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托早教教案6个月

6个月

1、目的要求:

2、教学内容:

3、教学方式:

一般掌握部分

150天时生理指标正常均值:体重:7.53~8.02千克;身高:65.5~67.0厘米;头围:42.1~43.0厘米;胸围:42.1~43.0厘米;前囟:2厘米*2厘米;出牙:0~2颗。

动作发育:会翻身,如果扶着他,能够站的很直,并且喜欢在扶立时跳跃。把玩具等物品放在孩子面前,他会伸手去拿,并塞入自己口中。6个月孩子听力比以前更加有效了,能分辨不同声音,并学着发声。

感觉发育:6个月的孩子已经能够区别某人和陌生人,从镜子里看出自己会微笑。会用不同的方式表示自己的情绪,如用笑、哭来表示喜欢或不喜欢。

这一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宝宝之间天生的个体差异会更加明显,有的宝宝不需要扶也能坐一小会儿,另一些宝宝需要扶着才能坐稳,长得快些的宝宝甚至开始出牙了,当然妈妈们不必为宝宝个体差异发展快慢而担心,只要宝宝精神好、又能吃,就没问题。宝宝的手与上个月相比更加灵活,妈妈递给他饼干,他会伸手抓,放进嘴里啃咬练习咀嚼以促进牙齿萌出。由于对周围世界的认识能力提高,宝宝能认识妈妈的脸,看到疼爱与细心护理自己的妈妈就会笑,看到不认识的人的面孔时,有时会哭,对妈妈表现出依恋,对周围表现得好奇,随之也会出现怕生现象。在宝宝觉醒时,让宝宝练习坐、俯卧、从俯卧、翻身到仰卧、匍行都是很适合的游戏;为了训练手的灵活,可以让宝宝两只手各拿一物对敲或将其中一只手的一物传给妈妈,这也是宝宝喜欢的游戏。适应环境需要一个过程的,对于好奇与怕生的宝宝,妈妈应该尽量带宝宝外出接触新环境。

150天时生理指标正常均值:体重:7.53~8.02千克;身高:65.5~67.0厘米;头围:42.1~43.0厘米;胸围:42.1~43.0厘米;前囟:2厘米*2厘米;

出牙:0~2颗

6个月宝宝的发育标准:

1、 在很短的时间内,不用扶着就会坐;

2、 一看见报纸就去撕;

3、 用手里的东西敲打床面和桌子;

4、 把拨浪鼓从一只手换到另一只手;

5、 来了不认识的生人,就变换成盯人的表情;

6、 会区别母亲和他人的不同;

7、 自己拿饼干吃;

8、 母亲一伸手,就挺出身子。

6个月

一、智能发育特征:6 个月的婴儿能独坐片刻。大人扶着站立时,两腿会作跳的动作。有爬的愿望。会用双手同时握住东西,能摇发响的玩具,抓悬挂的玩具,玩具从一手递给另一手。

会扔、摔东西,扑捉并拍打镜中人。开始能够理解成人对他说话的态度,并开始感受愉快或不愉快的感情。拿东西,拿不到到就哭。用身体动作表示到外边玩。可自由地将奶瓶头放入口中。能无意发出“爸”、“妈”等音,同时发出比较复杂的声音,如a 、e 、i 、o 、u ,好象要说话,会发出不同声音,表示不同反应。

对陌生人表现出惊奇、不快,把身体转向亲人。

二、运动:

靠坐到独坐、翻滚和打转。许多研究证明,早期活动是婴儿认知发展的基础。因此要按婴儿运动发育规律,通过练习促进婴儿运动能力的发展。

靠坐到独坐,锻炼头颈腰背肌肉。每天经常让宝宝练习双手拉着你的两个手指坐起来,用枕头等垫着宝宝的背部使其靠坐,在宝宝能较稳的靠坐后,逐步移走后边的靠垫。把玩具放在够着处,让宝宝坐着玩一会儿。每次时间不宜太长,开始5~10分钟。每天练习3~4次(见图4~9)。

翻滚、打转,训练全身肌肉运动及感觉和运动协调性。翻滚:在平坦不太软的床上,或地上铺席子或塑料地板块,宝宝先仰卧,用一件新鲜的有声有色的玩具吸引他的注意力,引导他从仰卧变为侧卧、俯卧,再从俯卧转成仰卧。让宝宝翻身打滚,但要注意安全。

打转:让宝宝俯卧床上,大人用玩具在宝宝一侧引诱。这时宝宝会以腹部为支点四肢腾空,上肢想够取玩具,下肢也着急地摇动,身体在床上打转转。

俗话说:“心灵手巧”,也有人把手指比喻心灵的前哨。精细动作是指手的动作,手的拇指食指对捏的动作对人类有特殊的意义。人类许许多多的技巧动作主要靠它来完成。手是制造工具的工具。因此,要多多给婴儿练习手的动作(见图4~10)。

该年龄段手的动作练习主要内容为积木传手和抓取小东西。

三、认知:

积木传手。通过积木传手,练习手的技巧,学会解决问题。

宝宝坐在床上,妈妈给他一块积木,等他拿住后,再向同一手递另一块积木。看他是否将原来的一块积木传递到另一只手后,再来拿这一块积木。如果他将手中的积木扔掉,再拿新的积木,就要教他先换手后再拿新的。练习几次之后,他会学到了这本领。

抓取小东西。用手指抓小的东西,可以锻炼指尖细小肌肉的协调动作,这是促进神经系统反应的必要条件。手抓东西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先学会全手大把抓以后拇指和其他指对捏捏取,到9个月左右会拇指和食指对捏捏取很小的物体。拇指食指对捏动作开始出现的年龄和智力发展关系密切。如果一个婴儿10个月还不会用拇指食指对捏抓取细小东西,就可以怀疑他的智力发展障碍。

家长要让宝宝练习用手抓东西,每天数次,抓取物体从大逐渐变小。选择小的物品,要以卫生安全为原则,以免误食口内发生危险。可以选小饼干、小米花等,即使吃进口内也会立即溶化变软。不能用纽扣、硬豆或药片。抓取活动练习持续数月,直到会捏取很小的东西为止。

最初的记忆。一般婴儿最初对物的记忆是灯。当成人说灯在哪里?他会用眼睛看灯。

认识灯的训练方法:母亲抱着孩子在灯前用手开关灯,使灯又亮又灭,一面慢慢说“灯”,初时孩子盯住母亲的脸,渐渐目光落在母亲手上。他觉得灯在闪光,目光渐渐转移到灯上。每天练习5~6次,直到你一说“灯”,他就用眼睛盯住灯。母亲可抱孩子在室内不同位置,看看孩子的目光是否仍能找到灯。

有些孩子对灯不感兴趣,可选认任何一种物品,如果他常常爱看一幅猫的图画,就可以把“猫”作为第一个听声认物对象。孩子喜欢认发光的、会跑的、色彩鲜艳的东西,以他的兴趣作为目的物则效果最佳。

当孩子学会注视之后,要拿着他的小手去抚摸目的物,从而过渡到听声指物。

四、语言:

教婴儿听懂更多的话。这时期与孩子说话仍很重要,要使他懂得语言和很多动作和物品之间的联系。 动作时还要加上语言。在给孩子进食时说“亮亮!吃饭了”,“哎!好好吃呀! ”“可好吃啦”等等。在外出散步时,可以说“亮亮!狗来了”,“啊,花开得真好看呀!”妈妈在做家务时,可以将孩子放在身边,边做边唠叨说:“妈妈要晾衣服了,你在一旁好好等着。”

教物品的名称。反复教孩子认识他熟悉并喜爱的各种日常生活用品的名称,如起床时,可教他认识小被子、衣服:喂奶时,教他认识奶瓶、手绢;坐小车时说“这是小车”等。教婴儿认识物品,结合当时的活动内容反复教,如给婴儿戴帽子外出,成人不仅拿帽子给他看,还可以告诉他这是“帽帽”,“亮亮的帽子”;吃饼干时认识饼干,吃苹果时对宝宝说“这是苹果”。在玩耍时教各种玩具的名称。

这个时期,孩子虽然不会说话,慢慢地他能听懂很多话,对日后语言发展有重要作用。

教发爸爸、妈妈声。随着婴儿与外界接触的增加,与亲人的交往增加,婴儿的发音反应越来越强烈,好像总要说些什么,此时已不是单独的元音或辅音,而是发出一些音节。家长要有意识地教他一些音节的发音,如 ba-ba ,ma-ma ,da-da 等。婴儿可很清晰地模仿发出这些音,但没有任何意义。此时家长在他(她)发音时要给予应答和鼓励,使他(她)建立此音与实际意义的联系,为他(她)有意识的叫爸爸、妈妈打好基础。

在家长多次的重复某一语词(多是名称)并与实际东西联系起来时,婴儿会逐渐理解这一语词的意义,并建立起对这一信号的反应,比如,经常叫婴儿的名字,他(她)会对自己的名字很熟悉,当你喊他时,他(她)会马上抬起头或转过头来看。再比如,经常给他看灯,告诉他(她)“灯”,并指给他看,以后他(她)会一听到“灯”这个词的信号,就会马上去找,这就开始建立了语言信号的反应。

婴儿语言发展有一定规律,到4~8个月时为连续音节阶段。这时期发音明显增多,并发出连续音节。如果父母仔细观察,发现这时婴儿除发出元音外,增加了辅音成分如b 、p 、d 、k 等,还有 ba-ba ,da-da-da 等重复连续音节。此时期孩子会偶然发出ma-ma ,pa-pa 声,常被成人误认为在呼叫爸爸、妈妈呢!实际上是无意识的发音。

此时期父母要有意识地教孩子发爸爸、妈妈声,在孩子高兴时,和他面对面,慢慢、而清晰地发出爸爸、妈妈声,让宝宝看着你的口型模仿,经常反复进行。如果宝宝偶然发出爸爸、妈妈声,就要当成真正会呼叫一样,高兴地抱抱亲亲宝宝,并说我就是你的爸爸或妈妈呀!鼓励他以后再发出这种语声。

五、生活与交往(情绪与社会能力):

当孩子用哭声求助时。当孩子用哭声求助时,伸出你的手,孩子会倍感温馨。但手如何伸的确又是门艺术。孩子的个性和能力也许就会由此改变。

也许是在孩子6个月的某一天,母亲发现儿子趴在床上,努力地去抓前面的玩具,但是他不会爬,感觉很吃力。这时孩子看见了母亲,他开始哭,想求得母亲的帮助。次时如果母亲之直接把玩具拿给他,下一次孩子一定还会这样求助,而放弃为拿到玩具的努力。这样一来,孩子不仅失去了连续爬行的好机会,而且也失去了独立性的培养,事事只得依赖他人帮助,遇到不如意的事容易啼哭。而如果母亲这时过去用手掌轻轻顶着孩子的小脚丫往前推一下,不仅同样满足了孩子的要求,而且可以使他的身体和心理都得到锻炼,他会为拿到玩具不断努力学习爬行,逐渐习惯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目的,体会到自己本领的不断增强,从而培养自信心。能干、自立、自信的孩子,往往是在不断锻炼中成长起来的。

刚会站立和行走的孩子常会摔倒,如果磕伤了皮肤,他们多半会哭起来。有的孩子能很快止住哭声,而有的则哭个没完。这不仅与孩子天生的气质有关,还与父母对待这类事情的态度有关。因为孩子的情绪很容易受大人情绪的影响。有的父母看见孩子摔到了十分着急,紧张和担心溢于言表。这样一来,即使孩子没有摔疼,也可能受大人的紧张神情的影响而大哭起来。如果父母在表示关怀的同时,能对孩子威胁,以幽默的口吻说:“妈妈找找你哪里长胖了,咦,怎么找不着呢?”这种乐观幽默的态度会感染孩子,使他很快轻松起来,忘记疼痛。更为重要的是,孩子由此开始学习乐观地面对挫折。父母处理生活小事的方式和态度,往往对孩子的性格培养有重要影响。

对孩子的哭声报以冷漠的态度是不可取的。孩子还很小,有很多困难是他们不能克服的。在他感到饥

6个月

1、目的要求:

2、教学内容:

3、教学方式:

一般掌握部分

150天时生理指标正常均值:体重:7.53~8.02千克;身高:65.5~67.0厘米;头围:42.1~43.0厘米;胸围:42.1~43.0厘米;前囟:2厘米*2厘米;出牙:0~2颗。

动作发育:会翻身,如果扶着他,能够站的很直,并且喜欢在扶立时跳跃。把玩具等物品放在孩子面前,他会伸手去拿,并塞入自己口中。6个月孩子听力比以前更加有效了,能分辨不同声音,并学着发声。

感觉发育:6个月的孩子已经能够区别某人和陌生人,从镜子里看出自己会微笑。会用不同的方式表示自己的情绪,如用笑、哭来表示喜欢或不喜欢。

这一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宝宝之间天生的个体差异会更加明显,有的宝宝不需要扶也能坐一小会儿,另一些宝宝需要扶着才能坐稳,长得快些的宝宝甚至开始出牙了,当然妈妈们不必为宝宝个体差异发展快慢而担心,只要宝宝精神好、又能吃,就没问题。宝宝的手与上个月相比更加灵活,妈妈递给他饼干,他会伸手抓,放进嘴里啃咬练习咀嚼以促进牙齿萌出。由于对周围世界的认识能力提高,宝宝能认识妈妈的脸,看到疼爱与细心护理自己的妈妈就会笑,看到不认识的人的面孔时,有时会哭,对妈妈表现出依恋,对周围表现得好奇,随之也会出现怕生现象。在宝宝觉醒时,让宝宝练习坐、俯卧、从俯卧、翻身到仰卧、匍行都是很适合的游戏;为了训练手的灵活,可以让宝宝两只手各拿一物对敲或将其中一只手的一物传给妈妈,这也是宝宝喜欢的游戏。适应环境需要一个过程的,对于好奇与怕生的宝宝,妈妈应该尽量带宝宝外出接触新环境。

150天时生理指标正常均值:体重:7.53~8.02千克;身高:65.5~67.0厘米;头围:42.1~43.0厘米;胸围:42.1~43.0厘米;前囟:2厘米*2厘米;

出牙:0~2颗

6个月宝宝的发育标准:

1、 在很短的时间内,不用扶着就会坐;

2、 一看见报纸就去撕;

3、 用手里的东西敲打床面和桌子;

4、 把拨浪鼓从一只手换到另一只手;

5、 来了不认识的生人,就变换成盯人的表情;

6、 会区别母亲和他人的不同;

7、 自己拿饼干吃;

8、 母亲一伸手,就挺出身子。

6个月

一、智能发育特征:6 个月的婴儿能独坐片刻。大人扶着站立时,两腿会作跳的动作。有爬的愿望。会用双手同时握住东西,能摇发响的玩具,抓悬挂的玩具,玩具从一手递给另一手。

会扔、摔东西,扑捉并拍打镜中人。开始能够理解成人对他说话的态度,并开始感受愉快或不愉快的感情。拿东西,拿不到到就哭。用身体动作表示到外边玩。可自由地将奶瓶头放入口中。能无意发出“爸”、“妈”等音,同时发出比较复杂的声音,如a 、e 、i 、o 、u ,好象要说话,会发出不同声音,表示不同反应。

对陌生人表现出惊奇、不快,把身体转向亲人。

二、运动:

靠坐到独坐、翻滚和打转。许多研究证明,早期活动是婴儿认知发展的基础。因此要按婴儿运动发育规律,通过练习促进婴儿运动能力的发展。

靠坐到独坐,锻炼头颈腰背肌肉。每天经常让宝宝练习双手拉着你的两个手指坐起来,用枕头等垫着宝宝的背部使其靠坐,在宝宝能较稳的靠坐后,逐步移走后边的靠垫。把玩具放在够着处,让宝宝坐着玩一会儿。每次时间不宜太长,开始5~10分钟。每天练习3~4次(见图4~9)。

翻滚、打转,训练全身肌肉运动及感觉和运动协调性。翻滚:在平坦不太软的床上,或地上铺席子或塑料地板块,宝宝先仰卧,用一件新鲜的有声有色的玩具吸引他的注意力,引导他从仰卧变为侧卧、俯卧,再从俯卧转成仰卧。让宝宝翻身打滚,但要注意安全。

打转:让宝宝俯卧床上,大人用玩具在宝宝一侧引诱。这时宝宝会以腹部为支点四肢腾空,上肢想够取玩具,下肢也着急地摇动,身体在床上打转转。

俗话说:“心灵手巧”,也有人把手指比喻心灵的前哨。精细动作是指手的动作,手的拇指食指对捏的动作对人类有特殊的意义。人类许许多多的技巧动作主要靠它来完成。手是制造工具的工具。因此,要多多给婴儿练习手的动作(见图4~10)。

该年龄段手的动作练习主要内容为积木传手和抓取小东西。

三、认知:

积木传手。通过积木传手,练习手的技巧,学会解决问题。

宝宝坐在床上,妈妈给他一块积木,等他拿住后,再向同一手递另一块积木。看他是否将原来的一块积木传递到另一只手后,再来拿这一块积木。如果他将手中的积木扔掉,再拿新的积木,就要教他先换手后再拿新的。练习几次之后,他会学到了这本领。

抓取小东西。用手指抓小的东西,可以锻炼指尖细小肌肉的协调动作,这是促进神经系统反应的必要条件。手抓东西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先学会全手大把抓以后拇指和其他指对捏捏取,到9个月左右会拇指和食指对捏捏取很小的物体。拇指食指对捏动作开始出现的年龄和智力发展关系密切。如果一个婴儿10个月还不会用拇指食指对捏抓取细小东西,就可以怀疑他的智力发展障碍。

家长要让宝宝练习用手抓东西,每天数次,抓取物体从大逐渐变小。选择小的物品,要以卫生安全为原则,以免误食口内发生危险。可以选小饼干、小米花等,即使吃进口内也会立即溶化变软。不能用纽扣、硬豆或药片。抓取活动练习持续数月,直到会捏取很小的东西为止。

最初的记忆。一般婴儿最初对物的记忆是灯。当成人说灯在哪里?他会用眼睛看灯。

认识灯的训练方法:母亲抱着孩子在灯前用手开关灯,使灯又亮又灭,一面慢慢说“灯”,初时孩子盯住母亲的脸,渐渐目光落在母亲手上。他觉得灯在闪光,目光渐渐转移到灯上。每天练习5~6次,直到你一说“灯”,他就用眼睛盯住灯。母亲可抱孩子在室内不同位置,看看孩子的目光是否仍能找到灯。

有些孩子对灯不感兴趣,可选认任何一种物品,如果他常常爱看一幅猫的图画,就可以把“猫”作为第一个听声认物对象。孩子喜欢认发光的、会跑的、色彩鲜艳的东西,以他的兴趣作为目的物则效果最佳。

当孩子学会注视之后,要拿着他的小手去抚摸目的物,从而过渡到听声指物。

四、语言:

教婴儿听懂更多的话。这时期与孩子说话仍很重要,要使他懂得语言和很多动作和物品之间的联系。 动作时还要加上语言。在给孩子进食时说“亮亮!吃饭了”,“哎!好好吃呀! ”“可好吃啦”等等。在外出散步时,可以说“亮亮!狗来了”,“啊,花开得真好看呀!”妈妈在做家务时,可以将孩子放在身边,边做边唠叨说:“妈妈要晾衣服了,你在一旁好好等着。”

教物品的名称。反复教孩子认识他熟悉并喜爱的各种日常生活用品的名称,如起床时,可教他认识小被子、衣服:喂奶时,教他认识奶瓶、手绢;坐小车时说“这是小车”等。教婴儿认识物品,结合当时的活动内容反复教,如给婴儿戴帽子外出,成人不仅拿帽子给他看,还可以告诉他这是“帽帽”,“亮亮的帽子”;吃饼干时认识饼干,吃苹果时对宝宝说“这是苹果”。在玩耍时教各种玩具的名称。

这个时期,孩子虽然不会说话,慢慢地他能听懂很多话,对日后语言发展有重要作用。

教发爸爸、妈妈声。随着婴儿与外界接触的增加,与亲人的交往增加,婴儿的发音反应越来越强烈,好像总要说些什么,此时已不是单独的元音或辅音,而是发出一些音节。家长要有意识地教他一些音节的发音,如 ba-ba ,ma-ma ,da-da 等。婴儿可很清晰地模仿发出这些音,但没有任何意义。此时家长在他(她)发音时要给予应答和鼓励,使他(她)建立此音与实际意义的联系,为他(她)有意识的叫爸爸、妈妈打好基础。

在家长多次的重复某一语词(多是名称)并与实际东西联系起来时,婴儿会逐渐理解这一语词的意义,并建立起对这一信号的反应,比如,经常叫婴儿的名字,他(她)会对自己的名字很熟悉,当你喊他时,他(她)会马上抬起头或转过头来看。再比如,经常给他看灯,告诉他(她)“灯”,并指给他看,以后他(她)会一听到“灯”这个词的信号,就会马上去找,这就开始建立了语言信号的反应。

婴儿语言发展有一定规律,到4~8个月时为连续音节阶段。这时期发音明显增多,并发出连续音节。如果父母仔细观察,发现这时婴儿除发出元音外,增加了辅音成分如b 、p 、d 、k 等,还有 ba-ba ,da-da-da 等重复连续音节。此时期孩子会偶然发出ma-ma ,pa-pa 声,常被成人误认为在呼叫爸爸、妈妈呢!实际上是无意识的发音。

此时期父母要有意识地教孩子发爸爸、妈妈声,在孩子高兴时,和他面对面,慢慢、而清晰地发出爸爸、妈妈声,让宝宝看着你的口型模仿,经常反复进行。如果宝宝偶然发出爸爸、妈妈声,就要当成真正会呼叫一样,高兴地抱抱亲亲宝宝,并说我就是你的爸爸或妈妈呀!鼓励他以后再发出这种语声。

五、生活与交往(情绪与社会能力):

当孩子用哭声求助时。当孩子用哭声求助时,伸出你的手,孩子会倍感温馨。但手如何伸的确又是门艺术。孩子的个性和能力也许就会由此改变。

也许是在孩子6个月的某一天,母亲发现儿子趴在床上,努力地去抓前面的玩具,但是他不会爬,感觉很吃力。这时孩子看见了母亲,他开始哭,想求得母亲的帮助。次时如果母亲之直接把玩具拿给他,下一次孩子一定还会这样求助,而放弃为拿到玩具的努力。这样一来,孩子不仅失去了连续爬行的好机会,而且也失去了独立性的培养,事事只得依赖他人帮助,遇到不如意的事容易啼哭。而如果母亲这时过去用手掌轻轻顶着孩子的小脚丫往前推一下,不仅同样满足了孩子的要求,而且可以使他的身体和心理都得到锻炼,他会为拿到玩具不断努力学习爬行,逐渐习惯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目的,体会到自己本领的不断增强,从而培养自信心。能干、自立、自信的孩子,往往是在不断锻炼中成长起来的。

刚会站立和行走的孩子常会摔倒,如果磕伤了皮肤,他们多半会哭起来。有的孩子能很快止住哭声,而有的则哭个没完。这不仅与孩子天生的气质有关,还与父母对待这类事情的态度有关。因为孩子的情绪很容易受大人情绪的影响。有的父母看见孩子摔到了十分着急,紧张和担心溢于言表。这样一来,即使孩子没有摔疼,也可能受大人的紧张神情的影响而大哭起来。如果父母在表示关怀的同时,能对孩子威胁,以幽默的口吻说:“妈妈找找你哪里长胖了,咦,怎么找不着呢?”这种乐观幽默的态度会感染孩子,使他很快轻松起来,忘记疼痛。更为重要的是,孩子由此开始学习乐观地面对挫折。父母处理生活小事的方式和态度,往往对孩子的性格培养有重要影响。

对孩子的哭声报以冷漠的态度是不可取的。孩子还很小,有很多困难是他们不能克服的。在他感到饥


相关文章

  • 幼儿园汇报演出致词
  • 迎元旦--全日制宝宝欢乐秀 致辞 尊敬的各位家长.各位老师: 大家好! 岁月如歌,光阴似箭.寒来暑往,倏然间岁月的年轮在不经意中又多划了一个圈,我们可爱的孩子们明天又大了一岁.在我们共同渡过的日子里,我们一同体验了春的温暖,夏的火热,秋的丰 ...查看


  • 幼师专业,学前教育,供不应求,人才紧缺
  • 幼师专业,学前教育,供不应求,人才紧缺 学前教育是人生发展的奠基性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终身教育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个体在早期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促进教育和社会公平具有重要价值.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查看


  • 早教课程教案编排
  • 早教课程教案的编排 亲子园是以0~3岁的婴幼儿和他的父母为对象的教育场所.既然是教育场所就会涉及到教育内容的选择,课程教案的编排.做为亲子园的教师,我们面临的是两个教育对象-孩子和他的家长,这就需要我们亲子园的教师要两者兼顾,不但要让孩子乐 ...查看


  • 早教公司创业计划书
  • 早教公司创业计划书 1. 公司 为0-6的岁的幼儿提供早期的教育.服务中心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充满了科学性和合理性. 1.1公司宗旨 提高父母的育儿水平,帮助家长完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夙愿. 1.2项目背景 目前为止,我国的早期教育在还处于 ...查看


  • 保姆服务分类
  • 三替好生活家务管家服务分类及服务内容 三家务管家(保姆服务)包括:育儿嫂.家务员.养老护理员.病患护理员 1. 育儿服务经育婴早教专业培训,具有科学育儿.早教幼教专业技能. 三替育儿服务过三替培训中心的系统规范培训并通过理论.实操两个方面考 ...查看


  • 早教教案.2docx
  • 活动名称: 学一学 场地: 小丫丫 家长学习目标 月龄: 19-24 月 人数: (孩子 5 人,成人 5 人) 宝宝发展目标 1. 理解动词跑.弯.捡.转.做 等 2. 能够执行 2 个以上的指令, 比 如大圆圈. 小圆圈. 长大了等 所 ...查看


  • 金宝贝简介(图文)
  • 金宝贝中国简况 1 第一部分 金宝贝简介 G ymboree ,金宝贝,源自美国的全球早教知名品牌和早教权威.1976年在美国加州成立了全美第一家亲子早教中心.30多年幼儿潜能开发经验, 分支机构遍布全世界35个国家,600多个教育中心.G ...查看


  • 2013幼儿园老师培训资料
  • 最值得园长老师花时间去学的幼儿园园本资料 资料组成=教学视频(名师教学视频.各科优质课视频)+文档资料(管理类.启智类.教育类) (名师阵容应彩云.吴桂英.董浩瀚.龚敏.王红裕等) 名师课例(视频类) 应彩云专辑 <藏在哪里了> ...查看


  • 2016十大发展前景最好的高职专业
  • 一.动漫动画专业:推荐等级☆☆☆☆☆ 推荐理由:就业前景广阔,人才缺口大. 就业前景:自2006年起,中国动漫行业得到国家的大力扶持,被称作21世纪知识经济的核心产业和未来的热门专业.截止目前,中国动漫节目年需求量为26万分钟,实际播出只有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