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休假及BB出生后的这段时间,我零零星星用了将近半年时间,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大致浏览了一遍。整个过程虽是走马观花,且刚读时确实觉得难解其中之意,但耐着性子,便慢慢体会到此经典著作中乾坤之大。总之,整个过程如同一次苦旅,但苦中有乐,令人回味无穷。读完之后,自觉收获甚大,感触良多。
马克思、恩格斯的广阔视野、渊博知识令人钦佩。《选集》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了哲学、历史、政治、经济、宗教、文学、考古以及自然科学方面等的知识,充分反映马克思、恩格斯的博学多才。也正是在渊博知识之基础上,他们方能创立天才的新世界观和方法-论。对此,列宁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论断:“只有了解人类创造的一切财富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这启示我们,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决不应仅仅局限于本专业的知识。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其研究对象是存在复杂心理变化的人。每个人都处于日趋多元复杂的社会环境当中,深受方方面面关系的影响;每个人都有寻求自由全面发展的自觉或不自觉。因此,不论是开展科学研究,还是做好人的思想政治工作,帮助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都需要我们具备宏观的视野,懂得运用综合系统的知识和方法,而决不能形而上学、作茧自缚,仅就思想政治教育谈思想政治教育。
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立者、传播者和实践者,马克思、恩格斯无疑是共-产主义革命事业的“权威”人物。他们的“权威”,主要源自两个方面:一是源自他们天才般的才华横溢和先哲式的先知先觉——这当然是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加上勤奋刻苦的主观因素的结果。如,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正式诞生的《共-产主党宣言》问世于1948年2月,科学预言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这一年,马克思、恩格斯都不超过30岁!(马克思马克思生于1818年5月5日,恩格斯生于1820年11月28日)在此一年龄段,我们绝大多数青年人都在做什么,又取得了什么成就呢?与马克思、恩格斯相比较,芸芸众生显得多么渺小!马克思、恩格斯就像两座高耸入云的世界高峰,巍然屹立于人类发展史中,其地位无可撼动。二是源自马克思主义理论赢得广大群众的信任——这是马恩积极在革命实践中将科学理论用于武装群众的结果。“马克思由于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成就已经赢得了这样的地位,各国工人运动的最优秀的人都充分信任他。他们在紧要关头都向他请教,而且总是发现他的建议是最好的……并不是马克思把自己的意见,更谈不上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而是这些人自己来向他求教的。马克思所起的特殊的、对运动极端重要的影响,正是建立在这种基础上的。”换句话说,马恩的权威,一靠自身远大理想和勤奋努力,二靠积极投身革命实践,做好群众的宣传鼓动工作。由此联想,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工作者、实践工作者,要提升影响力、吸引力,树立起自身的权威,就应从两个途径去努力:一是树立远大共-产主义理想,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理念,并以此为动力,勤奋学习科学理论知识,深入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前沿问题、热点难点问题研究;二是克服“书斋学问”或“轻视思想理论宣传”的倾向,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大力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在实践中树立起科学理论工作者自身的权威。
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最大价值,在于其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是思想和行动的“科学指南”。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过程中,发现处处充满着精彩绝妙的阐述,鞭辟入里的论断,天衣无缝的推理,磅礴宏大的气势,这些都给人以深刻的震撼、淋漓的快感,让人体验到 “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的魅力。情不自禁地,我将精彩之处用笔勾画出来,打算日后反复朗诵,以备写作之需。然而,仅满足于此,就会陷于肤浅的、片面的,教条主义的漩涡。在随着阅读的深入,我越来越体会到,读经典著作,最重要的是,还要将之视为指导实践的科学指南,用于指导我们的实践。事实上,马恩两位伟人,也早预料到有人会以歪曲或僵化的态度对待他们创立的理论。为此,他们多次对此问题作了强调。比如,恩格斯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他还批评了德国的许多青年作家,把“唯物主义”当作一个套语,“他们把这个套语当作标签贴到各种事物上去,再不作进一步的研究,就是说,他们一把这个标签贴上去,就意味问题已经解决了”。恩格斯还指出:“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的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马克思也对一些人歪曲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表示反对,比如,对于当时德国出现的一些所谓“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就曾说过:“我只知道我自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在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中,马克思也对俄-国的一位教条主义者表示反对:他一定要把我关于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的历史概述彻底变成一般发展道路的历史哲学理论,一切民族,不管他们所处的历史环境如何,都注定要走这条道路,……他这样做,会给我过多的荣誉,同时也会给我过多的侮辱。”
经典的魅力,在于能够启迪智慧、洗礼思想、开拓思维、常读常新。惭愧至极的是自己的肤浅与无知---较长时间来都对经典阅读重视不够,甚至曾觉得读了亦无用。也就是读研以来,才第一次强迫自己从头到尾浏览了马恩选集。浏览之后,我才深深感觉到,作为思政专业的研究生,熟读经典,这是一件多么重要事情!
在家休假及BB出生后的这段时间,我零零星星用了将近半年时间,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大致浏览了一遍。整个过程虽是走马观花,且刚读时确实觉得难解其中之意,但耐着性子,便慢慢体会到此经典著作中乾坤之大。总之,整个过程如同一次苦旅,但苦中有乐,令人回味无穷。读完之后,自觉收获甚大,感触良多。
马克思、恩格斯的广阔视野、渊博知识令人钦佩。《选集》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了哲学、历史、政治、经济、宗教、文学、考古以及自然科学方面等的知识,充分反映马克思、恩格斯的博学多才。也正是在渊博知识之基础上,他们方能创立天才的新世界观和方法-论。对此,列宁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论断:“只有了解人类创造的一切财富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这启示我们,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决不应仅仅局限于本专业的知识。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其研究对象是存在复杂心理变化的人。每个人都处于日趋多元复杂的社会环境当中,深受方方面面关系的影响;每个人都有寻求自由全面发展的自觉或不自觉。因此,不论是开展科学研究,还是做好人的思想政治工作,帮助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都需要我们具备宏观的视野,懂得运用综合系统的知识和方法,而决不能形而上学、作茧自缚,仅就思想政治教育谈思想政治教育。
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立者、传播者和实践者,马克思、恩格斯无疑是共-产主义革命事业的“权威”人物。他们的“权威”,主要源自两个方面:一是源自他们天才般的才华横溢和先哲式的先知先觉——这当然是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加上勤奋刻苦的主观因素的结果。如,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正式诞生的《共-产主党宣言》问世于1948年2月,科学预言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这一年,马克思、恩格斯都不超过30岁!(马克思马克思生于1818年5月5日,恩格斯生于1820年11月28日)在此一年龄段,我们绝大多数青年人都在做什么,又取得了什么成就呢?与马克思、恩格斯相比较,芸芸众生显得多么渺小!马克思、恩格斯就像两座高耸入云的世界高峰,巍然屹立于人类发展史中,其地位无可撼动。二是源自马克思主义理论赢得广大群众的信任——这是马恩积极在革命实践中将科学理论用于武装群众的结果。“马克思由于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成就已经赢得了这样的地位,各国工人运动的最优秀的人都充分信任他。他们在紧要关头都向他请教,而且总是发现他的建议是最好的……并不是马克思把自己的意见,更谈不上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而是这些人自己来向他求教的。马克思所起的特殊的、对运动极端重要的影响,正是建立在这种基础上的。”换句话说,马恩的权威,一靠自身远大理想和勤奋努力,二靠积极投身革命实践,做好群众的宣传鼓动工作。由此联想,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工作者、实践工作者,要提升影响力、吸引力,树立起自身的权威,就应从两个途径去努力:一是树立远大共-产主义理想,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理念,并以此为动力,勤奋学习科学理论知识,深入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前沿问题、热点难点问题研究;二是克服“书斋学问”或“轻视思想理论宣传”的倾向,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大力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在实践中树立起科学理论工作者自身的权威。
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最大价值,在于其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是思想和行动的“科学指南”。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过程中,发现处处充满着精彩绝妙的阐述,鞭辟入里的论断,天衣无缝的推理,磅礴宏大的气势,这些都给人以深刻的震撼、淋漓的快感,让人体验到 “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的魅力。情不自禁地,我将精彩之处用笔勾画出来,打算日后反复朗诵,以备写作之需。然而,仅满足于此,就会陷于肤浅的、片面的,教条主义的漩涡。在随着阅读的深入,我越来越体会到,读经典著作,最重要的是,还要将之视为指导实践的科学指南,用于指导我们的实践。事实上,马恩两位伟人,也早预料到有人会以歪曲或僵化的态度对待他们创立的理论。为此,他们多次对此问题作了强调。比如,恩格斯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他还批评了德国的许多青年作家,把“唯物主义”当作一个套语,“他们把这个套语当作标签贴到各种事物上去,再不作进一步的研究,就是说,他们一把这个标签贴上去,就意味问题已经解决了”。恩格斯还指出:“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的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马克思也对一些人歪曲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表示反对,比如,对于当时德国出现的一些所谓“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就曾说过:“我只知道我自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在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中,马克思也对俄-国的一位教条主义者表示反对:他一定要把我关于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的历史概述彻底变成一般发展道路的历史哲学理论,一切民族,不管他们所处的历史环境如何,都注定要走这条道路,……他这样做,会给我过多的荣誉,同时也会给我过多的侮辱。”
经典的魅力,在于能够启迪智慧、洗礼思想、开拓思维、常读常新。惭愧至极的是自己的肤浅与无知---较长时间来都对经典阅读重视不够,甚至曾觉得读了亦无用。也就是读研以来,才第一次强迫自己从头到尾浏览了马恩选集。浏览之后,我才深深感觉到,作为思政专业的研究生,熟读经典,这是一件多么重要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