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问题导向 深化税收征管改革
2015-02-04 16:07:19 作者:周权 来源:中国税务报
推进税收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改革思路,必须遵守税收规律。要用税务机关的责任指数换取纳税人的放心指数、用税务机关的服务指数换取纳税人的方便指数、用税务机关的辛苦指数换取纳税人的幸福指数,把纳税人反映的问题作为税务机关的第一导向、把纳税人提出的诉求作为税务机关的第一追求、把纳税人最终的满意作为税务机关的第一目标。
对于省以下地税机关而言,要实现税收治理能力现代化,唯有深化税收征管改革,从根本上解决地税征管工作中存在的“三个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手段不对称、能力不对称)、“三个过大”(责任过大、权力过大、风险过大)、“三个不力”(执行不力、管控不力、监督不力)、“三个不实”(成本不实,逢报有少、逢转有虚;申报不实,逢查有漏、逢清有欠;管理不实,逢核有差、逢票有假)、“三个不清”(数据不清、税源不清、政策不清)、“三个不到位”(服务不到位、优惠不到位、宣传不到位)等问题。结合工作实际,笔者以为,应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切实深化税收征管改革,推进税收治理能力现代化。
抓住一个重点,推进以依法治税为核心的税收治理结构及治理能力的提升。依法治税作为税收工作的核心和灵魂,决定了它在依法治国中的重要地位。应始终坚持依法治税的改革原则,按照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团队化、智能化、专业化、现代化的要求,紧紧抓住全面深化征管体制机制改革这一重点,进一步理顺征纳双方的权责关系、上下级机关之间的业务关系、机构和人员之间的配置关系,对税源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对税收业务流程进行科学再造,对征管资源进行重新配置,不断推动征管高效化、服务最优化和执法规范化。
围绕两个中心,实现“两个减负”和“两个遵从”。推进税收治理能力现代化,离不开纳税人和税务机关两个主体。因此,深化征管改革,对外必须以纳税人为中心,以最大限度服务纳税人和维护纳税人的权益作为改革的着力点,以满足纳税人的诉求和为纳税人减负作为改革的重点;对内必须以基层税务干部为中心,将基层干部的减负和提升税收遵从度的能力作为改革的着力点,围绕征、管、评、查四个环节做好人力资源配置这篇文章,双管齐下为纳税人减负、为基层减负,促使纳税人要遵从税法、税务机关也要遵从税法。
构建三个体系,打牢税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征、管、查始终是税收工作的核心和基础,要实现税收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要首先实现税收征、管、查的现代化。为此,应立足于提高纳税人的满意度,以深入贯彻《全国县级税务机关纳税服务规范》为着眼点,以推广应用电子税务局系统为载体,着力构建现代化的纳税服务体系;应立足于提高税收征管的集约化水平,以信息化为支撑,做好专业化管理和风险防控的文章,切实优化征管流程和征管资源配置,着力构建现代化的税源监控体系;应立足于提高税法严肃性和遵从度,探索实施一级稽查体制,大力推广应用稽查执法管控平台,建立稽查业务流程的科学化、精细化、集约化管理机制和征管查互动工作机制,着力构建现代化的稽查管控体系。
寻找四个规律,有效提升征管质量和效率。在深化征管改革的过程中,必须坚持按客观规律和市场规律办事,使改革少走弯路,取得事半功倍的改革成效。具体来说,要突出税源专业化管理这一基础和重点,寻找四个规律,整合好各类征管资源,形成综合治税的强大合力。一是寻找征、管、评、查互动的规律,整合好人力资源,解决好征、管、评、查质效不高的问题。二是寻找风险防控的规律,整合好征管资源,解决好风险防范的问题。三是寻找房地产一体化管理的规律,整合好社会资源,解决好源泉控管的问题。四是寻找税种精征细管的规律,整合好数据资源,解决好信息管税的问题。
坚持五按原则,建立完善科学规范高效的岗责体系。应将原来的基础管理分局转变为专业应对分局,在统一机构设置、统一定岗定责、统一业务流程的基础上,按照分局管户、分人管事的原则在分局和管理员之间划分管户、明确事权、专业分工、细化责任,实现税源专业化管理的目的。具体来说,一是按规模定岗,以级管税,实现团队化集约管理;二是按行业定岗,以类管税,实现专业化分类管理;三是按管户定岗,以户管税,实现个性化风险管理;四是按事项定岗,以事管税,实现流程化规范管理;五是按税种定岗,以税管税,实现信息化精细管理。
处理好六个关系,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税收环境。深化征管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切忌在改革中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按照全面系统的改革原则,切实处理好服务、执法与征管中的各种关系,确保改革取得最大实效。一是要处理好人少事多的关系,解决好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问题;二是要处理好无序和有序的关系,解决好规范化管理的问题;三是要处理好执法与服务的关系,解决好治理能力的问题;四是要处理好分级与分类的关系,解决好权责不明的问题;五是要处理好集中与分散的关系,解决好重点和一般的问题;六是处理好无为和有为的关系,解决好守土有责的问题。
实现七个转变,全面有效释放改革的最大红利。要通过深化税收征管改革,实现七个方面的转变,即管户向管事转变、粗放向精细转变、控权向放权转变、传统管理向科技管理转变、分散管理向集中管理转变、纸质管理向电子化管理转变、人工监察向电子监察转变,以有效的改革成果实现改革红利的最大释放。
总之,推进税收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改革思路,必须遵守税收规律。在此过程中,应牢固树立“三用三作为”的治税理念,即用税务机关的责任指数换取纳税人的放心指数、用税务机关的服务指数换取纳税人的方便指数、用税务机关的辛苦指数换取纳税人的幸福指数,把纳税人反映的问题作为税务机关的第一导向、把纳税人提出的诉求作为税务机关的第一追求、把纳税人最终的满意作为税务机关的第一目标,为税务系统推进税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精神动力和信念保障。
坚持问题导向 深化税收征管改革
2015-02-04 16:07:19 作者:周权 来源:中国税务报
推进税收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改革思路,必须遵守税收规律。要用税务机关的责任指数换取纳税人的放心指数、用税务机关的服务指数换取纳税人的方便指数、用税务机关的辛苦指数换取纳税人的幸福指数,把纳税人反映的问题作为税务机关的第一导向、把纳税人提出的诉求作为税务机关的第一追求、把纳税人最终的满意作为税务机关的第一目标。
对于省以下地税机关而言,要实现税收治理能力现代化,唯有深化税收征管改革,从根本上解决地税征管工作中存在的“三个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手段不对称、能力不对称)、“三个过大”(责任过大、权力过大、风险过大)、“三个不力”(执行不力、管控不力、监督不力)、“三个不实”(成本不实,逢报有少、逢转有虚;申报不实,逢查有漏、逢清有欠;管理不实,逢核有差、逢票有假)、“三个不清”(数据不清、税源不清、政策不清)、“三个不到位”(服务不到位、优惠不到位、宣传不到位)等问题。结合工作实际,笔者以为,应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切实深化税收征管改革,推进税收治理能力现代化。
抓住一个重点,推进以依法治税为核心的税收治理结构及治理能力的提升。依法治税作为税收工作的核心和灵魂,决定了它在依法治国中的重要地位。应始终坚持依法治税的改革原则,按照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团队化、智能化、专业化、现代化的要求,紧紧抓住全面深化征管体制机制改革这一重点,进一步理顺征纳双方的权责关系、上下级机关之间的业务关系、机构和人员之间的配置关系,对税源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对税收业务流程进行科学再造,对征管资源进行重新配置,不断推动征管高效化、服务最优化和执法规范化。
围绕两个中心,实现“两个减负”和“两个遵从”。推进税收治理能力现代化,离不开纳税人和税务机关两个主体。因此,深化征管改革,对外必须以纳税人为中心,以最大限度服务纳税人和维护纳税人的权益作为改革的着力点,以满足纳税人的诉求和为纳税人减负作为改革的重点;对内必须以基层税务干部为中心,将基层干部的减负和提升税收遵从度的能力作为改革的着力点,围绕征、管、评、查四个环节做好人力资源配置这篇文章,双管齐下为纳税人减负、为基层减负,促使纳税人要遵从税法、税务机关也要遵从税法。
构建三个体系,打牢税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征、管、查始终是税收工作的核心和基础,要实现税收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要首先实现税收征、管、查的现代化。为此,应立足于提高纳税人的满意度,以深入贯彻《全国县级税务机关纳税服务规范》为着眼点,以推广应用电子税务局系统为载体,着力构建现代化的纳税服务体系;应立足于提高税收征管的集约化水平,以信息化为支撑,做好专业化管理和风险防控的文章,切实优化征管流程和征管资源配置,着力构建现代化的税源监控体系;应立足于提高税法严肃性和遵从度,探索实施一级稽查体制,大力推广应用稽查执法管控平台,建立稽查业务流程的科学化、精细化、集约化管理机制和征管查互动工作机制,着力构建现代化的稽查管控体系。
寻找四个规律,有效提升征管质量和效率。在深化征管改革的过程中,必须坚持按客观规律和市场规律办事,使改革少走弯路,取得事半功倍的改革成效。具体来说,要突出税源专业化管理这一基础和重点,寻找四个规律,整合好各类征管资源,形成综合治税的强大合力。一是寻找征、管、评、查互动的规律,整合好人力资源,解决好征、管、评、查质效不高的问题。二是寻找风险防控的规律,整合好征管资源,解决好风险防范的问题。三是寻找房地产一体化管理的规律,整合好社会资源,解决好源泉控管的问题。四是寻找税种精征细管的规律,整合好数据资源,解决好信息管税的问题。
坚持五按原则,建立完善科学规范高效的岗责体系。应将原来的基础管理分局转变为专业应对分局,在统一机构设置、统一定岗定责、统一业务流程的基础上,按照分局管户、分人管事的原则在分局和管理员之间划分管户、明确事权、专业分工、细化责任,实现税源专业化管理的目的。具体来说,一是按规模定岗,以级管税,实现团队化集约管理;二是按行业定岗,以类管税,实现专业化分类管理;三是按管户定岗,以户管税,实现个性化风险管理;四是按事项定岗,以事管税,实现流程化规范管理;五是按税种定岗,以税管税,实现信息化精细管理。
处理好六个关系,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税收环境。深化征管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切忌在改革中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按照全面系统的改革原则,切实处理好服务、执法与征管中的各种关系,确保改革取得最大实效。一是要处理好人少事多的关系,解决好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问题;二是要处理好无序和有序的关系,解决好规范化管理的问题;三是要处理好执法与服务的关系,解决好治理能力的问题;四是要处理好分级与分类的关系,解决好权责不明的问题;五是要处理好集中与分散的关系,解决好重点和一般的问题;六是处理好无为和有为的关系,解决好守土有责的问题。
实现七个转变,全面有效释放改革的最大红利。要通过深化税收征管改革,实现七个方面的转变,即管户向管事转变、粗放向精细转变、控权向放权转变、传统管理向科技管理转变、分散管理向集中管理转变、纸质管理向电子化管理转变、人工监察向电子监察转变,以有效的改革成果实现改革红利的最大释放。
总之,推进税收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改革思路,必须遵守税收规律。在此过程中,应牢固树立“三用三作为”的治税理念,即用税务机关的责任指数换取纳税人的放心指数、用税务机关的服务指数换取纳税人的方便指数、用税务机关的辛苦指数换取纳税人的幸福指数,把纳税人反映的问题作为税务机关的第一导向、把纳税人提出的诉求作为税务机关的第一追求、把纳税人最终的满意作为税务机关的第一目标,为税务系统推进税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精神动力和信念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