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实验课的教学方法研究课题

《高中生物实验课的教学方法研究》课题

结题报告

沛县湖西中学 欧惠菁

一、课题的提出背景

新的《生物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提高学生科学素养”这一理念,并将此作为本次生物课改重要目标之一。多年来,我国《生物学大纲》中的课程目标是按照基本知识、能力、态度的顺序排列。实验题型是考查学生能力的有效题型,近年实验题型的比值也逐渐增高。

生物学科中的实验教学一是限于学校的客观条件,二是课时不够,一周两节课,即使没有实验教学任务也是很难完成的。既要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又要解决实验课的重难点,基于此,许多教师盲目追求学生参与,教学成了满堂的自主探索、合作、讨论的过程,课堂成了“乱言堂”,教师成了旁观者,影响教学重难点的解决。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有效地学习,是我们教师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研究意义

传统的实验课大多是教师课前讲授有关的知识,实验课也只是简单的照本宣科,重复书上的步骤。学生热热闹闹,教师疲于维持课堂纪律,一堂课收效甚微。学生并没有发展相应的探究能力。既要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又要解决实验课的重难点,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教学问题。把实验融于探究式的教学模式中,即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也重视教师的主导的功能。耗时的实验操作由师生课余时间完成,探究的过程在课堂完成。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形成一种新的实验教学模式,即探究式实验教学。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及探究活动的的开展,使学生亲身经历探究的过程,使学生在探讨过程中逐步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发展其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探究能力。

(3)通过课题的研究和实施,实现探究性学习的教育价值,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一般能力,获得对科学的兴趣与理解;在体验实践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中,学会科学探究的各种技能,领悟科学观念,培养科学精神,养成良好的科学习惯并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在整个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培养问题意识、研究意识、交流意识与合作意识,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健全人格奠定基础。

(4)通过此课题的研究,提高教师的反思与行动研究的能力,提升教师实施科学探究的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专业水准的提高,也是目的之一。

三、研究内容

本课题主要研究的是高中生物实验课的有效性教学主要涉及如下方面

(1)实验课中课堂的导入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教学过程的起点,因此,导入的设计在知识深度上必须具有可行性,在实施教学目标上要把握方向性,在设计的形式与内容上要增强趣味性,在思维的训练上要具有启发性,在情感意志的培养上要具有引导性,为完成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及思想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

(2)实验课中探究问题的设计

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提问是最古老的教学方法之一。有质量的提问是一节课的课眼所在,是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钥匙。也是教学重难点解决的重要途径之一。设置什么样的问题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究竟哪些问题能够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任务驱动”,探究过程中学生自主活动的重点是什么,教师重点指导探究的哪些方面,如何引导学生探讨问题,而不偏离教学的重难点。

(3)实验课中分组讨论的组织与设计

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就不能自己自问自答,这样会使学生产生思维上的惰性,而是应当巧妙地鼓励他们进行讨论,各抒己见,集众家之所长,从而获得问题的答案。而分组合作既能锻炼学生的合作意识,又能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4)实验课中教学手段 现代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的引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

四、理论依据

由于在教学中多次用到情境式教学法,而在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

1、知识观 科学知识是个人和社会建构的,因而知识是暂时的,不是绝对的,传统知识观认为:知识是客观的,一成不变的,以教材形式呈现。新观点认为:知识只是看作通过个人的经验和探索发现的,即认知个体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逐渐构建起来的关于外部世界的认识。

2、学生观 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中的。,在日常生活和以往各种形式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有关的知识经验,对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即使是有些问题他们从来没有接触过,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但是当问题呈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还是会基于以往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解释,提出他们的假设。学生不是知识被动的接受者,而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即学生是现实客体的变革者,是知识发生过程的探索者,是新的认知结构的建构者,所以学生是知识建构的主体,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所以尽可能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3、教学观 认为教学过程具有生成性和建构性,教学过程的生成性有三个层次的含义: ①知识是在认知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逐渐形成的,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引导下,学生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从而进行知识建构的过程,所以教学中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环境,加强学生与环境的互动。

②新知识是在与学生的原有认知基础的相互作用中逐渐生成的,教学过程就是促使学生不从原有认知结构生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所以教师必须激发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为学生新知识生成打下基础,搭建平台。

③知识是在认知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逐渐形成,教学过程就是学生与他人(学习伙伴)的对话、合作、互动中逐渐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的过程,通过学生将新知识与原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对比性的学习,教师要组织、鼓励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合作学习、协作学习。

五、课题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通过设计调查问卷,抽样调查,作出分析报告。

2、读书研究法:多渠道收集、整理、运用与本课题有关的理论以及寻求理论与实践的创新。

3、归纳总结法:探究历年生物实验题型特点、答案要点组成规律,归纳出共同的特点。通过总结找出共性的东西,使之成为实用的答题技巧。

4、实践检验法:运用于教学实践,检验效果,并予以完善。

六、研究的过程:

(一)、准备阶段(2009年10月——2010年4月)

理论学习是实施教育行为的指南,对课题我学习大量的教学理论书籍,如《给教师的建议》《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和《江苏省生物课程标准教学要求》 《中学生物教学参考》、《新课程标准》、《走进新课程》、《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等,收集有关资料,成立课题研究组,并进行明确分工。

1、了解中外有效课堂教学的各种观点。

2、了解近年生物高考中实验题的类型变迁。

3、学习研究《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和《江苏省生物课程标准教学要求》

(二)、实施阶段(2010年5月——2011年1月)

1、2010年5月:研究高中生物实验课堂的有效教学,并尝试写出教学案例《实验课中习题

的巧妙运用》

2、2010年6月:学习研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完成读书笔记《永不放弃你的学生》。

3、2010年08——2010年11月参加市举办《成长。路径》的读书活动,完成读书笔记《最优雅的华服——书香读-《成长.路径》有感,继续读书总结并撰写《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高中生物实验课中显微镜的使用的教学》《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寻求新课改中教与学的“黄金分割点”》《潜心修炼 自成风格—— 魅力生物教师的课堂雕琢》《《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读后感》等文章

(三)、总结阶段

2011年1月——2011年2月根据一年来的课题研究分析所获得的教学个案材料,总结生物实验课堂题解题策略——《如何应对生物高考中的实验题》,并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形成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七、成果分析

(一)研究成效: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与实践,学生有了明显的变化,他们对学习生物的兴趣更浓了,不再惧怕实验型的大题,主动发表自己见解的人与日俱增,更多的同学甚至会主动寻求生物各种实验型题目演练。

1.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通过一年多的实验,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得到了较好的发挥,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从收集、比较、归纳、总结,到解决生物问题,全方位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充分展示了学习的主动性。

2.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生物学比较法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教授知识的过程,更是教会学生学习、培养能力的过程。通过比较法的教与学,不仅使学生掌握比较法,更重要的是通过长期的训练,使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综合等能力有所提高,而能力的提高又会促进和推动对知识的掌握推而广之,其他思维方法、学习方法均可各章节具体知识点为依托,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系统地示范、指导,使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终生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3.增强了教师的教学素养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的教学观念进一步更新,以提高学生的素养为目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观念进一步确立,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撰写的《最优雅的华服——书香》在市教科所举办的读书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

4.形成了新的实验课堂教学开展模式

实施素质教育,需要减轻学生的压力,要让学生更多地接触世界,接触事物,接触生活,学习更多的知识,做更多的事,思考更多的问题,培养独立思维和创造能力。课堂教学是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主渠道、主阵地,“课堂教学素质化”作为素质教育的一种基本形式已成为人们的共识。针对高中学生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本教学模式——实验教学模式:

设疑—— 实验求证——自主探求——讨论质疑—— 巩固练习

本模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课堂内外都可参与知识的学习,感悟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探究能力,还能不断增强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同时,本模式还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研究成果

1、写下来4篇读书笔记,积累很多教学素材

2、完成了4篇论文

3、撰写4篇案例分析

4、形成了一套高考实验题型解题策略

八、存在的问题、纵深研究的建议及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由于时间的仓促以及本人的各方面经验的欠缺,对于本课题研究在深度方面与广度方面都有待于进一步探索,高中生物实验的题型及解法也不能以一概全,我在今后的教学及研究中更要加强对这方面的探索与完善。使我的课堂成为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使我的学生更加符合当今高度发展的社会需求。

《高中生物实验课的教学方法研究》课题

结题报告

沛县湖西中学 欧惠菁

一、课题的提出背景

新的《生物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提高学生科学素养”这一理念,并将此作为本次生物课改重要目标之一。多年来,我国《生物学大纲》中的课程目标是按照基本知识、能力、态度的顺序排列。实验题型是考查学生能力的有效题型,近年实验题型的比值也逐渐增高。

生物学科中的实验教学一是限于学校的客观条件,二是课时不够,一周两节课,即使没有实验教学任务也是很难完成的。既要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又要解决实验课的重难点,基于此,许多教师盲目追求学生参与,教学成了满堂的自主探索、合作、讨论的过程,课堂成了“乱言堂”,教师成了旁观者,影响教学重难点的解决。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有效地学习,是我们教师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研究意义

传统的实验课大多是教师课前讲授有关的知识,实验课也只是简单的照本宣科,重复书上的步骤。学生热热闹闹,教师疲于维持课堂纪律,一堂课收效甚微。学生并没有发展相应的探究能力。既要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又要解决实验课的重难点,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教学问题。把实验融于探究式的教学模式中,即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也重视教师的主导的功能。耗时的实验操作由师生课余时间完成,探究的过程在课堂完成。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形成一种新的实验教学模式,即探究式实验教学。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及探究活动的的开展,使学生亲身经历探究的过程,使学生在探讨过程中逐步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发展其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探究能力。

(3)通过课题的研究和实施,实现探究性学习的教育价值,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一般能力,获得对科学的兴趣与理解;在体验实践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中,学会科学探究的各种技能,领悟科学观念,培养科学精神,养成良好的科学习惯并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在整个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培养问题意识、研究意识、交流意识与合作意识,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健全人格奠定基础。

(4)通过此课题的研究,提高教师的反思与行动研究的能力,提升教师实施科学探究的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专业水准的提高,也是目的之一。

三、研究内容

本课题主要研究的是高中生物实验课的有效性教学主要涉及如下方面

(1)实验课中课堂的导入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教学过程的起点,因此,导入的设计在知识深度上必须具有可行性,在实施教学目标上要把握方向性,在设计的形式与内容上要增强趣味性,在思维的训练上要具有启发性,在情感意志的培养上要具有引导性,为完成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及思想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

(2)实验课中探究问题的设计

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提问是最古老的教学方法之一。有质量的提问是一节课的课眼所在,是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钥匙。也是教学重难点解决的重要途径之一。设置什么样的问题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究竟哪些问题能够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任务驱动”,探究过程中学生自主活动的重点是什么,教师重点指导探究的哪些方面,如何引导学生探讨问题,而不偏离教学的重难点。

(3)实验课中分组讨论的组织与设计

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就不能自己自问自答,这样会使学生产生思维上的惰性,而是应当巧妙地鼓励他们进行讨论,各抒己见,集众家之所长,从而获得问题的答案。而分组合作既能锻炼学生的合作意识,又能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4)实验课中教学手段 现代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的引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

四、理论依据

由于在教学中多次用到情境式教学法,而在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

1、知识观 科学知识是个人和社会建构的,因而知识是暂时的,不是绝对的,传统知识观认为:知识是客观的,一成不变的,以教材形式呈现。新观点认为:知识只是看作通过个人的经验和探索发现的,即认知个体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逐渐构建起来的关于外部世界的认识。

2、学生观 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中的。,在日常生活和以往各种形式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有关的知识经验,对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即使是有些问题他们从来没有接触过,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但是当问题呈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还是会基于以往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解释,提出他们的假设。学生不是知识被动的接受者,而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即学生是现实客体的变革者,是知识发生过程的探索者,是新的认知结构的建构者,所以学生是知识建构的主体,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所以尽可能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3、教学观 认为教学过程具有生成性和建构性,教学过程的生成性有三个层次的含义: ①知识是在认知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逐渐形成的,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引导下,学生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从而进行知识建构的过程,所以教学中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环境,加强学生与环境的互动。

②新知识是在与学生的原有认知基础的相互作用中逐渐生成的,教学过程就是促使学生不从原有认知结构生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所以教师必须激发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为学生新知识生成打下基础,搭建平台。

③知识是在认知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逐渐形成,教学过程就是学生与他人(学习伙伴)的对话、合作、互动中逐渐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的过程,通过学生将新知识与原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对比性的学习,教师要组织、鼓励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合作学习、协作学习。

五、课题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通过设计调查问卷,抽样调查,作出分析报告。

2、读书研究法:多渠道收集、整理、运用与本课题有关的理论以及寻求理论与实践的创新。

3、归纳总结法:探究历年生物实验题型特点、答案要点组成规律,归纳出共同的特点。通过总结找出共性的东西,使之成为实用的答题技巧。

4、实践检验法:运用于教学实践,检验效果,并予以完善。

六、研究的过程:

(一)、准备阶段(2009年10月——2010年4月)

理论学习是实施教育行为的指南,对课题我学习大量的教学理论书籍,如《给教师的建议》《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和《江苏省生物课程标准教学要求》 《中学生物教学参考》、《新课程标准》、《走进新课程》、《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等,收集有关资料,成立课题研究组,并进行明确分工。

1、了解中外有效课堂教学的各种观点。

2、了解近年生物高考中实验题的类型变迁。

3、学习研究《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和《江苏省生物课程标准教学要求》

(二)、实施阶段(2010年5月——2011年1月)

1、2010年5月:研究高中生物实验课堂的有效教学,并尝试写出教学案例《实验课中习题

的巧妙运用》

2、2010年6月:学习研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完成读书笔记《永不放弃你的学生》。

3、2010年08——2010年11月参加市举办《成长。路径》的读书活动,完成读书笔记《最优雅的华服——书香读-《成长.路径》有感,继续读书总结并撰写《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高中生物实验课中显微镜的使用的教学》《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寻求新课改中教与学的“黄金分割点”》《潜心修炼 自成风格—— 魅力生物教师的课堂雕琢》《《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读后感》等文章

(三)、总结阶段

2011年1月——2011年2月根据一年来的课题研究分析所获得的教学个案材料,总结生物实验课堂题解题策略——《如何应对生物高考中的实验题》,并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形成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七、成果分析

(一)研究成效: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与实践,学生有了明显的变化,他们对学习生物的兴趣更浓了,不再惧怕实验型的大题,主动发表自己见解的人与日俱增,更多的同学甚至会主动寻求生物各种实验型题目演练。

1.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通过一年多的实验,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得到了较好的发挥,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从收集、比较、归纳、总结,到解决生物问题,全方位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充分展示了学习的主动性。

2.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生物学比较法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教授知识的过程,更是教会学生学习、培养能力的过程。通过比较法的教与学,不仅使学生掌握比较法,更重要的是通过长期的训练,使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综合等能力有所提高,而能力的提高又会促进和推动对知识的掌握推而广之,其他思维方法、学习方法均可各章节具体知识点为依托,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系统地示范、指导,使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终生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3.增强了教师的教学素养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的教学观念进一步更新,以提高学生的素养为目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观念进一步确立,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撰写的《最优雅的华服——书香》在市教科所举办的读书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

4.形成了新的实验课堂教学开展模式

实施素质教育,需要减轻学生的压力,要让学生更多地接触世界,接触事物,接触生活,学习更多的知识,做更多的事,思考更多的问题,培养独立思维和创造能力。课堂教学是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主渠道、主阵地,“课堂教学素质化”作为素质教育的一种基本形式已成为人们的共识。针对高中学生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本教学模式——实验教学模式:

设疑—— 实验求证——自主探求——讨论质疑—— 巩固练习

本模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课堂内外都可参与知识的学习,感悟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探究能力,还能不断增强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同时,本模式还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研究成果

1、写下来4篇读书笔记,积累很多教学素材

2、完成了4篇论文

3、撰写4篇案例分析

4、形成了一套高考实验题型解题策略

八、存在的问题、纵深研究的建议及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由于时间的仓促以及本人的各方面经验的欠缺,对于本课题研究在深度方面与广度方面都有待于进一步探索,高中生物实验的题型及解法也不能以一概全,我在今后的教学及研究中更要加强对这方面的探索与完善。使我的课堂成为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使我的学生更加符合当今高度发展的社会需求。


相关文章

  • 高中生物知识网络构建学法研究
  • 高中生物知识网络构建学法研究 实施方案 一. 问题的提出 知识网络构建,符合高中生物知识结构特点,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综合利用,不失为学生应对当前高考一种好的学习方法. 首先,构建知识网络,符合高中生物知识结构特点.纵观高中生物教材,从 ...查看


  • 高中生物实验设计探究
  •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2-0004-01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生物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是观察和实验,在实验操作中能使学生的眼.手.脑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不仅能掌握一定的生物 ...查看


  •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探究
  • [摘要]实验不仅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知识板块,辅助学生更好进行生物学科学习的工具,也是提升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采取有效方法能够使学生更加高效的进行生物学科学习. [关键词]高中生物 实验教学 有效方法 在实际的教学 ...查看


  • 校本课程:第四节高中生物学科的学习
  • 第四节 高中生物学科的学习 一.生物学科的性质和教材特点 1.学科性质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物活动规律的科学,是一门基础的理科课程.生物学科的性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特性: (1).生命性 中学生物学科的课程内容都是围绕生命运动这个核心来展 ...查看


  • 探索高中生物实验改进研究
  • 团队研修教案 --探索高中生物实验改进研究 团队活动记录 1.课题的提出 生物学实验是学生获取生物知识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同时在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方面,也起到了非实验教学无法替代的作用.现行的生物课本中安排的生物实验仍有不少的遗憾,如:实验 ...查看


  •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探究 1
  • [摘 要]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实验教学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指导,同时利用实验锻炼学生的能力.本文就生物实验教学提出了几点教学建议,希望能够对当前的高中生物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中生物 实验教 ...查看


  • 高中生物研究性课题
  • 高中生物研究性课题--关注环境问题 (林西一中 生物组 刘国斌) 生物科学作为新世纪的领先科学,与当今世界面临的环境危机,粮食危机,人口危机,资源危机和能源危机密切相关.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的必然选择.因此进行环境教育是 ...查看


  •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计划
  •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计划 一. 制定完善的教学计划 为保证教学活动的有序有效进行,在开课之前教师应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确定选择的实验.每个实验要用到的相关仪器.实验材料.药品,哪些需要提前购买或准备.需要多少课时.在学校还是在家庭中完成.具体的 ...查看


  • 浅谈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设计思路
  • 新课 ・ 旬 霉上 21年9 日 01 月8 浅谈离中生物 探究牲 实验教学设计恩 路 文, 石 慧 摘要: 生物学是一 门以实验 为基础 的 自 然学科 , 在高 中生物学实验教 学活 动 当中, 通过增 加探 究性实验 的内容不仅 可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