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战辉感人事迹简介

洪战辉感人事迹简介

洪战辉是湖南怀化学院的一名大学生。从高中起,他一边勤工俭学,一边照顾患病的父亲和捡来的小妹妹,如今已是第12个年头了。洪战辉,震撼心灵的榜样!

第一,他心地善良。在他12岁那年,他父亲由于精神病发作摔死了年仅1岁的妹妹,之后离家出走。几个月后,当他父亲回家时,带回了一个被遗弃的女婴。这个“小不点”的到来,虽然给家里带来了久违的欢乐。但十分贫寒的家境,使他母亲不得不做出将“小不点”再次丢出去,让别人拣走的决定,当洪战辉看到“小不点”那依恋“哥哥”的可爱神情时,毅然决定留下了这个可爱的“妹妹”。可见他那善良的心地是多么的坚定和顽强!

第二,他热爱学习。留下妹妹以后,父亲依然病魔缠身,母亲不堪忍受家境的艰难弃家出走。从此,照顾家人的重担落在了年仅13岁的洪战辉的肩膀上。但他从未想过辍学。1997年,洪战辉考上了省重点高中。由于学校离家太远,洪战辉决定带着三岁的妹妹上高中。这是他最艰难的时期。每天打工挣钱成了他繁重学业之后最大的任务。这期间,洪战辉虽然曾因为父亲再次犯病一度辍学,但他还是坚持下来了。2003年,他考上了湖南怀化学院经济管理系。

第三,他意志坚强。记者在洪战辉的家里看到他十三岁亲手抄录的贴在墙壁上“超越自我”的座右铭,在那样艰苦的生活环境里,他不但要自己坚持学习,还要照顾好那个拣来的妹妹、重病在身的父亲的生活,还一点儿也没有耽搁那个拣来的妹妹的学习。上小学时,一天往返从学校到家来回奔波;尽管连自己都生活十分艰难,上高中上大学也把妹妹带在身边,找个学校让他读书,打工、做小卖,吃尽了多少苦头也从没有退缩过,从没有动摇过生活、上进和抚养那个与自己没有一点血缘关系的妹妹成人。不难想象,洪战辉忍受了多少常人都无法想象的艰难痛苦,表现出来的顽强意志也是一般人所不能做到的。

第四,他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尽管洪战辉在小小的年纪里,就历尽艰辛受尽磨难,但他从没有向别人道过苦,也没有向别人乞求过,更没有怨天尤人,始终表现出了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他的如此动人的故事从没有张扬过,只有要带着妹妹上大学这个特殊事例才惊动了学校惊动了老师和同学,学校破例同意他带妹妹上学的请求,并给他们单独安排了一间宿舍。广大师生还自发为他捐款,可都被婉言谢绝。他甚至还用打工挣来的钱资助了另外一名贫困生。

洪战辉,震撼心灵的榜样!尤其看到那些“揣在怀里怕捂着,含在嘴里怕化了”,成天挂在心尖上,捧在手心里,被父母过分疼爱的“小太阳”、小祖宗们,谁的心灵不在震撼!今天,我们在建设和谐社会,要求“以人为本”,提倡人性化管理,尽量为每一个像洪战辉兄妹那样家境的未成年人提供足够的帮助的时候,同样要大力宣传向洪战辉学习,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只有他们充分具备了心地善良和热爱学习的道德品质、不怕困难的顽强意志以及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我们的明天才大有希望!

洪战辉事迹简介

洪战辉和妹妹

在湖南怀化学院的校园内,每天早上一位23岁的男生,都会用自行车,把一个10多岁的小女孩送到石门小学,晚上再接回到他们的住处—男生宿舍下的楼梯间。这位男生就是2003年从河南省西华县考入怀化学院经济管理系的洪战辉。而那位小女孩和洪战辉并没有血缘关系,是犯有间歇性精神病的父亲捡来的弃婴。由于母亲离家出走,这位捡来的妹妹,而由他一手带大。从洪战辉读高中时,他就把一直把妹妹带在身边,一边读书一边照顾年幼的妹妹,靠做点小生意和打零工来维持生活,如今已经照顾了12年。 一直没有穿棉衣的洪战辉穿上

了毛裤,看着一个小女孩做作业。洪战辉其实并不想穿这么早的棉衣,因为这将是一笔不小的花费。

12月4日中午,连续的几天冷风吹过,难以阻挡的一股冰凉如锥子一样穿透着人的每一个毛孔。

在湖南怀化学院的一个宿舍楼的楼梯间里,一直没有穿棉衣的洪战辉穿上了毛裤,看着一个小女孩做作业。这是一个普通的星期天,一个入冬以来最冷的一天。洪战辉其实并不想穿这么早的棉衣,因为这将是一笔不小的花费。小女孩是洪战辉的妹妹,12年前捡来的妹妹。12年的岁月并不算短暂,小女孩已经从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长成了一个懂事的小学生;12年的岁月也不算漫长,洪战辉用一种纯真的兄妹之情照顾着这个并无血缘关系的妹妹。 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东夏镇洪庄村,这是一个普通的豫东平原上的小村庄,一条土路通往3公里远的镇上,是西华县偏远的地方。镇上离县城有30公里,被一条曲曲折折、坑坑洼洼的乡村公路连结着。

1982年,洪战辉就出生在这里,在他12岁之前,和众多农村的男孩子一样,有着一个天真烂漫的童年,父亲、母亲、弟弟、妹妹和他共同组成的家庭生活的尽管艰苦但也很幸福。可突然的一天,他的生活改变了。

1994年8月底的一天中午,一向慈祥的父亲从洪战辉的姑母家帮助干活回来,突然无缘无故地发起火来,他瞪着眼睛,任何人都阻挡不住他砸碎了家里所有的东西。小战辉和弟弟从来没有见过父亲这个样子,恐惧的站在门外,目不识丁的母亲根本劝不住父亲的举动,和尚不谙人事的妹妹蹲在门旁哭泣。

最可怕的一幕出现了,父亲突然抢过妹妹,母亲哭叫着来抢女儿,被父亲一脚踹倒在了地上,然后将妹妹高高地举过头顶,狠狠地摔了下来。

妹妹死了,父亲疯了......12岁还是一个孩子洪战辉的天空就在这个普通的日子里轰然倒塌。洪战辉趴在已经骨折的母亲身上号啕大哭。弟弟懵了,甚至忘记了哭。

周围的亲友来了,他们帮忙把战辉的父亲和母亲都送到了医院。照顾住院的父亲、母亲、照顾年幼的弟弟,12岁的洪战辉稚嫩的肩膀上开始肩负了家庭主人的责任,3个月的时间,洪战辉医院、学校、家里三点一线,不分白天黑夜,风雨无阻,三个月的艰辛,让洪战辉长大了,艰辛的付出终会有回报:母亲出了院,父亲间歇性精神病的病情也得到了控制,可家里也负债累累,但毕竟生活又重新回到了平静。

“不管怎样,我不送走这位小妹妹了……你们不养,我来养着!”洪战辉给她起名为洪趁趁,小名“小不点”

这年的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是中国传统小年的日子。

一早起来,洪战辉就没有看到父亲,一种不详的预感猛然间萦绕在头顶,他忙告诉母亲。即将过年了,是不是父亲的病又犯了?是不是父亲又出去惹事了?母亲急了,母子俩满村的寻找,可是始终没有见到父亲的影子。临近中午时分,在离村庄约10里地的一棵树下,洪战辉找到了父亲,此时的父亲,怀里抱着一个包裹,那是一个婴儿。父亲解开了包裹,小心地呵护着。眼光里透出一种父爱,一种久违的蕴含有慈祥光芒的爱。

这是谁家的孩子?怎么会跑到父亲的手中?母亲小心翼翼走上前,从丈夫手中接过了孩子。这是一个女婴,用粗线缝制的棉衣上面摞满了补丁。可能是饥寒交迫的缘故,孩子的嘴里发出一种微弱的声音。在孩子的贴身衣服上有一张纸条,纸条上写着:无名女,农历1994年八月十八日生,哪位好心人如拾着,请收为养女。

天快黑的时候,一家人把孩子抱回了家。看着已经哭不出来的孩子,母亲寻思着等天明了看谁家愿不愿意收留,就送给谁?

这个家太穷了,其实母亲的很愿意收留这个女孩,可是连买奶粉的钱都没有,这个善良的母亲不想再看到一个类似于自己女儿的下场。女儿曾经给这个家庭带来了很多的欢笑,似乎后来的痛苦犹如一块伤疤,没有人愿意再提起。

母亲也是这样,眼前的女孩钩起了她内心深处最为痛苦的伤痛,她似乎没有抱起女孩的勇气。临时照看小孩的任务就落到了洪战辉的身上,他一抱上小女孩,小女孩就直往他怀里钻,他想起了妹妹。

贫寒的家庭承受不起哺育小女孩的花费,夜深的时候,母亲让他把孩子送回去,他无奈地打开门,抱着孩子走在刺骨的寒风中,一种爱怜伴随着一种痛苦,这是他梦中的妹妹啊,不忍心的他哭着又拐了回去。他对母亲说:“不管怎样,我不送走这位小妹妹了……你们不养,我来养着!”小孩子留下了,洪战辉给她起名为洪趁趁,小名“小不点”。

寻找母亲的他们还没有走进家门,就听到了“小不点”的哭声……娘走了,父亲又是个病人,洪战辉的心似乎在抽搐小不点的到来,给这个家庭带来了久违的欢乐。父亲的对死去女儿的内疚让他把力所能及的父爱倾注到了小不点的身上,父亲的病情稳定了一段时间。

父亲毕竟是病人,经济的原因不可能让父亲长时间的吃药,一旦没有药物维持,他就不可抑制地要狂躁。除了不打“小不点”,家里任何东西都成了他发泄的对象,包括碗筷,包括他相儒以沫的妻子,伺候他很长时间的儿子,他见什么砸什么。可怜的母亲身单力薄,身上常是旧伤没好,又添新伤。

一个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了一个目不识丁的母亲身上,这本身就是不公平,更不公平的是她还经常遭受父亲无缘无故地毒打。

1995年的8月20日,在吃过午饭之后,母亲不停地忙着蒸馒头,直到馒头足可以让一家人吃一个星期之后,她才停了下来。

第二天,母亲不见了,家庭重担、父亲的拳头让母亲不堪重负,她选择了逃离。

“娘,你去了哪里?回来吧......”弟兄俩哭声在暮色中飘了很久。他们不想这样失去母亲,一个家里赖以维继的支柱,洪战辉哭喊着和弟弟在周边村落寻找妈妈,夜已经深了,娘那天没有回家。

寻找母亲的他们还没有走进家门,就听到了“小不点”的哭声,看着嗷嗷待哺的妹妹,弟兄俩眼泪流了下来。娘走了,父亲又是个病人,还有这个刚刚才1岁的妹妹,洪战辉的心似乎在抽搐:“娘啊,你怎能撇下我们不管了那!”生活就是这样无情,洪战辉的哭声消失在如漆似墨的夜里,娘不见了踪影。

吃饱了的小不点还听话,难熬的是晚上,每到夜深,“小不点”就要哭闹一场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可谁能想到一个才13岁的孩子,就得承受这样的压力。似乎一夜间,洪战辉长大了,变成了一个沉默寡言的人。抚养尚不会走路的妹妹,伺候病情不稳定的父亲,照顾年幼的弟弟,年仅13岁的他学会了忍耐,学会了承担责任。

在他去学校的时候,他就把小不点交给自己的大娘照看,放学回到家里面,再忙着准备全家人的饭。更难的是小不点的吃饭问题,每天一早,小不点“哇哇”不停的哭声总会让洪战辉手足无措,只好抱着孩子去求附近的产妇们。天天讨吃也不是办法,洪战辉后来千方百计筹钱买了一些奶粉。在一些有经验的人的指导下,他学会了给小不点冲奶粉。为了让奶的温度适中,喂奶的时候,他考虑到自己用口吮吸不卫生,他就将调剂好的奶水先倒点在手臂上,感觉不冷也不烫了,他才喂她。

吃饱了的小不点还听话,洪战辉只要上学前和中午及时回来喂奶两次,她就不哭闹。难熬的是晚上,也许是因受了惊吓,每到夜深,“小不点”就要哭闹一场。这时,洪战辉毫无办法,他不知道怎样哄她,只是抱起她来,拍打着她,在屋里来回走动……

夏天还算好过,冬天的时候,小不点的棉裤尿湿了,又没有多余棉衣可供替换,每天的晚上,洪战辉都是把湿透了的棉裤放在自己的被窝里面暖干,天明的时候,再给小不点换上。 1995年时,洪战辉已到西华县东夏亭乡中学读初中,学校离家有两三公里,他在学校期间,把小不点放在什么地方也成了他心中的一个难题,如果放在家里,患病的父亲会不会伤害小不点?于是,洪战辉又找到邻居,让邻居帮忙在他上学期间照顾小不点。在读初中的三年中,洪战辉无论是在早上、中午还是下午、晚上,都要步行在学校和家之间,及时为照顾小不点吃饭。

日子尽管过的很艰辛,但也很平淡,这种日子一直持续到了1996年的春节。那年后的不久,小不点经常拉起了肚子,一天要拉好几次,看着逐渐消瘦的妹妹,洪战辉只得给老师请假带妹妹去医院,诊断结果出来了,小不点得了严重的肠炎。此后,在连续20多个日子里,卫生院又成了学校、家庭两点外的第三点。

几年了,母亲杳无音讯,父亲的病情也不断反复,

为防意外,每一个夜晚,他都将小不点放到自己的内侧睡,只要夜间一有动静,他就先摸摸里侧的小不点。

几年的生活让洪战辉成熟了,成熟意味着一种艰辛的经历,洪战辉年轻的生命年轮上蕴含有一种特殊的含义:生活的不公平让洪战辉稚嫩的脊梁坚强且执著

6月5日,2005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河南大学生洪战辉事迹报告会走进清华园,来自全校28个院系的千余名本科生党员、团员聆听了一场感人至深的报告。教育部思政司司长杨振斌、校党委副书记陈旭、中共中央宣传部、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周口市委宣传部的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了报告会。 洪战辉是湖南怀化学院在校大学生。他在父亲患有精神疾病、母亲离家出走的情况下,12年来克服种种困难,一面把父亲收养的和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妹妹一手养大,通过做小生意和打零工赚来的钱供其读书,另一面坚持为父亲看病,同时自己顽强地继续学业。

报告团的成员主要由洪战辉的同学、老师、邻居以及新闻记者组成。洪战辉的小学老师、初中同学、高中老师和采访过洪战辉的记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他们眼中的洪战辉。洪战辉本人在报告会上表示,自己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做的是一个普通人应该做的事情,没有什么轰轰烈烈,只是默默地走,不愿放弃。作为普通人,还会一如既往地去做该做的事情,去尽该尽的义务和责任。

“过去也听说过洪战辉的事迹,但听了报告会感到格外震撼。洪战辉身上那种不畏艰险、永不言败的精神令人动容,和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也有共通之处,他是我们当代青年的榜热能系大三学生慕弦认为,周围有些同学缺乏对班级、学校和社会的责任感,而洪战辉的执着和负责,“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样。”清华大学法学院大四学生杨尚文说。 教育部思政司司长杨振斌勉励清华学子,要学习洪战辉自强自立、奋发向上的精神,进一步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时刻准备着服务祖国、报效社会。

洪战辉感人事迹简介

洪战辉是湖南怀化学院的一名大学生。从高中起,他一边勤工俭学,一边照顾患病的父亲和捡来的小妹妹,如今已是第12个年头了。洪战辉,震撼心灵的榜样!

第一,他心地善良。在他12岁那年,他父亲由于精神病发作摔死了年仅1岁的妹妹,之后离家出走。几个月后,当他父亲回家时,带回了一个被遗弃的女婴。这个“小不点”的到来,虽然给家里带来了久违的欢乐。但十分贫寒的家境,使他母亲不得不做出将“小不点”再次丢出去,让别人拣走的决定,当洪战辉看到“小不点”那依恋“哥哥”的可爱神情时,毅然决定留下了这个可爱的“妹妹”。可见他那善良的心地是多么的坚定和顽强!

第二,他热爱学习。留下妹妹以后,父亲依然病魔缠身,母亲不堪忍受家境的艰难弃家出走。从此,照顾家人的重担落在了年仅13岁的洪战辉的肩膀上。但他从未想过辍学。1997年,洪战辉考上了省重点高中。由于学校离家太远,洪战辉决定带着三岁的妹妹上高中。这是他最艰难的时期。每天打工挣钱成了他繁重学业之后最大的任务。这期间,洪战辉虽然曾因为父亲再次犯病一度辍学,但他还是坚持下来了。2003年,他考上了湖南怀化学院经济管理系。

第三,他意志坚强。记者在洪战辉的家里看到他十三岁亲手抄录的贴在墙壁上“超越自我”的座右铭,在那样艰苦的生活环境里,他不但要自己坚持学习,还要照顾好那个拣来的妹妹、重病在身的父亲的生活,还一点儿也没有耽搁那个拣来的妹妹的学习。上小学时,一天往返从学校到家来回奔波;尽管连自己都生活十分艰难,上高中上大学也把妹妹带在身边,找个学校让他读书,打工、做小卖,吃尽了多少苦头也从没有退缩过,从没有动摇过生活、上进和抚养那个与自己没有一点血缘关系的妹妹成人。不难想象,洪战辉忍受了多少常人都无法想象的艰难痛苦,表现出来的顽强意志也是一般人所不能做到的。

第四,他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尽管洪战辉在小小的年纪里,就历尽艰辛受尽磨难,但他从没有向别人道过苦,也没有向别人乞求过,更没有怨天尤人,始终表现出了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他的如此动人的故事从没有张扬过,只有要带着妹妹上大学这个特殊事例才惊动了学校惊动了老师和同学,学校破例同意他带妹妹上学的请求,并给他们单独安排了一间宿舍。广大师生还自发为他捐款,可都被婉言谢绝。他甚至还用打工挣来的钱资助了另外一名贫困生。

洪战辉,震撼心灵的榜样!尤其看到那些“揣在怀里怕捂着,含在嘴里怕化了”,成天挂在心尖上,捧在手心里,被父母过分疼爱的“小太阳”、小祖宗们,谁的心灵不在震撼!今天,我们在建设和谐社会,要求“以人为本”,提倡人性化管理,尽量为每一个像洪战辉兄妹那样家境的未成年人提供足够的帮助的时候,同样要大力宣传向洪战辉学习,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只有他们充分具备了心地善良和热爱学习的道德品质、不怕困难的顽强意志以及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我们的明天才大有希望!

洪战辉事迹简介

洪战辉和妹妹

在湖南怀化学院的校园内,每天早上一位23岁的男生,都会用自行车,把一个10多岁的小女孩送到石门小学,晚上再接回到他们的住处—男生宿舍下的楼梯间。这位男生就是2003年从河南省西华县考入怀化学院经济管理系的洪战辉。而那位小女孩和洪战辉并没有血缘关系,是犯有间歇性精神病的父亲捡来的弃婴。由于母亲离家出走,这位捡来的妹妹,而由他一手带大。从洪战辉读高中时,他就把一直把妹妹带在身边,一边读书一边照顾年幼的妹妹,靠做点小生意和打零工来维持生活,如今已经照顾了12年。 一直没有穿棉衣的洪战辉穿上

了毛裤,看着一个小女孩做作业。洪战辉其实并不想穿这么早的棉衣,因为这将是一笔不小的花费。

12月4日中午,连续的几天冷风吹过,难以阻挡的一股冰凉如锥子一样穿透着人的每一个毛孔。

在湖南怀化学院的一个宿舍楼的楼梯间里,一直没有穿棉衣的洪战辉穿上了毛裤,看着一个小女孩做作业。这是一个普通的星期天,一个入冬以来最冷的一天。洪战辉其实并不想穿这么早的棉衣,因为这将是一笔不小的花费。小女孩是洪战辉的妹妹,12年前捡来的妹妹。12年的岁月并不算短暂,小女孩已经从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长成了一个懂事的小学生;12年的岁月也不算漫长,洪战辉用一种纯真的兄妹之情照顾着这个并无血缘关系的妹妹。 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东夏镇洪庄村,这是一个普通的豫东平原上的小村庄,一条土路通往3公里远的镇上,是西华县偏远的地方。镇上离县城有30公里,被一条曲曲折折、坑坑洼洼的乡村公路连结着。

1982年,洪战辉就出生在这里,在他12岁之前,和众多农村的男孩子一样,有着一个天真烂漫的童年,父亲、母亲、弟弟、妹妹和他共同组成的家庭生活的尽管艰苦但也很幸福。可突然的一天,他的生活改变了。

1994年8月底的一天中午,一向慈祥的父亲从洪战辉的姑母家帮助干活回来,突然无缘无故地发起火来,他瞪着眼睛,任何人都阻挡不住他砸碎了家里所有的东西。小战辉和弟弟从来没有见过父亲这个样子,恐惧的站在门外,目不识丁的母亲根本劝不住父亲的举动,和尚不谙人事的妹妹蹲在门旁哭泣。

最可怕的一幕出现了,父亲突然抢过妹妹,母亲哭叫着来抢女儿,被父亲一脚踹倒在了地上,然后将妹妹高高地举过头顶,狠狠地摔了下来。

妹妹死了,父亲疯了......12岁还是一个孩子洪战辉的天空就在这个普通的日子里轰然倒塌。洪战辉趴在已经骨折的母亲身上号啕大哭。弟弟懵了,甚至忘记了哭。

周围的亲友来了,他们帮忙把战辉的父亲和母亲都送到了医院。照顾住院的父亲、母亲、照顾年幼的弟弟,12岁的洪战辉稚嫩的肩膀上开始肩负了家庭主人的责任,3个月的时间,洪战辉医院、学校、家里三点一线,不分白天黑夜,风雨无阻,三个月的艰辛,让洪战辉长大了,艰辛的付出终会有回报:母亲出了院,父亲间歇性精神病的病情也得到了控制,可家里也负债累累,但毕竟生活又重新回到了平静。

“不管怎样,我不送走这位小妹妹了……你们不养,我来养着!”洪战辉给她起名为洪趁趁,小名“小不点”

这年的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是中国传统小年的日子。

一早起来,洪战辉就没有看到父亲,一种不详的预感猛然间萦绕在头顶,他忙告诉母亲。即将过年了,是不是父亲的病又犯了?是不是父亲又出去惹事了?母亲急了,母子俩满村的寻找,可是始终没有见到父亲的影子。临近中午时分,在离村庄约10里地的一棵树下,洪战辉找到了父亲,此时的父亲,怀里抱着一个包裹,那是一个婴儿。父亲解开了包裹,小心地呵护着。眼光里透出一种父爱,一种久违的蕴含有慈祥光芒的爱。

这是谁家的孩子?怎么会跑到父亲的手中?母亲小心翼翼走上前,从丈夫手中接过了孩子。这是一个女婴,用粗线缝制的棉衣上面摞满了补丁。可能是饥寒交迫的缘故,孩子的嘴里发出一种微弱的声音。在孩子的贴身衣服上有一张纸条,纸条上写着:无名女,农历1994年八月十八日生,哪位好心人如拾着,请收为养女。

天快黑的时候,一家人把孩子抱回了家。看着已经哭不出来的孩子,母亲寻思着等天明了看谁家愿不愿意收留,就送给谁?

这个家太穷了,其实母亲的很愿意收留这个女孩,可是连买奶粉的钱都没有,这个善良的母亲不想再看到一个类似于自己女儿的下场。女儿曾经给这个家庭带来了很多的欢笑,似乎后来的痛苦犹如一块伤疤,没有人愿意再提起。

母亲也是这样,眼前的女孩钩起了她内心深处最为痛苦的伤痛,她似乎没有抱起女孩的勇气。临时照看小孩的任务就落到了洪战辉的身上,他一抱上小女孩,小女孩就直往他怀里钻,他想起了妹妹。

贫寒的家庭承受不起哺育小女孩的花费,夜深的时候,母亲让他把孩子送回去,他无奈地打开门,抱着孩子走在刺骨的寒风中,一种爱怜伴随着一种痛苦,这是他梦中的妹妹啊,不忍心的他哭着又拐了回去。他对母亲说:“不管怎样,我不送走这位小妹妹了……你们不养,我来养着!”小孩子留下了,洪战辉给她起名为洪趁趁,小名“小不点”。

寻找母亲的他们还没有走进家门,就听到了“小不点”的哭声……娘走了,父亲又是个病人,洪战辉的心似乎在抽搐小不点的到来,给这个家庭带来了久违的欢乐。父亲的对死去女儿的内疚让他把力所能及的父爱倾注到了小不点的身上,父亲的病情稳定了一段时间。

父亲毕竟是病人,经济的原因不可能让父亲长时间的吃药,一旦没有药物维持,他就不可抑制地要狂躁。除了不打“小不点”,家里任何东西都成了他发泄的对象,包括碗筷,包括他相儒以沫的妻子,伺候他很长时间的儿子,他见什么砸什么。可怜的母亲身单力薄,身上常是旧伤没好,又添新伤。

一个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了一个目不识丁的母亲身上,这本身就是不公平,更不公平的是她还经常遭受父亲无缘无故地毒打。

1995年的8月20日,在吃过午饭之后,母亲不停地忙着蒸馒头,直到馒头足可以让一家人吃一个星期之后,她才停了下来。

第二天,母亲不见了,家庭重担、父亲的拳头让母亲不堪重负,她选择了逃离。

“娘,你去了哪里?回来吧......”弟兄俩哭声在暮色中飘了很久。他们不想这样失去母亲,一个家里赖以维继的支柱,洪战辉哭喊着和弟弟在周边村落寻找妈妈,夜已经深了,娘那天没有回家。

寻找母亲的他们还没有走进家门,就听到了“小不点”的哭声,看着嗷嗷待哺的妹妹,弟兄俩眼泪流了下来。娘走了,父亲又是个病人,还有这个刚刚才1岁的妹妹,洪战辉的心似乎在抽搐:“娘啊,你怎能撇下我们不管了那!”生活就是这样无情,洪战辉的哭声消失在如漆似墨的夜里,娘不见了踪影。

吃饱了的小不点还听话,难熬的是晚上,每到夜深,“小不点”就要哭闹一场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可谁能想到一个才13岁的孩子,就得承受这样的压力。似乎一夜间,洪战辉长大了,变成了一个沉默寡言的人。抚养尚不会走路的妹妹,伺候病情不稳定的父亲,照顾年幼的弟弟,年仅13岁的他学会了忍耐,学会了承担责任。

在他去学校的时候,他就把小不点交给自己的大娘照看,放学回到家里面,再忙着准备全家人的饭。更难的是小不点的吃饭问题,每天一早,小不点“哇哇”不停的哭声总会让洪战辉手足无措,只好抱着孩子去求附近的产妇们。天天讨吃也不是办法,洪战辉后来千方百计筹钱买了一些奶粉。在一些有经验的人的指导下,他学会了给小不点冲奶粉。为了让奶的温度适中,喂奶的时候,他考虑到自己用口吮吸不卫生,他就将调剂好的奶水先倒点在手臂上,感觉不冷也不烫了,他才喂她。

吃饱了的小不点还听话,洪战辉只要上学前和中午及时回来喂奶两次,她就不哭闹。难熬的是晚上,也许是因受了惊吓,每到夜深,“小不点”就要哭闹一场。这时,洪战辉毫无办法,他不知道怎样哄她,只是抱起她来,拍打着她,在屋里来回走动……

夏天还算好过,冬天的时候,小不点的棉裤尿湿了,又没有多余棉衣可供替换,每天的晚上,洪战辉都是把湿透了的棉裤放在自己的被窝里面暖干,天明的时候,再给小不点换上。 1995年时,洪战辉已到西华县东夏亭乡中学读初中,学校离家有两三公里,他在学校期间,把小不点放在什么地方也成了他心中的一个难题,如果放在家里,患病的父亲会不会伤害小不点?于是,洪战辉又找到邻居,让邻居帮忙在他上学期间照顾小不点。在读初中的三年中,洪战辉无论是在早上、中午还是下午、晚上,都要步行在学校和家之间,及时为照顾小不点吃饭。

日子尽管过的很艰辛,但也很平淡,这种日子一直持续到了1996年的春节。那年后的不久,小不点经常拉起了肚子,一天要拉好几次,看着逐渐消瘦的妹妹,洪战辉只得给老师请假带妹妹去医院,诊断结果出来了,小不点得了严重的肠炎。此后,在连续20多个日子里,卫生院又成了学校、家庭两点外的第三点。

几年了,母亲杳无音讯,父亲的病情也不断反复,

为防意外,每一个夜晚,他都将小不点放到自己的内侧睡,只要夜间一有动静,他就先摸摸里侧的小不点。

几年的生活让洪战辉成熟了,成熟意味着一种艰辛的经历,洪战辉年轻的生命年轮上蕴含有一种特殊的含义:生活的不公平让洪战辉稚嫩的脊梁坚强且执著

6月5日,2005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河南大学生洪战辉事迹报告会走进清华园,来自全校28个院系的千余名本科生党员、团员聆听了一场感人至深的报告。教育部思政司司长杨振斌、校党委副书记陈旭、中共中央宣传部、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周口市委宣传部的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了报告会。 洪战辉是湖南怀化学院在校大学生。他在父亲患有精神疾病、母亲离家出走的情况下,12年来克服种种困难,一面把父亲收养的和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妹妹一手养大,通过做小生意和打零工赚来的钱供其读书,另一面坚持为父亲看病,同时自己顽强地继续学业。

报告团的成员主要由洪战辉的同学、老师、邻居以及新闻记者组成。洪战辉的小学老师、初中同学、高中老师和采访过洪战辉的记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他们眼中的洪战辉。洪战辉本人在报告会上表示,自己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做的是一个普通人应该做的事情,没有什么轰轰烈烈,只是默默地走,不愿放弃。作为普通人,还会一如既往地去做该做的事情,去尽该尽的义务和责任。

“过去也听说过洪战辉的事迹,但听了报告会感到格外震撼。洪战辉身上那种不畏艰险、永不言败的精神令人动容,和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也有共通之处,他是我们当代青年的榜热能系大三学生慕弦认为,周围有些同学缺乏对班级、学校和社会的责任感,而洪战辉的执着和负责,“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样。”清华大学法学院大四学生杨尚文说。 教育部思政司司长杨振斌勉励清华学子,要学习洪战辉自强自立、奋发向上的精神,进一步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时刻准备着服务祖国、报效社会。


相关文章

  • 先进事迹写作格式
  • 标题 通常有两种形式.单行标题,即"关于+先进对象的名称+先进事迹的主要内容(材料用途)+文种".如,<关于评选×××党支部为市十佳党支部的事迹材料>:双行标题,采用正题和副题形式,正题高度概括文章的主旨,副 ...查看


  • 先进事迹报告格式
  • "关于+先进对象的名称+先进事迹的主要 内容(材料用途)+文种".如,<关于评选×××党支部为市十佳党支部的事 迹材料>:双行标题,采用正题和副题形式,正题高度概括文章的主旨,副题标 明先进对象.如, < ...查看


  • 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简介
  • 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简介 杨善洲,男,汉族,1927年1月生,中共党员,生前系云南省保山市原地委书记. 杨善洲同志几十年如一日,无论是在职期间还是退休以后,他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前面,淡泊名利,始终公而忘私 ...查看


  • 最美孝心少年---何永定事迹简介
  • 最美孝心少年事迹简介 -- 一个真实平凡而又感人的故事 他是班里的一名学习骨干,在校他是个孝敬师长.积极向上的好学生:在家他是一个孝敬父亲.尊老爱幼的好孩子:在社会上是一个遵纪守法.注重公德的小公民.他就是清远市清新区龙颈镇第一初级中学初一 ...查看


  • 颁奖词三则教学设计
  • <颁奖词三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熟读三则颁奖词,了解三位感动中国人物的感人事迹,体会他们身上的精神力量. 2.了解颁奖词在内容表述和语言运用上的特点,仿写颁奖词,并在学写颁奖词的过程中学会欣赏别人,学会做人. 3.背诵三 ...查看


  • 读书之星事迹简介
  • 我校于 xxx 是一个积极.上进.活泼.开朗.具有带动性的阳光女孩,她特 别喜欢读书,在学校里,同学们称她为"书虫".平时有空就她爱捧着书看,阅 览室里,教室里,校园里总是看到她读书的身影,用她自己的话说:我特别喜欢 读 ...查看


  • 旗帜--优秀党员领导干部先进事迹选编=
  • 优秀领导干部先进事迹选编 党建读物出版社2015年4月出版 内容简介 为配合中央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用先进事迹教育人.引导人.带动人,中共中央组织部组织编写了<优秀领导干部先进事迹选编 ...查看


  • 20七律长征
  • 20.七律长征 主备教师:赵红苇 主备时间:2009.4.21 集备时间: 自备教师: 自备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要求: (1)认识本课的生字.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理解诗句的意思,联系重点词句体会诗歌的感情. (3)初步了解诗 ...查看


  • 李素丽简介及事迹
  • 李素丽简介及事迹 李素丽,女,汉族,北京市公交总公司公汽一公司第一运营分公司21路公共汽车售票员,十几年如一日,在平凡的岗位上,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真诚热情地为乘客服务,被誉为"老人的拐杖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