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传播

网络时代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传播

网络时代,人类社会的信息传播翻开了崭新的一页。网络媒体的产生与发展,对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如何更好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保持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意识领域的主导地位,是我们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点与难点问题。

网络时代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带来的机遇

1. 及时的信息传播与双向互动

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主要利用报刊等纸质媒体进行信息的传播,时效性差,同时也是单向性的。这种传播过程缺乏受众的信息反馈,即使有也是速度慢并且往往被传播者忽视。没有受众的反馈,传播方式就无法及时改进以适应受众的需要,受众长期被动地接受信息最终会导致大量受众的流失。

网络媒体基于互联网进行信息的传递,使得信息的传递与接收几乎是同时完成,时效性得到了极大的保证。而且,网络媒体为受众提供了及时反馈信息的渠道,传播者可以及时根据受众的反馈进行调节,以更好地适应受众,既保证了受众群体的稳定,又能够改进自身的传播结构。

2. 自由的传播环境

传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受众仅仅局限于订阅相关报刊的读者群,传播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很大的限制。其影响力也多限于读者群之中,这既不利于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也不利于其主导地位的巩固。 网络媒体自由的传播环境使得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范围和受众群体得到极大扩展,马克思主义理论能够迅速地在不同的阶层和群体中进行传播,这不仅有利于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也能够在社会中建立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

3. 创新传播形式满足不同文化群体

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所采用的“广播”形式,不能适应每个阶层和群体的阅读习惯,传播效果也因此大打折扣。网络媒体使“窄播”成为可能,能够根据受众的特点对受众进行分类,然后把信息精准地传递给特定受众群体。这就可以针对不同的受众群体分别定制相适宜的信息内容,传播效果也可得到加强。

4. 多种符号的综合运用

符号美学家苏珊·郎格认为,人类传播信息所运用的文化符号可以分为表征性符号和推理性符号。推理性符号能够更加准确地传达传播者的思想,而表征性符号则更加形象可感,它能够传达传播者当时的感受,

让受众能够与传播者引起共鸣,拉近相互之间的感情交流,效果更加直接。

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主要采用推理性符号即文字,表征性符号运用得较少,而且仅限于图片。而网络媒体能够在传播文字信息的基础上,辅以图片、视频等表征性信息进行补充说明,这就使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变得深入浅出,更加真实可感,受众能够通过图片、视频等信息更加直观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相关内容。

网络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面临的问题

1. 快餐式阅读导致传播障碍

在以网络媒体为主的传播环境下,深阅读已无法适应当前巨大的信息量和信息呈现结构,快餐式的阅读成为当前受众的主要阅读方式。虽然网络媒体多种符号综合传播的优势能够让马克思主义理论浅显易懂、真实可感,但要想真正使马克思主义深入广大受众,仍需以大量的文字信息为主,图片、视频等传播符号只是起到辅助作用。这就导致了在当前的传播环境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有被边缘化的危险。

2. 错综复杂的信息洪流导致认知与认同危机

在印刷品时代,信息传播媒体的种类和数量有限,信息量相对较少,且信息来源和结构都相对单一。这就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提供了较好的传播环境,信息传播干扰源较少,能够在受众间取得比较好的传播效果。

网络时代,受众面对的信息量呈爆炸式增长,信息如同洪流一样将受众淹没其中。在这种信息量巨大且复杂的传播环境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很容易受到其它信息的干扰,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受众的影响受到削弱。

与此同时,由于信息时代带来的自由传播环境,使传播主体和信息更加多元化,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价值观也呈现多元化趋势。各方信息都能够通过网络媒体传播给受众,其中也不乏一些真假难辨的负面信息,甚至还有西方意在扰乱我国正常社会秩序的意识形态输出。这些错综复杂的信息十分容易影响人们的判断,冲击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加之受众的分辨能力较低,部分受众还存在人云亦云心态,很容易轻信和受到误导,对马克思主义产生怀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面临着认同危机。 网络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新路径

1. 创新传播内容以符合受众需求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应该坚持内容为王的观念,即使在看似形式重于内容的网络时代也应如此。

在网络媒体环境下,新颖独特的传播方式似乎更吸引受众的眼球。其实深入挖掘就能发现,当前人们的生活节奏日趋加快,受众对信息的功利性需求也越来越明显,即时快速地获得对自身最有帮助的信息是受众最大的需求。而当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仍旧普遍以理论信息传递为主,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前现实问题结合的关注相对较少。这就导致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在网络媒体环境下很容易被受众忽略,传播效果被削弱。

因此,只有大力推进传播内容创新,解决好与受众关系最紧密的现实问题,回答好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问题,才能够真正凸显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价值,才能真正让受众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为受众服务、是造福受众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也才能够得到长足的发展,其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才能更加巩固。

2. 创新传播形式以满足不同群体

当前,创新传播形式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当务之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应当利用好网络媒体的便利条件,对受众进行细分,针对不同的群体制定相应的传播策略。文化程度较高的受众群体更加习惯传统的以文字信息为主的抽象思维阅读,面对形式丰富且娱乐性较强的传播形式反而不太适应,对于这类群体应当仍以文字信息传播为主,辅以图片、视频等信息,增加适当的娱乐性,传播效果能够大大增强,也不会导致这类受众的流失。而以文字信息为主的传播形式,不能够被普通受众很好地理解和接受,因此,对这类群体的传播应当以图片、视频为主,例如漫画、纪实视频等,采用这种形式不仅能够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更加直观地展现在受众眼前,也能够增加其中的娱乐性,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能够更好地被普通受众所接纳。

3. 主动出击应对负面思想

自由的传播环境为其它意识形态提供了滋生的土壤,因此,加强网络监管是当前我国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政府应当采取适当的法律以及行政措施以保障一个相对纯净的网络环境。

光有政府方面的措施还不足以应对网络环境中的负面思想,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者也应当主动出击,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来引导网络舆论。面对网络中出现的负面思想,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者应当及时发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虚假负面思想予以及时驳斥,在负面思想造

成影响之前就将其扼杀。与此同时,也要充分运用网络媒体对受众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使受众能够利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增强受众的是非分辨能力。

网络时代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传播

网络时代,人类社会的信息传播翻开了崭新的一页。网络媒体的产生与发展,对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如何更好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保持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意识领域的主导地位,是我们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点与难点问题。

网络时代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带来的机遇

1. 及时的信息传播与双向互动

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主要利用报刊等纸质媒体进行信息的传播,时效性差,同时也是单向性的。这种传播过程缺乏受众的信息反馈,即使有也是速度慢并且往往被传播者忽视。没有受众的反馈,传播方式就无法及时改进以适应受众的需要,受众长期被动地接受信息最终会导致大量受众的流失。

网络媒体基于互联网进行信息的传递,使得信息的传递与接收几乎是同时完成,时效性得到了极大的保证。而且,网络媒体为受众提供了及时反馈信息的渠道,传播者可以及时根据受众的反馈进行调节,以更好地适应受众,既保证了受众群体的稳定,又能够改进自身的传播结构。

2. 自由的传播环境

传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受众仅仅局限于订阅相关报刊的读者群,传播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很大的限制。其影响力也多限于读者群之中,这既不利于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也不利于其主导地位的巩固。 网络媒体自由的传播环境使得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范围和受众群体得到极大扩展,马克思主义理论能够迅速地在不同的阶层和群体中进行传播,这不仅有利于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也能够在社会中建立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

3. 创新传播形式满足不同文化群体

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所采用的“广播”形式,不能适应每个阶层和群体的阅读习惯,传播效果也因此大打折扣。网络媒体使“窄播”成为可能,能够根据受众的特点对受众进行分类,然后把信息精准地传递给特定受众群体。这就可以针对不同的受众群体分别定制相适宜的信息内容,传播效果也可得到加强。

4. 多种符号的综合运用

符号美学家苏珊·郎格认为,人类传播信息所运用的文化符号可以分为表征性符号和推理性符号。推理性符号能够更加准确地传达传播者的思想,而表征性符号则更加形象可感,它能够传达传播者当时的感受,

让受众能够与传播者引起共鸣,拉近相互之间的感情交流,效果更加直接。

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主要采用推理性符号即文字,表征性符号运用得较少,而且仅限于图片。而网络媒体能够在传播文字信息的基础上,辅以图片、视频等表征性信息进行补充说明,这就使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变得深入浅出,更加真实可感,受众能够通过图片、视频等信息更加直观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相关内容。

网络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面临的问题

1. 快餐式阅读导致传播障碍

在以网络媒体为主的传播环境下,深阅读已无法适应当前巨大的信息量和信息呈现结构,快餐式的阅读成为当前受众的主要阅读方式。虽然网络媒体多种符号综合传播的优势能够让马克思主义理论浅显易懂、真实可感,但要想真正使马克思主义深入广大受众,仍需以大量的文字信息为主,图片、视频等传播符号只是起到辅助作用。这就导致了在当前的传播环境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有被边缘化的危险。

2. 错综复杂的信息洪流导致认知与认同危机

在印刷品时代,信息传播媒体的种类和数量有限,信息量相对较少,且信息来源和结构都相对单一。这就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提供了较好的传播环境,信息传播干扰源较少,能够在受众间取得比较好的传播效果。

网络时代,受众面对的信息量呈爆炸式增长,信息如同洪流一样将受众淹没其中。在这种信息量巨大且复杂的传播环境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很容易受到其它信息的干扰,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受众的影响受到削弱。

与此同时,由于信息时代带来的自由传播环境,使传播主体和信息更加多元化,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价值观也呈现多元化趋势。各方信息都能够通过网络媒体传播给受众,其中也不乏一些真假难辨的负面信息,甚至还有西方意在扰乱我国正常社会秩序的意识形态输出。这些错综复杂的信息十分容易影响人们的判断,冲击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加之受众的分辨能力较低,部分受众还存在人云亦云心态,很容易轻信和受到误导,对马克思主义产生怀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面临着认同危机。 网络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新路径

1. 创新传播内容以符合受众需求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应该坚持内容为王的观念,即使在看似形式重于内容的网络时代也应如此。

在网络媒体环境下,新颖独特的传播方式似乎更吸引受众的眼球。其实深入挖掘就能发现,当前人们的生活节奏日趋加快,受众对信息的功利性需求也越来越明显,即时快速地获得对自身最有帮助的信息是受众最大的需求。而当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仍旧普遍以理论信息传递为主,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前现实问题结合的关注相对较少。这就导致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在网络媒体环境下很容易被受众忽略,传播效果被削弱。

因此,只有大力推进传播内容创新,解决好与受众关系最紧密的现实问题,回答好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问题,才能够真正凸显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价值,才能真正让受众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为受众服务、是造福受众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也才能够得到长足的发展,其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才能更加巩固。

2. 创新传播形式以满足不同群体

当前,创新传播形式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当务之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应当利用好网络媒体的便利条件,对受众进行细分,针对不同的群体制定相应的传播策略。文化程度较高的受众群体更加习惯传统的以文字信息为主的抽象思维阅读,面对形式丰富且娱乐性较强的传播形式反而不太适应,对于这类群体应当仍以文字信息传播为主,辅以图片、视频等信息,增加适当的娱乐性,传播效果能够大大增强,也不会导致这类受众的流失。而以文字信息为主的传播形式,不能够被普通受众很好地理解和接受,因此,对这类群体的传播应当以图片、视频为主,例如漫画、纪实视频等,采用这种形式不仅能够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更加直观地展现在受众眼前,也能够增加其中的娱乐性,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能够更好地被普通受众所接纳。

3. 主动出击应对负面思想

自由的传播环境为其它意识形态提供了滋生的土壤,因此,加强网络监管是当前我国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政府应当采取适当的法律以及行政措施以保障一个相对纯净的网络环境。

光有政府方面的措施还不足以应对网络环境中的负面思想,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者也应当主动出击,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来引导网络舆论。面对网络中出现的负面思想,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者应当及时发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虚假负面思想予以及时驳斥,在负面思想造

成影响之前就将其扼杀。与此同时,也要充分运用网络媒体对受众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使受众能够利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增强受众的是非分辨能力。


相关文章

  •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语言艺术研究综述
  •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语言艺术研究综述 作者:袁杰 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03期 [摘 要] 目前,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语言艺术研究,主要聚焦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语言艺术内涵,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语 ...查看


  • 传播学原理
  • <传播学原理>复习: 1. 何谓传播?传播的四种基本类型是? 传播是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传播是人类运用符号将信息进行传递或接受的过程.传播的四种基本类型是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2. 人类传播历 ...查看


  • 传播学教学大纲
  • 传播学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Communication Theory 课程编号: 课程类型:学科基础必修课 学时:45 学分:3 面向对象: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本科生 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 <传播学概论>是新闻学专业的基础和必修课 ...查看


  • 传播学试卷
  •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16分) 1.被公认为"传播学之父"的美国学者是 [ C ](点击括号查看答案) A .拉斯韦尔 B .拉扎斯菲尔德 C .施拉姆 D .罗杰斯 2.下列哪种方法不是量化/实证研究方法 [ D ] ...查看


  • 麦克卢汉"媒介即信息":媒介到底传递了什么讯息
  • 媒介到底传递了什么讯息? 读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一文有感 l964年,加拿大传播学者麦克卢汉出版了<理解媒介:人体的延伸>(以下简称<理解媒介>)一书,其中最富影响力章是<媒介即讯息>.麦克 ...查看


  • 传播学教程重点
  •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的重点有哪些 第一章传播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 第一节: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一.如何把握传播概念 库利的传播定义P2:皮尔士的传播定义P2-3:施拉姆关于传播的定义P3 二.传播与信息 信息定义 ...查看


  •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理论与历史]1999-2010真题
  •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理论与历史1999-2010真题 北京广播学院1999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传播学基础理论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 大众传播 2. 反馈 3. 传播者 4. 控制实验法 5. 编码 二.简答题:(每 ...查看


  •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笔记
  • 传播学教程 出题 具有知识点的知识 有可能花时间看看何人出题,可参考其论文风格答题 各老师的论文可从中国期刊网上用名字搜索 出什么题(150分) 名词解释:20%,4-5题 简答题:20%,2-3题 综合题:60%,2-3题 名词解释:一易 ...查看


  • 大众传媒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王璐瑶(1)(1)
  • 大众传媒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及其应对策略 当今是一个大众传媒高度发达的时代,大众传媒是一股举足轻重的社会力量.它由报纸.期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诸多要素共同构成,大众传媒对通俗性.娱乐性.流行性.时尚性.商业性的大众文化的传播,大大满足了主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