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内涵力量
——首师大附小听课心得 张洪娟
今天有机会走进了首师大附小,听到了三节优秀的语文课,远途奔波的疲惫一扫而光,尽管礼堂里热气熏得人昏昏欲睡,但被课堂上的老师和学生的精彩展示征服了,投入到思考与品悟中。课改,的确让课堂更加精彩。
三节课的共同特点是都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课精备,提问经典,课件更是精彩纷呈。增加了事物的立体感和可观性,便于学生打开想象的空间,使学生迅速的抓住品读要害。但三个老师又各具特点,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的陈向伟老师,讲的是“一个这样的老师”,这篇课文,讲解条理清晰,提问循序渐进,,读悟结合,抓住了人物的言行,神态变化来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师生配合默契,较好的完成了学习任务。第二节课,海淀外国语实验小学的杨艳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两首送别诗。整节课设计完美,课前准备了“学习单”,运用了“比较阅读”的学习方法,来学习这两首诗,由课前的背诵,启发学生说出这几句诗都是送别诗,老师的精巧之处就在于她板书了两个字“送”,“别”,然后引入正题,“送元二使安西”和“别董大”,巧妙地运用了二字,看似很简单的一处着笔,但老师的别出心裁已跃然而出。果然,整节课一气呵成,情景对比,心情对比,朗读对比,彻底做到了读中悟,悟中思,思中品,品中叹。尤其是图文对比“这里有青青的杨柳,那里却————这里又说不完的家乡话,那里却————,这里有————,哪里却————”此题的设计再次引领学生走进了诗境,把学生的朗读情感提到了高潮,引领学生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跨越时空,和诗人直接进行心和心的交流,感情的碰撞。最后的小练笔写写六年级学生临近毕业的离校之情,在充分体验了古人的离别之情之后,再走进现实,让情感世界再次掀起离别高潮,宣泄于笔端,畅所淋漓,一气呵成。整节课无懈可击,令人叹为观止。我这样评价这节课:声情并茂,温文尔雅,内涵深厚,讲解透彻,朗读到位,课件丰富,运用娴熟,人美课更美。第三节课《詹天佑》虽然课准备的挺好,但大大失色。看来老师的内在的修为与个人能力,才是使课堂闪耀光芒的原因所在。
2015年5月20日
教师的内涵力量
——首师大附小听课心得 张洪娟
今天有机会走进了首师大附小,听到了三节优秀的语文课,远途奔波的疲惫一扫而光,尽管礼堂里热气熏得人昏昏欲睡,但被课堂上的老师和学生的精彩展示征服了,投入到思考与品悟中。课改,的确让课堂更加精彩。
三节课的共同特点是都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课精备,提问经典,课件更是精彩纷呈。增加了事物的立体感和可观性,便于学生打开想象的空间,使学生迅速的抓住品读要害。但三个老师又各具特点,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的陈向伟老师,讲的是“一个这样的老师”,这篇课文,讲解条理清晰,提问循序渐进,,读悟结合,抓住了人物的言行,神态变化来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师生配合默契,较好的完成了学习任务。第二节课,海淀外国语实验小学的杨艳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两首送别诗。整节课设计完美,课前准备了“学习单”,运用了“比较阅读”的学习方法,来学习这两首诗,由课前的背诵,启发学生说出这几句诗都是送别诗,老师的精巧之处就在于她板书了两个字“送”,“别”,然后引入正题,“送元二使安西”和“别董大”,巧妙地运用了二字,看似很简单的一处着笔,但老师的别出心裁已跃然而出。果然,整节课一气呵成,情景对比,心情对比,朗读对比,彻底做到了读中悟,悟中思,思中品,品中叹。尤其是图文对比“这里有青青的杨柳,那里却————这里又说不完的家乡话,那里却————,这里有————,哪里却————”此题的设计再次引领学生走进了诗境,把学生的朗读情感提到了高潮,引领学生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跨越时空,和诗人直接进行心和心的交流,感情的碰撞。最后的小练笔写写六年级学生临近毕业的离校之情,在充分体验了古人的离别之情之后,再走进现实,让情感世界再次掀起离别高潮,宣泄于笔端,畅所淋漓,一气呵成。整节课无懈可击,令人叹为观止。我这样评价这节课:声情并茂,温文尔雅,内涵深厚,讲解透彻,朗读到位,课件丰富,运用娴熟,人美课更美。第三节课《詹天佑》虽然课准备的挺好,但大大失色。看来老师的内在的修为与个人能力,才是使课堂闪耀光芒的原因所在。
2015年5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