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下的中国大陆与台湾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不断加强,相互依赖程度日益提高,各国之间制定的经济规则日益趋于一致,各种经济要素如资本、技术、人才、自然资源等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流动,这就是所谓的全球化趋势。当然这种全球化趋势首先发生在经济领域,而后,逐渐涉及政治、教育、文化、科技、社会等各个领域。全球化的浪潮席卷全球,不可阻挡,中国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当然不可能置身事外,台湾亦如此。
那么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全球化被赋予各种想象的含义,很长一段时间,人们言必称全球化,但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其反对和质疑之声也日渐强烈,有人说,全球化加剧了世界的两极分化,甚至在一个国家内部也出现了较大的贫富差距,有人在声讨跨国企业,有人在批评国际投机者,还有人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不能弥补。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今天人们是生活在全球化加速作用的世界里头,全球化的作用已经使世界变成了一个地球村,改变了当代社会里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方面面的事务,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因此,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国开始解除封锁,拥抱世界。首先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城市,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一九九二年,中共以邓小平南巡讲话精神,在十四大上公开宣示将尝试市场经济的运作,一九九七年十五大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导思想,扩大市场机制的作用及范围。邓小平说: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是可以相互借鉴的,计划和市场都是一种手段,改革胆子要大一点,错了可以再改”等等这些话,鼓舞了人们进行经济建设的勇气和信心。三十多年来,中国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经济增长率在20世纪90年代中维持在7%左右,新世纪以来,维持在8%左右,是全世界增长最快的经济体。2001年加入了世贸组织,改革开放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加强。2008年北京主办奥运会,2010年上海主办世界博览会。此外,太空登月计划,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南水北调、青藏高原铁路等重大建设次第完成,蛟龙号潜水海底,航母出海,等等这一系列重大成就让中国在亚洲鹤立鸡群,让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中国的跨国企业越来越多,世界与中国已经连为一体,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同样也离不开中国市场。
2010年中国的经济总量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并且”高盛报告”中指出,中国GDP总量将在2040年超越美国,这个预测能否成真,尚需发展来验证。此外,中国成为了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世界第一大消费国,第二大外资流入国。第二大贸易国。这些指标无一不在说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际影响力日益加深。而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全球化和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是全球化的受益者。
当然,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高速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有问题的一面,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封闭带开放,不可能一切都美好。中国在许多方面都面临着挑战,比如:贫富差距问题、贪污腐败问题、发展不均衡问题、三农问题、环境污染问题、金融体系问题等等。基于这
些,一些外国媒体或专家就预言中国在不久的将来必定会走向崩溃解体,但到目前为止中国社会一直都比较稳定。中国走独立自主和平发展的道路,走中国特设社会主义道路,既不固步自封也不盲目学习西方或其他国家之经验。这些都保证了中国社会的稳定,但同时国家必须尽快处理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否则,它将会是一个定时炸弹,实现外国专家的预言!
处于全球化下的台湾的发展情况又是什么样的呢?台湾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经济第一次起飞,20世纪70年代末期第二次经济起飞,从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资本密集型产业,这两次经济的起飞一方面是政府的政策管理,另一方面是受到国际体系的影响和美国的援助,在这一时期,两岸互不往来,台湾在美国的保护之下,受益很多。而到80年代,台湾产业升级之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形式,即冷战开始解构,中美苏和解,全球化的脚步加速前进 ,中国大陆进行改革开放,有人说这种形式,给台湾带来了机遇,大陆有廉价的劳动力、土地等,可以促进台湾企业的转型升级。也有人说是带来了挑战,造成台湾人大面积失业。但是全球化毕竟是有利也有弊。在全球化的大潮下,台湾同样获得了许多益处,台湾在与大陆进行经贸合作的同时,获得了巨大的贸易顺差,另外,大陆也是台湾的最大的出口市场。但是,有些人认为大陆会将台湾吸干,造成台湾人的失业。坦白来说,除非台湾人关起门来,自己搞建设,否则它必将融入世界市场的体系之中,必将走出去,比如在七八十年代,台湾不就是靠走出去才获得了经济的高速起飞,跻身亚洲四小龙之列。那么在全球化加速推进的时代,台湾又怎么会固步自封,来对抗世界工厂,这样做显然是不明智的。
然而自李登辉上台以来,多次运用政治意识形态来主导经济发展,无视台独势力的膨胀,甚至支持和拥护台独势力,这严重破坏了两岸进行经济合作和交流的契机。在这种错误的意识形态下,台湾的经济开始逐渐走下坡路,甚至在2001年出现了负增长。这其中有一方面的原因是油价上涨、民间投资和消费减少所致,但另一方面也说明,没有大陆市场,台湾的经济增长率将受到很大影响。台湾的许多厂商的生产多为代工模式,为了降低成本,企业必将寻找低成本的地方,而大陆不仅有丰富廉价的劳动力、土地,并且,在中国大陆给予台企更多实惠,台企相对于其他外籍企业有了更多的优势。更为重要的是,台湾企业的主要研究活动仍然停留在台湾,低附加值的生产环节外移,高附加值的环节仍然停留在台湾。这样,在两岸的经济合作中,台湾明显占优。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台湾若仍然意气用事,与大陆隔绝或抵制大陆,那显然是不合时宜。
令人欣慰的是在2005年国民党主席连战访华,大陆也在一些历史问题上做了让步,台湾内部则出现了对大陆的新思维和重新认识,大陆又在金融、关税、旅游等方面给予台湾更多实惠。这一连串的友好合作局面的出现,是两岸领导人顺应民意、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所做出的有力举措。但这些举措,却被一些台独势力指为统战,即渗透、破坏、特务工作。在今天全球化时代的背景之下,中共经济实力增强,给予台湾更多实惠,让台湾人民享受更多发展福利,改善人民生活,倘若这些举措被指为统战,我想台湾人民可能甘愿被统战。
今天,中国综合实力与日俱增,影响力遍及全球,中国大陆未来必然成为经济超强,甚至军事、外交超强。那么面对这种情况,台湾应该如何
面对?相信所有人都会认识到躲避不是办法,全球化的趋势已经势不可当,当今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再关起门来搞建设,都必须融入到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潮中去。因此,台湾人民应该用理性和现实的态度来看待中国的发展。一味的抵制只能说明自己内心的害怕和不自信,其实,害怕中国的发展是很愚蠢的事,台湾人民应该清楚地看到大陆的发展带给他们的益处,积极的拥抱大陆。
21世纪的世界不仅是全球化的世界,更是一个相互依存的世界。台湾与大陆一衣带水,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和相同的文化传统,两岸人民之间的互相交流和往来,是不可能阻断的,两岸人民不可能逃脱彼此的关系,台湾与大陆必然是相互依存的。未来,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两岸人民的交流合作必将更加深入和广泛,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大陆当然不会丢下台湾,而台湾也将会越来越离不开大陆,两岸复归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全球化下的中国大陆与台湾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不断加强,相互依赖程度日益提高,各国之间制定的经济规则日益趋于一致,各种经济要素如资本、技术、人才、自然资源等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流动,这就是所谓的全球化趋势。当然这种全球化趋势首先发生在经济领域,而后,逐渐涉及政治、教育、文化、科技、社会等各个领域。全球化的浪潮席卷全球,不可阻挡,中国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当然不可能置身事外,台湾亦如此。
那么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全球化被赋予各种想象的含义,很长一段时间,人们言必称全球化,但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其反对和质疑之声也日渐强烈,有人说,全球化加剧了世界的两极分化,甚至在一个国家内部也出现了较大的贫富差距,有人在声讨跨国企业,有人在批评国际投机者,还有人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不能弥补。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今天人们是生活在全球化加速作用的世界里头,全球化的作用已经使世界变成了一个地球村,改变了当代社会里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方面面的事务,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因此,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国开始解除封锁,拥抱世界。首先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城市,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一九九二年,中共以邓小平南巡讲话精神,在十四大上公开宣示将尝试市场经济的运作,一九九七年十五大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导思想,扩大市场机制的作用及范围。邓小平说: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是可以相互借鉴的,计划和市场都是一种手段,改革胆子要大一点,错了可以再改”等等这些话,鼓舞了人们进行经济建设的勇气和信心。三十多年来,中国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经济增长率在20世纪90年代中维持在7%左右,新世纪以来,维持在8%左右,是全世界增长最快的经济体。2001年加入了世贸组织,改革开放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加强。2008年北京主办奥运会,2010年上海主办世界博览会。此外,太空登月计划,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南水北调、青藏高原铁路等重大建设次第完成,蛟龙号潜水海底,航母出海,等等这一系列重大成就让中国在亚洲鹤立鸡群,让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中国的跨国企业越来越多,世界与中国已经连为一体,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同样也离不开中国市场。
2010年中国的经济总量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并且”高盛报告”中指出,中国GDP总量将在2040年超越美国,这个预测能否成真,尚需发展来验证。此外,中国成为了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世界第一大消费国,第二大外资流入国。第二大贸易国。这些指标无一不在说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际影响力日益加深。而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全球化和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是全球化的受益者。
当然,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高速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有问题的一面,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封闭带开放,不可能一切都美好。中国在许多方面都面临着挑战,比如:贫富差距问题、贪污腐败问题、发展不均衡问题、三农问题、环境污染问题、金融体系问题等等。基于这
些,一些外国媒体或专家就预言中国在不久的将来必定会走向崩溃解体,但到目前为止中国社会一直都比较稳定。中国走独立自主和平发展的道路,走中国特设社会主义道路,既不固步自封也不盲目学习西方或其他国家之经验。这些都保证了中国社会的稳定,但同时国家必须尽快处理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否则,它将会是一个定时炸弹,实现外国专家的预言!
处于全球化下的台湾的发展情况又是什么样的呢?台湾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经济第一次起飞,20世纪70年代末期第二次经济起飞,从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资本密集型产业,这两次经济的起飞一方面是政府的政策管理,另一方面是受到国际体系的影响和美国的援助,在这一时期,两岸互不往来,台湾在美国的保护之下,受益很多。而到80年代,台湾产业升级之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形式,即冷战开始解构,中美苏和解,全球化的脚步加速前进 ,中国大陆进行改革开放,有人说这种形式,给台湾带来了机遇,大陆有廉价的劳动力、土地等,可以促进台湾企业的转型升级。也有人说是带来了挑战,造成台湾人大面积失业。但是全球化毕竟是有利也有弊。在全球化的大潮下,台湾同样获得了许多益处,台湾在与大陆进行经贸合作的同时,获得了巨大的贸易顺差,另外,大陆也是台湾的最大的出口市场。但是,有些人认为大陆会将台湾吸干,造成台湾人的失业。坦白来说,除非台湾人关起门来,自己搞建设,否则它必将融入世界市场的体系之中,必将走出去,比如在七八十年代,台湾不就是靠走出去才获得了经济的高速起飞,跻身亚洲四小龙之列。那么在全球化加速推进的时代,台湾又怎么会固步自封,来对抗世界工厂,这样做显然是不明智的。
然而自李登辉上台以来,多次运用政治意识形态来主导经济发展,无视台独势力的膨胀,甚至支持和拥护台独势力,这严重破坏了两岸进行经济合作和交流的契机。在这种错误的意识形态下,台湾的经济开始逐渐走下坡路,甚至在2001年出现了负增长。这其中有一方面的原因是油价上涨、民间投资和消费减少所致,但另一方面也说明,没有大陆市场,台湾的经济增长率将受到很大影响。台湾的许多厂商的生产多为代工模式,为了降低成本,企业必将寻找低成本的地方,而大陆不仅有丰富廉价的劳动力、土地,并且,在中国大陆给予台企更多实惠,台企相对于其他外籍企业有了更多的优势。更为重要的是,台湾企业的主要研究活动仍然停留在台湾,低附加值的生产环节外移,高附加值的环节仍然停留在台湾。这样,在两岸的经济合作中,台湾明显占优。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台湾若仍然意气用事,与大陆隔绝或抵制大陆,那显然是不合时宜。
令人欣慰的是在2005年国民党主席连战访华,大陆也在一些历史问题上做了让步,台湾内部则出现了对大陆的新思维和重新认识,大陆又在金融、关税、旅游等方面给予台湾更多实惠。这一连串的友好合作局面的出现,是两岸领导人顺应民意、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所做出的有力举措。但这些举措,却被一些台独势力指为统战,即渗透、破坏、特务工作。在今天全球化时代的背景之下,中共经济实力增强,给予台湾更多实惠,让台湾人民享受更多发展福利,改善人民生活,倘若这些举措被指为统战,我想台湾人民可能甘愿被统战。
今天,中国综合实力与日俱增,影响力遍及全球,中国大陆未来必然成为经济超强,甚至军事、外交超强。那么面对这种情况,台湾应该如何
面对?相信所有人都会认识到躲避不是办法,全球化的趋势已经势不可当,当今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再关起门来搞建设,都必须融入到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潮中去。因此,台湾人民应该用理性和现实的态度来看待中国的发展。一味的抵制只能说明自己内心的害怕和不自信,其实,害怕中国的发展是很愚蠢的事,台湾人民应该清楚地看到大陆的发展带给他们的益处,积极的拥抱大陆。
21世纪的世界不仅是全球化的世界,更是一个相互依存的世界。台湾与大陆一衣带水,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和相同的文化传统,两岸人民之间的互相交流和往来,是不可能阻断的,两岸人民不可能逃脱彼此的关系,台湾与大陆必然是相互依存的。未来,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两岸人民的交流合作必将更加深入和广泛,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大陆当然不会丢下台湾,而台湾也将会越来越离不开大陆,两岸复归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