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技巧

内容提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数学课堂提问中应遵循趣味性、明确性、思考性、灵活性、巧妙性的规律,以期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关键字:明确、精练、追问、适当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技巧

如何上好一节数学课,我认为课堂提问做到有效是很重要的,比喻说,在关键之处适时的提问,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提了一个非常简洁的问题之后,让学生可以同桌交流或者小组交流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合作意识。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数学课堂提问中应遵循趣味性、明确性、思考性、灵活性、巧妙性的规律,以期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一、提问方向明确

提问时应尽可能从一个角度去问,不要目无目的的随意的问,如果这样去问,学生就会误解你的意思,可能会出现很多答案,和你预设的答案有很大的出入。如果教师提问时对问题的表述不明确、太空泛,会使学生抓不住要领,在思考过程中缺乏思维定向,失去目的性、针对性,出现胡思乱想的心理状态,造成学生不能作答。在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节中,学到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在比较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的异同之处时,可以让学生在运用运算定律简便计算之后,提问;通过比较,同桌交流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异同之处。这样

学生在交流的时候,就方向比较明确,有了一定的目的性,很容易就能回答这个问题。

二、提问语言精练

在课堂上,如果你的语言不够精炼,特别是提出一个问题,学生只是听你说了很多,但是他却不知道你说了什么重点的内容,也就是抓不住你说的重点,那你的提出的问题就不仅无效,反而浪费时间。所以在课堂上老师提的问题问题的一定表述要精炼、明白准确,不能用学生不懂的“术语”。

三、提问难度适当

作为一名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所以提问要注意要难度适当,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没有给学生提供一点思考的空间,学生不用思考就可以回答,这样的提问没有意义。提出的问题难度过大,超过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这样就可能会令一部分学生无从思考,甚至可能全部都无从思考,就会造成学生不能作答。因此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设计问题。比如,在四年级学过的简便计算中,53×60+530×24,你能用几种方法来解决?如果这样问,学生就很难理解,因为他们才初步接触了乘法分配律,这个问题对他们来说太难了,很少会有学生能解决。那么你可以试问,你发现这题的前面一部分和后面一部分那两个数最相似,那么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从这方面来观察,学生能通过观察、思考很容易能找到相似的两个数,通过老师的再次引导,就能知道53×60+530×24可以转化为53×60+53×24×10.

四 在无意处追问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可能会常常见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顺利地开展一些数学活动,教师很满足自己设计的一系列预设答案,能够很快进入下一个预设的环节。由此可以看出这节课进行的很顺利,从学生的课堂表现来看,达到了教学效果,从整个教学流程来看,很顺畅。但我总觉得少了什么,但具体是什么我一时又想不起来,但在我听了这样一节课之后,我终于找到了我的答案。有一次我听了一位女教师这样一节课,我感触颇多,这位教师在讲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时,她没有照本宣科,作简单的比较和推导,而是追问了两个问题:①为什么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呢?②所有的平行四边形都能剪拼成长方形吗?问题一提出,学生们有的在比划,有的在思考,有的在交流。许多教师认为将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对于学生来说虽然不难,但操作后的追问更有意义。传统的教法是目标直指公式的推导和应用,极少有人去想为什么这样做,对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公式理解得必然肤浅。而这两问促使学生将外在操作与抽象思维结合起来,更为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其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还渗透了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想——归纳法。

五 在梗阻处追问

当学生的思维发生受阻时,教师的一句引问往往能使学生产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让难题轻而易举的就能够解决。我曾听

过这样一节课,导入部分,教师出示了这样的两个数据:180本书,六(1)班和六(2)班的人数比是3:2,要求学生们自己编一道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学生们看题之后很快编出了几道题,在反馈时,教师发现学生们都是把180本书当作总数来编的,便幽默地问道:“我们可不可以把180本书换换角色呢?”这一巧妙的问题,立即激活了学生们的思维,学生的思路一下子开阔起来,有的把180当成部分数,有的把180当成了相差数。这样就便出了很多不同的应用题。这就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一次很好的发散。

六 在尝试后导问

在平时的课堂中,我总喜欢在组织学生完成某一学习任务前,怕学生出错或思维不严密,总喜欢暗示几句,提醒提醒学生,并美其名曰“防患于未然”。其实,这样做并不好,这样会阻碍了学生的思考,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其实我可以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完成,发现问题后再来引导学生自己去解决。如四年级《加法结合律》一课中,我在给出的应用题例题中,让学生自己用不同的方法来写出算式,并从你写出的两道算式中去发现规律时,总怕学生回答的不够完整,怕浪费时间,完不成教学任务,总是会给学生这样那样的提示,如果这样就不是学生自己探究出来的规律。其实我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发现,自己试着去总结,我在适当的引导,我想这样的效果会更好。

七、在初步时探问

学生初次接触某一知识或方法时,适宜放慢速度,不妨在难点处以探问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如四年级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梅山小学有一块花圃,长8米,在修建校园时,花圃的长增加了3米,这样花圃的面积就增加了18平方米,原来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这是学生第一次正式学习用画图的策略来帮助解题,初次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虽然只要画出草图,但应该让他们意识到所作的草图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出数量之间的关系,对解题才有帮助。所以,画图时应依据题目中的数据确定所作线段的大致长度,这是学生画图的难点,也是纠正学生平时随意作图的良机。怎样才能让学生注意到这一问题呢?教师在指导作图时,应小步前行,可以试探地问:“长增加了3米,画多长呢?”“画这么长合适吗?”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和比较,得出结论:比8米的一半短一点。这样,不仅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而且培养了他们先想后画的严谨的学习态度。

课堂提问,要讲究策略,精心设计对学生理解和掌握有关知识起重要作用的问题,激发学生参与动机,引导学生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内容提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数学课堂提问中应遵循趣味性、明确性、思考性、灵活性、巧妙性的规律,以期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关键字:明确、精练、追问、适当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技巧

如何上好一节数学课,我认为课堂提问做到有效是很重要的,比喻说,在关键之处适时的提问,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提了一个非常简洁的问题之后,让学生可以同桌交流或者小组交流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合作意识。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数学课堂提问中应遵循趣味性、明确性、思考性、灵活性、巧妙性的规律,以期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一、提问方向明确

提问时应尽可能从一个角度去问,不要目无目的的随意的问,如果这样去问,学生就会误解你的意思,可能会出现很多答案,和你预设的答案有很大的出入。如果教师提问时对问题的表述不明确、太空泛,会使学生抓不住要领,在思考过程中缺乏思维定向,失去目的性、针对性,出现胡思乱想的心理状态,造成学生不能作答。在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节中,学到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在比较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的异同之处时,可以让学生在运用运算定律简便计算之后,提问;通过比较,同桌交流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异同之处。这样

学生在交流的时候,就方向比较明确,有了一定的目的性,很容易就能回答这个问题。

二、提问语言精练

在课堂上,如果你的语言不够精炼,特别是提出一个问题,学生只是听你说了很多,但是他却不知道你说了什么重点的内容,也就是抓不住你说的重点,那你的提出的问题就不仅无效,反而浪费时间。所以在课堂上老师提的问题问题的一定表述要精炼、明白准确,不能用学生不懂的“术语”。

三、提问难度适当

作为一名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所以提问要注意要难度适当,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没有给学生提供一点思考的空间,学生不用思考就可以回答,这样的提问没有意义。提出的问题难度过大,超过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这样就可能会令一部分学生无从思考,甚至可能全部都无从思考,就会造成学生不能作答。因此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设计问题。比如,在四年级学过的简便计算中,53×60+530×24,你能用几种方法来解决?如果这样问,学生就很难理解,因为他们才初步接触了乘法分配律,这个问题对他们来说太难了,很少会有学生能解决。那么你可以试问,你发现这题的前面一部分和后面一部分那两个数最相似,那么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从这方面来观察,学生能通过观察、思考很容易能找到相似的两个数,通过老师的再次引导,就能知道53×60+530×24可以转化为53×60+53×24×10.

四 在无意处追问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可能会常常见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顺利地开展一些数学活动,教师很满足自己设计的一系列预设答案,能够很快进入下一个预设的环节。由此可以看出这节课进行的很顺利,从学生的课堂表现来看,达到了教学效果,从整个教学流程来看,很顺畅。但我总觉得少了什么,但具体是什么我一时又想不起来,但在我听了这样一节课之后,我终于找到了我的答案。有一次我听了一位女教师这样一节课,我感触颇多,这位教师在讲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时,她没有照本宣科,作简单的比较和推导,而是追问了两个问题:①为什么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呢?②所有的平行四边形都能剪拼成长方形吗?问题一提出,学生们有的在比划,有的在思考,有的在交流。许多教师认为将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对于学生来说虽然不难,但操作后的追问更有意义。传统的教法是目标直指公式的推导和应用,极少有人去想为什么这样做,对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公式理解得必然肤浅。而这两问促使学生将外在操作与抽象思维结合起来,更为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其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还渗透了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想——归纳法。

五 在梗阻处追问

当学生的思维发生受阻时,教师的一句引问往往能使学生产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让难题轻而易举的就能够解决。我曾听

过这样一节课,导入部分,教师出示了这样的两个数据:180本书,六(1)班和六(2)班的人数比是3:2,要求学生们自己编一道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学生们看题之后很快编出了几道题,在反馈时,教师发现学生们都是把180本书当作总数来编的,便幽默地问道:“我们可不可以把180本书换换角色呢?”这一巧妙的问题,立即激活了学生们的思维,学生的思路一下子开阔起来,有的把180当成部分数,有的把180当成了相差数。这样就便出了很多不同的应用题。这就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一次很好的发散。

六 在尝试后导问

在平时的课堂中,我总喜欢在组织学生完成某一学习任务前,怕学生出错或思维不严密,总喜欢暗示几句,提醒提醒学生,并美其名曰“防患于未然”。其实,这样做并不好,这样会阻碍了学生的思考,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其实我可以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完成,发现问题后再来引导学生自己去解决。如四年级《加法结合律》一课中,我在给出的应用题例题中,让学生自己用不同的方法来写出算式,并从你写出的两道算式中去发现规律时,总怕学生回答的不够完整,怕浪费时间,完不成教学任务,总是会给学生这样那样的提示,如果这样就不是学生自己探究出来的规律。其实我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发现,自己试着去总结,我在适当的引导,我想这样的效果会更好。

七、在初步时探问

学生初次接触某一知识或方法时,适宜放慢速度,不妨在难点处以探问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如四年级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梅山小学有一块花圃,长8米,在修建校园时,花圃的长增加了3米,这样花圃的面积就增加了18平方米,原来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这是学生第一次正式学习用画图的策略来帮助解题,初次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虽然只要画出草图,但应该让他们意识到所作的草图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出数量之间的关系,对解题才有帮助。所以,画图时应依据题目中的数据确定所作线段的大致长度,这是学生画图的难点,也是纠正学生平时随意作图的良机。怎样才能让学生注意到这一问题呢?教师在指导作图时,应小步前行,可以试探地问:“长增加了3米,画多长呢?”“画这么长合适吗?”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和比较,得出结论:比8米的一半短一点。这样,不仅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而且培养了他们先想后画的严谨的学习态度。

课堂提问,要讲究策略,精心设计对学生理解和掌握有关知识起重要作用的问题,激发学生参与动机,引导学生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相关文章

  •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目录 一.课堂提问的意义. 1.提问能够贯彻教育原则. 2.提问能够组织教学和调整教学状态,增强教学效果. 3.提问可以促进教师的教. 二.课堂提问的功能 1.启发思维的功能 2.反馈教学信息的功能 3.培 ...查看


  •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小课题方案
  • 曙光一小三(2)数学课题研究计划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教师:董其凤 时间:2014.9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 ...查看


  • 90b67_小学数学课堂提问与反思的教学策略
  •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与反思的教学策略 一.课堂提问现状反思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方法之一.经过教师精心设计.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燃起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热情, ...查看


  •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语言交流是第一要素.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中脑力劳动的效率."叶圣陶先生也曾说"凡是当教师的人绝无例外地要学好语言,才能做好教育工作和教学工作 ...查看


  • 岚山区中小学小课题研究参考题目
  • 岚山区中小学小课题研究参考题目 总题目 1. 怎样让语文课"响亮"起来 2. XX年级关于初中XX学科课堂合作学习的低效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3. XX学科XX年级关于预习的策略研究 4. XX学科教学中使用"学 ...查看


  •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
  •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 ------岑溪市第五小学 杨萍 [摘 要] 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对于减时不减量这一矛盾,除了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重新修订调整外,对教师来说,最迫切的 ...查看


  • 2013年小学数学教师读书活动之心得体会材料7
  • <有效教学与成功德育>心得体会 罗旭芳 本书是关于研究"有效教学与成功德育"的专著,全书共分为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主要是着重从理论的前瞻性宏观引领层面上,分别阐释了教学与德育相割离的现状,教学与德育相融合的 ...查看


  • 做一个会提问的老师
  • 做个会提问的老师 听了很多老师的公开课,我发现经过精心设计.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燃起学生的求知热情,课堂效率高,教学质量好.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提问常常比较随意,或急于求答,有时提问后就干脆以简单的集体回答 ...查看


  • 如何利用有效提问打造高效课堂论文
  • 浅谈如何利用有效提问打造高效课堂 摘要:课堂提问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信息输出与反馈的桥梁,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产生情感共鸣的纽带,是落实教学目标,促进师生之间进行信息互动交流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