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集体健康心理品质的培养
江苏省昆山第一职业高级中学 李春芳
摘要:班集体健康心理品质的培养可以从集体教育、劳动教育和自我教育等方面入手,良好的班集体是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一种直接源泉,学生在劳动过程中养成吃苦耐劳的心理品质,这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通过自我调节和自我教育,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激起学生自我教育的愿望。学生充满集体荣誉感,在集体的健康舆
论影响下,在快乐的集体心理氛围中健康成长。
关键词:集体教育、劳动教育、集体荣誉感、快乐、吃苦耐劳、自我教育、
完善自我
“心理健康是成功的基石”这句话,不但在个人成功的道路上有明显的体现,在任何一个优秀班集体建设成功的范例中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集体与集体之间的差异,开始并不是很大的,在班集体的发展过程中,所有优秀班集体的形成都源于它们拥有良好的健康的集体心理品质。那么,如何培养班集体健康的心理品质呢?
一、 集体教育
集体教育是指在学生班集体中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良好的班集体是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一种直接源泉,是推动学生努力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的客观力量,也是促进学生在集体的健康舆论影响下,不断进行道德实践活动,逐步形成优良品德的良好环境。
1、 引导学生走出“我不是集体”心理误区
班集体的心理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每一个成员端正对自己的认识。学生常有这种想法:我是我,集体是集体。他将自己排斥在集体之外,这是不正确的。通过活动、班会等形式,引导学生走出这一误区,认识自己是集体的一员,将自己融入集体之中。在集体心理形成过程中,班主任也是重要一员,应主动关心了解学生,有一种凝聚力。班上有一个学生比较孤僻,很少主动参与班级活动,班主任从生活上、学习上关心他,与他多次谈心。在他一次突发生病住院时,班主任带动班上同学轮流照顾他,让他深深感受集体的温暖。出院后,他不再是“事不关己、高高在上”的样子,能主动参与班级各项活动。
2、 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学生集体是集体主义精神和集体荣誉感等优良品质的源泉。班主任可以不断地向学生宣传“班兴我兴、班荣我荣”的观念,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意识到个人力量比集体力量强大得多的现实,从而把自己同集体紧密联系起来,产生尊重和服从集体的意向,形成集体荣誉感,自觉地把班级工作做好。通过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比如学校开展的运动会,运动员们奋力拚搏,其他同学摇旗呐喊,当运动员为班级争得荣誉时,大家为他骄傲;在大合唱比赛中大家齐心协力获得名次时,全班同学欢呼起来,大家从内心由然生起一种自豪感。
3、 创造快乐的集体心理氛围
快乐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经常要遇到困难矛盾从而产生苦恼孤独等情绪,单靠班主任一个人的关爱是不够的,要让每一个成员都学会关心,学会爱,学会宽容和理解,这样的班集体会让每一个成员都能体会到快乐。具体表现在集体中常有这样的话:“我们的集体真棒!”“有困难大家帮!”“我们爱我们的班级”等等。这样,健康的班集体心理品质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塑造出来。
二、 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是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来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学生在劳动中不仅能认识到劳动的社会意义,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形成积极的劳动态度,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而且还能形成集体主义精神、组织纪律性、坚强的意志以及勤勉、节俭等优良品德,良好的劳动动机和劳动态度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1、 端正学生的劳动动机和劳动态度
通过谈话、参观、讨论等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对劳动的社会意义和进行劳动锻炼的意义认识。比如,包干区的劳动,都是以集体方式进行的,在劳动过程中,不仅能使学生认识到集体力量的强大,而且能使学生在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团体气氛中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有利于学生集体主义精神的形成。
2、 指导学生做好克服困难的心理准备
在劳动中,学生可能会碰到各式各样的困难和问题,必须事先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例如在一次拔草劳动中,杂草丛生,还有荆棘,那天又是高温天气,这对学生是一次考验。班主任就起带头作用,号召学生想办法克服困难,大家发扬不怕苦的精神,齐心协力地把劳动任务完成。
3、 发挥劳动效果的强化作用
人对行动效果的认识是调整与巩固行动的重要因素。对每次劳动效果
班主任都作评价,学生比较重视班主任的评价,特别是对良好的劳动效果,班主任要大力表扬,这样能使学生更加热爱劳动。通过经常性的劳动,对学生行为进行经常性的强化,有利于学生的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学生在劳动过程中养成吃苦耐劳的心理品质,这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
三、 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是一个人主动地给自己提出任务,并采取实际行动来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青年学生具有一定的自我教育要求,他们开始对自己的日常行为和思想进行检查和评价,与别人对比找差距,并通过自我调节和自我教育,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激起学生自我教育的愿望。
1、 激起学生自我教育的愿望
班主任要经常向学生介绍一些高尚人物道德生活的生动事例,使学生了解自我教育的意义。比如在“非典”时期,组织学生看电视、听广播、上网等方式,让学生切身体会医务人员大无畏的奉献精神,然后通过讨论、演讲、写论文等活动提高学生对自我教育的认识,使他们对自己提出更高要求,进一步完善自我。
2、 帮助学生学会分析自己的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遇到消极情绪时怎么办?班主任要教会学生进行自我调节,比如鼓励学生写日记,并引导他们把日记当成是分析、研究和调节自己行动的一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心理健康讲座;请心理素质良好的同学介绍如何战胜困难、在挫折面前不低头的经验。班集体离不开每个同学的努力,当同学们都能在碰到困境时善于调节自己,这个班集体无疑是健康向上的。
3、 充分利用班集体舆论的力量
当班中出现不良现象时,可通过学生集体讨论来提高思想认识,然后解决问题。当学生之间有矛盾时,引导学生多作自我批评。当学生犯错误时,引导他们多作自我反省。班主任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批评和表扬,为学生的自我教育创设良好的环境。例如当班上有同学早恋时,班主任除了做学生思想工作外,可组织学生进行“早恋该不该”的讨论,通过一系列发言,大家认识到,正常的男女同学交往,有助于双方学习进步和个性发展,如果陷入早恋的泥潭则弊多利少,异性交往要保持适度,主要精力以学习为主。在集体舆论的监督下,班上的不良现象逐渐得到控制。
总之,健康的班集体心理品质,是具有很吸引力的磁船,能使每一颗铆钉紧紧团结在它的周围,这样,才能牢不可破地乘风破浪,驶向成功的彼岸。
参考文献:《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武正林主编、《心理世界》赵国祥主编 作者李春芳:中学高级教师,政治教师兼班主任
班集体健康心理品质的培养
江苏省昆山第一职业高级中学 李春芳
摘要:班集体健康心理品质的培养可以从集体教育、劳动教育和自我教育等方面入手,良好的班集体是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一种直接源泉,学生在劳动过程中养成吃苦耐劳的心理品质,这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通过自我调节和自我教育,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激起学生自我教育的愿望。学生充满集体荣誉感,在集体的健康舆
论影响下,在快乐的集体心理氛围中健康成长。
关键词:集体教育、劳动教育、集体荣誉感、快乐、吃苦耐劳、自我教育、
完善自我
“心理健康是成功的基石”这句话,不但在个人成功的道路上有明显的体现,在任何一个优秀班集体建设成功的范例中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集体与集体之间的差异,开始并不是很大的,在班集体的发展过程中,所有优秀班集体的形成都源于它们拥有良好的健康的集体心理品质。那么,如何培养班集体健康的心理品质呢?
一、 集体教育
集体教育是指在学生班集体中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良好的班集体是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一种直接源泉,是推动学生努力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的客观力量,也是促进学生在集体的健康舆论影响下,不断进行道德实践活动,逐步形成优良品德的良好环境。
1、 引导学生走出“我不是集体”心理误区
班集体的心理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每一个成员端正对自己的认识。学生常有这种想法:我是我,集体是集体。他将自己排斥在集体之外,这是不正确的。通过活动、班会等形式,引导学生走出这一误区,认识自己是集体的一员,将自己融入集体之中。在集体心理形成过程中,班主任也是重要一员,应主动关心了解学生,有一种凝聚力。班上有一个学生比较孤僻,很少主动参与班级活动,班主任从生活上、学习上关心他,与他多次谈心。在他一次突发生病住院时,班主任带动班上同学轮流照顾他,让他深深感受集体的温暖。出院后,他不再是“事不关己、高高在上”的样子,能主动参与班级各项活动。
2、 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学生集体是集体主义精神和集体荣誉感等优良品质的源泉。班主任可以不断地向学生宣传“班兴我兴、班荣我荣”的观念,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意识到个人力量比集体力量强大得多的现实,从而把自己同集体紧密联系起来,产生尊重和服从集体的意向,形成集体荣誉感,自觉地把班级工作做好。通过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比如学校开展的运动会,运动员们奋力拚搏,其他同学摇旗呐喊,当运动员为班级争得荣誉时,大家为他骄傲;在大合唱比赛中大家齐心协力获得名次时,全班同学欢呼起来,大家从内心由然生起一种自豪感。
3、 创造快乐的集体心理氛围
快乐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经常要遇到困难矛盾从而产生苦恼孤独等情绪,单靠班主任一个人的关爱是不够的,要让每一个成员都学会关心,学会爱,学会宽容和理解,这样的班集体会让每一个成员都能体会到快乐。具体表现在集体中常有这样的话:“我们的集体真棒!”“有困难大家帮!”“我们爱我们的班级”等等。这样,健康的班集体心理品质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塑造出来。
二、 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是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来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学生在劳动中不仅能认识到劳动的社会意义,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形成积极的劳动态度,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而且还能形成集体主义精神、组织纪律性、坚强的意志以及勤勉、节俭等优良品德,良好的劳动动机和劳动态度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1、 端正学生的劳动动机和劳动态度
通过谈话、参观、讨论等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对劳动的社会意义和进行劳动锻炼的意义认识。比如,包干区的劳动,都是以集体方式进行的,在劳动过程中,不仅能使学生认识到集体力量的强大,而且能使学生在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团体气氛中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有利于学生集体主义精神的形成。
2、 指导学生做好克服困难的心理准备
在劳动中,学生可能会碰到各式各样的困难和问题,必须事先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例如在一次拔草劳动中,杂草丛生,还有荆棘,那天又是高温天气,这对学生是一次考验。班主任就起带头作用,号召学生想办法克服困难,大家发扬不怕苦的精神,齐心协力地把劳动任务完成。
3、 发挥劳动效果的强化作用
人对行动效果的认识是调整与巩固行动的重要因素。对每次劳动效果
班主任都作评价,学生比较重视班主任的评价,特别是对良好的劳动效果,班主任要大力表扬,这样能使学生更加热爱劳动。通过经常性的劳动,对学生行为进行经常性的强化,有利于学生的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学生在劳动过程中养成吃苦耐劳的心理品质,这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
三、 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是一个人主动地给自己提出任务,并采取实际行动来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青年学生具有一定的自我教育要求,他们开始对自己的日常行为和思想进行检查和评价,与别人对比找差距,并通过自我调节和自我教育,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激起学生自我教育的愿望。
1、 激起学生自我教育的愿望
班主任要经常向学生介绍一些高尚人物道德生活的生动事例,使学生了解自我教育的意义。比如在“非典”时期,组织学生看电视、听广播、上网等方式,让学生切身体会医务人员大无畏的奉献精神,然后通过讨论、演讲、写论文等活动提高学生对自我教育的认识,使他们对自己提出更高要求,进一步完善自我。
2、 帮助学生学会分析自己的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遇到消极情绪时怎么办?班主任要教会学生进行自我调节,比如鼓励学生写日记,并引导他们把日记当成是分析、研究和调节自己行动的一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心理健康讲座;请心理素质良好的同学介绍如何战胜困难、在挫折面前不低头的经验。班集体离不开每个同学的努力,当同学们都能在碰到困境时善于调节自己,这个班集体无疑是健康向上的。
3、 充分利用班集体舆论的力量
当班中出现不良现象时,可通过学生集体讨论来提高思想认识,然后解决问题。当学生之间有矛盾时,引导学生多作自我批评。当学生犯错误时,引导他们多作自我反省。班主任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批评和表扬,为学生的自我教育创设良好的环境。例如当班上有同学早恋时,班主任除了做学生思想工作外,可组织学生进行“早恋该不该”的讨论,通过一系列发言,大家认识到,正常的男女同学交往,有助于双方学习进步和个性发展,如果陷入早恋的泥潭则弊多利少,异性交往要保持适度,主要精力以学习为主。在集体舆论的监督下,班上的不良现象逐渐得到控制。
总之,健康的班集体心理品质,是具有很吸引力的磁船,能使每一颗铆钉紧紧团结在它的周围,这样,才能牢不可破地乘风破浪,驶向成功的彼岸。
参考文献:《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武正林主编、《心理世界》赵国祥主编 作者李春芳:中学高级教师,政治教师兼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