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园林简析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几个典型的例子(美第奇别墅、埃斯特别墅、阿尔多布兰尼迪别墅),先让大家对意大利古典园林有一个直观的感性的认识,然后通过与中国园林的对比讲述意大利园林艺术形成的背景、原因、特点及其造园理论,给读者以理性的认识。
关键词:意大利园林艺术,背景,原因,特点,中国古典园林。
简介:本文所指的意大利园林(The Italian gardens)是在15世纪中叶到17世纪中叶兴建的意大利古典园林。其兴起与发展跟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有着密切的联系。根据文艺复兴的进程,我们把意大利园林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文艺复兴初期、文艺复兴中期、文艺复兴后期。意大利园林的主要特点是台地园,台地园是欧洲园林体系的鼻祖,
对整个欧洲园林艺术的形成与发
展起到了奠基的作用。
费索勒美第奇别墅:建造于
(1458~1461),这是文艺复兴
初期的意大利园林。意大利的佛
罗伦萨是文艺复兴的策源地和最
大的中心,当时佛罗伦萨最有影
响力的家族就是美第奇家族,整
个佛罗伦萨都在美第奇家族的统
治之下。文艺复兴初期那些最著
名的别墅庄园都是为美第奇家族的成员建造的,且具有相似的风格和特征。所以
我们称这一时期流行的别墅庄
园为美第奇式园林。这座庄园是
美第奇众多庄园中的一个。它依
山坡开辟两层东西狭长的台地,
上层植树丛,主建筑物造在它西
端,下层正中是圆形水池,左右有
图案式剪树植坛。两层台地之间高差很大,因而造了一条联系过渡用的很窄的台地,以绿廊覆盖。这座园林风格很简朴,虽有中轴线而不强调,主建筑物不起统率作用。
埃斯特别墅:建于1550年,
是意大利园林全盛时期的代表作。
该庄园位于罗马东郊的埃斯特别
墅是意大利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
园林中大大小小数百座设计巧妙
的喷泉与自然景观水乳交融,不仅
使埃斯特别墅成为意大利园林设
计的典范,也为它赢得了“百泉
宫”的美誉。埃斯特别墅所在的小
城蒂沃利,气候怡人,青山绿水,
自古就吸引着罗马的达官显贵在
这里修建别墅,躲避酷暑。埃斯特
别墅建于16
世纪,这里原是一个
修道院。据说,当时来自费拉拉的
望族埃斯特家族的伊波利托德斯特
红衣主教在教皇选举中名落孙山
后,这里被当作礼物赠送给他。
1550年,他成为蒂沃利行政长官
后,便开始令人着手修建别墅。在
此后将近1个世纪的时间里,不断的补充完善使得埃斯特别墅成为意大利式园林的典范,特别是喷泉、机械等人工设施与自然景观的巧妙结合令人称奇。 埃斯特别墅建造之时恰逢意大利式园林的全盛时期,包括喷泉、水池和道路等在内的石作、经过修剪的植物和与石作结合的水组成了当时园林建造的基本要素,设计师不仅注重光影对比、水影结合等技巧,还有意加入人工机械装置,出奇制胜。埃斯特别墅是典型的意大利台地园。别墅主建筑物在高地边缘,后面的园林建在陡峭的山坡上,并被分作八层,每两层间落差达50米。在贯穿全园的主轴以及分布左右的次轴上,遍布高大的植物、错落有致的花坛和各式喷泉。 进入埃斯特别墅,迎面而来的是一个规规矩矩的四方形院落。通过一旁的长廊走到阳台上,才会有美轮美奂的喷泉花园扑面而来。一出一进,让人不由感叹设计师的苦心设计。阳台所在的主建筑物是全园的最高点,可以俯瞰整个园林。顺着石阶而下,便进入了喷泉流水的世界。在埃斯特别墅,有大大小小500多处喷泉,其中包括十多处大型喷泉。这里最有名的喷泉包括据传是艺术大师贝尔尼尼设计的“圣杯喷泉”、别墅主设计师利戈里奥的作品“椭圆形喷泉”、“龙泉”、“管风琴喷泉”以及“猫头鹰与小鸟喷泉”。特别是后两者,由于加入了设计精巧的人工装置,人们可以一边欣赏“管风琴喷泉”层叠水流,一边聆听文
艺复兴时期的四段音乐。而在“猫头鹰和小鸟喷泉”前,正在欢唱的小鸟被突然而至的猫头鹰吓得噤若寒蝉的场面别有趣味
另一处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景观则是长达130米的百泉路。在路的一侧修建有一条同等长度的水渠。水渠上分三层排列着各种动物石雕和喷泉,相隔不远就有一座。在最上面一层,泉水或呈抛物线或呈扇形喷出,汇聚的水则从下一层猛兽石雕喷泉的口中流出,第三层亦然。泉水最后集中在最下方的沟渠中流走。栩栩如生的石雕、清澈的水流加上碧绿的青苔古树,让人流连忘返。
在埃斯特别墅,水就是这里的灵魂。除去大大小小的喷泉外,各式水道遍布全园,无论走到哪里都可以听到潺潺的流水声,给意大利炎热的夏天带来难得的清凉。
阿尔多布兰尼迪别墅:文艺复兴
后期主要流行巴洛克式园林。受巴洛克
建筑风格影响,园林艺术也具有追求新
奇,表现手法夸张的倾向,并在园林中
充满装饰小品。园内建筑体量一般很
大,占有明显的控制全园地位。园中的
林阴道纵横交错,甚至采用三叉式林阴
道布置方式。植物修剪技术空前发达,
绿色雕塑图案和绿丛植坛的花纹也日
益复杂精细。16、17世纪之交,阿尔
多布兰迪尼庄园(VI
Ⅱ
A ALDOBRANDINI)的兴建,成为巴洛克式园林萌芽的标志:这一时期的园林不仅在空间上伸展得越来越远,而且园林景物也日益丰富细腻。另外,在园林空间处理上,力求将庄园与其环境融为一体,甚至将外部环境也作为内部空间的补充,以形成完整而美观的构图。
意大利园林兴起的背景:意大利是古罗马帝国的本土,经历了漫长又黑暗的中世纪,意大利人无比向往古罗马人的生活方式。14--16世纪在意大利新兴的资产阶级掀起的思想文化运动——文艺复兴。新兴资产阶级以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为名,提出了人文主义思想体系,反对中世纪的禁欲主义和宗教神学,从而使科学、文学和艺术整体水平,远迈前代。后来发展到整个欧洲。佛罗伦萨是意大利乃至整个欧洲文艺复兴的策源地和最大中心。
文艺复兴使意大利乃至整个欧洲从此摆脱了中世纪教会神权和封建等级制度的束缚,使生产力和精神文化得到彻底解放。文学艺术的世俗化和对古典文化的传承弘扬都标志着欧洲文明出现了古希腊之后的第二次高峰,在各个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也为欧洲园林开辟了新天地。
意大利园林的兴起首先在于佛罗伦萨,在佛罗伦萨的富豪权贵们以罗马人的后裔自居,醉心于罗马的一切,欣赏乡间别墅的生活,追求园林牧歌情趣,并建造了一批别墅与庄园。台地园的形式是这些庄园的主要特征。在意大利80%的地貌是丘陵地带,所以这些庄园别墅大多都建于山地之上,台地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意大利园林的主要形式了。
意大利园林的特点:
1、 台地园的形式是这些庄园的主要特征。在意大利80%的地貌是丘陵
地带,所以这些庄园别墅大多都建于山地之上,台地也就理所当
然地成为了意大利园林的主要形式了。
意大利台地园林通常有下往上,逐步引人入胜,展开一个个景点,
最后登高望远,不仅可以一览全园的景色,而且周围的田野、城
市、山林也都尽收眼底。逐步渐入佳境也是东方园林的惯用手法,
但不同的是,东方式的张开是基于散点透视的卷轴画式的步移景
换。而意大利的展开则是颗粒性分个呈现,所追求的是定点式的
特定位置的欣赏,景观的高潮是峰顶的鸟瞰。
2、 意大利园林附属于别墅,建筑的设计和园林的设计大多都是同一个
建筑师设计,但是初期和全盛时期建筑在园林中并不起统率所用,
直到文艺复兴后期既巴洛克时期建筑的统率作用才越来越明显,
这也体现了人文主义的发展,巴洛克时期人文主义发展到极端成
为了享乐主义,追求新奇夸张,大量装饰。
3、 全盛时期的意大利园林布局规则,轴线明显,但不突出主轴轴线。
轴线的形式主要是横竖交错,也有呈放射状的。建筑多位于中轴
线上,有时也位于横轴或者分设中轴两侧。
4、 整个庄园有花园与林园之分,花园是中轴对称的,两旁是几何形状
的水池或者植坛,虽称花园,但花园中很少种植花。花园中还特
别注重水的处理,常修渠道引山泉。意大利园林的水最早可追述
到西亚的造园,但与之不同的是意大利园林摆脱了西亚的涓涓细
流,取而代之的大规模的喷泉、跌水和水池,使整个园林更加清
爽和活跃。外园的林园是茂密的天然树林。通常花园位于南,林
园位于北,这样林园就起到阻挡冬季寒风的作用。
5、 别墅往往位于较高或者最高的太地上,虽然别墅在园林中没有起到
统率的作用,却占据了最有利的位子,这也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
的思想。别墅占据最高点有两个好处:一、意大利是地中海气候,
夏季闷热,哪怕只有几十米的高差,也能让人感觉到迥然不同。
在台地上,白天有凉爽的海风,晚上有山林间的冷空气,简直就
是一座避暑山庄。二、别墅位于最高点,在别墅里面就有居高临
下,登高望远的优势,别墅周围的景色包括自身的庄园和附近的
城镇田野都一览无余。这种手法有点类似于中国古典园林的借景
园外,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如颐和园借玉泉山塔和佛香阁为对
景,江南的私家园林中这种手法就更多了。但不同的是中国园林
的借景往往利用门框窗框把所借之景在视线内框起来以增添画
意。
为什么会有两种风格迥异的风格?
中国园林与意大利园林作为东西方两大园林体系的代表,虽然有相似之处(这说明即使外界环境多么隔绝和不同,人类也有其不可磨灭的共性。)但在各个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表现出完全不同
的两种哲理, 两条路子。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可以用两句话概括:
师法自然,胜于自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这源于中国儒家、道家和佛教三大哲学流派。
对园林艺术的发展起统治地位的则是以老庄为
代表的道家。道家的中心思想是“道”。“道
"
乃为一抽象的概念,其作用可以说即为“自然" , 亦就是万物本身的作用。老庄认为道本无为而能自然生化万物。人与自然相比,渺乎其小: 自然完美无缺,浩瀚玄鱼,莫之能测,亦莫之能抗, 而人则无法避免缺失。所以人自始就不能与自然争衡, 以免破坏万物的和谐, 而要本着万物有生,以天地之心的态度去接纳自然,对自然采取“敬之、爱之、赞叹之、歌咏之"的态度。老子崇尚“无为、无名、无知、无欲" ,主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归于原始的混沌状态, 而听任自然天道之或损或益。庄子则“轻得失,超哀乐,游物外,乐逍遥,齐物我,合天人" ,认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
而西方的哲学思想从柏拉图到康德都是清一色的理性主义(Rationalism) , 最理性的莫过于平面几何,所以西方审美观所本的心是理性的平面几何形。另一方面,西方宗教狂热时间长达一千多年,人与万物都是上帝所创造的众羔羊,目不斜视地虔诚事主,对大自然的瑰丽完全视而不见, 其人与自然的关系完全是二元 与多端的敌对关系。所以西方美学思想基本上没有受到大自然的哺育、滋养和启示, 而完全是人为的、理性的、分析的。意大利的自然美学观也不例外。
中、意自然美学观的差异也表现在对艺术的基本创作态度上,中国人重视物的本质,而不喜违反其物性或破坏其原有形式; 意大利人则与物站在对立的立场上,以主观意念为主,任意改变或改造物来表达其本身的情感。
意大利园林理论
13世纪末,博洛尼亚的法学家克雷申齐(PIETRO CRESCENGI,1230年--1305年)用拉丁文写过一本庭园指导书(OPUS RURALIUM CIBBIDIRYN)。书中按园主身份及园林规模把花园分成三种类型,并附有具体的造园方案。他认为:花园面积为1.3公顷左右为宜,四周布设围墙,南面应布置建筑、花坛、果园、
鱼池,北面设密林以挡风。
真正系统论述园林的是阿尔贝蒂(LEON BATTISTA AIBERTI,1404年--1472年),他既是著名的建筑师和建筑理论家,又是人文主义者和诗人。他在1452年完成并于1485年出版的《论建筑》(DE AREHI TECTUM)一书中详细阐述了他对理想庭园的构想:在长方形的园地中,以直线道路将其划分成整齐的长方形小区,各小区以修剪的黄杨、夹竹桃或月桂绿篱围边。当中为草地,树木呈直线形种植,由一行或三行组成。园路末端以月桂、桧柏、杜松编织成古典式的凉亭,用圆形石柱支撑棚架,上面覆盖藤本植物,形成绿廊,架设在园路上,可以遮阳。沿园路两侧点缀石制或陶制的瓶饰,花坛中央用黄杨篱组成花园主人的姓名,绿篱每隔一段距离修剪成壁龛状,内设雕像,下面安放大理石的坐凳。园路的交叉点中心位置用月桂修剪成坛,园中设迷园,水流下的山腰处,做成石灰岩岩洞,对面可设鱼池、牧场、菜园、果园。
阿尔贝蒂的构想是以古罗马小普林尼描绘的别墅为主要蓝本的。他所提出的以绿篱围绕草地(称为植坛)的做法,成为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园林以及后来的规则式园林中常用的手法,甚至在现代的中国园林中也屡见不鲜。他还十分强调园址的重要性,主张庄园应建于可眺望佳景的山坡上,建筑与园林应形成一个整体,如建筑内部有圆形或半圆形构图,也应该在园林中有所体现以获得协调一致的效果。他强调协调的比例与合适的尺度的重要作用。但是,他并不欣赏古代人所推崇的沉重、庄严的园林气氛,而认为园林应尽可能轻松、明快、开朗,除了形成所需的背景以外,尽可能没有阴暗的地方。这些论点在以后的园林中有所体现。因此,阿尔贝蒂被看作是园林理论的先驱者。
总结:意大利园林从最开始朴素的风格发展到全盛时期的富丽堂皇,再到巴
洛克时期的追求新奇夸张,整
个的过程与文艺复兴的进程
密切相关。其与东方园林迥异
的造园艺术也与其独特的地
理位置、历史背景和理性的哲
学思想分不开。中意两大园林
体系,虽说风格截然不同,但没有高低之分。意大利园林更多是理想之美,中国园林则更多的感性之美。在现代造园过程中人们也不知不觉地把这两种迥异的风格融合在一起给人以美的全新感受。
参考文献:
百度百科——意大利园林
筑龙百科——意大利园林
《中国园林与意大利园林的对比》——冯四清
意大利园林简析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几个典型的例子(美第奇别墅、埃斯特别墅、阿尔多布兰尼迪别墅),先让大家对意大利古典园林有一个直观的感性的认识,然后通过与中国园林的对比讲述意大利园林艺术形成的背景、原因、特点及其造园理论,给读者以理性的认识。
关键词:意大利园林艺术,背景,原因,特点,中国古典园林。
简介:本文所指的意大利园林(The Italian gardens)是在15世纪中叶到17世纪中叶兴建的意大利古典园林。其兴起与发展跟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有着密切的联系。根据文艺复兴的进程,我们把意大利园林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文艺复兴初期、文艺复兴中期、文艺复兴后期。意大利园林的主要特点是台地园,台地园是欧洲园林体系的鼻祖,
对整个欧洲园林艺术的形成与发
展起到了奠基的作用。
费索勒美第奇别墅:建造于
(1458~1461),这是文艺复兴
初期的意大利园林。意大利的佛
罗伦萨是文艺复兴的策源地和最
大的中心,当时佛罗伦萨最有影
响力的家族就是美第奇家族,整
个佛罗伦萨都在美第奇家族的统
治之下。文艺复兴初期那些最著
名的别墅庄园都是为美第奇家族的成员建造的,且具有相似的风格和特征。所以
我们称这一时期流行的别墅庄
园为美第奇式园林。这座庄园是
美第奇众多庄园中的一个。它依
山坡开辟两层东西狭长的台地,
上层植树丛,主建筑物造在它西
端,下层正中是圆形水池,左右有
图案式剪树植坛。两层台地之间高差很大,因而造了一条联系过渡用的很窄的台地,以绿廊覆盖。这座园林风格很简朴,虽有中轴线而不强调,主建筑物不起统率作用。
埃斯特别墅:建于1550年,
是意大利园林全盛时期的代表作。
该庄园位于罗马东郊的埃斯特别
墅是意大利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
园林中大大小小数百座设计巧妙
的喷泉与自然景观水乳交融,不仅
使埃斯特别墅成为意大利园林设
计的典范,也为它赢得了“百泉
宫”的美誉。埃斯特别墅所在的小
城蒂沃利,气候怡人,青山绿水,
自古就吸引着罗马的达官显贵在
这里修建别墅,躲避酷暑。埃斯特
别墅建于16
世纪,这里原是一个
修道院。据说,当时来自费拉拉的
望族埃斯特家族的伊波利托德斯特
红衣主教在教皇选举中名落孙山
后,这里被当作礼物赠送给他。
1550年,他成为蒂沃利行政长官
后,便开始令人着手修建别墅。在
此后将近1个世纪的时间里,不断的补充完善使得埃斯特别墅成为意大利式园林的典范,特别是喷泉、机械等人工设施与自然景观的巧妙结合令人称奇。 埃斯特别墅建造之时恰逢意大利式园林的全盛时期,包括喷泉、水池和道路等在内的石作、经过修剪的植物和与石作结合的水组成了当时园林建造的基本要素,设计师不仅注重光影对比、水影结合等技巧,还有意加入人工机械装置,出奇制胜。埃斯特别墅是典型的意大利台地园。别墅主建筑物在高地边缘,后面的园林建在陡峭的山坡上,并被分作八层,每两层间落差达50米。在贯穿全园的主轴以及分布左右的次轴上,遍布高大的植物、错落有致的花坛和各式喷泉。 进入埃斯特别墅,迎面而来的是一个规规矩矩的四方形院落。通过一旁的长廊走到阳台上,才会有美轮美奂的喷泉花园扑面而来。一出一进,让人不由感叹设计师的苦心设计。阳台所在的主建筑物是全园的最高点,可以俯瞰整个园林。顺着石阶而下,便进入了喷泉流水的世界。在埃斯特别墅,有大大小小500多处喷泉,其中包括十多处大型喷泉。这里最有名的喷泉包括据传是艺术大师贝尔尼尼设计的“圣杯喷泉”、别墅主设计师利戈里奥的作品“椭圆形喷泉”、“龙泉”、“管风琴喷泉”以及“猫头鹰与小鸟喷泉”。特别是后两者,由于加入了设计精巧的人工装置,人们可以一边欣赏“管风琴喷泉”层叠水流,一边聆听文
艺复兴时期的四段音乐。而在“猫头鹰和小鸟喷泉”前,正在欢唱的小鸟被突然而至的猫头鹰吓得噤若寒蝉的场面别有趣味
另一处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景观则是长达130米的百泉路。在路的一侧修建有一条同等长度的水渠。水渠上分三层排列着各种动物石雕和喷泉,相隔不远就有一座。在最上面一层,泉水或呈抛物线或呈扇形喷出,汇聚的水则从下一层猛兽石雕喷泉的口中流出,第三层亦然。泉水最后集中在最下方的沟渠中流走。栩栩如生的石雕、清澈的水流加上碧绿的青苔古树,让人流连忘返。
在埃斯特别墅,水就是这里的灵魂。除去大大小小的喷泉外,各式水道遍布全园,无论走到哪里都可以听到潺潺的流水声,给意大利炎热的夏天带来难得的清凉。
阿尔多布兰尼迪别墅:文艺复兴
后期主要流行巴洛克式园林。受巴洛克
建筑风格影响,园林艺术也具有追求新
奇,表现手法夸张的倾向,并在园林中
充满装饰小品。园内建筑体量一般很
大,占有明显的控制全园地位。园中的
林阴道纵横交错,甚至采用三叉式林阴
道布置方式。植物修剪技术空前发达,
绿色雕塑图案和绿丛植坛的花纹也日
益复杂精细。16、17世纪之交,阿尔
多布兰迪尼庄园(VI
Ⅱ
A ALDOBRANDINI)的兴建,成为巴洛克式园林萌芽的标志:这一时期的园林不仅在空间上伸展得越来越远,而且园林景物也日益丰富细腻。另外,在园林空间处理上,力求将庄园与其环境融为一体,甚至将外部环境也作为内部空间的补充,以形成完整而美观的构图。
意大利园林兴起的背景:意大利是古罗马帝国的本土,经历了漫长又黑暗的中世纪,意大利人无比向往古罗马人的生活方式。14--16世纪在意大利新兴的资产阶级掀起的思想文化运动——文艺复兴。新兴资产阶级以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为名,提出了人文主义思想体系,反对中世纪的禁欲主义和宗教神学,从而使科学、文学和艺术整体水平,远迈前代。后来发展到整个欧洲。佛罗伦萨是意大利乃至整个欧洲文艺复兴的策源地和最大中心。
文艺复兴使意大利乃至整个欧洲从此摆脱了中世纪教会神权和封建等级制度的束缚,使生产力和精神文化得到彻底解放。文学艺术的世俗化和对古典文化的传承弘扬都标志着欧洲文明出现了古希腊之后的第二次高峰,在各个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也为欧洲园林开辟了新天地。
意大利园林的兴起首先在于佛罗伦萨,在佛罗伦萨的富豪权贵们以罗马人的后裔自居,醉心于罗马的一切,欣赏乡间别墅的生活,追求园林牧歌情趣,并建造了一批别墅与庄园。台地园的形式是这些庄园的主要特征。在意大利80%的地貌是丘陵地带,所以这些庄园别墅大多都建于山地之上,台地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意大利园林的主要形式了。
意大利园林的特点:
1、 台地园的形式是这些庄园的主要特征。在意大利80%的地貌是丘陵
地带,所以这些庄园别墅大多都建于山地之上,台地也就理所当
然地成为了意大利园林的主要形式了。
意大利台地园林通常有下往上,逐步引人入胜,展开一个个景点,
最后登高望远,不仅可以一览全园的景色,而且周围的田野、城
市、山林也都尽收眼底。逐步渐入佳境也是东方园林的惯用手法,
但不同的是,东方式的张开是基于散点透视的卷轴画式的步移景
换。而意大利的展开则是颗粒性分个呈现,所追求的是定点式的
特定位置的欣赏,景观的高潮是峰顶的鸟瞰。
2、 意大利园林附属于别墅,建筑的设计和园林的设计大多都是同一个
建筑师设计,但是初期和全盛时期建筑在园林中并不起统率所用,
直到文艺复兴后期既巴洛克时期建筑的统率作用才越来越明显,
这也体现了人文主义的发展,巴洛克时期人文主义发展到极端成
为了享乐主义,追求新奇夸张,大量装饰。
3、 全盛时期的意大利园林布局规则,轴线明显,但不突出主轴轴线。
轴线的形式主要是横竖交错,也有呈放射状的。建筑多位于中轴
线上,有时也位于横轴或者分设中轴两侧。
4、 整个庄园有花园与林园之分,花园是中轴对称的,两旁是几何形状
的水池或者植坛,虽称花园,但花园中很少种植花。花园中还特
别注重水的处理,常修渠道引山泉。意大利园林的水最早可追述
到西亚的造园,但与之不同的是意大利园林摆脱了西亚的涓涓细
流,取而代之的大规模的喷泉、跌水和水池,使整个园林更加清
爽和活跃。外园的林园是茂密的天然树林。通常花园位于南,林
园位于北,这样林园就起到阻挡冬季寒风的作用。
5、 别墅往往位于较高或者最高的太地上,虽然别墅在园林中没有起到
统率的作用,却占据了最有利的位子,这也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
的思想。别墅占据最高点有两个好处:一、意大利是地中海气候,
夏季闷热,哪怕只有几十米的高差,也能让人感觉到迥然不同。
在台地上,白天有凉爽的海风,晚上有山林间的冷空气,简直就
是一座避暑山庄。二、别墅位于最高点,在别墅里面就有居高临
下,登高望远的优势,别墅周围的景色包括自身的庄园和附近的
城镇田野都一览无余。这种手法有点类似于中国古典园林的借景
园外,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如颐和园借玉泉山塔和佛香阁为对
景,江南的私家园林中这种手法就更多了。但不同的是中国园林
的借景往往利用门框窗框把所借之景在视线内框起来以增添画
意。
为什么会有两种风格迥异的风格?
中国园林与意大利园林作为东西方两大园林体系的代表,虽然有相似之处(这说明即使外界环境多么隔绝和不同,人类也有其不可磨灭的共性。)但在各个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表现出完全不同
的两种哲理, 两条路子。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可以用两句话概括:
师法自然,胜于自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这源于中国儒家、道家和佛教三大哲学流派。
对园林艺术的发展起统治地位的则是以老庄为
代表的道家。道家的中心思想是“道”。“道
"
乃为一抽象的概念,其作用可以说即为“自然" , 亦就是万物本身的作用。老庄认为道本无为而能自然生化万物。人与自然相比,渺乎其小: 自然完美无缺,浩瀚玄鱼,莫之能测,亦莫之能抗, 而人则无法避免缺失。所以人自始就不能与自然争衡, 以免破坏万物的和谐, 而要本着万物有生,以天地之心的态度去接纳自然,对自然采取“敬之、爱之、赞叹之、歌咏之"的态度。老子崇尚“无为、无名、无知、无欲" ,主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归于原始的混沌状态, 而听任自然天道之或损或益。庄子则“轻得失,超哀乐,游物外,乐逍遥,齐物我,合天人" ,认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
而西方的哲学思想从柏拉图到康德都是清一色的理性主义(Rationalism) , 最理性的莫过于平面几何,所以西方审美观所本的心是理性的平面几何形。另一方面,西方宗教狂热时间长达一千多年,人与万物都是上帝所创造的众羔羊,目不斜视地虔诚事主,对大自然的瑰丽完全视而不见, 其人与自然的关系完全是二元 与多端的敌对关系。所以西方美学思想基本上没有受到大自然的哺育、滋养和启示, 而完全是人为的、理性的、分析的。意大利的自然美学观也不例外。
中、意自然美学观的差异也表现在对艺术的基本创作态度上,中国人重视物的本质,而不喜违反其物性或破坏其原有形式; 意大利人则与物站在对立的立场上,以主观意念为主,任意改变或改造物来表达其本身的情感。
意大利园林理论
13世纪末,博洛尼亚的法学家克雷申齐(PIETRO CRESCENGI,1230年--1305年)用拉丁文写过一本庭园指导书(OPUS RURALIUM CIBBIDIRYN)。书中按园主身份及园林规模把花园分成三种类型,并附有具体的造园方案。他认为:花园面积为1.3公顷左右为宜,四周布设围墙,南面应布置建筑、花坛、果园、
鱼池,北面设密林以挡风。
真正系统论述园林的是阿尔贝蒂(LEON BATTISTA AIBERTI,1404年--1472年),他既是著名的建筑师和建筑理论家,又是人文主义者和诗人。他在1452年完成并于1485年出版的《论建筑》(DE AREHI TECTUM)一书中详细阐述了他对理想庭园的构想:在长方形的园地中,以直线道路将其划分成整齐的长方形小区,各小区以修剪的黄杨、夹竹桃或月桂绿篱围边。当中为草地,树木呈直线形种植,由一行或三行组成。园路末端以月桂、桧柏、杜松编织成古典式的凉亭,用圆形石柱支撑棚架,上面覆盖藤本植物,形成绿廊,架设在园路上,可以遮阳。沿园路两侧点缀石制或陶制的瓶饰,花坛中央用黄杨篱组成花园主人的姓名,绿篱每隔一段距离修剪成壁龛状,内设雕像,下面安放大理石的坐凳。园路的交叉点中心位置用月桂修剪成坛,园中设迷园,水流下的山腰处,做成石灰岩岩洞,对面可设鱼池、牧场、菜园、果园。
阿尔贝蒂的构想是以古罗马小普林尼描绘的别墅为主要蓝本的。他所提出的以绿篱围绕草地(称为植坛)的做法,成为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园林以及后来的规则式园林中常用的手法,甚至在现代的中国园林中也屡见不鲜。他还十分强调园址的重要性,主张庄园应建于可眺望佳景的山坡上,建筑与园林应形成一个整体,如建筑内部有圆形或半圆形构图,也应该在园林中有所体现以获得协调一致的效果。他强调协调的比例与合适的尺度的重要作用。但是,他并不欣赏古代人所推崇的沉重、庄严的园林气氛,而认为园林应尽可能轻松、明快、开朗,除了形成所需的背景以外,尽可能没有阴暗的地方。这些论点在以后的园林中有所体现。因此,阿尔贝蒂被看作是园林理论的先驱者。
总结:意大利园林从最开始朴素的风格发展到全盛时期的富丽堂皇,再到巴
洛克时期的追求新奇夸张,整
个的过程与文艺复兴的进程
密切相关。其与东方园林迥异
的造园艺术也与其独特的地
理位置、历史背景和理性的哲
学思想分不开。中意两大园林
体系,虽说风格截然不同,但没有高低之分。意大利园林更多是理想之美,中国园林则更多的感性之美。在现代造园过程中人们也不知不觉地把这两种迥异的风格融合在一起给人以美的全新感受。
参考文献:
百度百科——意大利园林
筑龙百科——意大利园林
《中国园林与意大利园林的对比》——冯四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