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10年平均工资主要情况及解读

重庆市2010年平均工资主要情况及解读

2010年全市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原城镇经济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35326元,比上年增加4361元,增长14.1%。

2010年全市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20790元,比上年增加3376元,增长19.4%。

一、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情况

各区域年平均工资都有不同幅度的增长。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最高的是“一小时经济圈”36709元,其次是“渝东南翼”31174元,“渝东北翼”29830元。2010年,年平均工资最高的“一小时经济圈”增幅最高,达到14.1%,其次是“渝东北翼”13.4%,“渝东南翼”13.1%。主城九区的年平均工资明显高于其他地区,且增幅也相对较高,达到14.3%。

分地区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

全 市 一小时经济圈 渝东北翼 渝东南翼 主城九区

2009年 30965 32171 26294 27571 35568

2010年 35326 36709 29830 31174 40637

单位:元,% 增长率 14.1 14.1 13.4 13.1 14.3

各行业年平均工资都有不同幅度的增长,大部分行业增长在

3000元以上。

分行业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情况

全 市

(一)农、林、牧、渔业 (二)采矿业 (三)制造业

(四)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五)建筑业

(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七)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八)批发和零售业 (九)住宿和餐饮业 (十)金融业 (十一)房地产业 (十二)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十三)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十四)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十五)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十六)教育

(十七)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十八)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十九)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2009年 30965 18864 28128 27752 44952 24032 28804 50426 26102 17097 64430 28912 22370 48329 20084 22628 34337 38191 30796 35852

单位:元,% 2010年 35326 20894 31769 31960 51172 28014 34321 64592 30054 21380 78593 32674 25547 55793 22883 26171 38251 44828 34544 37911

增长率 14.1 10.8 12.9 15.2 13.8 16.6 19.2 28.1 15.1 25.1 22.0 13.0 14.2 15.4 13.9 15.7 11.4 17.4 12.2 5.7

二、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情况

2010年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20790元,比上年增加3376元,增长19.4%。

各行业年平均工资都有不同幅度的增长,大部分行业工资增长都在2500元以上。

分行业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

全 市

(一)农、林、牧、渔业 (二)采矿业 (三)制造业

(四)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五)建筑业

(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七)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八)批发和零售业 (九)住宿和餐饮业 (十)金融业 (十一)房地产业 (十二)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十三)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十四)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十五)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十六)教育

(十七)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十八)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十九)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2009年 17414 10180 19485 16840 16658 18719 17294 22725 14504 13354 28634 17610 17780 19149 15628 14520 17168 21618 16294 11668

2010年 20790 12959 23090 19955 20606 22613 20857 24724 17477 16038 33591 21167 21727 23286 19114 17569 20550 25230 18900 13714

单位:元,%增长率 19.4 27.3 18.5 18.5 23.7 20.8 20.6 8.8 20.5 20.1 17.3 20.2 22.2 21.6 22.3 21.0 19.7 16.7 16.0 17.5

三、年平均工资的统计范围和调查方法

1、城镇非私营单位

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统计范围包括国有经济、城镇集体经济、股份制经济、联营经济、外商和港澳台投资经济、其它经济单位,不包括私营经济单位和个体工商户。

城镇非私营单位劳动工资统计采用全面调查方法,即由街镇(乡)统计站收集辖区内的城镇非私营单位劳动统计报表,(也有部分单位由区县统计局直接收集),审核无误后上报区县统计局,区县统计局对报表再次进行审核,无误后汇总并上报市统计局,由市统计局审核、汇总得到全市城镇非私营单位总数,上报国家统计局,待国家统计局评估认定后公布使用。

2、城镇私营单位

在工资统计调查中,城镇私营单位指在内资法人单位中由自然人投资设立或由自然人控股,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营利性经济组织,包括按照《公司法》、《合伙企业法》、《私营企业暂行条例》规定登记注册的私营有限责任公司、私营股份有限公司、私营合伙企业和私营独资企业。

城镇私营单位劳动工资统计采用抽样调查方法,具体做法是:就业人员规模在100人及以上的单位采取全面调查;就业人员规模在20—99人的单位采取抽样调查,由市统计局以市为总体分行业门类进行等距抽样,抽样比为10%;就业人员规模在19人及以下的单位不进行直接调查,根据经济普查、典型调查等数据推算。

我市私营单位劳动统计改革始于2005年。在国家统计局的领导下,市统计局于2005年着手探索建立私营单位劳动统计调查制度。

在充分调查调研的基础上,经过认真的分析研究,形成初步方案,通过在部分区县试点,总结形成了《重庆市私营单位劳动工资统计方案(试行)》,2009年在全市正式组织实施。按照国家统计局的统一部署,从2009年开始公布私营单位平均工资。

四、平均工资的主要作用

平均工资的主要作用是了解单位从业人数及劳动报酬的状况,反映就业、生产成本和经济运行情况,反映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基本情况和变化,为科学制定分配政策提供重要依据。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有关部门相继以平均工资作为制定和执行政策的基础依据,如:社会保险金征收和发放、制订最低工资标准、确定人身损害司法赔偿等。因此劳动工资统计数据涉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受到社会的极大关注。

五、为什么部分群众感觉“达不到”平均工资水平

1、全市平均工资是将高、中、低三类工资收入群体进行平均计算的,其中低收入单位群体的职工自然会觉得自己的工资收入达不到全市平均工资水平。

2、由于区域之间、行业之间、单位之间、岗位之间的情况不同,工资收入自然存在高低差异,有相当部分职工就会感到自己的工资收入达不到全市平均工资水平。以2010年为例,我市城镇非私营单位中,达到或超过全市平均工资水平的占37.2%,低于全市平均工资水平的占到62.8%。

3、按照国家统计局规定,职工工资总额中包括单位代扣代缴的各项费用(如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的个人缴纳部分等)、各项工资性补贴(如电话、伙食、交通补贴等)和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即税前工资)。

所以,部分群众感觉手里的“实发”金额低于公布的平均工资水平。

六、平均工资数据的公布

重庆市统计局每年通过《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重庆统计年鉴》、重庆统计政府公众信息网(www.cqtj.gov.cn)等渠道向全社会公布。

重庆市2010年平均工资主要情况及解读

2010年全市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原城镇经济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35326元,比上年增加4361元,增长14.1%。

2010年全市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20790元,比上年增加3376元,增长19.4%。

一、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情况

各区域年平均工资都有不同幅度的增长。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最高的是“一小时经济圈”36709元,其次是“渝东南翼”31174元,“渝东北翼”29830元。2010年,年平均工资最高的“一小时经济圈”增幅最高,达到14.1%,其次是“渝东北翼”13.4%,“渝东南翼”13.1%。主城九区的年平均工资明显高于其他地区,且增幅也相对较高,达到14.3%。

分地区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

全 市 一小时经济圈 渝东北翼 渝东南翼 主城九区

2009年 30965 32171 26294 27571 35568

2010年 35326 36709 29830 31174 40637

单位:元,% 增长率 14.1 14.1 13.4 13.1 14.3

各行业年平均工资都有不同幅度的增长,大部分行业增长在

3000元以上。

分行业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情况

全 市

(一)农、林、牧、渔业 (二)采矿业 (三)制造业

(四)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五)建筑业

(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七)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八)批发和零售业 (九)住宿和餐饮业 (十)金融业 (十一)房地产业 (十二)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十三)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十四)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十五)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十六)教育

(十七)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十八)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十九)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2009年 30965 18864 28128 27752 44952 24032 28804 50426 26102 17097 64430 28912 22370 48329 20084 22628 34337 38191 30796 35852

单位:元,% 2010年 35326 20894 31769 31960 51172 28014 34321 64592 30054 21380 78593 32674 25547 55793 22883 26171 38251 44828 34544 37911

增长率 14.1 10.8 12.9 15.2 13.8 16.6 19.2 28.1 15.1 25.1 22.0 13.0 14.2 15.4 13.9 15.7 11.4 17.4 12.2 5.7

二、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情况

2010年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20790元,比上年增加3376元,增长19.4%。

各行业年平均工资都有不同幅度的增长,大部分行业工资增长都在2500元以上。

分行业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

全 市

(一)农、林、牧、渔业 (二)采矿业 (三)制造业

(四)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五)建筑业

(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七)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八)批发和零售业 (九)住宿和餐饮业 (十)金融业 (十一)房地产业 (十二)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十三)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十四)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十五)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十六)教育

(十七)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十八)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十九)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2009年 17414 10180 19485 16840 16658 18719 17294 22725 14504 13354 28634 17610 17780 19149 15628 14520 17168 21618 16294 11668

2010年 20790 12959 23090 19955 20606 22613 20857 24724 17477 16038 33591 21167 21727 23286 19114 17569 20550 25230 18900 13714

单位:元,%增长率 19.4 27.3 18.5 18.5 23.7 20.8 20.6 8.8 20.5 20.1 17.3 20.2 22.2 21.6 22.3 21.0 19.7 16.7 16.0 17.5

三、年平均工资的统计范围和调查方法

1、城镇非私营单位

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统计范围包括国有经济、城镇集体经济、股份制经济、联营经济、外商和港澳台投资经济、其它经济单位,不包括私营经济单位和个体工商户。

城镇非私营单位劳动工资统计采用全面调查方法,即由街镇(乡)统计站收集辖区内的城镇非私营单位劳动统计报表,(也有部分单位由区县统计局直接收集),审核无误后上报区县统计局,区县统计局对报表再次进行审核,无误后汇总并上报市统计局,由市统计局审核、汇总得到全市城镇非私营单位总数,上报国家统计局,待国家统计局评估认定后公布使用。

2、城镇私营单位

在工资统计调查中,城镇私营单位指在内资法人单位中由自然人投资设立或由自然人控股,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营利性经济组织,包括按照《公司法》、《合伙企业法》、《私营企业暂行条例》规定登记注册的私营有限责任公司、私营股份有限公司、私营合伙企业和私营独资企业。

城镇私营单位劳动工资统计采用抽样调查方法,具体做法是:就业人员规模在100人及以上的单位采取全面调查;就业人员规模在20—99人的单位采取抽样调查,由市统计局以市为总体分行业门类进行等距抽样,抽样比为10%;就业人员规模在19人及以下的单位不进行直接调查,根据经济普查、典型调查等数据推算。

我市私营单位劳动统计改革始于2005年。在国家统计局的领导下,市统计局于2005年着手探索建立私营单位劳动统计调查制度。

在充分调查调研的基础上,经过认真的分析研究,形成初步方案,通过在部分区县试点,总结形成了《重庆市私营单位劳动工资统计方案(试行)》,2009年在全市正式组织实施。按照国家统计局的统一部署,从2009年开始公布私营单位平均工资。

四、平均工资的主要作用

平均工资的主要作用是了解单位从业人数及劳动报酬的状况,反映就业、生产成本和经济运行情况,反映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基本情况和变化,为科学制定分配政策提供重要依据。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有关部门相继以平均工资作为制定和执行政策的基础依据,如:社会保险金征收和发放、制订最低工资标准、确定人身损害司法赔偿等。因此劳动工资统计数据涉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受到社会的极大关注。

五、为什么部分群众感觉“达不到”平均工资水平

1、全市平均工资是将高、中、低三类工资收入群体进行平均计算的,其中低收入单位群体的职工自然会觉得自己的工资收入达不到全市平均工资水平。

2、由于区域之间、行业之间、单位之间、岗位之间的情况不同,工资收入自然存在高低差异,有相当部分职工就会感到自己的工资收入达不到全市平均工资水平。以2010年为例,我市城镇非私营单位中,达到或超过全市平均工资水平的占37.2%,低于全市平均工资水平的占到62.8%。

3、按照国家统计局规定,职工工资总额中包括单位代扣代缴的各项费用(如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的个人缴纳部分等)、各项工资性补贴(如电话、伙食、交通补贴等)和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即税前工资)。

所以,部分群众感觉手里的“实发”金额低于公布的平均工资水平。

六、平均工资数据的公布

重庆市统计局每年通过《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重庆统计年鉴》、重庆统计政府公众信息网(www.cqtj.gov.cn)等渠道向全社会公布。


相关文章

  • 重庆市以个人身份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市级统筹暂行办法政策解读
  • 重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 www.cqhrss.gov.cn 2009-3-4 10:40:24 一.哪些人员可以参保? 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渝北区.北碚区.巴南区.北部新区内的以下人员: (一)城镇灵活就 ...查看


  • 解读2011年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的关键词
  • 解读2011年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的关键词 重庆日报 2011-01-10 17:13:13 评论(0)条 随时随地看新闻 核心提示 过去5年,重庆以"314"总体部署为总纲,以让人民更加幸福为追求,初步走出了一条具有时代 ...查看


  • 重庆交通事故赔偿标准
  • 重庆交通事故赔偿标准 一般人身损害赔偿范围: 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 受害人因伤致残的赔偿范围: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被扶养人生活费,康复费,护理费,后续治疗费. 受害人死亡的赔偿范围: ...查看


  • 重庆市2010年社保缴费基数确定
  • 重庆市2010年社保缴费基数确定 时间:2010-08-16 来源:互联网 作者:本站信息员 2010年社保缴费基数终于确定了!记者从市人社局得到证实,2009年我市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简称"社平工资")为 ...查看


  • 2012年全国各地交通事故赔偿标准初步汇总
  • 一.北京市2011年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标准 根据北京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布的数据,2011年人身损害赔偿标准如下: 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073元: 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3262元: 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 ...查看


  • [社会保险法]全文逐条解读2
  • 社会保险法>全文逐条解读(二) 辽宁正合律师事务所 陈宁 第二章 基本养老保险 第十条 职工应当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 ...查看


  • 2010年重庆市社保缴费基数为30965元
  • 2010年重庆市社保缴费基数为30965元 2009年我市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简称"社平工资")为30965元,比上年增加3980元,增长14.7%. 这一数据的变化将引起一连串的反应,我市城镇职工和个体参 ...查看


  • 主要起草人解读[三峡后续工作规划]:三峡远景什么样
  • 2011年05月30日 07:37:41 来源: 人民日报 5月22日拍摄的水位下降后的三峡大坝夜景.按国家防总要求,三峡水库加大下泄力度.5月20至22日,三峡水库水位下降近1米,为中下游抗旱增加补水6亿多立方米. 新华社发(郑家裕摄) ...查看


  •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解读
  • 编辑吕国玲·jiedu解读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解读 一.什么是新农保制度?新农保制度是"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简称.它是由政府组集体补助织引导,建立以个人缴费.和政府补贴相结合,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