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利兹克奖与王澍

普利兹克奖与王澍PRITZKER PRIZE AND WANGSHU

张永和/Yung Ho Chang

我从去年开始担任普利兹克奖(下面简称普奖)的评委,参加了本年度的评选工作,知道今年该奖定于在北京颁奖和中国建筑师王澍获奖是一个巧合。普奖,即国际的肯定,一方面使中国看到了自己优秀的建筑师,但另一方面,这个巧合带来了对普奖政治化的猜测,背后则是对中国建筑师水平的怀疑。这两种反应似乎都是中国目前依然缺乏文化自信的表现。

作为中国建筑师,我以为王澍获普奖更使我们重新审视如下的问题:

传统与现代

王澍工作的焦点之一是将中国民居,特别是江南民居,进行现代的转化。一定程度上,他传承了他的母校东南大学(原南京工学院,也是我的母校)几位建筑师,如钟训正、孙钟阳、王文卿等的设计方向。在几位老师工作的基础上,王澍走得更远,并形成了自己的形式语言体系。但在这个问题上,可以做的工作还很多,答案也会是多种多样的。

土与洋

王澍的工作态度里面可以看到传统文人文化对他的深远影响,例如,他对业余的偏爱,反映出传统文人对职业化,即匠气的顾虑。王澍使我们看到传统在当代文化中的活力,现代不等同于西化。同时,王澍将中西知识统一调度,体现出一种深思熟虑。在中国,如何继承自己的传统,又如何吸收外来的文化,每个人都在寻找一个特定的属于自己的平衡点,但其过程总是一个高难度的挑战。

市场与理想

王澍的经验告诉我们,实现创作理想和获得市场成功之间需要选择。今天在中国,像王澍一样坚定地抵制市场压力,保持独立的价值观,是不容易做到的。反之,认真地将市场化的产品做好,又具有社会意义。但摇摆只能是机会主义的, 执着是必须的。

粗与细

王澍非常了解和理解今天中国的建造工艺,因此,不去简单地追求精细。他策略性地运用旧材料,更多构成一种文化立场和姿态,而不仅仅是出于对环境的考虑。做到这一点,需要大量的技巧和经验;恰恰说明王澍不业余,有匠心。如何把握建造工艺,是所有建筑师需要认真对待的。

体制的内与外

王澍获普奖再一次把中国特有的体制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尽管王澍在中国美术学院任教,他的实践无疑属于体制外。但我认为,不能孤立地看待体制。今天,体制和市场以及教育体系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到底是体制,是市场,还是教育,对中国建筑设计质量以及中国建筑文化发展的影响更大?这些影响中哪些是积极的?哪些是消极的?体制能否突破?

以上也可以说是我参与普奖评选工作中对当代中国建筑现状的一些认识和思考。总而言之,我对中国城市的发展抱悲观态度的同时,对中国出现更多的出色的建筑单体又持有乐观态度。□

作者单位:非常建筑,MIT/同济大学

收稿日期:2012-04-05

19

普利兹克奖与王澍PRITZKER PRIZE AND WANGSHU

张永和/Yung Ho Chang

我从去年开始担任普利兹克奖(下面简称普奖)的评委,参加了本年度的评选工作,知道今年该奖定于在北京颁奖和中国建筑师王澍获奖是一个巧合。普奖,即国际的肯定,一方面使中国看到了自己优秀的建筑师,但另一方面,这个巧合带来了对普奖政治化的猜测,背后则是对中国建筑师水平的怀疑。这两种反应似乎都是中国目前依然缺乏文化自信的表现。

作为中国建筑师,我以为王澍获普奖更使我们重新审视如下的问题:

传统与现代

王澍工作的焦点之一是将中国民居,特别是江南民居,进行现代的转化。一定程度上,他传承了他的母校东南大学(原南京工学院,也是我的母校)几位建筑师,如钟训正、孙钟阳、王文卿等的设计方向。在几位老师工作的基础上,王澍走得更远,并形成了自己的形式语言体系。但在这个问题上,可以做的工作还很多,答案也会是多种多样的。

土与洋

王澍的工作态度里面可以看到传统文人文化对他的深远影响,例如,他对业余的偏爱,反映出传统文人对职业化,即匠气的顾虑。王澍使我们看到传统在当代文化中的活力,现代不等同于西化。同时,王澍将中西知识统一调度,体现出一种深思熟虑。在中国,如何继承自己的传统,又如何吸收外来的文化,每个人都在寻找一个特定的属于自己的平衡点,但其过程总是一个高难度的挑战。

市场与理想

王澍的经验告诉我们,实现创作理想和获得市场成功之间需要选择。今天在中国,像王澍一样坚定地抵制市场压力,保持独立的价值观,是不容易做到的。反之,认真地将市场化的产品做好,又具有社会意义。但摇摆只能是机会主义的, 执着是必须的。

粗与细

王澍非常了解和理解今天中国的建造工艺,因此,不去简单地追求精细。他策略性地运用旧材料,更多构成一种文化立场和姿态,而不仅仅是出于对环境的考虑。做到这一点,需要大量的技巧和经验;恰恰说明王澍不业余,有匠心。如何把握建造工艺,是所有建筑师需要认真对待的。

体制的内与外

王澍获普奖再一次把中国特有的体制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尽管王澍在中国美术学院任教,他的实践无疑属于体制外。但我认为,不能孤立地看待体制。今天,体制和市场以及教育体系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到底是体制,是市场,还是教育,对中国建筑设计质量以及中国建筑文化发展的影响更大?这些影响中哪些是积极的?哪些是消极的?体制能否突破?

以上也可以说是我参与普奖评选工作中对当代中国建筑现状的一些认识和思考。总而言之,我对中国城市的发展抱悲观态度的同时,对中国出现更多的出色的建筑单体又持有乐观态度。□

作者单位:非常建筑,MIT/同济大学

收稿日期:2012-04-05

19


相关文章

  • 灾难性的普利兹克奖
  • 灾难性的普利兹克奖 作者 河清 发表于2012-04-02 04:50 破除楞形-硬边-非装饰的"美国式建筑"迷信 编者按: 王澍获颁2012年的普利兹克奖,距今恰好一个月.这一个月里,微博上有两次规模颇大的民间讨论围绕 ...查看


  • 中国建筑师王澍被授予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奖(之二)
  • 中国建筑师王澍被授予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奖(之二) 谈及自己的获奖,王澍表示:"对一个在获奖之前没有出版过作品集的建筑师,一个只在中国做建筑的建筑师,一位自称为业余的建筑师来说,这绝对是一个巨大的惊喜,为此,我要感谢评委会睿智和 ...查看


  • 2012普利兹克建筑奖颁奖典礼媒体见面会
  • 2012普利兹克建筑奖颁奖典礼媒体见面会 时间:2012年5月25日 地点:柏悦酒店 主持人:谢谢各位媒体今天加入我们非常兴奋的一刻,今天是2012普利兹克建筑奖的颁奖典礼,在颁奖典礼之前望有一个非常好的机会跟各位媒体有一个交流的时间,今天 ...查看


  • 王澍作品赏析
  • 目录: 1.王澍介绍 2.作品介绍与分析 3.王澍作品特点和个人理解与启发 1988年从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硕士毕业后,他来到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 1997年王澍与妻子陆文宇一起成立了"业余建筑工作室". ...查看


  • 名人故事素材多维解读
  • 素材展示 2012年2月27日,中国建筑师王澍荣获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奖,此奖项堪称建筑界的"诺贝尔奖". 王澍1981年考入南京工学院建筑系,毕业前夕,导师特别叮嘱他:"切忌急功近利,要守得住寂寞,多思索, ...查看


  • 成功需要积淀
  • 独上高楼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好一个"独上高楼"!抛开尘世的熙熙攘攘,孑然一身地追求心之所向,甘愿沉淀自己,达到人生的极美. 伏尔泰说:"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旅行者鞋底的一粒沙.& ...查看


  • 2016年世界建筑圈值得铭记的十个瞬间丨AC年度故事
  • 10.纽约最后的摩天楼 这是今年在纽约落成的两座摩天楼:Rafael Vi?oly设计的432 Park Avenue住宅和BIG设计的Via 57 West住宅,从形式上看,它们都走向了各自的"极端". 在媒体最近对理 ...查看


  • 2012年中国室内设计界十大热门关键词
  • 2012年中国室内设计界十大热门关键词 现代设计已从产品设计拓展到文化设计.环境设计.氛围设计,由"生存意识"上升到"环境意识".体验意识.感官意识,近代以来所进行的各种主义或者运动,基本上就是室内设 ...查看


  • 王澍及其代表作--宁波美术馆
  • 王澍及其代表作--宁波美术馆 摘要:王澍,作为活跃在中国建筑第一线的建筑大师,他的作品总是能够带给世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就宁波美术馆而言,他凭着对项目场地的独特见解,对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中的高超表达,以及对不同建筑材料组合的巧妙把握,使得作品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