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社会科学事业发展五年掠影之三
湖北日报讯 记者王才忠 李思辉
社科普及,泽惠大众。
我省创新思路,突出特色,充分运用社科普及平台,宣传基本理论、普及社科知识,大力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每两年举办一次的“社科普及周”活动,是社科普及平台的一种创新。由省和武汉市社科联联办,市州联动,有关高校、部分社科类社团、市州社科联、社科普及教育基地同步举办讲座、展览、报告会。2010、2012年分别以“提高素质,创新争先”、“提升人文素养,促进跨越发展”为主题开展活动。同时,在《湖北日报》开辟“社科普及专家论坛”专版,推动社科普及活动在不同层面广泛深入开展。
持续打造“荆楚讲坛”科普平台。省社科联与省图书馆等合作,以“传承文明、和谐湖北”为主题,宣传普及社会科学知识。5年共举办120余场讲座。
专家走基层,实现空间创新。社科联每年组织专家学者深入基层,开展社科普及活动,为基层干部群众现场答疑解惑。积极创建社科普及教育基地,目前已在市州建起了6个社科普及基地,初步为开展科普活动构建起基础性组织。指导社科类社团和市州社科联举办各种类型的讲座和报告会。
理论走进生活,才更有生命力;社会科学服务百姓大众,才更有归属感。近几年来,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每年都要组织师生,利用寒、暑假到农村走村串户。他们一方面是阅读中国、阅读农村,为自己学术研究寻找更生动的养料,同时,在走访农户、与农民座谈的过程中,现场为农民宣讲党的方针政策,进行难点、热点解答。省委党校、省委讲师团联合组织教研人员,赴社区开展“理论热点面对面”活动,让理论直达基层干群的心坎,深受欢迎。
社科普及重在内容创新,增强吸引力。学者们带着“荆楚讲坛”走乡村、进企业、入军营、赴机关,既有关于党的十八大精神等宏大主题的宣讲,也有关于“环境污染与人类健康”等具体热门话题的讲解。这些内容以强烈的现实感、针对性,为广大基层读者所喜闻乐见。
社团和民办社科研究机构是社科普及的一支生力军,机制创新使这支力量更有朝气和活力。我省现有省级社科类社团和民办社科研究机构178个,通过不断完善社团建设机制,健全社团管理体制,使社团在社科普及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5年来,全省社科类社团共召开各类研讨会600多场,承担完成各种研究课题2100多项,完成咨询建议报告780多项,出版学术专著、科普读物、影像制品等1000多部。省社科联所属的书画研究会、荆楚文化研究会、法学会、炎黄文化研究会,纷纷送书画、送法律知识等文化产品下乡,为广大农民提供精神食粮。
——我省社会科学事业发展五年掠影之三
湖北日报讯 记者王才忠 李思辉
社科普及,泽惠大众。
我省创新思路,突出特色,充分运用社科普及平台,宣传基本理论、普及社科知识,大力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每两年举办一次的“社科普及周”活动,是社科普及平台的一种创新。由省和武汉市社科联联办,市州联动,有关高校、部分社科类社团、市州社科联、社科普及教育基地同步举办讲座、展览、报告会。2010、2012年分别以“提高素质,创新争先”、“提升人文素养,促进跨越发展”为主题开展活动。同时,在《湖北日报》开辟“社科普及专家论坛”专版,推动社科普及活动在不同层面广泛深入开展。
持续打造“荆楚讲坛”科普平台。省社科联与省图书馆等合作,以“传承文明、和谐湖北”为主题,宣传普及社会科学知识。5年共举办120余场讲座。
专家走基层,实现空间创新。社科联每年组织专家学者深入基层,开展社科普及活动,为基层干部群众现场答疑解惑。积极创建社科普及教育基地,目前已在市州建起了6个社科普及基地,初步为开展科普活动构建起基础性组织。指导社科类社团和市州社科联举办各种类型的讲座和报告会。
理论走进生活,才更有生命力;社会科学服务百姓大众,才更有归属感。近几年来,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每年都要组织师生,利用寒、暑假到农村走村串户。他们一方面是阅读中国、阅读农村,为自己学术研究寻找更生动的养料,同时,在走访农户、与农民座谈的过程中,现场为农民宣讲党的方针政策,进行难点、热点解答。省委党校、省委讲师团联合组织教研人员,赴社区开展“理论热点面对面”活动,让理论直达基层干群的心坎,深受欢迎。
社科普及重在内容创新,增强吸引力。学者们带着“荆楚讲坛”走乡村、进企业、入军营、赴机关,既有关于党的十八大精神等宏大主题的宣讲,也有关于“环境污染与人类健康”等具体热门话题的讲解。这些内容以强烈的现实感、针对性,为广大基层读者所喜闻乐见。
社团和民办社科研究机构是社科普及的一支生力军,机制创新使这支力量更有朝气和活力。我省现有省级社科类社团和民办社科研究机构178个,通过不断完善社团建设机制,健全社团管理体制,使社团在社科普及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5年来,全省社科类社团共召开各类研讨会600多场,承担完成各种研究课题2100多项,完成咨询建议报告780多项,出版学术专著、科普读物、影像制品等1000多部。省社科联所属的书画研究会、荆楚文化研究会、法学会、炎黄文化研究会,纷纷送书画、送法律知识等文化产品下乡,为广大农民提供精神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