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魂灵]

《死魂灵》

《死魂灵》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基石,也是果戈理的现实主义创作发展的顶峰。别林斯基高度赞扬它是“俄国文坛上划时代的巨著”,是一部“高出于俄国文学过去以及现在所有作品之上的”,“既是民族的,同时又是高度艺术的作品。”

长篇小说,俄国作家果戈理的代表作。原计划创作三部,由于后期创作力的衰退和思想局限,他创作的第二部于1852年被迫自己焚烧,第三部未及动笔。仅完成并且流传下来的只有第一部,不过最近俄国找到了第二部前五章,是第二部的残稿。

小说描写一个投机钻营的骗子(吝啬鬼)——假装成六等文官的乞乞科夫买卖死魂灵(俄国的地主们将他们的农奴叫做“魂灵”)的故事。乞乞科夫来到某市先用一个多星期的时间打通了上至省长下至建筑技师的大

死魂灵

小官员的关系,而后去市郊向地主们收买已经死去但尚未注销户口的农奴,

准备把他们当做活的农奴抵押给监管委员会,骗取大笔押金。他走访了一个又一

个地主,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买到一大批死魂灵,当他高高兴兴地凭着早已打

通的关系迅速办好了法定的买卖手续后,其罪恶勾当被人揭穿,检察官竟被谣传

吓死,乞乞科夫只好匆忙逃走。

《死魂灵[1]》的发表震撼了整个俄国,在作者锋利的笔下,形形色色贪婪愚

昧的地主,腐化堕落的官吏以及广大农奴的悲惨处境等可怕的社会现实,揭露得

淋漓尽致。从而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鲜明的批判倾向和巨大的艺术力量成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定杰作,是俄国文学,也是世界文学中讽刺作品的典范。

 2创作历程

写作小说时,果戈理就在尝试喜剧的创作。一八三五年春之前,他写了《三等符拉基米尔勋章》、《婚事》等喜剧。一八三五年普希金将自己搜集的《死魂灵》素材交给了果戈理,而这时果戈理正迷恋于喜剧创作,要求普希金再给他提供这方面的题材。普希金当真又给他叙述了一则荒诞的见闻。于是果戈理在两个月内创作出了著名的喜剧《钦差大臣》。果戈理后来在《作者自白》里写道:“我决定在《钦差大臣》中,将我其时所知道的……俄罗斯的一切丑恶,集成一堆……集中地嘲笑它一次”。作家认为,喜剧应是笑的艺术,而笑是一种伟大的艺术;要使那些霸道专横的人见了噤若寒蝉,这实际上就是讽刺艺术。《钦差大臣》揭示了俄国黑暗王国的真实图景,它的有力的讽刺倾向,使俄国的喜剧艺术发生了重大转折。

长篇小说《死魂灵》的创作在《钦差大臣》写作之前就已开始,前后经过四次修改,历时七年之久。果戈理在给普希金的一封信里说,这“将是一部卷帙浩繁的长篇小说,而且它也许会使人发笑……我打算在这部长篇小说里,即使只从一个侧面也好,一定要把整个俄罗斯反映出来”。一八四二年初,书稿遭到莫斯科审查机关的否定,后来经过别林斯基的斡

旋才得以在彼得堡出版,但按审查机关的无理要求只得删去个别章节。《死魂灵》第一卷问世,立刻引起了争论,有人把它贬得一无是处,有人又不恰当地把它誉为当代的《伊利昂纪》。后来的十多年间,果戈理写有《外套》、《作者自白》、《与友人书简选》等,但作家主要是在朋友的争论和对立、宗教思想和生活的烦扰以及精神病痛的不断发作中度过的。一八五二年三月四日果戈理去世,终年四十二岁。[2]

 3点评鉴赏

《死魂灵》的出现是俄国文学中的一件大事,赫尔岑曾回忆说,小说的出版“震动了整个俄国”。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和四十年代,是俄国社会、经济发生重大变动的时期。由于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地主庄园纷纷破产,农民的灾难不断加深,封建农奴制的危机日渐严重。果戈理说:“现在,我们比过去任何时候更感觉到:世界正处在旅途中,而不是停靠在码头上……”无疑,果戈理以自己的敏锐观察力,捕捉到了社会变动的信息,但俄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俄国,未来又会是什么样子,这正是作家想在《死魂灵》中着意描述的。

《死魂灵》描写的故事是一个惟利是图的生意人乞乞科夫来到某市,交结省长、民政厅长、警察局长等官僚,然后向该地地主收购已经死去但尚未注销户口的农奴——死魂灵,企图把他们当做活的农奴抵押出去,骗取大笔押金,但在丑事败露之际逃之天天。在这部小说里,作家通过对官僚、地主们日常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他们狗苟蝇营、卑琐庸俗、贪婪愚昧的精神世界,以及资本原始积累者的欺骗、讹诈、冷酷、钻营的丑恶行径,给俄国文学带来了前所未闻、震慑人心的新东西,透露了农奴制走向衰落的信息。这些所谓“生活的主人”被剥去温文尔雅的假面具之后,现出了原形,他们原来是群向权力谄媚的奴隶,虐待农奴的暴君;是群饕餮之徒,吞食人民的血肉与生命。小说的这种揭露倾向,曾使当时的俄国有识之士深感震惊,其客观效果也使作者本人大为惊恐,以致在受到保守势力的攻击后,作家竟在小说第二版(1846年)序文中说,书中的许多描写是不正确的、不真实的。但进步的社会舆论却认为果戈理的小说是使俄国文学走向独创性与民族性的重要标志。

《死魂灵》在人物塑造、幽默讽刺的运用和抒情的结合方面,都达到了俄国文学前所未有的高度而独树一帜。在塑造人物性格中,小说同时使用两种方法,一种是以肖像画的方法勾勒人物性格特征与精神面貌,如对玛尼洛夫等几个地主的描写就是如此。另一种是以历史过程来展现人物性格的形成。但无论使用哪种方法,作者都很注意环境对人物性格形成的支配作用,而不像过去的文学仅仅把环境当做人物活动的场所。同时在人物刻画中,作家又十分自觉地强调其个性特征,一旦抓住了这个特征,就充分地加以集中与夸张,把它们推向极限而不失其真,以致使这些典型人物成了俄国文学中的“普通名称”或“泛称”。[2]

 4成就

《死魂灵》在俄国文学中,是伟大的写实小说的开首的模范,一问世,立即引起激烈的争论,它用似乎荒诞不经的故事来展现俄国当时的社会风貌。赫尔岑、别林斯基都给予《死魂灵》最高的评价,被誉为自然派的奠基人。

“俄国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作品”

,是俄国文学走向独创性和民族性的重要标志。它的问世,犹如响彻万里长空的一声霹雳,“震撼了整个俄罗斯”。

入选法国《读书》杂志推荐的“个人理想藏书”书目。[2]

 5版本

《死魂灵》中文译本:

1935年,《死魂灵》,鲁迅译,文化生活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1938年,《鲁迅全集·第二十卷·死魂灵》,鲁迅译,鲁迅全集出版社

1983年,《死魂灵》,满涛、许庆道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1年,《死魂灵》,郑海凌译,浙江文艺出版社

1991年,《死魂灵》,陈殿兴、刘广琦译,湖南文艺出版社

1997年,《死魂灵》,樊锦鑫译,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

1999年,《死魂灵》,田大畏译,安徽文艺出版社

2000年,《死魂灵》,王士燮译,译林出版社

2000年,《死魂灵》,慧欣译,哈尔滨出版社

2004年,《死农奴》,娄自良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8年,《死魂灵》,田国彬译,北京燕山出版社

 6

果戈理 作者简介

果戈理(1809-1852)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界的奠基人,被车尔尼雪夫

斯基称之为“俄罗斯散文之父”。他出生于乌克兰一个不太富裕的地主家庭。他所处的19世纪上半期,正是俄国农奴制瓦解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的时期。1830

年开始了他的创作生涯年,第一部浪漫主义故事集《狄康卡近乡夜话》,引起了

当时进步文学界的注意,1835年,发表了中篇小说集《密尔格拉德》和《彼得堡的故事》,给作者带来了声誉。在描写“小人物”悲惨命运方面的作品中,以《外套》最有代表性。1836年发表了讽刺喜剧《钦差大臣》,以现实主义手法,深刻而无情地揭露了官僚集团恣意横行,违法乱纪的丑恶面貌,获得了惊人的成功。1842年发表的《死魂灵》,辛辣地讽刺、暴露了地主阶级的贪婪和残暴,描绘了一幅丑恶、腐朽的专制农奴制画卷。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47年4月退学,回到亚斯纳亚·波利亚纳。这是他母亲的陪嫁产业,在兄弟析产时归他所有,他的漫长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在这里度过。回到庄园后,他企图改善农民生活,因得不到农民信任而中止。结果这件事被果戈理讽刺后写在《死魂灵》中。

作者创作年表

(不完全)

1829年,自费出版长诗《汉斯·古谢加顿》;

1831至1832年,发表《狄康卡近乡夜话》第一卷和第二卷;

1835年,出版《密尔格拉得》;

1835年至1841年间,出版《彼得堡故事集》,含《狂人日记》《外套》等; 1835年12月,讽刺喜剧《钦差大臣》完成,并于1836年4月首次上演; 1841年完成《死魂灵》第一部,1842年发表;

1848年开始创作《死魂灵》第二部;

1852年销毁《死魂灵》第二部手稿,并于10天后去世。

《死魂灵》

《死魂灵》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基石,也是果戈理的现实主义创作发展的顶峰。别林斯基高度赞扬它是“俄国文坛上划时代的巨著”,是一部“高出于俄国文学过去以及现在所有作品之上的”,“既是民族的,同时又是高度艺术的作品。”

长篇小说,俄国作家果戈理的代表作。原计划创作三部,由于后期创作力的衰退和思想局限,他创作的第二部于1852年被迫自己焚烧,第三部未及动笔。仅完成并且流传下来的只有第一部,不过最近俄国找到了第二部前五章,是第二部的残稿。

小说描写一个投机钻营的骗子(吝啬鬼)——假装成六等文官的乞乞科夫买卖死魂灵(俄国的地主们将他们的农奴叫做“魂灵”)的故事。乞乞科夫来到某市先用一个多星期的时间打通了上至省长下至建筑技师的大

死魂灵

小官员的关系,而后去市郊向地主们收买已经死去但尚未注销户口的农奴,

准备把他们当做活的农奴抵押给监管委员会,骗取大笔押金。他走访了一个又一

个地主,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买到一大批死魂灵,当他高高兴兴地凭着早已打

通的关系迅速办好了法定的买卖手续后,其罪恶勾当被人揭穿,检察官竟被谣传

吓死,乞乞科夫只好匆忙逃走。

《死魂灵[1]》的发表震撼了整个俄国,在作者锋利的笔下,形形色色贪婪愚

昧的地主,腐化堕落的官吏以及广大农奴的悲惨处境等可怕的社会现实,揭露得

淋漓尽致。从而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鲜明的批判倾向和巨大的艺术力量成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定杰作,是俄国文学,也是世界文学中讽刺作品的典范。

 2创作历程

写作小说时,果戈理就在尝试喜剧的创作。一八三五年春之前,他写了《三等符拉基米尔勋章》、《婚事》等喜剧。一八三五年普希金将自己搜集的《死魂灵》素材交给了果戈理,而这时果戈理正迷恋于喜剧创作,要求普希金再给他提供这方面的题材。普希金当真又给他叙述了一则荒诞的见闻。于是果戈理在两个月内创作出了著名的喜剧《钦差大臣》。果戈理后来在《作者自白》里写道:“我决定在《钦差大臣》中,将我其时所知道的……俄罗斯的一切丑恶,集成一堆……集中地嘲笑它一次”。作家认为,喜剧应是笑的艺术,而笑是一种伟大的艺术;要使那些霸道专横的人见了噤若寒蝉,这实际上就是讽刺艺术。《钦差大臣》揭示了俄国黑暗王国的真实图景,它的有力的讽刺倾向,使俄国的喜剧艺术发生了重大转折。

长篇小说《死魂灵》的创作在《钦差大臣》写作之前就已开始,前后经过四次修改,历时七年之久。果戈理在给普希金的一封信里说,这“将是一部卷帙浩繁的长篇小说,而且它也许会使人发笑……我打算在这部长篇小说里,即使只从一个侧面也好,一定要把整个俄罗斯反映出来”。一八四二年初,书稿遭到莫斯科审查机关的否定,后来经过别林斯基的斡

旋才得以在彼得堡出版,但按审查机关的无理要求只得删去个别章节。《死魂灵》第一卷问世,立刻引起了争论,有人把它贬得一无是处,有人又不恰当地把它誉为当代的《伊利昂纪》。后来的十多年间,果戈理写有《外套》、《作者自白》、《与友人书简选》等,但作家主要是在朋友的争论和对立、宗教思想和生活的烦扰以及精神病痛的不断发作中度过的。一八五二年三月四日果戈理去世,终年四十二岁。[2]

 3点评鉴赏

《死魂灵》的出现是俄国文学中的一件大事,赫尔岑曾回忆说,小说的出版“震动了整个俄国”。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和四十年代,是俄国社会、经济发生重大变动的时期。由于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地主庄园纷纷破产,农民的灾难不断加深,封建农奴制的危机日渐严重。果戈理说:“现在,我们比过去任何时候更感觉到:世界正处在旅途中,而不是停靠在码头上……”无疑,果戈理以自己的敏锐观察力,捕捉到了社会变动的信息,但俄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俄国,未来又会是什么样子,这正是作家想在《死魂灵》中着意描述的。

《死魂灵》描写的故事是一个惟利是图的生意人乞乞科夫来到某市,交结省长、民政厅长、警察局长等官僚,然后向该地地主收购已经死去但尚未注销户口的农奴——死魂灵,企图把他们当做活的农奴抵押出去,骗取大笔押金,但在丑事败露之际逃之天天。在这部小说里,作家通过对官僚、地主们日常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他们狗苟蝇营、卑琐庸俗、贪婪愚昧的精神世界,以及资本原始积累者的欺骗、讹诈、冷酷、钻营的丑恶行径,给俄国文学带来了前所未闻、震慑人心的新东西,透露了农奴制走向衰落的信息。这些所谓“生活的主人”被剥去温文尔雅的假面具之后,现出了原形,他们原来是群向权力谄媚的奴隶,虐待农奴的暴君;是群饕餮之徒,吞食人民的血肉与生命。小说的这种揭露倾向,曾使当时的俄国有识之士深感震惊,其客观效果也使作者本人大为惊恐,以致在受到保守势力的攻击后,作家竟在小说第二版(1846年)序文中说,书中的许多描写是不正确的、不真实的。但进步的社会舆论却认为果戈理的小说是使俄国文学走向独创性与民族性的重要标志。

《死魂灵》在人物塑造、幽默讽刺的运用和抒情的结合方面,都达到了俄国文学前所未有的高度而独树一帜。在塑造人物性格中,小说同时使用两种方法,一种是以肖像画的方法勾勒人物性格特征与精神面貌,如对玛尼洛夫等几个地主的描写就是如此。另一种是以历史过程来展现人物性格的形成。但无论使用哪种方法,作者都很注意环境对人物性格形成的支配作用,而不像过去的文学仅仅把环境当做人物活动的场所。同时在人物刻画中,作家又十分自觉地强调其个性特征,一旦抓住了这个特征,就充分地加以集中与夸张,把它们推向极限而不失其真,以致使这些典型人物成了俄国文学中的“普通名称”或“泛称”。[2]

 4成就

《死魂灵》在俄国文学中,是伟大的写实小说的开首的模范,一问世,立即引起激烈的争论,它用似乎荒诞不经的故事来展现俄国当时的社会风貌。赫尔岑、别林斯基都给予《死魂灵》最高的评价,被誉为自然派的奠基人。

“俄国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作品”

,是俄国文学走向独创性和民族性的重要标志。它的问世,犹如响彻万里长空的一声霹雳,“震撼了整个俄罗斯”。

入选法国《读书》杂志推荐的“个人理想藏书”书目。[2]

 5版本

《死魂灵》中文译本:

1935年,《死魂灵》,鲁迅译,文化生活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1938年,《鲁迅全集·第二十卷·死魂灵》,鲁迅译,鲁迅全集出版社

1983年,《死魂灵》,满涛、许庆道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1年,《死魂灵》,郑海凌译,浙江文艺出版社

1991年,《死魂灵》,陈殿兴、刘广琦译,湖南文艺出版社

1997年,《死魂灵》,樊锦鑫译,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

1999年,《死魂灵》,田大畏译,安徽文艺出版社

2000年,《死魂灵》,王士燮译,译林出版社

2000年,《死魂灵》,慧欣译,哈尔滨出版社

2004年,《死农奴》,娄自良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8年,《死魂灵》,田国彬译,北京燕山出版社

 6

果戈理 作者简介

果戈理(1809-1852)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界的奠基人,被车尔尼雪夫

斯基称之为“俄罗斯散文之父”。他出生于乌克兰一个不太富裕的地主家庭。他所处的19世纪上半期,正是俄国农奴制瓦解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的时期。1830

年开始了他的创作生涯年,第一部浪漫主义故事集《狄康卡近乡夜话》,引起了

当时进步文学界的注意,1835年,发表了中篇小说集《密尔格拉德》和《彼得堡的故事》,给作者带来了声誉。在描写“小人物”悲惨命运方面的作品中,以《外套》最有代表性。1836年发表了讽刺喜剧《钦差大臣》,以现实主义手法,深刻而无情地揭露了官僚集团恣意横行,违法乱纪的丑恶面貌,获得了惊人的成功。1842年发表的《死魂灵》,辛辣地讽刺、暴露了地主阶级的贪婪和残暴,描绘了一幅丑恶、腐朽的专制农奴制画卷。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47年4月退学,回到亚斯纳亚·波利亚纳。这是他母亲的陪嫁产业,在兄弟析产时归他所有,他的漫长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在这里度过。回到庄园后,他企图改善农民生活,因得不到农民信任而中止。结果这件事被果戈理讽刺后写在《死魂灵》中。

作者创作年表

(不完全)

1829年,自费出版长诗《汉斯·古谢加顿》;

1831至1832年,发表《狄康卡近乡夜话》第一卷和第二卷;

1835年,出版《密尔格拉得》;

1835年至1841年间,出版《彼得堡故事集》,含《狂人日记》《外套》等; 1835年12月,讽刺喜剧《钦差大臣》完成,并于1836年4月首次上演; 1841年完成《死魂灵》第一部,1842年发表;

1848年开始创作《死魂灵》第二部;

1852年销毁《死魂灵》第二部手稿,并于10天后去世。


相关文章

  • 读[死魂灵]有感 1
  • 读<死魂灵>有感 八年级16班 黄伯恒 莎士比亚说过:"生活中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书籍对于我们来说更是必不可少.而在我读过的书中,对我影响最大的书籍,莫过于< ...查看


  • 高三读后感:[死魂灵]读后感_1500字
  • [高三读后感:<死魂灵>读后感_1500字]小说描写一个投机钻营的骗子--六等文官乞乞科夫买卖死魂灵的故事."死魂灵"的本义是指死了的农奴,由于俄语中"魂灵"和"农奴" ...查看


  • [死魂灵]读后感
  • 小说描写一个投机钻营的骗子--六等文官乞乞科夫买卖死魂灵的故事."死魂灵"的本义是指死了的农奴,由于俄语中"魂灵"和"农奴"属于一词多义,所以也可以理解成死了的魂灵,从而产生离奇的 ...查看


  • 读死魂灵有感
  • 读死魂灵有感 "一位绅士,外貌不俊美,但也不难看,不太胖,也不太瘦:不能说是年老,可也不太年轻."巴维尔·伊凡诺维奇·乞乞科夫就是这样从轻便弹簧马车走下,走进我们的视线,也就是这样在公爵演讲之前穿着燕尾服匆匆离去.然而, ...查看


  • 果戈理:不死的魂灵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果戈理:不死的魂灵 尤里?马恩 [俄罗斯<莫斯科共青团员报>4月1日文章]4月1日,俄罗斯迎来了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果戈理的200周年诞辰.斯人已逝,但并未被世人所遗忘. 果戈理对文字的精准驾驭.对世 ...查看


  • 果戈理与俄罗斯文学
  • 2010年 第4期 总第199期兰 州 学 刊 LanzhouxuekanNo.04 2010General.No.199 果戈理与俄罗斯文学 张 磊 (华东师范大学 中文系,上海 200241) [摘要] 果戈理是19世纪上半叶俄国著名的 ...查看


  •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7
  •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缘起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是在继承以往文学中的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上形成的.世界各国文学自古以来就存在着显示主义因素.欧洲文艺复兴以来,文学中的现实主义倾向日趋强烈.人文主义文学 古典文学启蒙文学等无不在客观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的 ...查看


  • 天道苍茫 一个古老的魂灵在蹒跚前行
  • 王存兴 于 2010/9/4 4:55:33 发布在 凯迪社区 > 猫眼看人 天道苍茫 一个古老的魂灵在蹒跚前行 一头虚弱的大象:默默的立于原野,迷茫而忧伤眼睛凝视远方.它知道自己病了,自己不再强壮.它陷入沉思,似乎在寻求新的希望! ...查看


  • 第七讲俄国批判现实主义
  • 第七讲 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上)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文化艺术学院 潘纯琳 概 述  俄国现实主义文学形成于19世纪30年代,50.60年代不断发展,70.80年代达到顶盛,20世纪逐渐衰落.  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俄国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很强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