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
2009-12-27 16:23:30| 分类: 教师风采|举报|字号 订阅
如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
二郎中学政史组 郑鹏飞
在二郎中学任教这半年以来,对我所在的这个乡镇留守儿童情况有所了解,发现留守儿童这一现状在农村教育中普遍存在,弊端极为严重,不仅给学校、家庭教育带来种种不便,更尤为甚者是严重影响了我们学生健康身心的发展。在我切身的体会中,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是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也是当今社会、家长、老师都十分关注的焦点,也是当今和谐社会中不“和谐”的因素。
一、留守儿童在心理监管上存在影响
1.被委托监护人年龄普遍偏大,文化偏低,很难胜任监护职责。留守儿童的监护人绝大部分是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还有留守儿童甚至没有监护人。这些儿童的委托监护人普遍年纪大、文化低,绝大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有的还要干农活维持自己的生活。由于各个家庭素质因素的差异,有些监护人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些孩子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在身心健康和学习方面都受到一定的影响。有的孩子形成性情孤僻,逆反心强;有的厌学,明显地不如父母监护下成长的儿童。我班就有一大部分学生跟随祖父母生活,学生心理受到压郁,长期的压抑使他性格孤僻,行为古怪,从而导致厌学逃学。
2.留守儿童长期缺乏亲情关爱,心理健康堪忧。外出打工父母有的半个月
或一个月给家中打一次电话,有的半年联系一次,大多数只有过年才回来一次,过完年又匆匆返回。长期没有跟父母沟通交流,心理无形中形成隔阂,孩子甚至对父母很陌生,亲情关系出现了障碍。父母无法了解子女的心理变化,他们单纯认为给孩子吃饱、穿暖、有学上、有书读就够了,尽到了做父母的责任,忽视与孩子的心理沟通与交流,导致对父母很陌生,亲情关系出现了障碍。往往子女缺乏亲情关爱,内心空虚,有的对家长有埋怨情绪,还有留守儿童为了宣泄烦恼,走上极端。这一点在农村小学普遍存在这种现象,我所任教的班里就有一个学生,父母思想较为保守,认为在农村,只要有钱,就可以过得比别人幸福,过得比别人更好。因此,两夫妻长年在外打工,只是过年才回来。孩子由年迈的父母监管,爷爷、奶奶由于忙于家务和农活,与孩子的沟通、交流较少,疏于关爱。没有父母在身旁的他,往往在心里面就没有一个可以定位的形象,就容易去模仿别人,这就会造成一些不良行为的产生,上学逃课、打架、偷盗等不良习惯。我经常跟他做思想工作,开导他要好好学习,他说:“我没有心思学,内心很压郁,心里我很孤单,每看到别人有父母的关心和呵护,就会对学习产生厌倦和烦恼。”经过家访了解,这位学生是因为长期没有得到关爱,在隔代教育中心理扭曲畸形,思想上也会显得怪僻,从而把自己孤立起来,形成自闭、孤僻、内向等性格。更有甚者,如不好好引导,内心压郁到一定程度很容易导致青少年犯罪。子女缺乏亲情关爱,内心空虚,有的对家长有埋怨情绪,还有的留守儿童为了宣泄烦恼,走上极端。
3.家庭和学校沟通不够,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品德和学习发展。留守儿童理应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关爱。这也是我们现在十七大所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所关注的一个热点,但由于一些学校偏重于学生的学习成绩,对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缺乏特别的关爱,不能主动和监护人联系;联系也是跟年纪比较大的人,他们管制力不强,效果甚微,同时被委托监护人又缺乏与学校沟通的意识和能力,不少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不理想。在校的学习表现不能很好的反映到家长那里,使得孩子对自己的学习放任自如,自制力不强的学生很容易因厌学而辍学,使得在每次开学前期,许多老师都要做大量的家访工作,作定期的义务教育宣传工作。
二、努力探索出一条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的新路子
针对这些情况,要实现每一名留守儿童都能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求知”的目标,应把强化管理、方便家长、服务学生和培养学生自主能力有机结合起来。
1.政府要做好“领头羊”,在留守儿童工作中要发挥其主导作用。政府应加大投资,兴建打工子女学校,改善学生学习的硬环境。逐渐打破一切影响和限制打工子女就近入学的条条框框,免除一切不合理收费,使打工子女在教育方面享受与城市儿童同等的待遇,在打工子女学校里,由于孩子们有着相似的经历,也比较容易唤起他们的自信,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对集体的归属感。在有条件且必要的地方改扩建一批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可以解决“留守儿童”无人照看、学习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问题,解除进城务工农民的“后顾之忧”。同时加强对寄宿制学校的教学、生活、安全方面的管理。
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留守儿童创造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由于父母的远行,造成了亲子关系的不健全,从而影响了孩子的人格发展与道德发展。缺少了父母教育他就容易从别的地方获取,用优秀的活动去感染他的心灵。
3.扶贫帮困,为农村贫困留守儿童学习、生活提供有力保障。解决留守儿童教育瓶颈的关键在于用爱心去滋润他们幼小的心灵,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社会、学校的温暖。有的留守儿童所在的家庭生活水平低下,培养孩子上学已成为这些家庭的重要负担,为他们解决学费问题是让家长重视家庭教育的关键所在。可以开展“爱心事业”、“一扶一对策”,通过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农村贫困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得到了有效保障,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三、几点建议
1.父母要转换观念,重视孩子的全面健康发展。尽可能和孩子密切联系和沟通,有条件的可把孩子接到打工地上学,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条件,一时无
法把孩子接到身边的,要从孩子成长需要的角度出发,寻找确定孩子的监护人,细致落实孩子的监护权,并且要创造更多时间与孩子谈话沟通。
2.学校要发挥自身优势,监督孩子的思想变化。可采取教师与家长签订增强了解留守儿童信息的家访协议,开通家长热线,让这部分学生住校,教师给予他们特殊的关爱等形式,方便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以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的消极影响。
3.推动关注留守儿童政策措施的出台。农民在外出务工时不将孩子带在身边,原因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现行的人口管理体制,始终难以融入城市之中;二是城市高额的教育费用。因此,一方面,要及时调整人口管理体制,通过相关政策的制定,将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与城市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帮助农民工将子女带到城市上学和生活。另一方面,可以实行以流入地政府为主的财政供给制度,合理分担流动儿童的教育成本,同时取消入学限制和高额的借读费,并在法律中明确规定对农民工子女随父母异地上学的相关保障机制和法律责任。
4.社会各界要关心留守儿童,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媒体应加强宣传,增强社会的关注程度,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来共同努力,给予更多的关心与支持,为孩子的和谐、健康发展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应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社会责任。爱心企业家、爱心明星、爱心艺术家、爱心将军、爱心企业、爱心学校、爱心校长、爱心老师、爱心志愿者、爱心人士
如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
2009-12-27 16:23:30| 分类: 教师风采|举报|字号 订阅
如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
二郎中学政史组 郑鹏飞
在二郎中学任教这半年以来,对我所在的这个乡镇留守儿童情况有所了解,发现留守儿童这一现状在农村教育中普遍存在,弊端极为严重,不仅给学校、家庭教育带来种种不便,更尤为甚者是严重影响了我们学生健康身心的发展。在我切身的体会中,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是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也是当今社会、家长、老师都十分关注的焦点,也是当今和谐社会中不“和谐”的因素。
一、留守儿童在心理监管上存在影响
1.被委托监护人年龄普遍偏大,文化偏低,很难胜任监护职责。留守儿童的监护人绝大部分是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还有留守儿童甚至没有监护人。这些儿童的委托监护人普遍年纪大、文化低,绝大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有的还要干农活维持自己的生活。由于各个家庭素质因素的差异,有些监护人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些孩子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在身心健康和学习方面都受到一定的影响。有的孩子形成性情孤僻,逆反心强;有的厌学,明显地不如父母监护下成长的儿童。我班就有一大部分学生跟随祖父母生活,学生心理受到压郁,长期的压抑使他性格孤僻,行为古怪,从而导致厌学逃学。
2.留守儿童长期缺乏亲情关爱,心理健康堪忧。外出打工父母有的半个月
或一个月给家中打一次电话,有的半年联系一次,大多数只有过年才回来一次,过完年又匆匆返回。长期没有跟父母沟通交流,心理无形中形成隔阂,孩子甚至对父母很陌生,亲情关系出现了障碍。父母无法了解子女的心理变化,他们单纯认为给孩子吃饱、穿暖、有学上、有书读就够了,尽到了做父母的责任,忽视与孩子的心理沟通与交流,导致对父母很陌生,亲情关系出现了障碍。往往子女缺乏亲情关爱,内心空虚,有的对家长有埋怨情绪,还有留守儿童为了宣泄烦恼,走上极端。这一点在农村小学普遍存在这种现象,我所任教的班里就有一个学生,父母思想较为保守,认为在农村,只要有钱,就可以过得比别人幸福,过得比别人更好。因此,两夫妻长年在外打工,只是过年才回来。孩子由年迈的父母监管,爷爷、奶奶由于忙于家务和农活,与孩子的沟通、交流较少,疏于关爱。没有父母在身旁的他,往往在心里面就没有一个可以定位的形象,就容易去模仿别人,这就会造成一些不良行为的产生,上学逃课、打架、偷盗等不良习惯。我经常跟他做思想工作,开导他要好好学习,他说:“我没有心思学,内心很压郁,心里我很孤单,每看到别人有父母的关心和呵护,就会对学习产生厌倦和烦恼。”经过家访了解,这位学生是因为长期没有得到关爱,在隔代教育中心理扭曲畸形,思想上也会显得怪僻,从而把自己孤立起来,形成自闭、孤僻、内向等性格。更有甚者,如不好好引导,内心压郁到一定程度很容易导致青少年犯罪。子女缺乏亲情关爱,内心空虚,有的对家长有埋怨情绪,还有的留守儿童为了宣泄烦恼,走上极端。
3.家庭和学校沟通不够,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品德和学习发展。留守儿童理应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关爱。这也是我们现在十七大所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所关注的一个热点,但由于一些学校偏重于学生的学习成绩,对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缺乏特别的关爱,不能主动和监护人联系;联系也是跟年纪比较大的人,他们管制力不强,效果甚微,同时被委托监护人又缺乏与学校沟通的意识和能力,不少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不理想。在校的学习表现不能很好的反映到家长那里,使得孩子对自己的学习放任自如,自制力不强的学生很容易因厌学而辍学,使得在每次开学前期,许多老师都要做大量的家访工作,作定期的义务教育宣传工作。
二、努力探索出一条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的新路子
针对这些情况,要实现每一名留守儿童都能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求知”的目标,应把强化管理、方便家长、服务学生和培养学生自主能力有机结合起来。
1.政府要做好“领头羊”,在留守儿童工作中要发挥其主导作用。政府应加大投资,兴建打工子女学校,改善学生学习的硬环境。逐渐打破一切影响和限制打工子女就近入学的条条框框,免除一切不合理收费,使打工子女在教育方面享受与城市儿童同等的待遇,在打工子女学校里,由于孩子们有着相似的经历,也比较容易唤起他们的自信,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对集体的归属感。在有条件且必要的地方改扩建一批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可以解决“留守儿童”无人照看、学习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问题,解除进城务工农民的“后顾之忧”。同时加强对寄宿制学校的教学、生活、安全方面的管理。
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留守儿童创造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由于父母的远行,造成了亲子关系的不健全,从而影响了孩子的人格发展与道德发展。缺少了父母教育他就容易从别的地方获取,用优秀的活动去感染他的心灵。
3.扶贫帮困,为农村贫困留守儿童学习、生活提供有力保障。解决留守儿童教育瓶颈的关键在于用爱心去滋润他们幼小的心灵,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社会、学校的温暖。有的留守儿童所在的家庭生活水平低下,培养孩子上学已成为这些家庭的重要负担,为他们解决学费问题是让家长重视家庭教育的关键所在。可以开展“爱心事业”、“一扶一对策”,通过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农村贫困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得到了有效保障,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三、几点建议
1.父母要转换观念,重视孩子的全面健康发展。尽可能和孩子密切联系和沟通,有条件的可把孩子接到打工地上学,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条件,一时无
法把孩子接到身边的,要从孩子成长需要的角度出发,寻找确定孩子的监护人,细致落实孩子的监护权,并且要创造更多时间与孩子谈话沟通。
2.学校要发挥自身优势,监督孩子的思想变化。可采取教师与家长签订增强了解留守儿童信息的家访协议,开通家长热线,让这部分学生住校,教师给予他们特殊的关爱等形式,方便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以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的消极影响。
3.推动关注留守儿童政策措施的出台。农民在外出务工时不将孩子带在身边,原因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现行的人口管理体制,始终难以融入城市之中;二是城市高额的教育费用。因此,一方面,要及时调整人口管理体制,通过相关政策的制定,将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与城市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帮助农民工将子女带到城市上学和生活。另一方面,可以实行以流入地政府为主的财政供给制度,合理分担流动儿童的教育成本,同时取消入学限制和高额的借读费,并在法律中明确规定对农民工子女随父母异地上学的相关保障机制和法律责任。
4.社会各界要关心留守儿童,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媒体应加强宣传,增强社会的关注程度,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来共同努力,给予更多的关心与支持,为孩子的和谐、健康发展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应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社会责任。爱心企业家、爱心明星、爱心艺术家、爱心将军、爱心企业、爱心学校、爱心校长、爱心老师、爱心志愿者、爱心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