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友人鸳鸯之什(其一)崔钰阅读附答案

和友人鸳鸯之什①(其一)崔钰

翠鬣红毛舞夕晖,水禽情似此禽稀。

暂分烟岛犹回首,只渡寒塘亦并飞。

映雾尽迷珠殿瓦②,逐梭齐上玉人机③。

采莲无限兰桡女,笑指中流羡尔归。

注:①什:《诗经》雅、颂十篇为一什,故诗意有“篇什”之称。②一俯一仰成对组合的瓦叫鸳鸯瓦,是人们根据鸳鸯比翼双飞的形状制作、排列的,覆盖与珠殿之上,绚丽美观。③梭:织布机上的梭子。人们把织有鸳鸯图案的锦缎叫做“鸳鸯锦”。

8.诗歌的前两联写出了鸳鸯的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5分)

9.本诗咏鸳鸯,而尾联却写了采莲女。这样写有何作用?(6分)

【答案】

8.鸳 鸯的羽毛的颜色,用“翠”“红”二字写出鸳鸯羽毛的鲜艳,并且用夕晖斜照的璀璨多彩来衬托羽毛的鲜艳。(答“从动作角度写鸳鸯”也行)鸳鸯的性情,写鸳鸯相逐相呼、双宿双飞、难分难舍的多情、重情。

9.侧面衬托。通过写采莲姑娘打桨归来,看见鸳鸯比翼而飞,羡慕不已。营造了一种优美隽永的意境。表现了采莲姑娘“只羡鸳鸯不羡仙”的心理。看似不写鸳鸯,实则把人物的情和鸳鸯的“情”融为一体,进一步的突出鸳鸯多情、重情的特点。

和友人鸳鸯之什①(其一)崔钰

翠鬣红毛舞夕晖,水禽情似此禽稀。

暂分烟岛犹回首,只渡寒塘亦并飞。

映雾尽迷珠殿瓦②,逐梭齐上玉人机③。

采莲无限兰桡女,笑指中流羡尔归。

注:①什:《诗经》雅、颂十篇为一什,故诗意有“篇什”之称。②一俯一仰成对组合的瓦叫鸳鸯瓦,是人们根据鸳鸯比翼双飞的形状制作、排列的,覆盖与珠殿之上,绚丽美观。③梭:织布机上的梭子。人们把织有鸳鸯图案的锦缎叫做“鸳鸯锦”。

8.诗歌的前两联写出了鸳鸯的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5分)

9.本诗咏鸳鸯,而尾联却写了采莲女。这样写有何作用?(6分)

【答案】

8.鸳 鸯的羽毛的颜色,用“翠”“红”二字写出鸳鸯羽毛的鲜艳,并且用夕晖斜照的璀璨多彩来衬托羽毛的鲜艳。(答“从动作角度写鸳鸯”也行)鸳鸯的性情,写鸳鸯相逐相呼、双宿双飞、难分难舍的多情、重情。

9.侧面衬托。通过写采莲姑娘打桨归来,看见鸳鸯比翼而飞,羡慕不已。营造了一种优美隽永的意境。表现了采莲姑娘“只羡鸳鸯不羡仙”的心理。看似不写鸳鸯,实则把人物的情和鸳鸯的“情”融为一体,进一步的突出鸳鸯多情、重情的特点。


相关文章

  • 高中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 诗歌鉴赏 诗歌手法 一.表现手法 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比喻.夸张.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乐景写哀情.象征(用象征化抽象为具体).用映衬对比突出形象特征等.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映衬(正衬 反衬)联想.想象.用典 ...查看


  • 送友人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二题.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1)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2)马鸣. [注](1)蓬:一种遇风便脱离根部拔地起飞的草.(2)班:分离之意. (1) ...查看


  • 古代诗歌鉴赏方法总结
  • 一.看背景 结合注释告诉的背景来迅速把握诗歌主要内容:如2008年高考诗歌鉴赏题-- 春日即事① 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 ...查看


  • 送魏二诗词阅读答案
  •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船凉. 忆君遥在潇湘上,愁听清猿梦里长. 8.本诗前两句在写法上或运用反衬,或用字巧妙.请结合具体诗句选择其一,作简要分析.(2分) 9.诗歌后两句,在构思上虚实结合很有特色,请简要赏析.(2分) ...查看


  • 2011高考一轮复习
  • 2011应届班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鉴赏之 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熟习各类诗歌题材,把握各类题材表现思想情感的规律 2.能力目标 掌握分析把握古诗思想感情的方法 二.考点阐释: 1.<考 ...查看


  • 古诗鉴赏送别诗
  •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送魏万之京><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等了解惜别送别题材诗歌的特点,读懂诗歌,学会鉴赏. 2.鉴赏归纳惜别送别诗歌的主题. 学习内容: 一.检查预习 二.送别惜别诗 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 ...查看


  • 诗词鉴赏之人物形象教案
  • 教学课题 诗词鉴赏之人物形象 课    时 主 备 人 审 核 人 授 课 人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形象的内涵: 2.了解诗歌形象的分类: 3.体察鉴赏诗歌形象的切入点和答题组织规范. 教学重难点 体察鉴赏诗歌形象的切入点和答题组织规范. ...查看


  • 观舞阅读答案
  • 观舞 高尔斯华绥 某日下午我被友人邀至一家剧院观舞.幕启后,台上除周围高垂的灰色幕布外,空荡不见一物.未久,从幕布厚重的皱褶处,孩子们一个个或一双双联翩而入,最后台上总共出现了十多个人.全都是女孩子,其中最大的看来也不超过十三四岁,最小的一 ...查看


  • [古砚说]阅读答案
  • 古砚说 [明]许獬 余家有古砚,往年得之友人所遗者,受而置之,当一砚之用,不知其为古也.已而有识者日:"此五代.宋时物也,古矣,宜谨宝藏之,勿令损毁."予闻诸言,亦从而宝之,不暇辨其为真五代.宋与否. 虽然,斯物而真五代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