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谊高速公路互通立交景观设计规范1

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

毕 业 论 文

论 文(设 计)题 目:联谊高速公路互通立交景观设计

规范

所属系别 经信管理系

专业班级 交通工程(2)班 姓 名 刘常顺 学 号 20113006 指导教师 刘佳

撰写日期 2014 年 03月

摘 要

近几年来,高速公路立交的施工经常出现一些问题,这对立交的耐久性、美观性和行车的安全性、舒适性造成一定的影响。我国公路桥涵大部分为建国后所造,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公路事业的飞速发展,已建在建的立交也成倍地增加,载重能力明显下降,这与日益增长的公路客货运输量,需要提供安全、快速、重载行驶的要求越来越不相适应。因此近年来,我国高等级公路建设中,对立交的要求越来越高,引起广大公路工程技术人员对立交质量隐患问题的极大重视。立交施工质量问题是关系到公路主干线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立交如设计、施工不当,质量不好,建成后很快损坏,就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和影响,而且给维修带来极大的困难,还要投入较高的维修费用。说明加强立交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工作尤为重要。

关键词:立交,施工,质量管理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way bridges and culverts are often some problems, which bridge the durability, aesthetics and traffic safety, comfort and a certain impact. Most of China after the founding of highway bridges and culverts had made, especially after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with the cause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highways, bridges and culverts have been built in the construction are also multiplied, carrying capacity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which is the growing passenger and freight road volume of traffic, need to provide safe, fast, heavy traffic demands more and more incompatible. So in recent years, China's highway construction, the increasingly high demand on the bridge, causing the majority of highway engineering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to bridge the great emphasis on the quality of hidden problems. Bridge construction quality issue is related to the main road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quality, especially bridges and culverts such as design, improper construction, poor quality, damaged soon after completion, it will cause irreparable loss and impact, and bring to the maintenance extremely difficult, but also invest more in maintenance costs. Help strengthen the bridges and culverts in the process of quality managemen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Keywords: Bridge construction quality management

目 录

1引言

2国内法规

3设计手法

4互通式立交桥建筑景观设计,要有一个新颖别致的主题 5互通立交桥绿化的原则

6互通立交桥建筑景观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7互通植物种植原则

8总结

9参考文献

1.引言

近二十年间,我国的公路交通事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同时也加快了我国桥梁建设事业的发展。桥梁建设在公路的施工建设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为行车的方便和安全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也被运用得越来越广泛。与此同时,桥涵施工的质量和安全性能就显得尤为关键。在桥涵施工中目前主要存在的质量问题有:混凝土的外观质量差,影响到整个工程的美观;桥涵施工中普遍存在的各种质量通病并未有效得到缓解;轻型桥台施工中易出现的质量问题。提高施工队伍的素质由于目前在高速公路施工中桥涵结构物较多,对于中小桥涵多采取分包的形式进行管理

2.国内法规

鉴于互通立交桥在高速公路建设中的特殊重要地位,各国十分重视高速公路互通立交桥的景观设计。我国国家交通部1998年关于发布《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J/T006--98),下面摘录关于互通立交桥景观设计的几条规定:

条文6.2.2.1公路上的桥梁、互通式立交、隧道和服务区、管理设施等作为一个景点,设计时应使构造物本身各部位比例协调。

条文6.2.2.2各景点设计路段应充分结合工程和自然景观,宜具有一定风格,且与地域景观协调一致。各景观设计路段之间的过渡应自然。

条文6.3.4.4互通式立交区及服务区范围内,有条件时宜作景观绿化设计。

3.设计手法

公路互通立交桥景观环境要素包罗万象,但我们不应将精力集中在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人造景观上,而应重点体现对原有的建筑景观资源的保护、利用和开发,以及公路主体与原有自然及社会环境的相融--“不破坏就是最大的保护”。

从互通立交桥景观设计入手,例如通过植物高低的变化引导视线,构造景观的节奏感;从互通立交桥线形入手,优化平纵组合、改善线形,使其流畅连续,确保车辆快速安全通过,提供舒适的行车条件,营造出“车在路上走、人在画中游”的优美的公路交通环境;

从互通立交桥结构入手,要求边坡以曲线柔美自然流畅的曲面为主,挡墙由高至低或由低至高渐变且与路线线形吻合为主要造型,边沟以隐蔽、宽浅或远离路基为首选。

互通立交桥周围的山岭、坡地、河流,构成美丽的风景,千变万化的植被体现出一种自然美。互通立交桥作为一种构造物,既要满足车辆通行的基本要求,又要达到自然景观与再造景观的和谐统一。

互通立交桥匝道大量曲线的设置,使公路线形能更好地适应地形,增加了互

通立交桥的曲线美,给人以幽静和耐人寻味的感觉。曲线丰富的变化和节奏感,驾驶员行驶在上面,眼睛左右移动,不断扫视整个视域,并把视线引向远方,避免了驾驶员遇到紧急情况而手慌脚乱。

匝道的美学价值如此重要,为方便建筑师对高速公路互通立交桥进行建筑美学设计,建筑师有必要进一步认识匝道的如下特征:

互通立交桥匝道圆弧的设置,不光是从公路美学出发,且它可以辅助直线,圆弧可自然表明道路方向变化,将道路两侧层出变化的全景提供给驾驶员,起到合理诱导视线的作用。

互通立交桥匝道匝道与线路相交处,缓和曲线的设置,使道路线形和景观配合和谐,驾驶员容易感到线形的连续,觉得道路间线形过渡自然,变化不突然,使驾驶员视线平顺,有效清除了视线障碍,缓和人体对离心力变化的不适,驾驶员易于操作,尽快改变方向盘的微小偏差。互通立交桥匝道平曲线和竖曲线的完美结合,道路线形看起来不觉扭曲,过渡自然、优美,可避免视线曲折,达到良好地诱导驾驶员视线的目的。消除了驾驶员的不安感,并从美学上形成清晰的透视形态。

4. 互通式立交桥建筑景观设计,要有一个新颖别致的主题

(1).绿色环保概念不能代替景观设计的全部内容

现在高速公路景观设计,最流行的提法是绿色环保为主题。笔者认为绿色环保的确是正确的;然而绿色环保是一种要求,是一种标准,千篇一律的绿色环保主题也缺少个性,它不能代替景观设计的全部内容。笔者认为,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桥景观设计,要有一个新颖别致的主题,一个好的主题,将给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桥景观设计增添美感。

实例1

广东开阳高速公路水口互通立交桥景观绿化方案设计,其主题为“绿色的音符“。将互通立交桥比喻为五线谱上的音符,既体现了绿色环保概念,又体现了互通立交桥的动态美,可谓别具一格,有所创新。图2.16.图2.17.为水口互通立交桥的效果图。此设计完成于2000年,当时就提出了绿色概念,难能可贵。

互通立交桥区建筑色彩的利用

此外,互通立交桥区色彩的充分利用,还可以极大的提高驾驶的安全性。这是因为色彩影响人的情绪和行动。现代公路的灰色或黑色,容易使驾驶员昏昏欲睡,诱发疲劳,产生事故。因此在路面上通过增加色彩,每隔一段距离再变化,大大有助于驾驶员精神处在兴奋状态。为给驾驶员必要的警告,在交叉路口,居民密集点涂以红色,使驾驶员小心谨慎;在陡坡、转弯处和限速区涂以黄色,使驾驶员注意;在医院、学校处涂以蓝色,表示安静,使驾驶员放轻机器声并不鸣喇叭。最近,北京在东直门二环立交桥转弯处,涂以红色,初见功效;瑞典曾在阿尔卑斯山上的某些危险路段涂上红色,结果使交事故减少了85%-90%

5. 互通立交桥绿化的原则

绿化应考虑公路互通的特点,以“安全、实用、美观”为宗旨,以经济可行,管理、维护方便为原则,力求建造一个集绿化、生态、美化于一体的互通区环境。绿化应满足交通要求,保证行车安全,使司机视线畅通,转弯区应有足够开阔的安全视距。乔、灌木结合,树立大绿化的思想,道路、互通的绿化应与沿线自然的绿化环境相结合,注意绿化的整体性和节奏感,道路绿化应有特色。

(1)交通功能的绿化

注重交通功能开展绿化是由互通工程的功能所需要,因为互通是解决车辆冲突点而设计的,互通设计的技术规范要求比较多,其中有确保主线车辆与互通匝道车辆及匝道与匝道间车辆相互间的视线关系,这对互通内的绿化提出了一个功能上的要求。

在互通出主车道的匝道口处应种植一排具有引导作用的乔木以诱导司机的视线,引道车辆能安全的进入出口匝道,图3.12。因此在绿化的设计上应充分的考虑到互通区的功能的要求,使绿化与互通的功能结合,达到绿化美化同时又能对车辆起到交通的提示作用。如不理解互通功能一味的种植绿化可能会影响行车视线,起到反作用,这正是互通绿化的特殊性。

在车辆进入主线快车道的匝道口的交接区域,应充分的了解主线行车与接线口保持良好的视点,使高速行驶的主线车辆能观察到匝道的车辆,同时匝道口的车辆也能了解主线快速道的车辆行驶情况,保证行车的安全,这区域的绿化,不可种植高大的乔木,只能种植低矮的灌木,否则会影响行车的视线,造成安全隐患。因此在此区域内的绿化设计应具有这方面的功能要求,图3.14。

绿色为乔木,红色为灌木

(2).园林及环保绿化:

由于大型互通工程占地面积大,与环境的冲突也比较大,植被都受到了破坏,为了恢复生态、保护环境,对大面积的互通区受破坏的区域进行绿化,这是高速公路环境保护的要求,也是高速公路互通区景观要求的组成部分。

互通区的绿化也应满足环保的要求,但互通区的景观受到互通功能的车辆行驶动视点的要求,因此互通的绿化景观要求充分的考虑到这一特点,结合功能要求开展设计这就要互通的绿化应以简练、大方的形式进行绿化,不宜设计的复杂。这主要是行车动视点只能对互通区的景观要求保证大的效果的手法绿化。同时,

由于高速公路所建的地区不同,绿化所采用的植被也不相同,应根据当地的风俗、气候、水文、土壤等条件尽量采用当地的乡土树种,这样可以确保绿化的成活率和成长的效果。由于互通区的面积大,绿化的养护、灌溉都有很大的困难。在互通的绿化中应尽量选用耐旱的植物和生长较慢的低矮灌木,以减少养护的工作量和成本。

(3)互通立交桥绿化模式

当前立交区绿化模式,一般有自然风格和植物模纹图案绿化模式2种.

或者作成模纹图案的同时,适当配有苗圃景观绿化,在满足绿化美化要求的同时,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的水平,图中的雪松苗构成一片绿色,长成后追求一定经济效益。

互通立交桥立交匝道、边坡、以及匝道内区域的绿化设计都可以融合现代思想,被赋予了不同意义的造型,成为公路景观中的一个个亮点。如北京五环路奥运大道五方桥景观设计绿化独具匠心,从空中俯瞰,桥区周围的绿化以足球为主造型,体现了五环路奥运大道的特点。

(4)模纹植物块的要求

模纹植物块要求图案美丽而清晰,有较长的稳定性。模纹植物块所用植物的高度和形状对模纹块的纹样表现有密切关系,低矮、细密的植物才能形成精美的图案。所以,一定要选择生长缓慢整齐、株型矮小、分枝紧密、叶子细小、萌蘖性强、耐移植、耐修剪、易栽培、缓苗快的植物材料。如果是观花植物要选择花小而繁、观赏价值高的种类,合理搭配植株的高度与形状。[33]

模纹植物块的色彩设计应服从于图案,用植物色彩突出纹样,使之清晰而精美,用色块来组成不同形状。同一个模纹植物块的花色要协调,种类不可过多,设计图样要秀美大方,轮廓鲜明,以展示不同花卉或品种的群体效果及其相互配合所形成的绚丽色彩。

常见模纹植物有:瓜子黄杨、雀舌黄杨、红叶小檗、尖叶红叶苋、白草、红绿草、四季秋海棠、半支莲、三叶草、红枳木等。

(5)草地

在互通立交桥区的模纹植物块的成功,其最大的难度在于维护和管理不易。红花绿叶虽好,耐久实难,远离城市的地区尤其如此。因此近年来,草坪的应用逐年扩大,草坪可以覆盖地面,不利于水土流失,保护环境和改善小气候,也是游人露天活动和休息的理想场所,柔软如茵的大面积草坪不仅给人以开阔愉快的美感,同时也给绿地中的花草树木以及山石建筑以美的衬托。不同类型、风格的公园、广场等绿地,草坪和植物的规划设计形式也不同。草坪植物的种植设计,是使绿地充满活力,达到协调统一的重要一环。故要把握好草坪的色彩与季相。从早春到深秋,草坪的颜色由浅到深,但总的色相为绿色,在这个颜色的底色上,适当配置某些植物,配置的色彩与季相对草坪空间景观与艺术效果的影响是相当显著的。在草坪植物配置上应充分利用本地植物资源,展现丰富多彩的四季景观。避免一季开花、一季萧瑟,偏枯偏荣的现象,尽量使春色早临,秋色晚去。在配置手法上,春、夏之花,秋之叶、果,冬之枝、干都是很好的素材,或以春花为主,或以秋实为主,组织得好可以体现本地鲜明的季相特点,使草坪空间更具观赏性和艺术性[34]。

总之,草坪植物的种植设计是一门综合艺术,种植设计得当,不仅给人以开阔愉快的美感,同时也给绿地中的花草树木以及山石建筑以美的衬托。在实际应用中要综合考虑草坪空间环境特点,立地条件,规划设计要求以及植物的形态、色彩、风韵等多方面的因素,精心组织,合理配置,才能充分发挥植物的生态和观赏效果,创造多姿多彩、内容丰富的草坪景观。

(6)养护

城市建设的发展,在互通立交桥区域,可供植树的地面空间往往有限,为了增加城市绿量、营造植物景观,容器栽植树木不失为行之有效的弥补措施。但容器基质的封闭环境不利于根际水分平衡,遇暴雨时不易排水,干旱时又不易适时补充,故根据树体的生长适期给水,是容器栽植养护技术的关键。

6. 互通立交桥建筑景观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良好的通视条件

设计时应保证互通立交桥区具有良好的通视条件,出入口应易于分辨,并通过标志、标线、绿化栽植等进行视线诱导。植物尺度不宜过高,以小灌木为主.互

通式立交出口减速车道宜设置于上坡路段,入口加速车道应设置于下坡路段,互通立交桥匝道内可绿化部分应全部进行绿化设计。上跨主要公路的跨线桥、天桥等跨线构造物应满足桥下净空要求。各种构造物的结构、造型、材料(比如护栏)均应与当地自然和人文景观条件相适应,图3.21。

2.充分利用互通立交桥地带附近的景观空间

选线时应合理确定互通立交桥区与风景区的距离,避免分隔生态景观空间和视觉景观空间。互通立交桥区必须穿越森林、果园、绿地时,尽量以曲线绕行通过为宜。应当充分利用沿途孤立大树、独立山丘等独立景观点作为主导建筑进行景观设计。其型式选择应有利于风景观赏。互通立交桥区空间景观应与公路所形成的带状景观环境相协调,对互通立交桥应避免大填大挖而破坏自然景观,防止互通立交桥区中断公路所形成的带状景观。确定互通立交桥位时应考虑保留有价值的岸边植物。

3.景观设计应防止造成视觉污染

互通立交桥区用地范围内,一般不宜设置广告牌、宣传栏等设施。除标线、标志、护栏等按规定涂覆色彩外,一般不宜涂特别刺眼的色彩。雕塑小品的设置应注意色彩、造型,并不得妨碍视线。一般不宜设置雕塑小品,需要时应以单体为宜。互通立交桥沿线纳污设施、工业废物堆弃点等影响视觉景观的位置,在景观设计时应通过公路绿化或工程措施予以遮蔽。

总之,互通立交区是主线景观的一个重点,就像镶嵌在项链上的钻石,对于提高整个高速路的景观效果至关重要。但同时由于一般互通占地面积很大,如何尽量少地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就显得尤其重要。

7. 互通植物种植原则

高速公路互通立交范围内的植物种植设计,除了诱导交通、提高交通安全主要作用外,还有恢复生态、美化环境的作用。互通立交绿化栽植应建立乔、灌、地被、草为一体的、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植物群落。利用植物种间互惠共生的关系优化植物生长环境,发挥不同层次植物在绿量和季相方面的互补性,提高生态效率,丰富植物观赏景观。在具体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A.植物种类的选择

以植被恢复的植物为准则。互通内绿化植物应尽量选用乡土树种,做到适地适树,以提高苗木成活率和节约后期养护管理成本。采用常绿植物为主,混植季相变

化丰富的落叶植物,形成乔、灌、地被、草为一体的生态植物群落。

B.种植方式

行车在互通立交上,是一个动态的观景过程。绿化栽植设计应考虑不同角度的观景要求和动态的观景要求。种植方式从景观的角度以行列式、丛植、孤植、整形的种植形式;从功能上以诱导种植、禁止种植以及标志性种植为主。绿化种植形式以自然式群落栽植为主,小范围内用花灌木组成具有地域特色的规则性图案,以提高互通立交的可识别性。图案形式要求简洁明快,富有寓意。体现更多的使用功能方面的种植原则,符合高速公路通视诱导原则,在合流端禁栽三角区内,不能栽植遮挡驾驶员视线的乔、灌木,可根据具体情况栽植低矮灌木、地被和草皮。

C.植物种植设计

互通区和立交区作为重要的交通枢纽,必须能提高司乘人员对互通立交的辨认能力。在景观规划设计方面,技术上有相同之处,都是侧立面的景观再造。可以说在景观规划设计方面,立交区就是互通区的一个组成部分。

绿化是美化互通立交较好的措施。互通立交对公路整体来说是一个点式景观,以自然式设计手法为主,但是公路两侧应以规则式种植相辅。在引导司乘人员视线的同时,突出中心位置的庭院式景观。在整体构图上可考虑种植植物形成图案,以突出地方人文特色为宜。植物选择可考虑常绿树与彩叶植物共同造景,高矮错落,力求做到色彩搭配合理,层次条理分明,四季皆成景。

互通区是高速公路整体结构中的一个节点。一座完整的互通式立交占地15公顷以上,并且互通区与周围生态环境的联系完全被匝道破坏,大大降低了区域生态效应。因此,互通区的规划设计首先是通过植物造景,使景观的造型与自然景观相融合,以生态性为主,在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绿地中,利用不同植物的镶嵌组合,形成一个层次丰富、景色各异的花园绿岛,营造一个优美的行车环境。

互通区景观规划设计的重点区域是匝道围合而成的圆形空敞,由于匝道区域车速较慢,创造优美、和谐的景观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保证视线的通透,入口处内侧应栽植植株低矮的树丛、灌木,株高不宜超过1.2m,而且入口处外侧应利用树丛、灌木勾勒出道路线性,以起到标志性和导向性的作用。匝道的内边坡应尽量平缓,使主线与匝道的围合区域形成一个小的下凹式庭院。以本土植物为基础种植,选择一些与其他绿化区域相似的植物,采用乔、灌、草的复合群落,在栽植时最好能形成图案,或采用雕塑造型等等,能表现出当地的经济文化特色为宜。景观上要注意与周边环境和整条道路景观取得协调一致。匝道边坡也可种

植藤本植物,可减弱公路建设在视觉上的生硬感。

本研究认为高等级公路互通区可采用见图3-93的景观规划设计模式:

8.总结

综上所述,工程质量是企业素质的综合反映,是项目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因此公路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工作是施工企业的综合素质的体现。公路交通事业的发展,使得桥涵的承载力大大的增加,如何保证车辆安全、快速、重载行驶的要求,是公路桥涵建设施工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于是我们在桥涵施工过程中要在保证质量安全的同时,更要不断的探索施工的新方法,新工艺,使我们的公路桥涵施工技术有一个新得发展。要保证公路桥涵的施工质量,就要从施工过程的每一个环节着手,认真做好施工工作并积极的采取质量保证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保证公路桥涵的质量。

9.参考文献

[1]姚玲森.桥梁工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

[2]李小江.京秦客运通道既有线提速160~200km/h桥梁改造设计研究[J].2006.2

[3]王新.沈大高速公路加宽改造工程大中桥设计[J].辽宁交通科技,2006.1.

[4]王维濬.对圆筒仓结构选型的看法[J] .煤炭工程,1980.04

[5]罗碧云.精心组织施工、经济效果显著[J] .基建优化,1980.03

[6]张光暹.我国铁路桥梁概况及发展[J] .铁道建筑,1990.08

[7]宣锦荣.油膏嵌缝施工技术及机具[J] .施工技术,1980.05

[8]陈常松.超大跨度斜拉桥施工全过程几何非线性精细分析理论及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7.

[9] Zhang Linhong. Mountain highway engineering ge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 water flow mechanism [D].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2006.

[10] Wang interested. Bridge Safety Assessment of steel stents [D]. Tianjin University, 2004.

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

毕 业 论 文

论 文(设 计)题 目:联谊高速公路互通立交景观设计

规范

所属系别 经信管理系

专业班级 交通工程(2)班 姓 名 刘常顺 学 号 20113006 指导教师 刘佳

撰写日期 2014 年 03月

摘 要

近几年来,高速公路立交的施工经常出现一些问题,这对立交的耐久性、美观性和行车的安全性、舒适性造成一定的影响。我国公路桥涵大部分为建国后所造,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公路事业的飞速发展,已建在建的立交也成倍地增加,载重能力明显下降,这与日益增长的公路客货运输量,需要提供安全、快速、重载行驶的要求越来越不相适应。因此近年来,我国高等级公路建设中,对立交的要求越来越高,引起广大公路工程技术人员对立交质量隐患问题的极大重视。立交施工质量问题是关系到公路主干线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立交如设计、施工不当,质量不好,建成后很快损坏,就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和影响,而且给维修带来极大的困难,还要投入较高的维修费用。说明加强立交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工作尤为重要。

关键词:立交,施工,质量管理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way bridges and culverts are often some problems, which bridge the durability, aesthetics and traffic safety, comfort and a certain impact. Most of China after the founding of highway bridges and culverts had made, especially after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with the cause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highways, bridges and culverts have been built in the construction are also multiplied, carrying capacity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which is the growing passenger and freight road volume of traffic, need to provide safe, fast, heavy traffic demands more and more incompatible. So in recent years, China's highway construction, the increasingly high demand on the bridge, causing the majority of highway engineering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to bridge the great emphasis on the quality of hidden problems. Bridge construction quality issue is related to the main road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quality, especially bridges and culverts such as design, improper construction, poor quality, damaged soon after completion, it will cause irreparable loss and impact, and bring to the maintenance extremely difficult, but also invest more in maintenance costs. Help strengthen the bridges and culverts in the process of quality managemen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Keywords: Bridge construction quality management

目 录

1引言

2国内法规

3设计手法

4互通式立交桥建筑景观设计,要有一个新颖别致的主题 5互通立交桥绿化的原则

6互通立交桥建筑景观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7互通植物种植原则

8总结

9参考文献

1.引言

近二十年间,我国的公路交通事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同时也加快了我国桥梁建设事业的发展。桥梁建设在公路的施工建设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为行车的方便和安全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也被运用得越来越广泛。与此同时,桥涵施工的质量和安全性能就显得尤为关键。在桥涵施工中目前主要存在的质量问题有:混凝土的外观质量差,影响到整个工程的美观;桥涵施工中普遍存在的各种质量通病并未有效得到缓解;轻型桥台施工中易出现的质量问题。提高施工队伍的素质由于目前在高速公路施工中桥涵结构物较多,对于中小桥涵多采取分包的形式进行管理

2.国内法规

鉴于互通立交桥在高速公路建设中的特殊重要地位,各国十分重视高速公路互通立交桥的景观设计。我国国家交通部1998年关于发布《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J/T006--98),下面摘录关于互通立交桥景观设计的几条规定:

条文6.2.2.1公路上的桥梁、互通式立交、隧道和服务区、管理设施等作为一个景点,设计时应使构造物本身各部位比例协调。

条文6.2.2.2各景点设计路段应充分结合工程和自然景观,宜具有一定风格,且与地域景观协调一致。各景观设计路段之间的过渡应自然。

条文6.3.4.4互通式立交区及服务区范围内,有条件时宜作景观绿化设计。

3.设计手法

公路互通立交桥景观环境要素包罗万象,但我们不应将精力集中在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人造景观上,而应重点体现对原有的建筑景观资源的保护、利用和开发,以及公路主体与原有自然及社会环境的相融--“不破坏就是最大的保护”。

从互通立交桥景观设计入手,例如通过植物高低的变化引导视线,构造景观的节奏感;从互通立交桥线形入手,优化平纵组合、改善线形,使其流畅连续,确保车辆快速安全通过,提供舒适的行车条件,营造出“车在路上走、人在画中游”的优美的公路交通环境;

从互通立交桥结构入手,要求边坡以曲线柔美自然流畅的曲面为主,挡墙由高至低或由低至高渐变且与路线线形吻合为主要造型,边沟以隐蔽、宽浅或远离路基为首选。

互通立交桥周围的山岭、坡地、河流,构成美丽的风景,千变万化的植被体现出一种自然美。互通立交桥作为一种构造物,既要满足车辆通行的基本要求,又要达到自然景观与再造景观的和谐统一。

互通立交桥匝道大量曲线的设置,使公路线形能更好地适应地形,增加了互

通立交桥的曲线美,给人以幽静和耐人寻味的感觉。曲线丰富的变化和节奏感,驾驶员行驶在上面,眼睛左右移动,不断扫视整个视域,并把视线引向远方,避免了驾驶员遇到紧急情况而手慌脚乱。

匝道的美学价值如此重要,为方便建筑师对高速公路互通立交桥进行建筑美学设计,建筑师有必要进一步认识匝道的如下特征:

互通立交桥匝道圆弧的设置,不光是从公路美学出发,且它可以辅助直线,圆弧可自然表明道路方向变化,将道路两侧层出变化的全景提供给驾驶员,起到合理诱导视线的作用。

互通立交桥匝道匝道与线路相交处,缓和曲线的设置,使道路线形和景观配合和谐,驾驶员容易感到线形的连续,觉得道路间线形过渡自然,变化不突然,使驾驶员视线平顺,有效清除了视线障碍,缓和人体对离心力变化的不适,驾驶员易于操作,尽快改变方向盘的微小偏差。互通立交桥匝道平曲线和竖曲线的完美结合,道路线形看起来不觉扭曲,过渡自然、优美,可避免视线曲折,达到良好地诱导驾驶员视线的目的。消除了驾驶员的不安感,并从美学上形成清晰的透视形态。

4. 互通式立交桥建筑景观设计,要有一个新颖别致的主题

(1).绿色环保概念不能代替景观设计的全部内容

现在高速公路景观设计,最流行的提法是绿色环保为主题。笔者认为绿色环保的确是正确的;然而绿色环保是一种要求,是一种标准,千篇一律的绿色环保主题也缺少个性,它不能代替景观设计的全部内容。笔者认为,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桥景观设计,要有一个新颖别致的主题,一个好的主题,将给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桥景观设计增添美感。

实例1

广东开阳高速公路水口互通立交桥景观绿化方案设计,其主题为“绿色的音符“。将互通立交桥比喻为五线谱上的音符,既体现了绿色环保概念,又体现了互通立交桥的动态美,可谓别具一格,有所创新。图2.16.图2.17.为水口互通立交桥的效果图。此设计完成于2000年,当时就提出了绿色概念,难能可贵。

互通立交桥区建筑色彩的利用

此外,互通立交桥区色彩的充分利用,还可以极大的提高驾驶的安全性。这是因为色彩影响人的情绪和行动。现代公路的灰色或黑色,容易使驾驶员昏昏欲睡,诱发疲劳,产生事故。因此在路面上通过增加色彩,每隔一段距离再变化,大大有助于驾驶员精神处在兴奋状态。为给驾驶员必要的警告,在交叉路口,居民密集点涂以红色,使驾驶员小心谨慎;在陡坡、转弯处和限速区涂以黄色,使驾驶员注意;在医院、学校处涂以蓝色,表示安静,使驾驶员放轻机器声并不鸣喇叭。最近,北京在东直门二环立交桥转弯处,涂以红色,初见功效;瑞典曾在阿尔卑斯山上的某些危险路段涂上红色,结果使交事故减少了85%-90%

5. 互通立交桥绿化的原则

绿化应考虑公路互通的特点,以“安全、实用、美观”为宗旨,以经济可行,管理、维护方便为原则,力求建造一个集绿化、生态、美化于一体的互通区环境。绿化应满足交通要求,保证行车安全,使司机视线畅通,转弯区应有足够开阔的安全视距。乔、灌木结合,树立大绿化的思想,道路、互通的绿化应与沿线自然的绿化环境相结合,注意绿化的整体性和节奏感,道路绿化应有特色。

(1)交通功能的绿化

注重交通功能开展绿化是由互通工程的功能所需要,因为互通是解决车辆冲突点而设计的,互通设计的技术规范要求比较多,其中有确保主线车辆与互通匝道车辆及匝道与匝道间车辆相互间的视线关系,这对互通内的绿化提出了一个功能上的要求。

在互通出主车道的匝道口处应种植一排具有引导作用的乔木以诱导司机的视线,引道车辆能安全的进入出口匝道,图3.12。因此在绿化的设计上应充分的考虑到互通区的功能的要求,使绿化与互通的功能结合,达到绿化美化同时又能对车辆起到交通的提示作用。如不理解互通功能一味的种植绿化可能会影响行车视线,起到反作用,这正是互通绿化的特殊性。

在车辆进入主线快车道的匝道口的交接区域,应充分的了解主线行车与接线口保持良好的视点,使高速行驶的主线车辆能观察到匝道的车辆,同时匝道口的车辆也能了解主线快速道的车辆行驶情况,保证行车的安全,这区域的绿化,不可种植高大的乔木,只能种植低矮的灌木,否则会影响行车的视线,造成安全隐患。因此在此区域内的绿化设计应具有这方面的功能要求,图3.14。

绿色为乔木,红色为灌木

(2).园林及环保绿化:

由于大型互通工程占地面积大,与环境的冲突也比较大,植被都受到了破坏,为了恢复生态、保护环境,对大面积的互通区受破坏的区域进行绿化,这是高速公路环境保护的要求,也是高速公路互通区景观要求的组成部分。

互通区的绿化也应满足环保的要求,但互通区的景观受到互通功能的车辆行驶动视点的要求,因此互通的绿化景观要求充分的考虑到这一特点,结合功能要求开展设计这就要互通的绿化应以简练、大方的形式进行绿化,不宜设计的复杂。这主要是行车动视点只能对互通区的景观要求保证大的效果的手法绿化。同时,

由于高速公路所建的地区不同,绿化所采用的植被也不相同,应根据当地的风俗、气候、水文、土壤等条件尽量采用当地的乡土树种,这样可以确保绿化的成活率和成长的效果。由于互通区的面积大,绿化的养护、灌溉都有很大的困难。在互通的绿化中应尽量选用耐旱的植物和生长较慢的低矮灌木,以减少养护的工作量和成本。

(3)互通立交桥绿化模式

当前立交区绿化模式,一般有自然风格和植物模纹图案绿化模式2种.

或者作成模纹图案的同时,适当配有苗圃景观绿化,在满足绿化美化要求的同时,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的水平,图中的雪松苗构成一片绿色,长成后追求一定经济效益。

互通立交桥立交匝道、边坡、以及匝道内区域的绿化设计都可以融合现代思想,被赋予了不同意义的造型,成为公路景观中的一个个亮点。如北京五环路奥运大道五方桥景观设计绿化独具匠心,从空中俯瞰,桥区周围的绿化以足球为主造型,体现了五环路奥运大道的特点。

(4)模纹植物块的要求

模纹植物块要求图案美丽而清晰,有较长的稳定性。模纹植物块所用植物的高度和形状对模纹块的纹样表现有密切关系,低矮、细密的植物才能形成精美的图案。所以,一定要选择生长缓慢整齐、株型矮小、分枝紧密、叶子细小、萌蘖性强、耐移植、耐修剪、易栽培、缓苗快的植物材料。如果是观花植物要选择花小而繁、观赏价值高的种类,合理搭配植株的高度与形状。[33]

模纹植物块的色彩设计应服从于图案,用植物色彩突出纹样,使之清晰而精美,用色块来组成不同形状。同一个模纹植物块的花色要协调,种类不可过多,设计图样要秀美大方,轮廓鲜明,以展示不同花卉或品种的群体效果及其相互配合所形成的绚丽色彩。

常见模纹植物有:瓜子黄杨、雀舌黄杨、红叶小檗、尖叶红叶苋、白草、红绿草、四季秋海棠、半支莲、三叶草、红枳木等。

(5)草地

在互通立交桥区的模纹植物块的成功,其最大的难度在于维护和管理不易。红花绿叶虽好,耐久实难,远离城市的地区尤其如此。因此近年来,草坪的应用逐年扩大,草坪可以覆盖地面,不利于水土流失,保护环境和改善小气候,也是游人露天活动和休息的理想场所,柔软如茵的大面积草坪不仅给人以开阔愉快的美感,同时也给绿地中的花草树木以及山石建筑以美的衬托。不同类型、风格的公园、广场等绿地,草坪和植物的规划设计形式也不同。草坪植物的种植设计,是使绿地充满活力,达到协调统一的重要一环。故要把握好草坪的色彩与季相。从早春到深秋,草坪的颜色由浅到深,但总的色相为绿色,在这个颜色的底色上,适当配置某些植物,配置的色彩与季相对草坪空间景观与艺术效果的影响是相当显著的。在草坪植物配置上应充分利用本地植物资源,展现丰富多彩的四季景观。避免一季开花、一季萧瑟,偏枯偏荣的现象,尽量使春色早临,秋色晚去。在配置手法上,春、夏之花,秋之叶、果,冬之枝、干都是很好的素材,或以春花为主,或以秋实为主,组织得好可以体现本地鲜明的季相特点,使草坪空间更具观赏性和艺术性[34]。

总之,草坪植物的种植设计是一门综合艺术,种植设计得当,不仅给人以开阔愉快的美感,同时也给绿地中的花草树木以及山石建筑以美的衬托。在实际应用中要综合考虑草坪空间环境特点,立地条件,规划设计要求以及植物的形态、色彩、风韵等多方面的因素,精心组织,合理配置,才能充分发挥植物的生态和观赏效果,创造多姿多彩、内容丰富的草坪景观。

(6)养护

城市建设的发展,在互通立交桥区域,可供植树的地面空间往往有限,为了增加城市绿量、营造植物景观,容器栽植树木不失为行之有效的弥补措施。但容器基质的封闭环境不利于根际水分平衡,遇暴雨时不易排水,干旱时又不易适时补充,故根据树体的生长适期给水,是容器栽植养护技术的关键。

6. 互通立交桥建筑景观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良好的通视条件

设计时应保证互通立交桥区具有良好的通视条件,出入口应易于分辨,并通过标志、标线、绿化栽植等进行视线诱导。植物尺度不宜过高,以小灌木为主.互

通式立交出口减速车道宜设置于上坡路段,入口加速车道应设置于下坡路段,互通立交桥匝道内可绿化部分应全部进行绿化设计。上跨主要公路的跨线桥、天桥等跨线构造物应满足桥下净空要求。各种构造物的结构、造型、材料(比如护栏)均应与当地自然和人文景观条件相适应,图3.21。

2.充分利用互通立交桥地带附近的景观空间

选线时应合理确定互通立交桥区与风景区的距离,避免分隔生态景观空间和视觉景观空间。互通立交桥区必须穿越森林、果园、绿地时,尽量以曲线绕行通过为宜。应当充分利用沿途孤立大树、独立山丘等独立景观点作为主导建筑进行景观设计。其型式选择应有利于风景观赏。互通立交桥区空间景观应与公路所形成的带状景观环境相协调,对互通立交桥应避免大填大挖而破坏自然景观,防止互通立交桥区中断公路所形成的带状景观。确定互通立交桥位时应考虑保留有价值的岸边植物。

3.景观设计应防止造成视觉污染

互通立交桥区用地范围内,一般不宜设置广告牌、宣传栏等设施。除标线、标志、护栏等按规定涂覆色彩外,一般不宜涂特别刺眼的色彩。雕塑小品的设置应注意色彩、造型,并不得妨碍视线。一般不宜设置雕塑小品,需要时应以单体为宜。互通立交桥沿线纳污设施、工业废物堆弃点等影响视觉景观的位置,在景观设计时应通过公路绿化或工程措施予以遮蔽。

总之,互通立交区是主线景观的一个重点,就像镶嵌在项链上的钻石,对于提高整个高速路的景观效果至关重要。但同时由于一般互通占地面积很大,如何尽量少地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就显得尤其重要。

7. 互通植物种植原则

高速公路互通立交范围内的植物种植设计,除了诱导交通、提高交通安全主要作用外,还有恢复生态、美化环境的作用。互通立交绿化栽植应建立乔、灌、地被、草为一体的、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植物群落。利用植物种间互惠共生的关系优化植物生长环境,发挥不同层次植物在绿量和季相方面的互补性,提高生态效率,丰富植物观赏景观。在具体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A.植物种类的选择

以植被恢复的植物为准则。互通内绿化植物应尽量选用乡土树种,做到适地适树,以提高苗木成活率和节约后期养护管理成本。采用常绿植物为主,混植季相变

化丰富的落叶植物,形成乔、灌、地被、草为一体的生态植物群落。

B.种植方式

行车在互通立交上,是一个动态的观景过程。绿化栽植设计应考虑不同角度的观景要求和动态的观景要求。种植方式从景观的角度以行列式、丛植、孤植、整形的种植形式;从功能上以诱导种植、禁止种植以及标志性种植为主。绿化种植形式以自然式群落栽植为主,小范围内用花灌木组成具有地域特色的规则性图案,以提高互通立交的可识别性。图案形式要求简洁明快,富有寓意。体现更多的使用功能方面的种植原则,符合高速公路通视诱导原则,在合流端禁栽三角区内,不能栽植遮挡驾驶员视线的乔、灌木,可根据具体情况栽植低矮灌木、地被和草皮。

C.植物种植设计

互通区和立交区作为重要的交通枢纽,必须能提高司乘人员对互通立交的辨认能力。在景观规划设计方面,技术上有相同之处,都是侧立面的景观再造。可以说在景观规划设计方面,立交区就是互通区的一个组成部分。

绿化是美化互通立交较好的措施。互通立交对公路整体来说是一个点式景观,以自然式设计手法为主,但是公路两侧应以规则式种植相辅。在引导司乘人员视线的同时,突出中心位置的庭院式景观。在整体构图上可考虑种植植物形成图案,以突出地方人文特色为宜。植物选择可考虑常绿树与彩叶植物共同造景,高矮错落,力求做到色彩搭配合理,层次条理分明,四季皆成景。

互通区是高速公路整体结构中的一个节点。一座完整的互通式立交占地15公顷以上,并且互通区与周围生态环境的联系完全被匝道破坏,大大降低了区域生态效应。因此,互通区的规划设计首先是通过植物造景,使景观的造型与自然景观相融合,以生态性为主,在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绿地中,利用不同植物的镶嵌组合,形成一个层次丰富、景色各异的花园绿岛,营造一个优美的行车环境。

互通区景观规划设计的重点区域是匝道围合而成的圆形空敞,由于匝道区域车速较慢,创造优美、和谐的景观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保证视线的通透,入口处内侧应栽植植株低矮的树丛、灌木,株高不宜超过1.2m,而且入口处外侧应利用树丛、灌木勾勒出道路线性,以起到标志性和导向性的作用。匝道的内边坡应尽量平缓,使主线与匝道的围合区域形成一个小的下凹式庭院。以本土植物为基础种植,选择一些与其他绿化区域相似的植物,采用乔、灌、草的复合群落,在栽植时最好能形成图案,或采用雕塑造型等等,能表现出当地的经济文化特色为宜。景观上要注意与周边环境和整条道路景观取得协调一致。匝道边坡也可种

植藤本植物,可减弱公路建设在视觉上的生硬感。

本研究认为高等级公路互通区可采用见图3-93的景观规划设计模式:

8.总结

综上所述,工程质量是企业素质的综合反映,是项目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因此公路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工作是施工企业的综合素质的体现。公路交通事业的发展,使得桥涵的承载力大大的增加,如何保证车辆安全、快速、重载行驶的要求,是公路桥涵建设施工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于是我们在桥涵施工过程中要在保证质量安全的同时,更要不断的探索施工的新方法,新工艺,使我们的公路桥涵施工技术有一个新得发展。要保证公路桥涵的施工质量,就要从施工过程的每一个环节着手,认真做好施工工作并积极的采取质量保证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保证公路桥涵的质量。

9.参考文献

[1]姚玲森.桥梁工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

[2]李小江.京秦客运通道既有线提速160~200km/h桥梁改造设计研究[J].2006.2

[3]王新.沈大高速公路加宽改造工程大中桥设计[J].辽宁交通科技,2006.1.

[4]王维濬.对圆筒仓结构选型的看法[J] .煤炭工程,1980.04

[5]罗碧云.精心组织施工、经济效果显著[J] .基建优化,1980.03

[6]张光暹.我国铁路桥梁概况及发展[J] .铁道建筑,1990.08

[7]宣锦荣.油膏嵌缝施工技术及机具[J] .施工技术,1980.05

[8]陈常松.超大跨度斜拉桥施工全过程几何非线性精细分析理论及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7.

[9] Zhang Linhong. Mountain highway engineering ge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 water flow mechanism [D].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2006.

[10] Wang interested. Bridge Safety Assessment of steel stents [D]. Tianjin University, 2004.


相关文章

  • 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探讨
  • 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探讨 1.前言 互通式立体交叉是高速公路之间和高速公路与其它公路交叉时所采用的主要交叉方式之一,是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速公路的重要构造物之一,它是公路网中最完美的沟通设施.互通式立交设计除了具有路线设计的 ...查看


  • 高速公路加减速车道设计探讨
  • 高速公路加减速车道设计探讨 胡 杨 河北锐驰交通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摘要:在互通立交的设计过程中,充分了解连接部设计的要点,逐步提高互通立交连接部的设计水平,对提高互通式立交的服务水平乃至提高高速公路路网的服务水平,保证行车安全,有着重要的意 ...查看


  • 10立体交叉设计
  • 第十章 立体交叉设计 第一节 立体交叉的设置条件 一.影响因素 1. 道路等级 2. 交通性质.交通量 3. 社会条件,自然条件及管理方式 二.道路等级 高速公路与其他道路相交,必须立交(含铁路) 一级公路与其他道路相交,应尽量立交 一般路 ...查看


  • 南通市高速公路入口及连线两侧用地规划
  • 南通市高速公路入口及连线两侧用地规划 设计及审批人员 院 长 何 彬 建筑师 副院长 顾 平 高级规划师 副总规划师 邱阳民 高级规划师 目 录 文 本 说 明 图 则 项目负责人 邱阳民 高级规划师 设计人员 邱阳民 高级规划师 高 飞 ...查看


  • 仙山路高架桥对人行天桥影响分析
  • [摘 要]近年来青岛市汽车保有量激增,道路交通压力与日俱增,通过高架桥.人行通道建设减少交通冲突点,使人车分流各行其道,是在现有道路通行能力的基础上有效降低交通饱和度的重要措施,本文通过分析高架桥与人行天桥的建设之间的联系,论证高架桥建设与 ...查看


  • 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方案拟定与选择
  • 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方案拟定与选择 一.立交功能分类 1.枢纽型立交,高速公路与高速公路之间实现交通转换的互通式立交. 2.集散型立交,高速公路与一般公路之间实现交通集散服务的互通式立交. 3.混合型立交,高速公路与高速公路之间实现枢纽功能的 ...查看


  • 毕业设计模板
  • 存档号: 108071132 学号: [1**********]2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毕 业 设 计 白庄互通立交匝道施工测量 系 部: 专业名称: 指导教师Ⅰ: 指导教师Ⅱ: 班 级: 姓 名: 二○一○年六月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 ...查看


  • 高速公路监理安全技术交底(范本)
  • 附件一 设计简介 1概述 1.1任务依据 绥芬河至满洲里高速公路是国家高速公路网中处于最北端的一条东西横线,路线跨越黑龙江.内蒙古两省(区) ,东起黑龙江省最大的国家一级对俄陆路口岸―绥芬河口岸,西至内蒙古自治区的满洲里口岸,路线全长约14 ...查看


  • 高速公路考试复习题集
  • 一.填空题 1 2.最靠近中间带(即最左边)的车道称为超车道. 3.只要保证高速公路竖曲线半径不小于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就能够保证纵面视距. 4.通常情况下汽车依设计车速能安全.舒适行驶的最小半径成为不设超高最小半径. 5.我国高速公路的服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