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客运安全调研
一、存在问题
由于农村人口居住分散, 农村交通建设基础差、特别是山区、边远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客运发展滞后,供给能力不足、服务水平不高、行业运营粗放、安全管理薄弱等问题突出,农村群众“出行难、出行贵、出行不安全”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严重阻碍和制约了新农村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
(一)责任不明,机制不全。一是各县、乡政府对农村客运发展的主体责任不明确;二是农村客运发展机制体制存在问题,运管部门与交通部门管理权限、职责不明确;三是农村客运不仅仅是业务部门的工作,仅靠交通、运管部门无法解决农民群众出行难的问题,需要建立长效机制,明确各相关部门职责,形成合力,齐抓共管;四是政府、企业、车主在农村客运发展中的责任、作用、关系没有理顺,行业难管企业、企业难管车队、车队难管车主的现象普遍存在。
(二)农村公路存在的问题。农村公路等级低、路面狭窄、坡度较大、通行条件差,达不到开通农村客运班车的安全条件。
(三)农村客运管理存在的问题。一是经营者超载、超范围运营存在;二是非法运营现象存在,导致农村客运经营者效益不高,这是影响农村客运市场秩序;三是驾驶员的教
育管理不到位,经营者素质参差不齐,只注重经济效益,服务意识差,对乘客态度不好,存在乱收费的现象;四是经营者为了经济效益,不愿空驶,沿路揽客,容易与班线车发生冲突,而引发矛盾。
二、完善市场机制,强化农村客运市场监管
(一) 完善农村客运管理体制。交通主管部门和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要按照“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企业自律发展”方针,进一步建立完善农村客运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严格市场准入管理。要强化市场后续监管,落实质量信誉考核制度,实施违章记分和经营年限制,完善市场退出机制。
(二) 规范农村客运经营行为。各县人民政府应指导督促乡镇人民政府落实工作责任,配合职能部门加强对农村客运企业及司乘人员的职业道德、业务知识教育培训,使其熟知运输法规知识,自觉遵守运输管理和安全营运的有关规定,督促农村客运经营者按国家有关规定足额缴纳承运人责任险等各种保险(或交通安全统筹),增强对各种交通安全事故的处置、赔付和抗风险能力,树立为广大农民服务的意识,做到规范经营。要突出抓好运价规定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引导客运经营者规范执行各项服务标准和客运安全制度,履行普遍服务义务,为农村群众提供优质、规范的运输服务。建议各县(区) 农村客运车辆应统一车身标识, 颜色,在车身
喷印“农村班车”字样和监督投诉电话, 并在道路运输证“备注”栏内注明“农村客运”事项, 司乘人员统一挂牌上岗。
(三) 加强农村客运市场监管。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加强以对农村客运安全的源头管理,严把经营者的农村客运市场准入关, 严把农村客运车辆的技术状况关, 严把营运驾驶员的从业资格关。严厉打击载货汽车违法载人、客货混装以及无牌、无证、无照非法营运和超限超载、欺行霸市等违法、违规经营行为,依法保护经营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农村运输市场的良好秩序。
(四) 加强道路客运班线经营权管理。严禁道路运输经营者非法倒卖、转让、出租道路客运经营权及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件。对擅自转让、倒卖倒买道路客运经营权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要坚决严肃查处,取消其道路运输经营资格。
二、落实安全措施,保障群众安全出行
(一) 建立农村客运交通安全监管机制。坚持“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建立健全由政府牵头,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公安、安监、交通等部门协同配合,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农村客运交通安全综合协调机制,充分发挥乡镇交通安全协管、乡镇派出所、村委会干部职工的作用,强化对农村客运交通安全监督管理。维护农村客运交通安全。
(二) 落实交通安全责任制度。从维护农村稳定和保证农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高度出发,深入贯彻国家、省道路交通安全各项法律法规,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度,切实加强农村客运安全管理。把日常监管、安全教育和指标考核等结合起来,层层签订责任制,确保各项安全责任措施落实到乡镇、落实到基层。
(三) 强化驾乘人员的安全意识。完善管理措施,严把农村客运经营者市场准入关、客运驾驶员从业资格关和客运车辆技术状况关。杜绝非法运营,严防病险车辆上路。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驾乘人员对交通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安全经营意识,自觉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有关规定。
(四) 逐步改善农村公路安全状况。改善农村公路安全状况,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公路事故多发地段和危险路段的整治工作力度,增设必要的交通标志和安全防护设施,不断提高农村公路的安全技术状况和防护条件,维护农村客运交通安全。
三、开展公安、交通部门要开展专项治理。严厉打击非法营运和超员超载行为, 减少农村客运安全隐患,并监督农村客运经营者依法办理承运人责任险, 农村客运车辆第三者责任险, 提高农村客运的抗风险能力,同时相互配合, 加大对微型客车、货车、农用运输车等车辆非法客运的打击力度, 为农村客运创造和谐平安的环境。
农村客运安全调研
一、存在问题
由于农村人口居住分散, 农村交通建设基础差、特别是山区、边远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客运发展滞后,供给能力不足、服务水平不高、行业运营粗放、安全管理薄弱等问题突出,农村群众“出行难、出行贵、出行不安全”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严重阻碍和制约了新农村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
(一)责任不明,机制不全。一是各县、乡政府对农村客运发展的主体责任不明确;二是农村客运发展机制体制存在问题,运管部门与交通部门管理权限、职责不明确;三是农村客运不仅仅是业务部门的工作,仅靠交通、运管部门无法解决农民群众出行难的问题,需要建立长效机制,明确各相关部门职责,形成合力,齐抓共管;四是政府、企业、车主在农村客运发展中的责任、作用、关系没有理顺,行业难管企业、企业难管车队、车队难管车主的现象普遍存在。
(二)农村公路存在的问题。农村公路等级低、路面狭窄、坡度较大、通行条件差,达不到开通农村客运班车的安全条件。
(三)农村客运管理存在的问题。一是经营者超载、超范围运营存在;二是非法运营现象存在,导致农村客运经营者效益不高,这是影响农村客运市场秩序;三是驾驶员的教
育管理不到位,经营者素质参差不齐,只注重经济效益,服务意识差,对乘客态度不好,存在乱收费的现象;四是经营者为了经济效益,不愿空驶,沿路揽客,容易与班线车发生冲突,而引发矛盾。
二、完善市场机制,强化农村客运市场监管
(一) 完善农村客运管理体制。交通主管部门和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要按照“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企业自律发展”方针,进一步建立完善农村客运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严格市场准入管理。要强化市场后续监管,落实质量信誉考核制度,实施违章记分和经营年限制,完善市场退出机制。
(二) 规范农村客运经营行为。各县人民政府应指导督促乡镇人民政府落实工作责任,配合职能部门加强对农村客运企业及司乘人员的职业道德、业务知识教育培训,使其熟知运输法规知识,自觉遵守运输管理和安全营运的有关规定,督促农村客运经营者按国家有关规定足额缴纳承运人责任险等各种保险(或交通安全统筹),增强对各种交通安全事故的处置、赔付和抗风险能力,树立为广大农民服务的意识,做到规范经营。要突出抓好运价规定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引导客运经营者规范执行各项服务标准和客运安全制度,履行普遍服务义务,为农村群众提供优质、规范的运输服务。建议各县(区) 农村客运车辆应统一车身标识, 颜色,在车身
喷印“农村班车”字样和监督投诉电话, 并在道路运输证“备注”栏内注明“农村客运”事项, 司乘人员统一挂牌上岗。
(三) 加强农村客运市场监管。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加强以对农村客运安全的源头管理,严把经营者的农村客运市场准入关, 严把农村客运车辆的技术状况关, 严把营运驾驶员的从业资格关。严厉打击载货汽车违法载人、客货混装以及无牌、无证、无照非法营运和超限超载、欺行霸市等违法、违规经营行为,依法保护经营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农村运输市场的良好秩序。
(四) 加强道路客运班线经营权管理。严禁道路运输经营者非法倒卖、转让、出租道路客运经营权及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件。对擅自转让、倒卖倒买道路客运经营权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要坚决严肃查处,取消其道路运输经营资格。
二、落实安全措施,保障群众安全出行
(一) 建立农村客运交通安全监管机制。坚持“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建立健全由政府牵头,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公安、安监、交通等部门协同配合,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农村客运交通安全综合协调机制,充分发挥乡镇交通安全协管、乡镇派出所、村委会干部职工的作用,强化对农村客运交通安全监督管理。维护农村客运交通安全。
(二) 落实交通安全责任制度。从维护农村稳定和保证农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高度出发,深入贯彻国家、省道路交通安全各项法律法规,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度,切实加强农村客运安全管理。把日常监管、安全教育和指标考核等结合起来,层层签订责任制,确保各项安全责任措施落实到乡镇、落实到基层。
(三) 强化驾乘人员的安全意识。完善管理措施,严把农村客运经营者市场准入关、客运驾驶员从业资格关和客运车辆技术状况关。杜绝非法运营,严防病险车辆上路。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驾乘人员对交通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安全经营意识,自觉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有关规定。
(四) 逐步改善农村公路安全状况。改善农村公路安全状况,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公路事故多发地段和危险路段的整治工作力度,增设必要的交通标志和安全防护设施,不断提高农村公路的安全技术状况和防护条件,维护农村客运交通安全。
三、开展公安、交通部门要开展专项治理。严厉打击非法营运和超员超载行为, 减少农村客运安全隐患,并监督农村客运经营者依法办理承运人责任险, 农村客运车辆第三者责任险, 提高农村客运的抗风险能力,同时相互配合, 加大对微型客车、货车、农用运输车等车辆非法客运的打击力度, 为农村客运创造和谐平安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