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汇报材料
旧堡小学
2011年11月
现代信息技术汇报材料
我校现有21个教学班,学生906人,教师58人,具有小高职称17人,中级职称35人,教师学历全部达标。几年来,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高度重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和整合,进一步优化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建构信息网络环境下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不断更新设备,完善设施,加强运用,努力提高师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有力地促进了教育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实施,大幅度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现对我校近几年的现代教育技术教育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组织与管理
1、强化学习,提高认识。
人的现代化在于教育的现代化,教育的现代化取决于教育思想与教育技术的现代化,而在教育技术与教育思想中,教育思想是灵魂,如果思想观念不到位,再先进的技术与设备也是枉然,因此我们把教育思想现代化作为教育技术现代化的支撑点,强化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近年来,我校开展了“四大活动”:一是“全员电脑知识培训”,我校每年开办二次信息技术培训班,利用暑假,分二个学段开办了“internet”高级培训,全校教师人人参加,全部通过测试;二是“全校读书活动”,学校校本教研提出“六个一”的要求,即每个教师都要读一本专著,上一堂展示课,拟一份中考模拟试卷,制作一个课件,发表或交流一篇教研文章,开展一次读书比赛活动。三是“全员教学反思”,学校要求教师每篇教案后要写教学反思,一个学期结束后要写二篇1000字以上的反思。通过反思教学,开展“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讨,使教师真正认识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
2、强化组织保障。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建设,成立了以柏素娟校长为首的现代教育技术领导机构,全面协调、督促和评估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建立了由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导处主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为组员的领导小组。1位专职教师与1名信息员组成技术小组,负责全校网络的维护、硬件维修,辅导学生参加信息技术竞赛等工作。
我校制定了较为健全的现代教育技术管理制度。将现代技术教育纳入常规教学管理范围内,每学年初,制定学年计划与学期计划,每期检查两次。逐步完善了现代教育技术管理规章、技术操作规程,明确了岗位责任目标。制订了《学校校园网络管理制度》《计算机教室管理条例》《教室多媒体设备管理制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岗位职责》等多个制度。建立了评价、激励机制,推进实验进程,对在现代教育技术研究中作出贡献和取得成果的教师给以奖励。
3、强化制度保障。
为进一步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管理工作,学校依据上级的有关规定学校制定了各类管理制度,对于各项制度做到学习宣传、落实职责,制度上墙、经常对照,检查督促、共同遵守,确保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正常运转。学校还制订了与教学有关的培训、奖励、考核制度,以多媒体制作培训、课件展示汇报会等活动为载体,积极推动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收到较好效果。
4、强化经费保障。
上级教育部门对我校的建设与发展有比较大的经费支持,几年来,投入现代教育技术的经费逐年增加,为全校每位教师每人配备一台电脑,每个班级配备大屏幕、电脑将要实现班班通,学校也积极筹措专用经费保证现代教育技术设备正常运转和更新升级,对各种设备、器材建立明细账目,保证账物相符。
二、加强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软、硬件建设
1、我校的硬件设施,基本上能满足实施现代教育的需要。学校现有微机室1间,电子备课室1间,学生计算机46台,基本能满足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和学科整合的需要。
2、学校已建立了自己的校园网站,学校骨干教师还建立了自己的专用网站和个人博客。
3、学校全体教师每人一台电脑,达到任课教师每人一台电脑,学校管理人员每人配备办公电脑1台,打印设备4套、刻录系统1套;照相机、摄像机各1台。
4、硬件建设得到加强的同时,软件配套建设也逐步到位。投入大量资金,学校购买了windowsXP、windows 2003等正版操作系统软件、瑞星杀毒软件, 装备了电子图书馆。为了满足教学所需,学校购买了课件制作素材库、新课程听课评课优秀案例、新课标优秀课件以及多部爱国主义影片、科普片、教学所需的各种音像资料等电教教材,满足了教学的基本要求。
5、初步实现了教学资源的收集与共享。教学人员和管理人员经常地、大量地利用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制作课件、编制试卷、撰写电子教案和论文等,形成了以教导处、年级组、教研组、教师为开发主体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直接为教育教学服务。建立了电子教案、各学科课件、试卷等教学资源库,利用外出学习、参观、校内活动等形式积累了丰富的资源,形成了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长效机制。
三、加强管理人员和教师培训,提高技术水平和运用能力
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建设现代化学校,只有坚实的物质基础是不够的,还需要拥有一大批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并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师队伍。当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发展方向明确后,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教育技能的提高,就可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我校十分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和运用能力。
1.加强教师培训,打造信息化教师队伍
在现代教育技术校本培训中,我们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组织了形式多样的培训,培训内容分别为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IE浏览器, Powerpoint课件制作软件,Photoshop图片处理软件、Frontpage网页制作软件,共培训教师100多人次。我们还采取教师自学、组织课件等多种形式,使教师们掌握了必要的理论知识,提高了实践操作能力,为开展“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奠定了基础。目前,学校已经拥有一支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师队伍。
2.采取有效措施,提升运用水准
学校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每期组织骨干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上公开课、研究课,安排“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汇报课、示范课。举办教学设计比赛、课堂教学评比、多媒体课件制作比赛,逐步加大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的考评力度。在我校开展的课堂教学研究暨学校教学杯中,把能否娴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作为评估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指标,没有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课不能评为优质课,还设立了“最佳课件制作奖”,以激励教师在教学中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教学。目前,学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主要学科达100%,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学的教师达90%以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课时占总课时的70%以上。学校形成了浓厚的教育科研氛围。
3、改进教学模式,开展课题研究
作为致力于创建全市起示范作用的学校,我们在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同时,大力加强教学科研工作,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与实验。
①.探索网络环境下新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尊重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了解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目前,我们探索出了运用多媒体优化组合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交互式教学三种教学模式。学生可根据自己需要和知识的掌握程度,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安排学习进度,进行个性化学习。学生可以在互联网上查询、检索信息资料,开展探究式学习,解决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我校研究性学习开展得有声有色。学生能充分利用电脑网络寻找素材,完成课题资料的收集。
②.建立保障激励机制,大力开展课题研究
我校的课题研究重点放在,一是变使用、多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为有机使用、合理使用,深入探究如何合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二是开展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研究与实践。
四、努力实现现代教育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
1、我校在教学中基本普及了现代教育技术。
(1)按照教学计划从三年级开设了信息技术课;
(2)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品德、音乐、美术等主要学科都运用了现代教育技术教学;
(3)学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学的教师达到90%以上,45岁以下的教师100%的运用了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学;
(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课时所占总课时的比例逐年提高,现已经达到70%以上。
2、教师的教学效果不断提高。我校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教学质量和效率有了明显提高,在区、市级优质课评比中,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多次获奖,信息技术论文多篇获奖。
3、学生的学习效果有了明显提高。信息技术学科学生学习成绩合格率达到100%;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课和研究性学习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计算机的操作技能,并能够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学校每年都要组织学生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信息技术兴趣小组活动开展有声有色,认真组织参加上级组织的电脑制作活动并有多名同学在区、市评选中获奖。
五、我们的努力方向
我校在工作中取得了不少令人欣喜的成绩同时,但也存在着许多不足和问题。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一方面,教育发展的形势要求我们进一步改进办学条件,起到更好的示范作用,但苦于经费不足,有些想做也应该要做的事情一直未能实现,如构建供学生、家长和社会随时共享学校教育资源,了解学生成长状态的教育资讯平台;另一方面,对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目前我校全体教师虽掌握了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但少数教师有关这方面的理论修养还不够,研究还不够深入。在教育改革过程中,现代教育技术如何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如何最大限度地优化教学过程等问题还有待我们继续深入研究。我们将继续努力,在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道路上不断地努力探索。
回顾近年来的实践与探索,我校逐步形成了现代教育技术融“学校发展、教育管理、教学科研、全面育人”于一体的教育管理理念,为社会提供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培养了一大批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展望未来,豪情满怀。我们深感重任在肩,时代赋予了我们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学校将继续探索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课程改革的新步伐,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教育谱写绚丽的新篇章!
现代信息技术汇报材料
旧堡小学
2011年11月
现代信息技术汇报材料
我校现有21个教学班,学生906人,教师58人,具有小高职称17人,中级职称35人,教师学历全部达标。几年来,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高度重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和整合,进一步优化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建构信息网络环境下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不断更新设备,完善设施,加强运用,努力提高师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有力地促进了教育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实施,大幅度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现对我校近几年的现代教育技术教育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组织与管理
1、强化学习,提高认识。
人的现代化在于教育的现代化,教育的现代化取决于教育思想与教育技术的现代化,而在教育技术与教育思想中,教育思想是灵魂,如果思想观念不到位,再先进的技术与设备也是枉然,因此我们把教育思想现代化作为教育技术现代化的支撑点,强化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近年来,我校开展了“四大活动”:一是“全员电脑知识培训”,我校每年开办二次信息技术培训班,利用暑假,分二个学段开办了“internet”高级培训,全校教师人人参加,全部通过测试;二是“全校读书活动”,学校校本教研提出“六个一”的要求,即每个教师都要读一本专著,上一堂展示课,拟一份中考模拟试卷,制作一个课件,发表或交流一篇教研文章,开展一次读书比赛活动。三是“全员教学反思”,学校要求教师每篇教案后要写教学反思,一个学期结束后要写二篇1000字以上的反思。通过反思教学,开展“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讨,使教师真正认识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
2、强化组织保障。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建设,成立了以柏素娟校长为首的现代教育技术领导机构,全面协调、督促和评估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建立了由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导处主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为组员的领导小组。1位专职教师与1名信息员组成技术小组,负责全校网络的维护、硬件维修,辅导学生参加信息技术竞赛等工作。
我校制定了较为健全的现代教育技术管理制度。将现代技术教育纳入常规教学管理范围内,每学年初,制定学年计划与学期计划,每期检查两次。逐步完善了现代教育技术管理规章、技术操作规程,明确了岗位责任目标。制订了《学校校园网络管理制度》《计算机教室管理条例》《教室多媒体设备管理制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岗位职责》等多个制度。建立了评价、激励机制,推进实验进程,对在现代教育技术研究中作出贡献和取得成果的教师给以奖励。
3、强化制度保障。
为进一步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管理工作,学校依据上级的有关规定学校制定了各类管理制度,对于各项制度做到学习宣传、落实职责,制度上墙、经常对照,检查督促、共同遵守,确保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正常运转。学校还制订了与教学有关的培训、奖励、考核制度,以多媒体制作培训、课件展示汇报会等活动为载体,积极推动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收到较好效果。
4、强化经费保障。
上级教育部门对我校的建设与发展有比较大的经费支持,几年来,投入现代教育技术的经费逐年增加,为全校每位教师每人配备一台电脑,每个班级配备大屏幕、电脑将要实现班班通,学校也积极筹措专用经费保证现代教育技术设备正常运转和更新升级,对各种设备、器材建立明细账目,保证账物相符。
二、加强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软、硬件建设
1、我校的硬件设施,基本上能满足实施现代教育的需要。学校现有微机室1间,电子备课室1间,学生计算机46台,基本能满足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和学科整合的需要。
2、学校已建立了自己的校园网站,学校骨干教师还建立了自己的专用网站和个人博客。
3、学校全体教师每人一台电脑,达到任课教师每人一台电脑,学校管理人员每人配备办公电脑1台,打印设备4套、刻录系统1套;照相机、摄像机各1台。
4、硬件建设得到加强的同时,软件配套建设也逐步到位。投入大量资金,学校购买了windowsXP、windows 2003等正版操作系统软件、瑞星杀毒软件, 装备了电子图书馆。为了满足教学所需,学校购买了课件制作素材库、新课程听课评课优秀案例、新课标优秀课件以及多部爱国主义影片、科普片、教学所需的各种音像资料等电教教材,满足了教学的基本要求。
5、初步实现了教学资源的收集与共享。教学人员和管理人员经常地、大量地利用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制作课件、编制试卷、撰写电子教案和论文等,形成了以教导处、年级组、教研组、教师为开发主体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直接为教育教学服务。建立了电子教案、各学科课件、试卷等教学资源库,利用外出学习、参观、校内活动等形式积累了丰富的资源,形成了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长效机制。
三、加强管理人员和教师培训,提高技术水平和运用能力
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建设现代化学校,只有坚实的物质基础是不够的,还需要拥有一大批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并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师队伍。当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发展方向明确后,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教育技能的提高,就可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我校十分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和运用能力。
1.加强教师培训,打造信息化教师队伍
在现代教育技术校本培训中,我们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组织了形式多样的培训,培训内容分别为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IE浏览器, Powerpoint课件制作软件,Photoshop图片处理软件、Frontpage网页制作软件,共培训教师100多人次。我们还采取教师自学、组织课件等多种形式,使教师们掌握了必要的理论知识,提高了实践操作能力,为开展“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奠定了基础。目前,学校已经拥有一支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师队伍。
2.采取有效措施,提升运用水准
学校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每期组织骨干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上公开课、研究课,安排“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汇报课、示范课。举办教学设计比赛、课堂教学评比、多媒体课件制作比赛,逐步加大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的考评力度。在我校开展的课堂教学研究暨学校教学杯中,把能否娴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作为评估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指标,没有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课不能评为优质课,还设立了“最佳课件制作奖”,以激励教师在教学中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教学。目前,学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主要学科达100%,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学的教师达90%以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课时占总课时的70%以上。学校形成了浓厚的教育科研氛围。
3、改进教学模式,开展课题研究
作为致力于创建全市起示范作用的学校,我们在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同时,大力加强教学科研工作,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与实验。
①.探索网络环境下新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尊重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了解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目前,我们探索出了运用多媒体优化组合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交互式教学三种教学模式。学生可根据自己需要和知识的掌握程度,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安排学习进度,进行个性化学习。学生可以在互联网上查询、检索信息资料,开展探究式学习,解决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我校研究性学习开展得有声有色。学生能充分利用电脑网络寻找素材,完成课题资料的收集。
②.建立保障激励机制,大力开展课题研究
我校的课题研究重点放在,一是变使用、多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为有机使用、合理使用,深入探究如何合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二是开展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研究与实践。
四、努力实现现代教育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
1、我校在教学中基本普及了现代教育技术。
(1)按照教学计划从三年级开设了信息技术课;
(2)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品德、音乐、美术等主要学科都运用了现代教育技术教学;
(3)学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学的教师达到90%以上,45岁以下的教师100%的运用了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学;
(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课时所占总课时的比例逐年提高,现已经达到70%以上。
2、教师的教学效果不断提高。我校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教学质量和效率有了明显提高,在区、市级优质课评比中,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多次获奖,信息技术论文多篇获奖。
3、学生的学习效果有了明显提高。信息技术学科学生学习成绩合格率达到100%;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课和研究性学习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计算机的操作技能,并能够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学校每年都要组织学生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信息技术兴趣小组活动开展有声有色,认真组织参加上级组织的电脑制作活动并有多名同学在区、市评选中获奖。
五、我们的努力方向
我校在工作中取得了不少令人欣喜的成绩同时,但也存在着许多不足和问题。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一方面,教育发展的形势要求我们进一步改进办学条件,起到更好的示范作用,但苦于经费不足,有些想做也应该要做的事情一直未能实现,如构建供学生、家长和社会随时共享学校教育资源,了解学生成长状态的教育资讯平台;另一方面,对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目前我校全体教师虽掌握了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但少数教师有关这方面的理论修养还不够,研究还不够深入。在教育改革过程中,现代教育技术如何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如何最大限度地优化教学过程等问题还有待我们继续深入研究。我们将继续努力,在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道路上不断地努力探索。
回顾近年来的实践与探索,我校逐步形成了现代教育技术融“学校发展、教育管理、教学科研、全面育人”于一体的教育管理理念,为社会提供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培养了一大批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展望未来,豪情满怀。我们深感重任在肩,时代赋予了我们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学校将继续探索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课程改革的新步伐,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教育谱写绚丽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