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空间和几何形体概念的教育

幼儿空间和几何形体概念的教育

一、 空间知觉:

在认知心理学家看来,包含着广泛的含义已经很多具体的能力。例如霍夫提出了7项空间知觉能力:

1. 手眼协调能力。例如连点成图,在迷宫中顺着路径描绘路线,描绘图形的外缘或给一个部分着色,仿立体图形堆积木等能力。

2. 图形—背景知觉能力,即从背景中分辨前景的能力。

3. 知觉恒常能力,例如,辨认相似和全等的图形,依大小排列图形的能力。

4. 空间位置知觉能力,即认识空间中物体和自己的方位关系(上下,前后,左右),以及图形的移位、倒转、翻转的能力。

5. 空间关系知觉能力,即认识空间物体的彼此方位关系的能力。(以客体为中心的方位关系)

6. 视觉分辨能力,即指认物体间相似或相异的能力。(找碴)

7. 视觉记忆能力,即回忆已不在视线内的物体的能力。

空间知觉不仅包括传统认为的对方向定位的知觉,对距离的知觉(物体位置的远近判断),对图形辨认的知觉等,还包括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深入一步的有关图形之间的关系和图形变化结果的洞察和直觉。 运动觉和视觉在空间知觉形成发展中起着特殊的作用。例如,行走动作对距离知觉有重大影响,手的触摸觉对估计形状大小等也起着很大的作用。

二、 几何形体(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

抽取物体的形状、大小,略去物体的其他特征,这样的物体就称几何形体。几何形体是人们用来确定物体形状、大小的标准形式,它概括地反映着物体的最一般形态。

幼儿感知几何形体的特点:

(1)

(2) 儿童在生活中积累对物体形状认识的最初的基本经验 学前儿童认识几何形状不仅需要视觉感知,还需要触摸动作中

进行感知 学前儿童认识几何形体的难易顺序:先认识平面图形再认识立体图形;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形,椭圆形,梯形;球体,正方体,圆柱体,长方体。

三、 幼儿学习空间和几何形体概念的意义

幼儿空间和几何形体概念的发展特点与要求

一、 幼儿空间和几何形体概念的发展

(一) 空间方位概念的发展

1, 与感觉运动相联系的空间知觉

幼儿最初在发现并意识到周围物体(即建构永久性客体)的阶段,就在学习处理与事物之间的空间关系了。因此最早的空间意识来源于感觉运动的协调。但最早的空间意识不免会受到儿童短暂的动作和经验空间的限制,因此在进入幼儿期后,他们还会经常做出些佳佳所做的事情来。说明此阶段的幼儿有了一定的方位知觉,

但还不能建立空间的概念。

2, 以自我为中心的空间意识阶段

以自身为中心,通常以头为上,脚为下,以面为前,以背为后,以拿勺子的手定为右手,以端碗的手定为左手。在此基础上,再推及相对于自己身体部位的客体所在的方位。而且,此时幼儿还并未建立方位的相对概念,如果让他们转个身,原来在前面的变成了在后面,幼儿就会感到困惑不解,因此他们无法说出别人的前面有什么,

各年龄班幼儿空间和几何形体的教育要求:

小班:

知道什么是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物体。

能判断物体之间明显的空间关系。

能区分和说出以自身为中心的上下方位。

能按指定方向运动。

指导要点:

(1)

(2) 几何形体的教育应该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 教师在引导幼儿认识几何形体时,应当让幼儿运用视觉、触觉、

动觉来感知形体的特征。

(3) 让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感知和体验几何形体的基本特点。方法有:

镶嵌法,拼图活动,涂色活动,折叠活动,手工活动。

(4)

(5) 采用比较法引导幼儿感知几何形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提供幼儿接触多种变化图形机会,渗透图形守恒的教育。

(6)

(7) 在游戏,美工,日常生活等活动中巩固幼儿对几何图形的认识。 等分形体或实物可以通过幼儿的折叠、分割活动进行,引导幼

儿学习等分的方法。

中班:

会用各种几何体(积木或积塑)进行拼搭和建造活动,体验图形的边角关系。

能区分和说出以自身为中心的前后方位。

能区分和说出物体之间的空间关系。

大班:

能指认正方体、长方体、球体、圆柱体,并能根据几何体的特征进行分类或排列。

体验和理解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会将实物或图形做二等分或四等分。

能以自身为中心和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会向左、向右方向运动,在日常生活中,能注意自己或物体在空间的位置和运动方向。

空间概念活动设计案例

(二) 空间方位的教学案例

听声音,辨方位(中大班)

目标:

1. 能根据听到的声音辨别声音的方位,并能运用相应的符号在图版上表示出来;

2. 学习静下心来仔细倾听,知道在活动中不干扰别人。

准备:

事先找一处能够听到各种声音的地方(不能太嘈杂),卡纸、笔每人各一。 过程:

1.介绍活动的名称与规则

告诉幼儿这个活动的名字是“听声音,辨方位”。发给每个幼儿一张卡纸,让他们自己在卡纸中间画一个⊙表示他们所在的位置。当他们听到某种声音时,就用恰当的简单符号把它标记在卡片上。例如,一阵风就画两道斜线、几声鸟叫就画一只小鸟。标示符号的位置应尽量精确地显示出声音的方向和远近(适当做一次示范让幼儿理解)。为了听到更多的声音,可闭上眼睛聆听,还可用手掌朝前或朝后拢着耳朵形成声音的反射面来听。

2.幼儿自选活动地点进行作业

让幼儿快速(1分钟)找到自己的“倾听地点”分散坐下,以免倾听开始时有人走动,并且要求幼儿一旦选定了地方,就不要随便移动。

在开始记录声音的前后,分别给幼儿一个信号,例如,学一声牛或猫叫,以增加活动的趣味性。(活动持续时间可视幼儿的年龄、专注程度和当时环境的声音状况而定,一般5—10分钟)

3. 幼儿自行结伴交流记录

在结束活动时,让幼儿自行找好朋友,交流彼此的声音记录。教师可提问: 你听到几种不同的声音?你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它们的?

你最喜欢哪种声音?为什么?

你最不喜欢哪种声音?为什么?

哪种声音你一起从未听过?你指的声音是从哪里发出来的吗? 建议:

如果找不到合适的声音环境,可请其他教师协助,在不同的方位、地点制造出一些声音来,供幼儿聆听记录。

猜猜我说的东西在哪里(中大班)

目标:

理解以客体为中心的方位词表示物体之间的关系。

能根据所提供的条件线索细心观察并寻找到物体所在的地点。 准备:

选择一处有各种物体的活动场地。

编制一套有关物体方位线索材料,例如,“从我这里看,1号东西在滑梯的后面,但又在爬网的前边。“2号东西有一个绿色的身体,”它在花坛的左边,藏在草丛中。”等。

准备若干材料,例如,皮球,沙袋,可乐瓶等,红绸带,数量为幼儿人数的一半。

过程:

1.带领幼儿到事先选择好的地点,教师按物体编号顺序一一描述物体的方位线索。幼儿根据教师提供的线索前往搜索,找到教师描述的物体。

2.让幼儿两两一组自由结伴,每组取一份材料(如一个皮球)和一根红绸带。其中一人将东西先藏起来,然后挥舞绸带指挥另一个人前往寻找。

想前挥动表示要向前走,向后挥动表示要向后退,向下挥动表示已到了藏物地点。找着后两人交换角色。

伪装的小路————视觉分辨(小中大班)

目标:

学习在自然环境中分辨各种附加物体,体验“伪装”的含义

能集中精力细心寻找物体

准备:

找一段有落叶、灌木的小路约10米左右。沿路放或挂10个物体,例如小镜子、衣架、羽毛球、积木、笔、尺子、皮带扣、小瓶子、纱巾、旧钥匙等,尽量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准备5张卡纸,分别写上待寻找的物体名称,每张卡纸上写两个。 过程:

(将全班幼儿分成每5人一小组,每次领一个组进行游戏)

1,领一组幼儿到准备好的场地,告诉幼儿,粗细的豆豆在这条路上丢了好几样东西,他请我们帮他找一找,看看丢在哪里了。

2,教师发给每人一张卡纸,告诉幼儿豆豆请他们寻找的两件东西(每人不一样),并让幼儿自己记住然后去寻找。

3,幼儿发现要找的物体后不要捡起来,继续寻找,看看还能发现什

么东西。等走完了这条小路后把卡纸交给老师并告诉老师,他负责找到的东西在什么地方,除此之外还发现了什么东西。

4,领幼儿重新走一遍小路,把没有找到的东西再找一遍,并让幼儿说说为什么有些东西难找。

建议:

此活动也可以绘制成图片来进行,在一较负责的图画上,插入几个物体的形象,请幼儿把它们找出来。

空间关系的教学案例

小动物的照片——拼图(小班)

目标:

能将零散的图片拼成原图,体验物体的空间关系。

准备:

小动物的拼图材料及拼图范例若干套。

过程:

1,告诉幼儿,小动物不小心把照片剪坏了,请小朋友们帮忙再拼起来。

2,幼儿自取一套拼图片进行拼图。对拼图有困难的幼儿可引导他们用匹配的方法熟悉活动规则和拼图技能。

3,个别提问有关空间关系的问题,例如哪两张图片应该靠在一起?中间是哪一张图片?上面应该上哪一张?

4,讨论拼图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例如位置不对怎么办?图形反了怎么办?

建议:

提供拼装玩具让幼儿进行拆装,从中体验物体的空间关系。

漂亮的花布(中大班)

目标:

体验物体矮了的次序规律

准备:

格子花布2到3块,有间隔排列纹样的床单、围巾、服装等。 3×3格子纸每人一条,蜡笔每人一盒,印台,实物印章每组两套。 过程:

1,欣赏格子花布等实物纹样,提问:有几种颜色?或有几种花纹?引导幼儿观察纹样的排列规律,让幼儿说一说图案是怎么排列的。

2,让幼儿自己设计格子花布:每人选择两种印章,在格子纸上交替盖上实物印迹,并用两种颜色的蜡笔分别图上底色。

3,交流各自设计的花布纹样,教师提问有关空间关系的问题,例如,开头是什么图案?紧接着的是什么图案?

建议:

幼儿掌握二方连续的规律后,课提供各种实物形象的纸板让幼儿进行装饰。

提供其他形式的二方连续活动,例如穿珠、撘围墙等。

可进一步引导幼儿学习设计四分连续的纹样。

几何形体活动设计案例

(一) 体验图形特征的教学案例

找影子—图形配对(小班)

目标:

能将图形与它的影子配对,体验图形的特征。

准备:

各种实物图形及几何图形片若干,配套的图形影子底板一张。 过程:

1,出示图形影子底板,告诉幼儿,这个活动的名字叫“找影子”。要求幼儿根据图形的特征来找影子匹配。

2,幼儿对活动规则熟悉后,可适当增加活动的难度,例如,在图形底板上增添几个相似图形的影子,要求幼儿仔细观察比较,为图形找到真正的影子。

3,提问:你是怎么看出图形影子的?

安窗户——镶嵌图形玻璃(小班)

能为图形镶嵌板配上合适的图形,体验图形的特征。

准备:

蘑菇状的动物房图形镶嵌板(窗户处按图形大小掏空);相应的几何图形片若干。

过程:

1,出示图形镶嵌板,告诉幼儿:小动物家的新房子盖好了,但是还没来得及按窗户,请小朋友帮帮忙,把窗户安上。(可示范安一个窗户说明活动规则)

2,幼儿自取一套材料,以图形代窗户练习镶嵌匹配,注意提示幼儿所安“窗户”要大小形状相符。

3,提问:给小动物的新房子安上了那些形状的窗户?

(二) 体验图形关系的教学案例

小兔子的房顶——图形关系(中班)

目标:

巩固对梯形的认识,能用几个其他图形拼出梯形,或把其中一个图形减去一部分,改成梯形,体验图形之间的关系。

正确使用简单、胶棒等学习工具,知道将废纸丢入纸篓。

教具:等腰梯形的“房顶”和画有小白兔家的拼图底板各一,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房顶”各一。

学具:大小正方形、长方形、直角三角形的图形纸若干,配套的拼图底板若干。

过程:

1,出示教具拼图底板,告诉幼儿:小兔要盖一座新房子,已经盖好了墙,还缺一个这样的房顶(出示梯形“房顶”让幼儿说出梯形的名称)。但是 没有梯形的瓦,它只有这几种形状(出示大的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房顶”—让幼儿说出图形名称)。提问:有没有办法把这些形状改为梯形呢?怎么改?(请一个幼儿尝试用大家讨论的办法改大三角形为梯形。)要求幼儿自己尝试改其他两种图形为梯形。改好后,将梯形“房顶”贴到底板的房顶位置。

2,出示小的图形片,告诉幼儿:小兔还有一些“零碎”的“瓦”,有没有办法盖成梯形的“房顶”呢?(引导幼儿说出用拼的方法。)让幼儿自己尝试用几个图形来拼成梯形,拼好后也可以贴到底板的房顶位置。 3,展示所有幼儿剪贴或拼贴的梯形“房顶”,交流各自采取的方法。对所有拼贴错误或剪贴错误的“房顶”提出修改意见。

建议:类似的活动还可以借“补墙洞”“添水塘”等情境来进行设计。

拼火车——图形关系(中班)

目标:

巩固对各自几何图形的认识,体验图形之间的空间关系。 准备:

各自几何图形片若干,每种颜色一套;火车拼图底板若干块及骰子没两人一只。

过程:

1,出示拼图底板等材料,告诉幼儿活动是两个小朋友一起玩的,名字叫“拼火车”。然后向幼儿介绍活动规则:

(1) 每人选一块底板,并选定一种颜色的图形片

(2) 两人商定由谁先掷骰子,然后轮流掷

(3) 各人按掷得的形状分别取图形片填进自己的底板厢中。如果掷

得的形状已没有了,就停一次,看谁的火车车厢先拼完谁就赢了。

2,请一幼儿配合示范拼一节车厢,帮助幼儿理解规则。

3,幼儿自由结伴,合作游戏。教师巡视并对有困难的幼儿提供援助,例如进一步解释活动规则等。

4,个别提问有关图形之间关系的问题,例如,你的长方形是哪几个图形拼成的?长方形还可以由几个什么图形拼成的?等

幼儿空间和几何形体概念的教育

一、 空间知觉:

在认知心理学家看来,包含着广泛的含义已经很多具体的能力。例如霍夫提出了7项空间知觉能力:

1. 手眼协调能力。例如连点成图,在迷宫中顺着路径描绘路线,描绘图形的外缘或给一个部分着色,仿立体图形堆积木等能力。

2. 图形—背景知觉能力,即从背景中分辨前景的能力。

3. 知觉恒常能力,例如,辨认相似和全等的图形,依大小排列图形的能力。

4. 空间位置知觉能力,即认识空间中物体和自己的方位关系(上下,前后,左右),以及图形的移位、倒转、翻转的能力。

5. 空间关系知觉能力,即认识空间物体的彼此方位关系的能力。(以客体为中心的方位关系)

6. 视觉分辨能力,即指认物体间相似或相异的能力。(找碴)

7. 视觉记忆能力,即回忆已不在视线内的物体的能力。

空间知觉不仅包括传统认为的对方向定位的知觉,对距离的知觉(物体位置的远近判断),对图形辨认的知觉等,还包括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深入一步的有关图形之间的关系和图形变化结果的洞察和直觉。 运动觉和视觉在空间知觉形成发展中起着特殊的作用。例如,行走动作对距离知觉有重大影响,手的触摸觉对估计形状大小等也起着很大的作用。

二、 几何形体(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

抽取物体的形状、大小,略去物体的其他特征,这样的物体就称几何形体。几何形体是人们用来确定物体形状、大小的标准形式,它概括地反映着物体的最一般形态。

幼儿感知几何形体的特点:

(1)

(2) 儿童在生活中积累对物体形状认识的最初的基本经验 学前儿童认识几何形状不仅需要视觉感知,还需要触摸动作中

进行感知 学前儿童认识几何形体的难易顺序:先认识平面图形再认识立体图形;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形,椭圆形,梯形;球体,正方体,圆柱体,长方体。

三、 幼儿学习空间和几何形体概念的意义

幼儿空间和几何形体概念的发展特点与要求

一、 幼儿空间和几何形体概念的发展

(一) 空间方位概念的发展

1, 与感觉运动相联系的空间知觉

幼儿最初在发现并意识到周围物体(即建构永久性客体)的阶段,就在学习处理与事物之间的空间关系了。因此最早的空间意识来源于感觉运动的协调。但最早的空间意识不免会受到儿童短暂的动作和经验空间的限制,因此在进入幼儿期后,他们还会经常做出些佳佳所做的事情来。说明此阶段的幼儿有了一定的方位知觉,

但还不能建立空间的概念。

2, 以自我为中心的空间意识阶段

以自身为中心,通常以头为上,脚为下,以面为前,以背为后,以拿勺子的手定为右手,以端碗的手定为左手。在此基础上,再推及相对于自己身体部位的客体所在的方位。而且,此时幼儿还并未建立方位的相对概念,如果让他们转个身,原来在前面的变成了在后面,幼儿就会感到困惑不解,因此他们无法说出别人的前面有什么,

各年龄班幼儿空间和几何形体的教育要求:

小班:

知道什么是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物体。

能判断物体之间明显的空间关系。

能区分和说出以自身为中心的上下方位。

能按指定方向运动。

指导要点:

(1)

(2) 几何形体的教育应该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 教师在引导幼儿认识几何形体时,应当让幼儿运用视觉、触觉、

动觉来感知形体的特征。

(3) 让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感知和体验几何形体的基本特点。方法有:

镶嵌法,拼图活动,涂色活动,折叠活动,手工活动。

(4)

(5) 采用比较法引导幼儿感知几何形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提供幼儿接触多种变化图形机会,渗透图形守恒的教育。

(6)

(7) 在游戏,美工,日常生活等活动中巩固幼儿对几何图形的认识。 等分形体或实物可以通过幼儿的折叠、分割活动进行,引导幼

儿学习等分的方法。

中班:

会用各种几何体(积木或积塑)进行拼搭和建造活动,体验图形的边角关系。

能区分和说出以自身为中心的前后方位。

能区分和说出物体之间的空间关系。

大班:

能指认正方体、长方体、球体、圆柱体,并能根据几何体的特征进行分类或排列。

体验和理解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会将实物或图形做二等分或四等分。

能以自身为中心和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会向左、向右方向运动,在日常生活中,能注意自己或物体在空间的位置和运动方向。

空间概念活动设计案例

(二) 空间方位的教学案例

听声音,辨方位(中大班)

目标:

1. 能根据听到的声音辨别声音的方位,并能运用相应的符号在图版上表示出来;

2. 学习静下心来仔细倾听,知道在活动中不干扰别人。

准备:

事先找一处能够听到各种声音的地方(不能太嘈杂),卡纸、笔每人各一。 过程:

1.介绍活动的名称与规则

告诉幼儿这个活动的名字是“听声音,辨方位”。发给每个幼儿一张卡纸,让他们自己在卡纸中间画一个⊙表示他们所在的位置。当他们听到某种声音时,就用恰当的简单符号把它标记在卡片上。例如,一阵风就画两道斜线、几声鸟叫就画一只小鸟。标示符号的位置应尽量精确地显示出声音的方向和远近(适当做一次示范让幼儿理解)。为了听到更多的声音,可闭上眼睛聆听,还可用手掌朝前或朝后拢着耳朵形成声音的反射面来听。

2.幼儿自选活动地点进行作业

让幼儿快速(1分钟)找到自己的“倾听地点”分散坐下,以免倾听开始时有人走动,并且要求幼儿一旦选定了地方,就不要随便移动。

在开始记录声音的前后,分别给幼儿一个信号,例如,学一声牛或猫叫,以增加活动的趣味性。(活动持续时间可视幼儿的年龄、专注程度和当时环境的声音状况而定,一般5—10分钟)

3. 幼儿自行结伴交流记录

在结束活动时,让幼儿自行找好朋友,交流彼此的声音记录。教师可提问: 你听到几种不同的声音?你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它们的?

你最喜欢哪种声音?为什么?

你最不喜欢哪种声音?为什么?

哪种声音你一起从未听过?你指的声音是从哪里发出来的吗? 建议:

如果找不到合适的声音环境,可请其他教师协助,在不同的方位、地点制造出一些声音来,供幼儿聆听记录。

猜猜我说的东西在哪里(中大班)

目标:

理解以客体为中心的方位词表示物体之间的关系。

能根据所提供的条件线索细心观察并寻找到物体所在的地点。 准备:

选择一处有各种物体的活动场地。

编制一套有关物体方位线索材料,例如,“从我这里看,1号东西在滑梯的后面,但又在爬网的前边。“2号东西有一个绿色的身体,”它在花坛的左边,藏在草丛中。”等。

准备若干材料,例如,皮球,沙袋,可乐瓶等,红绸带,数量为幼儿人数的一半。

过程:

1.带领幼儿到事先选择好的地点,教师按物体编号顺序一一描述物体的方位线索。幼儿根据教师提供的线索前往搜索,找到教师描述的物体。

2.让幼儿两两一组自由结伴,每组取一份材料(如一个皮球)和一根红绸带。其中一人将东西先藏起来,然后挥舞绸带指挥另一个人前往寻找。

想前挥动表示要向前走,向后挥动表示要向后退,向下挥动表示已到了藏物地点。找着后两人交换角色。

伪装的小路————视觉分辨(小中大班)

目标:

学习在自然环境中分辨各种附加物体,体验“伪装”的含义

能集中精力细心寻找物体

准备:

找一段有落叶、灌木的小路约10米左右。沿路放或挂10个物体,例如小镜子、衣架、羽毛球、积木、笔、尺子、皮带扣、小瓶子、纱巾、旧钥匙等,尽量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准备5张卡纸,分别写上待寻找的物体名称,每张卡纸上写两个。 过程:

(将全班幼儿分成每5人一小组,每次领一个组进行游戏)

1,领一组幼儿到准备好的场地,告诉幼儿,粗细的豆豆在这条路上丢了好几样东西,他请我们帮他找一找,看看丢在哪里了。

2,教师发给每人一张卡纸,告诉幼儿豆豆请他们寻找的两件东西(每人不一样),并让幼儿自己记住然后去寻找。

3,幼儿发现要找的物体后不要捡起来,继续寻找,看看还能发现什

么东西。等走完了这条小路后把卡纸交给老师并告诉老师,他负责找到的东西在什么地方,除此之外还发现了什么东西。

4,领幼儿重新走一遍小路,把没有找到的东西再找一遍,并让幼儿说说为什么有些东西难找。

建议:

此活动也可以绘制成图片来进行,在一较负责的图画上,插入几个物体的形象,请幼儿把它们找出来。

空间关系的教学案例

小动物的照片——拼图(小班)

目标:

能将零散的图片拼成原图,体验物体的空间关系。

准备:

小动物的拼图材料及拼图范例若干套。

过程:

1,告诉幼儿,小动物不小心把照片剪坏了,请小朋友们帮忙再拼起来。

2,幼儿自取一套拼图片进行拼图。对拼图有困难的幼儿可引导他们用匹配的方法熟悉活动规则和拼图技能。

3,个别提问有关空间关系的问题,例如哪两张图片应该靠在一起?中间是哪一张图片?上面应该上哪一张?

4,讨论拼图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例如位置不对怎么办?图形反了怎么办?

建议:

提供拼装玩具让幼儿进行拆装,从中体验物体的空间关系。

漂亮的花布(中大班)

目标:

体验物体矮了的次序规律

准备:

格子花布2到3块,有间隔排列纹样的床单、围巾、服装等。 3×3格子纸每人一条,蜡笔每人一盒,印台,实物印章每组两套。 过程:

1,欣赏格子花布等实物纹样,提问:有几种颜色?或有几种花纹?引导幼儿观察纹样的排列规律,让幼儿说一说图案是怎么排列的。

2,让幼儿自己设计格子花布:每人选择两种印章,在格子纸上交替盖上实物印迹,并用两种颜色的蜡笔分别图上底色。

3,交流各自设计的花布纹样,教师提问有关空间关系的问题,例如,开头是什么图案?紧接着的是什么图案?

建议:

幼儿掌握二方连续的规律后,课提供各种实物形象的纸板让幼儿进行装饰。

提供其他形式的二方连续活动,例如穿珠、撘围墙等。

可进一步引导幼儿学习设计四分连续的纹样。

几何形体活动设计案例

(一) 体验图形特征的教学案例

找影子—图形配对(小班)

目标:

能将图形与它的影子配对,体验图形的特征。

准备:

各种实物图形及几何图形片若干,配套的图形影子底板一张。 过程:

1,出示图形影子底板,告诉幼儿,这个活动的名字叫“找影子”。要求幼儿根据图形的特征来找影子匹配。

2,幼儿对活动规则熟悉后,可适当增加活动的难度,例如,在图形底板上增添几个相似图形的影子,要求幼儿仔细观察比较,为图形找到真正的影子。

3,提问:你是怎么看出图形影子的?

安窗户——镶嵌图形玻璃(小班)

能为图形镶嵌板配上合适的图形,体验图形的特征。

准备:

蘑菇状的动物房图形镶嵌板(窗户处按图形大小掏空);相应的几何图形片若干。

过程:

1,出示图形镶嵌板,告诉幼儿:小动物家的新房子盖好了,但是还没来得及按窗户,请小朋友帮帮忙,把窗户安上。(可示范安一个窗户说明活动规则)

2,幼儿自取一套材料,以图形代窗户练习镶嵌匹配,注意提示幼儿所安“窗户”要大小形状相符。

3,提问:给小动物的新房子安上了那些形状的窗户?

(二) 体验图形关系的教学案例

小兔子的房顶——图形关系(中班)

目标:

巩固对梯形的认识,能用几个其他图形拼出梯形,或把其中一个图形减去一部分,改成梯形,体验图形之间的关系。

正确使用简单、胶棒等学习工具,知道将废纸丢入纸篓。

教具:等腰梯形的“房顶”和画有小白兔家的拼图底板各一,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房顶”各一。

学具:大小正方形、长方形、直角三角形的图形纸若干,配套的拼图底板若干。

过程:

1,出示教具拼图底板,告诉幼儿:小兔要盖一座新房子,已经盖好了墙,还缺一个这样的房顶(出示梯形“房顶”让幼儿说出梯形的名称)。但是 没有梯形的瓦,它只有这几种形状(出示大的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房顶”—让幼儿说出图形名称)。提问:有没有办法把这些形状改为梯形呢?怎么改?(请一个幼儿尝试用大家讨论的办法改大三角形为梯形。)要求幼儿自己尝试改其他两种图形为梯形。改好后,将梯形“房顶”贴到底板的房顶位置。

2,出示小的图形片,告诉幼儿:小兔还有一些“零碎”的“瓦”,有没有办法盖成梯形的“房顶”呢?(引导幼儿说出用拼的方法。)让幼儿自己尝试用几个图形来拼成梯形,拼好后也可以贴到底板的房顶位置。 3,展示所有幼儿剪贴或拼贴的梯形“房顶”,交流各自采取的方法。对所有拼贴错误或剪贴错误的“房顶”提出修改意见。

建议:类似的活动还可以借“补墙洞”“添水塘”等情境来进行设计。

拼火车——图形关系(中班)

目标:

巩固对各自几何图形的认识,体验图形之间的空间关系。 准备:

各自几何图形片若干,每种颜色一套;火车拼图底板若干块及骰子没两人一只。

过程:

1,出示拼图底板等材料,告诉幼儿活动是两个小朋友一起玩的,名字叫“拼火车”。然后向幼儿介绍活动规则:

(1) 每人选一块底板,并选定一种颜色的图形片

(2) 两人商定由谁先掷骰子,然后轮流掷

(3) 各人按掷得的形状分别取图形片填进自己的底板厢中。如果掷

得的形状已没有了,就停一次,看谁的火车车厢先拼完谁就赢了。

2,请一幼儿配合示范拼一节车厢,帮助幼儿理解规则。

3,幼儿自由结伴,合作游戏。教师巡视并对有困难的幼儿提供援助,例如进一步解释活动规则等。

4,个别提问有关图形之间关系的问题,例如,你的长方形是哪几个图形拼成的?长方形还可以由几个什么图形拼成的?等


相关文章

  • 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各年龄阶段目标
  • 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各年龄阶段目标 小班: (1)学习按物体的一个特征进行分类. (2)学习按物体量(大小.长短)的差异进行5个以内物体的排序,学习按物体的某一特征进行排序. (3)认识"1"和"许多" ...查看


  • 谈新课改理念下的幼儿数学教学设计
  • 谈新课改理念下的幼儿数学教学 设计 [摘 要] 通过对几则大班数学活动课例的分析, 探讨在新课改理念下的幼儿数学教学设计, 总结幼儿数学教学设计的理念:问题情境化.数学生活化.教学交互化.具体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两方面探讨幼儿数学教学 ...查看


  • 浅谈幼儿几何形体教学2009.7改
  • 浅谈幼儿几何形体教学 南通市紫荆花幼儿园 胡爱娟 对物体形状的辨认是识别物体的典型标志之一.幼儿对物体的正确辨认是以其对几何形体的认识为基础的.如何更好地让幼儿掌握几何形体,我们主张"快乐数学","轻松数学&q ...查看


  •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 [摘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不仅规范.细致.科学,有很强的指向性,而且具有明确的可操作性.其满足幼儿生活.学习.发展的需要,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关键词]<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蒙特梭利教育 ...查看


  • 幼儿园教案设计小班数学认识三角形
  •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 认识三角形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认识三角形 来源:山东省蓬莱市教委幼儿园 张岩岩 [设计意图] 认识三角形是幼儿几何形体教育的内容之一,幼儿的几何形体教育是幼儿数学教育的重点内容.学习一些几何形体的简单知识能帮助他们对客 ...查看


  • 浅谈幼儿园数学教学
  • 浅谈幼儿园数学教学 现代教育观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孩子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孩子亲身经历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获得一些体验,并且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理解和应用.数学作为一门培养和锻炼思维能力的基础课,人 ...查看


  • 怎样帮助孩子开发数学潜能?
  • 分享到: 2012-06-13 10:37  作者:  来源:搜狐母婴社区  字号:T|T 摘要: 很多家长在孩子上了小学之后,发现数学是最难让孩子感兴趣的学科,使出浑身解数也不能让孩子对数学感兴趣,而且怎么补也觉得很吃力.其实宝宝从两岁左 ...查看


  • 大班儿童数学认知的发展
  • 2009年第11期(总第457期)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EducationalSciences) No.11,2009General No.457 ·儿童发展· 大班儿童数学认知的发展* ...查看


  • 幼儿园中班科学说课稿:雨天的蜗牛
  • 幼儿园中班科学说课稿:雨天的蜗牛 导读:美术评价是一个重要的过程,在<纲要>中也指出"评价应自然地伴随着整个教育过程进行".因此,在该环节为了促进幼儿创作欲望及幼手能力,评价时时出现,并运用幼儿熟悉喜爱的语言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