00 cm4, 求钢桁架组合截面的抗弯系数: W = J /(a/ 2)= 16097031.00 / 200 = 80485.16 cm3, 求钢桁架主肢受到的弯曲应力: M 1283.21 σ max = — = ———= 16 MPa W 80485.16 由计算结果得知,吊装状态下钢桁架主肢受到的弯曲应力,仅为主肢材料许用弯 曲应力 [σ ] = 158MPa 的 10.12 %,安全系数为 9.88,说明钢桁架在吊装施工时是绝 对安全的,将不会发生钢桁架在吊装时塑性变形问题。

38

起重吊装作业前检查及安全交底表

序号 检 查 项 目 是 否 无 备 注

一、 待吊装工件(设备或构件)检查情况 1 2 3 4 5 是否已经核实了工件的准确重量 是否已经考虑了吊装附件引起重量的增加 工件的规格尺寸及重心是否已经清楚 工件薄弱处的加固支撑措施是否合适

二、 施工方案交底情况 6 7 8 9 10 11 12 是否已经制定了合理的工件吊装的方法和工艺 是否已经制定了可靠的安全技术措施 是否已明确工件的捆绑和连接方式 吊装工况和角度是否合适(按最差工况考虑) 是否考虑了工件吊装过程中的平衡方法 是否明确工件的运输路线

三、 施工作业人员的配备与到岗情况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状况和心理状态如何 是否已明确现场吊装指挥人员 主要作业人员是否持证上岗 安全检查人员是否经过培训 是否对相关作业人员进行了安全交底 起重机操作人员是否有克服视线盲区的措施 是否对作业人员的能力进行了口头测试 是否已明确了指挥信号和联络信号 起重机操作人员能否看清或听清指挥信号

39

施工队长: 检查人: 受检人: 现场安全技术责任人: 检查日期: 填表说明:

1. 满足情况下 ,在“是”栏内打“√” ; 2. 不满足情况下,在“否”栏内打“√” ;

3. 与本次吊装活动无关时,在“无”栏内打“√” 。

吊装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批 准

审 核

编 制

: : :

十四、吊装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编 制 说 明

本专项应急预案是针对我公司所属的或管辖范围内的起重施工机械,在建设工地的施工现场进行吊装作业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隐患及发生安全事故后应如何应对而专门编制的,当启动本预案不能有效控制事态发展时,应启动上一级预案(公司级)或当地政府的应急救援预案。以防止预案内容不全,影响救援效果,造成对人员的二次伤害和对环境的二次污染。 一、 场景

1.1现场起重机械的基本情况

本工程拟安排的施工机械主要有:履带式起重机300t一台、150t一台。配合吊车施工的机械有120推土机一台、ZL40装载机、20t载重汽车一辆以及其他辅助机械等。

1.2吊装施工的主要内容

本次工程需进行就位吊装的大型钢桁架(栈桥)合计29跨 ,分别在现场进行预制,然后采用两台履带式起重机双机抬吊的方法,分别将钢桁架依次逐跨提升到安装位置上进行就位安装。吊装总重量约为1551 t。计划施工工期为一个月。

1.3施工季节

本次施工期正逢一年之中最热的时期,暑天高温和较强风沙等自然天气将成为影响本次施工的主要的气象风险。 二、事件、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2.1因钢丝绳索具使用不当或自身缺陷而造成被提升的工件坠落; 2.2因起重作业时超越了起重机性能而造成臂杆折断或机身倾覆;

2.3因起重机履带板或支腿处铺垫不当或地基抗压强度不足而造成机身倾覆; 2.4因违反施工作业程序或方法而造成机身倾覆或臂杆折断;

2.5因不按规定配带安全防护用品而导致机械伤害、物体打击、高处坠落伤害; 2.6因违章作业或外界不可抗力导致的其它伤害。

三、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3.1执行预案而不唯预案原则; 3.2先救人后救物原则; 3.3禁止二次伤害原则; 3.4分工协作原则。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

4.1

4.2指挥机构及职责

救援总指挥:及时赶到事故现场指挥救援,担负应急总指挥的职责。 各救援小组组长:第一时间赶到事故现场,按应急预案开展救援工作。 各救援小组成员:根据应急预案确定的职责和程序,进行相应救援工作的

配合与支援。

4.3各应急小组成员

4.3.1现场排险应急救援小组: 组长: 组员: 4.3.2医疗救护应急救援小组: 组长: 组员: 4.3.3伤员运送应急救援小组: 组长: 组员: 五、预防与预警

5.1危险源监控 (在现场进行吊装作业时,应安排专人对下列内容实施有效监控):

(1)起重机钢丝绳和索具钢丝绳的完好情况及使用方法。

(2)掌握被吊装物体的准确重量,起重机的工作状况,仪器的数据显示情况。 (3)起重机履带板及支腿处的稳固状况(有无下沉等)。 (4)起重机臂杆有无疲劳、裂纹等缺陷。 (5)作业环境是否安全、是否存在着事故隐患。

(6)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坚决杜绝无证操作的情况发生。 5.2预警行动

当确认吊装事故并有人员受伤时,现场负责人应立即向本公司应急处理办公室和所在工程项目部报警,现场应急救援小组立即按照救援预案展开救援行动。 六、信息报告程序

6.1现场施工负责人、安全员、各作业组长均配备移动式电话,并储存实用急救电话号码和报警电话号码,以备应急时使用。

6.2相关单位的通讯联络方式:  公司应急处理办公室:  集团公司质安部:  急救电话:  太原市急救中心:

 工程所在地区的急救电话及具备外伤救治能力的当地大中型医院电话。 七、应急处置

7.1响应分级

按突发事件及紧急情况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分为下列四个等级:

Ⅰ级(一般事故) Ⅱ级(较大事故) Ⅲ级(重大事故) Ⅳ级(特别重大事故)

Ⅰ级响应:

发生紧急情况后,发现者应大声呼救,和要求停止吊装作业,争取及时将信息传递到施工队各应急救援小组。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采取初步措施,控制事态的

进一步发展。 Ⅱ级响应

施工队接警后,各有关人员应立即到达各自相应的岗位,按分工进行响应。 Ⅲ级响应

当接到施工队的报告后,应根据事故的具体情况,依据公司和集团公司的预案规定进行响应,为施工队和所在项目提供指导和帮助。 Ⅳ级响应

当事态靠本单位的能力无法控制时,施工队应急分队在得到公司应急指挥部授权后,向事故现场所在的县市或地区的相关部门、组织、单位求救,以获得及时增援。

7.2响应程序

1)施工现场人员受伤急救程序

(1)发生人员受伤事故,伤者或目击者应大声疾呼,同时要立即报警,发出求救信号并向领导汇报,通知项目应急领导小组;

(2)应急领导小组立即赶赴事故现场,采取必要的救护和应急急救措施; (3)应急领导小组与就近医院联系,通报伤者情况、出事地点、时间,并让医院做好急救准备;

(4)填写应急救护报告,由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将事故情况上报公司应急处理办公室。

2)财产损害的现场应急进行程序

(1)财产损坏事故发生后,首先确定有无人员伤害或困在设施或设备中,同时切断受损设备或设施的电源、火源、动力,防止二次事故发生;

(2)如有人被伤害或困在设施或设备中,应首先抢救人员,按“施工现场人员受伤急救程序”执行;

(3)如无人被伤害,则视设备受损情况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防止损害升级; (4)清理事发现场,如有替代设备,则将受损设备换下,同时,项目应急领导小组组织相关工程技术人员或聘请外界专业维修部门尽快修复设备,缩短事故损失工作时间;

(5)填写应急救护报告,由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将事故情况上报公司应急办公室。 八、起重吊装安全施工要求

8.1起重吊装所有人员都必须认真履行“十不吊”规范,只有认真履行安全规章制度,才能保证吊装施工安全顺利进行。

8.2大型吊装是我公司的主要经营项目,在全国各地都承揽各种各样的吊装任务。因此本单位对安全规范培训是重中之重。无论是单位安全负责人、专职安全员,还是机械 操作及指挥人员都必须经过严格培训学习。

8.3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所有参与施工人员的操作行为,制止不安全行为的发生,把安全隐患控制在萌芽状态。 九、事故事件和紧急情况响应措施

9.1突发机械设备伤害的应急响应措施。

大型吊装机械由于保养维护面广、难度大、要求高,因此时有发生疏忽之处,所以在现场如出现异响、漏油、动作失灵、力限器电脑显示不准等情况时,应立即停机。如自身解决后恢复正常继续吊装,否则,一定要尽快联系厂家及时维修。

9.2发生有起重设备倾斜倒塌或起重物掉落可能性时的应急措施。

不论任何人一旦发现有起重设备倒塌或起重物倾斜掉落的可能性时,第一目击者或设备操作者或值班安全员应立即停止吊装,停止起重吊装作业同时大声呼叫在场全体人员进行隐蔽疏散。由安全员或作业班长利用电话向管理人员或指挥长报告险情。由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启动紧急情况响应状态,组织抢险队对起重吊装作业区域进行封闭隔离,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由项目总工程师组织专家对现场风险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措施,方能采取措施对倾斜的起重设备扶正。采取措施时,抢险人员避免站在起重设备倾斜侧以及大臂下,防止起重设备继续倒塌造成人员的二次伤害。

9.3发生起重设备倒塌时的应急措施。

(1)起重吊装发生紧急情况往往一瞬间,很多人都还没有反应过来,第一名示警者大声呼喊:“马上撤离!”,并准确引导作业的疏散线路。班组长和安全员应立即通过电话向现场负责人报告,宣布进入紧急状态。

(2)指挥员应观察事故的状态,是否还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确定抢救措施。 (3)由施工单位和附近医院联系组成救护组,初步判断现场伤员情况,对重伤员立即拨打120送往医院紧急救护,轻伤员做临时紧急救护。

9.4应急响应过程中避免二次事故的措施。

发生事故后现场人员应积极展开自救,尤其是现场状况复杂,救援人员进入事故现场可能出现二次人员伤害,值班安全员和指挥员应审时度势,不能坐以待毙,同时组织人员加固或拆除事故发生后遗留隐患。 十、监视与检测:

突发起重吊装伤害的应急监测要求

十一、应急物资和装备保障

7.1小轿车(五座)、皮卡车(五座)各一辆;

7.2急救包3个、止血带5个、担架2个、常用小夹板3副、氧气袋3个及创可贴、绷带、无菌敷料若干;

7.3汽车起重机(25T)1台、ZL40装载机1台;

7.4电动切割机1把、橇棍2根、千斤顶(30T)2个、气割工具1副。


相关文章

  • 栈桥钢结构技术施工方案
  • 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新增100万吨/年氯化钾工程烘 干.冷却系统EPC总承包项目 (栈桥钢结构施工技术方案) 施 工 方 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江苏天腾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2014年02月28日 目 录 1工程概况 ........ ...查看


  • 栈桥钢结构方案
  • 一.工程概况: 本方案为蒙大化工60万吨/年煤制甲醇项目煤贮运栈桥钢结构施工方案.主要包括3#.4#.5#.6#.8#栈桥钢结构制作安装及除锈防腐工程.该部分钢结构主要由H型钢.角钢.钢管.钢板等构成,结构的连接形式多采用焊接连接.因安装高 ...查看


  • 栈桥拆除方案
  • 白果大桥新建工程 钢栈桥拆除专项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日期: 一. 工程概况 1.1自然条件 白果大桥新建工程位于成都市金堂县白果镇境内,沱江左岸为白果镇,右岸为顺江村,桥区上游约1.3km 处为白果渡口,下游1.7km 处水库 ...查看


  • 输煤栈桥封闭施工方案(1)(1)
  • 专业施工技术方案报审表 表A-07 编号:FR01-JSJX-A07-T-01-01-007 工程 辽宁抚顺热电厂"上大压小"新建工程 编制: 审核: 批准: 输煤栈桥屋面,墙面封闭 施 工 方 案 江苏建兴三队 201 ...查看


  • 临时钢栈桥施工方案 1
  • 新疆华电沙尔布拉克水电站(3×15MW) 工程导流隧洞工程 (合同编号:SEBLK/A) 临时钢栈桥 施 工 方 案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新疆沙尔布拉克水电站项目经理部 二○一○年十月 审查:校核:编制: 目 录 1 工程概况 ...查看


  • 临时钢栈桥施工方案
  • 北京新机场旅客航站楼及综合换乘中心(核心区)工程(一标段) 临时钢栈桥施工方案 江苏沪宁钢机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9月 北京新机场旅客航站楼及综合换乘中心(核心区)工程(一标段) 编制: 审核: 审批: 临时钢栈桥施工方案 根据施工方案, ...查看


  • 栈桥施工组织设计
  • 第一章 工程概况 1.1乡宁县台头煤焦公司胡村煤矿选煤厂工程1号转折点至主厂房.2号转折点至矸石仓.主厂房至煤泥卸载点.2号转折点至产品仓栈桥工程. 工程由乡宁县台头煤焦有限责任公司筹建,由中煤邯郸设计工程有限公司设计. 1.2结构特征 该 ...查看


  • 栈桥式平移法换架高速铁路简支箱梁技术研究
  • ? 栈桥式平移法换架高速铁路简支箱梁技术研究 栈桥式平移法换架高速铁路简支箱梁技术研究 张耀辉1,2, 王海林1,2 (1.石家庄铁道大学国防交通研究所,石家庄 050043:2.河北省交通应急保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石家庄 050043) ...查看


  • 导管架式平台
  • 导管架平台的历史和发展进程 世界上第 一座固定式海洋平台建于1887年,它安装在美国加利弗尼亚的油田上,实际上是一座木结构的栈桥.二战后,用于战争中的许多先进科学技术成果被应用到海洋开发中.1947年在美国墨西哥湾水深6米处成功地安装了世界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