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原子核

第二十二章 原子核

第一部分 教学纲要

3、新课标:

(1)了解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的历史以及有关经典实验。

(2)知道原子核的组成。知道放射性和原子核的衰变。会用半衰期描述衰变速度,知道半衰期的统计意义。

(3)知道X 射线、α射线、β射线、γ射线及其特性。了解放射性同位素的

应用。知道射线的危害和防护。

(4)知道核力的性质。能简单解释轻核与重核内中子数、质子数具有不同比例的原因。会根据质量数守恒和电荷守恒写出核反应方程。

(5)认识原子核的结合能。知道裂变反应和聚变反应。关注受控聚变反应研究的进展。

(6)知道链式反应的发生条件。了解裂变反应堆的工作原理。了解常用裂变反应堆的类型。知道核电站的工作模式。

(7)知道核聚变。关注可控聚变反应的研究进展。通过核能的利用,思考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第一节 原子的核式结构 原子核

教学要求:

一、了解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1、知道原子结构的发展简史(Ⅰ类)

2、知道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内容(Ⅱ类)

3、了解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知道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Ⅰ类)

4、理解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的解释(Ⅱ类)

二、了解原子核的组成

1、了解原子核的组成(Ⅰ类)

2、知道质子、中子、核子概念(Ⅰ类)

3、知道质子数、中子数、核子数、电荷数、质量数的关系(Ⅰ类)

三、了解同位素

1、知道同位素的概念(Ⅰ类)

2、知道同位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关系(Ⅰ类)

重点难点

重点: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同位素

难点: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的解释

课时1

题型示例:

示例1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 )(Ⅰ类)

A .证明了质子的存在

B .证明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了组成的

C .证明了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里

D .说明了原子中的电子只能在某些轨道上运动

答案:C

示例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Ⅱ类)

A 汤姆生首先发现了电子,证明了原子不是不可再分的,由此提出了枣糕式原子模型

B 卢瑟福在汤姆生的原子模型基础上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

C 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α粒子在接近核的过程动能减小,电势能增大,在离开原子核的过程中动能增大,电势能减小

D α粒子散射实验的目的是:探测原子内正负电荷以及质量的分布情况 答案:B

第二节 天然放射现象 衰变

教学要求:

一、了解天然放射现象

1、知道天然放射现象、放射性、放射性元素(Ⅰ类)

2、了解天然放射现象的规律,知道天然放射现象的原因(Ⅰ类)

3、掌握三种射线的本质和特点,会区分它们的方法(Ⅱ类)

二、了解衰变

1、知道α衰变和β衰变及其本质,知道衰变规律(Ⅱ类)

2、能利用衰变规律解决有关问题(Ⅱ类)

3、理解半衰期的概念,知道半衰期的性质(Ⅱ类)

4、能利用半衰期解决有关问题(Ⅱ类)

重点难点

重点:三种射线的本质和特点,衰变规律,半衰期的概念和计算

难点:半衰期的概念

课时1

题型示例:

示例1天然放射现象放出三种射线,即α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则说法不正确的是( )(Ⅰ类)

A使空气电离作用最强的是α射线

B贯穿物质本领最大的是β射线

C质量最大的是α射线

D 速度最大的是γ射线

答案:B

示例2设某放射性同位素A 的半衰期为T, 另一种放射性同位素B 为半衰

期为T/2,在初始时刻,A 的原子核数目为N O ,B 的原子核数目为4N O , 则( )(Ⅱ类)

A经过时间T 、A 、B 的原子核数目都等于N O /2

B经过时间2T 、A 、B 的原子核数目都等于N O /4

C经过时间3T 、A 、B 的原子核数目都等于N O /8

D经过时间4T 、A 、B 的原子核数目都等于N O /16

答案:B

第三节 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

教学要求:

一、知道什么是人工和天然放射性同位素(Ⅰ类)

二、了解放射性同位素的特点,了解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与防止(Ⅰ类) 重点难点

重点: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与防止

课时1

题型示例:

示例1关于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Ⅰ类)

A 、利用射线的穿透性检查金属制品,测量物体的密度和厚度。

B 、利用射线的电离本领消除有害的静电积累。

C 、利用射线的生理效应来消毒杀菌和医治肿瘤。

D 、利用放射性作示踪原子

答案:A

第四节 核反应 核能

教学要求:

一、了解核反应

1、知道原子核的人工转变,知道核反应的概念(Ⅰ类)

2、知道核反应遵循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Ⅰ类)

3、会写核反应方程(Ⅰ类)

二、了解质能方程

1、知道核能概念,理解质量亏损概念(Ⅱ类)

2、了解质能方程,理解质量和能量的关系(Ⅱ类)

3、能根据质能方程计算核反应中释放的核能(Ⅱ类)

重点难点

重点:核反应方程,质能方程有关概念,核能的计算

难点:质量亏损概念

课时1

题型示例:

示例1下列核反应方程中,X 代表质子的方程是( )(Ⅰ类)

442730①13He +He →15Al +2P +X ②2147N →17

8O +X

2341③1H +γ→0H +X →2He +01n n +X ④1

A 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

答案:D

示例2一个氘核和一个氚核结合成一个氦核的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是△E. 已知阿伏伽德罗常数为N A,则2g氘和3g 氚完全结合成氦的过程中释放出的能

量为( )(Ⅱ类)

A、2N A△E B、N A△E C、5N A△E D、5△E /N A 答案:B

第五节 裂变

教学要求:

一、知道重核的裂变,知道裂变会释放巨大的能量(Ⅰ类)

二、知道铀核的裂变,知道链式反应(Ⅰ类)

三、了解核电站的有关知识(Ⅰ类)

重点难点

重点:重核的裂变,链式反应

难点:链式反应

课时1

题型示例:

示例1现已建成的核电站利用的是( )(Ⅰ类)

A. 放射性元素衰变放出的能量 B.原子核人工转变时放出的能量

C. 重核裂变放出的能量 D.轻核聚变放出的能量

答案:C

第六节 轻核的聚变

教学要求:

一、知道轻核的聚变,知道聚变会释放巨大的能量(Ⅰ类)

二、知道热核反应,知道热核反应的条件(Ⅰ类)

三、了解可控热核反应的有关知识(Ⅰ类)

重点难点

重点:轻核的聚变,热核反应的条件

课时1

题型示例:

示例1下列核反应中,表示核聚变过程的是( )(Ⅰ类)

234130300 A15H +1H →2He +0n P →14P +-1e B1

1402382344C14

6C →7N +-1e D92U →90Th +2He

答案:B

第三部分 达标检测

1.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 )(Ⅰ类)

A .证明了质子的存在

B .证明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C .证明了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里

D .说明了原子中的电子只能在某些轨道上运动

2.下列对原子结构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Ⅰ类)

A.原子中绝大部分是空的,原子核很小

B.电子在核外绕核旋转,向心力为库仑力

C.原子的全部正电荷都集中在原子核里

-10 D.原子核的直径大约为10m

3.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的意义在于( )(Ⅰ类)

A.说明了原子中正电荷是均匀分布的

B.揭示了原子核也有其本身结构

C.可以估算出原子核大小

D.奠定了原子核式结构的实验基础

4.关于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Ⅰ类)

A 绝大多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

B 少数α粒子仍沿原方向前进

C 极少数α粒子偏转角超过90°

D 没有α粒子被弹回

5.在α粒子的散射实验中,没有考虑α粒子和电子相互碰撞的影响,这是因为( )(Ⅱ类)

A α粒子和电子没有相互作用

B α粒子受到电子作用力的合力为零,因为原子中的电子是均匀分布的

C α粒子和电子的碰撞中损失的能量极少,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D 电子体积极小,根本不会被α粒子所碰到

6.在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中,有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

其原因是( )(Ⅰ类)

A 原子的正电荷和绝大部分质量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

B 正电荷在原子中是均匀分布的

C 原子中存在着带负电的电子

D 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

7.卢瑟福和汤姆生提出的原子模型的主要区别不是( )(Ⅰ类)

A 原子的成分不同 B 原子的质量分布不同

C 原子的电荷分布不同 D 原子内电子运动状态不同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Ⅱ类)

A汤姆生首先发现了电子,证明了原子不是不可再分的,由此提出了枣糕式原子模型

B卢瑟福在汤姆生的原子模型基础上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

C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α粒子在接近核的过程动能减小,电势能增大,在离开原子核的过程中动能增大,电势能减小

Dα粒子散射实验的目的是:探测原子内正负电荷以及质量的分布情况

9.下列叙述中,不符合物理学史的有( )(Ⅰ类)

A托马斯·杨通过对光的干涉研究,证实了光具有波动性

B爱因斯坦为了解释光电效应的规律,提出了光子说

C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的研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

D贝克勒耳通过对天然放射性的研究,发现原子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10.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当α粒子最接近原子核时,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Ⅱ类)

①α粒子的电势能最小

②α粒子的动能最小

③α粒子的动量最小

④α粒子受到的斥力最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使少数α粒子产生大角度偏转的作用力是金原子核对 粒子的 ( )(Ⅱ类)

A 、万有引力 B、库仑力 C、磁场力 D、核力。

12.下列对氕、氘、氚说法不正确的是( )(Ⅰ类)

A.具有相等的质子数

B.具有相等的中子数

C.具有相等的电子数

D.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同一位置

13.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揭示了( )(Ⅰ类)

A. 原子不可再分 B.原子的核式结构

C. 原子核还可再分 D.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14.放射性元素放出的三种射线,按穿透能力由强到弱排列正确的是( )(Ⅰ类)

A.α粒子、β粒子、γ射线

B.β粒子、α粒子、γ射线

C.γ射线、α粒子、β粒子

D.γ射线、β粒子、α粒子

15.关于β射线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Ⅰ类)

A.它是从原子放射出来的

B.它是高速电子流

C.它通过空气时电离作用很强

D.它不能贯穿厚纸板

16.关于γ射线说法错误的是( )(Ⅰ类)

A.γ射线是处于激发状态的原子核放射的

B.γ射线的贯穿能力最强,可用做工业透视

C.γ射线是高速中子流,中子不带电,所以极易穿透物质

D.γ射线是高能电磁波

17.以下哪些实验现象可以说明原子核内部有复杂的结构( )(Ⅱ类)

A α粒子散射实验 B 光电效应

C 原子的线状光谱 D天然放射现象

18.天然放射现象放出三种射线,即α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则说法不正确的是( )(Ⅰ类)

A使空气电离作用最强的是α射线

B贯穿物质本领最大的是β射线

C质量最大的是α射线

D速度最大的是γ射线

19.用哪种方法可以减缓放射性元素的衰变( )(Ⅰ类)

A把该元素放在低温处

B把该元素密封在很厚的铅盒子里

C把该元素同其他的稳定元素结合成化合物

D上述各种方法无法减缓放射元素的衰变

20. 232

9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Th (钍) 经过一系列α和β衰变,变成208

82Pb (铅)

( )(Ⅰ类)

A铅核比钍核少8个质子

B铅核比钍核少16个中子

C共经过4次α衰变和6次β衰变

D共经过6次α衰变和4次β衰变

21.若元素A 的半衰期为4天,元素B 的半衰期为5天,则相同质量的A 和B ,经过20天后,剩下的质量之比m A 、m B 为( )(Ⅱ类)

A 30:31 B 31:30 C 1:2 D 2:1

22.氡222衰变为钋218的半衰期为3.8天,20g 氡222经过7.6天后还剩下 ( )(Ⅰ类)

A、10g B、5g C、2.5g D、1.25g

23. 设某放射性同位素A 的半衰期为T, 另一种放射性同位素B 为半衰期为T/2,在初始时刻,A 的原子核数目为N O ,B 的原子核数目为4N O , 则( )(Ⅱ类) A经过时间T 、A 、B 的原子核数目都等于N O /2

B经过时间2T 、A 、B 的原子核数目都等于N O /4

C经过时间3T 、A 、B 的原子核数目都等于N O /8

D经过时间4T 、A 、B 的原子核数目都等于N O /16

24.一块氡222,放在天平的左盘时,需在天平的右盘加444g 砝码,天平才能处于平衡,氡222发生α衰变,经过一个半衰期以后,欲使天平再次平衡,应从右盘中取出的砝码为( )(Ⅱ类)

A、220g B、 8g C、 2g D、 4g

25.关于α、β、γ射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Ⅱ类)

Aα、β、γ三种射线是波长不同的电磁波

B按速度由大到小排列的顺序是α、β、γ

C按电离作用由强到弱排列的顺序是α、β、γ

D按穿透作用由强到弱排列的顺序是α、β、γ

26、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 )(Ⅱ类)

A、质量减少一半需要的时间; B、原子量减少一半需要的时间

C 、原子核衰变一半需要时间; D、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需要的时间 27.1965年我国科学家首次用人工方法合成的牛胰岛素与天然牛胰岛素是同一种物质,所

使用的鉴别技术是( )(Ⅰ类)

A .光谱分析 B.同位素示踪原子

C.微电子技术 D.纳米技术

28.30

15P 是磷的放射性同位素,它能进行β衰变,衰变中放出的正电子来自于

( )(Ⅱ类)

A.原子的内层电子

B.原子核内的电子

C.原子核内的一个中子变成一个质子时所放出的电子

D.原子核内的一个质子变成一个中子时所放出的电子

29.α粒子轰击硼生成氮13和x 粒子,氮13具有放射性,放出y 粒子并生成碳13,粒子x 和y 分别是( )(Ⅱ类)

A.质子和中子 B.质子和电子

C.中子和正电子 D.电子和中子

30、某原子核内有核子N 个, 其中包含中子n 个, 当该核俘获一个中子后, 放出一个α粒子和一个β粒子, 它自身转成一个新的原子核, 可知这个新的原子核( )(Ⅱ类)

A、有中子(n-1)个 C、核子数是(n-3)个

B、有中子(n-2)个 D、原子序数是(N-n-2)

31、某放射性元素的样品, 在21天里衰减掉7/8,则他的半衰期是( )(Ⅰ类)

A 、3天 B、5.25天

C、7天 D、10.5天

32、在下列的四个方程中,X 1、X 2、X 3和X 4各代表某种粒子 ①

③ ② ④

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Ⅰ类)

A 、 X 1是中子 B、X 2是质子

C 、X 3是α粒子 D、X 4是氘核

33、放射性元素发生β衰变时,放出一个负电子,这个负电子( )(Ⅰ类)

A、是核外电子从内层轨道跃迁出来的

B、是核内电子受激发而辐射出来的

C、是核内的一个中子发生衰变而放出的

D、是核内的一个质子发生衰变而放出的

34、238

92U 衰变成铅206

82(Ⅱ类) Pb 的过程中,下面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经过了8次α衰变和6次β衰变

B、中子减少了22个

C、质子减少了16个

D、有6个中子转化为质子

35、下列核反应方程中,X 代表质子的方程是( )(Ⅰ类)

442730①13He +He →15Al +2P +X ②2147N →17

8O +X

2341③1H +γ→0H +X →2He +01n n +X ④1

A 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

36. 由原子核的衰变规律可知( )(Ⅰ类)

A. 放射性元素一次衰变可同时产生α射线和β射线

B. 放射性元素发生β衰变, 新核的化学性质不变

C. 放射性元素衰变的速率跟它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无关

D. 放射性元素发生正电子衰变时, 新核质量数不变, 核电荷数增加1

37. 某放射性原子核A 经一次α衰变成为B, 再经一次β衰变成为C, 则( )(Ⅱ类)

A. 原子核C 的中子数比A 少2 B.原子核C 的质子数比A 少1

C. 原子核C 的中子数比B 少2 D.原子核C 的质子数比B 少1

38. 放射性同位素可做示踪原子, 例如, 在医学上可以确定肿瘤的位置等等, 今有四种不同的放射性同位素R 、P 、Q 、S, 它们的半衰期分别为半年、38天、15天和2天, 则应选用的同位素是( )(Ⅰ类)

A.S B.Q C.P D.R

39. 在匀强磁场里原来静止的放射性碳14原子, 它所放射的粒子与反冲核的径迹是两个相切的圆, 圆的半径之比7:1, 如图97-1所示, 那么碳14的衰变方程是( )(Ⅱ类)

41014014A. 14

6C →2He +4Be B.6C →1e +5B

01414212C. 14

6C →-1e +7N D.6C →1H +5B

40、关于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Ⅰ类)

A、利用射线的穿透性检查金属制品,测量物体的密度和厚度。

B、利用射线的电离本领消除有害的静电积累。

C 、利用射线的生理效应来消毒杀菌和医治肿瘤。

D 、利用放射性作示踪原子

3041、有关放射性同位素15(Ⅰ类) P 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30

15 A、30P 与14X 互为同位素

30

15B 、

30

C 、15P 与其同位素有不相同的化学性质

P 的磷肥释放正电子,可用来做示踪原子,以能观察磷肥对植物的影响 P 用制成化合物后它的半衰期变短 30

15D 、含有

42、关于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Ⅰ类)

A、做示踪原子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的贯穿能力很强的性质

B 做示踪原子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的电离能力很强的性质

C 、γ射线探伤利用了γ射线贯穿能力很强的性质

D 、γ射线探伤利用了γ射线电离能力很强的性质

43、关于放射性同位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Ⅰ类)

A、每一种放射性同位素都有一定的半衰期

B 、每一种元素不一定都有放射性同位素

C 、一种元素的几种放射性同位素的化学性质相同,物理性质不同

D 、互称同位素的原子一定含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不同的中子数

4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Ⅱ类)

A.自由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一定遵守质量守恒

B.在发生核反应时,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一定等于反应后所生成物质的总质量

C.发生核反应时,反应前的总质量大于反应后的总质量,这个反应是放能反应

D.发生核反应时,反应前的总质量大于反应后的总质量,这个反应必须吸收能量才

能发生核反应

245.对公式ΔE =Δmc 的不正确理解是( )(Ⅱ类)

A.如果物体的能量减少了ΔE ,它的质量也一定相应减少Δm

2 B.如果物体的质量增加了Δm ,它的能量也一定相应增加Δmc

C.Δm 是某原子核在衰变过程中增加的质量

D.在把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若放出的能量是ΔE ,则这些核子质量和与组成原子

核的质量之差就是Δm .

46.下列核反应中,表示核聚变过程的是( )(Ⅰ类)

234130300 A15H +1H →2He +0n P →14P +-1e B1

1402382344 C14

6C →7N +-1e D92U →90Th +2He

47.一个氘核和一个氚核结合成一个氦核的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是△E. 已知阿伏伽德罗常数为N A,则2g氘和3g 氚完全结合成氦的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为( )(Ⅱ类) A、2N A△E B、N A△E C、5N A△E D、5△E /N A

48、氘核(1H )和氚核(1H )聚合成氦(

2

12342He )的核反应方程如341H →2H +1He +0n 。设氘核质量为m 1, 氚核质量为m 2,氦核的质量为m 3,中子的质量为m 4,则反应过程中释放的能量为( )(Ⅰ类)

22 A:(m 1+m2-m 3)c B、(m1+m2-m 4)c

22 C、(m1+m2-m 3-m 4)c D、(m3+m4-m 1-m 2)c

49、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或原子核分解为核子,都伴随着巨大的能量变化,这是因为( )(Ⅰ类)

A、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电荷间存在着很大的库仑力

B、核子具有质量且相距很近,核子间存在很大的万有引力

C、核子间存在着强大的核力

D、质子带正电且相距很近,质子间存在很大的库仑斥力

50、质子,中子组成氦核(a 粒子),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 p 、m n 、和m a 则三者关系为( )(Ⅰ类)

A、m a >2(mp +mn ) B、m a =2(mp +mn )

C、m a <2(mp +mn ) D、m a

51、在下列四个核反应中,X 代表了中子的是哪些?( )(Ⅰ类)

417 A、14

7N +2He →8O +X

42730 B、13He →15Al +2P +X

21 C、1H +γ→0n +X

136190 D、235

92U +X →38Sr +54Xe +100n

52.关于原子能量和原子核能量的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Ⅱ类) A原子辐射出光子时,原子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

B原子电离时,原子能量要减小

C 原子核辐射出γ射线时,原子核能量要减小

D核子结合成原子核过程中,要吸收能量

53. 现已建成的核电站利用的是( )(Ⅰ类)

A. 放射性元素衰变放出的能量 B.原子核人工转变时放出的能量

C. 重核裂变放出的能量 D.轻核聚变放出的能量

第二十二章 原子核

1、C 2、D 3、D 4、C 5、C 6、A

7、A 8、B 9、D 10、D 11、B 12、B

13、C 14、D 15、B 16、C 17、D 18、B

19、D 20、C 21、C 22、B 23、B 24、B

25、C 26、D 27、B 28、C 29、C 30、B

31、C 32、A 33、C 34、C 35、D 36、C

37、B 38、A 39、C 40、A 41、D 42、C

43、B 44、C 45、C 46、B 47、B 48、C

49、C 50、C 51、B 52、C 53、C

第二十二章 原子核

第一部分 教学纲要

3、新课标:

(1)了解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的历史以及有关经典实验。

(2)知道原子核的组成。知道放射性和原子核的衰变。会用半衰期描述衰变速度,知道半衰期的统计意义。

(3)知道X 射线、α射线、β射线、γ射线及其特性。了解放射性同位素的

应用。知道射线的危害和防护。

(4)知道核力的性质。能简单解释轻核与重核内中子数、质子数具有不同比例的原因。会根据质量数守恒和电荷守恒写出核反应方程。

(5)认识原子核的结合能。知道裂变反应和聚变反应。关注受控聚变反应研究的进展。

(6)知道链式反应的发生条件。了解裂变反应堆的工作原理。了解常用裂变反应堆的类型。知道核电站的工作模式。

(7)知道核聚变。关注可控聚变反应的研究进展。通过核能的利用,思考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第一节 原子的核式结构 原子核

教学要求:

一、了解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1、知道原子结构的发展简史(Ⅰ类)

2、知道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内容(Ⅱ类)

3、了解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知道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Ⅰ类)

4、理解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的解释(Ⅱ类)

二、了解原子核的组成

1、了解原子核的组成(Ⅰ类)

2、知道质子、中子、核子概念(Ⅰ类)

3、知道质子数、中子数、核子数、电荷数、质量数的关系(Ⅰ类)

三、了解同位素

1、知道同位素的概念(Ⅰ类)

2、知道同位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关系(Ⅰ类)

重点难点

重点: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同位素

难点: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的解释

课时1

题型示例:

示例1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 )(Ⅰ类)

A .证明了质子的存在

B .证明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了组成的

C .证明了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里

D .说明了原子中的电子只能在某些轨道上运动

答案:C

示例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Ⅱ类)

A 汤姆生首先发现了电子,证明了原子不是不可再分的,由此提出了枣糕式原子模型

B 卢瑟福在汤姆生的原子模型基础上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

C 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α粒子在接近核的过程动能减小,电势能增大,在离开原子核的过程中动能增大,电势能减小

D α粒子散射实验的目的是:探测原子内正负电荷以及质量的分布情况 答案:B

第二节 天然放射现象 衰变

教学要求:

一、了解天然放射现象

1、知道天然放射现象、放射性、放射性元素(Ⅰ类)

2、了解天然放射现象的规律,知道天然放射现象的原因(Ⅰ类)

3、掌握三种射线的本质和特点,会区分它们的方法(Ⅱ类)

二、了解衰变

1、知道α衰变和β衰变及其本质,知道衰变规律(Ⅱ类)

2、能利用衰变规律解决有关问题(Ⅱ类)

3、理解半衰期的概念,知道半衰期的性质(Ⅱ类)

4、能利用半衰期解决有关问题(Ⅱ类)

重点难点

重点:三种射线的本质和特点,衰变规律,半衰期的概念和计算

难点:半衰期的概念

课时1

题型示例:

示例1天然放射现象放出三种射线,即α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则说法不正确的是( )(Ⅰ类)

A使空气电离作用最强的是α射线

B贯穿物质本领最大的是β射线

C质量最大的是α射线

D 速度最大的是γ射线

答案:B

示例2设某放射性同位素A 的半衰期为T, 另一种放射性同位素B 为半衰

期为T/2,在初始时刻,A 的原子核数目为N O ,B 的原子核数目为4N O , 则( )(Ⅱ类)

A经过时间T 、A 、B 的原子核数目都等于N O /2

B经过时间2T 、A 、B 的原子核数目都等于N O /4

C经过时间3T 、A 、B 的原子核数目都等于N O /8

D经过时间4T 、A 、B 的原子核数目都等于N O /16

答案:B

第三节 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

教学要求:

一、知道什么是人工和天然放射性同位素(Ⅰ类)

二、了解放射性同位素的特点,了解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与防止(Ⅰ类) 重点难点

重点: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与防止

课时1

题型示例:

示例1关于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Ⅰ类)

A 、利用射线的穿透性检查金属制品,测量物体的密度和厚度。

B 、利用射线的电离本领消除有害的静电积累。

C 、利用射线的生理效应来消毒杀菌和医治肿瘤。

D 、利用放射性作示踪原子

答案:A

第四节 核反应 核能

教学要求:

一、了解核反应

1、知道原子核的人工转变,知道核反应的概念(Ⅰ类)

2、知道核反应遵循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Ⅰ类)

3、会写核反应方程(Ⅰ类)

二、了解质能方程

1、知道核能概念,理解质量亏损概念(Ⅱ类)

2、了解质能方程,理解质量和能量的关系(Ⅱ类)

3、能根据质能方程计算核反应中释放的核能(Ⅱ类)

重点难点

重点:核反应方程,质能方程有关概念,核能的计算

难点:质量亏损概念

课时1

题型示例:

示例1下列核反应方程中,X 代表质子的方程是( )(Ⅰ类)

442730①13He +He →15Al +2P +X ②2147N →17

8O +X

2341③1H +γ→0H +X →2He +01n n +X ④1

A 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

答案:D

示例2一个氘核和一个氚核结合成一个氦核的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是△E. 已知阿伏伽德罗常数为N A,则2g氘和3g 氚完全结合成氦的过程中释放出的能

量为( )(Ⅱ类)

A、2N A△E B、N A△E C、5N A△E D、5△E /N A 答案:B

第五节 裂变

教学要求:

一、知道重核的裂变,知道裂变会释放巨大的能量(Ⅰ类)

二、知道铀核的裂变,知道链式反应(Ⅰ类)

三、了解核电站的有关知识(Ⅰ类)

重点难点

重点:重核的裂变,链式反应

难点:链式反应

课时1

题型示例:

示例1现已建成的核电站利用的是( )(Ⅰ类)

A. 放射性元素衰变放出的能量 B.原子核人工转变时放出的能量

C. 重核裂变放出的能量 D.轻核聚变放出的能量

答案:C

第六节 轻核的聚变

教学要求:

一、知道轻核的聚变,知道聚变会释放巨大的能量(Ⅰ类)

二、知道热核反应,知道热核反应的条件(Ⅰ类)

三、了解可控热核反应的有关知识(Ⅰ类)

重点难点

重点:轻核的聚变,热核反应的条件

课时1

题型示例:

示例1下列核反应中,表示核聚变过程的是( )(Ⅰ类)

234130300 A15H +1H →2He +0n P →14P +-1e B1

1402382344C14

6C →7N +-1e D92U →90Th +2He

答案:B

第三部分 达标检测

1.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 )(Ⅰ类)

A .证明了质子的存在

B .证明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C .证明了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里

D .说明了原子中的电子只能在某些轨道上运动

2.下列对原子结构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Ⅰ类)

A.原子中绝大部分是空的,原子核很小

B.电子在核外绕核旋转,向心力为库仑力

C.原子的全部正电荷都集中在原子核里

-10 D.原子核的直径大约为10m

3.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的意义在于( )(Ⅰ类)

A.说明了原子中正电荷是均匀分布的

B.揭示了原子核也有其本身结构

C.可以估算出原子核大小

D.奠定了原子核式结构的实验基础

4.关于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Ⅰ类)

A 绝大多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

B 少数α粒子仍沿原方向前进

C 极少数α粒子偏转角超过90°

D 没有α粒子被弹回

5.在α粒子的散射实验中,没有考虑α粒子和电子相互碰撞的影响,这是因为( )(Ⅱ类)

A α粒子和电子没有相互作用

B α粒子受到电子作用力的合力为零,因为原子中的电子是均匀分布的

C α粒子和电子的碰撞中损失的能量极少,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D 电子体积极小,根本不会被α粒子所碰到

6.在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中,有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

其原因是( )(Ⅰ类)

A 原子的正电荷和绝大部分质量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

B 正电荷在原子中是均匀分布的

C 原子中存在着带负电的电子

D 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

7.卢瑟福和汤姆生提出的原子模型的主要区别不是( )(Ⅰ类)

A 原子的成分不同 B 原子的质量分布不同

C 原子的电荷分布不同 D 原子内电子运动状态不同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Ⅱ类)

A汤姆生首先发现了电子,证明了原子不是不可再分的,由此提出了枣糕式原子模型

B卢瑟福在汤姆生的原子模型基础上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

C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α粒子在接近核的过程动能减小,电势能增大,在离开原子核的过程中动能增大,电势能减小

Dα粒子散射实验的目的是:探测原子内正负电荷以及质量的分布情况

9.下列叙述中,不符合物理学史的有( )(Ⅰ类)

A托马斯·杨通过对光的干涉研究,证实了光具有波动性

B爱因斯坦为了解释光电效应的规律,提出了光子说

C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的研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

D贝克勒耳通过对天然放射性的研究,发现原子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10.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当α粒子最接近原子核时,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Ⅱ类)

①α粒子的电势能最小

②α粒子的动能最小

③α粒子的动量最小

④α粒子受到的斥力最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使少数α粒子产生大角度偏转的作用力是金原子核对 粒子的 ( )(Ⅱ类)

A 、万有引力 B、库仑力 C、磁场力 D、核力。

12.下列对氕、氘、氚说法不正确的是( )(Ⅰ类)

A.具有相等的质子数

B.具有相等的中子数

C.具有相等的电子数

D.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同一位置

13.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揭示了( )(Ⅰ类)

A. 原子不可再分 B.原子的核式结构

C. 原子核还可再分 D.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14.放射性元素放出的三种射线,按穿透能力由强到弱排列正确的是( )(Ⅰ类)

A.α粒子、β粒子、γ射线

B.β粒子、α粒子、γ射线

C.γ射线、α粒子、β粒子

D.γ射线、β粒子、α粒子

15.关于β射线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Ⅰ类)

A.它是从原子放射出来的

B.它是高速电子流

C.它通过空气时电离作用很强

D.它不能贯穿厚纸板

16.关于γ射线说法错误的是( )(Ⅰ类)

A.γ射线是处于激发状态的原子核放射的

B.γ射线的贯穿能力最强,可用做工业透视

C.γ射线是高速中子流,中子不带电,所以极易穿透物质

D.γ射线是高能电磁波

17.以下哪些实验现象可以说明原子核内部有复杂的结构( )(Ⅱ类)

A α粒子散射实验 B 光电效应

C 原子的线状光谱 D天然放射现象

18.天然放射现象放出三种射线,即α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则说法不正确的是( )(Ⅰ类)

A使空气电离作用最强的是α射线

B贯穿物质本领最大的是β射线

C质量最大的是α射线

D速度最大的是γ射线

19.用哪种方法可以减缓放射性元素的衰变( )(Ⅰ类)

A把该元素放在低温处

B把该元素密封在很厚的铅盒子里

C把该元素同其他的稳定元素结合成化合物

D上述各种方法无法减缓放射元素的衰变

20. 232

9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Th (钍) 经过一系列α和β衰变,变成208

82Pb (铅)

( )(Ⅰ类)

A铅核比钍核少8个质子

B铅核比钍核少16个中子

C共经过4次α衰变和6次β衰变

D共经过6次α衰变和4次β衰变

21.若元素A 的半衰期为4天,元素B 的半衰期为5天,则相同质量的A 和B ,经过20天后,剩下的质量之比m A 、m B 为( )(Ⅱ类)

A 30:31 B 31:30 C 1:2 D 2:1

22.氡222衰变为钋218的半衰期为3.8天,20g 氡222经过7.6天后还剩下 ( )(Ⅰ类)

A、10g B、5g C、2.5g D、1.25g

23. 设某放射性同位素A 的半衰期为T, 另一种放射性同位素B 为半衰期为T/2,在初始时刻,A 的原子核数目为N O ,B 的原子核数目为4N O , 则( )(Ⅱ类) A经过时间T 、A 、B 的原子核数目都等于N O /2

B经过时间2T 、A 、B 的原子核数目都等于N O /4

C经过时间3T 、A 、B 的原子核数目都等于N O /8

D经过时间4T 、A 、B 的原子核数目都等于N O /16

24.一块氡222,放在天平的左盘时,需在天平的右盘加444g 砝码,天平才能处于平衡,氡222发生α衰变,经过一个半衰期以后,欲使天平再次平衡,应从右盘中取出的砝码为( )(Ⅱ类)

A、220g B、 8g C、 2g D、 4g

25.关于α、β、γ射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Ⅱ类)

Aα、β、γ三种射线是波长不同的电磁波

B按速度由大到小排列的顺序是α、β、γ

C按电离作用由强到弱排列的顺序是α、β、γ

D按穿透作用由强到弱排列的顺序是α、β、γ

26、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 )(Ⅱ类)

A、质量减少一半需要的时间; B、原子量减少一半需要的时间

C 、原子核衰变一半需要时间; D、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需要的时间 27.1965年我国科学家首次用人工方法合成的牛胰岛素与天然牛胰岛素是同一种物质,所

使用的鉴别技术是( )(Ⅰ类)

A .光谱分析 B.同位素示踪原子

C.微电子技术 D.纳米技术

28.30

15P 是磷的放射性同位素,它能进行β衰变,衰变中放出的正电子来自于

( )(Ⅱ类)

A.原子的内层电子

B.原子核内的电子

C.原子核内的一个中子变成一个质子时所放出的电子

D.原子核内的一个质子变成一个中子时所放出的电子

29.α粒子轰击硼生成氮13和x 粒子,氮13具有放射性,放出y 粒子并生成碳13,粒子x 和y 分别是( )(Ⅱ类)

A.质子和中子 B.质子和电子

C.中子和正电子 D.电子和中子

30、某原子核内有核子N 个, 其中包含中子n 个, 当该核俘获一个中子后, 放出一个α粒子和一个β粒子, 它自身转成一个新的原子核, 可知这个新的原子核( )(Ⅱ类)

A、有中子(n-1)个 C、核子数是(n-3)个

B、有中子(n-2)个 D、原子序数是(N-n-2)

31、某放射性元素的样品, 在21天里衰减掉7/8,则他的半衰期是( )(Ⅰ类)

A 、3天 B、5.25天

C、7天 D、10.5天

32、在下列的四个方程中,X 1、X 2、X 3和X 4各代表某种粒子 ①

③ ② ④

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Ⅰ类)

A 、 X 1是中子 B、X 2是质子

C 、X 3是α粒子 D、X 4是氘核

33、放射性元素发生β衰变时,放出一个负电子,这个负电子( )(Ⅰ类)

A、是核外电子从内层轨道跃迁出来的

B、是核内电子受激发而辐射出来的

C、是核内的一个中子发生衰变而放出的

D、是核内的一个质子发生衰变而放出的

34、238

92U 衰变成铅206

82(Ⅱ类) Pb 的过程中,下面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经过了8次α衰变和6次β衰变

B、中子减少了22个

C、质子减少了16个

D、有6个中子转化为质子

35、下列核反应方程中,X 代表质子的方程是( )(Ⅰ类)

442730①13He +He →15Al +2P +X ②2147N →17

8O +X

2341③1H +γ→0H +X →2He +01n n +X ④1

A 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

36. 由原子核的衰变规律可知( )(Ⅰ类)

A. 放射性元素一次衰变可同时产生α射线和β射线

B. 放射性元素发生β衰变, 新核的化学性质不变

C. 放射性元素衰变的速率跟它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无关

D. 放射性元素发生正电子衰变时, 新核质量数不变, 核电荷数增加1

37. 某放射性原子核A 经一次α衰变成为B, 再经一次β衰变成为C, 则( )(Ⅱ类)

A. 原子核C 的中子数比A 少2 B.原子核C 的质子数比A 少1

C. 原子核C 的中子数比B 少2 D.原子核C 的质子数比B 少1

38. 放射性同位素可做示踪原子, 例如, 在医学上可以确定肿瘤的位置等等, 今有四种不同的放射性同位素R 、P 、Q 、S, 它们的半衰期分别为半年、38天、15天和2天, 则应选用的同位素是( )(Ⅰ类)

A.S B.Q C.P D.R

39. 在匀强磁场里原来静止的放射性碳14原子, 它所放射的粒子与反冲核的径迹是两个相切的圆, 圆的半径之比7:1, 如图97-1所示, 那么碳14的衰变方程是( )(Ⅱ类)

41014014A. 14

6C →2He +4Be B.6C →1e +5B

01414212C. 14

6C →-1e +7N D.6C →1H +5B

40、关于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Ⅰ类)

A、利用射线的穿透性检查金属制品,测量物体的密度和厚度。

B、利用射线的电离本领消除有害的静电积累。

C 、利用射线的生理效应来消毒杀菌和医治肿瘤。

D 、利用放射性作示踪原子

3041、有关放射性同位素15(Ⅰ类) P 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30

15 A、30P 与14X 互为同位素

30

15B 、

30

C 、15P 与其同位素有不相同的化学性质

P 的磷肥释放正电子,可用来做示踪原子,以能观察磷肥对植物的影响 P 用制成化合物后它的半衰期变短 30

15D 、含有

42、关于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Ⅰ类)

A、做示踪原子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的贯穿能力很强的性质

B 做示踪原子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的电离能力很强的性质

C 、γ射线探伤利用了γ射线贯穿能力很强的性质

D 、γ射线探伤利用了γ射线电离能力很强的性质

43、关于放射性同位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Ⅰ类)

A、每一种放射性同位素都有一定的半衰期

B 、每一种元素不一定都有放射性同位素

C 、一种元素的几种放射性同位素的化学性质相同,物理性质不同

D 、互称同位素的原子一定含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不同的中子数

4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Ⅱ类)

A.自由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一定遵守质量守恒

B.在发生核反应时,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一定等于反应后所生成物质的总质量

C.发生核反应时,反应前的总质量大于反应后的总质量,这个反应是放能反应

D.发生核反应时,反应前的总质量大于反应后的总质量,这个反应必须吸收能量才

能发生核反应

245.对公式ΔE =Δmc 的不正确理解是( )(Ⅱ类)

A.如果物体的能量减少了ΔE ,它的质量也一定相应减少Δm

2 B.如果物体的质量增加了Δm ,它的能量也一定相应增加Δmc

C.Δm 是某原子核在衰变过程中增加的质量

D.在把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若放出的能量是ΔE ,则这些核子质量和与组成原子

核的质量之差就是Δm .

46.下列核反应中,表示核聚变过程的是( )(Ⅰ类)

234130300 A15H +1H →2He +0n P →14P +-1e B1

1402382344 C14

6C →7N +-1e D92U →90Th +2He

47.一个氘核和一个氚核结合成一个氦核的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是△E. 已知阿伏伽德罗常数为N A,则2g氘和3g 氚完全结合成氦的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为( )(Ⅱ类) A、2N A△E B、N A△E C、5N A△E D、5△E /N A

48、氘核(1H )和氚核(1H )聚合成氦(

2

12342He )的核反应方程如341H →2H +1He +0n 。设氘核质量为m 1, 氚核质量为m 2,氦核的质量为m 3,中子的质量为m 4,则反应过程中释放的能量为( )(Ⅰ类)

22 A:(m 1+m2-m 3)c B、(m1+m2-m 4)c

22 C、(m1+m2-m 3-m 4)c D、(m3+m4-m 1-m 2)c

49、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或原子核分解为核子,都伴随着巨大的能量变化,这是因为( )(Ⅰ类)

A、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电荷间存在着很大的库仑力

B、核子具有质量且相距很近,核子间存在很大的万有引力

C、核子间存在着强大的核力

D、质子带正电且相距很近,质子间存在很大的库仑斥力

50、质子,中子组成氦核(a 粒子),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 p 、m n 、和m a 则三者关系为( )(Ⅰ类)

A、m a >2(mp +mn ) B、m a =2(mp +mn )

C、m a <2(mp +mn ) D、m a

51、在下列四个核反应中,X 代表了中子的是哪些?( )(Ⅰ类)

417 A、14

7N +2He →8O +X

42730 B、13He →15Al +2P +X

21 C、1H +γ→0n +X

136190 D、235

92U +X →38Sr +54Xe +100n

52.关于原子能量和原子核能量的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Ⅱ类) A原子辐射出光子时,原子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

B原子电离时,原子能量要减小

C 原子核辐射出γ射线时,原子核能量要减小

D核子结合成原子核过程中,要吸收能量

53. 现已建成的核电站利用的是( )(Ⅰ类)

A. 放射性元素衰变放出的能量 B.原子核人工转变时放出的能量

C. 重核裂变放出的能量 D.轻核聚变放出的能量

第二十二章 原子核

1、C 2、D 3、D 4、C 5、C 6、A

7、A 8、B 9、D 10、D 11、B 12、B

13、C 14、D 15、B 16、C 17、D 18、B

19、D 20、C 21、C 22、B 23、B 24、B

25、C 26、D 27、B 28、C 29、C 30、B

31、C 32、A 33、C 34、C 35、D 36、C

37、B 38、A 39、C 40、A 41、D 42、C

43、B 44、C 45、C 46、B 47、B 48、C

49、C 50、C 51、B 52、C 53、C


相关文章

  • 化学选修3第一章测试题
  • 高二化学选修3第一章测试题 一.选择题 1. 下列具有特殊性能的材料中,由主族元素和副族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 ) A. 半导体材料砷化镓 B. 吸氢材料镧镍合金 D. 超导材K 3C 60 C. 透明陶瓷材料硒化锌 2. 下列能级中轨道数为 ...查看


  • 原子发射光谱原理及应用
  • G R).本•1859年,基尔霍夫(KirchhoffKirchhoff G R) )生(Bunsen R WBunsen R W) •研制第一台用于光谱分析的分光镜,实 现了光谱检验: 2009-10-23 •1930年以后,建立了光谱定 ...查看


  • 武汉大学版无机化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版)第10章 原子结构
  • 原子结构 1.原子中电子的运动有何特点?几率与几率密度有何区别与联系? 答:电子的运动与其它的微观粒子一样,具有波动性,粒子性和不确定原理,因而不遵循经典力学定律.电子运动的状态是用统计规律来描述的. 几率是统计电子在核外某一空间出现机会大 ...查看


  • v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3
  • 专题2 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排布式 2221s2s2pC Na1s22s22p63s1 通过碳原子和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想想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中各部分表示什么?如何书写? :电子排布式的书写格式:--)::(). 练习:请你尝试写出Li.O.N ...查看


  • 1-原子结构
  • 原子结构 [2012宝山一模]2. 某元素的原子形成的离子可表示为bx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 a baxn-含有的中子数为b B. a bxn-含有的电子数为a – n C. X原子的质量数为a + b D. 一个X原子的质 ...查看


  • 原子结构练习题及其答案
  • 1. 在物质结构研究的历史上,首先提出原子内有电子学说的是 A . 道尔顿 B . 卢瑟福 C . 汤姆生 D . 玻尔 2. 以下能级符号正确的是: A .6s B .2d C .3f D .7p 3. 以下各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 ...查看


  • 选修Ⅲ第一章§1-1(高二)
  •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 §1-1 原子结构 [学习目标] 1.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了解能量最低原理,知道基态与激发态,知道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 ...查看


  • 高中新课程教学设计--原子结构
  • 高中新课程教学设计-原子结构 莘县第二中学 代建荣 课题:原子结构 课型:新课 课时:2 课标要求: 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2.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 ...查看


  • 初三相对原子质量10.23
  • 离子 相对原子质量 学习目标: 1. 知道原子和离子的区别及相互转化. 2. 学习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知识梳理: 1.原子失去电子后,变成带正电荷的,得到电子后变成带负电荷的 3.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指 . 4.相对原子质量 学以致用: 1 ...查看


  • 能量最低原理.泡利原理.洪特规则学案
  • 高二化学学案 原子结构(2)--能量最低原理 泡利原理 洪特规则 课时:1 编写人:卢镇芳 唐琳 审核人: 编号:2 [课时学习目标] 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2.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能量最低原理,了解原子的基态.激发态与光谱之间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