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本

1.1.1项目名称

1.1.2项目建设地点

该项目位于

1.1.3项目承办单位

位于镇区中心大街西段,横水村总人口1400余人,五个村民小组,耕地1115亩。地处林州东部,处东经113054',北纬3603',素有林州“东大门”之称,东与安阳县接壤,南与东姚、采桑两镇相接,西与林州市区相连,北与河顺、陵阳两镇毗邻。横水因洹河流经境内而得名。

村党总支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利用自然优势打造亮点:发展特色产业,紧紧围绕市委“实现三大目标、增强三大产 业、塑造三大形象、推进三大进程”的工作目标和要求,围绕主 题抓结合,丰富内容抓实践,突出成效抓落实,认真贯彻落实科 学发展观,利用当地土地资源,走规模化生产经营模式,发展农 村经济,重点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确保基层党组织在农 村的地位和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1.4编制依据

第一章 总论 1.1项目名称与承办单位

关于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的委托书;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建设部、国家计委关于印发《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办法》 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发展房地产业若干问题的通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房地产管理法》;

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

项目委托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

编制人员调查的有关资料、数据等。

1.1.5研究范围及内容

本报告根据国家对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工作范围 和深度规定,对项目建设的理由和过程、需求分析和建设规模、 场址选择和建设条件、设计方案、节能节水、环境影响评价、项 目组织与人力资源配置、项目实施进度、投资估算、财务评价与 社会评价等方面进行综合性分析和评价,为项目决策提供科学可 靠的依据。

1. 2项目概况

1.2.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国家政策的支持

国办发(2003)13号文件,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指导意

见,明确指出:形成以公办幼儿园为骨干和示范,以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为主体的发展格局。教育部要同其他部门相联合,统筹管理辖区内的幼儿园,办好示范园,制定幼儿园评估标准和督导制度,以规范办园行为和办园方向。各级政府部门应推出一些优惠政策,在地方政府办园的同时,积极鼓励社会资金用于举办不同体制、不同形式的幼儿园,发挥社会力量办园的主体作用。同时,加大农村幼教的管理力度。由于农村地区的政府投资很少,在农村地区更应该积极鼓励各方面的社会力量来办幼儿园,在农村各乡镇,教育部门应办好乡镇中心幼儿园,发挥这些幼儿园在农村的示范作用。这些幼儿园要面向本社区内的幼儿园,做好科研、教师培训和家庭教育指导等工作。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河南省校舍安全工程领导小组办公 室以及安阳市人民政府与安阳市校舍安全工程领导小组均根据相 关政策和通知,认真制定了关于校舍安全工程的工作安排,各项 工作均按照国家工程建设基本程序顺利开展。可见,项目的建设 得到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二、确保广大师生安全,满足正常教学,优化整合教育资源 的需要。

林州市地处河南、河北、山西三省交界处,历史悠久,自西 汉初设置县,因西有隆虑山,故名隆虑县。东汉疡帝刘隆名讳, 改称为林虑县。几经沿革,1215年升为林州,1370年降州为县, 称林县,1994年1月24日撤销林县设立林州市,由安阳市所辖。

辖区14镇3乡4区,546个行政村,总面积2046平方公里,其 中耕地面积81.2万亩,总人口98.23万,其中非农业人口12万。2012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419.7亿元,增长11.2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1.42亿元,增长1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11.5亿元,增长2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222元,增长12.3%。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172元,增长12.7%。姚村、陵阳、城郊、河顺、横水5个乡镇进入全省百强乡镇行列。先后被确定为“国家星火技术密集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和“全省综合改革试点县(市)”。

按照就近入学原则及国家校舍建筑标准,现有教学设施已不 能满足学生的就学需求,急需建设新学校,确保教学秩序正常。 为解决这一突出问题,市、镇有关领导多次到学校调研。经 过多方论证,为解决适龄学生就学压力,确定了新建林州市横水 镇中心幼儿园项目。

1.2.2建设内容与规模

建设规模确定为:总建筑面积1900平方米,占地面积2250 平方米。

拟建的将围绕“考虑长远发展、建设安阳市一流”的目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真正实现教室、办公室、实验室、图书馆、体育活动中心等硬件设施一应俱全,暖气、光纤网络、路灯、绿地等配套设施一步到位,同时满足师生教学、运动等需求,校园景观舒适宜人,学习氛围浓厚。学校建成后预

计可容纳360名学生入学。

1.2.3主要建设条件

本项目位于,交通便利,水、电等

能源均有保障,对于本项目而言,建设条件良好。

1.2.4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为288万元。其中建安工程费用249万元;工程 建设其他费用27.92万元;基本预备费11.08万元。

资金来源:校安工程专项资金。

1.3结论

本项目建设选址合理,通过对本项目建设的理由、建设内容 与规模、场址选择与建设条件、设计方案、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以及社会评价等方面的分析与论证,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政策和 林州市的实际需求,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第二章 建设背景与建设规模

2.1建设背景

发展幼儿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需求,我国0-6岁的儿童多 达1.3亿,是世界同龄儿童数量的1/5。通过幼儿教育激发这些儿童巨大的学习潜能,将极大地提高我国的教育水平和国民整素质。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同时又是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良好习惯的养成阶段,从长远来看,不仅能产生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有利于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有利于社会消除贫困,有利于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最终将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幼儿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大 中城市已基本满足了适龄儿童的入园需求,农村地区通过灵活多 样的办园模式,也为越来越多的学龄前儿童提供了受教育的机会, 幼儿教育的质量在不断提高。但是,根据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和 人均GDP的发展现状,幼儿教育的发展速度与之不相适应,还不 能完全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

1995年,全国幼儿园总数为18.04万所,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从1996年开始,我国幼儿园数逐年减少,在2001年出现大幅度减少。用各年段的农村小学一年级学生数比较,农村入园人数减少幅度大于人口下降幅度。以全国小学招生数为依据计算入园率,全国学前三年入园率1995年为35.38 % ,2000年为37.53%, 2002年为36.8%,2003年为37.4%。2004年毛入园率有明显提高,达

到40.75,较上年提高了3.35个百分点。从全国来看,同发达国家和亚洲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较,入园率仍然很低。一些大中城市的幼儿入园率已基本达到85%,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幼儿已全部入园,而在我国的广大农村地区,入园率偏低,有的地区幼儿学前一年的入园率还不到50%,从而导致了全国入园率整体水平偏低。

2011年3月9日,教育部和15个省(区、市)签署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通过签署备忘录的形式,省部共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重大举措,是我国义务教育全面提高普及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2020年战略目标的重要机制。

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 河南立足省情,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 豫战略和人才强省战略,加大教育投入,推进改革创新,人民受 教育的权利得到了有效的保障,教育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教育 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目前,我省现代化建设已进入新的 发展阶段,教育发展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人 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新期盼。教育是基础,教育是支撑,教育是民生,教育是后劲,教育是形象,教育是未来。充分肯定了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要求各级各部门持续提升认识、拓展思路、强化保障,着力破解我省教育“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

质量怎么保、学校怎么办”四道难题,努力推动河南教育事业发展实现新的跨越。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着重强调了教育优先发展,明确了教育发展的任务,进一步提出了对教育改革创新,加快全省教育科学发展。根据河南的实际情况,省委、省政府组织力量研究编制了《河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纲要》确定的奋斗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省行列。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72%;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巩固率达92%;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占高中阶段比例达到55%以上;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毛入学率达到41%,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数比2009年翻一倍。

为确保我省校舍安全工程顺利实施,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09)34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了河南省校舍安全工程的实施方案。通过在全省学校开展抗震加固、提高综合防灾能力建设使学校校舍达到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并符合对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和洪水、火灾、雷击等灾害的防灾避险安全要求。安阳市政府也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薄弱学校建设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在今后3▬▬5年内,坚持“政府主导、统一规划、统筹城乡、加强薄弱、以县为主、分 步实施”的原则,以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重点,缩小

城乡、县镇和农村之间教育差别,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健康、协调发展。建立安全档案和信息系统,把学校建成师生最安全的学习和生活场所。

近年来,林州市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城区面积由16平方公 里增加到25平方公里,城区人口由14万增加到20万,城市道路 由102公里增加到124公里,在2011年初的政府工作报告及《林 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中均提 出了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完成全市学校布局调整规划及中小学、 幼儿园新改建工程的规划要求。推动城乡之间、不同学校之间的 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幼儿园布局调整,推动农村幼儿园向市区、 镇区、中心村三集中,加大市区学校新建扩建力度以及乡镇所在 地和中心村学校的建设整合力度。到2015年,农村幼儿园向市区、 镇区、中心村集中比例分别达到50%、30%、20%。

按照就近入学原则及国家校舍建筑标准,现有教学设施已不 能满足学生的就学需求,急需建设新学校,确保教学秩序正常, 有效排除学校危房带来的困扰,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安全的学 习环境,提出建设项目具有重要的、必要的意义。

2.2建设规模

2.2.1建设规模确定原则

按照林州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资源整合规划要求,遵 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三条“十分珍惜、合理利用 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的要求。本着节约利用

土地、立足现实、适度超前的原则,对该项目进行全面规划,合 理布局。

2.2.2建设规模方案

总建筑面积1900平方米,占地面积2250平方米。

拟建的将围绕“考虑长远发展、建设安阳市一流”的目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真正实现教室、办公室、实验室、图书馆、体育活动中心等硬件设施一应俱全,暖气、光纤网络、路灯、绿地等配套设施一步到位,同时满足师生教学、运动等需求,校园景观舒适宜人,学习氛围浓厚。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容纳360名学生入学。

第三章 场址选择与建设条件

3.1场址选择

根据林州市人民政府对教育资源整合的要求,本项目位于林 州市横水镇横水村东段。使用权归。

本场址具有以下优点:建设场地为原幼儿园(由于城镇规划的道路建设,使原幼儿园低于周边地势,形成了很大的高差,需处理到合理标高),交通便利,校区内无架空高压线路通过,附近无市场、娱乐场所、医院太平间等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以及危及学生安全的场所,阳光充足、空气流通。

综合考虑,本选址较适宜建设该项目。

3.2建设条件

3.2.1自然条件

一、气象条件

林州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地处太行山东麓,晋、冀、豫三 省交界处,所在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温 差较大。年平均气温13.5℃,年平均降雨量为596.4mm,年平均 日照时数2251.60小时,平均无霜期210天,历年最热月(7月) 平均温度25.8℃,最冷月((1月)平均温度-2.5℃,最大冻土深 度420mm,最大积雪厚度180mm,历史上没有发生过特大洪涝灾害, 全年主导风向为南/北。

二、大气环境质量

林州市区上空二氧化硫1997--2000年年均值为0. 032mg/m³、 氮氧化物1997--2000年年均值为0. 07mg/ m³,总悬浮颗粒物1997 --2000年年平均值为0.511mg/m³,其中二氧化硫符合国家环境空

气质量二级标准,其它两项指标均超过二级标准。从空气污染指 数API看,2011上半年PM10污染物指,103 (ug/m³),全国城市空气质量排名84,林州市城市空气质量总体上属中轻度污染,主要污染物为悬浮颗粒,因而大气环境状况对拟建的项目影响较小。

三、抗震烈度

根据2010年河南省建设厅抗震办编制的《河南省工程抗震设 防烈度图》规定,该项目所在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 地震加速度为0.15g.该项目须按规定要求抗震设防。在总平面布置中,应严格执行有关防震间距及其它规定,并尽量均衡布置可作为避难疏散场地的开敞空间。

四、地形地貌、水文地质

据区域地质资料划分,项目场地地貌单元属太行山林州盆地 范围,该地段为平原土地,高差不大,拟建场址东邻洹河,该项 目须按规定要求防洪,以防受到上游降雨影响。

3.2.2社会条件

林州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太行山东麓,晋、冀、豫三省交界 处,东临安阳县、鹤壁市、淇县,南同辉县市、卫辉市相连,西 依太行山脉,与山西省壶关、平顺两县接壤,北与河北省涉县隔 河相望。地理坐标为:东径113023'--114004',北纬35041’-- 36022',总面积2046平方公里,其中山坡、丘陵面积占85%,辖 区14镇3乡4区,546个行政村,103.5万人口。

林州市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产资源多达20余种,农林资源

尤以板栗、山碴、花椒、核桃、柿饼等闻名遐迩;旅游优势独特, 被誉为“百里画廊”的太行大峡谷,“人工天河”红旗渠,国家森 林公园五龙洞,世界一流的国际滑翔基地等,以“雄、险、奇、 秀”令中外游客流连忘返。

3.2.3施工条件

拟建项目选址场地内高差4米多,需将地势处理到合理标高, 经处理后地势平坦,交通方便,施工条件良好。

3.2.4法律支持条件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为本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法律支持条件。

3.2.5规划要求

本项目所在地性质属国家划拨教育用地,项目的建设符合林 州市总体规划要求。

3.2.6公共设施条件

本项目位于,交通方便,公共设施

条件完善,施工条件良好。

3.2.7原材料运输条件

林州市周边地区各种建筑材料极为丰富,项目附近的石料厂、 石灰厂、砖瓦厂也遍布各村。砼所需中砂可从合涧或河北沙河、 邢台购进,建筑所需钢材及主要材料均可就近采购,价格适宜,能满足项目建设所需材料的使用要求。

3.2.8公共设施

项目电源由林州市横水镇供电所电网引入,设独立的变压器,

可保障项目用电。

项目供水由自来水管网供水,可满足项目用水需求。

项目地块附近已经开通网通和电信固定电话网和移动通讯 网,可满足项目通讯要求。

第四章 设计方案

4. 1总体规划

4.1.1指导思想

一、把握教育发展趋势,顺应教育内涵变化。将教育民主化、 教育职能多元化、教育结构多样化作为本校园规划的理论基础;

二、充分考虑日照、通风等重要的自然因素,在满足安全疏 散和功能合理的前提下,建筑设计与组合尽量紧凑,降低过道、 走廊等辅助面积的比率,减少空间浪费;

三、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使建筑本身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做到 最小,物质的循环做到合理、节能,重视环境概念,尽量减少建 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4.1.2设计原则

一、最大限度地利用宝贵的土地资源进行规划建筑物;

二、在满足国家有关规定、规范和规程的前提下,规划建筑 要保持合理的功能分区,路线清晰,总平面布局合理紧凑,空间 组织完美有序;

三、依据国家有关规划、建筑、环保、防火、抗震、劳动安 全及工业卫生的规范和标准进行设计;

四、应体现“整体原则”、“动态原则”及“可持续发展原则”, 使各组成部分功能分区明确、协调一致、联系方便,有利教学, 方便管理;

五、可能的条件下,加大绿化面积,美化环境。

4.1.3规划方案

一、总平面布置

本项目的总平面布置分为综合楼和运动场两部分,共同构成 一个有机整体。最大限度满足学生学习、生活需求。运动场采用 集中布置,将大型的体育活动设施和场地集中布置,这样既便于 整体校园动静区域的明确划分,又使大型的体育设施便于养护、 维修和管理,同时还便于这些设施和场地社会化使用要求。 项目出入口:本项目进出口设在项目的北侧直通运动场。

二、竖向布置

1、竖向布置原则

①因地制宜,结合场地的自然地形地势,力求土石方工程量 最小;

②合理组织地面排水,保证雨水畅通排出;

③考虑工程地质和水文地区,注意防洪排洪。

2、竖向布置方案

该项目所在位置地势平坦,场地的雨水排水采用暗埋管道系 统,最终排入城镇管网。

三、院内道路

1、道路布置要求

①要满足人流物流顺畅、安全;

②与总平面布置、竖向布置、管线、绿化等布置相协调; ③道路应尽可能与主要建筑物平行布置。

2、道路方案设计

该项目道路系统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主干道、次干道 和建筑引道。与入口相连及各功能区之间的道路为主干道,路面 宽为7m;功能区内各建筑物之间联络道路为次干道,宽为4.0m; 建筑入口引道路面宽为3.0m。整个校园道路系统组成环形路网, 形成有序的交通组织,同时可使消防车畅通的到达每个角落。道 路宜选用城市型立道牙水泥砼道路,路面采用双面坡,道路结构 如下:

15cm厚C30砼面层

5cm厚粗砂或石屑垫层

15cm厚级配碎(砾)石基层

150mm厚级配碎(砾)石基层

4.2建筑方案

4.2.1设计依据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各相关专业设计规范、规定等。

4.2.2设计原则

一、建筑设计应因地制宜地设计,并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 平相适应,做到经济适用。在满足安全、经济、适用的前提条件 下,坚持科学、节约的原则,统一规划,合理布置。

二、建筑造型上突出时代感,着重表现历史与现代的结合,

使建筑个性鲜明,清新、简洁、明快、大方,富有校园气息。

三、遵循安全牢固原则、防震减灾原则及创建节约型校园的 原则,创建环保型绿色校园。

四、应满足建筑的各项要求,合理组织交通流线,使各部分 相互联系又不互相干扰。交通流向应简洁通畅,具有明确的方向 感和可识别性。

4.2.3建筑方案

一、建筑平面设计

本项目的总平面布置分为综合楼和运动场两部分,共同构成 一个有机整体。最大限度满足学生学习、生活需求。运动场采用 集中布置,将大型的体育活动设施和场地集中布置,这样既便于 整体校园动静区域的明确划分,又使大型的体育设施便于养护、 维修和管理,同时还便于这些设施和场地社会化使用要求。

项目出入口:本项目进出口设在项目的北侧直通运动场,入 口上方为综合楼。

本建设项目为综合楼、运动场、围墙及道路工程。针对其不 同的活动目的和使用对象,对建筑方案进行科学确定。其主要功 能如下:

综合楼:主要由教室、科教用品存放室、仪器室、科技室、图书室及教师办公室和教务处等处室,为学校的主要学习、办公场所。

室外:建设为要通道。

二、立面造型设计

立面设计应将本项目置身与周围环境的背景下进行思考创作,建筑造型手法立足于创新。不仅仅把融入周围建筑物的处理 手法作为唯一的出发点,而是有目的地转换角色,使造型语言的 运用成为独特的环境空间形象,体现学校建筑现代、简洁、朴实 的功能特点,强调建筑的虚实对比,内外环境的交融,给人以开 朗明快、新颖别致的视觉效果。

三、剖面设计与交通组织

综合楼层高3.2米。垂直交通组织主要由楼梯承担,每层设 有安全通道,各层利用走廊和休息厅形成合理的水平交通网,组 成一个完整的人员流动疏散体系。

四、主要建筑用料做法

本项目主要建筑材料为:屋面为挤塑聚苯乙烯泡沫板、SBS 及屋面地砖,地面为地板砖地面,外墙挂贴石材及油漆、内墙涂料为乳胶漆,内门采用装饰木门,卫生间采用百页木门,窗为塑 钢窗。有特殊要求的房间(如计算机室、体育室和卫生间等)应 遵循国家相关规范。

4.3结构方案

4.3.1设计依据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33-2004)

国家现行的其它有关技术规范规程。

4.3.2结构方案

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有关规 定及项目使用功能,确定本项目综合办公楼的抗震设防类别为重 点设防类;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有关规定, 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地基 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同时,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 度确定其地震作用。抗震设防标准应根据该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 的结果,确定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

综合楼宜采用框架结构。基础形式根据上部结构选型和地质 勘察资料确定。

4.3.3主要结构材料及选型

混凝土:C20~35

钢材:HPB235、HRB400

墙体:见建筑专业的有关说明

4.4配套工程

4.4.1给水系统

一、给水水源

本工程所有生活用水、消防用水均与城镇道路两侧的城镇供

水管网相连接,供水压力和流量有可靠的保证。

二、用水量

1、生活用水量:主要包括工作人员用水和学生日常用水。按 在校生360人,教职工10人,用水量标准为100L(人·天),生 活用水量为:(360+10) *100L/1000=37m³/天。

2、未预见用水量及管网漏失量:按生活用水量的10%计算, 则未预见用水量为3.7 m³/天。

以上合计:日总用水量为:37+3.7=40.7 m³

三、给水管网

本设计总的原则是要有利于学生生活用水的安全和卫生,还 要满足教学功能的要求。给水采用环状供水管网,整个管网用闸 门井分成若干段,便于区域检修时不至于全部停水。管网设计均 按地下式布设给水管网。室内水管采用PPR,水龙头和各种用水 器具均采用节水型器具。

4.4.2消防系统

一、水源

该项目消防水源来自城镇消防管网,能满足火灾消防用水。

二、室外消防

消防管道采用环状供水管网。在校园内主次干道的适当位置 设置室外消火栓,其距离消防水泵接合器15~40m,消火栓间距 小于100m,保护半径小于150m。对整个校园进行全方位保护。

三、室内消防

各单位建筑就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设置室内消 防栓。管网压力需达到0.3~0.5mpa,水压不应小于7米冲刺水柱,楼内各层适当位置设置磷酸盐手提灭火器。

四、消防用水量

按同时发生火灾次数一次,室外消火栓消防用水量25L/S, 室内消火栓用水量20L/S,火灾持续时间以连续用水2小时计算, 消防用水量为45*2*3600/1000=324m³/h

4.4.3排水

一、排水量

排水量按给水量的80%计取,则排水量40.7*80%=32.56m³

二、排水管网

排水系统采用雨污分流制。生活污水经室内排水系统直接排 入化粪池处理,处理后的污水通过室外排水管网排向城镇污水管 网,最终排入城镇雨水管网。

室内排水管采用PVC排水管,室外排水管采用钢筋混凝土管。

4.4.4电气部分

通过同林州市横水镇供电所协商,同意该项目用电增容要求, 供电能力完全可满足该项目所有设备的用电负荷。

配电电压三相四线制:380/220V

配电采用放射式和树干式相结合的混合方式,在动力负荷比 较集中的区域,采用动力配电相(屏)进行二次配电。二类负荷可采用低压侧环网方式,以增加供电的可靠性。

配电系统支路的划分宜按以下原则:

①教学用房和非教学用房的照明线路应分设不同支路。 ②门厅、走道、楼梯照明线路应设单独支路。

③教学用房照明线路支路、控制范围不宜过大,以不超过2 个教学用房为宜。

④教室内电源插座与照明用电应分设不同支路。

4.4.5防雷接地系统

本工程按二类防雷建筑物要求设计防雷设置。屋顶沿女儿墙、 屋檐设置避雷带作防雷接闪器并在屋面组成不大于10*10或12*8 的网格,利用建筑物钢筋混凝土基础做接地体,利用建筑物柱内 钢筋作防雷引下线。按规范要求采取防雷电感应及防雷电波侵入 措施,在相关配电箱内设置保护器,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有 特殊房间的接地保护均按其要求设置。所有正常不带电的电气设 备金属外壳、入户管道等均应可靠接地。校园内各个接地装置(或 系统)应尽可能地连成一个整体。

4.4.6通风和空调

由于该项目为基础教育用房,根据现行规范要求及房间的功 能设置,对有通风要求的房间采用机械送、排风系统和设置单体 空调。

4.4.7弱电系统

按使用要求设电视、电话、网络、保安监视系统。弱点系统的所有管线均为暗敷。

4.4.8综合布线系统

采用综合布线方式,以便于不断发展的教学对智能化建筑的要求。

第五章 节能节水措施

5.1节能措施

5.1.1必要性

能源是生产发展的基础,节约能源是我国一项长期的战略任 务,现阶段我国能源利用率很低,能源消耗指针很高,按产值计 算是世界上发达国家的3~4倍,节约能源不仅极其必要,而且潜力很大,节约能源不仅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也是我国能源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本项目应采用新工艺、新技术,以达到最少的能量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5.1.2建筑节能相关标准

《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95)

《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检测标准》(JG123-2000)

《外墙外保温技术规程》(JGJ144-2004)

《河南省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细则》(DBJ41/041-2000) 5.1.3节能措施

本项目没有大型的动力设施,能源消耗量不大,主要的能耗 为电、气及能源输送过程中的损失。主要措施如下:

一、认真贯彻国家和行业节能规范,做到合理利用和节约使

用能源。

二、采用先进的节能新工艺、新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降 低能源消耗。

三、按照《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 (JGF26~95)的有关要求,该院新建工程应按节能建筑设计,建 筑物体形系数(指建筑物与室外大气接触的外表面积与其所包围 的体积的比值)宜控制在0. 3及0. 3以下,若体形系数大于0.3, 则屋顶和外墙应加强保温,以便将建筑物耗热量指针控制在规定 水平,总体上实现节能50%的目标。

四、建筑设计在材料选用、体形等方面应做多方案比较,使 设计尽可能利用环保材料,起到环保、节能双重作用。

五、选用高效节能产品和设备,并设计计量仪器,在设备运 行过程中,由操作人员根据记录,采取适当措施,随时调整设备 运行情况,起到有效节能作用。

六、采用合理的配电方式,电气设备选用节能型产品,照明 设计推广绿色照明工程产品,以节约电能。

七、加强各种设施、设备的维护和保养。

5.2节水措施

5.2.1必要性

林州市位于河南省北部,可开发利用的水资源包括地表径流、 地下水和过境水,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约2.38亿立方米,目前实际 开发用量为1.67亿立方米,占可利用水资源总量的70%,人均水

资源占有量为690立方米,耕地亩均水资源量为370.8立方米, 远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1000立方米的下限,属于严重缺水地 区。因此应采用节水型工艺及设备,使有限的水资源得到充分利 用。

5.2.2节水措施

一、积极贯彻落实国家节能节水法律法规,加强和规范监测 中心节水、用水管理工作。

二、采用节水型工艺和设备,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降低水资 源无效消耗。

三、严格实行节约用水制度,应采用符合节水标准的水器具。

四、用水计量仪表的性能应符合《冷水水表》(GB/T778.1~3) \《水平螺翼式水表》(JJG258)和《居民饮用水计量仪表安全规 则》(CJ3064)的规定。供水系统采取防渗、防漏措施,降低水资 源无效消耗。

五、水力高程计算中,应力求精确,以保证良好的运行条件, 减少不必要的水头损失。

六、树立节约用水意识,防止“跑、冒、滴、漏”的现象发 生。

第六章 环境影响与安全防护

本项目将从保护环境与人体健康、改善环境质量、维护自然

生态平衡的目的出发,从环境影响的角度对建设项目进行分析研 究,我们对该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和建成后可能对周围环境产生的 影响和拟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进行了方案分析,并选择了技术可 行、经济合理、对环境有害影响较小的对策与方案。

6.1项目场址环境及现状

项目周围没有污染源,地上地下无障碍物,场地受外围环境 污染的可能性较小。

6.2环境影响的初步评估

6.2.1施工作业对环境的主要影响

一、噪声影响

施工噪声主要来源于施工机械如铲平机、打桩机、挖掘机、 碾压机等,经模拟该类机械在施工过程中的声源强度在85~100Db

(A)之间。

二、扬尘影响

施工扬尘主要来源于施工期在物料运送过程产生的道路扬尘,搅拌混凝土扬尘、细颗料材料如水泥及露天堆放土方等,其 中最主要的是现场道路扬尘及搅拌混凝土扬尘等,经模拟有关施 工工地的监测结果可知,TSP污染严重,平均超过国家环境空气 质量二级标准的2. 4倍,其中管理好的工地超标1.1倍,管理一 般的超标2.5倍,管理差的工地超标3.6倍。

三、固废影响

主要为建筑垃圾,如废砖块、灰土和废钢材、木制品等。

四、生活垃圾的影响

工程施工时,施工区内劳动力的食宿将会安排在工作区域内。 这些临时食宿地的水、电以及生活废弃物若没有做出妥善的安排, 则会严重影响施工区的卫生环境,导致工作人员体力下降,尤其 是在夏天,施工区的生活废弃物乱扔轻则导致蚊蝇草生,重则致 使施工区工人暴发流行疾病,严重影响工程施工进度,同时使附 近的居民遭受蚊、蝇、臭气、疾病的影响。

五、弃土的影响

施工期间将产生弃土,这些弃土在运输、处置过程中都可能 对环境产生影响。车辆装载过多导致沿程泥土散落地面,车轮沾 满泥土导致运输公路布满泥土;晴天尘土飞扬,雨天路面泥泞, 影响行人和车辆过往和环境质量;弃土处置地不明确或无规划乱 丢乱放,将影响土地利用、河流流畅,破坏自然生态环境,影响 城市的建设和整洁;弃土的运输需要大量的车辆,如在白天进行, 必将影响本地区的交通,使路面交通变得拥挤。

六、对地下水的影响

工程建设将不会对地下承压含水层的水流、水量及水质等方 面产生影响。

七、生态环境影响

拟建工程施工期要进行场区平整、地基挖掘,在挖掘取土时 将破坏现有的场地,造成植被破坏的面积基本上为拟建工程的占 地面积,而水土流失面积则与开挖面积、深度、降雨强度及土质

有关。

6.2.2建成使用后对环境的主要影响

一、废水

建成后的废水主要来源于每人每天的生活污水和冲洗产生的 废水等,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为有机污染物,经模拟分析,废水 中的COD浓度为200--800mg/l,平均浓度为500 mg/l。

二、固废

建成使用后,将产生一定的生活垃圾及办公垃圾等固体废弃 物。

6.2.3采取的环保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 Ⅱ类标准;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HZBI-1999) Ⅳ类标准;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二级标准;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3248-90)IV类标准;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

《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483-2001);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

6.3治理方案与措施

6.3.1施工期间环境影响的保护对策

一、施工噪声的控制

工程施工运输车辆喇叭声、发动机声、混凝土搅拌声以及复

土压路机声等造成施工的噪声。为了减少施工对周围居民的影响, 工程在距民舍200米的区域内不允许在晚上十一时至次日清晨六 时内施工,同时应在施工设备和方法中加以考虑,尽量采用低噪 声机械.对夜间一定要施工且会影响周围居民环境的工地,应对 施工机械采取降噪措施,同时也可在工地周围或居民集中地周围 设立临时的声障之类的装置,以保证居民区的环境质量。

二、减少扬尘

工程施工中挖出的泥土堆在路旁,旱季风致扬尘和机械扬尘 导致沿线尘土飞扬,影响附近居民。为了减少工程扬尘对周围环 境的影响,建议施工中遇到连续的晴好天气又起风的情况下,对 弃土表面洒上一些水,防止扬尘。工程承包者应按照弃土处理计 划,及时运走弃土,并在装运的过程中不要超载,装土车沿途不 洒落,车辆驶出工地前应将轮子的泥土去除干净,防止沿程弃土 满地,影响环境整洁,同时施工者应对工地门前的道路环境实行 保洁制度,一旦有弃土、建材撒落应及时清扫。

三、施工现场废弃物处理

工程建设需要很多施工工人,实际需要的人工数决定于工程 承包单位的机械化程度。工程承包单位应在临时工作区域内为劳 动者提供临时的食宿。建设单位及工程承包单位应与当地环卫部 门联系,及时清理施工现场的生活废弃物;工程承包单位应对施 工人员加强教育,不随意乱丢废弃物,保证工人工作生活环境的卫生质量。

四、制定弃土处置和运输计划

工程建设单位将会同有关部门,为本工程的弃土制定处置计 划,弃土的用途主要用于筑路,小区建设等.避免在行车高峰时 运输弃土和建筑垃圾。建设单位应与运输部门共同作好驾驶员的 职业道德教育,按规定路线运输,按规定地点处置弃土和建筑垃 圾,并不定期的检查执行计划情况。

施工中遇到有毒有害废弃物应暂时停止施工并及时与地方环 保、卫生部门联系,经采取措施处理后才能继续施工。

6.3.2使用期间环境影响的保护对策

一、污水治理

本项目产生的污水主要为生活污水。按照雨污分流原则排放, 雨水与污水分流。污水经化粪池排入室外道路污水管网,雨水经 室外雨水管网排入城镇雨水管网。

二、固体废弃物治理

本项目固体废弃物主要为生活垃圾。建成后应设专人定期清 扫,保持地面干净。在人流密度大、保洁难度高的区域,如出入 口、厕所等处,设专门的卫生清洁人员,随时清理。在院内合理 布置垃圾箱,设专用垃圾堆放点,将垃圾进行集中堆放,由环卫 部门定期外运至城镇垃圾处理场进行无害化处理。

三、噪声治理

本项目主要噪声源为交通噪声。在平面布局中应采取适当的防噪隔声措施。如可采取增加与噪声源的距离,在邻近交通干道

布置绿化带、广场、围墙等。

空调、通风设备选用高效、低转速、低噪音设备、使噪声声强 控制在国际限制的范围之中。

四、绿化

为了保护和美化基地环境,在总图规划中应考虑足够的绿化 面积,以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减小水土流失量。

应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切实落实污染防治设施的 投资和建设,项目建成后,污染防治措施经环保部门验收合格后 可正式投入使用。

6.4环境影响评价

本项目建成使用后,办公和生活废水经处理达标后外排。垃 圾、噪声等经过相应处理后,均可达到环保标准,对周围环境影 响不大。从环保角度分析,该项目建设基本可行。

6.5安全防护

6.5.1学校安全

综合楼首先防范对象是防火,本项目采用低压消防系统,沿 主干道供水干管上敷设,校区内道路为环形设置,以便消防车辆、 人员快速通行。

6.5.2机械电器设备安全

所有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穿线钢筋,单项三级插座的接地 极,均于PE线可靠连接。对机械、电器设备加强隔离防范,避免 意外事故发生。

6.5.3卫生措施

一、为保证校内的环境卫生,应采用水冲式厕所。卫生间的 设置应避免与主要楼梯相毗邻或靠近人流较为集中的部位,位置 应隐蔽、使用要方便,并要有良好的通风和采光,卫生间要有专 人负责打扫,保持清洁、无异味;

二、采用非饮用水做冲洗或浇洒等用时,应有明显的标志, 非饮用管道不应与饮用水管道相连;

三、室内要保持通风良好,除自然通风外,必要地方应设置机械通风装置。

6.5.4施工期间劳动保护与安全保护

一、在校园内的建设项目,施工期间设立专职安全管理员, 配合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做好施工现场的安全工作。

二、对建设项目的安全防护设施进行监督,安全防护设施应 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使用。

三、对建筑物二次装修工程由设计单位对装修方案和新增荷 载进行核定。

四、严格按照设计功能对建筑物进行使用,不得随意改变建 筑物主体结构体系。

施工期间应严格遵守国家有关劳动安全的规定,由施工单位 放置专职安全员负责监督检查安全施工,做到安全施工、文明施 工。

第七章 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7.1施工期间组织机构

项目承办组织

7.1.1

本项目由负责项目的组织、协调

与管理,为确保项目建设实施,按期完成项目建设任务,应成立 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具体实施工作。

7.1.2项目组织制度

一、实行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对项目建设工程质量负主要 责任的领导,对参建单位的领导人和直接责任人,实行工程质量 终身追究制度。

二、实行工程监理制。项目建设过程中,聘请有资质的监理 单位和人员,对项目建设进行全过程监理,抓好工程进度,提高

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

三、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办事。建设过程中,接受计划、 审计等部门和社会舆论的监督,建成后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严格的

竣工验收。

四、严格项目资金管理。对项目资金实行专账管理、专款专 用,严禁挪用和挤占。

7.2运营期间管理机构

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要严格按照教育机构管理与服务规范, 以管理求质量,以管理促发展,学校要对照标准,立足实情,突 出重点,狠抓落实,全面抓好学校各项管理工作。重点抓好安全 管理、“平安校园”、“绿色校园”的建设、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新课程实施:规范办学行为等工作,使学校管理水平有明显提高。 学校要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推 进教育现代化工程,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速民主与法制建 设进程,创建一流管理、一流师资、一流质量的学校,严格贯彻 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等有 关法律法规。全体教师应齐心协力努力创建文明、健康、向上、 和谐的育人环境,严格校园环境管理,从实际出发,对校园建设 工作整体规划,创建符合学校特色的净化、绿化和美化的文明校 园。

7.3人力资源配置

项目建成后,若需要增加工作人员,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 结合该校实际情况确定教职工编制人数。同时,应制定相关的管 理考核制度,开展各种形式的岗前和岗位培训,对新上岗人员、 进修生、实习生应进行严格的岗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30学时,

所有人员经严格的培训考核后方可上岗。

第八章

8.1基本建设程序

8.1.1工程立项阶段 项目实施进度

国家规定有立项决策阶段,项目承办单位应组织编制项目建 议书和委托有资质的部门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程序是在获 得了立项批准书后,首先建设项目的总体规划,选择设计或咨询 单位、地质勘察单位、环境保护部门进行可行性研究、地质勘察 和环境影响评估。该项目正在编制可行性报告阶段。

8.1.2设计阶段

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在获得批准后,应按照批准的可行性 研究报告要求的建设内容和规模,进行设计招标,以确定设计单 位承担该项目的方案设计、扩初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并于扩初设 计和施工图设计阶段编制设计概算和施工图预算,在扩初设计被 批准后,方可进行施工图设计。在设计阶段应严格控制建设内容 和规模,采用限额设计,严防在该阶段出现概算超估算、预算超 概算的现象。

8.1.3实施阶段

在建设项目具备开工条件以后,即可进行施工组织准备、施 工技术准备及施工现场准备工作,应采用招标方式确定工程施工 和工程监理单位,然后利用相应手段,对项目施工建设进行进度 控制、投资控制及质量控制。

8.1.4工程验收阶段

工程竣工验收应分成单位工程完工后的交工验收和全部工程 完工后的竣工验收,对于竣工验收中遗留问题的处理,应按《建 设项目(工程)竣工验收办法》规定的“不合格的工程不予验收,

对遗留问题提出具体解决意见,限期落实完成”执行。整个工程 项目进行竣工验收后,承办单位应迅速办理固定资产交付使用手 续,同时应委托有资质的咨询单位进行本工程项目竣工决算。

8.2进度安排

根据《全国统一建筑安装工程工期定额》的规定,本项目建设周期初步定为12个月,即从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建成交付使用。本项目各项工作实施应编制详细进度计划,并严格按计划实施。拟定计划安排如下:

第一月可研编制及审批;

第二月初步设计与审批;

第三月施工图设计与施工前准备;

第四月~第十一月建筑及安装施工;

第十二月竣工验收、遗留问题处理及交付使用。

第九章 投资估算

9.1投资估算依据

《河南省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综合单价》(2008);

2014年第二期《安阳建设工程价格信息》

建筑工程根据类似工程估算,并参考安阳市建设工程造价指 数信息进行调整,以单方指标计入;

其它费用按有关规定计取;

基本预备费率取4%。

9.2投资估算内容

9.2.1建安工程费用

本项目建安工程费用为249万元。

9.2.2工程建设其它费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为27.92万元。其中包含:建设单位管理 费、可研报告编制费、招标代理费、工程设计费、工程质检费、 工程监理费、施工图审查费、预算编制费、地质勘探费、防雷检 测费、文物钻探费和人防异地建设费等费用。

9.2.3基本预备费

基本预备费取建安工程费、设备购置费与建设其它费之和的 4%。基本预备费为11.08万元。

以上合计:项目总投资为288万元。其中建安工程费用249 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为27.92万元,基本预备费用11.08万

元。

9.3资金筹措

由向上争取校安工程资金。

第十章 招投标方案 本项目为公共建设项目,为了确保建设项目的质量,缩短工程建设工期,降低工程造价,防范和化解工程建设中的违规行为和风险,保护国家和集体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

标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全部或部分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国家融资的项目必须纳入招标范围。本项目积极向上争取建设资金,故必须进行工程招标。

10.1项目招投标原则

在该项目的招标活动中,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化整为零或者以其它任何方式规避招标,其招标活动不受地区或部门的限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法限制或者排斥本地区、本系统以外的法人或者其它组织参加投标。不得以任何方式非法干涉招标投标活动。

招投标活动及其当事人应当接受监督,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

10.2招投标范围及招标组织形式

本项目建设内容为的施工和监理招标。

该项目的招标活动宜委托有相应资质的招标代理机构面向社会公开进行。

10.3招标程序

10.3.1该项目审批后,(或委托

的招标代理机构)应当在指定的媒体上发布招标公告。

10.3.2在招标文件开始发出起30日内,有投标能力的法人或其它组织均可以进行投标,投标人少于3个时,应当重新进行招标,招标文件的内容应包括投标单位拟派出的项目负责人与主要技术人员的简历、业绩和拟用于完成招标项目的机械设备配置。

10.3.3开标应当在招标文件确定的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的同一时间公开进行,开标地点应当为招标文件中预先确定的地点。

开标由招标人主持,邀请所有投标人参加。

开标时,由投标人或者其推选的代表检查投标文件的密封情 况,也可以由招标人委托的公证机构检查并公证;经确认无误后, 由工作人员当众拆封,宣读投标人名称、投标价格和投标文件的 其他主要内容。

招标人在招标文件要求提交投标文件的截止时间前收到的所有投标文件,开标时都应当当众予以拆封、宣读。

开标过程应当记录,并存档备查。

10.3.4评标由招标人依法组建的评标委员会负责。

与投标人有利害关系的人不得进入相关项目的评标委员会;已经进入的应当更换。

评标委员会成员的名单在中标结果确定前应当保密。

招标人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评标在严格保密的情况下进行。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影响评标的过程和结果。 评标委员会可以要求投标人对投标文件中含义不明确的内容 作必要的澄清或者说明,但是澄清或者说明不得超出投标文件的 范围或者改变投标文件的实质性内容。

评标委员会应当按照招标文件确定的评标标准和方法,对投 标文件参考标底进行评审和比较。评标委员会完成评标后,应当

向招标人提出书面评标报告,并推荐合格的中标候选人。

招标人根据评标委员会提出的书面评标报告和推荐的中标候 选人确定中标人。

10.3.5中标人确定后,招标人应向中标人发出书面中标通知 书,该通知书具有法律效力,自中标通知书发出30日内,林州市 横水镇横水村村委会和中标人签订书面合同。

10.4评标委员会要求

10.4.1评标委员会的组成

评标委员会由的代表和有关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组成,成员人数为五人以上单数,其中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不得少于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二。

10.4.2评标委员会成员的资格要求

项目评标委员会成员职称副高级以上不应少于40%,其它成 员从事本专业至少在8年以上,对工程项目有较深入的研究,有 良好的职业道德,并且与投标单位无任何利害关系。评标委员会 成员应当客观公正的履行职责,遵守职业道德,对所提出的评议 意见承担个人责任。

第十一章 社会评价

本项目为公共建设项目,属于非盈利性项目。可以不做财务 评价,只论述社会评价。

11.1项目对社会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林州市的国民经济、城市建设及各项社会事 业都取得了巨大成就。该项目的建设,是以改善学校师生工作学 习环境为目的社会公益事业项目,是为社会生产和公共生活服务 的,是以创造社会效益为主的非生产性建设项目。建成后,将进 一步优化学校布局水平,为师生的安全提供保障,为教师和学生 提供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从外部环境上实现对当地社会经济 发展的贡献,为林州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和人才保障,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

11.2项目与所在地互适性分析

11.2.1对项目所在地区居民就业与收入的影响

学校建成后,由于师生规模的扩大,将给周边地区农民增加 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他们通过参与到学校的建设和后勤服务中去, 为学校提供充足的后勤保障,同时也为自己带来一个稳定的收入。 11.2.2对项目所在地区文化、教育、卫生的影响

该项目的建设为周边地区适龄学生提供了方便的学习条件,可以使他们在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中更好地学习知识,激发这些儿童的学习潜能。

11.2.3各级组织对项目的态度及支持程度

教育既是国计,也是民生,是实现跨越式发展和现代化的根 本途径,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体现。本项目的建 设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举措,在改善学校教学环境、优化教育资源 整合的同时,给林州市的城镇建设也添上了一笔亮丽的风景,林

州市各级组织均给予了项目极大的关注和支持,为本项目的建设 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

11.2.3分析结论

该项目得到了各级政府领导的大力支持,同时也得到了全市 各界群众的拥护,该项目建成后,能够在教育、科技、经济、文 化、社会等多方面产生较大的作用,对于推动林州市教育事业的 发展,必将产生显著的社会效益,项目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 义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11.3社会评价结论

通过研究该项目的社会影响分析、项目与所在地区的互适性 分析两方面的内容,不难看出,该项目的建设可以创造良好的社 会效益,是必要的、可行的。

12.1第十二章 结论与建议 研究结论

通过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选址、建设内容及规模、需求分 析、投资估算和社会效益等多方面的分析与论证,无论从工程技 术上还是从社会效益方面都是必要的、可行的。项目的建设,将 更好的缓解城乡教育矛盾,促进不同学校之间的教育均衡发展。

在改善师生学习生活条件的同时,一方面可以提升学校教研水平, 促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使学校与外部接轨,更好地融 入到新课改当中,实现教育与现代化教育并轨;另一方面,学生 集中到学科教师配备齐全的学校,师资结构将更趋合理。该项目 具有重要的、必要的意义。

12.2建议

为保证项目能够顺利、稳妥的建设和发展,应注意以下几点: 可研批复后,项目承办单位应抓紧做好规划设计,确保整个 项目布局合理,分区明确;

项目应严格按环保“三同时”的原则,搞好环境治理工作; 加快项目各项前期准备工作,严格履行有关基本建设程序落 实好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合同管理制等基本 建设管理的法律、法规,按建设、规划、土地、环保等部门的批 复要求组织实施。积极落实建设资金,争取早日开工,保质保量 如期完成项目建设,尽早发挥出应有的社会效益;

在项目实施中还应运用价值工程原理优化设计,采取切实可 行的工程技术措施和施工方案,控制各项开发建设费用支出,在 保证使用功能的前提下,降低工程造价;

项目建成后,建设人应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同时应对建 筑物定期进行维护,提高建筑物的经济寿命。

1.1.1项目名称

1.1.2项目建设地点

该项目位于

1.1.3项目承办单位

位于镇区中心大街西段,横水村总人口1400余人,五个村民小组,耕地1115亩。地处林州东部,处东经113054',北纬3603',素有林州“东大门”之称,东与安阳县接壤,南与东姚、采桑两镇相接,西与林州市区相连,北与河顺、陵阳两镇毗邻。横水因洹河流经境内而得名。

村党总支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利用自然优势打造亮点:发展特色产业,紧紧围绕市委“实现三大目标、增强三大产 业、塑造三大形象、推进三大进程”的工作目标和要求,围绕主 题抓结合,丰富内容抓实践,突出成效抓落实,认真贯彻落实科 学发展观,利用当地土地资源,走规模化生产经营模式,发展农 村经济,重点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确保基层党组织在农 村的地位和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1.4编制依据

第一章 总论 1.1项目名称与承办单位

关于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的委托书;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建设部、国家计委关于印发《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办法》 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发展房地产业若干问题的通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房地产管理法》;

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

项目委托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

编制人员调查的有关资料、数据等。

1.1.5研究范围及内容

本报告根据国家对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工作范围 和深度规定,对项目建设的理由和过程、需求分析和建设规模、 场址选择和建设条件、设计方案、节能节水、环境影响评价、项 目组织与人力资源配置、项目实施进度、投资估算、财务评价与 社会评价等方面进行综合性分析和评价,为项目决策提供科学可 靠的依据。

1. 2项目概况

1.2.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国家政策的支持

国办发(2003)13号文件,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指导意

见,明确指出:形成以公办幼儿园为骨干和示范,以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为主体的发展格局。教育部要同其他部门相联合,统筹管理辖区内的幼儿园,办好示范园,制定幼儿园评估标准和督导制度,以规范办园行为和办园方向。各级政府部门应推出一些优惠政策,在地方政府办园的同时,积极鼓励社会资金用于举办不同体制、不同形式的幼儿园,发挥社会力量办园的主体作用。同时,加大农村幼教的管理力度。由于农村地区的政府投资很少,在农村地区更应该积极鼓励各方面的社会力量来办幼儿园,在农村各乡镇,教育部门应办好乡镇中心幼儿园,发挥这些幼儿园在农村的示范作用。这些幼儿园要面向本社区内的幼儿园,做好科研、教师培训和家庭教育指导等工作。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河南省校舍安全工程领导小组办公 室以及安阳市人民政府与安阳市校舍安全工程领导小组均根据相 关政策和通知,认真制定了关于校舍安全工程的工作安排,各项 工作均按照国家工程建设基本程序顺利开展。可见,项目的建设 得到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二、确保广大师生安全,满足正常教学,优化整合教育资源 的需要。

林州市地处河南、河北、山西三省交界处,历史悠久,自西 汉初设置县,因西有隆虑山,故名隆虑县。东汉疡帝刘隆名讳, 改称为林虑县。几经沿革,1215年升为林州,1370年降州为县, 称林县,1994年1月24日撤销林县设立林州市,由安阳市所辖。

辖区14镇3乡4区,546个行政村,总面积2046平方公里,其 中耕地面积81.2万亩,总人口98.23万,其中非农业人口12万。2012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419.7亿元,增长11.2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1.42亿元,增长1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11.5亿元,增长2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222元,增长12.3%。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172元,增长12.7%。姚村、陵阳、城郊、河顺、横水5个乡镇进入全省百强乡镇行列。先后被确定为“国家星火技术密集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和“全省综合改革试点县(市)”。

按照就近入学原则及国家校舍建筑标准,现有教学设施已不 能满足学生的就学需求,急需建设新学校,确保教学秩序正常。 为解决这一突出问题,市、镇有关领导多次到学校调研。经 过多方论证,为解决适龄学生就学压力,确定了新建林州市横水 镇中心幼儿园项目。

1.2.2建设内容与规模

建设规模确定为:总建筑面积1900平方米,占地面积2250 平方米。

拟建的将围绕“考虑长远发展、建设安阳市一流”的目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真正实现教室、办公室、实验室、图书馆、体育活动中心等硬件设施一应俱全,暖气、光纤网络、路灯、绿地等配套设施一步到位,同时满足师生教学、运动等需求,校园景观舒适宜人,学习氛围浓厚。学校建成后预

计可容纳360名学生入学。

1.2.3主要建设条件

本项目位于,交通便利,水、电等

能源均有保障,对于本项目而言,建设条件良好。

1.2.4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为288万元。其中建安工程费用249万元;工程 建设其他费用27.92万元;基本预备费11.08万元。

资金来源:校安工程专项资金。

1.3结论

本项目建设选址合理,通过对本项目建设的理由、建设内容 与规模、场址选择与建设条件、设计方案、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以及社会评价等方面的分析与论证,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政策和 林州市的实际需求,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第二章 建设背景与建设规模

2.1建设背景

发展幼儿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需求,我国0-6岁的儿童多 达1.3亿,是世界同龄儿童数量的1/5。通过幼儿教育激发这些儿童巨大的学习潜能,将极大地提高我国的教育水平和国民整素质。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同时又是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良好习惯的养成阶段,从长远来看,不仅能产生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有利于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有利于社会消除贫困,有利于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最终将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幼儿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大 中城市已基本满足了适龄儿童的入园需求,农村地区通过灵活多 样的办园模式,也为越来越多的学龄前儿童提供了受教育的机会, 幼儿教育的质量在不断提高。但是,根据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和 人均GDP的发展现状,幼儿教育的发展速度与之不相适应,还不 能完全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

1995年,全国幼儿园总数为18.04万所,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从1996年开始,我国幼儿园数逐年减少,在2001年出现大幅度减少。用各年段的农村小学一年级学生数比较,农村入园人数减少幅度大于人口下降幅度。以全国小学招生数为依据计算入园率,全国学前三年入园率1995年为35.38 % ,2000年为37.53%, 2002年为36.8%,2003年为37.4%。2004年毛入园率有明显提高,达

到40.75,较上年提高了3.35个百分点。从全国来看,同发达国家和亚洲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较,入园率仍然很低。一些大中城市的幼儿入园率已基本达到85%,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幼儿已全部入园,而在我国的广大农村地区,入园率偏低,有的地区幼儿学前一年的入园率还不到50%,从而导致了全国入园率整体水平偏低。

2011年3月9日,教育部和15个省(区、市)签署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通过签署备忘录的形式,省部共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重大举措,是我国义务教育全面提高普及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2020年战略目标的重要机制。

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 河南立足省情,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 豫战略和人才强省战略,加大教育投入,推进改革创新,人民受 教育的权利得到了有效的保障,教育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教育 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目前,我省现代化建设已进入新的 发展阶段,教育发展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人 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新期盼。教育是基础,教育是支撑,教育是民生,教育是后劲,教育是形象,教育是未来。充分肯定了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要求各级各部门持续提升认识、拓展思路、强化保障,着力破解我省教育“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

质量怎么保、学校怎么办”四道难题,努力推动河南教育事业发展实现新的跨越。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着重强调了教育优先发展,明确了教育发展的任务,进一步提出了对教育改革创新,加快全省教育科学发展。根据河南的实际情况,省委、省政府组织力量研究编制了《河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纲要》确定的奋斗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省行列。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72%;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巩固率达92%;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占高中阶段比例达到55%以上;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毛入学率达到41%,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数比2009年翻一倍。

为确保我省校舍安全工程顺利实施,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09)34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了河南省校舍安全工程的实施方案。通过在全省学校开展抗震加固、提高综合防灾能力建设使学校校舍达到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并符合对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和洪水、火灾、雷击等灾害的防灾避险安全要求。安阳市政府也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薄弱学校建设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在今后3▬▬5年内,坚持“政府主导、统一规划、统筹城乡、加强薄弱、以县为主、分 步实施”的原则,以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重点,缩小

城乡、县镇和农村之间教育差别,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健康、协调发展。建立安全档案和信息系统,把学校建成师生最安全的学习和生活场所。

近年来,林州市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城区面积由16平方公 里增加到25平方公里,城区人口由14万增加到20万,城市道路 由102公里增加到124公里,在2011年初的政府工作报告及《林 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中均提 出了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完成全市学校布局调整规划及中小学、 幼儿园新改建工程的规划要求。推动城乡之间、不同学校之间的 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幼儿园布局调整,推动农村幼儿园向市区、 镇区、中心村三集中,加大市区学校新建扩建力度以及乡镇所在 地和中心村学校的建设整合力度。到2015年,农村幼儿园向市区、 镇区、中心村集中比例分别达到50%、30%、20%。

按照就近入学原则及国家校舍建筑标准,现有教学设施已不 能满足学生的就学需求,急需建设新学校,确保教学秩序正常, 有效排除学校危房带来的困扰,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安全的学 习环境,提出建设项目具有重要的、必要的意义。

2.2建设规模

2.2.1建设规模确定原则

按照林州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资源整合规划要求,遵 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三条“十分珍惜、合理利用 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的要求。本着节约利用

土地、立足现实、适度超前的原则,对该项目进行全面规划,合 理布局。

2.2.2建设规模方案

总建筑面积1900平方米,占地面积2250平方米。

拟建的将围绕“考虑长远发展、建设安阳市一流”的目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真正实现教室、办公室、实验室、图书馆、体育活动中心等硬件设施一应俱全,暖气、光纤网络、路灯、绿地等配套设施一步到位,同时满足师生教学、运动等需求,校园景观舒适宜人,学习氛围浓厚。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容纳360名学生入学。

第三章 场址选择与建设条件

3.1场址选择

根据林州市人民政府对教育资源整合的要求,本项目位于林 州市横水镇横水村东段。使用权归。

本场址具有以下优点:建设场地为原幼儿园(由于城镇规划的道路建设,使原幼儿园低于周边地势,形成了很大的高差,需处理到合理标高),交通便利,校区内无架空高压线路通过,附近无市场、娱乐场所、医院太平间等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以及危及学生安全的场所,阳光充足、空气流通。

综合考虑,本选址较适宜建设该项目。

3.2建设条件

3.2.1自然条件

一、气象条件

林州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地处太行山东麓,晋、冀、豫三 省交界处,所在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温 差较大。年平均气温13.5℃,年平均降雨量为596.4mm,年平均 日照时数2251.60小时,平均无霜期210天,历年最热月(7月) 平均温度25.8℃,最冷月((1月)平均温度-2.5℃,最大冻土深 度420mm,最大积雪厚度180mm,历史上没有发生过特大洪涝灾害, 全年主导风向为南/北。

二、大气环境质量

林州市区上空二氧化硫1997--2000年年均值为0. 032mg/m³、 氮氧化物1997--2000年年均值为0. 07mg/ m³,总悬浮颗粒物1997 --2000年年平均值为0.511mg/m³,其中二氧化硫符合国家环境空

气质量二级标准,其它两项指标均超过二级标准。从空气污染指 数API看,2011上半年PM10污染物指,103 (ug/m³),全国城市空气质量排名84,林州市城市空气质量总体上属中轻度污染,主要污染物为悬浮颗粒,因而大气环境状况对拟建的项目影响较小。

三、抗震烈度

根据2010年河南省建设厅抗震办编制的《河南省工程抗震设 防烈度图》规定,该项目所在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 地震加速度为0.15g.该项目须按规定要求抗震设防。在总平面布置中,应严格执行有关防震间距及其它规定,并尽量均衡布置可作为避难疏散场地的开敞空间。

四、地形地貌、水文地质

据区域地质资料划分,项目场地地貌单元属太行山林州盆地 范围,该地段为平原土地,高差不大,拟建场址东邻洹河,该项 目须按规定要求防洪,以防受到上游降雨影响。

3.2.2社会条件

林州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太行山东麓,晋、冀、豫三省交界 处,东临安阳县、鹤壁市、淇县,南同辉县市、卫辉市相连,西 依太行山脉,与山西省壶关、平顺两县接壤,北与河北省涉县隔 河相望。地理坐标为:东径113023'--114004',北纬35041’-- 36022',总面积2046平方公里,其中山坡、丘陵面积占85%,辖 区14镇3乡4区,546个行政村,103.5万人口。

林州市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产资源多达20余种,农林资源

尤以板栗、山碴、花椒、核桃、柿饼等闻名遐迩;旅游优势独特, 被誉为“百里画廊”的太行大峡谷,“人工天河”红旗渠,国家森 林公园五龙洞,世界一流的国际滑翔基地等,以“雄、险、奇、 秀”令中外游客流连忘返。

3.2.3施工条件

拟建项目选址场地内高差4米多,需将地势处理到合理标高, 经处理后地势平坦,交通方便,施工条件良好。

3.2.4法律支持条件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为本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法律支持条件。

3.2.5规划要求

本项目所在地性质属国家划拨教育用地,项目的建设符合林 州市总体规划要求。

3.2.6公共设施条件

本项目位于,交通方便,公共设施

条件完善,施工条件良好。

3.2.7原材料运输条件

林州市周边地区各种建筑材料极为丰富,项目附近的石料厂、 石灰厂、砖瓦厂也遍布各村。砼所需中砂可从合涧或河北沙河、 邢台购进,建筑所需钢材及主要材料均可就近采购,价格适宜,能满足项目建设所需材料的使用要求。

3.2.8公共设施

项目电源由林州市横水镇供电所电网引入,设独立的变压器,

可保障项目用电。

项目供水由自来水管网供水,可满足项目用水需求。

项目地块附近已经开通网通和电信固定电话网和移动通讯 网,可满足项目通讯要求。

第四章 设计方案

4. 1总体规划

4.1.1指导思想

一、把握教育发展趋势,顺应教育内涵变化。将教育民主化、 教育职能多元化、教育结构多样化作为本校园规划的理论基础;

二、充分考虑日照、通风等重要的自然因素,在满足安全疏 散和功能合理的前提下,建筑设计与组合尽量紧凑,降低过道、 走廊等辅助面积的比率,减少空间浪费;

三、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使建筑本身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做到 最小,物质的循环做到合理、节能,重视环境概念,尽量减少建 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4.1.2设计原则

一、最大限度地利用宝贵的土地资源进行规划建筑物;

二、在满足国家有关规定、规范和规程的前提下,规划建筑 要保持合理的功能分区,路线清晰,总平面布局合理紧凑,空间 组织完美有序;

三、依据国家有关规划、建筑、环保、防火、抗震、劳动安 全及工业卫生的规范和标准进行设计;

四、应体现“整体原则”、“动态原则”及“可持续发展原则”, 使各组成部分功能分区明确、协调一致、联系方便,有利教学, 方便管理;

五、可能的条件下,加大绿化面积,美化环境。

4.1.3规划方案

一、总平面布置

本项目的总平面布置分为综合楼和运动场两部分,共同构成 一个有机整体。最大限度满足学生学习、生活需求。运动场采用 集中布置,将大型的体育活动设施和场地集中布置,这样既便于 整体校园动静区域的明确划分,又使大型的体育设施便于养护、 维修和管理,同时还便于这些设施和场地社会化使用要求。 项目出入口:本项目进出口设在项目的北侧直通运动场。

二、竖向布置

1、竖向布置原则

①因地制宜,结合场地的自然地形地势,力求土石方工程量 最小;

②合理组织地面排水,保证雨水畅通排出;

③考虑工程地质和水文地区,注意防洪排洪。

2、竖向布置方案

该项目所在位置地势平坦,场地的雨水排水采用暗埋管道系 统,最终排入城镇管网。

三、院内道路

1、道路布置要求

①要满足人流物流顺畅、安全;

②与总平面布置、竖向布置、管线、绿化等布置相协调; ③道路应尽可能与主要建筑物平行布置。

2、道路方案设计

该项目道路系统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主干道、次干道 和建筑引道。与入口相连及各功能区之间的道路为主干道,路面 宽为7m;功能区内各建筑物之间联络道路为次干道,宽为4.0m; 建筑入口引道路面宽为3.0m。整个校园道路系统组成环形路网, 形成有序的交通组织,同时可使消防车畅通的到达每个角落。道 路宜选用城市型立道牙水泥砼道路,路面采用双面坡,道路结构 如下:

15cm厚C30砼面层

5cm厚粗砂或石屑垫层

15cm厚级配碎(砾)石基层

150mm厚级配碎(砾)石基层

4.2建筑方案

4.2.1设计依据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各相关专业设计规范、规定等。

4.2.2设计原则

一、建筑设计应因地制宜地设计,并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 平相适应,做到经济适用。在满足安全、经济、适用的前提条件 下,坚持科学、节约的原则,统一规划,合理布置。

二、建筑造型上突出时代感,着重表现历史与现代的结合,

使建筑个性鲜明,清新、简洁、明快、大方,富有校园气息。

三、遵循安全牢固原则、防震减灾原则及创建节约型校园的 原则,创建环保型绿色校园。

四、应满足建筑的各项要求,合理组织交通流线,使各部分 相互联系又不互相干扰。交通流向应简洁通畅,具有明确的方向 感和可识别性。

4.2.3建筑方案

一、建筑平面设计

本项目的总平面布置分为综合楼和运动场两部分,共同构成 一个有机整体。最大限度满足学生学习、生活需求。运动场采用 集中布置,将大型的体育活动设施和场地集中布置,这样既便于 整体校园动静区域的明确划分,又使大型的体育设施便于养护、 维修和管理,同时还便于这些设施和场地社会化使用要求。

项目出入口:本项目进出口设在项目的北侧直通运动场,入 口上方为综合楼。

本建设项目为综合楼、运动场、围墙及道路工程。针对其不 同的活动目的和使用对象,对建筑方案进行科学确定。其主要功 能如下:

综合楼:主要由教室、科教用品存放室、仪器室、科技室、图书室及教师办公室和教务处等处室,为学校的主要学习、办公场所。

室外:建设为要通道。

二、立面造型设计

立面设计应将本项目置身与周围环境的背景下进行思考创作,建筑造型手法立足于创新。不仅仅把融入周围建筑物的处理 手法作为唯一的出发点,而是有目的地转换角色,使造型语言的 运用成为独特的环境空间形象,体现学校建筑现代、简洁、朴实 的功能特点,强调建筑的虚实对比,内外环境的交融,给人以开 朗明快、新颖别致的视觉效果。

三、剖面设计与交通组织

综合楼层高3.2米。垂直交通组织主要由楼梯承担,每层设 有安全通道,各层利用走廊和休息厅形成合理的水平交通网,组 成一个完整的人员流动疏散体系。

四、主要建筑用料做法

本项目主要建筑材料为:屋面为挤塑聚苯乙烯泡沫板、SBS 及屋面地砖,地面为地板砖地面,外墙挂贴石材及油漆、内墙涂料为乳胶漆,内门采用装饰木门,卫生间采用百页木门,窗为塑 钢窗。有特殊要求的房间(如计算机室、体育室和卫生间等)应 遵循国家相关规范。

4.3结构方案

4.3.1设计依据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33-2004)

国家现行的其它有关技术规范规程。

4.3.2结构方案

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有关规 定及项目使用功能,确定本项目综合办公楼的抗震设防类别为重 点设防类;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有关规定, 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地基 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同时,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 度确定其地震作用。抗震设防标准应根据该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 的结果,确定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

综合楼宜采用框架结构。基础形式根据上部结构选型和地质 勘察资料确定。

4.3.3主要结构材料及选型

混凝土:C20~35

钢材:HPB235、HRB400

墙体:见建筑专业的有关说明

4.4配套工程

4.4.1给水系统

一、给水水源

本工程所有生活用水、消防用水均与城镇道路两侧的城镇供

水管网相连接,供水压力和流量有可靠的保证。

二、用水量

1、生活用水量:主要包括工作人员用水和学生日常用水。按 在校生360人,教职工10人,用水量标准为100L(人·天),生 活用水量为:(360+10) *100L/1000=37m³/天。

2、未预见用水量及管网漏失量:按生活用水量的10%计算, 则未预见用水量为3.7 m³/天。

以上合计:日总用水量为:37+3.7=40.7 m³

三、给水管网

本设计总的原则是要有利于学生生活用水的安全和卫生,还 要满足教学功能的要求。给水采用环状供水管网,整个管网用闸 门井分成若干段,便于区域检修时不至于全部停水。管网设计均 按地下式布设给水管网。室内水管采用PPR,水龙头和各种用水 器具均采用节水型器具。

4.4.2消防系统

一、水源

该项目消防水源来自城镇消防管网,能满足火灾消防用水。

二、室外消防

消防管道采用环状供水管网。在校园内主次干道的适当位置 设置室外消火栓,其距离消防水泵接合器15~40m,消火栓间距 小于100m,保护半径小于150m。对整个校园进行全方位保护。

三、室内消防

各单位建筑就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设置室内消 防栓。管网压力需达到0.3~0.5mpa,水压不应小于7米冲刺水柱,楼内各层适当位置设置磷酸盐手提灭火器。

四、消防用水量

按同时发生火灾次数一次,室外消火栓消防用水量25L/S, 室内消火栓用水量20L/S,火灾持续时间以连续用水2小时计算, 消防用水量为45*2*3600/1000=324m³/h

4.4.3排水

一、排水量

排水量按给水量的80%计取,则排水量40.7*80%=32.56m³

二、排水管网

排水系统采用雨污分流制。生活污水经室内排水系统直接排 入化粪池处理,处理后的污水通过室外排水管网排向城镇污水管 网,最终排入城镇雨水管网。

室内排水管采用PVC排水管,室外排水管采用钢筋混凝土管。

4.4.4电气部分

通过同林州市横水镇供电所协商,同意该项目用电增容要求, 供电能力完全可满足该项目所有设备的用电负荷。

配电电压三相四线制:380/220V

配电采用放射式和树干式相结合的混合方式,在动力负荷比 较集中的区域,采用动力配电相(屏)进行二次配电。二类负荷可采用低压侧环网方式,以增加供电的可靠性。

配电系统支路的划分宜按以下原则:

①教学用房和非教学用房的照明线路应分设不同支路。 ②门厅、走道、楼梯照明线路应设单独支路。

③教学用房照明线路支路、控制范围不宜过大,以不超过2 个教学用房为宜。

④教室内电源插座与照明用电应分设不同支路。

4.4.5防雷接地系统

本工程按二类防雷建筑物要求设计防雷设置。屋顶沿女儿墙、 屋檐设置避雷带作防雷接闪器并在屋面组成不大于10*10或12*8 的网格,利用建筑物钢筋混凝土基础做接地体,利用建筑物柱内 钢筋作防雷引下线。按规范要求采取防雷电感应及防雷电波侵入 措施,在相关配电箱内设置保护器,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有 特殊房间的接地保护均按其要求设置。所有正常不带电的电气设 备金属外壳、入户管道等均应可靠接地。校园内各个接地装置(或 系统)应尽可能地连成一个整体。

4.4.6通风和空调

由于该项目为基础教育用房,根据现行规范要求及房间的功 能设置,对有通风要求的房间采用机械送、排风系统和设置单体 空调。

4.4.7弱电系统

按使用要求设电视、电话、网络、保安监视系统。弱点系统的所有管线均为暗敷。

4.4.8综合布线系统

采用综合布线方式,以便于不断发展的教学对智能化建筑的要求。

第五章 节能节水措施

5.1节能措施

5.1.1必要性

能源是生产发展的基础,节约能源是我国一项长期的战略任 务,现阶段我国能源利用率很低,能源消耗指针很高,按产值计 算是世界上发达国家的3~4倍,节约能源不仅极其必要,而且潜力很大,节约能源不仅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也是我国能源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本项目应采用新工艺、新技术,以达到最少的能量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5.1.2建筑节能相关标准

《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95)

《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检测标准》(JG123-2000)

《外墙外保温技术规程》(JGJ144-2004)

《河南省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细则》(DBJ41/041-2000) 5.1.3节能措施

本项目没有大型的动力设施,能源消耗量不大,主要的能耗 为电、气及能源输送过程中的损失。主要措施如下:

一、认真贯彻国家和行业节能规范,做到合理利用和节约使

用能源。

二、采用先进的节能新工艺、新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降 低能源消耗。

三、按照《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 (JGF26~95)的有关要求,该院新建工程应按节能建筑设计,建 筑物体形系数(指建筑物与室外大气接触的外表面积与其所包围 的体积的比值)宜控制在0. 3及0. 3以下,若体形系数大于0.3, 则屋顶和外墙应加强保温,以便将建筑物耗热量指针控制在规定 水平,总体上实现节能50%的目标。

四、建筑设计在材料选用、体形等方面应做多方案比较,使 设计尽可能利用环保材料,起到环保、节能双重作用。

五、选用高效节能产品和设备,并设计计量仪器,在设备运 行过程中,由操作人员根据记录,采取适当措施,随时调整设备 运行情况,起到有效节能作用。

六、采用合理的配电方式,电气设备选用节能型产品,照明 设计推广绿色照明工程产品,以节约电能。

七、加强各种设施、设备的维护和保养。

5.2节水措施

5.2.1必要性

林州市位于河南省北部,可开发利用的水资源包括地表径流、 地下水和过境水,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约2.38亿立方米,目前实际 开发用量为1.67亿立方米,占可利用水资源总量的70%,人均水

资源占有量为690立方米,耕地亩均水资源量为370.8立方米, 远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1000立方米的下限,属于严重缺水地 区。因此应采用节水型工艺及设备,使有限的水资源得到充分利 用。

5.2.2节水措施

一、积极贯彻落实国家节能节水法律法规,加强和规范监测 中心节水、用水管理工作。

二、采用节水型工艺和设备,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降低水资 源无效消耗。

三、严格实行节约用水制度,应采用符合节水标准的水器具。

四、用水计量仪表的性能应符合《冷水水表》(GB/T778.1~3) \《水平螺翼式水表》(JJG258)和《居民饮用水计量仪表安全规 则》(CJ3064)的规定。供水系统采取防渗、防漏措施,降低水资 源无效消耗。

五、水力高程计算中,应力求精确,以保证良好的运行条件, 减少不必要的水头损失。

六、树立节约用水意识,防止“跑、冒、滴、漏”的现象发 生。

第六章 环境影响与安全防护

本项目将从保护环境与人体健康、改善环境质量、维护自然

生态平衡的目的出发,从环境影响的角度对建设项目进行分析研 究,我们对该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和建成后可能对周围环境产生的 影响和拟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进行了方案分析,并选择了技术可 行、经济合理、对环境有害影响较小的对策与方案。

6.1项目场址环境及现状

项目周围没有污染源,地上地下无障碍物,场地受外围环境 污染的可能性较小。

6.2环境影响的初步评估

6.2.1施工作业对环境的主要影响

一、噪声影响

施工噪声主要来源于施工机械如铲平机、打桩机、挖掘机、 碾压机等,经模拟该类机械在施工过程中的声源强度在85~100Db

(A)之间。

二、扬尘影响

施工扬尘主要来源于施工期在物料运送过程产生的道路扬尘,搅拌混凝土扬尘、细颗料材料如水泥及露天堆放土方等,其 中最主要的是现场道路扬尘及搅拌混凝土扬尘等,经模拟有关施 工工地的监测结果可知,TSP污染严重,平均超过国家环境空气 质量二级标准的2. 4倍,其中管理好的工地超标1.1倍,管理一 般的超标2.5倍,管理差的工地超标3.6倍。

三、固废影响

主要为建筑垃圾,如废砖块、灰土和废钢材、木制品等。

四、生活垃圾的影响

工程施工时,施工区内劳动力的食宿将会安排在工作区域内。 这些临时食宿地的水、电以及生活废弃物若没有做出妥善的安排, 则会严重影响施工区的卫生环境,导致工作人员体力下降,尤其 是在夏天,施工区的生活废弃物乱扔轻则导致蚊蝇草生,重则致 使施工区工人暴发流行疾病,严重影响工程施工进度,同时使附 近的居民遭受蚊、蝇、臭气、疾病的影响。

五、弃土的影响

施工期间将产生弃土,这些弃土在运输、处置过程中都可能 对环境产生影响。车辆装载过多导致沿程泥土散落地面,车轮沾 满泥土导致运输公路布满泥土;晴天尘土飞扬,雨天路面泥泞, 影响行人和车辆过往和环境质量;弃土处置地不明确或无规划乱 丢乱放,将影响土地利用、河流流畅,破坏自然生态环境,影响 城市的建设和整洁;弃土的运输需要大量的车辆,如在白天进行, 必将影响本地区的交通,使路面交通变得拥挤。

六、对地下水的影响

工程建设将不会对地下承压含水层的水流、水量及水质等方 面产生影响。

七、生态环境影响

拟建工程施工期要进行场区平整、地基挖掘,在挖掘取土时 将破坏现有的场地,造成植被破坏的面积基本上为拟建工程的占 地面积,而水土流失面积则与开挖面积、深度、降雨强度及土质

有关。

6.2.2建成使用后对环境的主要影响

一、废水

建成后的废水主要来源于每人每天的生活污水和冲洗产生的 废水等,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为有机污染物,经模拟分析,废水 中的COD浓度为200--800mg/l,平均浓度为500 mg/l。

二、固废

建成使用后,将产生一定的生活垃圾及办公垃圾等固体废弃 物。

6.2.3采取的环保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 Ⅱ类标准;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HZBI-1999) Ⅳ类标准;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二级标准;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3248-90)IV类标准;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

《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483-2001);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

6.3治理方案与措施

6.3.1施工期间环境影响的保护对策

一、施工噪声的控制

工程施工运输车辆喇叭声、发动机声、混凝土搅拌声以及复

土压路机声等造成施工的噪声。为了减少施工对周围居民的影响, 工程在距民舍200米的区域内不允许在晚上十一时至次日清晨六 时内施工,同时应在施工设备和方法中加以考虑,尽量采用低噪 声机械.对夜间一定要施工且会影响周围居民环境的工地,应对 施工机械采取降噪措施,同时也可在工地周围或居民集中地周围 设立临时的声障之类的装置,以保证居民区的环境质量。

二、减少扬尘

工程施工中挖出的泥土堆在路旁,旱季风致扬尘和机械扬尘 导致沿线尘土飞扬,影响附近居民。为了减少工程扬尘对周围环 境的影响,建议施工中遇到连续的晴好天气又起风的情况下,对 弃土表面洒上一些水,防止扬尘。工程承包者应按照弃土处理计 划,及时运走弃土,并在装运的过程中不要超载,装土车沿途不 洒落,车辆驶出工地前应将轮子的泥土去除干净,防止沿程弃土 满地,影响环境整洁,同时施工者应对工地门前的道路环境实行 保洁制度,一旦有弃土、建材撒落应及时清扫。

三、施工现场废弃物处理

工程建设需要很多施工工人,实际需要的人工数决定于工程 承包单位的机械化程度。工程承包单位应在临时工作区域内为劳 动者提供临时的食宿。建设单位及工程承包单位应与当地环卫部 门联系,及时清理施工现场的生活废弃物;工程承包单位应对施 工人员加强教育,不随意乱丢废弃物,保证工人工作生活环境的卫生质量。

四、制定弃土处置和运输计划

工程建设单位将会同有关部门,为本工程的弃土制定处置计 划,弃土的用途主要用于筑路,小区建设等.避免在行车高峰时 运输弃土和建筑垃圾。建设单位应与运输部门共同作好驾驶员的 职业道德教育,按规定路线运输,按规定地点处置弃土和建筑垃 圾,并不定期的检查执行计划情况。

施工中遇到有毒有害废弃物应暂时停止施工并及时与地方环 保、卫生部门联系,经采取措施处理后才能继续施工。

6.3.2使用期间环境影响的保护对策

一、污水治理

本项目产生的污水主要为生活污水。按照雨污分流原则排放, 雨水与污水分流。污水经化粪池排入室外道路污水管网,雨水经 室外雨水管网排入城镇雨水管网。

二、固体废弃物治理

本项目固体废弃物主要为生活垃圾。建成后应设专人定期清 扫,保持地面干净。在人流密度大、保洁难度高的区域,如出入 口、厕所等处,设专门的卫生清洁人员,随时清理。在院内合理 布置垃圾箱,设专用垃圾堆放点,将垃圾进行集中堆放,由环卫 部门定期外运至城镇垃圾处理场进行无害化处理。

三、噪声治理

本项目主要噪声源为交通噪声。在平面布局中应采取适当的防噪隔声措施。如可采取增加与噪声源的距离,在邻近交通干道

布置绿化带、广场、围墙等。

空调、通风设备选用高效、低转速、低噪音设备、使噪声声强 控制在国际限制的范围之中。

四、绿化

为了保护和美化基地环境,在总图规划中应考虑足够的绿化 面积,以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减小水土流失量。

应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切实落实污染防治设施的 投资和建设,项目建成后,污染防治措施经环保部门验收合格后 可正式投入使用。

6.4环境影响评价

本项目建成使用后,办公和生活废水经处理达标后外排。垃 圾、噪声等经过相应处理后,均可达到环保标准,对周围环境影 响不大。从环保角度分析,该项目建设基本可行。

6.5安全防护

6.5.1学校安全

综合楼首先防范对象是防火,本项目采用低压消防系统,沿 主干道供水干管上敷设,校区内道路为环形设置,以便消防车辆、 人员快速通行。

6.5.2机械电器设备安全

所有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穿线钢筋,单项三级插座的接地 极,均于PE线可靠连接。对机械、电器设备加强隔离防范,避免 意外事故发生。

6.5.3卫生措施

一、为保证校内的环境卫生,应采用水冲式厕所。卫生间的 设置应避免与主要楼梯相毗邻或靠近人流较为集中的部位,位置 应隐蔽、使用要方便,并要有良好的通风和采光,卫生间要有专 人负责打扫,保持清洁、无异味;

二、采用非饮用水做冲洗或浇洒等用时,应有明显的标志, 非饮用管道不应与饮用水管道相连;

三、室内要保持通风良好,除自然通风外,必要地方应设置机械通风装置。

6.5.4施工期间劳动保护与安全保护

一、在校园内的建设项目,施工期间设立专职安全管理员, 配合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做好施工现场的安全工作。

二、对建设项目的安全防护设施进行监督,安全防护设施应 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使用。

三、对建筑物二次装修工程由设计单位对装修方案和新增荷 载进行核定。

四、严格按照设计功能对建筑物进行使用,不得随意改变建 筑物主体结构体系。

施工期间应严格遵守国家有关劳动安全的规定,由施工单位 放置专职安全员负责监督检查安全施工,做到安全施工、文明施 工。

第七章 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7.1施工期间组织机构

项目承办组织

7.1.1

本项目由负责项目的组织、协调

与管理,为确保项目建设实施,按期完成项目建设任务,应成立 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具体实施工作。

7.1.2项目组织制度

一、实行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对项目建设工程质量负主要 责任的领导,对参建单位的领导人和直接责任人,实行工程质量 终身追究制度。

二、实行工程监理制。项目建设过程中,聘请有资质的监理 单位和人员,对项目建设进行全过程监理,抓好工程进度,提高

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

三、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办事。建设过程中,接受计划、 审计等部门和社会舆论的监督,建成后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严格的

竣工验收。

四、严格项目资金管理。对项目资金实行专账管理、专款专 用,严禁挪用和挤占。

7.2运营期间管理机构

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要严格按照教育机构管理与服务规范, 以管理求质量,以管理促发展,学校要对照标准,立足实情,突 出重点,狠抓落实,全面抓好学校各项管理工作。重点抓好安全 管理、“平安校园”、“绿色校园”的建设、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新课程实施:规范办学行为等工作,使学校管理水平有明显提高。 学校要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推 进教育现代化工程,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速民主与法制建 设进程,创建一流管理、一流师资、一流质量的学校,严格贯彻 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等有 关法律法规。全体教师应齐心协力努力创建文明、健康、向上、 和谐的育人环境,严格校园环境管理,从实际出发,对校园建设 工作整体规划,创建符合学校特色的净化、绿化和美化的文明校 园。

7.3人力资源配置

项目建成后,若需要增加工作人员,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 结合该校实际情况确定教职工编制人数。同时,应制定相关的管 理考核制度,开展各种形式的岗前和岗位培训,对新上岗人员、 进修生、实习生应进行严格的岗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30学时,

所有人员经严格的培训考核后方可上岗。

第八章

8.1基本建设程序

8.1.1工程立项阶段 项目实施进度

国家规定有立项决策阶段,项目承办单位应组织编制项目建 议书和委托有资质的部门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程序是在获 得了立项批准书后,首先建设项目的总体规划,选择设计或咨询 单位、地质勘察单位、环境保护部门进行可行性研究、地质勘察 和环境影响评估。该项目正在编制可行性报告阶段。

8.1.2设计阶段

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在获得批准后,应按照批准的可行性 研究报告要求的建设内容和规模,进行设计招标,以确定设计单 位承担该项目的方案设计、扩初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并于扩初设 计和施工图设计阶段编制设计概算和施工图预算,在扩初设计被 批准后,方可进行施工图设计。在设计阶段应严格控制建设内容 和规模,采用限额设计,严防在该阶段出现概算超估算、预算超 概算的现象。

8.1.3实施阶段

在建设项目具备开工条件以后,即可进行施工组织准备、施 工技术准备及施工现场准备工作,应采用招标方式确定工程施工 和工程监理单位,然后利用相应手段,对项目施工建设进行进度 控制、投资控制及质量控制。

8.1.4工程验收阶段

工程竣工验收应分成单位工程完工后的交工验收和全部工程 完工后的竣工验收,对于竣工验收中遗留问题的处理,应按《建 设项目(工程)竣工验收办法》规定的“不合格的工程不予验收,

对遗留问题提出具体解决意见,限期落实完成”执行。整个工程 项目进行竣工验收后,承办单位应迅速办理固定资产交付使用手 续,同时应委托有资质的咨询单位进行本工程项目竣工决算。

8.2进度安排

根据《全国统一建筑安装工程工期定额》的规定,本项目建设周期初步定为12个月,即从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建成交付使用。本项目各项工作实施应编制详细进度计划,并严格按计划实施。拟定计划安排如下:

第一月可研编制及审批;

第二月初步设计与审批;

第三月施工图设计与施工前准备;

第四月~第十一月建筑及安装施工;

第十二月竣工验收、遗留问题处理及交付使用。

第九章 投资估算

9.1投资估算依据

《河南省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综合单价》(2008);

2014年第二期《安阳建设工程价格信息》

建筑工程根据类似工程估算,并参考安阳市建设工程造价指 数信息进行调整,以单方指标计入;

其它费用按有关规定计取;

基本预备费率取4%。

9.2投资估算内容

9.2.1建安工程费用

本项目建安工程费用为249万元。

9.2.2工程建设其它费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为27.92万元。其中包含:建设单位管理 费、可研报告编制费、招标代理费、工程设计费、工程质检费、 工程监理费、施工图审查费、预算编制费、地质勘探费、防雷检 测费、文物钻探费和人防异地建设费等费用。

9.2.3基本预备费

基本预备费取建安工程费、设备购置费与建设其它费之和的 4%。基本预备费为11.08万元。

以上合计:项目总投资为288万元。其中建安工程费用249 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为27.92万元,基本预备费用11.08万

元。

9.3资金筹措

由向上争取校安工程资金。

第十章 招投标方案 本项目为公共建设项目,为了确保建设项目的质量,缩短工程建设工期,降低工程造价,防范和化解工程建设中的违规行为和风险,保护国家和集体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

标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全部或部分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国家融资的项目必须纳入招标范围。本项目积极向上争取建设资金,故必须进行工程招标。

10.1项目招投标原则

在该项目的招标活动中,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化整为零或者以其它任何方式规避招标,其招标活动不受地区或部门的限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法限制或者排斥本地区、本系统以外的法人或者其它组织参加投标。不得以任何方式非法干涉招标投标活动。

招投标活动及其当事人应当接受监督,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

10.2招投标范围及招标组织形式

本项目建设内容为的施工和监理招标。

该项目的招标活动宜委托有相应资质的招标代理机构面向社会公开进行。

10.3招标程序

10.3.1该项目审批后,(或委托

的招标代理机构)应当在指定的媒体上发布招标公告。

10.3.2在招标文件开始发出起30日内,有投标能力的法人或其它组织均可以进行投标,投标人少于3个时,应当重新进行招标,招标文件的内容应包括投标单位拟派出的项目负责人与主要技术人员的简历、业绩和拟用于完成招标项目的机械设备配置。

10.3.3开标应当在招标文件确定的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的同一时间公开进行,开标地点应当为招标文件中预先确定的地点。

开标由招标人主持,邀请所有投标人参加。

开标时,由投标人或者其推选的代表检查投标文件的密封情 况,也可以由招标人委托的公证机构检查并公证;经确认无误后, 由工作人员当众拆封,宣读投标人名称、投标价格和投标文件的 其他主要内容。

招标人在招标文件要求提交投标文件的截止时间前收到的所有投标文件,开标时都应当当众予以拆封、宣读。

开标过程应当记录,并存档备查。

10.3.4评标由招标人依法组建的评标委员会负责。

与投标人有利害关系的人不得进入相关项目的评标委员会;已经进入的应当更换。

评标委员会成员的名单在中标结果确定前应当保密。

招标人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评标在严格保密的情况下进行。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影响评标的过程和结果。 评标委员会可以要求投标人对投标文件中含义不明确的内容 作必要的澄清或者说明,但是澄清或者说明不得超出投标文件的 范围或者改变投标文件的实质性内容。

评标委员会应当按照招标文件确定的评标标准和方法,对投 标文件参考标底进行评审和比较。评标委员会完成评标后,应当

向招标人提出书面评标报告,并推荐合格的中标候选人。

招标人根据评标委员会提出的书面评标报告和推荐的中标候 选人确定中标人。

10.3.5中标人确定后,招标人应向中标人发出书面中标通知 书,该通知书具有法律效力,自中标通知书发出30日内,林州市 横水镇横水村村委会和中标人签订书面合同。

10.4评标委员会要求

10.4.1评标委员会的组成

评标委员会由的代表和有关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组成,成员人数为五人以上单数,其中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不得少于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二。

10.4.2评标委员会成员的资格要求

项目评标委员会成员职称副高级以上不应少于40%,其它成 员从事本专业至少在8年以上,对工程项目有较深入的研究,有 良好的职业道德,并且与投标单位无任何利害关系。评标委员会 成员应当客观公正的履行职责,遵守职业道德,对所提出的评议 意见承担个人责任。

第十一章 社会评价

本项目为公共建设项目,属于非盈利性项目。可以不做财务 评价,只论述社会评价。

11.1项目对社会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林州市的国民经济、城市建设及各项社会事 业都取得了巨大成就。该项目的建设,是以改善学校师生工作学 习环境为目的社会公益事业项目,是为社会生产和公共生活服务 的,是以创造社会效益为主的非生产性建设项目。建成后,将进 一步优化学校布局水平,为师生的安全提供保障,为教师和学生 提供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从外部环境上实现对当地社会经济 发展的贡献,为林州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和人才保障,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

11.2项目与所在地互适性分析

11.2.1对项目所在地区居民就业与收入的影响

学校建成后,由于师生规模的扩大,将给周边地区农民增加 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他们通过参与到学校的建设和后勤服务中去, 为学校提供充足的后勤保障,同时也为自己带来一个稳定的收入。 11.2.2对项目所在地区文化、教育、卫生的影响

该项目的建设为周边地区适龄学生提供了方便的学习条件,可以使他们在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中更好地学习知识,激发这些儿童的学习潜能。

11.2.3各级组织对项目的态度及支持程度

教育既是国计,也是民生,是实现跨越式发展和现代化的根 本途径,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体现。本项目的建 设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举措,在改善学校教学环境、优化教育资源 整合的同时,给林州市的城镇建设也添上了一笔亮丽的风景,林

州市各级组织均给予了项目极大的关注和支持,为本项目的建设 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

11.2.3分析结论

该项目得到了各级政府领导的大力支持,同时也得到了全市 各界群众的拥护,该项目建成后,能够在教育、科技、经济、文 化、社会等多方面产生较大的作用,对于推动林州市教育事业的 发展,必将产生显著的社会效益,项目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 义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11.3社会评价结论

通过研究该项目的社会影响分析、项目与所在地区的互适性 分析两方面的内容,不难看出,该项目的建设可以创造良好的社 会效益,是必要的、可行的。

12.1第十二章 结论与建议 研究结论

通过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选址、建设内容及规模、需求分 析、投资估算和社会效益等多方面的分析与论证,无论从工程技 术上还是从社会效益方面都是必要的、可行的。项目的建设,将 更好的缓解城乡教育矛盾,促进不同学校之间的教育均衡发展。

在改善师生学习生活条件的同时,一方面可以提升学校教研水平, 促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使学校与外部接轨,更好地融 入到新课改当中,实现教育与现代化教育并轨;另一方面,学生 集中到学科教师配备齐全的学校,师资结构将更趋合理。该项目 具有重要的、必要的意义。

12.2建议

为保证项目能够顺利、稳妥的建设和发展,应注意以下几点: 可研批复后,项目承办单位应抓紧做好规划设计,确保整个 项目布局合理,分区明确;

项目应严格按环保“三同时”的原则,搞好环境治理工作; 加快项目各项前期准备工作,严格履行有关基本建设程序落 实好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合同管理制等基本 建设管理的法律、法规,按建设、规划、土地、环保等部门的批 复要求组织实施。积极落实建设资金,争取早日开工,保质保量 如期完成项目建设,尽早发挥出应有的社会效益;

在项目实施中还应运用价值工程原理优化设计,采取切实可 行的工程技术措施和施工方案,控制各项开发建设费用支出,在 保证使用功能的前提下,降低工程造价;

项目建成后,建设人应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同时应对建 筑物定期进行维护,提高建筑物的经济寿命。


相关文章

  • 可行性研究报告格式与范本
  • 可行性研究报告格式与范本 工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是投资工业项目决策前的活动.它是在事件没有发生之前的研究,是对事务未来发展的情况.可能遇到的问题和结果的估计. 定义 工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是投资工业项目决策前的活动.它是在事件没有发生之前的 ...查看


  • 土地整理可研合同范本
  • 土 地 整 理 项 目 合同编号:项目名称:委 托 方: 受 托 方:武汉坤盛土地整理设计有限公司 签订日期:二○一○年四月十三日 合 同 书 土地整理项目 国土资源局 委托方(简称甲方): 国土资源局 受托方(简称乙方):武汉坤盛土地整理 ...查看


  • 可行性报告范本
  • 附件1 重要医学装备配置可行性报告(试行) 单位:(盖章) 联系人: 日期: 附件2: 可行性报告填报说明 1. 重要医学装备是指单价50万元以上医学设备和单价万元以上,对人体有损伤危害(指介入.放射)的医疗设备. 2. 功能配置:填写设备 ...查看


  • 概算总表--范本
  • 初步设计概算编制说明 一.项目概况 本项目为国家棉花改良中心安庆分中心二期建设项目初步设计,主要改造分子育种.病害实验室和考种.挂藏室.组培.养虫室等土建工程,完善病圃.温室.旱棚.田间路等田间工程,购置仪器设备88台.项目概算总投资肆佰捌 ...查看


  • 房地产项目可行性报告范文格式范本
  • 房地产项目可行性报告范文格式范本 房地产项目可行性报告范文格式范本 随着集团房地产业务不断扩张,土地储备力度逐渐加大,未来发展对新项目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为了规范项目前期操作,提高工作效率,规避签约风险,提升集团竞争力,特制定可行性报告范文格 ...查看


  • 股东贷款合同范本
  • 股东贷款合同范本 股东贷款是指公司可以向法律规定外,不得成为对所投资企业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出资人. 公司向其他企业投资或者为他人提供担保,按照公司章程的规定由董事会或者股东会.股东大会决议:公司章程对投资或者担保的总额及单项投资或者担保的 ...查看


  • 合同范本(中国科技部范本)
  • 合同编号: 技术服务合同 项目名称: 委托方(甲方): 签订时间: 签订地点: 有效期限: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印制 受托方(乙方): 填 写 说 明 一.本合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印制的技术服务合同示范文本,各技术 合同登记机构 ...查看


  • 建设工程技术咨询合同范本
  • 建设工程技术咨询合同范本 技术咨询合同 包括就特定技术项目提供可行性论证.技术预测.专题技术调查.分析评价报告等合同. 今天小编要与大家分享的是:建设工程技术咨询合同相关范本.具体内容如下,欢迎参考阅读: 建设工程技术咨询合同 建设单位:_ ...查看


  • 企业专利管理制度范本
  • XXXXX 实业有限公司专利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公司专利工作, 充分发挥专利制度在公司发展中的作用, 促进公司技术创新和形成公司自主知识产权, 推动公司加强对知识产权的管理, 保护和利用,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 ...查看


  • 招标方案范本
  • XXXX 酒店有限公司 建设项目招标方案 项目名称: 建设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XXXX 酒店有限公司 建设项目招标方案 (一)项目概况 1.建设规模: 2.主要建设内容: 3.主要设备(应说明主要设备型号.台套,设备是国产还是进口)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