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与山西近代化

作者:冀满红 文章来源:中华文史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年06月28日

在洋务运动时期,中国各地区大都相继开始了近代化进程。僻处内地的山西,虽说起步较迟,但在洋务运动时期同样开始近代化。

由于交通阻隔等原因,相对沿海省区来说,山西比较闭塞。19世纪六、七十年代,当洋务派在沿海和长江流域各省兴办了一大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企业,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已经产生并已得到发展时,山西仍未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影响。直到光绪三年(1877),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到山西赈灾,会见山西巡抚曾国荃,并向他提出一个“西化”山西的方案,山西这才有了一个开风气的动议。但是,李提摩太的包括开矿、兴实业、办学校在内的大规模“西化”山西方案,却被曾国荃拒绝了。四年以后,张之洞由京官出任山西巡抚。这个名闻一时的清流派健将,却在山西这块相对封闭的土地上,开始了他的洋务生涯,山西也由此而迈开了近代化的步子。

光绪七年十一月,张之洞怀着满腔抱负来到山西。他一到任,就和怀揣西化山西方案的李提摩太交上了朋友,决心借助李提摩太的指导,在山西尝试举办洋务事业。经过多方考察,张之洞认为山西的各项事业中,“洋务最为当务之急”(见《张文襄公公牍稿》。)。光绪十年四月,张之洞发表了《延访洋务人才启》。在这个招徕洋务人才的公启中,他希望全国各地的洋务人才前来山西,不管是熟悉洋务的哪一方面,或是钻研精通天文、算术、历算、地理,或是通晓各国语言文字;或是熟悉沿海险要之地;或是多见机器运用得宜;或是根据洋法能自己制造;或是研究船舰大炮;或是精通开矿之学;或是能阐述新旧条约的变迁;或是能剖析公法西法之异同,都将受到欢迎,并根据其才能给予优厚薪金。这里充分昭示了张之洞渴求洋务人才的焦急心情,也说明了张之洞的确要在三晋大地上大干一番洋务事业。

在招徕洋务人才的同时,张之洞开始具体筹办洋务事宜。他在发给下属的《札司局设局讲求洋务》中强调,“直省各局林立,取精用宏,裨益甚多,关系甚重”,山西“亟宜仿照兴办,极力讲求”(见《张文襄公公牍稿》。)。他指示属下在省城东门内设立洋务局,选派提调、正佐、委员等办洋务官员,先就本省中熟悉洋务之人和已购来的各种洋务书籍研究试办,详立章程。他还指示,洋务局要设在地势宽阔之处,以便将来在附近添修院落,作为制造之所;立即筹集经费,派员去江苏雇募机匠,并在上海购买若干种外国新式织机、农器,运到山西作为山西洋务局厂的发端;举办洋务事业的一切费用,就在河道库提存。

张之洞虽然有在山西大办洋务的设想,但由于他在山西只待了两年多一点的时间,他的努力也只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成效。

一、编练军队。洋务运动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练兵。张之洞认为山西绿营“军律日即荡弛”,“整顿营规莫急于此”(见《张文襄公公牍稿》。),于光绪九年正月开始留意山西练军,期望达到“日臻强劲,缓急可用”。这个时期的军队要达到“强劲”,就必须学习李鸿章等洋务派用洋枪洋炮武装军队。为此,张之洞于光绪十年四月上奏清廷,认为“绿营积弊无可挽回”(见《张文襄公公牍稿》。),弓箭刀矛已不合时宜,“临敌制胜,首望火器”,各军官兵都必须掌握“火器”。接着,张之洞派员赴上海购买来福前膛枪、思费尔前膛枪、马枪、双响手枪、毛瑟后膛枪、云者士得后膛枪、哈乞开思后膛枪共8000余枝,格林炮12尊,来装备山西练军。

二、创办山西机器局。在购买西洋军火装备山西练军的同时,张之洞又向清廷奏准,在太原创建了山西机器局。这个机器局主要仿制生产火药,月产1000余斤,产品主要供山西练军操练之用。该机器局虽然设备简陋,规模不大,采用封建衙门式的管理,但它招募工匠,内部已具有资本主义雇佣关系,采用大机器生产,具有近代工业生产的特征。可以认为,山西机器局是山西第一个近代工厂。

三、创办令德堂。为了培养封建统治人才,张之洞于光绪八年在太原创办了令德堂。令德堂虽属旧式书院性质,不能与京师同文馆、福建船政学堂等新式学堂相提并论,但张之洞创设令德堂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变通”,为了开风气。张之洞为学堂所聘请的教师,如杨深秀主张今文经学,杨秋湄精通算术、史地,都是主张变通的。令德堂培养出了一些新式人才,如杨之培跟父亲杨秋湄学地理,跟杨深秀、吴锡钊学算术等而通“中西法”(《山西献征》卷6。),成为令德堂学生仿效的榜样。

为了使山西大开风气,张之洞两次下令山西书局派人购买“南省书籍”(《张文襄公年谱》卷2。)。打算用这些书籍培养新式人才。

正当张之洞踌躇满志,准备在山西全面推行洋务之时,于光绪十年四月被清政府调任两广总督,赴广州备战抗法去了。此后,张之洞的几任后任仅仅是守成而已,山西的洋务活动也就暂时告一段落。

光绪十八年,山西布政使胡聘之派人在太原办起了太原火柴局,山西的近代化建设才又开始发展,并迈上了一个新台阶。胡聘之,湖北天门人,光绪十七年由顺天府尹升任山西布政使;光绪二十一年改浙江布政使,又迁陕西巡抚,同年任山西巡抚,光绪二十五年解任,在山西任职8年。胡聘之在到山西前,曾广泛考察了沿海和长江流域各省所办的近代工业企业,尤其是参观了张之洞在南方所办的各种工厂,因而慨然亦要办山西的工厂。

太原火柴局是胡聘之在山西创办的第一个近代企业,也是继山西机器局以后的又一个新式企业。该企业起初是官办,创办经费两万银元,生产“双羊牌”黄磷五色火柴,日产500筒,由各地衙门推销。光绪二十六年,火柴局改归山西商务局管理,两年后卖给山西商号大商人渠本翘。渠本翘将火柴局与乔雨亭合股后,改名双福火柴公司。

张之洞创办的山西机器局自他离晋后再无发展。为了适应新的形势,胡聘之决定再创机器局,并于光绪二十四年奏准筹设。他任命侯补道徐桂芬为总办,负责筹建,调拨开办经费5万余两白银,派人从天津英国洋行买回35马力蒸汽机1台、车床9部,设立机器、翻砂、熟铁、木样、铜帽、锅炉等工房,招聘雇募技工百余人。机器局最初主要是修理枪械,后逐渐转向制造,产品有二人抬火枪、18毫米单发步枪、37毫米小炮、57毫米火炮等。

山西地下矿藏丰富,煤炭资源更是富甲天下。胡聘之于光绪十八年上奏清廷,建议开发山西煤炭资源,直到光绪廿四年才获谕准。虽然胡聘之不久被解职离任,但山西的煤炭资源从此得到开发,煤矿也日见增多。为了将来晋煤外运,胡聘之又于光绪二十二年上奏清廷,建议修筑正太铁路,以联结芦汉铁路,得到谕准。山西商务局于光绪二十四年向沙俄借款准备动工,因义和团运动而暂停实施。后来,清政府收正太铁路归中国铁路总公司,由铁路督办大臣盛宣怀统筹办理。

胡聘之在任内还积极留办山西近代教育。光绪二十二年,胡聘之奏请变通山西旧式书院,要求书院“参考时务,兼习算学,凡天文、舆地、农务、兵事,与夫一切有用之学,统归格致之中”(《时务报》第10册。),得到批准。胡聘之遂将令德堂改造,“兼课天算、格致等学”(《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1辑。),注重学习近代西方科技。百日维新期间,胡聘之改会德堂为山西省令学堂,书院山长改为学堂总教习,并聘请两名西学副教习,仿照京师大学堂章程,中西并课,“以期明体达用,蔚为通才”。此外,山西的一些州县书院改为高等小学堂,乡村私塾改为初等小学堂。与此同时,胡聘之还于光绪二十四年九月在太原创办了山西武备学堂。该学堂每年招收120名年轻的文武世家、官幕绅商子弟及各营兵勇为学员,开设兵法、舆地、军器等课程,培养山西新式军事人才

胡聘之也未尽展其发展山西近代化建设之抱负,就抱憾卸任。但是,山西的近代化建设的步伐,却并未因他的离去而停顿下来。从光绪二十七年到民国八年近20年间,山西的近代化建设有了一个较大的发展。

一、工业。这个时期的山西工业企业,不仅较前规模大,而且行业也多,创办或扩大的企业有火柴、纺织、电力、面粉、造纸、印刷、机械、采矿、冶金等。双福火柴公司产品行销秦晋两省。在它的影响下,新绛县于民国四年办起了燮昌火柴公司,平遥县于民国六年成立了金林火柴公司。山西的纺织业起步较晚。当年张之洞曾打算派人赴上海购买外国新式织机,雇募机匠,因离任而落空。宣统元年,忻县办起了新兴针织厂,有工人120人;祁县有益晋纺织公司;汾阳有浚源纺织公司;太原有女子职业工厂织染部。同年,汾城人刘笃敬建起太原电灯公司,该公司当时只有引擎带动直流发电机1部,后增至3部,主要供城市照明之用。这是山西最早的电厂。刘笃敬创办太原电灯公司时,附设山西首家机器面粉厂。在它的影响下,山西又出现了晋丰面粉公司、大同面粉公司等。民国六年,山西省立工业试验所设立了小型纸厂,为山西机器造纸业的发轫之举。山西的近代印刷业要比造纸业活跃得多。早在光绪八年,祁县就出现了石印印刷厂——文和斋。光绪二十八年山西又出现了铅字活版印刷,晋阳日报印刷所、浚文书局、晋新印刷厂等均属此类。山西的机械工业以山西机器局为代表。民国3年7月,山都督阎锡山将机器局改为山西陆军修械所,买进若干机器及锅炉,先后设立翻砂、铁工、机器、木样、提铅、炼铜、熔化、钢模等厂。山西的近代采矿业主要有:光绪三十一年刘笃敬在阳曲县开办的王封山磺矿公司,光绪三十二年刘笃敬投资开办的太原西山庆成煤窑,光绪三十三年杨韨田在绛县设立的涑川铜矿公司,宣统三年刘笃敬开办的西山永泰煤窑。光绪三十三年,成立了以渠本翘为总理的山西保晋矿务公司。刑部主事狄楼海于光绪三十三年创办山西平陆矿务公司。此外,太原、汾阳、大同、平定、寿阳等地也都有人投资于采煤业。与采矿业相比,山西的冶金业规模要小得多。当时只有阳泉保晋铁厂一家,创建于民国五年,从日本购回日产20吨生铁的近代化成套炼铁设备,建起高炉1座、热分炉3座。

二、铁路。五四运动之前,山西主要修筑三条铁路,但没有全部完工。它们是正太、京绥(山西境内段)、同蒲铁路。正太铁路归盛宣怀筹办后,于光绪二十八年代表清政府向华俄道胜银行借款4000万法郎(约合白银1300万两)修筑正太铁路。正太铁路修筑权遂为沙俄所控制。光绪三十年,沙俄因日俄战争而自顾不暇,便将筑路权让给了法国。正太铁路于光绪三十年开工修筑,光绪三十三年建成通车。京绥铁路是我国自己修筑的一条铁路,宣统三年三月修通张家口至阳高段,民国三年一月修通阳高至大同段,第二年九月大同至丰镇段亦修通。至此,东起大高埃、北至堡子湾,全长147公里的京绥铁路山西境内段基本建成,山西又多了一条大动脉。同蒲铁路是大同经太原至蒲州的一条贯通山西南北的铁路。光绪三十一年,山西巡抚张曾敭奏请由山西地方集股成立同蒲铁路公司,得到清廷批准。直到宣统三年,同蒲铁路公司才修成了榆次至太谷段35公里的路基,并进行了榆次至北要村近8公里的铺轨工程。

三、科技。山西的近代科技包括两方面。一是成立科研机关,再一是培养科技人才。山西近代第一个应用科技研究机关是山西工业试验所。工业试验所于民国6年7月在太原成立,下设窑业部、化学工艺部、分析部、机械修缮部4部。窑业部侧重研究磁器和玻璃,曾试制成功玻璃瓶和乳白玻璃;化学工业部侧重研究试制日用化妆品、制碱和造纸技术。培养科技人才的主要途径是工厂附设学校和向外派遣留学。山西陆军修械所于民国七年附设实习工业学校,招生百余人,半工半读。同年,山西留日工艺练习生预备科招生40名,第二年派往日本,在玻璃、肥料、瓦斯、造纸、制革、面粉、肥皂等工厂实习。

四、教育。清政府开始实行“新政”后,在全国推行新学制,山西也出现了各种类型的新式学堂。光绪二十八年,山西巡抚岑春煊奏准设立了山西大学堂。该学堂分中学专斋和西学专斋两部分,分设英文、日文、法文、俄文、代数、几何、物理、化学、博物、历史、地理、图画、音乐、体操、文学、工学、矿学、法律等课程,每年招收学生400名。山西大学堂是我国最早设立的新型大学之一,在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除大学堂外,山西各地还普遍设立了中小学堂。到宣统二年,山西有中学堂27所,各县也大多设立了高等和初等小学堂。各类专门学堂也在这个时期纷纷出现。山西武备学堂于光绪三十二年改为陆军小学堂,同年,弁目学堂成立,两年后在陆军小学堂内附设直属清政府的陆军测绘学堂,高等巡警学堂也于同年设立。光绪三十一年,山西最早的师范学堂——山西师范学堂成立;光绪二十八年,山西农林学堂成立,是山西第一所实业学堂,5年后又设立了山西中等实业学堂;光绪三十二年,山西政法学堂设立,用以培养山西地方官吏。这些学堂基本上是以近代科学技术知识为主要教育内容,为山西培养出了大量的各类专门人才。

山西近代化建设的发生、发展与沿海沿江各省不同。沿海沿江各省的近代化发生于洋务运动的初期,甚至更早,而山西的近代化却发生于洋务运动后期的80年代,比沿海沿江各省落后了整整20年,而且近代化初创时期不过是点点星火,对中国近代化发展没有产生重大影响。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山西地处内地,风气未开。沿海各地早就受到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猛烈冲击,却迟迟没有波及到由太行山阻隔的山西。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山西根深蒂固。二是因为清政府对山西不重视。山西虽然是古代兵家须争之地,也是清廷的所谓“京几藩屏”,但近代战争多发生于沿海沿江各省,因而失去了军事工业等在山西的近代化的机会。三是由于鸦片战争以来的历任山西巡抚都不具有近代化意识。用张之洞的话说,鲍源深“太儒”、曾国荃“太滥”,葆亨“太昏”,致使山西“州县则苦累太甚,大吏则纪纲荡然”(《张文襄公函稿》卷2。)以至“公私困穷,几乎无以自立”(见《张文襄公公牍稿》。)。尽管如此,在洋务运动时期,尤其是20世纪的前20年间,山西工业、铁路、科技、教育等都有长足的发展。

(资料来源:《晋阳学刊》 1994年第3期)

作者:冀满红 文章来源:中华文史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年06月28日

在洋务运动时期,中国各地区大都相继开始了近代化进程。僻处内地的山西,虽说起步较迟,但在洋务运动时期同样开始近代化。

由于交通阻隔等原因,相对沿海省区来说,山西比较闭塞。19世纪六、七十年代,当洋务派在沿海和长江流域各省兴办了一大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企业,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已经产生并已得到发展时,山西仍未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影响。直到光绪三年(1877),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到山西赈灾,会见山西巡抚曾国荃,并向他提出一个“西化”山西的方案,山西这才有了一个开风气的动议。但是,李提摩太的包括开矿、兴实业、办学校在内的大规模“西化”山西方案,却被曾国荃拒绝了。四年以后,张之洞由京官出任山西巡抚。这个名闻一时的清流派健将,却在山西这块相对封闭的土地上,开始了他的洋务生涯,山西也由此而迈开了近代化的步子。

光绪七年十一月,张之洞怀着满腔抱负来到山西。他一到任,就和怀揣西化山西方案的李提摩太交上了朋友,决心借助李提摩太的指导,在山西尝试举办洋务事业。经过多方考察,张之洞认为山西的各项事业中,“洋务最为当务之急”(见《张文襄公公牍稿》。)。光绪十年四月,张之洞发表了《延访洋务人才启》。在这个招徕洋务人才的公启中,他希望全国各地的洋务人才前来山西,不管是熟悉洋务的哪一方面,或是钻研精通天文、算术、历算、地理,或是通晓各国语言文字;或是熟悉沿海险要之地;或是多见机器运用得宜;或是根据洋法能自己制造;或是研究船舰大炮;或是精通开矿之学;或是能阐述新旧条约的变迁;或是能剖析公法西法之异同,都将受到欢迎,并根据其才能给予优厚薪金。这里充分昭示了张之洞渴求洋务人才的焦急心情,也说明了张之洞的确要在三晋大地上大干一番洋务事业。

在招徕洋务人才的同时,张之洞开始具体筹办洋务事宜。他在发给下属的《札司局设局讲求洋务》中强调,“直省各局林立,取精用宏,裨益甚多,关系甚重”,山西“亟宜仿照兴办,极力讲求”(见《张文襄公公牍稿》。)。他指示属下在省城东门内设立洋务局,选派提调、正佐、委员等办洋务官员,先就本省中熟悉洋务之人和已购来的各种洋务书籍研究试办,详立章程。他还指示,洋务局要设在地势宽阔之处,以便将来在附近添修院落,作为制造之所;立即筹集经费,派员去江苏雇募机匠,并在上海购买若干种外国新式织机、农器,运到山西作为山西洋务局厂的发端;举办洋务事业的一切费用,就在河道库提存。

张之洞虽然有在山西大办洋务的设想,但由于他在山西只待了两年多一点的时间,他的努力也只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成效。

一、编练军队。洋务运动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练兵。张之洞认为山西绿营“军律日即荡弛”,“整顿营规莫急于此”(见《张文襄公公牍稿》。),于光绪九年正月开始留意山西练军,期望达到“日臻强劲,缓急可用”。这个时期的军队要达到“强劲”,就必须学习李鸿章等洋务派用洋枪洋炮武装军队。为此,张之洞于光绪十年四月上奏清廷,认为“绿营积弊无可挽回”(见《张文襄公公牍稿》。),弓箭刀矛已不合时宜,“临敌制胜,首望火器”,各军官兵都必须掌握“火器”。接着,张之洞派员赴上海购买来福前膛枪、思费尔前膛枪、马枪、双响手枪、毛瑟后膛枪、云者士得后膛枪、哈乞开思后膛枪共8000余枝,格林炮12尊,来装备山西练军。

二、创办山西机器局。在购买西洋军火装备山西练军的同时,张之洞又向清廷奏准,在太原创建了山西机器局。这个机器局主要仿制生产火药,月产1000余斤,产品主要供山西练军操练之用。该机器局虽然设备简陋,规模不大,采用封建衙门式的管理,但它招募工匠,内部已具有资本主义雇佣关系,采用大机器生产,具有近代工业生产的特征。可以认为,山西机器局是山西第一个近代工厂。

三、创办令德堂。为了培养封建统治人才,张之洞于光绪八年在太原创办了令德堂。令德堂虽属旧式书院性质,不能与京师同文馆、福建船政学堂等新式学堂相提并论,但张之洞创设令德堂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变通”,为了开风气。张之洞为学堂所聘请的教师,如杨深秀主张今文经学,杨秋湄精通算术、史地,都是主张变通的。令德堂培养出了一些新式人才,如杨之培跟父亲杨秋湄学地理,跟杨深秀、吴锡钊学算术等而通“中西法”(《山西献征》卷6。),成为令德堂学生仿效的榜样。

为了使山西大开风气,张之洞两次下令山西书局派人购买“南省书籍”(《张文襄公年谱》卷2。)。打算用这些书籍培养新式人才。

正当张之洞踌躇满志,准备在山西全面推行洋务之时,于光绪十年四月被清政府调任两广总督,赴广州备战抗法去了。此后,张之洞的几任后任仅仅是守成而已,山西的洋务活动也就暂时告一段落。

光绪十八年,山西布政使胡聘之派人在太原办起了太原火柴局,山西的近代化建设才又开始发展,并迈上了一个新台阶。胡聘之,湖北天门人,光绪十七年由顺天府尹升任山西布政使;光绪二十一年改浙江布政使,又迁陕西巡抚,同年任山西巡抚,光绪二十五年解任,在山西任职8年。胡聘之在到山西前,曾广泛考察了沿海和长江流域各省所办的近代工业企业,尤其是参观了张之洞在南方所办的各种工厂,因而慨然亦要办山西的工厂。

太原火柴局是胡聘之在山西创办的第一个近代企业,也是继山西机器局以后的又一个新式企业。该企业起初是官办,创办经费两万银元,生产“双羊牌”黄磷五色火柴,日产500筒,由各地衙门推销。光绪二十六年,火柴局改归山西商务局管理,两年后卖给山西商号大商人渠本翘。渠本翘将火柴局与乔雨亭合股后,改名双福火柴公司。

张之洞创办的山西机器局自他离晋后再无发展。为了适应新的形势,胡聘之决定再创机器局,并于光绪二十四年奏准筹设。他任命侯补道徐桂芬为总办,负责筹建,调拨开办经费5万余两白银,派人从天津英国洋行买回35马力蒸汽机1台、车床9部,设立机器、翻砂、熟铁、木样、铜帽、锅炉等工房,招聘雇募技工百余人。机器局最初主要是修理枪械,后逐渐转向制造,产品有二人抬火枪、18毫米单发步枪、37毫米小炮、57毫米火炮等。

山西地下矿藏丰富,煤炭资源更是富甲天下。胡聘之于光绪十八年上奏清廷,建议开发山西煤炭资源,直到光绪廿四年才获谕准。虽然胡聘之不久被解职离任,但山西的煤炭资源从此得到开发,煤矿也日见增多。为了将来晋煤外运,胡聘之又于光绪二十二年上奏清廷,建议修筑正太铁路,以联结芦汉铁路,得到谕准。山西商务局于光绪二十四年向沙俄借款准备动工,因义和团运动而暂停实施。后来,清政府收正太铁路归中国铁路总公司,由铁路督办大臣盛宣怀统筹办理。

胡聘之在任内还积极留办山西近代教育。光绪二十二年,胡聘之奏请变通山西旧式书院,要求书院“参考时务,兼习算学,凡天文、舆地、农务、兵事,与夫一切有用之学,统归格致之中”(《时务报》第10册。),得到批准。胡聘之遂将令德堂改造,“兼课天算、格致等学”(《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1辑。),注重学习近代西方科技。百日维新期间,胡聘之改会德堂为山西省令学堂,书院山长改为学堂总教习,并聘请两名西学副教习,仿照京师大学堂章程,中西并课,“以期明体达用,蔚为通才”。此外,山西的一些州县书院改为高等小学堂,乡村私塾改为初等小学堂。与此同时,胡聘之还于光绪二十四年九月在太原创办了山西武备学堂。该学堂每年招收120名年轻的文武世家、官幕绅商子弟及各营兵勇为学员,开设兵法、舆地、军器等课程,培养山西新式军事人才

胡聘之也未尽展其发展山西近代化建设之抱负,就抱憾卸任。但是,山西的近代化建设的步伐,却并未因他的离去而停顿下来。从光绪二十七年到民国八年近20年间,山西的近代化建设有了一个较大的发展。

一、工业。这个时期的山西工业企业,不仅较前规模大,而且行业也多,创办或扩大的企业有火柴、纺织、电力、面粉、造纸、印刷、机械、采矿、冶金等。双福火柴公司产品行销秦晋两省。在它的影响下,新绛县于民国四年办起了燮昌火柴公司,平遥县于民国六年成立了金林火柴公司。山西的纺织业起步较晚。当年张之洞曾打算派人赴上海购买外国新式织机,雇募机匠,因离任而落空。宣统元年,忻县办起了新兴针织厂,有工人120人;祁县有益晋纺织公司;汾阳有浚源纺织公司;太原有女子职业工厂织染部。同年,汾城人刘笃敬建起太原电灯公司,该公司当时只有引擎带动直流发电机1部,后增至3部,主要供城市照明之用。这是山西最早的电厂。刘笃敬创办太原电灯公司时,附设山西首家机器面粉厂。在它的影响下,山西又出现了晋丰面粉公司、大同面粉公司等。民国六年,山西省立工业试验所设立了小型纸厂,为山西机器造纸业的发轫之举。山西的近代印刷业要比造纸业活跃得多。早在光绪八年,祁县就出现了石印印刷厂——文和斋。光绪二十八年山西又出现了铅字活版印刷,晋阳日报印刷所、浚文书局、晋新印刷厂等均属此类。山西的机械工业以山西机器局为代表。民国3年7月,山都督阎锡山将机器局改为山西陆军修械所,买进若干机器及锅炉,先后设立翻砂、铁工、机器、木样、提铅、炼铜、熔化、钢模等厂。山西的近代采矿业主要有:光绪三十一年刘笃敬在阳曲县开办的王封山磺矿公司,光绪三十二年刘笃敬投资开办的太原西山庆成煤窑,光绪三十三年杨韨田在绛县设立的涑川铜矿公司,宣统三年刘笃敬开办的西山永泰煤窑。光绪三十三年,成立了以渠本翘为总理的山西保晋矿务公司。刑部主事狄楼海于光绪三十三年创办山西平陆矿务公司。此外,太原、汾阳、大同、平定、寿阳等地也都有人投资于采煤业。与采矿业相比,山西的冶金业规模要小得多。当时只有阳泉保晋铁厂一家,创建于民国五年,从日本购回日产20吨生铁的近代化成套炼铁设备,建起高炉1座、热分炉3座。

二、铁路。五四运动之前,山西主要修筑三条铁路,但没有全部完工。它们是正太、京绥(山西境内段)、同蒲铁路。正太铁路归盛宣怀筹办后,于光绪二十八年代表清政府向华俄道胜银行借款4000万法郎(约合白银1300万两)修筑正太铁路。正太铁路修筑权遂为沙俄所控制。光绪三十年,沙俄因日俄战争而自顾不暇,便将筑路权让给了法国。正太铁路于光绪三十年开工修筑,光绪三十三年建成通车。京绥铁路是我国自己修筑的一条铁路,宣统三年三月修通张家口至阳高段,民国三年一月修通阳高至大同段,第二年九月大同至丰镇段亦修通。至此,东起大高埃、北至堡子湾,全长147公里的京绥铁路山西境内段基本建成,山西又多了一条大动脉。同蒲铁路是大同经太原至蒲州的一条贯通山西南北的铁路。光绪三十一年,山西巡抚张曾敭奏请由山西地方集股成立同蒲铁路公司,得到清廷批准。直到宣统三年,同蒲铁路公司才修成了榆次至太谷段35公里的路基,并进行了榆次至北要村近8公里的铺轨工程。

三、科技。山西的近代科技包括两方面。一是成立科研机关,再一是培养科技人才。山西近代第一个应用科技研究机关是山西工业试验所。工业试验所于民国6年7月在太原成立,下设窑业部、化学工艺部、分析部、机械修缮部4部。窑业部侧重研究磁器和玻璃,曾试制成功玻璃瓶和乳白玻璃;化学工业部侧重研究试制日用化妆品、制碱和造纸技术。培养科技人才的主要途径是工厂附设学校和向外派遣留学。山西陆军修械所于民国七年附设实习工业学校,招生百余人,半工半读。同年,山西留日工艺练习生预备科招生40名,第二年派往日本,在玻璃、肥料、瓦斯、造纸、制革、面粉、肥皂等工厂实习。

四、教育。清政府开始实行“新政”后,在全国推行新学制,山西也出现了各种类型的新式学堂。光绪二十八年,山西巡抚岑春煊奏准设立了山西大学堂。该学堂分中学专斋和西学专斋两部分,分设英文、日文、法文、俄文、代数、几何、物理、化学、博物、历史、地理、图画、音乐、体操、文学、工学、矿学、法律等课程,每年招收学生400名。山西大学堂是我国最早设立的新型大学之一,在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除大学堂外,山西各地还普遍设立了中小学堂。到宣统二年,山西有中学堂27所,各县也大多设立了高等和初等小学堂。各类专门学堂也在这个时期纷纷出现。山西武备学堂于光绪三十二年改为陆军小学堂,同年,弁目学堂成立,两年后在陆军小学堂内附设直属清政府的陆军测绘学堂,高等巡警学堂也于同年设立。光绪三十一年,山西最早的师范学堂——山西师范学堂成立;光绪二十八年,山西农林学堂成立,是山西第一所实业学堂,5年后又设立了山西中等实业学堂;光绪三十二年,山西政法学堂设立,用以培养山西地方官吏。这些学堂基本上是以近代科学技术知识为主要教育内容,为山西培养出了大量的各类专门人才。

山西近代化建设的发生、发展与沿海沿江各省不同。沿海沿江各省的近代化发生于洋务运动的初期,甚至更早,而山西的近代化却发生于洋务运动后期的80年代,比沿海沿江各省落后了整整20年,而且近代化初创时期不过是点点星火,对中国近代化发展没有产生重大影响。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山西地处内地,风气未开。沿海各地早就受到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猛烈冲击,却迟迟没有波及到由太行山阻隔的山西。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山西根深蒂固。二是因为清政府对山西不重视。山西虽然是古代兵家须争之地,也是清廷的所谓“京几藩屏”,但近代战争多发生于沿海沿江各省,因而失去了军事工业等在山西的近代化的机会。三是由于鸦片战争以来的历任山西巡抚都不具有近代化意识。用张之洞的话说,鲍源深“太儒”、曾国荃“太滥”,葆亨“太昏”,致使山西“州县则苦累太甚,大吏则纪纲荡然”(《张文襄公函稿》卷2。)以至“公私困穷,几乎无以自立”(见《张文襄公公牍稿》。)。尽管如此,在洋务运动时期,尤其是20世纪的前20年间,山西工业、铁路、科技、教育等都有长足的发展。

(资料来源:《晋阳学刊》 1994年第3期)


相关文章

  • 大明湖畔的中国近代第一巨商--刘笃敬
  • 大明湖畔的,近代中国第一巨商. 中国有个大明湖,是世界上唯一的天然矿泉水湖泊. 大明湖南岸,鹊华桥正对,曾有一处大宅院,是晚清同治年间一位晋商在此修建的亦商亦居的府邸. 其宅名为"正立当",是清末最大的当铺,又是一位近代 ...查看


  • 2015山西特岗教招考试历史必备知识点二
  • 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 2015山西特岗教招考试历史必备知识点二 一.太平天国农民运动 1843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秘密进行反清活动.清朝咸丰元年到同治三年(1851 年-1864年)之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 ...查看


  • 2014年山西省中考历史试题
  • 2014年山西省中考历史试题 吴涛.石翠芳整理 第I 卷 选择题(共30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选项涂黑.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考古发现是研究史前时期历史的 ...查看


  • 山西地方史研究
  • 从民国时期山西工业布局看山西政权的军阀性 摘要:阎锡山是辛亥革命之后盘踞山西长达38年之久的近代军阀,他早年参加同盟会,参加过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推翻清王朝封建统治的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后,阎锡山执掌山西政权,开始经营他的山西"王国&q ...查看


  • 人物简评张之洞
  • 人物简评 张之洞 摘要:张之洞,是清末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洋务派代表人物.清道光十七年八月初三生于贵州.咸丰二年(1852年)顺天府解元,十八岁中举人,廿六岁中进士.同治二年(1863年)探花,庶吉士,历任翰林院编修.教习.侍读.侍讲学士 ...查看


  • 2015年山西省中考历史试题
  • 2015年山西省中考历史试题 吴涛整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选项涂黑.本大题有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2015·山西)1.山西是我国古代历史上北方多民族交融的重要区域.以 ...查看


  • 山西晋商之晋商票号
  • 山西票号的营业内容和范围,主要是经营汇兑和存放款业务.关于汇兑有以下六种情况:一.同业对交,各凭各信,不立字据,汇水随市面松紧,临时酌定.二.迟票.除以兑期另加汇水外,所占之期,按月估算递加.三.兑条.手续于定汇之后,立一对条,齐中剪为二纸 ...查看


  • 中国近现代史若干问题ppt
  • 中国近现代史若干问题 根据初中历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新课程标准及新课标解读所规定的"基本原则"."学习目标"(知识教育.能力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三个维度).内容标准,我们选取了如下主要问 ...查看


  • 太原道: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
  • 太 原 道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