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业的发展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也是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繁荣程度和现代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南阳市服务业发展滞后的状况与发展的现实需要不相适应,已成为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突出问题和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为此,我就加快服务业发展进行了专题调研,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服务业保持平稳发展态势,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带动效应不断增强。2013年,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784.21亿元,同比增长9%,增幅高于生产总值增速0.3个百分点,在全省18个省辖市中总量居第三位,增速居第七位。结构不断优化。就主要行业看,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和交通运输三大传统行业分别实现增加值147.32亿元、92.25亿元和121.75亿元,占服务业全部增加值46.1%;以金融、文化旅游、房地产、租赁和商务服务等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比重逐步提升,成为支撑全市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行业。对地方财政贡献大。随着服务业的发展,其提供的税收已成为全市税收的重要来源,2013年全市服务业实现税收61.4亿元,占全市税收的65.8%,成为地税收入的主体,对地方财力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成为吸纳就业的主渠道。 二、问题和制约 (一)发展相对滞后 我市服务业经济总量虽然近几年一直保持全省第三名的位次,但发展速度被赶超,总量的对比优势也在不断弱化。从三次产业结构看,2013年我市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31.4%,而全国这一比例为46.1%,已经超过工业占比,而我市的产业结构仍将长期处于“二、三、一”的状态。从年均增速看,2010-2013年,我市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速低于全省1.7个百分点,仅高于洛阳0.9个百分点。从总量看,2013年我市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省的7.6%,低于GDP占全省的比重(7.8%),仅相当于居全省前二位的郑州的30.3%、洛阳的72.7%,是周边地区襄阳的96.1%。不仅如此,2010年以来我市服务业增加值与第2位的洛阳差距由201.3亿元拉大到2013年的294.3亿元,与周边的襄阳相比,则由2010年的高于襄阳29.7亿元,到2013年反低于襄阳31.9亿元。 (二)产业结构仍不合理 传统服务业所占比重依然偏大,现代服务业发展总体水平偏低。以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交通运输为代表的传统服务业仍处于主体地位,而以金融保险、信息服务、文化旅游、生命健康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近年来虽有所发展,但由于起步晚、基础差,规模优势不明显,总体水平依然偏低。这种不合理的服务业结构造成了服务业整体层次偏低,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爆发力不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也制约了实体经济发展。 (三)特色主导产业不突出、龙头企业少 我市的服务业发展呈现小而全的特点,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和交通运输业等规模较大的行业都是常规性产业,缺乏富有地方特色、在全省全国能叫得响的特色主导产业。全市服务业企业数量众多,企业规模小,服务业领军企业不多。从第三次经济普查数据分析看,截止2013年底全市拥有法人单位53823家,其中服务业法人单位42052家,占全部法人单位的比重虽高达78.1%,但具有较大规模和较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较少。 三、几点建议 (一)提升思想认识 解放思想、转变发展观念是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前提条件。当前,经济发展由工业主导型向服务业主导型转变的大趋势已经形成,加快发展服务业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由之路。面对这样的形势和要求,必须加强宣传引导,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大讨论活动,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认识,使全市广大干部打破重生产、轻服务的传统意识,走出发展经济即是发展工业的思想误区,正确认识现代服务业在全市发展格局中的地位。 (二)理顺管理体制 设立市级层面的领导小组和联席会议。成立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市政府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发改、商务、旅游、文广新、工信、卫生、金融办等涉及服务业发展的部门为主体的全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建立一季度一次和遇到重大事项随时召开的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高位推进,形成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强大合力。组建推动服务业发展的专职机构。鉴于市招商局将成立运行,市商务局职能相对弱化,且主要是服务业发展领域的工作,建议以市商务局和市发改委服务业办为基础,整合相关方面的职能和力量,组建市服务业发展局,下设若干专业化重点产业办公室,负责统筹协调全市服务业发展。整合、加强行业主管部门职能和力量。对发改、商务等市直部门内部涉及服务业发展的分散、杂乱的职能、机构、人员进行整合,形成统一高效的组织机构,并将其职能由管理向服务、向谋划推动服务业相关行业发展转变。 (三)强化规划引领 结合我市实际和比较优势,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进一步聚焦聚力,按照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兴高成长性产业的要求,找准我市服务业发展的主攻方向,高标准编制全市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以商贸物流、金融服务、生命健康、信息服务、文化旅游等五个产业为重点编制服务业专项规划和有针对性的专门扶持政策,明确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服务业发展的方向、目标、总体布局、重点、路径和措施。维护规划刚性,实行规划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坚决克服重规划编制轻规划实施的现象,把我市服务业发展真正引导到规划的总体布局、目标任务及发展重点上来,集中力量、瞄准方向强力推动服务业发展,坚决避免盲目、散乱、无序发展。
服务业的发展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也是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繁荣程度和现代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南阳市服务业发展滞后的状况与发展的现实需要不相适应,已成为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突出问题和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为此,我就加快服务业发展进行了专题调研,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服务业保持平稳发展态势,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带动效应不断增强。2013年,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784.21亿元,同比增长9%,增幅高于生产总值增速0.3个百分点,在全省18个省辖市中总量居第三位,增速居第七位。结构不断优化。就主要行业看,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和交通运输三大传统行业分别实现增加值147.32亿元、92.25亿元和121.75亿元,占服务业全部增加值46.1%;以金融、文化旅游、房地产、租赁和商务服务等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比重逐步提升,成为支撑全市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行业。对地方财政贡献大。随着服务业的发展,其提供的税收已成为全市税收的重要来源,2013年全市服务业实现税收61.4亿元,占全市税收的65.8%,成为地税收入的主体,对地方财力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成为吸纳就业的主渠道。 二、问题和制约 (一)发展相对滞后 我市服务业经济总量虽然近几年一直保持全省第三名的位次,但发展速度被赶超,总量的对比优势也在不断弱化。从三次产业结构看,2013年我市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31.4%,而全国这一比例为46.1%,已经超过工业占比,而我市的产业结构仍将长期处于“二、三、一”的状态。从年均增速看,2010-2013年,我市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速低于全省1.7个百分点,仅高于洛阳0.9个百分点。从总量看,2013年我市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省的7.6%,低于GDP占全省的比重(7.8%),仅相当于居全省前二位的郑州的30.3%、洛阳的72.7%,是周边地区襄阳的96.1%。不仅如此,2010年以来我市服务业增加值与第2位的洛阳差距由201.3亿元拉大到2013年的294.3亿元,与周边的襄阳相比,则由2010年的高于襄阳29.7亿元,到2013年反低于襄阳31.9亿元。 (二)产业结构仍不合理 传统服务业所占比重依然偏大,现代服务业发展总体水平偏低。以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交通运输为代表的传统服务业仍处于主体地位,而以金融保险、信息服务、文化旅游、生命健康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近年来虽有所发展,但由于起步晚、基础差,规模优势不明显,总体水平依然偏低。这种不合理的服务业结构造成了服务业整体层次偏低,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爆发力不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也制约了实体经济发展。 (三)特色主导产业不突出、龙头企业少 我市的服务业发展呈现小而全的特点,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和交通运输业等规模较大的行业都是常规性产业,缺乏富有地方特色、在全省全国能叫得响的特色主导产业。全市服务业企业数量众多,企业规模小,服务业领军企业不多。从第三次经济普查数据分析看,截止2013年底全市拥有法人单位53823家,其中服务业法人单位42052家,占全部法人单位的比重虽高达78.1%,但具有较大规模和较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较少。 三、几点建议 (一)提升思想认识 解放思想、转变发展观念是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前提条件。当前,经济发展由工业主导型向服务业主导型转变的大趋势已经形成,加快发展服务业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由之路。面对这样的形势和要求,必须加强宣传引导,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大讨论活动,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认识,使全市广大干部打破重生产、轻服务的传统意识,走出发展经济即是发展工业的思想误区,正确认识现代服务业在全市发展格局中的地位。 (二)理顺管理体制 设立市级层面的领导小组和联席会议。成立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市政府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发改、商务、旅游、文广新、工信、卫生、金融办等涉及服务业发展的部门为主体的全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建立一季度一次和遇到重大事项随时召开的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高位推进,形成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强大合力。组建推动服务业发展的专职机构。鉴于市招商局将成立运行,市商务局职能相对弱化,且主要是服务业发展领域的工作,建议以市商务局和市发改委服务业办为基础,整合相关方面的职能和力量,组建市服务业发展局,下设若干专业化重点产业办公室,负责统筹协调全市服务业发展。整合、加强行业主管部门职能和力量。对发改、商务等市直部门内部涉及服务业发展的分散、杂乱的职能、机构、人员进行整合,形成统一高效的组织机构,并将其职能由管理向服务、向谋划推动服务业相关行业发展转变。 (三)强化规划引领 结合我市实际和比较优势,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进一步聚焦聚力,按照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兴高成长性产业的要求,找准我市服务业发展的主攻方向,高标准编制全市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以商贸物流、金融服务、生命健康、信息服务、文化旅游等五个产业为重点编制服务业专项规划和有针对性的专门扶持政策,明确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服务业发展的方向、目标、总体布局、重点、路径和措施。维护规划刚性,实行规划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坚决克服重规划编制轻规划实施的现象,把我市服务业发展真正引导到规划的总体布局、目标任务及发展重点上来,集中力量、瞄准方向强力推动服务业发展,坚决避免盲目、散乱、无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