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君出汉宫]阅读答案

王昭君出汉宫 汉元帝宫人①既多,乃令画工图之,欲有呼者,辄披图召之。其中常者,皆行货赂。王明君姿容甚丽,志不苟求,工遂毁为其状。后匈奴来和②,求美女于汉帝,帝以明君充行。既召,见而惜之,但名字已去,不欲中改,于是遂行。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 ①宫人:宫女。②和:和亲。指异族之间用婚姻关系来保持双方的友好关系。 [文化常识] 王昭君出塞。上文说的王明君,即西汉时的王昭君,她名嫱,字昭君。晋朝违避司马昭的名字,故改王昭君为王明君或明妃。王昭君出生南郡秭(z ǐ)归(今湖北境内)。史书上说,她早年被选入宫,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匈奴王单于来汉朝和亲,她自请出嫁。按当时规定,和亲者应是公主,而王昭君是普通宫女,故上文说“充行”(充当而行)。入胡后称宁胡阏氏(yānzhī)。阏氏是王后的意思。她对改善汉朝与匈奴的关系起了一定作用。今内蒙古大青山麓尚有昭君墓。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图_________②但__________③中__________ 2.翻译:欲有呼者,辄披图召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其中常者,皆行货赂”中“常者”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者”向_________________货赂。 4.理解:“但名字已去”中的“去”,应理解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王昭君出汉宫 1.①画②只是③中途 2.想要召哪个宫女,就翻看容貌图召唤她。 3.容貌平常;画工 4.报出。

王昭君出汉宫 汉元帝宫人①既多,乃令画工图之,欲有呼者,辄披图召之。其中常者,皆行货赂。王明君姿容甚丽,志不苟求,工遂毁为其状。后匈奴来和②,求美女于汉帝,帝以明君充行。既召,见而惜之,但名字已去,不欲中改,于是遂行。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 ①宫人:宫女。②和:和亲。指异族之间用婚姻关系来保持双方的友好关系。 [文化常识] 王昭君出塞。上文说的王明君,即西汉时的王昭君,她名嫱,字昭君。晋朝违避司马昭的名字,故改王昭君为王明君或明妃。王昭君出生南郡秭(z ǐ)归(今湖北境内)。史书上说,她早年被选入宫,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匈奴王单于来汉朝和亲,她自请出嫁。按当时规定,和亲者应是公主,而王昭君是普通宫女,故上文说“充行”(充当而行)。入胡后称宁胡阏氏(yānzhī)。阏氏是王后的意思。她对改善汉朝与匈奴的关系起了一定作用。今内蒙古大青山麓尚有昭君墓。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图_________②但__________③中__________ 2.翻译:欲有呼者,辄披图召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其中常者,皆行货赂”中“常者”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者”向_________________货赂。 4.理解:“但名字已去”中的“去”,应理解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王昭君出汉宫 1.①画②只是③中途 2.想要召哪个宫女,就翻看容貌图召唤她。 3.容貌平常;画工 4.报出。


相关文章

  • 高中语文[咏怀古迹(其三)]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 <咏怀古迹(其三)>教案 杜 甫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识王昭君.杜甫,了解<咏怀古迹>的写作背景,品味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 2.过程与方法:阅读资料,根据提示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整合.梳理信息,归纳答案 ...查看


  • 杜甫诗三首教案i
  • 杜甫诗三首教案 余中田玖明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积累文学常识,了解杜甫的诗风. 2 .掌握诗歌中的一些表现手法,如借景抒情,用典,借古讽今等: 3 .学会通过意象把握作者的情感: 4 .学会结合作者生平际遇和所处时代背景分析诗歌内容 ...查看


  • 明妃曲二首
  • 明妃曲二首 目录 明妃曲原文 明妃曲(其一) 王安石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 ...查看


  • 2017诗歌赏析
  • 鉴赏诗歌形象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完成问题. 长安夜雨 薛逢 滞雨通宵又彻明,百忧如草雨中生.心关桂玉天难晓,运落风波梦亦惊.压树早鸦飞不散,到窗寒鼓湿无声.当年志气俱消尽,白发新添四五茎. [注]①薛逢,字陶臣,历侍御史.尚书郎.因 ...查看


  • [汉宫秋]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 <汉宫秋>被公认是元杂剧中的优秀作品之一,作者马致远是王实甫.白朴之外又一以文采见长的作家. <汉宫秋>以汉元帝竟宁年间,匈奴呼韩单于来朝,请求和亲,昭君自愿出塞,以增强汉.匈民族团结的故事为题材.对于这部杂剧,它的 ...查看


  • 诗歌训练对比诗
  • 诗歌鉴赏二轮复习之 (对比诗) 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 秋夜独坐 王维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夜深 周弼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1)两诗中均写了夜 ...查看


  • 古代昭君题材的历史流变
  • 2006年2月第33卷 第2期 求是学刊SEEKING TRUTH Mar. , 2006Vol. 33 No. 2 重塑文学史:古代文学研究新视界 古代昭君题材的历史流变 胡小成 (海南师范学院中文系, 海南海口571158) 摘 要:汉 ...查看


  • _汉宫秋_的_秋_该作何译
  • 第10卷第1期2010年3月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OFLIUZHOUVOCATIONAL&TECHNICALCOLLEGEVol.10No.1Mar.2010 [语言文学研究] <汉宫秋>的"秋 ...查看


  • 关于[汉宫秋]故事情节概述及其艺术特色分析
  • 关于<汉宫秋>故事情节概述及其艺术特色分析 <汉宫秋>作为元曲四大悲剧之一,以其丰富精致的故事情节以及塑造的经典丰满的人物形象给后世读者留下了深刻而永存的印象. 一.故事情节概述 楔子单于王势强欲和亲毛延寿谄帝选宫娃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