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不能之,心却向之

  摘 要:《三国演义》是我国小说史上的一部伟大杰作,也是世界文库中一部辉煌的艺术瑰宝。关于《三国演义》的英译,目前比较有权威的有两个英文全译本: 分别由英国汉学家泰勒和美国汉学家罗慕士翻译。本文选取泰勒(C. H. Brewitt-Taylor)译本的第一回进行多角度对比分析,从通篇运用的归化策略及处理人名、年号和人物描写时所用的深化、等化、浅化、增译、减译的翻译方法等方面对泰勒的译文进行赏评,期望能以此为契机,引起大家对经典译作的学习和讨论。   关键词:《三国演义》;翻译策略;赏评   作者简介:王冰清(1987.2-),女,山东烟台,西安外国语大学,2011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研究方向:翻译与翻译研究。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02--02   一、宏观赏析   “重写”泛指对文学原作进行的翻译、重写、编写、批评和编辑等各种加工和调整过程。(André Lefevere,1992)泰勒的译本印证了“翻译即再创作”这一理论的可行性和实用性,详解如下。   (一)、段落省略   《三国演义》原文第一回以杨慎的《临江仙》开篇,这首词言简意赅地表明了这部著作的中心思想,揭示了“是非成败转头空”这一亘古不变的真理。加之二十多年前配乐成那曲激荡人心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更是传遍大街小巷,令大家耳熟能详。可以说《临江仙》对于《三国演义》的传播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而泰勒在翻译的时候却大刀阔斧地略去了对《临江仙》的翻译,初读译作令人费解,但经仔细研读便会发现译者对其进行了再创作,详解如下。   译者开篇用了八个小段来介绍中国的情况。其中第二段至第五段,分别介绍了秦灭六国、秦朝灭亡、楚汉之争、王莽改制以及东汉崛起。这五段每一段都言简意赅,如第三段只有一行,最多的也只有四行。这是译者用心良苦的结果,虽然没有对《临江仙》的原文比照翻译,但译者以其独特的思维方式,用短短的几段文字就交代了古代中国五个朝代的兴衰更迭,长达几千年的历史用这么少的文字一笔带过,仿佛也在向人们诉说着同样一个真理 “是非成败转头空”,这与《临江仙》的主旨不谋而合。这样写不但巧妙地传达出了《临江仙》的主旨,还是对外国读者负责的表现,因为外国读者甚至一些中国读者都未必了解这些历史。译者这样的用心,充分考虑到了外国读者的历史文化断层,可谓一举两得。   (二)、篇章结构   原文共有二十五段,而译文除却开篇前的八段外,一共有一百零三段,这可以说是与原文相差最大的地方。但笔者认为译者并非随心所欲的胡乱分段,也是用心思量、深思熟虑后的结果。译者的分段有以下两种情况,一是直接将原文的一段分为数段。二是原文的两段在译文中有重叠。   以第五段为例看第一种分法。原文中第五段主要介绍黄巾起义中主要领袖的身份来历,及其偶遇仙人得道的经历,其中包括仙人两次直接引语的回答。再看译文,译者将其分为了五段来译,第一段叙述张角的来历及其偶得天书的经历。第二段是仙人对天书的解释。(直接引语,同原文)第三段是张角拜问仙人姓名。(同原文)第四段是仙人对其回答。(直接引语,同原文)第五段是张角晓夜攻习后得道。译者虽将其分成了五段,但丝毫未影响小说的连贯性,而且将仙人的两次答话单独分段,显得更有层次感,一问一答,更加清楚明了,也符合英文小说的语言风格,更容易引起外国读者的共鸣。   以第八、九段为例看第二种分法。原文的第八段以“刘焉然其说,随即出榜招募义兵。”结尾,而译文将原文第九段的第一句放在译文第八段的末尾,也就是说译文的第八大段的最后一段是以“榜文行到涿县,引出涿县中一个英雄。”结尾的。这样译文第九大段的开篇即是对刘备单独一整段的人物描写。这样灵活的处理,表现出译者不拘泥于原作形式,敢于大胆创新的精神。单独一段的人物描写也容易吸引读者的注意,引起读者对关键人物出场的足够重视,突出了重点。   二、微观赏析   (一)、人名的翻译   异化和归化的概念最初由美籍意大利翻译家劳伦斯·韦努蒂在他的专著《译者的隐身》中提出。他主张采用打破目的语规范,保留原语异质成分的异化译法。(Venuti,1995)“通过对翻译史的追溯,劳伦斯·韦努蒂提出了一种反对译文通顺的翻译理论和实践。其目的不是在翻译中消除语言和文化的差异,而是要在翻译中表达这种语言和文化的差异。”(郭建中,1999:188)   泰勒对《三国演义》中人名的翻译通篇采用了异化策略,即用汉语拼音翻译原著中的人名。笔者认为翻译时,对于没有任何特殊含义的人名和地名,采用拼音译法是值得提倡的:一则忠实原著;二还可以让外国读者感受这独特的中国文化;三也不会对外国读者的阅读产生任何障碍,因为读者通过上下文即可轻松地判断出哪些是人名哪些是地名。   (二)、古英语的运用   通读译文,令人印象深刻是几处古英语的运用。比如第三段中“只见一条大青蛇,从梁上飞将下来,蟠于椅上。”译文如下: “…a rushing whirlwind arose in the corner of the wall and, lo! from the roof beams floated down a monstrous black serpent…” 其中的“lo”,《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六版)的解释为 “exclamation(old use or humorous) used for calling attention to a surprising thing(引起对令人惊讶的事情的注意) 瞧,看哪。” (2004:1025)笔者认为译者将此单词用于此是再合适不过的了。一是古英语加强了译作的深度,与原著的古汉语形成对应。二是一个 “lo”外加一个感叹号可以充分引起读者的注意。三是形成与读者的对话形式,使译文显得更加生动活泼。   原著第七段中的“申言于众曰”的翻译,译者将原著中的叙述译为对话,直接用了两个“ye”。“ye”在字典中的解释为“(old use or dialect)a word meaning ‘you’, used when talking to more than one person (你们)”。(2004:2050)而此处无论是old use 还是dialect 都说的通,而且很有道理。若是前者则与前两处相同,若是后者则能体现人物的语言层级。且译者将原著改译为对话形式,使得英文中盗贼头子的演讲更具煽动性和感染力,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三、笔者管见   纵览译作全文,译者以其对原著的准确理解和把握,运用各种翻译策略和手段,外加独特的思维和创造力,为我们呈现了一篇质量上乘的译文。尽管如此,但依笔者之见,尚有几处地方值得商榷。   原著第四段有 “帝揽奏叹息,因起更衣。”一句,译文省略了对 “因起更衣”的翻译。而原著中“因起更衣”一句是有其依据的,上文中议郎蔡邕上书说之所以异灾不断是因为“妇寺干政”,言外之意是灵帝太过于纵情女色,于是众妃子便恃宠而骄,直至参与国家政事。灵帝听后心里认同,于是立即起身更衣,不再留恋佳丽。接下来便是处理 “寺”即宦官干政的问题。于是才有了曹节迫使蔡邕告老归田以及矛盾的激化。故笔者认为“因起更衣”这一句有预示性作用的话翻译时不能省略。   原著第六段中张角自称大贤良师中的“自称”翻译为“gained the title of…” 不太准确。“gain”是“得到,获得”的意思,通常是第三方给予的,这与原文中的“自称”不相符。而第七段中也出现了“自称”一词,译者译为“they took up grandiose titles…” 这样才是符合原文意思的翻译。   原著第二十段中描写曹操时“年二十,举孝廉…”意思是曹操二十岁即举孝廉,但是译者却将其译为 “ Cao Cao graduated at twenty…”, 笔者认为此处是对原文意思的曲解。   四、结语   总体来看,泰勒翻译的《三国演义》当之无愧地为翻译精品中的精品。尽管译文尚有个别地方值得商榷, 但瑕不掩瑜,丝毫不影响它与原著一样惊心动魄、深入人心。虽不能之,心却向之,相信在“翻译重写”理论和“异化策略”的指导下必将有更多翻译佳作问世,让翻译文学丰富、美好整个世界。   参考文献:   [1]Venuti,Lawrence, 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A History of Translation [M], NewYork: Routledge,1995   [2]霍恩比著,石孝殊等译,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六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3]勒菲弗尔,翻译、改写以及对文学名声的制控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4]郭建中,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异化与归化[J],外国语,1998

  摘 要:《三国演义》是我国小说史上的一部伟大杰作,也是世界文库中一部辉煌的艺术瑰宝。关于《三国演义》的英译,目前比较有权威的有两个英文全译本: 分别由英国汉学家泰勒和美国汉学家罗慕士翻译。本文选取泰勒(C. H. Brewitt-Taylor)译本的第一回进行多角度对比分析,从通篇运用的归化策略及处理人名、年号和人物描写时所用的深化、等化、浅化、增译、减译的翻译方法等方面对泰勒的译文进行赏评,期望能以此为契机,引起大家对经典译作的学习和讨论。   关键词:《三国演义》;翻译策略;赏评   作者简介:王冰清(1987.2-),女,山东烟台,西安外国语大学,2011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研究方向:翻译与翻译研究。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02--02   一、宏观赏析   “重写”泛指对文学原作进行的翻译、重写、编写、批评和编辑等各种加工和调整过程。(André Lefevere,1992)泰勒的译本印证了“翻译即再创作”这一理论的可行性和实用性,详解如下。   (一)、段落省略   《三国演义》原文第一回以杨慎的《临江仙》开篇,这首词言简意赅地表明了这部著作的中心思想,揭示了“是非成败转头空”这一亘古不变的真理。加之二十多年前配乐成那曲激荡人心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更是传遍大街小巷,令大家耳熟能详。可以说《临江仙》对于《三国演义》的传播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而泰勒在翻译的时候却大刀阔斧地略去了对《临江仙》的翻译,初读译作令人费解,但经仔细研读便会发现译者对其进行了再创作,详解如下。   译者开篇用了八个小段来介绍中国的情况。其中第二段至第五段,分别介绍了秦灭六国、秦朝灭亡、楚汉之争、王莽改制以及东汉崛起。这五段每一段都言简意赅,如第三段只有一行,最多的也只有四行。这是译者用心良苦的结果,虽然没有对《临江仙》的原文比照翻译,但译者以其独特的思维方式,用短短的几段文字就交代了古代中国五个朝代的兴衰更迭,长达几千年的历史用这么少的文字一笔带过,仿佛也在向人们诉说着同样一个真理 “是非成败转头空”,这与《临江仙》的主旨不谋而合。这样写不但巧妙地传达出了《临江仙》的主旨,还是对外国读者负责的表现,因为外国读者甚至一些中国读者都未必了解这些历史。译者这样的用心,充分考虑到了外国读者的历史文化断层,可谓一举两得。   (二)、篇章结构   原文共有二十五段,而译文除却开篇前的八段外,一共有一百零三段,这可以说是与原文相差最大的地方。但笔者认为译者并非随心所欲的胡乱分段,也是用心思量、深思熟虑后的结果。译者的分段有以下两种情况,一是直接将原文的一段分为数段。二是原文的两段在译文中有重叠。   以第五段为例看第一种分法。原文中第五段主要介绍黄巾起义中主要领袖的身份来历,及其偶遇仙人得道的经历,其中包括仙人两次直接引语的回答。再看译文,译者将其分为了五段来译,第一段叙述张角的来历及其偶得天书的经历。第二段是仙人对天书的解释。(直接引语,同原文)第三段是张角拜问仙人姓名。(同原文)第四段是仙人对其回答。(直接引语,同原文)第五段是张角晓夜攻习后得道。译者虽将其分成了五段,但丝毫未影响小说的连贯性,而且将仙人的两次答话单独分段,显得更有层次感,一问一答,更加清楚明了,也符合英文小说的语言风格,更容易引起外国读者的共鸣。   以第八、九段为例看第二种分法。原文的第八段以“刘焉然其说,随即出榜招募义兵。”结尾,而译文将原文第九段的第一句放在译文第八段的末尾,也就是说译文的第八大段的最后一段是以“榜文行到涿县,引出涿县中一个英雄。”结尾的。这样译文第九大段的开篇即是对刘备单独一整段的人物描写。这样灵活的处理,表现出译者不拘泥于原作形式,敢于大胆创新的精神。单独一段的人物描写也容易吸引读者的注意,引起读者对关键人物出场的足够重视,突出了重点。   二、微观赏析   (一)、人名的翻译   异化和归化的概念最初由美籍意大利翻译家劳伦斯·韦努蒂在他的专著《译者的隐身》中提出。他主张采用打破目的语规范,保留原语异质成分的异化译法。(Venuti,1995)“通过对翻译史的追溯,劳伦斯·韦努蒂提出了一种反对译文通顺的翻译理论和实践。其目的不是在翻译中消除语言和文化的差异,而是要在翻译中表达这种语言和文化的差异。”(郭建中,1999:188)   泰勒对《三国演义》中人名的翻译通篇采用了异化策略,即用汉语拼音翻译原著中的人名。笔者认为翻译时,对于没有任何特殊含义的人名和地名,采用拼音译法是值得提倡的:一则忠实原著;二还可以让外国读者感受这独特的中国文化;三也不会对外国读者的阅读产生任何障碍,因为读者通过上下文即可轻松地判断出哪些是人名哪些是地名。   (二)、古英语的运用   通读译文,令人印象深刻是几处古英语的运用。比如第三段中“只见一条大青蛇,从梁上飞将下来,蟠于椅上。”译文如下: “…a rushing whirlwind arose in the corner of the wall and, lo! from the roof beams floated down a monstrous black serpent…” 其中的“lo”,《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六版)的解释为 “exclamation(old use or humorous) used for calling attention to a surprising thing(引起对令人惊讶的事情的注意) 瞧,看哪。” (2004:1025)笔者认为译者将此单词用于此是再合适不过的了。一是古英语加强了译作的深度,与原著的古汉语形成对应。二是一个 “lo”外加一个感叹号可以充分引起读者的注意。三是形成与读者的对话形式,使译文显得更加生动活泼。   原著第七段中的“申言于众曰”的翻译,译者将原著中的叙述译为对话,直接用了两个“ye”。“ye”在字典中的解释为“(old use or dialect)a word meaning ‘you’, used when talking to more than one person (你们)”。(2004:2050)而此处无论是old use 还是dialect 都说的通,而且很有道理。若是前者则与前两处相同,若是后者则能体现人物的语言层级。且译者将原著改译为对话形式,使得英文中盗贼头子的演讲更具煽动性和感染力,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三、笔者管见   纵览译作全文,译者以其对原著的准确理解和把握,运用各种翻译策略和手段,外加独特的思维和创造力,为我们呈现了一篇质量上乘的译文。尽管如此,但依笔者之见,尚有几处地方值得商榷。   原著第四段有 “帝揽奏叹息,因起更衣。”一句,译文省略了对 “因起更衣”的翻译。而原著中“因起更衣”一句是有其依据的,上文中议郎蔡邕上书说之所以异灾不断是因为“妇寺干政”,言外之意是灵帝太过于纵情女色,于是众妃子便恃宠而骄,直至参与国家政事。灵帝听后心里认同,于是立即起身更衣,不再留恋佳丽。接下来便是处理 “寺”即宦官干政的问题。于是才有了曹节迫使蔡邕告老归田以及矛盾的激化。故笔者认为“因起更衣”这一句有预示性作用的话翻译时不能省略。   原著第六段中张角自称大贤良师中的“自称”翻译为“gained the title of…” 不太准确。“gain”是“得到,获得”的意思,通常是第三方给予的,这与原文中的“自称”不相符。而第七段中也出现了“自称”一词,译者译为“they took up grandiose titles…” 这样才是符合原文意思的翻译。   原著第二十段中描写曹操时“年二十,举孝廉…”意思是曹操二十岁即举孝廉,但是译者却将其译为 “ Cao Cao graduated at twenty…”, 笔者认为此处是对原文意思的曲解。   四、结语   总体来看,泰勒翻译的《三国演义》当之无愧地为翻译精品中的精品。尽管译文尚有个别地方值得商榷, 但瑕不掩瑜,丝毫不影响它与原著一样惊心动魄、深入人心。虽不能之,心却向之,相信在“翻译重写”理论和“异化策略”的指导下必将有更多翻译佳作问世,让翻译文学丰富、美好整个世界。   参考文献:   [1]Venuti,Lawrence, 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A History of Translation [M], NewYork: Routledge,1995   [2]霍恩比著,石孝殊等译,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六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3]勒菲弗尔,翻译、改写以及对文学名声的制控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4]郭建中,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异化与归化[J],外国语,1998


相关文章

  • 不能犯与未遂犯
  • 绪论 在我国,不能犯是被划分到未遂犯之中,与能犯未遂相对应的概念,这与德国的刑法理论是一致的,不能犯也可能成立犯罪而受到刑罚处罚.而同为大陆法系国家的日本,关于不能犯的规定却是不同的,日本把不能犯与未遂犯作为对应的概念,是指不成立犯罪因而不 ...查看


  • 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 灭火设备产品
  • 编号:CNCA-C18-03:2014 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 灭火设备产品 2014-05-30发布 2014-09-01实施 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 目 录 0 引言 ............................ ...查看


  • 不能删除的词语用法
  • 不能删除的词语--这类题目的技巧 1.才:如果句中有"才"字,表达句子的关系得不能省去. 例:这份新计划还需要跟全班同学再商量商量才能决定. 2.连-都:这是固定结构,"连"可以省去"都&q ...查看


  • 中国残疾人事业统计
  • 中国残疾人事业统计 台账制度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制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批准 2009年度 本报表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有关规定制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三条规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 ...查看


  • 不能自已造句
  • 不能自已造句 1.当你离开我的时候,我非常难过.对你的思念日夜萦绕在我心田.完全不能自已. 2.十目所视,十手所指的,即是在没有人的地方也会不能自已. 3.在你爱的人面前,你羞的不能自已,但在你喜欢的人面前,你可以做真正的你. 4.一天清晨 ...查看


  • 试论不能犯的处罚
  • 试论不能犯的处罚 作者:张岩 单位:北京警察学院 摘 要:本文首先对刑法学界关于不能犯可罚性的几组争论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分析得出其具备可罚性 的可靠依据.作者进而提出不能犯的处罚原则,分析影响其定罪量刑的主要因素,并主张在法定从轻的基 础 ...查看


  • 不能犯未遂的认定与处理
  • 不能犯未遂的认定与处理 一.案情 被告人郭某,男,23岁,原系某市磁带厂工人. 郭于1998年11月21日凌晨2时许,从自家携带一把改制的螺丝起子窜入某市聋哑学校,意图强奸女学生.郭把学校教学楼后第二排学生宿舍的第四间房门撬开,见里面无人, ...查看


  • 安徽省录用人民警察体检项目和标准
  • 安徽省录用人民警察体检项目和标准(暂行) 外 科 第一条 身高.体重标准 (一)男性身高一般不低于170厘米,体重不低于50千克:女性身高一般不低于160厘米,体重不低于45千克. (二)过于肥胖或消瘦者,不能录用. 判定过于肥胖或消瘦者按 ...查看


  • 不能删去的词语总结
  • 1.在„上(中)(里)(下):是介词结构,后面的"上.中.下.里"不能省去. 如:你怎么不在作品上标上自己的名字呢? A B C D 2."在"是介词结构 ,后面跟方位名词,"在" ...查看


  • 山东政法干警考试的一般体检要求
  • 2015山东省政法干警考试即将来临,为了帮助考生了解山东政法干警考试,提前获悉往年考情资讯,中公教育特汇总整理了山东政法干警考试的一般体检要求,供考生参考.请Ctrl+D保存页面,方便后期查询.预祝各位考生考试成功! 山东政法干警考试的一般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