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测试卷A
一、 基础知识。
1. 给下列词语注音。
倔强( ) 流淌( ) 糟糕( )
惆怅( ) 饥饿( ) 弥漫( )
2. 成语填空。
( )骨( )心 不( )而( ) ( )想( )开
和( )悦( ) 五( )四( ) 全( )以( )
4. 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1)( )全连数他岁数大,对大家又特别亲,( )大伙都叫他“老班长”。
(2)( )女儿一再坚持,( )家庭的所有成员都承认了咪咪乔,( )这种承认有些应付,( )也要照顾女儿的真实的心里感受。
(3)老班长对小梁说:“你( )知道了,( )不要再告诉别人了。”
(4)指导员对老班长说:“( )多么艰苦,你( )要把他们带出草地。”
(5)我们找不到东西吃,( )无法走出这茫茫的草地。
二、 精彩回顾。
默写古诗《别董大》
1.这首诗前两句写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 的感情。
2.请你再写出他的一首诗。
三、 阅读。
一位母亲与家长会
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
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名小朋友,唯有他表现最差:唯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不屑。然而,她还是告诉了她的儿子。“老师表扬了你,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其他的妈妈都非常羡慕妈妈,以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
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地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有让她喂。
儿子上小学了。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49名。我们怀疑他智力有些障碍,您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
回去的路上,她流下了泪。然而,当她回到家里,却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超过你的同桌的,这次你的同桌排在
第21名。”
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暗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她甚至发现,儿子温顺得让她吃惊,好象长大了许多。第二天上学时,去得比平时都要早。 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长会。她坐在儿子的座位上,等着老师点她儿子的名字,因为每次家长会,她儿子的名字在差生的行列总是被点到。然而,这次却出乎她的预料,直到结束,都没有听到。她有些不习惯。临别,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
她怀着喜悦的心情走出校门,此时发现儿子在等她。路上她幅着儿子肩膀,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高中毕业了;一个第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的日子学校打电话让她儿子到学校去一趟。她有一种预感,她儿子被清华录取了,因为在报考时,她给儿子说过,她相信他能取这所学校。
她儿子从学校回来,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特快专递交到她的手里,突然转身跑到自己房间里大哭起来。边哭边说:“妈妈,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是您……”
这时,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打在手中的信封上。 阅读后思考并回答问题:
1.用“——”画出写母亲表情的句子。
2.母亲每一次开家长会都对儿子说“假话”,你明白母亲这样做是为什么吗?说说母亲这样做的理由。
3.试着用一句简短的话概括这篇文章的内容。
4.读了这篇文章你一定有很多话要说,把你最想说的话写在下边。
四、 习作:以“感动”为题写一篇文章。
第三单元测试卷B
一、 读拼音,写词语。
wâi chãng cán kuì quán li qiàn yì yī xiù duō suō yīng táo zhã diã yán jùn
( ) ( ) ( ) ( ) ( ) ( ) ( ) ( ) ( )
二、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虚伪——( ) 繁华——( ) 妄弃——( ) 爱惜——( ) 幼稚——( ) 慈祥——( ) 低沉——( ) 饱满——( )
三、将下列成语按要求归类。
拔苗助长 舍己为人 卧薪尝胆 拾金不昧 南辕北辙
亡羊补牢 闻鸡起舞 手不释卷 见义勇为
1. 描写人的品质的:
2. 源于历史故事的:
3. 说明经验教训的:
四、句子大荟萃。
1.补充句子。
(1)母亲,倘若你 ,不要 。
(2)我仍是 ,总希望 。
2.句子模仿秀。
例:太阳升起来了。红红的太阳一纵一纵地升起来了。
(1)树上停着小鸟。
(2)草坪上长满了花草。
3.我是病句小医生。
(1)某些广东省的人也说普通话。
(2)市场上摆满了桃子、梨子、南瓜等水果。
五、写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
2.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
3.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
4.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
六、判断,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在括号里打“×”。
1.《渭城曲》和《别董大》都是送别诗。前者表达了伤感的离别情绪,后者更侧重于对友人的激励和鼓舞。( )
2.民警的惊人之举表明他对一个孩子——“我”的女儿的关爱和尊重,对她幼小心灵的真情呵护。( )
3.《祖父·后园·我》和《火烧云》这两篇文章出自同一位作家之手。( )
4.泰戈尔经常把纸船放入水中来表达对母亲的思念。( )
5.“金色的鱼钩”闪烁着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光芒。( )
七、赵楠同学上课时突然晕倒了,老师和同学赶忙把他送到校医务室,班主任顾老师让张强同学打电话告诉张楠的家长。电话已接通,谈话已开始。假如你是张强,请你接着往下说。
张强:你是谁呀?
家长:我是赵楠的家长。
张强:
八、把句子补充完整。
1.青山遮不住,
,天下谁人不识君。
,西出阳关无故人。
九、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擦干了眼泪,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放在贴身的衣兜里。我想,等革命胜利以后,一定要把它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去,让我们的子子孙孙都来瞻仰它。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1. 用“/”划分层次。
2. 用波浪线画出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句子。
3. 生了锈的鱼钩,为什么说它闪烁着光芒?
十、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荷 叶
席慕容
后院有六缸荷,整个夏天此起彼落开得轰轰烈烈,我只要有空,总是会去院子里站一站,没时间写生的话,闻一闻花叶的香气也是好事。
虽说是种在缸里,但因为紧贴着土地,荷花荷叶仍然长得很好。有些叶片长得又肥 又大,亭亭而起,比我都高了许多。
我有一个发现,在这些荷叶间,要出水面到某一个高度才肯打开的叶子才能多吸收阳光,才是好叶子。
那些在很小的时候就打开了的叶子,实在令人心疼。颜色原来是嫩绿的,但是在低 矮的角落得不到阳光的命运之下,终于逐渐变得苍黄。细细弱弱的根株和叶片,与另外那些长得高大健壮粗厚肥润的叶子相较,象是侏儒又像是浮萍,甚至还不如浮萍的青翠。
忽然感觉到,在人生的境界里,恐怕也会有这种相差吧。
太早的眩耀、太急切的追求,虽然可以在眼前给我们一种陶醉的幻境,但是,没有根柢的陶醉毕竟也只能是短促的幻境而已。
怎么样才能知道?那一个时刻才是我应该尽量舒展我一生怀抱的时刻呢?怎么样才能感
觉到那极高极高处阳光的呼唤呢?
1.这篇题目为《荷叶》的文章,不是一篇介绍植物的说明文。而是在观察不同的荷叶成长境况中感悟到了某种人生哲理。
作者发现了荷叶生长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结局,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情形?
2. 作者把“太早的炫耀、太急切的追求”比作什么?
3. 你怎样理解“应该尽情舒展人生怀抱的时刻”? “极高极高处的阳光”的含义是什么?
十一、习作。
题目:同桌的你
要求:1.运用第二人称去写,选择曾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同桌。
2.用典型事例把同学的特点写具体。
3.语句通顺,用词恰当,正确运用标点,不写错别字。
第三单元测试卷A
一、 基础知识。
1. 给下列词语注音。
倔强( ) 流淌( ) 糟糕( )
惆怅( ) 饥饿( ) 弥漫( )
2. 成语填空。
( )骨( )心 不( )而( ) ( )想( )开
和( )悦( ) 五( )四( ) 全( )以( )
4. 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1)( )全连数他岁数大,对大家又特别亲,( )大伙都叫他“老班长”。
(2)( )女儿一再坚持,( )家庭的所有成员都承认了咪咪乔,( )这种承认有些应付,( )也要照顾女儿的真实的心里感受。
(3)老班长对小梁说:“你( )知道了,( )不要再告诉别人了。”
(4)指导员对老班长说:“( )多么艰苦,你( )要把他们带出草地。”
(5)我们找不到东西吃,( )无法走出这茫茫的草地。
二、 精彩回顾。
默写古诗《别董大》
1.这首诗前两句写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 的感情。
2.请你再写出他的一首诗。
三、 阅读。
一位母亲与家长会
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
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名小朋友,唯有他表现最差:唯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不屑。然而,她还是告诉了她的儿子。“老师表扬了你,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其他的妈妈都非常羡慕妈妈,以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
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地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有让她喂。
儿子上小学了。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49名。我们怀疑他智力有些障碍,您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
回去的路上,她流下了泪。然而,当她回到家里,却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超过你的同桌的,这次你的同桌排在
第21名。”
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暗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她甚至发现,儿子温顺得让她吃惊,好象长大了许多。第二天上学时,去得比平时都要早。 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长会。她坐在儿子的座位上,等着老师点她儿子的名字,因为每次家长会,她儿子的名字在差生的行列总是被点到。然而,这次却出乎她的预料,直到结束,都没有听到。她有些不习惯。临别,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
她怀着喜悦的心情走出校门,此时发现儿子在等她。路上她幅着儿子肩膀,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高中毕业了;一个第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的日子学校打电话让她儿子到学校去一趟。她有一种预感,她儿子被清华录取了,因为在报考时,她给儿子说过,她相信他能取这所学校。
她儿子从学校回来,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特快专递交到她的手里,突然转身跑到自己房间里大哭起来。边哭边说:“妈妈,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是您……”
这时,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打在手中的信封上。 阅读后思考并回答问题:
1.用“——”画出写母亲表情的句子。
2.母亲每一次开家长会都对儿子说“假话”,你明白母亲这样做是为什么吗?说说母亲这样做的理由。
3.试着用一句简短的话概括这篇文章的内容。
4.读了这篇文章你一定有很多话要说,把你最想说的话写在下边。
四、 习作:以“感动”为题写一篇文章。
第三单元测试卷B
一、 读拼音,写词语。
wâi chãng cán kuì quán li qiàn yì yī xiù duō suō yīng táo zhã diã yán jùn
( ) ( ) ( ) ( ) ( ) ( ) ( ) ( ) ( )
二、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虚伪——( ) 繁华——( ) 妄弃——( ) 爱惜——( ) 幼稚——( ) 慈祥——( ) 低沉——( ) 饱满——( )
三、将下列成语按要求归类。
拔苗助长 舍己为人 卧薪尝胆 拾金不昧 南辕北辙
亡羊补牢 闻鸡起舞 手不释卷 见义勇为
1. 描写人的品质的:
2. 源于历史故事的:
3. 说明经验教训的:
四、句子大荟萃。
1.补充句子。
(1)母亲,倘若你 ,不要 。
(2)我仍是 ,总希望 。
2.句子模仿秀。
例:太阳升起来了。红红的太阳一纵一纵地升起来了。
(1)树上停着小鸟。
(2)草坪上长满了花草。
3.我是病句小医生。
(1)某些广东省的人也说普通话。
(2)市场上摆满了桃子、梨子、南瓜等水果。
五、写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
2.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
3.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
4.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
六、判断,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在括号里打“×”。
1.《渭城曲》和《别董大》都是送别诗。前者表达了伤感的离别情绪,后者更侧重于对友人的激励和鼓舞。( )
2.民警的惊人之举表明他对一个孩子——“我”的女儿的关爱和尊重,对她幼小心灵的真情呵护。( )
3.《祖父·后园·我》和《火烧云》这两篇文章出自同一位作家之手。( )
4.泰戈尔经常把纸船放入水中来表达对母亲的思念。( )
5.“金色的鱼钩”闪烁着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光芒。( )
七、赵楠同学上课时突然晕倒了,老师和同学赶忙把他送到校医务室,班主任顾老师让张强同学打电话告诉张楠的家长。电话已接通,谈话已开始。假如你是张强,请你接着往下说。
张强:你是谁呀?
家长:我是赵楠的家长。
张强:
八、把句子补充完整。
1.青山遮不住,
,天下谁人不识君。
,西出阳关无故人。
九、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擦干了眼泪,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放在贴身的衣兜里。我想,等革命胜利以后,一定要把它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去,让我们的子子孙孙都来瞻仰它。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1. 用“/”划分层次。
2. 用波浪线画出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句子。
3. 生了锈的鱼钩,为什么说它闪烁着光芒?
十、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荷 叶
席慕容
后院有六缸荷,整个夏天此起彼落开得轰轰烈烈,我只要有空,总是会去院子里站一站,没时间写生的话,闻一闻花叶的香气也是好事。
虽说是种在缸里,但因为紧贴着土地,荷花荷叶仍然长得很好。有些叶片长得又肥 又大,亭亭而起,比我都高了许多。
我有一个发现,在这些荷叶间,要出水面到某一个高度才肯打开的叶子才能多吸收阳光,才是好叶子。
那些在很小的时候就打开了的叶子,实在令人心疼。颜色原来是嫩绿的,但是在低 矮的角落得不到阳光的命运之下,终于逐渐变得苍黄。细细弱弱的根株和叶片,与另外那些长得高大健壮粗厚肥润的叶子相较,象是侏儒又像是浮萍,甚至还不如浮萍的青翠。
忽然感觉到,在人生的境界里,恐怕也会有这种相差吧。
太早的眩耀、太急切的追求,虽然可以在眼前给我们一种陶醉的幻境,但是,没有根柢的陶醉毕竟也只能是短促的幻境而已。
怎么样才能知道?那一个时刻才是我应该尽量舒展我一生怀抱的时刻呢?怎么样才能感
觉到那极高极高处阳光的呼唤呢?
1.这篇题目为《荷叶》的文章,不是一篇介绍植物的说明文。而是在观察不同的荷叶成长境况中感悟到了某种人生哲理。
作者发现了荷叶生长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结局,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情形?
2. 作者把“太早的炫耀、太急切的追求”比作什么?
3. 你怎样理解“应该尽情舒展人生怀抱的时刻”? “极高极高处的阳光”的含义是什么?
十一、习作。
题目:同桌的你
要求:1.运用第二人称去写,选择曾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同桌。
2.用典型事例把同学的特点写具体。
3.语句通顺,用词恰当,正确运用标点,不写错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