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三]第16课血肉筑长城

第16课 血肉筑长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时期的第一次胜利──平型关大捷,最重大的胜利──台儿庄战役,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百团大战及抗战时期中共召开的重要会议“七大”,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抗战胜利、分析抗战胜利原因奠定基础。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导学的学习模式,培养学生搜集历史资料的能力,以及对所掌握资料进行有效整合的能力。通过设置相关活动内容,培养学生合作、沟通能力;通过教师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思考,得出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以及伟大的历史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浴血奋战,获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侵略、反压迫的巨大力量,以及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所做出的贡献。

教学重难点

重点: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难点:中共七大的召开

教法:分组导学法、谈话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出示“长城”图片) 屏幕上这幅图片所显示的是什么?

生:万里长城。

师: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

师:提起长城,我不禁想起一首歌曲,就是我们每周一在国旗下聆听的„„

生:《义勇军进行曲》。

师:对了,就是这首创作于抗战时期的《义勇军进行曲》,即我们今天的《国歌》。(出示《国歌》图片)

师:在国歌的歌词中有这样一段:“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起我们新的长城。”这里也有一座长城,但这座长城是用什么筑成的?

生:血肉筑成的。

师:就是在抗日战争中,从大江南北到黄河两岸,中国人民用自己的血肉和不屈的脊梁,筑起了一道新的长城抵御日本侵略者。今天,我们学习新的一课“血肉筑长城”。

讲授新课:

展示学习板块:第一乐章 《怒吼吧,黄河》 第二乐章 历史道路的抉择──中共七大 第三乐章 胜利之歌

师:第一个乐章,《怒吼吧,黄河》,这一乐章集中反映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发出抗战的吼声。(播放音乐:《怒吼吧,黄河》),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并从中找出一共有几次重要战役?分别是哪几次?

生:一共有3次,分别是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师:请同学们分别介绍一下这3次战役,介绍的同时需要注意历史事件的几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经过、结果、意义等。首先,让我们一起进入第一乐章第一重音符──平型关大捷

生:出示《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形势图》、《平型关战斗示意图》,以八路军一一五师指战员的身份,介绍了发生在1937年9月的平型关大捷(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不久,日军进入山西,国民党军败退,八路军未待整编完毕就投入了战争,1937年9月,八路军115师在师长林彪、聂荣臻领导下取得了平型关战役的胜利,歼灭日军1000多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这是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胜利,我们称之为“平型关大捷”)

师:补充指出这同时也是正面战场的胜利。接下来,让我们进入第一乐章第二个重音符──取得抗战以来重大胜利的“台儿庄战役”。

生:结合《台儿庄战役形势示意图》简单介绍了台儿庄战役概况。

生:小组表演课本剧《台儿庄敢死队》

旁白:台儿庄地区的战斗越来越激烈,对阵地的争夺战也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日军为了攻下这一地区,向中国军队的阵地发射了密集的炮弹,每日达六七千发之多,炮轰之后,日军又以坦克为先导,向庄内猛冲。而我军既无坦克,又无对付坦克的平射炮,我们凭什么和他们战斗,守卫台儿庄城的三十一师给我们做出了回答:

(是日午后,日军凭借炮火优势,已攻入台儿庄城内,台儿庄形势危急。)

三十一师师长池峰城面对着他的士兵:兄弟们!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小鬼子已经攻进来了,我们怎么办?作为一名军人,面对入室豺狼,此刻我们就应该用手中武器来回答!

士兵一起高呼:保家卫国,拼死也要夺回阵地。把小日本打回老家去。

池师长:不怕死的,有骨气的跟我冲。(战士们知道此去九死一生,仍踊跃报名)

池峰城:好样的,不愧是我池峰城的兵,每名敢死队员赏大洋30块。

战士1:要钱干什么?我们打仗是为了不让子孙后代做日本人的奴隶!

战士2:要钱干什么?去了就没想着回来,宁可同归于尽,也不能让小日本在我们国家猖狂!

旁白:(配《大刀进行曲》):乘着夜色,敢死队冲入敌阵,白刃战中,有的受了伤,又从血泊中爬起来,用大刀砍杀敌人;有的拉响身上的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阵地夺回来了,57名敢死队员却只有11人活着回来„„ 而这只不过是台儿庄战役这幕大剧中的普通一幕。

师:感谢同学们的精彩表演,使我们真切感受到了台儿庄战役的惨烈,中国军人的英勇杀敌,台儿庄战役胜利的来之不易。(简要归纳台儿庄战役)

师:下面,让我们进入第一乐章最后一个重音符──鼓舞中国人民抗战信心的“百团大战”。

(学生以一个亲历"百团大战"的八路军老战士李彦谟的身份讲故事)

师:结合书中相关部分,谁能概述一下百团大战的主要内容。

生:简单明确的回答。(时间、地点、人物、主要目标、意义)

师:出示百团大战主要战绩表

师生共同总结三次战役(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是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胜利;百团大战是抗战相持阶段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力量在敌后战场进行的。中国军人、中华民族用血肉之躯筑抗日长城),并完成“三次重要战役比较表”

师:经过中国军民的奋战,抗战即将胜利,中共为了 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和光明的前途召开了一次重要的会议———中共七大。进入第二乐章:中共七大,历史道路的抉择。

师:为了解决怎样夺取最后的胜利以及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问题,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给大家1分钟的时间从时间、地点、任务、内容、意义五个方面对七大进行归纳总结。 师:会上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指出了抗战胜利后要争取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

就在共产党七大召开期间,国民党在重庆召开了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的主要任务,就是继续维护国民党一党专政的统治,拒绝建立民主联合政府,会上的另一个主要任务,是动员国民党全党的力量,准备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夺取人民抗战的胜利果实,所以这是一次反共反人民的大会,它要把中国重新引向黑暗。而中共的七大则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播放影片《中共七大》

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去看看抗战的最后胜利,进入第三乐章:胜利之歌。

1944年开始,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节节胜利,德国在欧洲败局已定,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也遭到美国的沉重打击,中国

的抗日根据地军民也开始了反攻,在中国人民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打击下,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无条件投降。

师:八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终于以中国人民的胜利而告终,离开祖国50年之久的台湾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同学们,当时的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日本是一个资本主义强国,落后的中国为什么能打败强大的日本呢?

生:1945年8月,美国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掷两枚原子弹。

生:苏联发表对日宣战的声明,派遣苏联红军进攻驻中国东北的日军。

生:1945年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号召中国人民的一切抗日力量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10日,朱德总司令发布战略大反攻的命令,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全面大反攻阶段。

师:同学们从人心向背、共产党领导抗日力量的斗争、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国际友人的支援、美苏的对日作战等方面阐述了抗战胜利的原因。1、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2、共产党的正确领导;3、美国、苏联等国家对日本的打击;4、爱国华侨和国际友好人士的援助。

总结:我们再一起回顾一下本课学习的内容,这一课学习抗战的最重要的部分,三次战役沉重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中共七大为抗战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的前途准备了条件。长达八年的抗战,中华民族经历了空前的灾难考验和战火的洗礼,终于取得了抗战的伟大胜利,实现了独立与解放,中华民族开始站在伟大复兴的新起点。

第16课 血肉筑长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时期的第一次胜利──平型关大捷,最重大的胜利──台儿庄战役,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百团大战及抗战时期中共召开的重要会议“七大”,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抗战胜利、分析抗战胜利原因奠定基础。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导学的学习模式,培养学生搜集历史资料的能力,以及对所掌握资料进行有效整合的能力。通过设置相关活动内容,培养学生合作、沟通能力;通过教师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思考,得出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以及伟大的历史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浴血奋战,获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侵略、反压迫的巨大力量,以及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所做出的贡献。

教学重难点

重点: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难点:中共七大的召开

教法:分组导学法、谈话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出示“长城”图片) 屏幕上这幅图片所显示的是什么?

生:万里长城。

师: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

师:提起长城,我不禁想起一首歌曲,就是我们每周一在国旗下聆听的„„

生:《义勇军进行曲》。

师:对了,就是这首创作于抗战时期的《义勇军进行曲》,即我们今天的《国歌》。(出示《国歌》图片)

师:在国歌的歌词中有这样一段:“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起我们新的长城。”这里也有一座长城,但这座长城是用什么筑成的?

生:血肉筑成的。

师:就是在抗日战争中,从大江南北到黄河两岸,中国人民用自己的血肉和不屈的脊梁,筑起了一道新的长城抵御日本侵略者。今天,我们学习新的一课“血肉筑长城”。

讲授新课:

展示学习板块:第一乐章 《怒吼吧,黄河》 第二乐章 历史道路的抉择──中共七大 第三乐章 胜利之歌

师:第一个乐章,《怒吼吧,黄河》,这一乐章集中反映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发出抗战的吼声。(播放音乐:《怒吼吧,黄河》),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并从中找出一共有几次重要战役?分别是哪几次?

生:一共有3次,分别是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师:请同学们分别介绍一下这3次战役,介绍的同时需要注意历史事件的几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经过、结果、意义等。首先,让我们一起进入第一乐章第一重音符──平型关大捷

生:出示《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形势图》、《平型关战斗示意图》,以八路军一一五师指战员的身份,介绍了发生在1937年9月的平型关大捷(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不久,日军进入山西,国民党军败退,八路军未待整编完毕就投入了战争,1937年9月,八路军115师在师长林彪、聂荣臻领导下取得了平型关战役的胜利,歼灭日军1000多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这是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胜利,我们称之为“平型关大捷”)

师:补充指出这同时也是正面战场的胜利。接下来,让我们进入第一乐章第二个重音符──取得抗战以来重大胜利的“台儿庄战役”。

生:结合《台儿庄战役形势示意图》简单介绍了台儿庄战役概况。

生:小组表演课本剧《台儿庄敢死队》

旁白:台儿庄地区的战斗越来越激烈,对阵地的争夺战也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日军为了攻下这一地区,向中国军队的阵地发射了密集的炮弹,每日达六七千发之多,炮轰之后,日军又以坦克为先导,向庄内猛冲。而我军既无坦克,又无对付坦克的平射炮,我们凭什么和他们战斗,守卫台儿庄城的三十一师给我们做出了回答:

(是日午后,日军凭借炮火优势,已攻入台儿庄城内,台儿庄形势危急。)

三十一师师长池峰城面对着他的士兵:兄弟们!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小鬼子已经攻进来了,我们怎么办?作为一名军人,面对入室豺狼,此刻我们就应该用手中武器来回答!

士兵一起高呼:保家卫国,拼死也要夺回阵地。把小日本打回老家去。

池师长:不怕死的,有骨气的跟我冲。(战士们知道此去九死一生,仍踊跃报名)

池峰城:好样的,不愧是我池峰城的兵,每名敢死队员赏大洋30块。

战士1:要钱干什么?我们打仗是为了不让子孙后代做日本人的奴隶!

战士2:要钱干什么?去了就没想着回来,宁可同归于尽,也不能让小日本在我们国家猖狂!

旁白:(配《大刀进行曲》):乘着夜色,敢死队冲入敌阵,白刃战中,有的受了伤,又从血泊中爬起来,用大刀砍杀敌人;有的拉响身上的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阵地夺回来了,57名敢死队员却只有11人活着回来„„ 而这只不过是台儿庄战役这幕大剧中的普通一幕。

师:感谢同学们的精彩表演,使我们真切感受到了台儿庄战役的惨烈,中国军人的英勇杀敌,台儿庄战役胜利的来之不易。(简要归纳台儿庄战役)

师:下面,让我们进入第一乐章最后一个重音符──鼓舞中国人民抗战信心的“百团大战”。

(学生以一个亲历"百团大战"的八路军老战士李彦谟的身份讲故事)

师:结合书中相关部分,谁能概述一下百团大战的主要内容。

生:简单明确的回答。(时间、地点、人物、主要目标、意义)

师:出示百团大战主要战绩表

师生共同总结三次战役(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是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胜利;百团大战是抗战相持阶段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力量在敌后战场进行的。中国军人、中华民族用血肉之躯筑抗日长城),并完成“三次重要战役比较表”

师:经过中国军民的奋战,抗战即将胜利,中共为了 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和光明的前途召开了一次重要的会议———中共七大。进入第二乐章:中共七大,历史道路的抉择。

师:为了解决怎样夺取最后的胜利以及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问题,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给大家1分钟的时间从时间、地点、任务、内容、意义五个方面对七大进行归纳总结。 师:会上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指出了抗战胜利后要争取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

就在共产党七大召开期间,国民党在重庆召开了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的主要任务,就是继续维护国民党一党专政的统治,拒绝建立民主联合政府,会上的另一个主要任务,是动员国民党全党的力量,准备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夺取人民抗战的胜利果实,所以这是一次反共反人民的大会,它要把中国重新引向黑暗。而中共的七大则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播放影片《中共七大》

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去看看抗战的最后胜利,进入第三乐章:胜利之歌。

1944年开始,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节节胜利,德国在欧洲败局已定,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也遭到美国的沉重打击,中国

的抗日根据地军民也开始了反攻,在中国人民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打击下,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无条件投降。

师:八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终于以中国人民的胜利而告终,离开祖国50年之久的台湾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同学们,当时的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日本是一个资本主义强国,落后的中国为什么能打败强大的日本呢?

生:1945年8月,美国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掷两枚原子弹。

生:苏联发表对日宣战的声明,派遣苏联红军进攻驻中国东北的日军。

生:1945年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号召中国人民的一切抗日力量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10日,朱德总司令发布战略大反攻的命令,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全面大反攻阶段。

师:同学们从人心向背、共产党领导抗日力量的斗争、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国际友人的支援、美苏的对日作战等方面阐述了抗战胜利的原因。1、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2、共产党的正确领导;3、美国、苏联等国家对日本的打击;4、爱国华侨和国际友好人士的援助。

总结:我们再一起回顾一下本课学习的内容,这一课学习抗战的最重要的部分,三次战役沉重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中共七大为抗战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的前途准备了条件。长达八年的抗战,中华民族经历了空前的灾难考验和战火的洗礼,终于取得了抗战的伟大胜利,实现了独立与解放,中华民族开始站在伟大复兴的新起点。


相关文章

  • 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五下[筑起血肉长城]WORD教案
  • 12.筑起血肉长城 永嘉县岩头镇蓬溪小学 谢银芬 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行为与习惯: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为了强国, 为了振兴中华民族而努力奋斗, 勤奋学习. 3.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抗日战争的经 ...查看


  • 4.3血肉筑长城教案2(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 第16课 血肉筑长城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教学难点 中共七大的召开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回顾前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 1.七七事变发生时和九一八事变发生时的时局有什么变化?(A.日军:已由进攻东北发展为准 ...查看


  • [血肉筑长城]教案
  • 教学重点  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教学难点  中共七大的召开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回顾前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 1.七七事变发生时和九一八事变发生时的时局有什么变化?(a.日军:已由进攻东北发展为准备进攻华北乃至整个中国.b. ...查看


  • [现代诗两首]教案
  • <现代诗两首>教案 教学目标 1. 体会诗人对故乡.祖国的眷恋之情.培养学生爱国的情操. 2. 掌握诗歌寄情于物.借物抒情的写法.培养读诗.写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 反复2. 朗读,3. 把握两首诗的中心思想和内容,4. ...查看


  • 因为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血肉的结晶和智慧的结晶
  • 因为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血肉的结晶和智慧的结晶,它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有着巨大的认识价值和思想价值:作者经过长城万里行,亲身体会到了古代劳动人民在十分恶劣的条件下修造长城的艰苦卓越的奋斗精神和高度的智慧,从而对中华民族的勇敢.智慧和力量有更深 ...查看


  • 用我们的血肉筑起我们新的长城
  • --读<军营理论热点怎么看·2011> 蔡继承 < 人民日报 >( 2011年09月13日   07 版) 近来读<军营理论热点怎么看·2011>(解放军出版社出版)一书,一句铿锵有力的歌词在心中油然响起 ...查看


  • [想北平]教案11
  • 想北平    江苏省六合高级中学  汪林思[教学目标]    1.研读文本,与文本和作者展开积极对话,体会作者对北平这座文化古城的深情眷恋,感受作者刻骨铭心的思乡之情.    2.品味老舍散文天然成趣直白如话的语言特点,对文章尤其是文章的语 ...查看


  • [血肉筑长城]教学反思
  • 在以往的历史课中,我都是让学生看书.思考--教师讲解--学生回答.做作业.这个老模式,我自己都上腻了.在讲16课<血肉筑长城>中,我改变了教法. 首先,我布置本课的安排.本课有三个知识点,我就让三个同学准备.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 ...查看


  • 血肉筑长城
  • <血肉筑长城>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十八课.它主要讲述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等内容. 本课在整个教材中占有一定的地位,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上承<&quo ...查看


热门内容