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学文言故事_孙权劝学_教学设计_柳咏梅

2012.4

趣学文言故事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柳咏梅

【设计意图】

《孙权劝学》文章简短,教材注释比较丰富,学生理解起来不会有文意上的困难。但是,因其短小,它的文学价值也容易被忽略。如何感受到它的文学魅力,则需要教师在深入解读后,通过生动的教学形式带领学生一道走进文本,品析欣赏。笔者通过反复解读和剖析,挖掘出短文里藏有的多个“三”,这些“三”包含了文章结构、人物形象、艺术手法、文化背景等多项内容,于是,以“找寻三”趣学文言故事作为此设计的总构思。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谓、博士、但、涉猎、吴下

阿蒙、刮目相待、邪、耳、乎等等。

2.赏析写人记事的美妙手法。【教学重点】

赏析写人记事的美妙手法。

【教学方法】诵读、品析。【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

一、朗读

要求:读通,读顺,读懂。

方法:放声自由朗读,自己译读,同座译读,质疑解难。

二、积累

要求:圈出并掌握引发关注并需要积累的词。方法:自己圈出,落实意义和用法,教师点拨强调。

(以自行整理或统一练习的方式积累)以下词需要强调:

54

备课·

设计

实词:谓当涂涉猎见就过

虚词:以岂但若乃及即更何遂人称:卿

孰古今异义:博士往事语气词:邪

乎成语: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三、品析

要求:找寻文中独特的“三”组合并作分析,感受文章写人记事的美妙手法。

方法:教师示例,学生独立寻找,教师巡视点拨,学生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文中的“三”组合有以下一些内容:

1.三个段落示结构

根据情节把文章分成三个部分,这就是事件的三个阶段———“初……/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即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

2.三个人物证蒙学

穿插人物介绍:孙权、吕蒙、鲁肃。

简析孙权、鲁肃、蒙母三人和吕蒙学习并取得成功之间的作用。

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劝他读书,对吕蒙满是关心与厚望。正因为有孙权的善于劝说,才有了吕蒙的“就学”及学有所成。

鲁肃:“与蒙论议”,一句“非复吴下阿蒙!”从侧面反映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鲁肃地位高于吕蒙,且学识丰富,由他说出,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非同一般。

蒙母:从情节的角度讲,文章的最后一句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似乎多余,然而,细细揣摩,就可以感受到它的意味深长了。鲁肃是一个很有学问的人,通过他“拜蒙母”,看得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二人情投意合,侧面衬托出吕蒙富有学识;更重要的是,这一情节传达出古代对读书看重的原因:一个人因为读书而有丰厚的学问,会获得社会的认可和尊敬,更使自己的父母也得到尊敬,甚至可以提高自己家族的社会地位及威望。这一情节深化了选文的中心,在表现孙权劝学的效果和吕蒙学习的成果上也都是很重要的一个补笔。

3.三句话语见形象

要求:体会文中人物的语气语调,感受说话人的心理。

方法:以读促析,能通过朗读体会人物心理,感知人物形象。

简析: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果断,神态郑重严肃,表现出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深切关心,希望吕蒙能胜大任。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大有所益。这一句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但又说得语重心长,言辞恳切;尤其是从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谈,现身说法,神情激动,读来让人感动。

孙权是善劝的。他对吕蒙既严格要求,又殷切期望;既责备吕蒙的不争、无志,又透出关怀爱护之心;不失人主身份。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为吕蒙的进步感到高兴,惊异、赞许之态呼之欲出。鲁肃是个忠厚长兄,这句话流露出他重视学问、善于欣赏他人、对年轻将领的亲切赞美之情。

4.三次态度现性格

(1)蒙辞以军中多务。

用军务繁重来推脱,这里折射出吕蒙之前不读书只尚武的性格和成长经历。

创意无限/[email protected]

(2)蒙乃始就学。

在孙权的教育和指点之后,吕蒙无可推辞并知错能改,这是他实现自我转变的重要一环。

(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这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可以看出吕蒙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充满自信。我们仿佛能听到他那坦诚豪爽的笑声。

小结吕蒙的三次态度转变的作用:(1)让文气有起伏;(2)丰满了人物形象;(3)三次态度就是事件发展的三个阶段,也是他成长的三个阶段(拒学—就学—成学);(4)比衬出其他的人物形象。

5.三个留白显详略

要求:根据文字展开适当的联想,揣摩作者这样安排情节和详略取舍的意图。

方法:说读结合、讨论交流。简析:

(1)“蒙辞以军中多务……”吕蒙会以什么来“辞”呢?扣紧文意想象、表达。

(2)“蒙乃始就学……”为什么不写他如何勤学?

(3)“肃遂拜蒙母……”为什么要交代这个环节?删去了会怎样?鲁肃会对蒙母说些什么呢?

前两个留白是略写,而最后一个则是扩充出来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吗?

6.三个称呼表亲密

“卿”,是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第一次出现是孙权称呼吕蒙,表现出孙权对吕蒙真切的关心和殷切的期望,既郑重,又亲切。第二次出现是鲁肃“与蒙论议”后很吃惊地喊出的,表现出鲁肃对吕蒙的认可、赞扬。

“大兄”,面对鲁肃的吃惊和赞叹,吕蒙巧妙接应“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对话中有同僚间的调侃趣味,更显两人志同道合的兄弟般的情谊。

7.三种语气传态度

人物语言,尤其是语言中流露出的语气语调能够揭示人物心理、情感和性格。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中“邪”表示

备课·设计

55

2012.4

反问语气,相当于“吗”。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中“耳”表示限止语气“罢了”。说得语重心长,言辞恳切,传达出孙权对吕蒙的关心、爱护。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中“乎”表示感叹,可译为“啊”。此句一出,吕蒙自得、自豪、“书中多阅历,胸中有沟壑”的自信如在眼前。

四、诵读

要求:读熟、读美。能够生动地读出人物的语气语调,通过朗读表现出丰满的人物形象;努力做到熟读成诵。

方法:同座位配合演读;全班男女生配合演读;全班背诵。

五、总结

1.文言文章学习的角度:积累词汇。2.文学作品学习的角度:品析写人记事的

妙法。

【附板书设计】

孙权

蒙母

赞吕

(江苏省南京外国语学校210008)

简评一

透彻解读是科学设计的前提

■何元俭

阅读教学的任务是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行为获取文章中的内容信息和言语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提升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言语表达的智慧。因此,阅读教学设计要以透彻解读文本为前提。

柳咏梅老师的教学设计新颖独特,首先源

56

备课·设计

于她对文本的透彻解读。她从文中人物的语气、语言、态度、称呼等方面揣摩人物的心理、个性,使孙权、吕蒙、鲁肃的形象“活”于心中,“跃”于笔端;又通过对文本结构、文中留白的分析,体会出文本独特的艺术魅力。

她还善于根据文言学习的规律来“引导”学生透彻解读。重视引导学生“读”,在文本学习之初、之后特别安排了“朗读”“诵读”环节,遵循“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学习规律,以“读”引导学生感受文本和深化理解。

文言的学习必须由“言”到“文”。柳老师重视“言”的学习,她“以自行整理或统一练习的方式”,要求学生“自己圈出”重要词语,“落实意义和用法,教师点拨强调”,从词语、人称等方面进行积累,夯实了学生文言学习的基础。

引导得最有特色、最有亮点的是“文”的学习。她用独特的归纳和新颖的视角引导学生趣学乐学,以合理的教学流程,引导学生寻找、归纳、体会、感悟文中的多个“三”,体会人物心理,

感知人物形象,从而深刻把握人物性格和文章的艺术特色。

从“设计意图”看,该教学设计对文本的“文

学价值”有所忽略,应引导学生感受它的“文学魅力”。“文学价值”指文学的社会功能,如启迪

人类的思想,触摸人类的灵魂,给人以鼓励,给人以动力等价值。而柳老师的设计从题目“趣学文言故事”到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品析”等环节都在要求“赏析写人记事的美妙手法”,显然都没有围绕挖掘文本的文学价值、欣赏其文学魅力开展。这也与单元教学目标“探寻他们的足迹,学习他们的精神,有利于我们的成长”要求相违背,应该在“品析”之后,结合“研讨与练习一”设计相关的教学环节。

另外,对“品析”环节的诸多个“三”应该有个合理归类,比如:体现人物性格特征的,领悟作者艺术手法的;写人的又可以把写孙权的、写吕蒙的、写鲁肃的“三”归类……这样才能清晰、有效地引导学生深入地解读人物形象。

(重庆市渝中区教师进修学院

400015)

2012.4

趣学文言故事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柳咏梅

【设计意图】

《孙权劝学》文章简短,教材注释比较丰富,学生理解起来不会有文意上的困难。但是,因其短小,它的文学价值也容易被忽略。如何感受到它的文学魅力,则需要教师在深入解读后,通过生动的教学形式带领学生一道走进文本,品析欣赏。笔者通过反复解读和剖析,挖掘出短文里藏有的多个“三”,这些“三”包含了文章结构、人物形象、艺术手法、文化背景等多项内容,于是,以“找寻三”趣学文言故事作为此设计的总构思。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谓、博士、但、涉猎、吴下

阿蒙、刮目相待、邪、耳、乎等等。

2.赏析写人记事的美妙手法。【教学重点】

赏析写人记事的美妙手法。

【教学方法】诵读、品析。【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

一、朗读

要求:读通,读顺,读懂。

方法:放声自由朗读,自己译读,同座译读,质疑解难。

二、积累

要求:圈出并掌握引发关注并需要积累的词。方法:自己圈出,落实意义和用法,教师点拨强调。

(以自行整理或统一练习的方式积累)以下词需要强调:

54

备课·

设计

实词:谓当涂涉猎见就过

虚词:以岂但若乃及即更何遂人称:卿

孰古今异义:博士往事语气词:邪

乎成语: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三、品析

要求:找寻文中独特的“三”组合并作分析,感受文章写人记事的美妙手法。

方法:教师示例,学生独立寻找,教师巡视点拨,学生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文中的“三”组合有以下一些内容:

1.三个段落示结构

根据情节把文章分成三个部分,这就是事件的三个阶段———“初……/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即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

2.三个人物证蒙学

穿插人物介绍:孙权、吕蒙、鲁肃。

简析孙权、鲁肃、蒙母三人和吕蒙学习并取得成功之间的作用。

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劝他读书,对吕蒙满是关心与厚望。正因为有孙权的善于劝说,才有了吕蒙的“就学”及学有所成。

鲁肃:“与蒙论议”,一句“非复吴下阿蒙!”从侧面反映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鲁肃地位高于吕蒙,且学识丰富,由他说出,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非同一般。

蒙母:从情节的角度讲,文章的最后一句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似乎多余,然而,细细揣摩,就可以感受到它的意味深长了。鲁肃是一个很有学问的人,通过他“拜蒙母”,看得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二人情投意合,侧面衬托出吕蒙富有学识;更重要的是,这一情节传达出古代对读书看重的原因:一个人因为读书而有丰厚的学问,会获得社会的认可和尊敬,更使自己的父母也得到尊敬,甚至可以提高自己家族的社会地位及威望。这一情节深化了选文的中心,在表现孙权劝学的效果和吕蒙学习的成果上也都是很重要的一个补笔。

3.三句话语见形象

要求:体会文中人物的语气语调,感受说话人的心理。

方法:以读促析,能通过朗读体会人物心理,感知人物形象。

简析: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果断,神态郑重严肃,表现出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深切关心,希望吕蒙能胜大任。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大有所益。这一句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但又说得语重心长,言辞恳切;尤其是从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谈,现身说法,神情激动,读来让人感动。

孙权是善劝的。他对吕蒙既严格要求,又殷切期望;既责备吕蒙的不争、无志,又透出关怀爱护之心;不失人主身份。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为吕蒙的进步感到高兴,惊异、赞许之态呼之欲出。鲁肃是个忠厚长兄,这句话流露出他重视学问、善于欣赏他人、对年轻将领的亲切赞美之情。

4.三次态度现性格

(1)蒙辞以军中多务。

用军务繁重来推脱,这里折射出吕蒙之前不读书只尚武的性格和成长经历。

创意无限/[email protected]

(2)蒙乃始就学。

在孙权的教育和指点之后,吕蒙无可推辞并知错能改,这是他实现自我转变的重要一环。

(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这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可以看出吕蒙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充满自信。我们仿佛能听到他那坦诚豪爽的笑声。

小结吕蒙的三次态度转变的作用:(1)让文气有起伏;(2)丰满了人物形象;(3)三次态度就是事件发展的三个阶段,也是他成长的三个阶段(拒学—就学—成学);(4)比衬出其他的人物形象。

5.三个留白显详略

要求:根据文字展开适当的联想,揣摩作者这样安排情节和详略取舍的意图。

方法:说读结合、讨论交流。简析:

(1)“蒙辞以军中多务……”吕蒙会以什么来“辞”呢?扣紧文意想象、表达。

(2)“蒙乃始就学……”为什么不写他如何勤学?

(3)“肃遂拜蒙母……”为什么要交代这个环节?删去了会怎样?鲁肃会对蒙母说些什么呢?

前两个留白是略写,而最后一个则是扩充出来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吗?

6.三个称呼表亲密

“卿”,是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第一次出现是孙权称呼吕蒙,表现出孙权对吕蒙真切的关心和殷切的期望,既郑重,又亲切。第二次出现是鲁肃“与蒙论议”后很吃惊地喊出的,表现出鲁肃对吕蒙的认可、赞扬。

“大兄”,面对鲁肃的吃惊和赞叹,吕蒙巧妙接应“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对话中有同僚间的调侃趣味,更显两人志同道合的兄弟般的情谊。

7.三种语气传态度

人物语言,尤其是语言中流露出的语气语调能够揭示人物心理、情感和性格。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中“邪”表示

备课·设计

55

2012.4

反问语气,相当于“吗”。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中“耳”表示限止语气“罢了”。说得语重心长,言辞恳切,传达出孙权对吕蒙的关心、爱护。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中“乎”表示感叹,可译为“啊”。此句一出,吕蒙自得、自豪、“书中多阅历,胸中有沟壑”的自信如在眼前。

四、诵读

要求:读熟、读美。能够生动地读出人物的语气语调,通过朗读表现出丰满的人物形象;努力做到熟读成诵。

方法:同座位配合演读;全班男女生配合演读;全班背诵。

五、总结

1.文言文章学习的角度:积累词汇。2.文学作品学习的角度:品析写人记事的

妙法。

【附板书设计】

孙权

蒙母

赞吕

(江苏省南京外国语学校210008)

简评一

透彻解读是科学设计的前提

■何元俭

阅读教学的任务是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行为获取文章中的内容信息和言语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提升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言语表达的智慧。因此,阅读教学设计要以透彻解读文本为前提。

柳咏梅老师的教学设计新颖独特,首先源

56

备课·设计

于她对文本的透彻解读。她从文中人物的语气、语言、态度、称呼等方面揣摩人物的心理、个性,使孙权、吕蒙、鲁肃的形象“活”于心中,“跃”于笔端;又通过对文本结构、文中留白的分析,体会出文本独特的艺术魅力。

她还善于根据文言学习的规律来“引导”学生透彻解读。重视引导学生“读”,在文本学习之初、之后特别安排了“朗读”“诵读”环节,遵循“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学习规律,以“读”引导学生感受文本和深化理解。

文言的学习必须由“言”到“文”。柳老师重视“言”的学习,她“以自行整理或统一练习的方式”,要求学生“自己圈出”重要词语,“落实意义和用法,教师点拨强调”,从词语、人称等方面进行积累,夯实了学生文言学习的基础。

引导得最有特色、最有亮点的是“文”的学习。她用独特的归纳和新颖的视角引导学生趣学乐学,以合理的教学流程,引导学生寻找、归纳、体会、感悟文中的多个“三”,体会人物心理,

感知人物形象,从而深刻把握人物性格和文章的艺术特色。

从“设计意图”看,该教学设计对文本的“文

学价值”有所忽略,应引导学生感受它的“文学魅力”。“文学价值”指文学的社会功能,如启迪

人类的思想,触摸人类的灵魂,给人以鼓励,给人以动力等价值。而柳老师的设计从题目“趣学文言故事”到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品析”等环节都在要求“赏析写人记事的美妙手法”,显然都没有围绕挖掘文本的文学价值、欣赏其文学魅力开展。这也与单元教学目标“探寻他们的足迹,学习他们的精神,有利于我们的成长”要求相违背,应该在“品析”之后,结合“研讨与练习一”设计相关的教学环节。

另外,对“品析”环节的诸多个“三”应该有个合理归类,比如:体现人物性格特征的,领悟作者艺术手法的;写人的又可以把写孙权的、写吕蒙的、写鲁肃的“三”归类……这样才能清晰、有效地引导学生深入地解读人物形象。

(重庆市渝中区教师进修学院

400015)


相关文章

  • [孙权劝学]教案
  • <孙权劝学>教案 湖北省天门市拖市一中国家课题研究组张良西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者及<资治通鉴>的有关知识. 2.通过共同探究及讲解,疏通文意,把握课文内容. 3.理解本文"开卷有益&qu ...查看


  • 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说课稿
  • 七年级下册 <孙权劝学>说课稿 单位:新郑市市直中学 姓名: 刘 真 真 时间:二零一四年六月 <孙权劝学>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孙权劝学>.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目 ...查看


  • 孙权劝学说课稿
  • <孙权劝学>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孙权劝学>.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五个方面来展开说课. 第一. 说教材 <孙权劝学>是选自人教版语文七 ...查看


  • [孙权劝学]教案设计
  • 科目 语文 教学对象 学生 课时 一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孙权劝学>一文是根据先前的史书改写的.主要写的是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quo ...查看


  • 文言文教学的感受
  • 对文言文教学几点感受 文言文教学是当今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中学生语文考核的重要内容,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化,中学文言文教学愈来愈受到重视.文言文教学中既要重视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古汉语字词句的知识, 这是教学的基础; 又要注重文本 ...查看


  • 七年级语文[孙权劝学]教案doc - 初中
  • 一.概述 · 学科:语文 年级:七年级: · 课题来源:七年级上第三单元 所需课时: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分 析 知识目标 1.掌握关键字词及重要的文学常识,积累成语,翻译课文. 2.理解文章内容,背诵课文,理解文章主旨. 能力目标 1.引 ...查看


  • 孙权劝学教学反思
  • <孙权劝学>课后反思 蔡飞 <孙权劝学>是一篇 自读课文,故事性很强.这篇文言文课文词句方面的障碍少,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从施教过程看,有成功之处,也有不足处. 成功的地方有: 1.先介绍文中 ...查看


  • 孙权劝学-教学实录
  •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一) 师:翻开<三国演义>,就会看到这样一首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楮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查看


  • [孙权劝学]说课稿 1
  • <孙权劝学>说课稿 七年级 贺知清 一.教材分析 (一) 课文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单元目标 <孙权劝学>选自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该单元是一个名人单元.这些文章人文内涵丰富,都各自有侧重地写出了名人的品格.气质和生活道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