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忠实离别白鹿原 告别仪式5月5日在西安殡仪馆举行

2016-04-30 00:22 北京晨报 我要评论0

陕西省作家协会工作人员在布置追思堂。新华社发

陈忠实写《白鹿原》时的小桌。

陈忠实为《当代》第二期题名。

2012年9月14日,《白鹿原》出版20周年庆典及研讨。 北京晨报记者 柴春霞/摄

昨天,以《白鹿原》为众多读者熟知的著名作家陈忠实,因病在西安西京医院去世。中国作协、陕西作协官网发布讣告表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我国当代著名作家陈忠实先生,因病抢救无效,于2016年4月29日7时45分逝世,享年74岁。北京晨报记者采访与陈忠实熟识的业界人士获悉,陈忠实罹患舌癌,前年就开始进行检查。陈忠实曾说,希望能写一部死后可以当枕头的书。而《白鹿原》这部20多年前年写就的作品,倾注了陈忠实极大的心血,获得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已成为当代文学史上绕不过去的经典之作。据出版方人民文学出版社介绍,《白鹿原》各种版本累计销量达到200万册。陈忠实当年把书稿交给编辑的一刹那,涌到嘴边却最终没有说出的一句话是,“我连生命都交给你们了”。

病情 罹患癌症前年开始检查

对于陈忠实的离世,许多读者感到非常突然、震惊、遗憾。北京晨报记者采访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周绚隆,周绚隆表示:“前年春节前我和社长管士光到西安去看他,他当时还没有查清楚病情,他和我们讲,浑身不舒服,酸软无力,非常难受,但不知什么原因。转过年,去年开春,就传来消息,发现舌根上长了恶性肿瘤。后来去年五六月,我们社出版了陈忠实的文集,文集印出来之后,我和我们前副总编辑何启治(首版《白鹿原》责任编辑)和他现在的责编刘稚一起去西安看他,感觉他状态比较虚弱,他刚刚放疗完,在家里,感觉到舌头疼,不舒服,然后味觉也不好,但还是强打精神和我们聊了聊,吃饭坐了一会。文集送过去之后,他又马上住院检查。很突然,今天接到电话,听到他去世的消息。”

著名文学评论家白烨对北京晨报记者表示:“前年陈忠实觉得不舒服,以为就是口腔的毛病,去年查出来是癌症,后来动了两次手术。一次是口腔手术,一次是胸部手术检查。我大概去年11月去看他,他刚做完手术,人很瘦,因为吃东西受影响,但精神还好。他当时说自己可能写不了什么作品了,就练字吧。我说你身体是第一位的。”

昨天,陕西作协发布讣告表示,陈忠实追思堂设在陕西作协高桂滋公馆内,时间为4月30日至5月4日。告别仪式定于5月5日上午在西安殡仪馆举行。

为人 生活是“下限”写作是上限

周绚隆介绍,陈忠实生活非常简朴,对自我修为非常注意,对名利淡泊,为人随和。物质的东西他非常不讲究。他对自己作家的修为、影响要求很高,主要在精神层面非常注意。“电影《白鹿原》播放的时候,他本来是满意剪辑前的,但他觉得剪得比较遗憾。但这也不能怪谁,他说人家花那么多钱拍,我说不好没人看了。从和我们社的交往,别的出版社后来对《白鹿原》开出了比我们多得多的条件,但他始终没有动摇,说我第一次和人文社合作,就始终在这合作。”另据了解,陈忠实还出资10万元提供奖金,设立“白鹿当代文学编辑奖”,奖励人民文学出版社在当代文学编辑工作中贡献突出的个人。

若说谈起陈忠实,最先进入白烨头脑中的是什么,还是“质朴”,“陈忠实对生活的要求就是‘下限’,他的家里,比一般的作家都不如,抽的是来自陕西汉中生产的廉价雪茄,来北京装一箱雪茄带过来。他家里不大,全是书,谈不上什么装修设计。但他对创作的要求是上限。《白鹿原》写完之后,有一段时间他就像被掏空了一样。他的整个身心、体力、精力集中爆发,从某种程度讲是很大的投入和付出。我开玩笑,你说要弄一部作品,去世之后当枕头,《白鹿原》这部作品不必说了,之外再弄一个枕头,他说弄不了了。”

创作 沉心静气地做这件大活

陈忠实1965年开始发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短篇小说集《乡村》《到老白杨树背后去》,中篇小说集《初夏》《四妹子》《夭折》,《陈忠实小说自选集》、《陈忠实文集》,散文集《生命之雨》《告别白鸽》《家之脉》《原下的日子》等。若说最令普通读者熟知的,还是《白鹿原》这部著作。

1991年农历腊月二十五,陈忠实写完了《白鹿原》的最后一句话。相比现在成为经典作品的《白鹿原》,在当时的条件下,陈忠实并没有绝对的把握,他犹豫着该不该把这部书稿投出去。

在20世纪80年代,何启治再来西安组稿。陈忠实当时正在做着《白鹿原》的先期准备。在陈忠实的回忆文章中这样写道:“查阅县志党史文史资料,在西安郊县做社会调查,研读有关关中历史的书籍,同时酝酿构思着《白鹿原》。我随即叮嘱他两点:不要告诉别人,不要催问。我希望在这三年里沉心静气地做这件大活。”

“1988年的清明前几天或后几天,或许就在清明这个好日子的早晨,我坐在乡村木匠割制的沙发上,把一个大16开的硬皮本在膝头上打开,写下《白鹿原》草拟稿第一行钢笔字的时候,整个世界已经删简到只剩下一个白鹿原。”陈忠实在文章中这样写道。

陈忠实给老何写信,“信中唯一可能使老何会感到意外的提示性请求,是希望他能派文学观念比较新的编辑来取稿看稿”。老何安排高贤均、洪清波到西安。“我只是把书稿从兜里取出来交给他们,竟然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那时突然涌到嘴边一句话,我连生命都交给你们了,最后关头还是压到喉咙以下而没有说出,却憋得几乎涌出泪来。”令陈忠实没想到的是,很快有了回复。“在高、洪拿着书稿离开西安之后的第20天,我接到了高贤均的来信。我匆匆读完信后噢噢叫了三声就跌倒在沙发上,把在他面前交稿时没有流出的眼泪倾溅出来了。”

本版撰文 北京晨报记者 刘婷

2016-04-30 00:22 北京晨报 我要评论0

陕西省作家协会工作人员在布置追思堂。新华社发

陈忠实写《白鹿原》时的小桌。

陈忠实为《当代》第二期题名。

2012年9月14日,《白鹿原》出版20周年庆典及研讨。 北京晨报记者 柴春霞/摄

昨天,以《白鹿原》为众多读者熟知的著名作家陈忠实,因病在西安西京医院去世。中国作协、陕西作协官网发布讣告表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我国当代著名作家陈忠实先生,因病抢救无效,于2016年4月29日7时45分逝世,享年74岁。北京晨报记者采访与陈忠实熟识的业界人士获悉,陈忠实罹患舌癌,前年就开始进行检查。陈忠实曾说,希望能写一部死后可以当枕头的书。而《白鹿原》这部20多年前年写就的作品,倾注了陈忠实极大的心血,获得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已成为当代文学史上绕不过去的经典之作。据出版方人民文学出版社介绍,《白鹿原》各种版本累计销量达到200万册。陈忠实当年把书稿交给编辑的一刹那,涌到嘴边却最终没有说出的一句话是,“我连生命都交给你们了”。

病情 罹患癌症前年开始检查

对于陈忠实的离世,许多读者感到非常突然、震惊、遗憾。北京晨报记者采访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周绚隆,周绚隆表示:“前年春节前我和社长管士光到西安去看他,他当时还没有查清楚病情,他和我们讲,浑身不舒服,酸软无力,非常难受,但不知什么原因。转过年,去年开春,就传来消息,发现舌根上长了恶性肿瘤。后来去年五六月,我们社出版了陈忠实的文集,文集印出来之后,我和我们前副总编辑何启治(首版《白鹿原》责任编辑)和他现在的责编刘稚一起去西安看他,感觉他状态比较虚弱,他刚刚放疗完,在家里,感觉到舌头疼,不舒服,然后味觉也不好,但还是强打精神和我们聊了聊,吃饭坐了一会。文集送过去之后,他又马上住院检查。很突然,今天接到电话,听到他去世的消息。”

著名文学评论家白烨对北京晨报记者表示:“前年陈忠实觉得不舒服,以为就是口腔的毛病,去年查出来是癌症,后来动了两次手术。一次是口腔手术,一次是胸部手术检查。我大概去年11月去看他,他刚做完手术,人很瘦,因为吃东西受影响,但精神还好。他当时说自己可能写不了什么作品了,就练字吧。我说你身体是第一位的。”

昨天,陕西作协发布讣告表示,陈忠实追思堂设在陕西作协高桂滋公馆内,时间为4月30日至5月4日。告别仪式定于5月5日上午在西安殡仪馆举行。

为人 生活是“下限”写作是上限

周绚隆介绍,陈忠实生活非常简朴,对自我修为非常注意,对名利淡泊,为人随和。物质的东西他非常不讲究。他对自己作家的修为、影响要求很高,主要在精神层面非常注意。“电影《白鹿原》播放的时候,他本来是满意剪辑前的,但他觉得剪得比较遗憾。但这也不能怪谁,他说人家花那么多钱拍,我说不好没人看了。从和我们社的交往,别的出版社后来对《白鹿原》开出了比我们多得多的条件,但他始终没有动摇,说我第一次和人文社合作,就始终在这合作。”另据了解,陈忠实还出资10万元提供奖金,设立“白鹿当代文学编辑奖”,奖励人民文学出版社在当代文学编辑工作中贡献突出的个人。

若说谈起陈忠实,最先进入白烨头脑中的是什么,还是“质朴”,“陈忠实对生活的要求就是‘下限’,他的家里,比一般的作家都不如,抽的是来自陕西汉中生产的廉价雪茄,来北京装一箱雪茄带过来。他家里不大,全是书,谈不上什么装修设计。但他对创作的要求是上限。《白鹿原》写完之后,有一段时间他就像被掏空了一样。他的整个身心、体力、精力集中爆发,从某种程度讲是很大的投入和付出。我开玩笑,你说要弄一部作品,去世之后当枕头,《白鹿原》这部作品不必说了,之外再弄一个枕头,他说弄不了了。”

创作 沉心静气地做这件大活

陈忠实1965年开始发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短篇小说集《乡村》《到老白杨树背后去》,中篇小说集《初夏》《四妹子》《夭折》,《陈忠实小说自选集》、《陈忠实文集》,散文集《生命之雨》《告别白鸽》《家之脉》《原下的日子》等。若说最令普通读者熟知的,还是《白鹿原》这部著作。

1991年农历腊月二十五,陈忠实写完了《白鹿原》的最后一句话。相比现在成为经典作品的《白鹿原》,在当时的条件下,陈忠实并没有绝对的把握,他犹豫着该不该把这部书稿投出去。

在20世纪80年代,何启治再来西安组稿。陈忠实当时正在做着《白鹿原》的先期准备。在陈忠实的回忆文章中这样写道:“查阅县志党史文史资料,在西安郊县做社会调查,研读有关关中历史的书籍,同时酝酿构思着《白鹿原》。我随即叮嘱他两点:不要告诉别人,不要催问。我希望在这三年里沉心静气地做这件大活。”

“1988年的清明前几天或后几天,或许就在清明这个好日子的早晨,我坐在乡村木匠割制的沙发上,把一个大16开的硬皮本在膝头上打开,写下《白鹿原》草拟稿第一行钢笔字的时候,整个世界已经删简到只剩下一个白鹿原。”陈忠实在文章中这样写道。

陈忠实给老何写信,“信中唯一可能使老何会感到意外的提示性请求,是希望他能派文学观念比较新的编辑来取稿看稿”。老何安排高贤均、洪清波到西安。“我只是把书稿从兜里取出来交给他们,竟然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那时突然涌到嘴边一句话,我连生命都交给你们了,最后关头还是压到喉咙以下而没有说出,却憋得几乎涌出泪来。”令陈忠实没想到的是,很快有了回复。“在高、洪拿着书稿离开西安之后的第20天,我接到了高贤均的来信。我匆匆读完信后噢噢叫了三声就跌倒在沙发上,把在他面前交稿时没有流出的眼泪倾溅出来了。”

本版撰文 北京晨报记者 刘婷


相关文章

  • 特稿:刘志丹之女刘力贞遗体告别仪式在西安市殡仪馆举行(组图)
  • 刘志丹之女刘力贞遗体告别仪式在西安市殡仪馆举行(组图) 2014-11-07 15:52:33 来源:中红网-中国红色旅游网 作者:朱宝琦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8 刘力贞遗体告别仪 ...查看


  • 陈忠实小说与秦地历史文化
  • 摘 要:关中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陈忠实的长篇巨著<白鹿原>,通过对近代关中地区"禁烟"."围城"."年馑"."瘟疫"等许多重大社会事件的描写,全景式 ...查看


  • 遗体告别仪式程序及主持词大全
  • (篇一)遗体告别仪式一般程序 随着治丧工作的改革,遗体告别这种相对比较简便的仪式越来越多地被采用.告别仪式的场 所设在殡仪馆和其他适合的公用场所,其仪式一般程序为: 一.组织悼念人员 本程序:组织到场人员.戴白花.黑纱. 二.就位肃立 本程 ...查看


  • 谁去世可以覆盖党旗.国旗?|党旗|国旗|遗体
  • 谁去世可以覆盖党旗.国旗? 分享 397评论 2016年06月13日16:21 <廉政瞭望> 谁去世可以覆盖党旗.国旗? 分享 397 马立军 据媒体报道,5月底自杀的湖北省交通厅副厅长马立军,遗体告别时,灵柩上覆盖着党旗.这一 ...查看


  • 陈忠实[白鹿原·彭县长告别朱先生]阅读理解原创设计 秦义丰
  • 陈忠实<白鹿原·彭县长告别朱先生>阅读理解原创设计   秦义丰 彭县长告别朱先生 ①朱先生①重新回到白鹿书院,组织起来一个九人县志编撰小组,自任总撰.另八位编撰人员全是他斟酌再三筛选的  甲   的饱学之士,有他旧时的同窗也有他 ...查看


  • 陈忠实:[白鹿原]是我的生命之作
  • 作家简介 陈忠实,男,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白鹿原>是其成名著作,其他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乡村>.<到老白杨树背后去>,以及文论集<创作感受谈>. 中篇小说集<初夏&g ...查看


  • 论陈忠实前后期散文创作的不同景观
  • 论陈忠实前后期散文创作的不同景观 作者:程 尚 当代著名作家陈忠实以一部死后可以它当枕头的长篇<白鹿原>奠定了在当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如果说他的小说创作的历程,是从逐渐摆脱外在精神控制力量的影响达到与现实保持一种"审 ...查看


  • 4-5月新闻热点
  • 习近平4月5日上午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要靠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奋斗."十三五"时期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时期.发展林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生态文明建设的 ...查看


  • 家之脉阅读答案
  • 篇一:家之脉阅读答案 阅读材料网整理了关于家之脉 阅读答案,希望对同学们的阅读练习和文言文练习有所帮助,让大家在语文考试中更多的拿分,下面是整理的家之脉 阅读答案,供大家参考,希望同学们多多练习多多练手! 家之脉 ⑤多年以后,我从城市躲回祖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